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5 05:2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一篇: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

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

城西花卉业已有近30年发展历史,现已成为城西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发展前景高广阔。为了加强指导,实现花卉业的跨越式发展,以适应和满足今后5年花卉产业发展需要,特制定了城西花卉业“十一五”规划。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城西花卉产业围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稳步发展花卉生产,努力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吸引各方投资,重视培育生产经营队伍,为实现花卉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到2005年底,全镇花卉面积达到1万多亩,产值近亿元,其中鲜切花0.2万亩,年产量0.3亿支;盆花、盆景、观叶植物0.5万亩,年产量2700万盆;观赏苗木0.3万亩,年出圃0.9亿株,连续12年被连云港市政府命名为花卉之乡。

第二章“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十一五”期间,城西花卉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基本趋势是:

1.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大中城市的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以及其它公共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追录环境保护,都将成为花卉业的基本需求;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大中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人数及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也为花卉消费带来较大空间。

2.我国一方面要加速与国际花卉市场的对接,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也会顺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信息共享化的趋势,为我国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

方便之门。同时,外商利用我国发展花卉业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进行直接投资与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也有利于提高花卉生产水平和市场供应能力。

3.国内外花卉市场竞争机制日益成熟,共卉生产者、经营者将更加重视产业化经营的品种的更新、品质的改善、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并满足差异化需求,从而带动科技投入的增加,促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4.建立和完善拍卖市场三、十一·五期间我镇花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镇花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活环境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合理布局,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真正把花卉业办成一项高效致富产业,实现花卉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

(二)发展目标

根据我镇花卉业生产基础及今后花卉市场的需求,确定十一·五期间全镇花卉发展的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平均每年递增0.5万亩,实现年产值2.5亿元。

(三)发展格局

1.以发展观赏苗木生产为主体。在注重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观赏苗木生产。要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提高苗木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加大苗木出圃量。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观赏价值高、社会需求量大的常绿和彩叶品种,向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的方向发展。立足本地需求,开拓海外市场。

2.大力发展盆花生产。环绕各大、中型城市,以发展设施栽培为切入点,以更新品种、更新栽培技术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盆花轻基质栽培、目标花期控制栽培,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盆花生产,扩大高档盆花的生产数量,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3.稳步发展鲜切花生产。充分利用有生资源,筛选适合栽培的品种,提高栽培水平和质量。面向各地市场,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重点发展以月季、百合、非洲菊等为主的市场容量大、不耐长途运输的品种。同时,利用毗邻同三高速的优势积极发展出口鲜切花生产,开拓涉外市场需求量。

4.适度发展草坪生产。以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加大草坪种子的发展比重,控制现有草坪草生产面积,实现草坪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大花卉种苗、种子的生产,加快野生花卉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实现野生花卉由资源型向栽培型的转化。加快干花、药用花卉、食用花卉及工业用花卉等发展步伐,扩大出口渠道,增加出口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花、鸟、鱼、虫、草、根雕、赏石全面发展,并加快花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镇花卉业工作重点是:完善三大花卉产区,实施1128工程。

完善三大花卉产区。即本着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重点抓好历大线、青班线、青抗线三个规模化花卉生产区域的基地建设。历大线重点在高庄村、东朱堵村等5个村发展高档鲜切花、观赏苗木等生产;青班线重点在黄庄村、高岭村、大里村、西朱堵村等5个村发展盆花、草皮、观赏苗木等生产;青抗线重点在龙窝村、岗尚村等6个村发展花坛用花和观叶植物等生产;当前重点抓好三线地区的花卉基地建设。

实施1123工程。即建设一个大型的花卉苗木交易批发市场,以金瑞花木公司为中心实施二期工程,使其营业面积扩大到1.5万平方米,并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扩大一块高档的盆花生产基地,到2008年实现年产优质高档盆花210万盆,2010年达到300万盆;增加两苗的高档常绿苗木和彩叶花灌木的比重;壮大三大基地,西朱堵村的盆花生产基地、黄庄村的观赏苗木生产基地、高庄村的鲜切花生产基地。

四、保障措施。

1、政府推动。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镇域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成立了城西镇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明确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亲自抓,且在土地租用、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等方面出台了鼓励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镇有关领导和生产经营户到浙江、沭阳等花卉苗木主产省市和地区参观学习,邀请省内外专家为我镇花卉苗木生产经营户提供技术指导。极大地促进了我镇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

2、能人带动。近年来,我镇花卉种植专业户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从事花木生产经营专业大户80余户。花卉种植能人120多人,为了切实发挥花卉种植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我镇将出台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专业大户和花卉种植能人的辐射效应,促进镇域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3、大户拉动。为了切实发挥花卉种植大户的示范拉动作用,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大户发展花卉产业,积极引导大户帮助支持花卉种植户的发展效应,起到示范拉动作用,进而促进全镇花卉苗木产业的膨胀裂变能力。

4、效益助动。近几年来,我镇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良好,已向规模化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镇从事花卉苗木种植业的有386户,年均收入达2万多元,部分大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为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助动作用,镇里统计部门出台制定了全镇花卉苗木种植户年收入明细表,张贴在各村的公开栏中,扩大影响辐射效应。

花卉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花,才能提高我镇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要以省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托,建立健全花卉引育繁推技术体系,重点推广三大生产技术:

1.品种更新技术。坚持引种为主、选育结合,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十一·五期间,引进观赏价值高的常绿和彩叶观赏苗木品种50个,耐低温、抗病毒、品相好、花期长的盆花和切花品种50个;选育抗热、抗病的花卉品种10个。

2.节能日光温室和高效设施栽培技术。建设花卉科技示范园区2个,推广适合本地区环境条件的花卉栽培技术,引进新型栽培基质,并加快推广应用步伐;推广滴灌、渗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

3.花卉产后处理技术。通过进行产品分级、储藏、运输、包装、保鲜等产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在提高花卉产品科技含量的前提下,要积极培植开发花卉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完善花卉流通体系

十一·五期间,三大花卉产区都要建立产地交易市场;各村要建立1-2个具有相应规模的花卉批发小区。同时还要建立一定数量、分布合理的花卉零销店,十一·五末全真花卉零销店达到16家。积极扶持培植各级花卉中介组织,壮大营销队伍,发展区域性和专

业性花农协会,到十一·五末,发展各类中介合作组织30个。完善花卉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网上交易。

(二)强化政策保障体系

1.制定出台《城西镇花卉苗木业管理办法》,使花卉业发展步入正轨化轨道。

2.坚持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以企业、农民投入为主体,以信贷资金投入为补充的筹资原则,多元化、分层次增加花卉业投入。十一·五期间建议镇财政投入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人才培养及良繁体系、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建设等。

3.实行对发展花卉业的三优先一减免政策,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优先满足花卉生产用好地;优先签定花卉用地承包合同,做到30年不变;在农业贷款中优先放宽花卉生产经营贷款等。

4.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经营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机制,兴办花卉生产、加工、出口企业。

第二篇:镇十一五发展规划提纲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好一个符合**镇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规划,对促进仁和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把仁和镇建设成攀枝花的后花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现拟出**镇“十一五”发展规划写作提纲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镇的地域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到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达到以下要求: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年均增长10%;本级财政收入1150万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3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市失业登记率近年在5%以内。以上指标均以2006年区政府下达指标数为基数。

三、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稳定为第一责任,大力发展以城市旅游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以冬旅会和创建全国优势旅游城市为契机,以岩神山生态旅游开发和农家乐打造为重点,将莲花村一片打造成攀枝花阳光休闲旅游基地,大力发展城市旅游经济。二是发挥仁和镇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开发渡仁西线、东线沿线的批发、零售、商品流通业、信息服务业和特色餐饮、娱乐业。三是以春天花园、上海花园、仁和新村等几大小区为依托,强化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购物环境,增添人气与商气,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继续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二是要采取借助外力,启动民力、激发活力等形式,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科技型和生态环保型企业入驻我镇,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谋划出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采取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发展势头,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继续抓好农村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要抓好以干坝塘、沙沟、田坝村道公路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抓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美化工作。五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繁荣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二)营造环境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把失地农民安置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农民安置新途径,配合抓好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二是继续配合抓好春天花园、上海花园、大河中学扩建、仁和河道整治、仁和新村、仁和广场、行政中心区、川云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三是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把仁和镇村道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区城镇建设的总盘子,配合做好炳仁线、渡仁西线延伸等重点工程的相关工作,以硬环境的改善来带动和促进**镇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城市管理工作。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打造攀枝化最宜人居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工作。一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基础设施和仅有的土地资源作为城市资产进行经营,实现城市资产的保值和城市投入的良性循环,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二要以城市环境、市容市貌整治为重点,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使城市整体形象进一步改观。三要进一步健全社区组织、强化社区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四要以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和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切实增强市民社区意识、城市意识,努力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切实把全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继续在全镇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加大文明村、文明居委会的创建工作。加大“科教兴镇”战略实施力度。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切实抓好科普宣传,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加速适用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面繁荣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社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巩固和扩大农村初保成果,抓好地方病、传染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落实三大基本国策。一是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重视提高人口素质,确保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面提高妇女儿童素质,维护和保障其合法权益。二是依法保护国土资源,切实推进贯彻执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三是牢固树立资源就是资本,生态效益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加大环境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一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就业培训,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类征占地农转非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二要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和征占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鼓励并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做好“寻岗”和“增岗”两项工作,帮助弱势群体就近就业。三要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确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四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继续抓好优待抚恤工作。

第三篇:林海镇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海镇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办学总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早日成为梨树县较有影响力的学校。

二、办学宗旨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素质为先,教育为本,教学为主,使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教育是服务的观念,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办学思路、理念

办学思路:抓管理育校风塑形象出质量;

办学理念:教育是根,服务是本,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就是育人育才。

四、办学规模

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在“十五”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办学规模,从现有的15个班级扩大到20个班级,学生数由现在700名学生扩大到1200名学生。

五、队伍建设

(一)继续加强中层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强调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班子内部的互相尊重支持、团结协作,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保证思想行动上的一致性。同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各司其责,健全领导班子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做到领导班子政治素质纯洁化、思想行动一体化、工作管理科学化、生活作风群众化,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人文社会科学、法律知识。引导教师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奖励机制,规范表彰制度。

2、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有理想;知识功底厚,有潜力;业务能力强,有专长,有创见的教师队伍。力争推出市级名师2-3名,县级名师4-6名,校级名师8-15名。学校举行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评比活动,积极派遣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加强学校维语部教育教学工作。

3、以课堂为主渠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开展好说课、集体备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力促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设书法、绘画、舞蹈、田径、文学创作等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实用型人才。大力提倡“诚信”教育,争创一流成绩。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开设好各类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特长,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活动。

(三)、贯彻落实《新市区校(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工作,建立校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校务公开档案,进一步加强基建工程、物质采购、财务管理,深入实施学校管理阳光工程,总结透明度,促进学校进一步依法健全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财务工作中坚持勤俭办教育的原则,精打细算,把有限的教育经费使用到中心工作上,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严格实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收费公示制,制造了规范的公开栏,教育收费向学生家长、向社会公开,欢迎监督。

政务公开中将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工作情况经常向群众公开,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加强工会参政议政的四项职能作用,学校重大问题景教职工讨论审议,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及时采纳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建议,解决群众议案。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评优评先、收费、购物等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公开。坚持每周的行政例会制和一周工作安排公示,进一步拓宽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六、德育工作

加强学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聘请相关人员到校上法制安全课。开设安全讲座,上好安全知识课。完善各种安全工作制度,力争使创安工作面达100%。创建市级德育达标校、市级绿色学校称号。

加强学校德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成长、成长才、和谐、奋进的校训,文明、砺志、尚德、创新的校风,勤奋、善思、探索、笃行的学风;继续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办好学校图书室,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继续坚持升降国旗制度,重大节日主题教育制度,观看优秀影视片制度,形成高雅、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德育氛围。

基础设施建设务实、高质、从速。盘活资产,用好资源;修旧利废,抓好物品的购、管、用等环节,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并不断增加硬件的投入,达到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硬件环境。

七、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构建现代管理制度

1、科学设置机构,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

2、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3、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监督。

为了实现以上规划,我校全体教师将群策群力,与时俱进,精诚合作,发扬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精神,为新市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通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会把我校办成梨树县较有影响的学校,为打造梨树名校奠定扎实的基础。

林海镇中学

第四篇:XX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XX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实现省教育强镇目标,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不断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实现XX镇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特制定《XX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XX镇教育发展现状

XX镇共有各级各

类办学机构()个。普通中小学8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6所,成人学校1所,在校生()人;民办学校3所(其中民办高中1所);幼儿园()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所),在园幼儿()人。

“十五”期间,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全镇各级各类教育出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受教育水平。目前XX镇幼儿入园率为9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完成率99.73,初三毕业生全科及格率(),升入普通高中比例为(51.97),升入职业高中(中专)(38.81),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为90.79,高考升学率95.67。

(二)师资队伍水平。全镇现有公办在职教师386人,其中专任教师()人,研究生学历占(),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100),初中本科以上学历占(),小学专科以上学历占()。幼儿园专任教师()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校级干部()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校长本科以上学历占60;高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总数的(),初中专任教师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总数的(),小学专任教师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总数的()。

(三)校舍建设水平。中小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平方米,其中高中()平方米/生;初中()平方米/生;小学()平方米/生。全镇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高中()平方米/生,初中()平方米/生,小学()平方米/生。目前,XX镇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提前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任务。

(四)仪器设备配备水平。全镇所有中小学的办学设施全部达到市标准化学校标准。中小学仪器品种配备率98,件数配备率93,图书生均册数,高中(10)册,初中(10)册,小学(10)册,XX镇成人学校通过了东莞市示范性成人学校的验收,XX中学、XX广荣中学、XX中心小学、XX第二小学通过了东莞市一级学校的验收。

(五)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镇共有电脑室()个,有电脑()台(可上宽带网),生机比为高中(9:1)、初中(12:1)、小学(16:1)。有5所学校接入宽带网,建立多媒体教室()个,XX中小学学籍实现了电子化管理。有4所学校图书室实行了电子化管理。

(六)教育投入水平。2005年教育事业经费共()万元,其中教师人员经费()万元,生均公用经费()万元,基建费()万元。

(七)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人才强教战略的实施与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的矛盾十分突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与当前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师专业化培训水平不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培训资金严重匮乏,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工作需要强化。

二是教育投入不足。普通中小学办学经费紧张,尤其是2006年我区将迎接省教育强镇验收,在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等硬件建设上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三是教育科研工作力度不够。教育科研力量不强,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新课程改革研究不多,教育科研在服务教育教学实际,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引领作用不明显。

四是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不完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不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均衡、规范、改革、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建设教育强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牢固树立“科教兴镇”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实现XX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和XX“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滨海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通过艰苦、扎实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瞄准当前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结合XX镇实际,构建具有现代化教育特点和XX镇教育特色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为主题,坚持高标准规划,建

立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和谐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现代化教育,并适度超前发展。

3、科学性原则。保证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4、实效性原则。制定规划要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通过规划的实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XX镇

经济社会的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XX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2006-2010年,XX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开放性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省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均衡、全面、和谐发展。为此,我镇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至2006年,全面实现达标化教育。全镇学校全部达到市一级学校标准和省示范性高中标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人人享受平等的高标准的受教育权利和条件。

第二步,至2008年,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100的干部和专任教师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育、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基本建成适合于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教师急需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校园网覆盖率、电子阅览室覆盖率、校校通、班班通覆盖率均达100。

第三步,至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远程教室覆盖率达80,80的学校达到现代化标准,10的学校接近现代化标准。即学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目标,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合理的课程计划,有较高的实施水平,有完备的校舍设施,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管理手段,校长和教师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优良的素质,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显明的办学特色,在全镇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开放性、终身性、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机制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建成现代化教育强镇。

具体目标:紧紧围绕“十一五”教育发展总体目标,确定4项具体指标。

1、受教育率。至2010年,学前教育3—5岁儿童入园率96以上,园外儿童受教育率99;6周岁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生在校巩固率99.8,初中毕业生全科及格率80;残疾儿童入学率99.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5以上。

2、教育经费。至2010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20;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1200元人民币。免收初中和小学生的学杂费。

3、办学条件。至2006年,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按照新的标准全部更新,全区中小学85达到市一级学校标准。至2008年,多媒体教室覆盖率、校园网覆盖率、电子阅览室覆盖率均达100,师机比1:1,生机比高中5:1;初中10:1;小学10:1。至2010年,全区中小学远程教室覆盖率85,教学资源库存量达6000G。

至2010年,生均园舍面积建筑达到5.5平方米以上;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初中校舍建筑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高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十一五”期间,将城区中小学校舍扩建工程、新建居民小区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工程作为基本建设的重点工程。

4、师资队伍。至2007年,全区中小学干部本科学历达到90,到2010年培养出2名市级知名校长3名镇级优秀校长、5名年轻骨干校长、10名后备干部;90的校长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管理技能;50的校长能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其成果优秀;60的领导班子达到一流班子标准。

至2010年,幼儿教师专科学历达到90,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9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5,职校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0,高中教师本科学历100,研究生学历达到10;培养20名德技双馨型教师、20名科研带头人,30名学科带头人、60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师德合格率达99以上;教师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70以上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达中等以上。

、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XX镇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工作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六大工程”。

(一)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战略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道德养成性教育相结合,从多个层面拓宽德育渠道、挖掘德育内容、扩大德育队伍、扩展德育形式、拓展德育方法。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活动,全面启动“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学生的基础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组织学生学军、学农、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搞好学生学农基地、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三大基地建设。紧紧抓住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校园艺术化,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各学校普遍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二是坚持和完善“以行政为领导,以业务部门为中坚,以学校为主体”的课改运行体系。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力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模式,以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实践,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以特色学校创建为牵动,实施“特色兴教、特色兴校”战略,逐步形成德育、美育、体育、艺术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科技活动创新、双语教学、教育科研、学生个性发展等特色,通过培育、拓展、深化特色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坚持教育的开放性原则,实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于XX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切实抓好“双语教学”,树立全球性观念,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双语教学落到实处,逐步修改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使其与国际化标准相统一。

五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为理念,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活动、群众性体育竞技活动、业余训练、卫生保健、青春期教育等项工作,切实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二)实施成人教育振兴战略

成人教育要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成人教育特色,全面提升成人教育为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新型的高技能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是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建立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并举,结构合理,功能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大力培育优质成教资源。成人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三)实施幼儿教育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幼儿教育要在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大力推进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主办与主管职责,规范示范园与中心园的办园标准,充分发挥早期教育指导中心的示范与基地作用,全面实施“幼儿教育蓓蕾行动”,深入开展“多元智能”实验,开展以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的系列品德教育活动,开发园本课程,抓好教师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加强幼儿园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办园质量,提高幼儿教育入园率,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以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

二是提高幼儿入园率。到2010年,全镇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学前儿童受教育率达99。

三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所)建设。“十一五”期间,至少创建1所高标准的现代化幼儿园。中心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彻底改变村级幼儿教育相对薄弱的局面。

四是贯彻教养并重的方针,全面提高师资质量。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积极发展0-3岁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进一步完善早期教育指导、培训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

(四)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战略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加快教育发展和幼儿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

一是积极发展一批质量好、特色明显、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到2010年,XX镇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总数要达到5-6个,民办幼儿园5所。

二是鼓励举办民办或中外合作非学历教育。控制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发展数量,适度增加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数量,努力做到“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

三是加强民办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将诚信贯穿于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民办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民办教育管理,实施民办教育机构联合视导计划,严格执行民办教育审批程序,加强民办教育法人培训,抓好特色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

(五)实施社区教育开发战略

以全面启动有地区特色的社区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的载体。制发《XX镇社区教育工作方案》,组建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学校与企业、社区合作,有序推进中小学、成人学校向社区开放,进一步完善城乡学习网络,使镇内处处都是学习之所,人人都在学习之中,推动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为进一步推动XX镇教育“五大战略”的实施,具体实施“六大工程”

(一)教育整合工程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以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为重要内容,做到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协调发展。

一是搞好幼小衔接、小学升初中衔接实验。继续搞好两个学段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材、管理等方面衔接的探讨和研究,克服相互脱节、片面、抵触的现象,为学生创造和谐成长的“绿色通道”。

二是搞好普、成教育统筹。进一步研究新时期的教育统筹工作,普通教育要加大职业教育因素,初中要完成教学任务;成人教育要积极探索、主动沟通,与普通教育形成合力,在一些领域有所拓展、取得实效。

三是广开办学门路,满足广大市民的多种学习需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广开办学门路,普通中小学要在社区内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放学校部分办学场所,努力满足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的需求;成人学校既要完成学历培训、也要积极举办各级各类非学历培训;民办学校、社区教育要通过多种办学形式为各类社会人员的学习需求提供便利条件。

(二)资源优化工程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及广大市民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教育环境和各种教学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认真搞好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按照新的标准对教学设备进行全面更新,建远程教室()个,建多媒体教室()个,配备视频展示仪()台,建电子阅览室5个,新增微机()台,教学资源库存量达到6000G,新增图书()万册,更新学生桌椅()套、黑板()个、阅览桌()个、阅览凳()个、卫生箱()个、讲台()个、讲桌()个、图书架()个、资料柜84个、杂志架129个、电脑桌()个、电脑凳()个、办公桌椅()套、改造实验室()个。

(三)教育均衡化工程

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教育投入走向合理,教育资源分配均等,仪器设备统一标准,师资队伍相对均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人人享受平等的高标准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条件。

一是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增加扶困助学资金。

二是认真制定和把握新建学校校舍和内部设施配备的标准,建校规模及内部设施配备要一次性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

三是重新修订《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幼儿园规范管理细则》,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对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民办学校的联合视导和评估工作。

四是认真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确保60的初中、80的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

五是继续实施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四)科研先导工程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整体推进区域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重点深化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研究、校本课程研究、校本教研和学生发展性评价等研究,探求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科研、教研与教学实际的结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完善科研组织网络、管理网络、课题网络。明确教育行政部门、进修学校、中小学校各自的职能,层层落实责任,增强干部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干部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是坚持“以课题牵动课改、以科研促进课改”,努力使课改与教科研相结合,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采取课改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校本培训优势。

四是坚持课改与教学创新相结合,抓住关健环节,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是坚持课改与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提升办学水平。

六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的必备条件。

(五)队伍建设工程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支专家型的校长队伍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积极搭建人力资源发展平台,促进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推进“三名”工程的实施,全力打造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为XX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积蓄雄厚的人才资源。

一是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强化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交流制,完善校长聘任制。

二是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优秀人才储备库。

三是进一步完善干部、教师奖励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聘任机制。

四是落实《XX镇中小学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坚持以德为首,实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坚持学历牵动,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坚持面向全体,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六)教育评价工程

建立与区域教育发展相匹配的教育督导评价机制,运用现代的教育评价手段,加强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评价和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充分发挥督导评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激励、规范和保障作用。

一是强化督导工作。建立一支行政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思想觉悟高、素质高、工作效率高的督导队伍。以督学为本,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状态、教育教学质量等情况的督导;以督政为重点,加强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经费、贯彻教育法规等情况的督导。

二是建立健全督导评价机制。制定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评估细则,落实学生综合管理评价工作,切实抓住各类教育的特点,发挥导向作用,建立和完善符合XX镇教育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价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政府对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联系点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尤其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倾听广大教师和农民群众的呼声,主动为教育办实事,要把教育工作的实绩作为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内容。

(二)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地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适度超前发展。具体要做到“四优先”,即在制定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保证教育优先增长;在规划城乡建设和制定建设计划时,优先考虑校舍建设和学校布局;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时,优先提高教师待遇,保证教师工资,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在发展教育事业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三)深化改革发展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当地政府的教育统筹权,实行教育经费,教师调配,校长任免,教育规化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加强对人、财、事、物等统筹,进一步理顺教育和干部的管理权限。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为民办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队伍建设

巩固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和上岗制度,认真开展中小学校校长的继续教育,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的经济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制定有关措施,加强对学科带队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以骨干教师为重点,实施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培训、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五)提升科研水平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解决事关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切实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落到实处。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本多元整合的学校教育科研价值取向,扎实开展教育课题研究中积极推进教育科研方式的转变,通过实验经费、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倾斜,使一部分教育科研成绩突出的学校成为教育科研的“窗口学校”,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得到及时推广。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向教学第一线,增强科研实效性,以构建新型的育人模式为重点,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广泛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科研层次,力争市、区两级立项课题的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并使部分课题列入省部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范围。

(六)推进依法治教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行政,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解决好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运用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领导和管理教育,改进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和质量。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加强预案研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及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建设,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整治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七)完善督导制度

坚持督导与督学相结合,发挥督政和督学的职能,加强督导机构与队伍建设,完善督导和监测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继续进行“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全面推动全市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积极开展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检查,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八)推进教育合作交流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内容形式,加强与市内外各校、尤其是名校的沟通与联系,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加强协作、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办学、教育交流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九)营造社会氛围

教育不仅是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而是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关爱教育,大力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教育才能取得长足发展。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沟通,积极营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创造我镇教育工作新局面。

XX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

第五篇:京山县“十二五”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京山县花卉苗木产业

发展规划

(2011--2015)花卉苗木产业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也是城乡绿化美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生态工程的建设,给花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优势凸显、群众积极性正在快速提高的基础上,为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提升水平,把花卉苗木产业建设成为我县林业和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建设京山林业大县,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现状

京山县位于湖北省腹地,北倚大洪山,南临汉江平原,地处北纬30°42’~31°27’,东径112°43’~113°29’,处于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与应城市、安陆市接壤,西与钟祥市毗邻,南与天门市交界,北与随州市相连。国土面积3255.38平方公里。境内自然环境良好,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时数1963.4小时,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065.3毫米。境内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石灰土和紫色土5个大类,13个亚类,43个土属,283个土种。

京山县林地面积24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6.7%,可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的面积在50万亩以上,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京山县古树名木繁多,绿化苗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有几百年树龄的丹桂、,有仍可看到在野生状态的各种紫薇、木瓜、栾树、紫荆、红果冬青等,有引进的广玉兰、香樟等,特别是闻名全国、湖北独有、主要分布在京山的对节白蜡,是我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是培育高档绿化苗的上好树种,是京山展现资源优势,打造绿化苗木品牌的载体。

此外,京山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并逐渐融入武汉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其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为我县绿化苗木走向全国打好了基础。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陆续出现了部分从事花卉苗木产业建设的农户,2002年以后,随着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一系列国家工程的实施,我县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建设对花卉苗木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县依托地理优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林农发展花卉苗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县生产经营花卉苗木规模达8万亩,主要品种有桂花、广玉兰、樟树、银杏、红叶石兰、紫薇、马褂木、雪松、水杉等,年收益达4500万元。

(三)目前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小苗繁殖基础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小苗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林农建苗木基地大多到外面调,成本提高,风险增大;二是苗木基地规模小,不成板块,零散经营,没有哪一种苗木有较大的规模效应;三是苗木档次低,没有成规模地繁育本地乡土树种,建立品牌吸引全国各地客商。

二、发展思路、规划原则、发展目标

发展思路:围绕生态京山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核心,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道路,加强科技创新、示范引导、市场营销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保护并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快结构优化,加强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有效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

规划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政策引导,企业带动的原则;坚持依托本地资源,培育特色适销花卉苗木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原则。

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基地30万亩,配套建设花卉苗木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以京山丹桂〃国际花卉城为依托,建设全省最大的县市级花卉苗木市场,组建1—2家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或信息平台,实现花卉苗木产业基地纯收入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基地80万亩。

三、建设重点和规划布局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建设三大体系:

一是着力建设花卉苗木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以县种苗站、虎爪山林场、观音岩林场、高山林场为依托,高标准建设1000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年出圃花卉苗木合格苗2000万株以上,达到县内自给的目标,为每年发展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奠定基础;坚持每年筛选3-5个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选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适合在我县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壮大发展规模;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我县优良乡土绿化树种对节白蜡,建立对节白蜡绿化示范园和资源储备基地,加快小苗繁殖步伐;建设花卉苗木高效示范基地1万亩,其中虎爪山林场5000亩、观音岩林场2000亩、高山林场3000亩。通过高效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二是着力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设,同时整合全县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培育1—2家专业合作总社,各镇培育1-2家分社,入社社员达到5万户以上。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三是着力建设花卉苗木销售体系。建设京山丹桂〃花卉苗木城,打造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市场;组建1-2家绿化工程公司或苗木信息平台,与市场对接,组建遍布中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绿化苗木销售网络,推广京山的绿化苗木品牌。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布局是;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以推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建设武荆高速公路沿线(包括石龙、雁门口、钱场三镇)6万亩花卉苗木板块基地、皂当公路沿线(孙桥、新市段)5万亩花卉苗木板块基地、京绿线沿线杨集段3万亩银杏板块基地、应随线沿线(坪坝、三阳段)万亩花卉苗木板块基地、环宋河-罗店-曹武-永兴交通干线沿线10万亩花卉苗木板块基地,此外,充分利用疏林地、低改地、退耕未郁闭林地、荒山造林地、农民房前屋后空闲地等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到“12〃5”期末总规模达到30万亩。同时突出区域特色,各树种、品种、苗木规格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在花卉苗木品种定向上,全县重点发展红叶石楠、桂花、银杏、广玉兰、紫薇等以及对节白蜡、红果冬青等乡土树种。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到2015年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花卉苗木产业纯收入达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00元,相关产业税收达1500万元,苗木种植平均亩产值达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传统农业的2-3倍。

(二)社会效益

到2015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达到规划发展目标,可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有效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城市劳动就业,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产业规划调整,使部份苗木生产向水利条件较差的山区农田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三)生态效益

我县花卉苗木产业规划实现后,不仅规划区变成优美的园林景观,全县的绿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总体林分质量、森林覆盖率将大大提高,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成立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大家”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林业、发改、科技、财政、农业、水务、国土、农发办、工商、税务及金融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技术指导、验收结账等。各地各部门要对花卉苗木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引导,要加快“三大体系”、“六大布局”建设的步伐,要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同部署安排,一同督促落实,一同考核验收。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花卉苗木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栽培设施要求较高,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建立花卉苗木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扶持,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研发、市场拓展、人才培训和信息平台建立,以及对板块基地推动有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并对重点企业给予扶持。

(三)制定奖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

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除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扶持外,县委县政府还将制定细致、操作性强的奖励激励机制,对苗木发展形成规模、管理水平较高、在当地或全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大户或个人,实行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对领导和服务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成绩显著的机关企事业人员进行资金奖励和提拔重用。进一步放活经营思路,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镇居民投资开发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享受与农民同等扶持措施。特别是林业部门干部职工要带头以多种形式参与全县花卉苗木产业建设。对入驻我县的花卉苗木企业,根据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并参考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领域,多渠道扩大融资范围,制定宽松、优惠的土地、林地流转政策,采取入股、租赁、征用等方式,促进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确保如期实现既定规划。

(四)完善产业体系,实行集约经营

基地开发起点要高,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由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带动发展,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各地在发展规模、品种、苗木规格方面相对集中,形成区域和板块特色 ;加大对龙头企业(或经纪人)的扶持力度,使其能进一步增强实力、扩大影响,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形成特色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促进农户与企业(经纪人)整合,密切“公司(经纪人)+基地+农户”的关系,促进由“小、散、零”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的道路。

(五)实施项目带动,扩大规模发展

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迅速建立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项目库,积极向国家、省申报项目,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发展规模,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六)组织学习培训,强化科技支撑

进一步完善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镇林管站、林业专业合作社三级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组建花卉苗木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专班,明确级别、人员编制,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引种试验、技术培训和推广。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人才优势实现生产、科研、开发一体化,加快对珍稀植物的开发利用。同时,鼓励一批本地林业技术人才投入产业建设。加强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指导,举办技术讲座、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培养当地的“土专家”,从而提高花卉苗木生产经营水平。

(七)挖掘乡土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充分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创造更多更好在国内外有影响,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珍稀名贵中、高档产品,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品牌,增加附加值,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以重点研发利用对节白蜡、红果冬青、丹桂、红花紫薇、红栌、兰花及藤本等资源为突破口,实行乔、灌、草、藤本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要严格保护我县珍稀野生对节白蜡古树和大树,出台政策,真正留住已被采挖下山的大树,加强管理,建立对节白蜡绿化示范园,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和大户尽可能回收已流失到外地的树桩,建立资源储备基地,打造出吸引全国各地客商的品牌,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大户和林农采用无性和有性繁殖方法大量培育小苗,满足市场供应。积极做好植物的采种、移植、繁育等技术工作,筛选乡土和珍稀植物资源的优良品种,先试点示范,再大力推广,最终建成独具特色的花卉苗木产业。

附:

1、京山县“十二五”花卉苗木发展规划表

下载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西镇花卉苗木“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慈利县苗圃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慈利县苗圃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慈利县苗圃朱新明一、苗圃基本情况 慈利县苗圃创建于1954年,现系全民事业、自收自支单位。于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8年度张家界苗......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0000;立足于以中......

    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阜宁经济开发区今年1-6月份引进工业项目32个,协议利用投资1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实际完成投资5.6亿元,协议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帐资金600万美元,上半年共实现财政......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0000;立足于以中药与天然药物为主导的生产、经营、研发业务......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背景与基础分析、战略选择、专项规划选择、制定行动计划、项目具体细节与举措、规划的准备实施与管理. 1.背景原则1.1规则编制背景1.2规则编制原则1.3规......

    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一、企业目前基本情况本企业于2004年底迁入XX工业园区生产。第一期新建标准厂房(包括供电设施)26000余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左右;新增生产设备投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