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离艾滋 真爱生命
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此人为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发病5天后死亡。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性传播疾病易造成生殖器或生殖道的皮肤或粘膜的炎症、破损、溃疡,在性交过程中易造成进一步的破损和出血,从而使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更加容易。一方面,可以使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另一方面,也使性病患者更容易将体内艾滋病病毒传给性伴。另外,孕妇的生殖道粘膜破损和出血,会造成艾滋病病毒在产程中的母婴传播。所以说,性病会增加艾滋病病毒传播
就艾滋病来说,从感染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将终生具有传染性。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
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的。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目前还没有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虽然有几种药物和治疗方案,如“鸡尾酒”疗法,能够治疗与艾滋病有关的感染,抑制感染者体内艾滋病病毒的增殖,但这些药物不能消除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不能治愈艾滋病,只能推迟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食物、饮水、空气;
(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
(3)礼节性亲吻;
(4)礼节性拥抱;
(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
(6)公用马桶、浴缸;
(7)蚊虫叮咬;
(8)纸币、硬币、票证。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常见的歧视行为有:随意泄露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及生活史;将病人和感染者的病情、个人生活状态作为谈话资料,渲染或猜测,严重伤害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病人家属提供社会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等;蓄意对病人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语言和行为,包括故意破坏他们的财产和生活用具等;以不正当理由强迫患者家属搬迁或无理限制其行动自由。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身心都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目前,艾滋病尚不能为每一个人所认识,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给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带来的是悲观、绝望和无奈;迄今为止的治疗尚不能根除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存在尚需克服的困难,而关怀是一副良药,关爱能鼓励不幸者面对疾病,面对现在和未来,鼓起生活的勇气,以及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预防控制艾滋病更需要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参与,关爱、理解、沟通可以使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医护人员合作,积极接受治疗。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青少年具有可塑性,通过适宜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
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已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学校保健网。实践表明,通过学校保健网进行健康教育,是增强大、中、小学生健康观念,培养健康习惯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最有效手段。学校有固定的场所、设施、师资及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学生中具有权威性,学生信任老师,容易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又是可行的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抓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将预防艾滋病、性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列入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对中学生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和性病(包括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对大学生要提倡性道德、洁身自好, 警惕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青少年应接受有关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的教育,了解艾滋病的危险是确实存在的;建立信心,人类可以通过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青少年应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与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抵御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纪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姓名:刘亚波班级:生技09-3
第二篇:远离烟草 真爱生命倡议书
“远离烟草 真爱生命”
尊敬的各位老师 同学们: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7秒钟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也许吞云吐雾的感觉令人陶醉,但面对吸烟造成的恶果——损害自己身体,影响家人健康,污染环境,加剧贫困……吸烟者还有多少理由沉醉下去?吸烟者比普通人患上心脏病的机会高两至三倍。被迫吸入二手烟更烟草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已是不争的事实。医学研究表明,会增加罹患肺癌、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机会。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我们不能无视烟草的危害,应当远离烟草,引领健康。为此,我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从我做起,营造无烟校园环境。严禁在办公区域、教学区、宿舍、卫生间、餐厅、操场等校园公众场所吸烟,自觉远离烟草,倡导健康生活。
2.劝阻他人吸烟,并坚决抵制他人敬烟。自觉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坦然拒绝别人的敬烟,如果看到他人吸烟,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健康,请对其进行友好的提醒和劝诫。
3.主动禁烟,做禁烟表率。主动参与禁烟,给身边同学、同事、好友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更要积极参与禁烟工作,学习禁烟知识,让你的家人同学和朋友明白吸烟的危害,让更多的人远离烟草。
4.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无烟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学校是文明建设的窗口,师生是文明精神的传播者,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未来的白衣天使,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保卫人民健康的的重任,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了自己和身边老师、同学的身体健康;为了创造洁净、文明、优美的和谐校园环境;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请响应我们的倡议,倡导文明,珍爱生命,远离烟草,共创一个没有烟草危害清新和谐新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三篇:真爱生命 远离毒品 演讲稿
真爱生命 远离毒品 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毒品,被公认为“白色瘟疫”,在全世界泛滥成灾,并和战争一起被列为危及人类生存的两大杀手,毒品像瘟疫一样成为当代社会的“国际公害”。有人对毒品的形容是:
毒品是瘟神,它以狡诈的手段榨干人的骨髓,使人命丧毒海;毒品是魔鬼,它可使许多亿万富翁变成贫穷的乞丐;
毒品是祸首,它使正直的人为了暴利铤而走险;
毒品是毒蛇,它消磨了多少人的意志,摧残了多少人的体魄,又吞食了多少黄金白银其中,毒品犯罪更是以其极大的危害性困扰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做禁毒预防、爱滋病宣传教育,远离毒品,关爱生命!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被人们称为“东亚病夫”,毒祸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几乎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又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目前,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参与吸毒的人数约有90万人左右,而且,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儿童。这是因为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好奇心重,判别是非能力不强,抵制毒品侵害的心理防线薄弱,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最容易受到毒品的侵袭。青少年吸毒严重摧残身心健康,据专家介绍,青少年身心尚未发育成熟,一旦吸毒成瘾,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多种疾病发生。此外,青少年吸毒不仅给自身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造成家破人亡,亲人如仇,乃至败坏风气,危害社会治安,引发刑事犯罪。同时,青少年吸毒又会助长和刺激毒品的犯罪,而且不断腐蚀其他无辜青少年陷入吸毒、贩毒和其他违法犯罪的泥潭,可谓是“一人吸毒,社会遭难”。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谈谈如何构建远离毒品有效防线,特别就如何树立“四个意识”,构筑“三道防线”与大家一起学习。
“四个意识”是:
一是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更清晰知道什么是毒品,毒品有哪些危害,从而帮助大家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一位戒毒工作者说:最大的感觉就是毒品不能碰,更不能吸,呼吁吸毒者自爱自重,也呼吁社会对戒毒回归人员多一分宽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支持。毒品,吞噬亲情,泯灭人性,断送前程,摧毁家庭„„毒品的危害,罄竹难书!
二是让大家明白毒品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依赖性,一旦成瘾是极难戒断的,牢固树立“吸毒极易成瘾,很难戒断”的意识。一个吸毒者留言:毒品是一条恶
魔之蛇。它可以毁灭一个家庭,毁灭人类;毒品能把一个人变成一头畜牲!别碰!那种日子畜牲不如,因为我尝试过......珍惜自己的生命吧,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还有毒品是一条看不见的铁链,把你像狗一样的拴起来,让你活的没自尊,没人性。
三是组织大家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家懂得禁毒的有关法律法规,树立“吸毒违法、贩毒犯罪”的意识。
四是积极参与开展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大家懂得生命不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你的父母、亲人、国家和社会,生命只有一次,是极其珍贵的,树立“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道防线”是:
一是心理防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正确把握好奇心,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避免空虚无聊,不要以吸毒为时髦等错误认识,抵抗毒品的诱惑,拒绝吸毒。
二是行为防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包括歌舞厅、游戏厅、网酒吧等地方,以远离毒品。
三是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努力学习,追求进取,正确把握自己的行动与交友,以免走上歧途、误入毒海。
为了做好全民禁毒工作,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近些年来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群众性禁毒活动,如创建“无毒社区”、“不让毒品进我家”、“不让毒品进校园”、“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禁毒志愿者行动”等等。我们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并针对实际,让大家在活动中既宣传毒品危害,又使自身受到教育,并不断提高禁毒意识与拒绝毒品能力。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立于世界,中国才有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民族的希望,为了宝贵的生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构建一道坚强防线,让我们时刻铭记: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我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共 1 条留言
第四篇: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最终版)
第三周热爱生活
抗拒诱惑(两课时)
第二课时: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
教学目的:
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3、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艾滋病相关图片)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据官方统计,中国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三万七千零四十例。但专家透露,该省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不少于八万人。同学们知道,我们云南省是全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的33个发现有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平均感染率为0.38%,其中有5个县超过1%,最高达2%,这意味着云南艾滋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另外,随着检测面的扩大,学生人群报告感染者人数显着增加。2011年1至10月,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1252人,占学生历年累计报告数的21%,“艾滋学生”“艾滋老人”逐年增多。因此,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成了每个同学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
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3、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性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4、艾滋病病毒在哪些情况下不会传播?
护理艾滋病病人、一起进餐和使用餐具、使用同一个卫生间 一般社交性接吻,拥抱、咳嗽、打喷嚏、一起游泳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学习或工作、蚊虫叮咬等 学生活动
通过刚才的自学,相信同学们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好不好? 游戏:红灯、绿灯游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 步骤:
1、步骤:
2、红色(举双手)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举单手)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不举手)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双手;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单手;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不举手;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行为哪些是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
使用安全套、接吻、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无防护的性行为、献血、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与吸毒者共用针头、给予或接受按摩、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
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请记住,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在于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所做的决定是否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5、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 各有多长时间?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6、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感染了HIV? 如果一个人感染了HIV,在数年内仍然可以处于健康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可以没有任何可见症状。
但是血液中带有HIV病毒,能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给他人。
唯一能够获知自己是否感染了HIV的方法就是抽取血液,进行HIV抗体检测
五、结束语
同学们!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认识的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意意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六、巩固练习
1、艾滋病是()
A 一种性病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同性恋病
2、H I V是()
A 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 预防艾滋病疫苗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第一例艾滋病人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A 1984年英国 B 1981年美国 C 1971年美国 D 1981年英国
4、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由来和意义是:()
A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
志。
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5、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
A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 B 远离毒品:不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C 避免经血感染:提倡无偿献血,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D 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6、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什么区别?()A 没有区别 B 只是叫法不同 C 严重程度不同
D 感染者指艾滋病毒携带者,患者指已经被艾滋病毒攻击得丧失免疫力的人。
7、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A 闻“艾”色变,远离艾滋病患者;
B 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 背后指指点点,见了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马上躲避;
D 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8、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是:()A 每年12月1日 B 每年12月6日 C 每年6月12日 D 每年12月16日
9、在下列几种体液中,哪种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A.血液 B.汗水 C.精液 D.阴道分泌液
10、既能避孕又能预防艾滋病病毒和性病传播的措施是:()A.上环 B.结扎 C.使用避孕套 D.口服避孕药
11、艾滋病病毒传播有哪些途径?(多选)()A.空气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公共场所传播 D.母婴传播 E.血液传播 F.日常生活接触
12、下列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多选)()A 到公共泳池游泳
B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不安全性行为 C 照顾艾滋病患者
D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静脉注入毒品 E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 F 蚊虫叮咬
答案:1 C 2 C 3 B 4 C 5 D 6 D 7 D 8 A 9 B 10 C 11 BDE 12 ACEF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和危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思维能力,增加了艾心和责任心。学生参与意识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身深入其中,充当学生的倾听者,了解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
第五篇:真爱生命远离毒品2014.6.1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真爱生命 远离毒品
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沉重的灾难,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近百年“东亚病夫”的耻辱。也许有的同学们会说,毒品离我们很遥远,禁毒也与我们无关。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今天,我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向同学们宣传禁毒、远离毒品的问题,就是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毒品、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关爱未来、珍爱生命。
毒品的危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毁灭自己、破坏家庭、危害社会。毒品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极其容易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调查显示,全国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了将近60%。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参与禁毒是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不要说毒品离你们很远,也许毒品会在不经意间来到你的面前,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绝大多数吸毒者第一次的毒品来自“朋友”,少数来自贩毒者。对贩毒人来说,青少年是他们可以成功推销毒品的对象。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和突变期,容易在空虚无聊、情绪低落、遇到挫折的时候受到毒品的侵害。有调查显示,82%的人是在对毒品危害不了解的情况下吸食成瘾的。
那么同学们该怎样积极有效地预防毒品、远离毒品呢?首先要认清毒品,自觉主动的拒绝毒品。其次,要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要认清贩毒分子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手段。
同学们,预防毒品,关系到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丽的年华,是人生辉煌的起点,让我们珍惜人生,从现在起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最后,请全体同学们记住国际禁毒日:6月28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14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