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5: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第一篇: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花卉业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和21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和环境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

一、世界花卉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并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2000年全球花卉消费总额高达1800亿美元,而1989年只有300亿美元;世界花卉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65亿美元,猛增到2000年的近1000亿美元。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传统花卉发达国家荷兰,仅球根花卉的生产面积就达20720公顷,切花、盆花及观叶植物的生产面积也达8017公顷,总产值为35.9亿美元,平均每公顷产值达13.8万美元;新兴的花卉发达国家哥伦比亚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其生产面积4757公顷,总产值为4.8亿美元,平均每公顷产值为10.0万美元。花卉业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创汇的支柱,真正显示其作为“效益农业”的作用和发展潜力。总结世界花卉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达国家的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花卉业格局的新变化:

各主要花卉出口国已出现国际性的专业分工,致力于形成独特的花卉生产优势,如荷兰的郁金香、月季、菊花、香石竹;日本的菊花、百合、香石竹、月季;哥伦比亚的香石竹;以色列的唐菖蒲、月季;泰国、新加坡的热带兰;还有荷兰、日本的种球生产等。其优点是:集中经营、节省投资、扩大批量、方便管理。各生产商也进行专业化的生产,集中生产某种花卉甚至其中的某几个品种。但进入90年代后期,花卉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生产格局正在由发达国家向资源较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的花卉生产国如肯尼亚、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津巴布韦、毛里求斯等的迅速崛起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为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我国单位面积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是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2、花卉生产向温室化、自动化发展:

八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加之花卉比蔬菜需热量少,使世界上许多温室,首先是蔬菜温室退出经营,以香石竹、菊花代替。由于温室设备的高度机械化,微电脑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花卉生产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实现了工厂化的全年均衡供应。

3、种苗业高度发达:

由于花卉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种子、种苗、种球等由专业化的公司生产,保证了生产者的高效、专业化生产,新品种不断推出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4、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1)节能的研究:

如选用绝热性能好、透光率强、坚韧耐久的新建筑材料;研制增温快、保温强的新型温室;考虑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加温措施;选育耗能少、生长期短和对土壤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等。

2)无土栽培的推广应用:

广泛应用于工厂化育苗,利用无菌、透气、吸水、保水性能好的介质制成育苗容器或快速膨体模块。

3)组培技术的普及:

商品化优质种苗生产,如兰花、菊花、香石竹、非洲菊、满天星等已实现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组培技术繁殖优良品种,包括各种名贵花卉、珍稀品种、重要的鳞茎花卉等。同时,利用茎尖培养技术对易感病毒的花卉品种进行脱毒苗的批量生产。

4)激素及化学物质的应用:

目前已在促进生根、打破休眠、延缓生长、促进分枝、采后保鲜等方面取得广泛性应用成果。在切花商业化应用方面最有突破性意义的包括生根剂(萘乙酸、吲哚丁酸等)、矮化剂(矮壮素、多效唑等)、催花剂(赤霉素等)、保鲜剂(硫代硫酸银、8-羟基喹啉等)。

5)花卉育种快速多样化:

广泛引进野生花卉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辐射育种等进行选育,现已开始运用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等最新技术培育,新品种迅速增加。目前主要花卉的园艺栽培品种都在上千,甚至上万个。如荷兰全国有7个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花卉品种的研究,并在二战以后育成了大批的郁金香、风信子、水仙、唐菖蒲及球根鸢尾的新品种;蔷薇育种以法国为首,品种美丽强健;美国育成茶香月季品种系统,其抗寒性强,且色、香、姿俱佳。最新发展的基因工程及其它生物技术手段,有可能使花卉育种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如耐贮耐插的香石竹品种已经商品化,蓝色月季花已经问世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根据人们的意志来改变花卉的花色、形态、香味等。

5、产品采收、处理、包装、销售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

通过减压冷冻、真空预冷设备及技术的推广,保证了花卉产品采后的低温流通和商业保鲜;发达的空运业促进了花卉的远距离外销,形成了国际化的花卉市场;花卉集散地、拍卖市场、批发中心、连锁花店、全球快递等营销形式,加之广告宣传、精良包装、优质服务、园艺展览等促销手段,使得整个花卉产业的产、供、销实现一体化的科学管理和运作模式。

以荷兰为例。荷兰国土面积只有41,548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一是通过长期填海造地而成的),人口仅1,475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采用了最新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花卉对荷兰的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约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20%。同时,花卉业在荷兰经济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产业,每年该国的花卉生产者就要购买价值达15亿美元的生产资料,如玻璃温室系统、机械设备、电力、种子种苗等。

http:///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51458

第二篇:国内外起重机发展概况

国内外起重机发展概况 国际市场

国际起重机制造业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生产国为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多家,世界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欧洲作为起重机的发源地,轮式起重机生产技术水平最高。最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德马克、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波坦等;

美国既是生产起重机的主要国家,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场之一,年市场需求量达600亿美元,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公司,其特点是技术较先进、性能较好、可靠性较高,产品主要销往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马尼托瓦克绗架臂履带吊,波坦塔吊和格鲁夫液压移动吊以及万国随车吊在世界五大洲的多个地方制造,销售并提供服务。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工程起重机生产大国,其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仅次于欧美,40%的产品用于出口至欧美市场,已成为国际上制造起重机的主要国家之一,代表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起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始消化国外技术,实现起重机械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成为当时的技术发展主流。

4231

国内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起重机械企业已经有能力对现有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到目前,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产品种类已超过1000个,并不断有新的起重机械设备问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58家;全年实现销售额1894.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6.94亿元,资产规模为1554.80亿元,产品销售利润为231.09亿元。其中,产品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均超过30%,行业经营状况较好。1 利勃海尔家族企业由汉斯利勃海尔在1949年建立。公司的第一台移动式、易装配、价格适中的塔式起重机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公司蓬勃发展的基础。今天,利勃海尔不仅是世界建筑机械的领先制造商之一,它还是其他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用户导向产品与服务的客户认可供应商。同时也是一家欧洲知名的冰箱制造商,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青岛海尔最早就是选择引进利勃海尔先进的技术和琴岛-利勃海尔的品牌,逐步发展起来的。格鲁夫公司成立于1947年,在德国威廉港和美国宾夕法尼亚设有生产工厂,是移动式液压起重机的世界领导者。半个世纪以来,富于传统风格的格鲁夫一直是起重机大家庭中受欢迎的一员。格鲁夫公司提供从14吨(15短吨至499吨(500短吨)全系列的移动式液压起重机,包括全路面起重机、越野路面起重机、车载起重机及工业起重机。格鲁夫也是全球军用特种起重机的首要供应商。全球已销售超过55000台格鲁夫起重机,有些大的公司手中的格鲁夫吊车队伍达到几百台。现已并入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自从1928年在法国拉克莱特创立以来,波坦公司一直在塔式起重机方面处于领先位置。迄今为止已在全球销售并竖立超过100000台塔机。目前,该公司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和中国的工厂生产60余种型号塔机。波坦的塔机分为三大系列:最小的塔机是自升式塔机,起重量从1.0吨(1.1 短吨)t到 7.98 吨(8.8 短吨);更高、更大的塔机是上回转塔机,起重量从7.98吨(8.8 短吨)到64 吨(70.5 短吨);当然还有根据客户需求而设计的特殊应用塔机,其最大起重量可达160 吨(176短吨)。波坦公司不断创新,如:太空舱驾驶室、对话控制系统和LCC起升机构等。随着拨坦塔机不仅在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地使用,而且还在众多的大坝、电场、船厂和桥梁等新兴项目中使用证明了波坦公司的声誉日益上升。与2001年并入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马尼托瓦克起重机公司1925年成立于美国Wisconsin州,并于同年制造出第一台作为自用的工厂设备使用的桁架式履带起重机。从那时起,马尼托瓦克成为履带式起重机的标志。目前公司提供11个型号产品,起重量从45 吨(50 短吨)到907吨(1000 短吨)。为了与公司“为不同的市场设计不同的吊车”这一宗旨吻合,除了美国Wisconsin州马尼托瓦克工厂外,公司位于德国的Wilhelmshaven工厂也生产履带吊。为响应客户的需求,马尼托瓦克不仅生产起吊起重机,还为工业及船舶生产循环作业起重机以及轮式起重机。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起重机制造产地,每年还向外出口大量的起重机设备。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其中,出口额为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4.65%;实现贸易顺差11.5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6.01%。

近年来,在国内基础工业和建设大发展的拉动下,能源、房地产、石化工业、仓储物流、造船工业、冶金行业、机械加工、航空工业和集装箱等行业发展迅速,带动我国起重机制造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三

一、中联、徐工、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等一批优秀的起重机制造企业。

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7家,分别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上海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和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这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高达1865.71亿元。

世界起重机市场正进一步趋向一体化,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起重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外资巨头不断进入中国,以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中国也成为众多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的必争之地。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起重机械企业依然表现抢眼,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和中联重科已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国产起重机:正视差距 力促新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房地产、石化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国起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以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优秀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崛起,使我国起重机行业正日益跻身世界起重机制造强国之列。但在这一可喜形势下,如何保持我国起重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扬长避短,也成为行业关注的一个问题。

借鉴国外经验 中国制造崛起

国际起重机制造业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生产国为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多家,世界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欧洲作为起重机的发源地,轮式起重机生产技术水平最高。最负盛名的生产企业有利勃海尔、德马克、森内博根、德国格鲁夫等;美国既是生产起重机的主要国家,又是最大的世界市场之一,年市场需求量达600亿美元,主要生产企业为马尼托瓦克公司,其特点是技术较先进、性能较好、可靠性较高,产品主要销往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工程起重机生产大国,其产品特点是技术水平、性能、可靠性仅次于欧美,40%的产品用于出口至欧美市场,已成为国际上制造起重机的主要国家之一,代表企业为多田野、加藤、神钢、日立、小松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起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始消化国外技术,实现起重机械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成为当时的技术发展主流。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起重机械企业已经有能力对现有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出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到目前,我国起重机械行业的产品种类已超过1000个,并不断有新的起重机械设备问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58家;全年实现销售额1894.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6.94亿元,资产规模为1554.80亿元,产品销售利润为231.09亿元。其中,产品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均超过30%,行业经营状况较好。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起重机制造产地,每年还向外出口大量的起重机设备。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3.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其中,出口额为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4.65%;实现贸易顺差11.5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6.01%。

近年来,在国内基础工业和建设大发展的拉动下,能源、房地产、石化工业、仓储物流、造船工业、冶金行业、机械加工、航空工业和集装箱等行业发展迅速,带动我国起重机制造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三

一、中联、徐工、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等一批优秀的起重机制造企业。

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起重机制造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7家,分别为三一重工、中联

重科、徐工、上海振华重工、大连重工、太原重工和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这7家企业工业总产值高达1865.71亿元。

世界起重机市场正进一步趋向一体化,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起重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外资巨头不断进入中国,以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抢占中国市场,中国也成为众多国外工程机械企业的必争之地。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起重机械企业依然表现抢眼,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和中联重科已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工程机械行业研究员章诵兰指出,随着我国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有望保持较快发展,预计2012年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章诵兰同时认为,随着我国设备租赁行业逐渐成熟和发展,融资租赁也将成为起重机行业未来增长的强劲驱动力。

正视差距 力促行业新发展

我国起重机制造业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一五”期间国产起重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的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但总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国内企业在大型设备的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通用设备的品种规格和性能、产品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整机的可靠性、产品的外观造型与涂装、人机关系与环保要素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起重机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核心技术、管理、人才储备等方面。

在产业规模方面,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国内起重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这对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制约。不过,近几年中国起重机行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起重机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越来越接近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起重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设备性能不能满足加工要求,控制手段不全,质保体系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突出表现在零件的平面度、粗糙度及轴线的垂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国产配套件质量不过硬。以液压产品为例,我国液压工业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产品品种、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液压产品品种只有国外的1/3,寿命为国外的1/2。为了满足重点主机、进口主机以及重大技术装备的需要,每年都有大量的液压产品进口。

在管理尤其是国际化管理方面经验的不足,也已成为我国起重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较难突破的一个方面。从企业的管理理念到企业文化,从基本的管理制度到思维能力等,每一项变革都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重型机械制造业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人才竞争是我国起重机行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支撑,而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也已经成了我国起重机行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障碍。因此,相关企业应加强培养和引进了解国际市场背景和需求的人才,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全球起重机行业将向重点产品大型化、高速化、耐久化和专用化方向,系列产品模块化、组合化、标准化和实用化方向,及通用产品小型化、轻型化、简易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为此,我国起重机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此来促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篇:2011年国内外煤化工发展概况

2011年国内外煤化工发展概况

1、国内煤化工发展概况

2011年,我国继续加大对煤化工产业项目的投资发展,就目前煤化工发展情况来看,在2011年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与问题:

(1)煤制油

目前国内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油示范装置已进入长周期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之上,神华、伊泰、潞安等分别规划建设商业规模煤制油项目。

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伊泰集团16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累计运行13316小时(554天),生产各类油品17.8万吨;潞安年产21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全系统处于连续稳定运行状态。高硫煤清洁利用年产540万吨合成油品及化学品的多联产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能源局,申请项目立项。

此外,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已通过评估,将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广汇新疆36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编制和评估工作,并已完成项目投资登记备案工作;兖矿与延长石油成立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推动煤制油项目和配套金鸡滩煤矿的筹备开发工作。

未来发展煤制油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审批和水资源问题。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文进一步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禁止建设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上需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煤炭资源主要蕴藏在水资源短缺地区,而煤制油属于高耗水项目,例如一吨间接液化煤制油耗水量在7-10吨,如何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将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

(2)煤(甲醇)制烯烃

2011年,国内三大煤制烯烃示范项目取得进一步进展,其他项目也继续推进。2011年1月,神华包头60万吨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正式开始商业化运营。4月,项目聚丙烯装置第二反应器成功生产出优级LC1813-01.L高端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6月底,国家发改委召开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技术经济考核评定现场会,经评定,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技术产业化和工程化是成功的,在当前原油价位上经济可行。

神华宁煤50万吨/年的煤基聚丙烯项目于2010年12月31日打通全流程,2011年4月底,产出终端合格聚丙烯产品,由试车阶段全面进入试生产阶段,并于5月实现首批产品外运销售。

作为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石化也在加快煤制烯烃的步伐。中国石化SMTO技术已经在燕山石化取得万吨级中试成功;位于河南濮阳中原石化的60万吨/年甲醇进料制烯烃项目正在建设,预计3季度建成;位于河南鹤壁、安徽淮南和贵州毕节的商业规模煤制烯烃项目也处于积极推进中。随着煤制烯烃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得到验证,外购甲醇制烯烃成为沿海地区获得乙烯和丙烯并进而生产下游产品的选择之一。宁波禾元外购180万吨/年甲醇制60万吨/年烯烃项目正在建设,计划2012年7月建成投产。亚化咨询认为,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将有一定比例使用国产甲醇,可以缓解中国甲醇产能过剩的现状。

(3)煤制天然气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四个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分别是大唐内蒙古赤峰40亿立方/米年,大唐辽宁阜新40亿立方米/年,汇能内蒙古鄂尔多斯16亿立方米/年和庆华新疆伊犁5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在产品输送方面,我国煤制SNG企业根据所处地域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方案。位于内蒙东部和东北地区的煤制SNG项目,由于离目标市场较近,倾向于自建输气管道将煤制天然气产品运送到消费地点。华电呼伦贝尔项目、华能呼伦贝尔项目、国电兴安盟项目、大唐赤峰项目和大唐阜新项目都将采取自建输气管道的方案。将煤制SNG产品液化为LNG,并采用低温槽车公路运输也是可选方案之一。汇能位于鄂尔多斯16亿立方米/年的煤制SNG项目就采取此方案。

(4)煤(合成气)制乙二醇

2011年受纺织行业不景气,以及棉花价格大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化纤消费量大幅提升,聚酯行业出现了产销两旺的态势,聚酯的发展带来了乙二醇消费量的持续增长。

目前除了我国唯一的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示范项目——通辽金煤项目已经建成,并处于试运行阶段,陆续有新的乙二醇项目获得进展。

2011年1季度,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其中,2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被列入鼓励类发展项目,而20万吨/年以下的乙二醇项目被列入限制类发展项目。

我国拟在建的煤制乙二醇项目超过20个,总产能超过500万吨,但是除金煤之外的煤制乙二醇技术则仍处于中试阶段,煤制乙二醇的产能扩张仍有待于技术的工业示范成功。

总的来说,煤制油(包括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的示范已经取得成功,煤基柴油以其各自的特点,市场销售情况良好。我国对成品油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和特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确保煤制油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

我国在未来5年将建成3-5个商业规模的煤制油装置,形成千万吨级的煤制油产能。煤制烯烃的示范也已取得成功,验证了从煤到聚烯烃全流程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企和我国对乙烯、丙烯的巨大缺口将使煤制烯烃项目具有良好的前景。此外,聚烯烃也不再是煤制烯烃的唯一选择。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 UOP 技术,将甲醇转化为乙烯和丙烯,并进而生产高附加值的丁辛醇等产品。

煤制天然气在美国有几十年的运行经验,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在未来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产品输送的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项目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此外,页岩气在我国的发展,将有可能影响我国天然气的市场供需和价格,但目前还言之过早。

煤制乙二醇拥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和成本竞争力,但目前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未来如果示范成功,将迅速形成几百万吨的煤制乙二醇产能。

2、国外煤化工发展概况

国外的煤化工产业项目继续快速发展,各大公司依然关注在提高能效的同时如何降低环境污染,开发了一些新型煤化工的研究项目与成果。

(1)高温甲烷化催化剂

国外甲烷化技术是以制取代用天然气为目的。丹麦的托普索(Topsoe)公司、美国的大平原煤气化厂、德国的鲁奇公司、英国的Davy公司、美国的巨点能源公司都能提供高温甲烷化的成套技术。

托普索公司对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具有很高的水平,研究与开发部门开发了专有约含22%(质量分数)镍的MCR-2X催化剂。MCR-2X催化剂是基于陶瓷支撑具备稳定微孔系统,可有效防止镍晶体的烧结,在高镍的表面区域甚至在相对低温下也有理想的高甲烷化活性。

Davy公司甲烷化技术(CRG)最初是由英国燃气公司(BG公司)提供的。Davy公司进一步开发了CRG技术和催化剂,代表性催化剂为CEG-LH,该催化剂镍含量较高,约50%以上。

美国大平原煤气化厂是世界上第一座由煤气化经甲烷化合成高热值煤气的大型商业化工厂,采用鲁奇加压移动床气化炉,用北达科他州褐煤的块煤为原料,生产代用天然气,商业运作20年,实现了长周期平稳运行,经济效益良好。它在合成燃料工业中发挥着先驱和示范作用。

鲁奇公司和南非沙索公司在南非F-T煤制油工厂旁建了一套半工业化煤制合成天然气试验装置,同时,鲁奇公司和奥地利艾尔帕索天然气公司在奥地利维也纳石油化工厂建设了另一套半工业化的天然气试验装置。两套试验装置都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运转。但由于鲁奇气化炉气化后的CO含量相比其它气化技术低,鲁奇甲烷化催化剂是中、低温催化剂。

(2)BGL碎煤熔渣气化技术

BGL气化技术很适用于发电和化工合成,可用于现有电厂的改造。BGL气化技术工业化示范之后,福斯特·惠勒(Foster Wheeler)能源公司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该项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在IGCC工艺系统中运行的BGL气化炉可实现高效、经济发电。BGL气化技术也能将气化炉生产的煤气进行远距离应用。因此,就可以在需用电力之处建设小型的、分散的发电厂,分散的小型发电厂也可有效地利用热-电联供系统中的废热。

英国煤气公司和德国鲁奇公司正在世界范围内继续推动BGL工艺技术,走向商业化。在需要燃料气的发电领域、需要合成气的化工领域以及炼油废物综合利用领域,都存在利用BGL工艺的机遇,尤其是在当前废物气化领域。苏格兰和德国的两个废物气化项目已到了前期的计划和设计阶段,预计这两个项目不久将进入商业实施阶段。(3)发展模式

现代煤化工突破传统的行业界限,由较单一的焦炭产品向多联产的模式发展。采用现代多项先进技术,对煤炭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洁净化无害化的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南非萨索尔(Sasol)F-T合成模式

南非萨索尔(Sasol)Ⅱ和萨索尔(Sasol)Ш F-T合成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 南非萨索尔Ⅱ和萨索尔 Ш F-T合成模式图

南非萨索尔(Sasol)煤液化厂从采煤开始,煤-油-化-电多联产,对煤进行综合利用深加工,煤炭液化合成油品(占67%)的同时,大力发展化工产品、燃料煤气。自建热电厂解决煤液化及化工产品所需蒸汽及电力,充分利用化学反应余热,使全厂的热动力达到平衡,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排放损失。

2)新西兰麦斯捏(Methanex)模式

新西兰麦斯捏(Methanex)公司采用美国Mobil公司的MTG技术,用天然气作原料生产甲醇,再由甲醇经MTG过程合成汽油,该技术工业化生产取得成功,引起了各国的注意。若以煤为原料采用MTG法生产汽油,除合成气生产方法不同外,其合成气以后的生产过程则基本相同。以煤炭为原料采用MTG法生产汽油的模式如图1-2所示。

图1-2 MTG法生产汽油的模式图

3)德国鲁奇(Lurgi)公司GTC-MTP模式

鲁奇(Lurgi)公司提出的合成气制化学产品(GTC)、甲醇制丙烯(MTP)的技术路线,是发展以煤代替石脑油生产烯烃的技术创新路线。MTP和GTC技术典型工艺过程如图1-

3、图1-4所示。

图1-3 MTP典型工艺过程图

图1-4 GTC典型工艺过程图

4)壳牌(Shell)合成气园(Syngas Park)模式

壳牌(Shell)公司提出以煤为原料制合成气为核心,生产甲醇、醋酸、合成氨等化工产品与洁净联合循环发电、城市煤气和供热(蒸汽或热水)等相结合,组成的能源化工多联产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Shell合成气园产品模式图如图1-5所示。

图1-5 Shell合成气园产品模式图

第四篇: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5.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用于物流配送数据流转处理。二是条形码(BAR--CODING)系统,用于仓储库存控制。三是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物流配送流程监控。

第五篇:2.电子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电子信息产业概念及产业链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美国经济学博士马克•波拉特在《信息经济:定义与测算》中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首次将信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产业范围。

从产业链角度看:分为终端产品(手机、电脑等)、电子中间产品(汽车音响、空调等)、配件(电脑主板、显卡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

电子行业主要产业链有:通信产业链、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软件产业链、数字视听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LED产业链、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等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特点

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6%~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2倍。

2、电子信息产业特点

(一)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产业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SMT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开始投资研发,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例如苹果手机,苹果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的投资研发等,整机、配件的生产主要有富士康等企业代工。

(二)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从而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就整机厂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OEM),自身收益也只有3%—5%。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则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而苹果公司在每台iPhone4上的获利高达360美元,即利润约为60%。

(三)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主要以世界500强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比如说,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企业:计算机领域:苹果、惠普、戴尔

电子视听领域: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洋

通信领域: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

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

软件领域:微软、EDS

(四)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建筑、轻纺、冶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业门类。计算机、手机、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使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默默无闻”跨越到了“名列前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3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规模达7.8万亿元,增长29.5%。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2009年,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达15.6%,比2004年的9.1%提升了6.5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9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劳动力、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均已超过80%,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之间已呈现出空间分工的雏形,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分工和价值链空间分工两大方面。

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福州厦门电子带,包括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福州、厦门等地,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脑零配件以及部分电脑整机的主要生产、组装基地,目前主要承担制造职能;

长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括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半导体、消费电子、手机及零部件的生产、组装基地,目前除主要承担制造职能外还承担部分的研发职能,其中上海还是国内外知名IT公司总部的汇集地;环渤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括北京、天津、青岛、大连、济南等地,主要从事通信、软件、元器件、家电的生产,目前除承担制造职能外还承担研发职能,尤其是北京,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集散中心,国内外知名IT公司总部的汇集地;

而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则主要是家电、元器件和军工电子的生产基地,目前主要承担制造职能。

2、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较欧美的国家相比起步晚、起点低,通过国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也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可不是强国,由于技术的差距.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信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更没有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小容易产生浪费,不仅在资源方面,还有技术的浪费。产业的结构“硬重软轻”,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结构是“软重硬轻”,软件占的比重已

超过硬件。我国信息产业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就信息产业门类而言,呈现出不平衡态势。

(2)信息能力处于世界低水平之列

信息能力是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在全球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信息能力测评中,中国排在倒数第二位,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人才和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等三方面,我国均排在最后一位。

(3)核心基础产业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核心基础产业薄弱表现为:信息产品产值低,生产手段落后。信息产业内部各个分支行业之间联系松散,缺乏互动的协调机制:一方的发展不能带动另一方发展,一方的落后却制约着另一方的进步。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而自主创新能力急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技术受制于人。

(4)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

世界各国不惜花巨资来培养高水平的信息专业队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只有拥有技术,信息产业就会向前发展。但是我国电子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电子特别是高科技行业严重缺乏高科技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很强研发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是我国电子产业急需解决的困难。

四、电子产业发展的探索性建议

1、政策扶持,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电子电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加快提升电子电器行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入驻项目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行财政奖励制度,打造出产业自身的龙头企业,成为行业中领军型企业。

2、加强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设。快速优化电子、电器产业的产品结构,上连下延扩展产业链,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龙头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加快一批对电子行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力求完善一批产品科技附加值高、带动性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完善各产业集群地的产业链建设,形成葡萄串效应。

3、鼓励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水平。电子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新技术的竞争。要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要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自所拥有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储备人才,提供产业发展智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高科技的技术人才、高等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员工队伍作支撑,各类人才的引进需要稳定的渠道和平台,需要长效的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稳定的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与高职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电子产业提供和补充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保证电子产业的发展。

下载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概况与趋势[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林业产业发展与趋势

    浙江林业现状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现有林地面积9911.1万亩,森林覆盖率60.58%。全省53个林区县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3%(3024万人),其中依托林......

    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机器人产业概况 一、发展前景近年来,不少国家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SPARC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一 基本概念: 1、 生物技术 广义的生物技术是指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利用、改造的相关技术。其发展经历了......

    国内外绿色建材发展概况及感想

    国内外绿色建材发展概况的比较与感想 贾晨希 (08设备2班200815360206) 摘要 通过国内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与国外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的比较,大家可以了解到中国在建材绿色化方面......

    导电塑料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导电塑料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导电性高分子材料一般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大类。结构型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是1977年才发现的,它是有机聚合掺杂后的聚乙炔,具有类似金属的电导率。而......

    导电塑料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导电塑料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导电性高分子材料一般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大类。结构型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是1977年才发现的,它是有机聚合掺杂后的聚乙炔,具有类似金属的电导率。而......

    导电塑料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导电塑料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相关专题: 导电塑料 时间:2006-04-07 14:26 导电性高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是1977年才发现的,它是有机聚合掺杂后的聚乙炔,具有类似金属的电导率。......

    国内外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概况[五篇]

    国内外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概况 2004-06-24 http://www.xiexiebang.com 来源: 作者:佚名 点击数:2415次 玻璃市场将缓慢复苏 | 2015年中国有望进入光伏平价消费时代 | 玻璃: 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