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及采编技巧
电视新闻栏目的策划及采编技巧
——勇敢就是力量
张馨尹
如今,现在的电视节目已经走向多元化,层次化,针对化和专业化。不管你是任何年龄层次的人,不论你是哪个教育层次的人,只要打开电视,你都能找到自己志趣相投的节目,并且不止一档,可以让我们尽情的挑选。
我们现在的电视栏目形式多远化,有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老一辈人或专业人士热爱的节目;还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为青年人和娱乐人士准备的娱乐档,可以满足年轻人的口味;还有偏成熟化的非诚勿扰和老公看你的之类的相亲节目,满足了单身群体和有这些爱好的人士的需求。并且,我们都有目共睹的看到,这类新生的节目在短时间内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又是如今电视栏目的一种趋势。
那么为什么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能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认可度呢?不可否认,如今受众的收视口味偏向通俗化和浅显化,也更专业项目化。偏向专题的观众更是越来越多,对于现在时代的发展速度,受众可以依靠娱乐和婚恋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放松效果。
北京城市学院UTV请来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的主创曾军辉女士,同时也是该节目组的主编。她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央二台的节目制作流程以及《今日观察》创办的历史。他们的口
号是:有热度的新闻,有角度的观点。言论影响中国。这是一种品牌和信任度,在外界受众看来的电视节目也许只有短短40分钟或半个小时,但是这档节目的顺利播出要花费幕后人员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曾老师在介绍时说,节目创办初期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把自己的钱搭进去是常有的事,所以,对于主创来说,这是一场赌博。到一切都准备好时,就会水到渠成地播出,那么在顺利播出之前我们应该做到什么呢?
首先,在初始阶段,也就是最困难的时期,要“写策划案,提交方案”,等节目通过了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着,是研发阶段,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得学会“招兵买马”,找到合适的人才,找到你这个伯乐所需要的那匹好马,人力资源找到了之后就要“制作样片”了,这就是节目即将展现到大众面前的雏形,也是使节目通过的重要保障;第三,就是审批阶段,“样片审批,正式立项”把做好的样片交上去等待审核,这时节目制作差不多就完成了;通过之后,就是最后的播出阶段,“万事俱备,录制阶段”,节目就顺利播出,成功孕育。
那么一台节目的成功播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人?地点?还是演播室?
曾老师说她总是那个跟着领导干的人,因为她自己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路子,她说,其实领导也不知道路在哪,任何人都不知道路在哪,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勇敢就是力量。
制片人是栏目组的头,领导大家的工作,为大家筹集资金;
主播是节目播出时的主持人,一般为大家所认知,影响力较大;还有制片管理整个栏目的杂物,和平时的一些工作,为组员提供便利;还有编辑,为主播提供讲稿;还有字幕,是节目播出时屏幕下方显示的字。还有等等重要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是这道程序的螺丝钉,每一个人都是重要角色,容不得疏忽,曾老师戏称自己是“新闻的民工”,工作和普通人一样的多,没有谁是真正的英雄也没有谁不是英雄,这是一个团队,在一起才能共赢。
曾老师在讲座中还结合了学生的切身实际,为我们以一个“准新闻人”的视角给我们提出了一些专业的技巧和知识。
首先,采访是生存之本。要采访好一个人就必须做好工作,了解你要采访的对象,以及他的工作背景和事件背景,做好了功课采访起来才能胸有成竹。
第二,要以问题为重。问题分为2种类型,开放式和闭合式。在一般情况下,以闭合式问题为主,也就是“是否的问题”,在采访嘉宾时常为7个问题左右,开放式的问题3个左右不等。
其次,拍摄是成功之先。但越简单的工作往往更容易出错,作为摄影师在拍摄时一定要检查好电池是否充满,录像带是否已经放好,还要时常准备一张A4纸。什么都有可能出错,所以再简单的事情也要准备好。
第四,在写稿时要注重风格,要了解自己的节目是做给什么年龄段的人或什么教育程度的人看的,不可能广为纳众,所以要有风格意识和趣味化。
最后是编辑,编辑是整个节目的集大成者,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突出重点,全员工作完结,就等最后的编辑整理,必须要有归纳问题的技巧和播出风格,这些都需要编辑来掌控。
电视台的每一项工作都不是简单易做的,没有任何人是不出力的,所以任何工作任何人都必须零失误!曾老师提到,如果我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那么人生也就是天堂!
一个简单的事反复去做,你就是专家,反复做的事用心去做才是真正的赢家。台下任何的努力都会在台上展现无遗。坚持才会胜利,勇敢就是力量。
第二篇:电视新闻栏目策划
电视新闻栏目策划 标题:《城市一角》 主题:
一个城市,往往会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一个人、一种场景,一个城市总会有无数充满创意有精致的商店隐藏在街道的某个角落。他们需要被发现,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我们需要把他们“挖”出来,没准会得年轻的创业者有帮助哦!它会使有志于创业的朋友们的思路打开,创业起来更富于创意。
时间段:栏目为日播栏目,为此赢得较高的收视率和固定的观众。每晚在电视剧黄金时间刚结束时播出,每档30分钟 每晚 9:50~~10:20(首播)次日中午1:00~~1:30(重播)
节目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变得越来越有品位。一般而言:观众看电视往往会带着娱乐心理和求知心理。为了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又有一份收获,故推出了这套节目。
目标受众:有一定知识、文化修养的中青年人
主要内容:现代商业社会中,人的三分之一时间在思考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在执行工作,还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享用。平衡工作的成果,你认为你离开了人群就能回到自己的小空间了吗,不,你始终在职场。
表现形式:谈话类
运行设计:情节策划——
在节目开始,主持人做了引导性以及概括性的叙述。首先是概括性的开场白,旨在介绍嘉宾。之后,主持人既可以不就嘉宾引起争议的事件本身进行讨论反而引申甚至调转话题,也可以维持节目的话题预设,对涉及的问题作进一步叙述,如列举相关事件来引出随后的讨论。但是,主持人作为叙述者旨在就此问题引出嘉宾的某种回应,从而能按节目预设在大的叙事背景下继续通过与嘉宾讨论交流,构建悬念,推动节目进程。
以下是依照悬念策划这一方面所做的情节策划: 栏目开头,开门见山,引出话题。
在每期栏目开头,主持人通过开场白设定了整期节目的话题,要让叙述方式更像是朋友间谈话的开场,轻松自然之余又能切中主题。
由于本栏目时间较短,因此,开门见山地引出话题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对于时效性很强,且以讨论时事热点问题为主的谈话节目,此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访谈过程中,巧用冲突
本栏目实际上需要主持人通过叙述为节目构建冲突——嘉宾作为事件当事人所遭遇的冲突。恰如其分地使用这种具有冲突性的事件为下面的节目营造悬念。即是说,使观众对嘉宾如何回应此事作出期望与预测。所以说,在本栏目谈话过程中引入适当的冲突往往能激发嘉宾、主持人和观众产生更多新鲜、尖锐的观点,同时提高观众对栏目的参与度。当然,冲突并不代表恶言相向,否则,我栏目很容易流于恶俗,成为为了赢得收视率而不择手段的噱头。形式上看,广告可以为主持人直接顺利过渡到下一话题提供契机。正是因为广告的出现,可以将栏目自然分开,“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主持人不用再作任何铺垫,在广告结束后,直接将谈论的范围扩展而不显突兀
市场分析: 1.栏目背景和宗旨
我们的宗旨是:休闲娱乐,激荡创意,解读经典 4.栏目过程
运行设计:开场白-主持人出场做一个引题脱口秀-邀请嘉宾-嘉宾介绍-沟通谈话-现场提问-结束
10.对前景的预测
此节目的商业性不强,易导致经费不够。而且做这样的节目一定要注意创新,注意其经典的分量。因此,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在节目的运作期间,一旦出现问题,则应马上更改,以免带来隐患。栏目创意——
近些年来, 电视谈话节目日渐风靡, 大有锐不可挡之势,几乎每家电视台都推出了各自的谈话节目, 而清谈型谈话则是其中一种较为特别的谈话形态, 它追求谈话本身的乐趣, 谈话方式随意性很强
从目前来看, 清谈型电视谈话在电视栏目中还比较少, 所以我们才构想了本档清谈型栏目
首先,我们淡化“访”的色彩, 主持人与嘉宾间类似于亲密朋友的关系。而在其他类型的谈话栏目中, 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多是“一问一答”式,“访”的色彩浓厚,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感。而在本栏目中,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一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 在放松随意的状态中表现出类似亲密朋友的关系, 彼此的交流也由“问答”变为了“聊天”,“访谈”变成了“漫谈”。这样,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容易形成朋友间的默契, 谈话氛围给人的亲密感也很容易感染观众。
其次,谈话内容跳跃性强, 形式无结束感。在本栏目中,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并不围绕固定的主题进行, 节目充分体现出人的思维具有跳跃性和发散性的特点, 从天文到地理, 从童年趣事到国际大事,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内容几乎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所以本栏目主要要表现出即兴色彩,这种即兴色彩不仅让谈话者自己感到兴奋, 也强烈地吸引着观众。
然后,就是气氛轻松, 兼顾了娱乐性与文化性。在本栏目中, 嘉宾不必一本正经故作高深, 谈话也不必苛求观点深刻见解全面。只要聊得有趣, 嘉宾能过嘴瘾, 观众能听一听, 乐一乐, 栏目的宗旨就实现了。因为娱乐性对于本是“素面朝天”亮相的清谈型栏目是至关重要的。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既不是为了传播知识, 也不是为了向观众灌输某种观念, 栏目追求的就是谈话本身的乐趣。虽然本栏目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动诙谐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表达, 但也不能把本档栏目的趣味性简单地等同于主持人和嘉宾语言的风趣俏皮。我们的谈话虽然类似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的闲聊, 但是它又必须超出于普通的闲聊, 不能流于肤浅。对于我栏目来说, 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时不时自然闪现出的新颖独到的见解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栏目宗旨并不强调高度、深度、结论,但是主持人和嘉宾们在纵横捭阖、天马行空般的杂谈时,却始终坚持着批判精神,从平民的视角进行透彻解剖,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价值取向
最后,也是本栏目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当栏目形式简单, 成本极低。我栏目主要靠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谈话的趣味性吸引观众,不需要过多设计其他表演性元素, 也不需要观众的参与, 形式非常简单。此外, 由于主持人与嘉宾的人数不多, 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演播室, 而且它对后期制作的要求很低
3、独占性的资源平台让我们必须抓住这样一个打造影响力的机会 现在已经有不少社会传媒和地方电视台开始筹划引进美国《学徒》的节目形式,但苦于在资源上和制作手段上无法胜任而没有成型。而《绝对挑战》节目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收视率最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人力资源节目,并在频道的支持下,形成了由诸多知名企业、知名专家、知名行业机构和广泛的人才群的人力资源平台,另外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行业信息、专业知识储备及职场真人秀节目制作经验,加上CCTV的平台优势,自然成为高水准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最适合的操作平台。但目前从操作上来讲,每期节目中都会换一个新的企业,沟通成本大,企业的资源也没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而企业的常变也导致观众的关注度易于漂移,整体来讲资源浪费。现在我们必须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在日常节目的基础上,打造职场节目第一品牌的持久影响力。
4、整合的节目播出平台开拓了整合的营销模式
在系列节目中,合作企业是节目内容的主体元素,其宣传规模贯穿8集节目,虽然节目内容不会很强化企业色彩,但如此特殊的形式形成了对企业高端宣传的良好模式,所以,企业理所应当的成为节目制作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和部分广告的赞助方,(不少企业都在积极探讨这种合作方式)。除此之外,节目整体也是一个良好的整合营销的“优秀产品”。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企业还要提供尽量多和大的商业平台资源,要提供很现实的高端职位和待遇,也就是节目中的诱人结果,这些都为节目运做提供了很好的人财物的支持,相比于日常节目中企业所得优于节目所得的不对称模式,系列节目可以说是很好的寻找到了彼此最大的利益配比,让我们可以有很充足的基础打造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加上额外的随片广告,使我们有良好的赢利预期。
节目内容
一、节目的总体描述 节目宗旨——锵锵三人行》访谈节目策划书
一、栏目名称——《锵锵三人行》
二、栏目宗旨——俗人闲话,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
1、永远将最新的新闻,最新的事,最新的话题呈现给观众。
2、新闻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3、提供另类,深入浅出的评论性观点参考
三、栏目宣传语——锵锵,就是凤凰的叫声啊
四、栏目包装 栏目名称
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成当空起舞的“金凤凰”形象,而《左传》里说,“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锵锵”是凤凰的叫声。另外,北方话中,“锵锵”是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锵锵三人行”这个名称不仅可以渲染栏目个性,也可以增强本栏目和凤凰卫视频道一体感,更贴切、生动、吸引人。栏目logo
采用与凤凰卫视台标相同的标准色金色和简单的节目名称组成共通性的视觉象征符号“锵锵三人行”,让关众一眼就能分辨出它所代表的我栏目实体。因为只有格式化的logo才能有效地引导受众的遐想与栏目的诉求取得最大限度的一致性。
片头片尾
片头是简单5秒音乐之后出现节目logo及节目冠名。而片尾是通常是主持人和嘉宾还在聊,字幕及片尾曲就出现了。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可以体现了本即兴谈话栏目的特点:节目可以在任何一个点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一个点结束。“聊天”、“未完成的状态”的“符号印象”也是本栏目特有的。栏目宣传片
广告式的栏目自我宣传,也就是说将访谈的精彩片段剪辑在一起,将其以频道整体意识灵活地插入到各个广告时段,统筹安排。
栏目导视系统
节目时长21分钟,中间两次插播广告,两次各5分钟。正是因为广告的出现,可以将栏目自然分开,“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主持人不用再作任何铺垫。
五、栏目创意——
近些年来, 电视谈话节目日渐风靡, 大有锐不可挡之势,几乎每家电视台都推出了各自的谈话节目, 而清谈型谈话则是其中一种较为特别的谈话形态, 它追求谈话本身的乐趣, 谈话方式随意性很强。
从目前来看, 清谈型电视谈话在电视栏目中还比较少, 所以我们才构想了本档清谈型栏目
首先,我们淡化“访”的色彩, 主持人与嘉宾间类似于亲密朋友的关系。而在其他类型的谈话栏目中, 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多是“一问一答”式,“访”的色彩浓厚,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感。而在本栏目中,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一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 在放松随意的状态中表现出类似亲密朋友的关系, 彼此的交流也由“问答”变为了“聊天”,“访谈”变成了“漫谈”。这样,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容易形成朋友间的默契, 谈话氛围给人的亲密感也很容易感染观众。
其次,谈话内容跳跃性强, 形式无结束感。在本栏目中,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并不围绕固定的主题进行, 节目充分体现出人的思维具有跳跃性和发散性的特点, 从天文到地理, 从童年趣事到国际大事,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内容几乎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所以本栏目主要要表现出即兴色彩,这种即兴色彩不仅让谈话者自己感到兴奋, 也强烈地吸引着观众。
然后,就是气氛轻松, 兼顾了娱乐性与文化性。在本栏目中, 嘉宾不必一本正经故作高深, 谈话也不必苛求观点深刻见解全面。只要聊得有趣, 嘉宾能过嘴瘾, 观众能听一听, 乐一乐, 栏目的宗旨就实现了。因为娱乐性对于本是“素面朝天”亮相的清谈型栏目是至关重要的。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既不是为了传播知识, 也不是为了向观众灌输某种观念, 栏目追求的就是谈话本身的乐趣。虽然本栏目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动诙谐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表达, 但也不能把本档栏目的趣味性简单地等同于主持人和嘉宾语言的风趣俏皮。我们的谈话虽然类似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的闲聊, 但是它又必须超出于普通的闲聊, 不能流于肤浅。对于我栏目来说, 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时不时自然闪现出的新颖独到的见解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栏目宗旨并不强调高度、深度、结论,但是主持人和嘉宾们在纵横捭阖、天马行空般的杂谈时,却始终坚持着批判精神,从平民的视角进行透彻解剖,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价值取向
最后,也是本栏目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当栏目形式简单, 成本极低。我栏目主要靠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谈话的趣味性吸引观众,不需要过多设计其他表演性元素, 也不需要观众的参与, 形式非常简单。此外, 由于主持人与嘉宾的人数不多, 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演播室, 而且它对后期制作的要求很低。
六、情节策划——
在节目开始,主持人做了引导性以及概括性的叙述。首先是概括性的开场白,旨在介绍嘉宾。之后,主持人既可以不就嘉宾引起争议的事件本身进行讨论反而引申甚至调转话题,也可以维持节目的话题预设,对涉及的问题作进一步叙述,如列举相关事件来引出随后的讨论。但是,主持人作为叙述者旨在就此问题引出嘉宾的某种回应,从而能按节目预设在大的叙事背景下继续通过与嘉宾讨论交流,构建悬念,推动节目进程。
以下是依照悬念策划这一方面所做的情节策划: 栏目开头,开门见山,引出话题。
在每期栏目开头,主持人通过开场白设定了整期节目的话题,要让叙述方式更像是朋友间谈话的开场,轻松自然之余又能切中主题。由于本栏目时间较短,因此,开门见山地引出话题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对于时效性很强,且以讨论时事热点问题为主的谈话节目,此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访谈过程中,巧用冲突
本栏目实际上需要主持人通过叙述为节目构建冲突——嘉宾作为事件当事人所遭遇的冲突。恰如其分地使用这种具有冲突性的事件为下面的节目营造悬念。即是说,使观众对嘉宾如何回应此事作出期望与预测。所以说,在本栏目谈话过程中引入适当的冲突往往能激发嘉宾、主持人和观众产生更多新鲜、尖锐的观点,同时提高观众对栏目的参与度。当然,冲突并不代表恶言相向,否则,我栏目很容易流于恶俗,成为为了赢得收视率而不择手段的噱头。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一种最能体现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和传播规律的可复制的“程序软件或设计模版”,进而把某些电视新闻节目元素固化到某种结构之中,使之任何其他电视传媒都可以据此复制出相同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
扫描当今国内和国际电视屏幕,所有的划分方法都显得捉襟见肘,各种元素在不同形态中互相渗透,元素嫁接和融合成为形态创新的本体策略。
一、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基本元素
题材、叙事、新闻、视听
题材元素是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具体的题目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等。题材选择的三个范围:
迅速的事实信息、丰富的情感信息、鲜明的个性信息
叙事元素是电视新闻见证人的叙事,通过新闻播报和现场取景等方式为人们提供见证现实的感觉。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属于基本叙事元素,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属于拓展叙事元素。在以观众为核心的现代传播理念指导下,叙事元素的组合特点:
1、主题事件化:精心选择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
报道主题的载体。勾勒、突出、深化报道主题。
2、事件故事化:用故事来结构新闻报道,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事件,解释事件,以此来构造起伏和悬念,吸引观众。《60分钟》
3、故事人物化:用人物命运变迁和具体感来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以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切入来反映大主题。
4、人物个性化:对人物的刻画和描述中,注意细节的描述和拍摄,用细节突出人物个性,神态、表情、动作,加深观众印象。
新闻要素包括时效、真实、新鲜、形象四个基本元素和重要、接近、互动三个拓展。
视听元素包括视觉和听觉元素。
视觉元素有
1、画面(再现、实证、表意)、2、字幕(功能:说明字幕、复述字幕、信息字幕)(形式:整屏字幕、滚动字幕、插入字幕、特效字幕)
3、动画:通过动画语言报道和评论事实。听觉元素有
1、音响(实况、背景、环境)
2、同期声
3、解说
4、音乐
二、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结构方式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从“内容为王”的时代到“元素为王”和“结构为王”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结构有: 模仿式:旧元素+旧结构 借鉴式:新元素+旧结构 嫁接式:旧元素+新结构 孵化式:新元素+新结构
(一)模仿式结构
以市场率先尝试的创新者的思路和行为为标本。如《东方时空》对《60分钟》的模仿,《新闻会客厅》对《奥普拉·温弗瑞秀》的模仿。在节目引进时没有进行本土化的二次改造,以本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去提身升作品的可看性,节目没有根深蒂固的生存脉络。
(二)借鉴式结构
主要表现在电视传媒对报刊、电影、广播网络等媒介形态的 借鉴上。大量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借鉴报刊、电影、广播、网络媒体的形态的。如电视新闻评论中的 本台评论借鉴报纸和广播的评论形态,电视民生新闻是报纸晚报版新闻的电视化表达,《南京零距离》的宣传语是“南京人的电视晚报”。
电视新闻频道新闻栏目特征
1.新闻性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必须具备新闻性,这是新闻专题区别于社教类专题节目的主要特点 2.重要性
与消息类新闻报道题材面广泛不同,新闻专题节目的题材需要精选 3.专题性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必须具备专题的特征。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承载深度报道的内容,它可对一专门题材作深入报道或作分析、解释、透视。
第三篇:电视新闻栏目编排技巧
第五讲 电视新闻栏目编排技巧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新闻栏目编排的一般技巧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讲述+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形成段落
学时安排:6学时(4学时理论教学+课堂练习;2学时新闻节目观摩)
教学内容:
上节课讲节目的整理时,提到这样一个概念:“节目的感觉”,这种感觉因不同的新闻组合方式而增强。新闻的组合方式其实就是新闻栏目的编排。
一般来讲,电视新闻栏目编辑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处理稿件、编排节目。今天我们来介绍栏目编排的一般技巧。
新闻栏目编排是新闻节目播出前的最后编辑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单独的稿件、节目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整体。新闻编排是实现传播目的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媒介对新闻信息表达态度的具体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突出重点
编排栏目要注意突出重点。重点报道是栏目的灵魂,它决定了栏目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栏目总体水平的几种体现。重点报道也是栏目的亮点,它在版面上形成传播的强势,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点的形成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选择和安排有分量的头条
头条新闻是栏目编辑思想的集中体现,突出显示了媒体及其栏目对新闻的价值判断,而这种判断往往对受众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头条新闻是否有冲击力、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受众收看新闻节目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兴趣。在头条新闻的编排上,我国的电视新闻工作者曾经走过弯路。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遇刺身亡。甘地夫人作为8亿人口(当时印度人口)的大国总理,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威望。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被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作为头条。而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仍旧是先国内,后国际。只在国际新闻中将这条消息作为一般新闻进行处理。节目播出后,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疑问,电视节目编排的原则是什么?新闻价值起不起作用?观众最关心的是什么?电视台内部和高等学校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反思,最后达成共识,将新闻价值作为选择头条新闻的首要原则。后来,美国当地时间1986年1月28日上午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载人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时发生爆炸,举世震惊。《新闻联播》的编辑毅然打破当时“先国内新闻后国际新闻”的编排惯例,把这条消息放在头条,播出后反响强烈。
所以,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要选好头条,选准头条。那么,哪些新闻可以选作头条呢?电视新闻天天播,不可能媒体都有震惊世界的大事。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编排的电视新闻节目头条应注意哪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重大的政治、经济活动和有突破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2、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热点新闻;
3、重大科学发现、发明,重要的建设成就;
4、人民群众一段时间所关注的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重点问题。
(二)以集合的方式组织有分量的稿群
有时候单条新闻不足以构成重点,这就需要通过集合的方式,以有分量的稿群来形成传播上的强势。集合稿群的方式主要有:
1、同题集中
同题集中是指将同一事件的相关报道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形成对事件的整体印象。同题集中有几种情况:
(1)连续编排。是把报道同一事件连续发展过程的几篇稿件集中在一起播发,使观众对其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连续编排总体上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但要注意处理好最新消息。一般的,有关事件最新变动的信息应当放在最前面,即使最新变动的价值不是太大,不足以在片子中单独体现,也应当在导语中有简单的交待。比如,前一挡栏目报道了某地发生煤矿瓦斯爆炸的消息,后面一挡栏目在继续报道这一事件时,就要突出事故抢险的最新进展,而把此前事故发生的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做回述。如果最新进展意义不大,则只在导语里交待即可。
(2)关联编排。即把对同一事件不同侧面的报道集中在一起,使观众对事件的面貌有一个全方位、立体的了解。这种编排一般把中心事件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据与中心事件的关联程度依次安排稿件。
比如,中央电视台《世界报道》在“9·11”周年纪念日当天的编排:
稿件1,纽约:风笛悠扬悼亡魂;
稿件2,又逢“9·11”,他们这样说;
稿件3,又逢“9·11”,他们这样做;
稿件4,五角大楼:修复完成后的追思;
稿件5,布什在五角大楼发表讲话;
稿件6,世界各国举行活动纪念“9·11”事件一周年。
这是典型的关联编排。稿件1是中心事件,因此放在头条。稿件2和稿件3是从稿件1中衍生出来的,稿件2是“9·11”对当地人的影响,稿件3是民间的一些纪念活动。它们与稿件1关系最密切,所以紧跟稿件1后。稿件4和稿件5是关于五角大楼纪念活动的。在“9·11”事件中,五角大楼被撞属于次要事件,所以有关此事纪念活动的报道被安排在次一级的位置。而稿件6是世界各国的纪念活动,与中心事件联系最远,所以安排在最后。
(3)参照编排。把有关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不同说法的报道集中在一起,相互参照,可以使观众全面地了解事件,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媒体公正客观的表现,同时也为后续报道留下余地。特别是有些争议很大的事件,各方说法可能严重对立,更要采取这种方法,使各方有公平表达意见的机会。比如巴以冲突,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就不能只报道一方意见。当然,编辑在处理时并不是简单地呈现,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把自己认为最可靠的消息放在最前面。
2、同类集中
同类集中就是把内容上有关联或者相似性的稿件集中起来,突出报道,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它可以通过对稿件的巧妙组合,使几篇分散的稿件“整合”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
同类集中的主要方式有:
(1)集合编排。这是最常见的同类集中方式。有时候,几篇稿件在某方面存在同一性,可以将其集合在一起,突出它们的同一性。比如,主题、报道对象、报道领域或报道形式相同等。这种集合编排可以使栏目层次清晰,便于收看。
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往往可以通过导语或统一的标题凸显各稿件的同一性,比如“下面是一组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请看一组简讯”等。
(2)相关编排。把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不同报道组合在一起,使报道内容的意义得到有效的揭示。与集合编排不同的是,集合编排中不同事件的同一性是显性的,可以一目了然;而相关
编排中不同事件的关联性则是隐性的,需要深入事件内部进修挖掘、对比和归纳,往往表现为因果、呼应等内在关系。
比如,“我国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已达88.6%,较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初步形成”,“各地月饼大战提前打响”,“广东佛山:查获一批过期月饼”,这三条就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呼应。
(3)对比编排。即把几篇内容有矛盾的稿件组织在一起,通过对比把事物的矛盾突出出来。由于对比鲜明,这种方式往往比单篇稿件分散编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如央视《晚间新闻》一期曾获中国新闻奖的节目,就成功运用了对比编排的手法:“广东省有关方面表示对雷州海难事件中见死不救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一呼吸和心跳停止45分钟的妇女气死回生”。一面是见死不救致使12名渔民丧生,一面是在本来可以放弃的情况下全力抢救使病人奇迹生还,美与丑、善于恶,对比何其鲜明。其产生的震撼显然大大强于单独编发的效果。
3、稿件的配合稿件的配合是指根据已有的主要稿件的需要,配发新材料作为解释、补充,以增加主要稿件的可听性、可视性、说明力和感染力。稿件的配合有两大类:配资料和配评论。
(1)配资料。新闻往往只报道事件变动本身,而很少涉及其他方面,配资料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延伸和扩展,在纵向的历史发展和横向的相关联系方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本身。这些资料包括新闻背景、相关人物、地理介绍,相关知识、名词概念的解释等。
比如,1995年11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对西藏转世灵童“金瓶値签”一事报道: 稿件1,第十世**转世灵童金瓶値签仪式在藏传佛教界得到普遍欢迎和赞同;
稿件2,新闻人物:十世**转世真身坚赞诺布;
稿件3,述评:历史上惊人相似的一幕——**利用**转世灵童大做文章,意在分裂祖国; 稿件4,资料:让历史说话,让历史作证;
稿件5,沈国放说:“**转世灵童的认定,有利于西藏的稳定”。
在这组报道中,稿件2和稿件4都属于资料的配合,稿件3虽然是述评,但是也提供了相关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对于说明转世灵童认定的权威性和其对西藏稳定的意义有重要支撑作用。
(2)配评论。为了深化和突出报道的主题,编辑往往采用依托报道配发评论的手段。电视新闻栏目中配发评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编前话和编后话。
举例来说明,前面提到的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关于雷州海难和妇女起死回生的获奖节目,其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配发的一段编后:“南方医院医务人员创造初的医学奇迹是值得赞美的。我们除了要赞美他们高超的医术,更要赞美他们对人的生命高度负责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医德,因为即使放弃抢救,医生的行为也无可厚非。一边是一位已经没有多大抢救希望的农村大嫂,一边是12位随时可能获救的渔民兄弟,南方医院的医护人员和雷州市水产局某些领导的做法竟是如此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13个普通人的生命归宿才是这样迥然不同!假如,南方医院在接诊这位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了45分钟的农妇时,也像雷州那艘渔政海监船那样要先请示领导;假如医院的领导也像雷州市水产局副局长钟进那样,坚持先交钱再救人,这位农村大嫂还有救吗?新近发生在广东的这两件事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同时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我们期待着广东省对雷州海难事件的查处。”整段编后紧扣前面新闻报道的内容展开议论,并且跳出具体事件,升华到对人性中善良与丑恶现象的对比,得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结论,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回味。
练习
从《大河报》中挑选出10条新闻来,并从中选出7条编成一篇新闻稿。然后讨论你为何去掉那三条。如果这7条新闻过长而不宜于广播,或者它们是以报纸风格撰写的,那么将其重新编写,每则新闻不应超过60字。然后凭感觉为这些报道排列顺序,使之构成一篇新闻简报。
二、形成段落
段落是栏目内的节目单元,是使一挡栏目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重要构件。段落的形态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结构性段落
所谓结构性段落,是构成一个栏目的固定板块。划分固定板块是目前很多新闻栏目形态上的重要特征之一,它适用于时间较长的栏目。从实践上来客,使用这类方法的栏目时长大多在15分钟以上。其特点是:
1、形态固定
各板块在栏目设立或改版之时就已经确定,相对稳固。一般的,各个板块在报道内容上有明确的划分,报道形式上相对统一,时间分配上也相对固定。
以央视《午夜新闻》为例,栏目设立之初即确定了5个板块:
(1)时政要闻。对当天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详尽报道,重视现场的展示,一般由二三条重点新闻组成,总长5分钟到7分钟。
(2)“最新消息”。最新消息的速报和已播新闻最新动态的跟进报道,总长约5分钟。
(3)“新闻预览”。当日已播新闻的全景扫描,节奏明快,有固定的背景音乐,每条之间有固定的间隔方式,重视同期声,总长在5分钟内。
(4)“历史上的今天”。可视性强的软新闻的充分展示,不做过多解说,突出画面和现场音响,总长约3分钟。
一般而言,综合性新闻栏目的板块划分有四种基本模式:
(1)按国内国际来划分,形成明显的国内新闻板块和国际新闻板块,这是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比如《新闻联播》,典型的国内、国际两段式。
(2)按重要程度划分,形成要闻段和一般新闻段。这种方式往往和第一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组合出国内要闻、国际要闻、国内一般新闻、国际一般新闻四种变体。
(3)按节目样式划分,强调板块报道样式的特色,如央视《午夜新闻》。
(4)按报道内容的类别划分,强调板块内容的特色。比如央视《新闻早8点》,除了“昨日要闻”、“国际消息”、“国内方面其他消息”外,还有“财经消息”、“文化消息”、“体育消息”这三个板块的分类新闻。
2、位置固定
各板块在栏目种的前后位置相对固定。一般的,综合性新闻遵循先国内后国际、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
3、间隔鲜明
板块与板块之间要有比较鲜明的间隔,使观众一目了然。一般,在一个板块结束的时候,主持人会做提示,如“稍后请继续收看××新闻”、“休息一会儿,广告之后马上回来”等;然后出现间隔元素:广告、片花、下节提要等;进入下一个段落后,主持人一般会交待一句以示承接,如“欢迎回到××新闻”、“您现在收看的是××”等。
这种固定板块式的段落结构法最大的好处是样式明确,便于操作,也方便观众收视。但也正是由于段落形态的这种明确和固定,有可能造成板块间的割裂,使栏目编排缺乏整体感和灵活性,不利于栏目整体效力的发挥。央视《新闻联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一段时期,由于国内新闻偏于严肃和呆板,一度出现有很多人从19点20左右才开始看的尴尬现象(只看后面的国际新闻)。
(二)自然段落
所谓自然段落,就是不做明显的板块分割,只是利用编排手段形成暗含的层次,各层次间没有明显间隔提示。它的优点是转换自然,栏目整体感强。但是编排不当的话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模糊,不便观众观看。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事件较短的栏目。这类栏目时长多在15分钟以内。以央视《晚间新闻》为例,这是一挡10分钟长的综合新闻栏目,因为事件较短,所以不做明确的段落分割,但是在编排上基本形成重点新闻、一般消息、简讯(或者软性新闻)三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不固定,时有时无。采用这种自然段落结构的栏目,编排手段是成败的关键。
三、掌握节奏
节奏是调整受众新闻类、帮助其保持积极收视状态的重要手段。节奏来自于变化,变化的形成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报道力度的变化
栏目编排要有重点,但是要把握好报道力度,用力过猛和评价用力都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力度要适当。要注意重点报道和非重点报道的平衡。在集中主要力量报道重点的同时,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组织好非重点报道。有“绿叶”的陪衬,“红花”才会更灿烂。
其次,力量要集中。一期节目中重点不能太多,否则很容易使受众产生一种信息接收上的疲劳,“条条重要”的结果反而使条条都不重要了。在这个问题上,栏目编辑既要有“取”的决断,更要有“舍”的勇气和智慧。
(二)兴趣点的变化
期望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自始至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是不现实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接受一个新的刺激时,由于新鲜感,一开始他们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新鲜的东西会越来越习惯,这时,心理的疲劳就会制约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这时就需要新的刺激出现。这种兴趣起伏的规律被美国电视新闻工作者运用到新闻编排中,产生了“峰谷技巧”。也就是说,就观众的兴趣度而言,每次新闻都是从高峰开始,然后逐步下滑,越往后新闻的吸引力越小。在这种“低谷”状态下,应该采取某种办法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使其再度回到高峰状态。这种理论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编排规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按照传统方式,新闻编排是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依次进行的。而“峰谷技巧”有意搭配“有趣”与“无趣”的新闻,以减轻观众的疲劳感和厌烦情绪。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年龄、性别、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各10名高中生,分别观看以不同顺序编排的同样内容的电视新闻。
第一种编排方案是:
1、杨尚昆就军队整编发表讲话;
2、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
3、某机械厂厂长自学成才;
4、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
5、10号强台风消息;
6、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
7、英国送我国20只麋鹿;
8、英国一架波音客机坠毁。
第二种方案则是:
1、英国一架波音客机坠毁;
2、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
3、杨尚昆就军队整编发表讲话;
4、某机械厂厂长自学成才;
5、英国送我国20只麋鹿;
6、10号强台风消息;
7、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
8、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
要求两组学生看完录像后马上复述所看过的内容,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第一组中有5人能回忆起“首都航空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能回忆起“某市开展商品卫生宣传”的仅有2人;而第二组,则分别达到10人和8人。分析以下结果可以发现:原本没有太大意思的内容,放在中间和放到结尾,其效果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虽然这仅仅是一次实验,不能据此下什么结论,但至少提醒我们有这样一种可能:从短期记忆的角度看,排在最后的内容,由于没有后续信息的干扰,在传播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有人做过这样的研究,就句子不同的部位而言,按引起人们兴趣的程度高度排序依次是:开头、结尾、中间。一个句子是这样,一段节目呢?
(三)其他因素的变化
除上面提到的两点外,引起节奏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主任节目长短、缓急、形式不同等,都应加以通盘考虑,合理搭配,适应观众接收时的心理节奏。主要包括:
1、长短相间
长新闻和短新闻应当进行一定的交错编排,长度相近的新闻不要堆在一起,应相互调节。
2、庄谐相宜
在硬新闻之间加入一些比较轻松的软新闻会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
3、题材丰富
新闻的题材应有变化,相同或相近的题材不要集中在一次节目中播出,特别是批评报道和负面报道,更要把握好量。
4、形式多样
新闻报道的形式是多样的,常用的报道形式有:简讯、口播插播画面、口播、演播室对接、现场报道、直播等,编排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报道形式以活跃屏幕。
练习
二、从报纸中找到足够编排一挡新闻栏目的新闻进行编排。并比较各自的编排顺序。讨论彼此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四篇:电视新闻栏目策划方案
《新闻111》电视栏目策划书
一,现实环境
1背景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变得越来越有品位。一般而言:观众看电视往往会带着娱乐心理和求知心理。为了让观众在其它电视娱乐节目满足的同时,又有一份求知收获,故推出了这套节目 我们的宗旨是:解读老百姓身边的事 2企划动机关注民生
二,栏目设定
1,栏目名称 《新闻111》
2栏目类别民生新闻栏目
3栏目主旨贴进百姓、引起共鸣,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引起
老百姓共鸣。
4栏目目标沟通社会,传递信息
5栏目定位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贴心人
6栏目内容老百姓身边的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
7栏目特色 “民生、民情、民意”
8栏目风格精致,赋予美感,应当做到镜头中节目多于人。
9主持人要求一男一女主持人搭档,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驾驭话题、组织讨论的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10节目长度每档30分钟
11播出时段日播每晚在电视剧黄金时间刚结束时播出,12播出次数每晚 9:50~~10:20(首播)次日中午1:00~~1:30(重播)
工作人员构成 主持人 2名 记者(外景主持)若干人 摄像 5名 编导 若干人 编辑 1名 策划(创意人)2名 编剧 2名 经理(对外营销)1名 美工 1名 设备和场所 1.演播室 2.合成制作机房 3.外景拍摄用的摄像机和拾音话筒2套
栏目的运营要求; 拉近距离,报道形式灵活多样
民生新闻注重用平民视角,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报道新闻,为此,摒弃了传统新闻的那种“高高在上,冰冷生硬”的报道方式,采用“平视”的角度,利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来报道新闻,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达到了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宣传目的。同时,着力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在报道过程中,记者善于运用手中的摄像机镜头和话筒来记录现场,通过生动真实的镜头语言和被采访对象朴实感人的百姓语言,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讲究技巧,精心编排栏目内容
一档精彩的民生新闻栏目离不开一线记者的前期采访,而后期编辑的整体编排工作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编排时,后期编辑站在百姓的立场,根据栏目的定位,看看这期节目最让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是什么,他们最想看的会是什么,最想了解的信息又是哪些。回
答了这些问题,这期节目的大体框架就出来了。有了这个框架,还要让整期节目不流于平淡,使一般新闻与现场感强的新闻、动态消息与时效性较差的消息相间,产生跌宕起伏的效果,以更好地吸引观众。
三、栏目的经营创收:
1、栏目设立初期可由本台广告部指定广告公司代理本栏目广告,等到栏目具有一定实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后,栏目可以对栏目内广告时段根据实际情况在市场上进行投标。
2.实施“栏目个性化、栏目精品化”战略,不仅要把栏目做好,而且要调整栏目的结构、整合栏目资源,让有限的栏目时段获取尽可能多的创收资源,吸引广告客户的广告投入。如栏目的特约播映,赞助播映,冠名栏目和时段广告,电视分类广告刊登房产信息等。通过频道和栏目品牌形象提高广告创收,栏目的品牌经营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的目标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强化品牌形象,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新的栏目只有不断提高内容质量才有可能成为新的品牌。
四,栏目的行销宣传
1节目优势分析它是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状态的电视新闻,民生新闻把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遵循这一栏目定位,记者在选择报道内容上就会有的放矢,多从普通百姓中寻找新闻线索,报道他们日常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从而突出了栏目的民生特色。
2节目市场分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围绕这些内容,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既突出了宣传的主题,又很好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这样的新闻,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增强了观众的收视兴趣,自然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3节目宣传规划。栏目设有专门的热线电话,随时接听观众来电,进行交流。通过电话,热心观众也给栏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这些线索来自于百姓中间,生动、鲜活而又充满浓厚的民生气息。根据这些线索,记者采制出了更多的百姓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促进了栏目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栏目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可行性研究
1.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在投资必要性的论证上,一是要做好投资环境的分析,对构成投资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二是要做好市场研究,包括市场供求预测、竞争力分析、价格分析、市场细分、定位及营销策略论证。
2.技术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各行业不同项目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内容及深度差别很大。对于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论证应达到能够比较明确地提出设备清单的深度;对于各种非工业项目,技术方案的论证也应达到目前工程方案初步设计的深度,以便与国际惯例接轨。
3.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
4.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5.经济可行性。主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
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6.社会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方针政策、经济结构、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妇女儿童及社会稳定性等。
7.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上述可行性研究的内容,适应于不同行业各种类型的投资项目。我国目前缺乏对各类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深度进行统一规范的方法,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各种可行性研究的规定,基本上都是根据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为主线制定的,并且基本上是按照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手册》为蓝本来编写的。我国目前急需一个各行业通用的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深度提出共性要求的统一规定,以规范整个可行性研究工作,避免目前的各种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都要参照工业项目的尴尬局面。一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均应设专章论述投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组织可行性和风险分析的内容。对于工业项目,应设多个章节对原材料供应方案、厂址选择、工艺方案、设备选型、土建工程、总图布置、辅助工程、安全生产、节能措施等技术可行性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对于非工业项目,应重视项目的经济和社会评价,重点评价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环境影响。
在可行性研究中,咨询工程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合理确定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应按照下列步骤开展咨询工作:①了解业主意图;②明确研究范围;③组成项目小组;④搜集资料;⑤现场调研;⑥方案比选和评价;⑦编写报告。
第五篇:电视新闻采编
电视新闻的概念(绪论)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合形态。
第一章
电视新闻记者及其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首先在于记者思想认识和知识积淀,它构成了记者思考和报道的“背景”,决定了报道的质量。
1.政治素质(1)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2)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责任意识
3.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1.理论知识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电视新闻理论知识
(4)和具体报道领域、选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客观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与识别的判断能力,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集中
体现。
3.专业技能—电视技术技能,电视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
全感采访(应用题)--就是记者深入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新闻事件、场景、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全感采访实质上就是全感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1.体验现场 2.展示过程 3.突出细节。
当代电视新闻观念
1.平等意识--(1)关注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情感,寻找百姓话题。
(2)平视采访对象
(3)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竞争意识--(1)时间空间的突前意识
(2)报道手法的创新意识
(3)观众意思
3.法律意识—(1)新闻外的法律意识-体现在采访报道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2)新闻内的法律意识-渗透于新闻报道中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征
1. 采集手法的先进性--(1)ENC采集方式
(2)EFP采集方式
(3)SNG采集方式
(4)多媒体数字采集方式
2.表现内容的现实性--(1)表现内容来自现实
(2)时空的同步性
3.信息形态的多样性--(1)画(2)文字(3)声音
4.采访方式的人本性--(1)人本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流
(2)记者是人际交流的组织者或主导者
(3)人际交流成为大众传播的手段和形态
电视新闻采访的类型
1.确定性采访
(1)确定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为确定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必要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2)确定性采访的特点
(3)案例分析
2.信息性采访
(1)信息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带有探寻性采集信息目的的采访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探
寻或对确定性新闻事件中新信息的挖掘。
(2)信息性采访的内容特点—A 新闻延伸性B信息与观点分离C内容的丰富性
(3)案例分析
3.解说性采访
(1)解说性采访的内涵—是指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表明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或者进行解释的采访形式。
(2)解说性采访的特点—A表明态度的明确性B解说主体的多元化C解说内容的专业性
(3)案例分析
4.探讨性采访
(1)探讨性采访的内涵—是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即事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可以被掩盖的真相是什么为目的的采访类型。
(2)探讨性采访的特点—A探讨性采访具有深入性B采访与探讨结合一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C探讨性采访善于
综合多方信息源,提供更多选择。
(3)案例分析
5.情绪性采访
(1)情绪化采访的内涵—也叫个性化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解释,将感情性的经历、感受与观众分享。
(2)情绪化采访的特点—A感性化B随意化C敏感化
(3)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采访线索的特征
1.电视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2.电视新闻线索的片段性
3.电视新闻线索的突现性
4.电视新闻线索的模糊性
5.电视新闻线索的可视性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的采访到新闻事实。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采访过程进行实现的谋
划或筹划。直到采访活动的有效展开,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达到最好的传播
效果。新闻采访的策划是先于正式采访活动而实施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新闻资源,从而获得更
好的传播效果。
(会考 结合自己拍摄的新闻来答题)
采访策划的内容
1. 确定选题--(1)新闻价值与报道思维的辩证统一
(2)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3)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相结合2.论证选题--(1)论证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节目、具体的栏目来具体分析
(2)论证选题时需要对选题的边际进行限定
(3)相关因素的考虑
3.集合信息--(1)公开渠道—专题调查 公开征集 随机捕捉
(2)隐蔽渠道—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 辗转托人搜集 乔装调查
4.策划现场--(1)策划记者的采访行为
(2)策划记者的镜头存在方式
(3)策划现场声画的采集
5.补救措施--(1)备份策划案
(2)补救措施—A通过改换报道角度进行补救B通过告诉观众采访失败的原因进行补救C通过利用一
些已有的素材来补救对新闻信息的不足
第五章
采访的问题设计— 1.基本目标和总体设计—A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B问题的范围适度C问题与新闻的类型相适应D问
题有新意 与画面相呼应
2.向可以回答的人提问—A与新闻事实直接相关的当事人 事件参与者和目击者B并非与新闻事实
直接相关 却是了解有关情况的知情者和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 代表
人物
3.提可以得到回答的问题—A不要提笼统 空洞的问题B不要提政治上过于敏感的问题C不要提伤
及人自尊的问题D不要提太隐私的问题
4.什么回答是足以支撑报道的要点—A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B对悬疑和疑点的解释与澄清C相关联的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5.提问要让受采访者和观众听懂、理解—A提问要简洁 让受访者和观众一听就明白B用语要简单C
必要的解释
如何使用GOSS公式(看)
美国新闻学教授 拉吕吉尔兰提出
Goal—个人或组织制造新闻事件总是出于某种目标
Obstacles—实现其目标会面临障碍
Solutions—存在可能额解决方案
Start—回到事件的开端。追问这一目标是在和时由何人的意见而开始的。
采访中的观察
观察的意义—1.有助于记者辨别真伪
2.有助于记者发现问题。捕捉到有价值的细节
3.有助于记者深入采访,拍摄到真实反应现场气氛的画面
第七章
五要素
什么时候 when 哪里 where 谁 who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空镜头的运用(应用题)
1.新闻常用空镜头来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及环境特征
2.空镜头对升华主题和配合解说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题的分类—实题:以叙事为主 和虚题 以说理为主。(分类题)
导语—是以简单的语句,突出最主要最新鲜或者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新闻开头部分。(分类题)
导语的分类—1.叙述性导语—用方式直截了当的用事实说话,真正准确的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2.议论性导语—也称评述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或解释,或进行评
论,开篇就揭示事实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的导语。
3.描写性导语—在导语当中采用描写的凡事对人物,现场或个性化的细节进行简洁而又特点的描绘,再现
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尾(分类题)1.电视新闻结尾的形式—(1)演播室结尾(2)节目自然结尾
2.电视新闻结尾的类型—(1)总结式结尾(2)悬念式结尾(3)展望式结尾(4)自然式结尾(5)抒
情式结尾(6)含蓄式结尾(7)呼吁式结尾
第八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1.口语化(应用题)
(1)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2)少用同音异义词,单音词(3)合理重复,少用代词(4)少用长句和倒装句
2.简练
3.准确
(1)多用精确度高的语言(2)新闻语言要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4个特点
(1)独立的记者调查(2)无偏见的记者(3)深入的独家发现(4)用过程展示过程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指运用视听结合的电视语言作出的电视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
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书的一种报道形式。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新闻评论稿)
1.评论中的两种判断: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2.评论要有分寸
3.评论要有新意:观点新,事实新,论证新。
第十二章
结构的形式
1.以时间为线索--(1)顺序(2)倒叙(3)插叙
2.以时空为线索
(1)以空间位置的转移来安排结构,反映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认识和评价。
(2)以拍摄地点,拍摄位置,拍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即以记者的视点变化。记者的行踪为线索,让观众跟随观众置身新闻事件之中,仿佛与记者亲临现场。
3.时空交叉式
(1)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多个事件,多条线索,交替出现,交叉推进
(2)表现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线索。
第十三章
不断挖掘新的角度
1.换一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2.发挥想象力,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
3.新闻组合出新意
4.新闻资源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