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2019-05-15 05: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一篇: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

案)

(满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号数成绩

卷首语:

这是我们进入初中生涯的第一次全面考察,请相信:用你们认真和冷静的态度,用你们聪明和机灵的智慧,用你们独特和新颖的思维,书写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人生答卷!

一、语基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造诣(zhǐ)冗长(rǒng)撰文(zhuàn)泯(mǐng)然....

B. 戏谑(xuâ)诽谤(bàng)辍学(chuî)哽咽(yān)....

C. 机杼(zhù)憧憬(chōng)揶揄(yã)辔(pâi)头 ...

D. 铿锵(kēng)毛坯(pēi)滑稽(jī)虐杀(lüâ)....

2.根据提示填空。(3分)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líng dīng()()地显出qiáo cuì()

()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

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3.补写上下句。(6分)

⑴,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海内存知己。

⑶数声风笛离亭晚。

⑷怀旧空吟闻笛赋。

⑸,风烟望五津。

⑹沉舟侧畔千帆过。

4.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6分)

⑴《论语》中揭示学与思之间的辨证关系的是:,。

⑵《木兰诗》中描写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文学常识积累:(7分)

《木兰诗》选自代编写的《》,它与

《》并称“乐府双璧”。

《乘船》选自《》,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它是古代集。

6.拓展运用(6分)

初一(1)班的教室门前被邻近的初一(2)班同学倒了一堆垃圾,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甲同学气愤地说:(2分)

乙同学按捺不住报复的情绪说:(2分)

你身为初一(1)班的班长,听了这些议论,为维护环境卫生和班级间的团结,你劝导同学们说:(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2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

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7.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不能称前时之闻⑷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余闻之也久B传一乡秀才观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邑人奇之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或以钱币乞之

⑵不能称前时之闻

10.文中“书具”就是“文房四宝”的、、、(2分)

11.用自己的话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8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用原文的话写出导致他可悲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12.如果你也有某种天份,可是父亲却不理解而没让你的才华继续发展时,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来劝说父亲?

请简要谈谈。(不少于20字,2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8分)

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⑵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

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

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⑶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

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⑷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

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

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

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13.给加点字注音(2分)

分()外厌恶()..

14.“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3

分)产生“不同一

般”的心理感觉是因为

15.第4段中“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运用(描写方法),体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16.第三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3段中的两个“终于”表现出“我怎样的内在情感?”(2分)。

18.“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2分)

19.母亲从“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到“终于,她点了点头”,她会想些什么?请以母亲的口吻写出来。

(2分)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答亲恩其实可以在很朴实的生活细节中体现,请说说你能用哪些

小事尽孝心呢?至少写两件(2分)

(三)感受真情,体验人生(20分)

天堂的灯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

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

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

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

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

“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

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

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

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 胡艳艳在本子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06年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2.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6分)

幸福:疼痛:留念:

2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3分)

24.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4分)

25.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说的话:

做的事:

三、大作文(60分)

今天,我们已是初中生了。回首昨天,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遗憾;那一次,我真尴尬„„正是这许许多多的“那一次”,让我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我长大了,渐渐成熟了。请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可用化名

2、字数一定要够,最好控制在630-720之内。

3、字迹要工整、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改。

第二篇: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号数成绩

一、语基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造诣(zhǐ)冗长(rǒng)撰文(zhuàn)泯(mǐng)然....

B. 戏谑(xuâ)诽谤(bàng)辍学(chuî)哽咽(yān)....

C. 机杼(zhù)憧憬(chōng)揶揄(yã)辔(pâi)头 ...

D. 铿锵(kēng)毛坯(pēi)滑稽(jī)虐杀(lüâ)....

2.根据提示填空。(3分)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líng dīng()()地显出qiáo cuì()

()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

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3.补写上下句。(6分)

⑴,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海内存知己。

⑶数声风笛离亭晚。

⑷怀旧空吟闻笛赋。

⑸,风烟望五津。

⑹沉舟侧畔千帆过。

4.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6分)

⑴《论语》中揭示学与思之间的辨证关系的是:,。

⑵《木兰诗》中描写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

(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文学常识积累:(7分)

《木兰诗》选自代编写的《》,它与

《》并称“乐府双璧”。

《乘船》选自《》,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它是古代集。

6.拓展运用(6分)

初一(1)班的教室门前被邻近的初一(2)班同学倒了一堆垃圾,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甲同学气愤地说:(2分)

乙同学按捺不住报复的情绪说:(2分)

你身为初一(1)班的班长,听了这些议论,为维护环境卫生和班级间的团结,你劝导同学们说:(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2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7.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不能称前时之闻⑷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余闻之也久B传一乡秀才观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邑人奇之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或以钱币乞之

⑵不能称前时之闻

10.文中“书具”就是“文房四宝”的、、、(2分)

11.用自己的话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8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用原文的话写出导致他可悲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12.如果你也有某种天份,可是父亲却不理解而没让你的才华继续发展时,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来劝说父亲?

请简要谈谈。(不少于20字,2分)

(二)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8分)

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

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⑵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

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

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⑶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

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⑷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

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

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

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13.给加点字注音(2分)

分()外厌恶()..

14.“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3分)产生“不同一

般”的心理感觉是因为

15.第4段中“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运用(描写方法),体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16.第三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2分)

17.第3段中的两个“终于”表现出“我怎样的内在情感?”(2分)。

18.“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2分)

19.母亲从“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到“终于,她点了点头”,她会想些什么?请以母亲的口吻写出来。

(2分)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答亲恩其实可以在很朴实的生活细节中体现,请说说你能用哪些

小事尽孝心呢?至少写两件(2分)

(三)感受真情,体验人生(20分)

天堂的灯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洛阳市浅井头中学特别批准:允许初一(2)班的女生胡艳艳来校上半天

课。这是已经停学三年、患再生性贫血停治三个月、奄奄一息的胡艳艳最大的幸福了。

胡艳艳家穷,母亲早逝,她和捡破烂的父亲相依为命。艳艳9岁才上学,小学几年,她品学兼优,获

得过市级和省级各类大奖28次。为了上学,她成了最苦累也最快乐的孩子。她必须抢课堂之外的所有时

间干活,只为了能让爸爸每天多捡点垃圾。可惜,15岁时,胡艳艳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时,医生护士没能禁绝她在病床上继续她的学习,同学们来当“二传手”复述课业,老师们也每个星期轮番到

病房为她补课,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初中!她还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最大的理想是

“把自己的生命之火化作一篇篇温暖人间的诗文”。

家里太穷,社会各界捐助的钱,让她的生命在不断输血中延长了三年,已经算是奇迹了。几天前,一

向坚强的胡艳艳哭了,她嘤嘤地说:“爸爸,我很想回学校上一堂课„„”爸爸立即去学校。学校惊动了,校长当即就落泪,特意批准她上半天学!八个女生用手臂交织成特殊的“担架”,把胡艳艳架进了校园。

到校,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每间教室都有欢迎她的队列,还有“艳艳你好”的彩旗!一走进校园,每个

人眼前的风景都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花坛、雕塑、操场、小果园,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树,还有图书

室、教学楼、宿舍楼、教室。

上课铃响了。看似正常中的震撼与悄然转变:人们都比往常认真了,亲近了,默契了。老师含泪的微

笑,同学们端正的坐姿,就连校园清洁工也格外勤奋起来,一遍又一遍擦洗花坛的池壁栏杆!艳艳在靠前

正中的位置坐好,笑着,但仍是没忍住,泪水撒在了桌面上——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

这节课,是老师特意安排的,艳艳最喜欢的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作文题是:《今天》。

同学们都含着泪在写,包括平日最讨厌作文的同学。

“我有许多 ‘今天’没能做到最好。今天,我又回到学校了,这里是我的天堂„„” 胡艳艳在本子

上一字一字的写,很重很慢„„

胡艳艳的作文没有写完。她写的最后一行字是: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她晕倒了。送医院后,由学校发起,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义捐又自发形成,但,艳艳生命的火焰已经燃至极限了。

2006年7月7日,艳艳走了。但,她把天堂的灯留给了大家。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2.为什么说艳艳流的泪是“幸福的泪、疼痛的泪,留念的泪„„”,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6分)

幸福:疼痛:留念:

2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我真想做一盏灯,挂在这人间天堂的上空”这句话的理解。(3分)

24.艳艳的生命之灯即将燃尽,却还坚持去上半天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4分)

25.假如你是艳艳的同学,或你的身边也有艳艳这样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说的话:

做的事:

三、大作文(60分)

题目:一堂有趣的课

要求:

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可用化名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字迹要工整、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改。

第三篇:湖南省永州市高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峰中学2013年下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书写: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横线上,相信你一定能写得准确,工整,美观。(2分)

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羚羊(líng)搓捻(chā)酝酿(liàng)翻来覆去(fù)....B.糟蹋(tā)停滞(dài)枯涸(hé)梦寐以求(mèi)....C.攥着(zuàn)发髻(jì)蓑笠(lì)碌碌终身(lù lù).....D.济南(jì)水藻(zǎo)尴尬(gà)花团锦簇(zú)....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一shà()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2)突然间,我huǎng()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

(3)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yíng()火虫。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yùn()的广,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炫耀)..B.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果实。(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D.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响亮的晴天)..5.下列作家作品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现代作家——《济南的冬天》

B.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白居易——唐代大诗人——《钱塘湖春行》

D.史铁生——当代作家——《秋天的怀念》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羚羊木雕》一文通过对“我”被迫向好朋友讨回羚羊木雕的事件的叙述和描写,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B.《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莲花,作者发现雨中荷叶掩盖莲花,触动了自己,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

C.《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年纪小小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D.《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然后紧扣“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文中写山景,先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每空0.5分,共4分)

(1)《论语十二章》中体现学与思关系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点明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句子。(2分)

例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近来班里说脏话骂人的行为较多。班干部反应说,昨天就有林妍被杨弘身骂哭的事情出现。如果你在这个班上,你会怎样劝说杨弘身以后不再骂人并与同学友爱相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转眼高,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儿童时的我们无忧无虑,生活里充满了阳光;刚刚步入青少年时期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烦恼多了,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消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1)要消除烦恼,就要先认识它们。请你回忆一下你遇到过的烦恼,至少写出两个出来,并简单分析一下烦恼产生的原因。(要注意自我反省,不要只从外界找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有什么消除烦恼的好方法吗?请你写出你的建议,不少于两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全班同学的烦恼装订成册,在班级内供大家交流分享,请你为这个小册子取个合适又美丽的名字。(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11.整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概括一下是哪五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对④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1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2分)()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1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不超过3个字)(3分)①像牛毛____________②像花针____________③像细丝____________

15.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思而不学则殆(有害)B.吾日三省吾身(省察)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1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两个。(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的态度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15-19题。(15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

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20.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

议种瘪种给儿新生 21.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①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30分)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填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去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请以“我改变了__________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

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第四篇:2012-201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2-2013学上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2分)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寒噤()颓唐()诘问()蹒跚() .....2.(2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恰当的动词。

她()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看见她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她轻轻()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过来,交叉地()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3.(2分)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句子中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

。(失业在家)

②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

的笑。(神色、态度不自然)

③他死时,前来

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④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

了一会。(犹豫不决)4.(2分)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北京26日午后最高气温达37.2℃,创下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与往年相比,今年出现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5℃)时间提前半个月。市气象台专家表示,26日本市受暖气团控制,低空温度高、湿度小、日照强,各种升温条件充足,因此升温作用明显。气象专家同时表示,尽管已经立夏,但从气象学角度看仍属春末夏初,此时天气多变,周内最高气温温差超过20℃并不罕见,而在北京历史上5月下旬也出现过几次37℃以上的高温天气。

5.(4分)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灵魂!③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

()

()④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6.(4分)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美国女士读了钱钟书先生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①材料中的“鸡蛋”是指,“母鸡”是指。

②钱钟书先生的言外之意是:。7.(8分)默写。

①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②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③苔痕上阶绿。。④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二、古诗文阅读(10分)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桃花源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2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此中人语云 .C.欲穷其林 .D.便要还家 .

②无论魏晋()..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9.(2分)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林尽水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0.(2分)翻译下面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后遂无问津者。

11.(2分)欣赏杜甫诗《春望》,首联写国都沦陷残破,遍地草木苍苍。一个“ ”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

12.(2分)《春望》颔联采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两个特景描写极为工巧,感时伤别之情跃然纸上。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

《信客》节选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3.(2分)整体感知——文中最能体现信客责任重大的一句话是:

14.(2分)揣摩文意——从妇女们对信客说的悄悄话中,你看到了什么?

15.(3分)品味修辞——说说你对“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句话的理解。

16.(3分)鉴赏构思——选文是怎样进行详略安排的?请简要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17.(2分)评价人物——你认为信客具有怎样的品格和精神?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18.(3分)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个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跑过春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牧牧:

⑴还记得你五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

⑵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是不能停下来。

⑶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的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再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⑷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⑸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⑹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⑺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

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⑻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⑼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⑽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⑾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的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⑿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⒀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

⒁尽一切人生之责!

⒂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⒃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父亲 22.(3分)文中的“冬天”是什么意思?“跑过冬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23.(3分)此信是父亲写于女儿成人之际,开头三段写女儿五岁时跟父亲晨跑有何用意?

24.(3分)下面两小题选做一题(答题前先注明序号)

①在⑺~⑽段中父亲对女儿提出了哪些谆谆告诫?请用词或短语作简要的概括。②在⑾~⒁段中父亲对女儿提出了哪些期望?请用词或短语作简要的概括。

25.(3分)试就本文的标题、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写几句鉴赏性的文字。

五、作文(50分)

26.(50分)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真的

要求:①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写成记叙文,适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第五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30

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一定要注意卷面整洁,要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作答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①茶与咖啡,分别被视为中西文化的象征,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也以爱好饮茶而著称。英国人的饮茶习惯是逐渐形成的,而咖啡在英国一度也颇为流行。

②咖啡最初是在埃塞俄比亚被一牧童发现,后来经阿拉伯地区、土耳其传到欧洲。1652年,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开张。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欢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共场所。

③17世纪上半叶,茶得以进入西方并进入英国,但其社会影响较为有限。到了17世纪末,饮茶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并张贴海报宣传茶的养生功能。

④咖啡在英国社会的流行,有两个有利因素:首先,运输条件的优势。当时咖啡的主要产地在也门,与英国距离较近,这与从中国运输茶叶相比更为便捷;其次,由于运输距离近,咖啡的价格较茶而言更为低廉。

⑤但是,咖啡在英国很快便遭遇传播阻碍。随着咖啡馆数量的增长,竞争不断加剧,经营者开始增添新的饮料,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跻身咖啡馆之中,咖啡馆实际变为提供咖啡、酒类、茶水等饮料的交流场所,咖啡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更为不利的是,社会人士开始抨击咖啡馆与咖啡。在英国,咖啡馆是一个男性化的场所,常常兼营陪宿等生意,女性群体被排斥在外。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他们痛陈咖啡在英国所导致的不良变化,认为咖啡颜色像磨碎的煤炭,咖啡馆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以前英国男士充满男子气魄,如今却失去了昔日的威仪,罪魁祸首即饮用咖啡。英国社会出现的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

⑥由于咖啡馆并非仅为饮用咖啡的场所,一边饮用咖啡一边阅读报刊成为普遍现象。于是咖啡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关心社会问题、公开针砭时弊的场所。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中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

⑦进入18世纪后,茶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好饮茶,她们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女士们在家中品茗强化了饮茶的家庭化趋向。咖啡加工工序繁复,非个人所能及,饮茶则极为方便,所以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均可以传播开来,尤其在私人空间占据优势。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普及,下午茶孕育而生,它既是温馨家庭氛围的体现,亦可以成为社会交往的场域,极大地丰富了饮茶的社会功能,对咖啡构成挑战。

⑧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促进了茶在英国的传播。最初,中西茶贸易为荷兰所掌控,英国人购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应量极小。后来,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有所改善,英国茶叶输入量逐年递增,茶叶逐渐取代丝绸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也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⑨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这一变化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折射了复杂的历史进程。这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5月09日11版,有删节)

1.下列有关英国人抵制饮用咖啡、饮茶逐渐流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英国,人们在咖啡馆饮用咖啡的同时还谈论社会问题,针砭时弊。为了维护统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

B.英国王室喜爱饮茶,她们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在女性中的传播,同时,由于茶叶冲泡方便,它既适于在家庭饮用,也适于在社交场合饮用。

D.英国依托东印度公司,在东亚积极开拓贸易市场,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数量不断增加,茶叶输入成了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D.在英国,咖啡馆兼营陪宿等生意,排斥女性群体,引起女性群体的批判;咖啡的颜色像磨碎的煤炭,破坏了英国人善结人缘的美德,也引起了人们对咖啡的抵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咖啡在英国一度颇为流行,与咖啡主产地与英国距离较近、价格也较便宜、较多的咖啡馆为人们提供休闲解乏等有关。

B.茶叶在英国的传播,早期作为奢侈品,只在社会上层饮用;后来饮茶在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对饮咖啡形成了挑战;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使英国人饮茶成为习惯。

C.咖啡在英国传播遭到阻碍,人们抨击咖啡馆与咖啡,把英国男人的优秀品质的丧失,归罪于咖啡。

这场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在社会道德层面的反应。

D.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对茶叶在英国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参与茶叶贸易,挑战了荷兰人对茶叶经营的控制权,促进了茶叶的流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出现的抵制咖啡的风潮和政府下令关闭咖啡馆的行为,既有其道德因素、经济因素,也有其政治因素,跟咖啡的品质和加工工艺关系并不大。

B.英国人爱好饮茶,饮用咖啡也很流行。咖啡最早被非洲发现,茶叶是中国的特产,这表明英国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分别带有东方文化色彩和非洲文化色彩。

C.饮茶之所以能够在英国普及,这与茶叶饮用方便有关。它不像咖啡那样加工工序复杂,所以既适合于私人空间,也可用于社会交往的公共场域。

D.英国人由饮用咖啡转为饮茶,既与两种饮品的特性、传播领域的差异、咖啡馆的变迁有关,更是两种饮品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注: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隐居 .C.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随 .D.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B.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C.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D.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少时仰慕游侠,但后来改变了自己的志向而发奋读书,想要凭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B.传记主人公一生贫苦,但他安贫乐道,心境恬淡。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5分)

(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1)李儋(dān)武威(今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与元锡都是作者的朋友。

(2)邑:指属境;(3)流亡:指灾民。

8.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分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是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息的一句是是:。

(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三、文学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祖父似乎生谁的气,脸上笑容减少了,对于翠翠方面也不大注意了。翠翠像知道祖父已不很疼她,但又像不明白它的原因。但这并不是很久的事,日子一过去,也就好了。两人仍然划船过日子,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祖父过河街去仍然可以得到船总顺顺的款待,但很明显的事,那船总却并不忘掉死去者死亡的原因。二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沿河找寻那个可怜哥哥的尸骸,毫无结果,在各处税关上贴下招字,返回茶峒来了。过不久,他又过川东去办货,过渡时见到老船夫。老船夫看看那小伙子,好象已完全忘掉了从前的事情,就同他说话。

“二老,大六月日头毒人,你又上川东去,不怕辛苦?”

“要饭吃,头上是火也得上路!”

“要吃饭!二老家还少饭吃!”

“有饭吃,爹爹说年青人也不应该在家中白吃不作事!”

“你爹爹好吗?”

“吃得做得,有什么不好。”

“你哥哥坏了,我看你爹爹为这件事情也好象萎悴多了!”二老听到这句话,不作声了,眼睛望着老船夫屋后那个白塔。他似乎想起了过去那个晚上那件旧事,心中十分惆怅。老船夫怯怯的望了年青人一眼,一个微笑在脸上漾开。

“二老,我家翠翠说,五月里有天晚上,做了个梦„„”说时他又望望二老,见二老并不惊讶,也不厌烦,于是又接着说,“她梦得古怪,说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悬岩摘了一把虎耳草!”

二老把头偏过一旁去作了一个苦笑,心中想到“老头子倒会做作”。这点意思在那个苦笑上,仿佛同样泄露出来,仍然被老船夫看到了,老船夫就说:“二老,你不信吗?”

那年青人说:“我怎么不相信?因为我做傻子在那边岩上唱过一晚的歌!”

老船夫被一句料想不到的老实话窘住了,口中结结巴巴的说:“这是真的„„这是假的„„”

“怎么不是真的?天保大老的死,难道不是真的!”

“可是,可是„„”

老船夫的做作处,原意只是想把事情弄明白一点,但一起始自己叙述这段事情时,方法上就有了错处,因此反被二老误会了。他这时正想把那夜的情形好好说出来,船已到了岸边。二老一跃上了岸,就想走去。老船夫在船上显得更加忙乱的样子说:

“二老,二老,你等等,我有话同你说,你先前不是说到那个——你做傻子的事情吗?你并不傻,别人才当真叫你那歌弄成傻相!”

那年青人虽站定了,口中却轻轻的说:“得了够了,不要说了。”

老船夫说:“二老,我听人说你不要碾子要渡船,这是杨马兵说的,不是真的吧?”

那年青人说:“要渡船又怎样?”

老船夫看看二老的神气,心中忽然高兴起来了,就情不自禁的高声叫着翠翠,要她下溪边来。可是,不知翠翠是故意不从屋里出来,还是到别处去了,许久还不见到翠翠的影子,也不闻这个女孩子的声音。二老等了一会,看看老船夫那副神气,一句话不说,便微笑着,大踏步同一个挑担粉条白糖货物的脚夫走去了。

过了碧溪岨小山,两人应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竹林走去,那个脚夫这时节开了口:

“傩送二老,看那弄渡船的神气,很欢喜你!”

二老不作声,那人就又说道:

“二老,他问你要碾坊还是要渡船,你当真预备做他的孙女婿,接替他那只渡船吗?”

二老笑了,那人又说:

“二老,若这件事派给我,我要那座碾坊。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二老说:“我回来时向我爹爹去说,为你向中寨人做媒,让你得到那座碾坊吧。

至于我呢,我想弄渡船是很好的。只是老家伙为人弯弯曲曲,不利索,大老是他弄死的。”

老船夫见二老那么走去了,翠翠还不出来,心中很不快乐。走回家去看看,原来翠翠并不在家。过一会,翠翠提了个篮子从小山后回来了,方知道大清早翠翠已出门掘竹鞭笋去了。

“翠翠,我喊了你好久,你不听到!”

“喊我做什么?”

“一个过渡„„一个熟人,我们谈起你„„我喊你你可不答应!”

“是谁?”

“你猜,翠翠。不是陌生人„„你认识他!”

翠翠想起适间从竹林里无意中听来的话,脸红了,半天不说话。

老船夫问:“翠翠,你得了多少鞭笋?”

翠翠把竹篮向地下一倒,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

老船夫望了翠翠一眼,翠翠两颊绯红跑了。

《边城》(节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爷爷似乎生谁的气,脸上笑容少了,也不大注意翠翠了,翠翠认为祖父已经不很疼她,其实这跟大老的死有关。

B.翠翠大清早就出门掘竹鞭笋去了,可是当她回来时筐里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这表明翠翠还有些贪玩不谙生计的艰难。

C.尽管大老的死因与老船夫不无关系,但祖父过河街去仍然可以得到船总顺顺的款待,这表明当时茶峒的民风仗义淳朴。

D.这部分内容,情节看似很简单,叙事也很平淡,实际上出场人物内心的尖锐的矛盾就寓于这平淡的叙述中。

E.《边城》中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富于诗意和抒情意味,节选的这部分内容正体现出这些特点。(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①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

②你并不傻,别人才当真叫你那歌弄成傻相!

(3)文中三次写到二老的笑。谈谈你对二老几次笑的理解?(6分)

(4)文中老船夫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可以看出老船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节选内容进行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综合运用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B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东鳞西爪浮光掠影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C许多文言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涣然冰释,也....符合了“信”“达”“雅”的要求。

D“随着产业兴起,多家节能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将发展壮大。”在广发证券研究员谢军看来,如泰豪科技这类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比较成熟的上市公司将首当其冲。....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

B.虽然他一向对我心存芥蒂,时时戒备,但我会积极寻找机会,与她沟通交流,以实际行动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

C.为了能够在自己钟爱的蓝天上驾驶战鹰,余旭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全心投入到了飞行之中。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①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②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③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

④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⑤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A.⑤③④①②B.⑤①③②④ C.②⑤①③④D.②③⑤①④

15.将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改变原意,可以增删个别词语。(5分)俄方今年4月成功试射了能突破现在所有的反导系统的可以从不同方向从多个目标中进行识别性攻击并被誉为导弹家族中的“绝对王者”的高超音速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电视台身负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①,而应该传播社会正能量。现在的许多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粗制滥造,不仅缺少原创性,而且 ②。比如,有的明星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崇拜,有的明星频频利用桃色新闻吸引人的眼球,还有的明星不顾伦理道德在节目上乱认“干爹”“干妈”。因此,许多家长认为 ③,还不如让孩子看动画片。

五、写作(60分)

“时尚”词典上解释为“时兴的风尚”,而网上则有解释为:所谓时,乃时间,时下,即在一个时间段内;尚,则有崇尚,高尚,高品位,领先之意。所谓时尚,是时与尚的结合体。有人认为时尚就是标新立异;给人焕然一新拥有时尚王风范的感觉,现实中很多与时尚不同步的人被指为老土、落伍。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以“谈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答案:D(“引起女性群体的批判”错。原文是“有社会人士假借妇女的口气对咖啡予以批判”)2 答案:C(“这场针对咖啡的抵制风潮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在社会道德层面的反应”错。原文是“其出发点主要基于社会道德乃至经济利益”)答案:B(“英国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分别带有东方文化色彩和非洲文化色彩”错。原文是“咖啡后来经阿拉伯地区、土耳其传到欧洲”,“英国咖啡文化带有非洲文化色彩”于文无据)4.C5.B 6.B 7.(1)只见一鹊在前面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得分点:“起于前”状语后置 “获” “怒” “得” 句意一分)(2)翻译:略(得分点:易、恶、隐、择、句意一分)

8.主人公有志而无奈,多病的自身困难加剧他的归隐之念,百姓流亡的疾苦唤回他的济时之心,刻画了一位有志而无奈、甘窃位苟禄、进退两难的官员(诗人)形象。(意对即可)

9.①首联:即景生情,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②颔联:直抒情怀,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暗淡;③颈联:直抒情怀,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无奈的的思想矛盾和苦闷;④尾联:以景结情,感激友人的问候关念,亟盼他来访。(,分析手法1分,情感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10.(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1)CD(选D得3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选B、E不得分)(2)大老的死虽然表面上对翠翠爷俩生活没什么影响,事实上却造成极大影响。本来祖父想把翠翠嫁给大老,大老的死给祖孙俩带来一时无法填补的虚空。祖父认为二老唱歌没有错,翠翠因为听到他唱的歌被他打动,心里放不下他而有一些反常行为。

(3)表示二老不相信老船夫前边的话,认为老船夫在做作,二老认为老船夫不同意翠翠嫁到他们家。二老见老船夫听了“要渡船又怎样”的话忽然高兴起来,并且又急切地叫翠翠出来,他明白老船夫是希望翠翠嫁给自己的。二老的笑是对脚夫问话的肯定回答,对脚夫态度的不屑,对娶翠翠为妻又有更大的希望。

(4)①他因大老的死而感到心里愧疚,心里空落落的,也有点生翠翠的气,为翠翠的将来担忧。②他根据二老的神色变化时忧时喜,希望得到二老要渡船的答案。③他喊翠翠见二老,急切地想把二人撮合在一起。④他发现翠翠回来采回很少鞭笋,有些怜爱还带着些怨气。

从节选部分看,老船夫具有拙于言辞,谨小慎微,心地善良,对外孙女舐犊情深的性格特点。12答案:B。A细大不捐: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之误。B“颐”是脸颊;“朵”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于《易经》,指动腮帮进食。所以现在常用“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地享受口福之乐。C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D“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语意不当。

13答案:C A缺乏主语B“自己”有歧义。D“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14 C ②⑤①③④

15答案:①俄方今年4月成功试射了高超音速弹头。②这种弹头能突破现在所有的反导系统。

③这种弹头可以从不同方向从多个目标中进行识别性攻击。④这种弹头被誉为导弹家族中的“绝对王者”

16、(1)不应该传播负面内容(2)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3)与其让孩子们观看综艺节目

17、写作(略)附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下载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5

    兰考二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9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50分,150分钟 第I卷(共69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甲: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小编整理)

    苏州市相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上)高一期中考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15分) 1.《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形容......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2017-2018学年(上)高二理科语文期中试卷 第Ⅰ卷 阅读卷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 学 陈小庆 看到报纸上宋云的名字时,苏文几乎......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但我不能......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这句话意思是说A、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