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新闻采编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电视新闻采编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新闻采编与制作 学 制:3-5年,标准学制为3年,有意读本科者,毕业前经考试成绩合格,可推荐到相关本科院校学习深造。本专业隶属中文系,主要为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及宣传媒体培养节目编辑、编导,创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使学生能够掌握编辑、摄像、录像、摄影、播出等方面的技能,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安全生产领域从事新闻传播工作,获得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与制作等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熟练掌握新闻采编与制作的基本技能,适应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络等多种媒体的新闻采编、媒体管理和各类节目制作等工作的技能型新闻专业人才。主要课程 : 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中外新闻史、传播学、新闻评论学、写作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广播电视基础、广播电视主持、媒体管理与经营、计算机辅助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等。就业前景:通过三年学习,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类媒体采编、节目制作、媒体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胜任企事业单位对外宣传、网站管理等工作。该专业就业前景广泛,尤其是既懂新闻和经济理论、又懂网络操作的技能型新闻人才具有较大社会需求。基本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新闻职业道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有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兴趣爱好;诚实守信,谦逊好学。3.专业素质 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有较扎实的新闻采、写、编、评基本知识和熟练的编辑制作技能;具有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忧患意识,在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中有较强的生存能力。4.身体心理素质 有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有和谐的身体运动能力和健康的体魄;有较强的与人协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敢于面对挫折,善于挑战自我。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可分为四类: 公共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德育、英语、文科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等课程。文化基础:基础写作、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美学、外国文学等。专业基础:传播学、新闻学概论、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安全导论等。专业课: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学、广播采编、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网络新闻编辑、新闻伦理与法规、安全新闻、广告学等。拓展模块:新闻心理学、普通话正音、媒体与语言、播音与主持、广告设计、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英语新闻写作、新闻专题报道、世界媒体现状研究、中外新闻名篇选读、媒介管理等。毕业生的业务规格:本专业确定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科学文化、道德修养及身心素质。2.掌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党和政府关于新闻传播与宣传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和新闻素质。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掌握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方法。4.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接受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制作等基本训练。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辞典阅读外文书刊。6.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7.通过军事训练科目,达到《高等学校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8.在3-5年内,学完规定的所有课程,修满本专业要求的最低学分。本专业应修最低学分标准为147学分。
第二篇:电视新闻采编
电视新闻的概念(绪论)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合形态。
第一章
电视新闻记者及其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首先在于记者思想认识和知识积淀,它构成了记者思考和报道的“背景”,决定了报道的质量。
1.政治素质(1)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2)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责任意识
3.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1.理论知识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电视新闻理论知识
(4)和具体报道领域、选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客观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与识别的判断能力,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集中
体现。
3.专业技能—电视技术技能,电视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
全感采访(应用题)--就是记者深入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新闻事件、场景、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全感采访实质上就是全感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1.体验现场 2.展示过程 3.突出细节。
当代电视新闻观念
1.平等意识--(1)关注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情感,寻找百姓话题。
(2)平视采访对象
(3)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竞争意识--(1)时间空间的突前意识
(2)报道手法的创新意识
(3)观众意思
3.法律意识—(1)新闻外的法律意识-体现在采访报道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2)新闻内的法律意识-渗透于新闻报道中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征
1. 采集手法的先进性--(1)ENC采集方式
(2)EFP采集方式
(3)SNG采集方式
(4)多媒体数字采集方式
2.表现内容的现实性--(1)表现内容来自现实
(2)时空的同步性
3.信息形态的多样性--(1)画(2)文字(3)声音
4.采访方式的人本性--(1)人本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流
(2)记者是人际交流的组织者或主导者
(3)人际交流成为大众传播的手段和形态
电视新闻采访的类型
1.确定性采访
(1)确定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为确定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必要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2)确定性采访的特点
(3)案例分析
2.信息性采访
(1)信息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带有探寻性采集信息目的的采访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探
寻或对确定性新闻事件中新信息的挖掘。
(2)信息性采访的内容特点—A 新闻延伸性B信息与观点分离C内容的丰富性
(3)案例分析
3.解说性采访
(1)解说性采访的内涵—是指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表明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或者进行解释的采访形式。
(2)解说性采访的特点—A表明态度的明确性B解说主体的多元化C解说内容的专业性
(3)案例分析
4.探讨性采访
(1)探讨性采访的内涵—是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即事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可以被掩盖的真相是什么为目的的采访类型。
(2)探讨性采访的特点—A探讨性采访具有深入性B采访与探讨结合一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C探讨性采访善于
综合多方信息源,提供更多选择。
(3)案例分析
5.情绪性采访
(1)情绪化采访的内涵—也叫个性化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解释,将感情性的经历、感受与观众分享。
(2)情绪化采访的特点—A感性化B随意化C敏感化
(3)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采访线索的特征
1.电视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2.电视新闻线索的片段性
3.电视新闻线索的突现性
4.电视新闻线索的模糊性
5.电视新闻线索的可视性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的采访到新闻事实。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采访过程进行实现的谋
划或筹划。直到采访活动的有效展开,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达到最好的传播
效果。新闻采访的策划是先于正式采访活动而实施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新闻资源,从而获得更
好的传播效果。
(会考 结合自己拍摄的新闻来答题)
采访策划的内容
1. 确定选题--(1)新闻价值与报道思维的辩证统一
(2)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3)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相结合2.论证选题--(1)论证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节目、具体的栏目来具体分析
(2)论证选题时需要对选题的边际进行限定
(3)相关因素的考虑
3.集合信息--(1)公开渠道—专题调查 公开征集 随机捕捉
(2)隐蔽渠道—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 辗转托人搜集 乔装调查
4.策划现场--(1)策划记者的采访行为
(2)策划记者的镜头存在方式
(3)策划现场声画的采集
5.补救措施--(1)备份策划案
(2)补救措施—A通过改换报道角度进行补救B通过告诉观众采访失败的原因进行补救C通过利用一
些已有的素材来补救对新闻信息的不足
第五章
采访的问题设计— 1.基本目标和总体设计—A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B问题的范围适度C问题与新闻的类型相适应D问
题有新意 与画面相呼应
2.向可以回答的人提问—A与新闻事实直接相关的当事人 事件参与者和目击者B并非与新闻事实
直接相关 却是了解有关情况的知情者和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 代表
人物
3.提可以得到回答的问题—A不要提笼统 空洞的问题B不要提政治上过于敏感的问题C不要提伤
及人自尊的问题D不要提太隐私的问题
4.什么回答是足以支撑报道的要点—A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B对悬疑和疑点的解释与澄清C相关联的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5.提问要让受采访者和观众听懂、理解—A提问要简洁 让受访者和观众一听就明白B用语要简单C
必要的解释
如何使用GOSS公式(看)
美国新闻学教授 拉吕吉尔兰提出
Goal—个人或组织制造新闻事件总是出于某种目标
Obstacles—实现其目标会面临障碍
Solutions—存在可能额解决方案
Start—回到事件的开端。追问这一目标是在和时由何人的意见而开始的。
采访中的观察
观察的意义—1.有助于记者辨别真伪
2.有助于记者发现问题。捕捉到有价值的细节
3.有助于记者深入采访,拍摄到真实反应现场气氛的画面
第七章
五要素
什么时候 when 哪里 where 谁 who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空镜头的运用(应用题)
1.新闻常用空镜头来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及环境特征
2.空镜头对升华主题和配合解说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题的分类—实题:以叙事为主 和虚题 以说理为主。(分类题)
导语—是以简单的语句,突出最主要最新鲜或者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新闻开头部分。(分类题)
导语的分类—1.叙述性导语—用方式直截了当的用事实说话,真正准确的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2.议论性导语—也称评述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或解释,或进行评
论,开篇就揭示事实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的导语。
3.描写性导语—在导语当中采用描写的凡事对人物,现场或个性化的细节进行简洁而又特点的描绘,再现
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尾(分类题)1.电视新闻结尾的形式—(1)演播室结尾(2)节目自然结尾
2.电视新闻结尾的类型—(1)总结式结尾(2)悬念式结尾(3)展望式结尾(4)自然式结尾(5)抒
情式结尾(6)含蓄式结尾(7)呼吁式结尾
第八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1.口语化(应用题)
(1)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2)少用同音异义词,单音词(3)合理重复,少用代词(4)少用长句和倒装句
2.简练
3.准确
(1)多用精确度高的语言(2)新闻语言要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4个特点
(1)独立的记者调查(2)无偏见的记者(3)深入的独家发现(4)用过程展示过程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指运用视听结合的电视语言作出的电视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
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书的一种报道形式。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新闻评论稿)
1.评论中的两种判断: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2.评论要有分寸
3.评论要有新意:观点新,事实新,论证新。
第十二章
结构的形式
1.以时间为线索--(1)顺序(2)倒叙(3)插叙
2.以时空为线索
(1)以空间位置的转移来安排结构,反映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认识和评价。
(2)以拍摄地点,拍摄位置,拍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即以记者的视点变化。记者的行踪为线索,让观众跟随观众置身新闻事件之中,仿佛与记者亲临现场。
3.时空交叉式
(1)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多个事件,多条线索,交替出现,交叉推进
(2)表现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线索。
第十三章
不断挖掘新的角度
1.换一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2.发挥想象力,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
3.新闻组合出新意
4.新闻资源的再利用
第三篇:《电视新闻采编》考试复习题
1.吉尔·兰德公式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清晰明确的内在逻辑,即GOSS四环节
goal目的obstacle障碍
solution对应、解决
start从„„开始(5分)
2.NNN
Now News Now
直播新闻,从美国
a)有针对性的重点;
b)尽量具体尖锐;
c)问题要简短单一,(不能提复合式问题,一次提一个问题)(提示背
景与问题要分开,不要带着背景提问)
d)提的问题应该是画面形象表现不了的内容(重复)
5.复合性报道的组成三要素.a)话题
b)主持人
c)嘉宾观众
6.深度报道
a)理性思辩能力是深度报道的基础思维;
b)深度报道的深度;
c)报道的立体化
2.比较分析开放式采访与闭合式采访的区别与各自的使用局限.开放式:概括、广泛、范围大的问题;给对方自由度大,问题难回答到位,适用于话题转折时用,调节气氛,缓冲受访者压力,适合专题。
闭合式:单
一、具体、范围窄的问题。给受访者自由度小,双方连接紧,谈话范围严格,前期案头工作性强,问题犀利,适合新闻,问题出现在成片中。
1.举例比较分析社会新闻与政要新闻的区别
社会新闻——民生视点,对生活的审视、了解;
政要新闻——官方视点,采访官方人物象征权威;
硬性题材弱效传播;软性题材强效传播。
1.以电视新闻栏目《对话》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经济视角——本体
新闻时效
语言魅力——语流
个人经验,人格魅力
2.什么是视觉思维.并举例说明,以及与逻辑思维的区别.视觉思维——跳跃式的、活跃的、不可预期的爆炸点;
逻辑思维——线性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讲求起因、经过、结果的;
1.对警察、犯罪嫌疑人的拍摄采访,运用怎样的场景、光线、影调的选择?
2.挑选某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造型(包括影调、色彩、服饰、环境、动作,即非情节语言因素),并作解释分析。
3.自我设计某个人物造型,如何做到人物==造型,想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运用怎样的造型元素。
第四篇:电视新闻采编实践论文
电视新闻采编实践论文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一项渗透性极强的工作,设计到各个行业,需要具有其他新闻媒介编辑同样的思想和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的文化素质,同样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与相应的图像、采访、拍摄、信息传播等电视新闻行业的素质,具备更高的能力。本文对电视新闻采编实践的深入落实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实践; 自我体会;
正文:
电视新闻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电视新闻采编实践,将切实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的实践技能。一方面,能够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鲜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为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为:是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程度,特别是检验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新闻实践活动中去,发现不足找差距,有针对性的加以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深造、毕业分配更好地有效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的经营方式已进入品牌化,电视新闻栏目要想吸引观众,风格模式必须独特,电视新闻编辑是不简单的排列组合,在采编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在里面。使新闻质量、节目的整体风格和鲜明特色,都处于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电视新闻编辑处于栏目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需要有别于和提高于其他的编辑,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独特的编辑能力.对此,在导师修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四小组的全体成员展开了为期三周的电视新闻采编实践。
这个学期期末的实践课,我们的实践内容是拍新闻片,这对于刚拿起摄像机的我们,无疑不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团队的我们,看着组员们要发奋图强的把新闻拍好,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看电视时,记者、主持人、幕后工作人员在一起相互配合,将最好的新闻奉献给观众的情景,我不由得感叹,尽管我们还年轻,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传媒人必备的精神——精诚所至、竭力合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我们的策划,我们的采访提纲是辞旧迎新。作为即将踏出大学,开始就业的大四学长们立刻就成为了我们首选的对象,由于师大的毕业季已经结束,无法在校园内拍摄到,我们打听到了工大的毕业季才刚刚开始,首选的采访地点选在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里,学长们正在用手中的手机或相机记录着他们对大学最后的一点留恋,整个场面温馨而感人,在采访中,学长们纷纷表示了对学弟学妹的祝福。我们又采访了学院老师,看着他们培养的莘莘学子很快就要走出来,在社会中自己拼搏,逆流而上,老师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每年的8、9月份是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仪式,我们采访了学校内的相关
社团以及学管会负责人,他们在忙碌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表达了对新生的欢迎。他们对新生的到来充满期待。
第二条新闻是工大答辩,大学四年,能够得到毕业证,很大程度上就看这次至关重要的答辩了,这可不是儿戏啊。紧张的气氛让我们的采访都变得小心翼翼了,我们的采访一度收到影响,磕磕绊绊的不能一气呵成。而第二次采访时,答辩终于结束了,穿着学士服的同学们很高兴的在拍毕业照,伴随着和睦的气氛,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想要的采访。
第三条新闻我们联系了学院的各个领导,但是由于我们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做好足够的了解工作,导致我们失去了方向,面对陌生的环境只能在学院楼一层一层的问,得到被采访对象的答应以后才能继续采访,所以和我们原来的设想偏颇了很多,所幸我们采访到了传媒学院的副院长,这位专业人士给我们这些“见习”记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采访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我们在采访中受气氛的影响,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个令我们深思的地方,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很难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且我们的拍摄技巧并没有娴熟,经常出来的半个人物的镜头,以至于第一次审片时被老师无情的“毙”了,而作为出镜记者的我,在采访的时候得到了贴吧吧友的大力帮助,虽然有一些小磕小碰,但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可我竟然中暑了,看样子,记者是一个体力活啊,那么以后要想从事记者还需要勤学苦练。而且从郊区到市里坐校车不容易,一路颠簸。校车还有末班车时间,我们当初计划的拍摄毕业生深夜操场放歌的新闻也被pass掉了。没有借到话筒,当场,买录音笔又来不及。只能用手机进行录音采访。没有借到摄像机,我们只能背着自己的单反和三脚架采访。怪异的采访工具总是让围观的人指指点点。
采访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后期剪辑了,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也只是看着老师用电脑讲解,很少上手实践,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以为自己背着一些书本的内容就可以顺利剪辑出好的片子。我们在剪辑初期,只是背着老师教过的知识:摄像记者拍回的镜头,图像语言叙事含混,观众的信息感知的获取和对信息的存储,关键在于后期编辑对动画、特技、字幕等后期技术的娴熟的使用,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和图表语言来弥补弱点,使具体信息与文字抽象信息最佳地结合起来,保证信息传播清晰有效性。可是由于我们对premiere的不理解以及摄像机的规格不统一,导致我们的画面大小不一,所以迫不得已重新导出,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机房电脑的效率又不由得让我们在寝室里用着自己的电脑深夜做出字幕。但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我们毕竟成功的做出了我们自己的新闻片,这跟我童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次实践让我懂得了许多,在镜头前的紧张感往往让我不知所云,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试炼,那些记者,主持人们在镜头前款款而谈,让观众羡慕,又有谁知道他们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汗水呢?冰心曾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记者们在不为人知的夜里又是经历着怎么样的磨练呢?
老师告诉我们: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编辑的内容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业。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就需要编辑人员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具有综合性,在一个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会涉及摄影、美工、音响等许多技术领域。新闻节目的制作,就需要编辑人员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用整体意识统领各个元
素,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创作,将自己性意图制作在精彩的节目之中。新闻编辑不要求必须是一行业的专家,但需要成为一名天文地理在我心、博古通今、知晓中外的杂家,熟悉自己分管生活各个领域的内容和涉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方法就是博览群书,在社会实践的体验中,处处留心积累生活素材,并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新闻稿要被百姓接纳就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们学到了,作为一位电视新闻采编人。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新闻包括选稿、改稿、组稿、同期声运用、后期制作等,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有熟练的改稿配稿,标题制作,画面组合技巧等专业技术知识。对于稿件的检查与核对,审查画面的情节内容是否跟发生的事实相互,前后是否存疑,合情合理,有无嫁接和画面错乱现象,文字、声、画三者是否统一,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致谢:
指导老师修婷;第四小组成员:秦璇,赵鹏,魏巍 ;内蒙古工业大学百度贴吧;内蒙古师范大学百度贴吧。
参考文献:
1许行明,《电视节目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3[美]罗·蒂特尔,《电视新闻的采制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
第五篇:电视新闻播音专业知识
一电视新闻播音的定义和特征(与广播新闻的不同)分别是什么?
答:定义:电视新闻播音,即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
特征(与广播新闻的不同):
1、电视新闻播音形式多样化;
2、电视新闻播音有副语言参与;
3、电视新闻播音稿件形势非常单一化;
4、电视新闻播音关注点多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点是什么?
答:
1、时效性强;
2、信息量大;
3、参与性强;
4、现场感强
三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素有哪些?
答:
1、画面图像,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感;
2、解说,它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
3、音乐,它具有表情性;
4、音响效果,它可以营造真实的环境,表现人的情绪,折射人的心理,具有象征性和自身价值;
5、同期声,6、字幕,它具有提示、补充的作用
四电视纪录片解说的作用是什么?
答:
1、提示说明作用;
2、补充丰富的作用;
3、深化主题的作用;
4、烘托添趣的作用;
5、抒情造境的作用;
6、连接画面的作用
五电视纪录片解说的特点有哪些?
答:
1、语言特点:比广播新闻播音用声低、力度弱、用用气更灵活、语言更自如、多变;比电视新闻片配音有艺术性,技巧性较高,表达形式更丰富。
2、备稿特点:即三个方面、两个阶段、一个循环
三个方面:全片创意、解说本体、画面图像;
两个阶段:整体把握、具体把握;
一个循环:形成首先要看解说(每段到整体);其次是现画面;了解到创意;再回到解说词(整体到每段)的循环。
简而言之,解说的备稿特点是:全方位涉及,循环式过程和整体氛围下的具体把握。
3、稿件特点:散化、不完整、不连贯,有的有句无段,有的有段无章。但在解说时,不能稿子写得散,就播得碎,应当心中有整体感,并把握每段解说的具体作用,懂得与画面承接、配合。解说的表达处理,不仅要依据解说稿,也要参考画面情况,以及其他几个创作要素。
4、创作过程:感觉和感受同时发挥作用。看解说时,与解说词对位的画面可形成对解说者的直接感官刺激,引起解说主题的相应感觉。而在没有与解说词对位的画面时,解说着就要通过文字这个媒介来唤起解说主题的感知,引发相应的感受进行创作。
5、解说位置:根据解说作用与需要,有时位置感后撤,有事位置感上前,这种感觉直接关乎解说处理的分寸把握和与画面语言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