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时间:2019-05-14 23:5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第一篇: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摘要]本文基于接地气内涵,探讨了电视新闻接地气重要性,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对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形象,优化采编水平,使其更加贴近受众,赢得全面认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电视新闻 ;采编 ;接地气

1、接地气内涵

由表面层次来讲,接地气也就是应广泛联系群众,同他们打成一片,进而反应百姓人民诉求与愿望,体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应高高在上,这样只会与群众渐行渐远。同时也不应停留在表面形式,而应踏实细致,全面深入人心,把握自然规律,避免盲从进行。

接地气始终是衡量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志,为获取受众的全面认可,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接地气。如果电视节目没有接地气,而是与现实距离较远,则会备受观众指责。这只能说明采编人员没有深入生活,而是闭门造车,报道的节目毫无生气,将无法体现人文关怀,势必无法受到观众的喜爱。

2、新闻采编接地气必要性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下基层才能做到接地气,并快速的找到灵感。当前,无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均积极鼓励采编工作人员脱离演播台,同百姓人民进行深入交流,参与至现场采访之中,这样不但可提升节目亲和力,还利于采编人员以及自身节目能够接上线,成为真正的新闻人。接地气也就是应走进生活生产的第一线,方能够增加感受,不断的学习实践,把握新闻源头,了解百姓日常的困苦以及艰辛,使得节目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最终赢得受众的全面认可。

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新闻节目,同新闻人对于整个事件的了解程度息息相关,因而,采编工作人员应以新闻眼看待周遭事物、把握社会习惯以及时代脉搏,形成战略意识,方能够夯实基础。众多优秀的电视节目无一不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启示,即创作节目应脱离虚假以及戏谑,摆脱空中楼阁,踏实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独特的观点视角、热点话题对受众形成有效引导,同他们共同面对日常生活之中的课题,并积极探讨如何解决困难。应通过亲情、充满爱情、建立友情真正的温暖受众内心,构成大众传播以及同观众公平对话的良好环境,进而真正的拉拢人心、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3、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3、1积极发觉真善美

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深入群众之中发觉真善美。例如,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精神病院这一较易被大众忽视的特殊环境时,体会到了医护人员这一特殊工种在常年点滴工作之中付出的辛苦。其对病人进行细心照顾,经常被病人抓伤。而他们朴实的话语却深深感染了我们。完成采访,此工作人员感慨万千,倘若并非亲身采访,将永远无法体会这些常年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所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坚守着何其重要的责任。

一些新闻采编的新人,在负责纪实栏目的过程中,深入大山深处对普通工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天天暴露在尘土飞扬之中,空气中充斥着机器轰鸣的声音。这些场景无一不说明,只有真正的走基层、接地气,方能令新闻采编人员全面打开思路,真正的在群众之中体会到他们的感受、想法以及生活体验,并快速的察觉问题。在该过程之中,新闻采编人员不仅应转变身份,还应更新审视的角度以及具体的思维方法。在接地气之后,新闻采编人员在剪辑中心进行工作时,将明显的体会到对自身带来的变化,即我到达这里、我看见了并知道了要怎样说、具体说什么、还要进行什么工作等。通过接地气,将真正的挖掘出来那些不同行业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在经历着怎样默默付出的过程。只有在路途之中用勇于发掘真善美,方能使节目展现新的亮点、体现勃勃生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效果。

3、2与百姓闲话家常

家常话始终为百姓熟悉并喜爱的用语,这是由于寻常话语通常能渗透出最真实的情感。与百姓闲话家常,便不会高高在上,渐渐变成百姓心目之中的朋友、兄弟。而受众在与你成为朋友之时,其观看的早已不是节目本身,而是同新闻采编人员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该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方能够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最终制胜的法宝。当然,该过程之中,我们应把握的问题是,并非单纯的唠家常磕。我们所说的家常话,通常应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源自真实生活之中的鲜活词语。该类话语凸显百姓心中情、充满了爱意、反映了现实生活。虽然词语并不华丽亦不做做,却能够反映出活泼生动的一面,真正的体现朴实无华性,因此渗透着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针对受众?o予的全面理解以及真诚挚爱。

目前,新型媒体环境之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积极尝试创建家常社群。利用同百姓深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对于电视新闻节目?o予更多的情感投入。该层面之上,传统电视新闻树立的品牌形象以及具备的传播理念均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也就是应承担更高的价值信誉度,还应确保节目的质量,方能令电视新闻节目适应新型环境,体现新媒体时代特征,在激烈的环境之中长久生存。这不但是灵魂、同时也是一类品牌与信誉,承担着较大的责任,架设起了受众同电视媒体之间的稳固桥梁,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贴近民生的良好形象。3、3体会百姓情

当前,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并非简单的在制作中心之中从事粘贴以及复制任务,而是应掌握更为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争取成为一名记者型采编人员,真正的深入生活、靠近百姓。该过程之中应体会百姓人民的情与爱。采编工作人员就好比浸润于现实生活内的海绵,仅有持续的由生活之中吸满水分,方能确保自身有足够的弹性以及强大的实力。走进生活之中绝非单纯的停留在表面形式或是走过场,而应持久的坚持,做到同百姓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表达百姓意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更有盼头。针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讲,在负责党与政府单位口舌工作的基础之上应深入生活之中,通过镜头更好的对准百姓群众,贴近他们。通过多维度的思维、大众接受的语言、他们习惯的视角编辑制作新闻节目,报道采访相关人物、播出有关事迹,进而映射百姓人群心声,对他们的期盼与需求进行有效的回应。只有如此,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更具真实性、提升影响力,充满吸引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明显的亲和力,凸显核心价值。

4、结语

总之,众多新闻采编人员之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并不华丽、且没有通过夸张的言论搏出位,却能够令大众深刻的记住其制作的新闻节目。例如,白岩松、杨澜等。从中不难看出,其节目接地气、充满了爱与情感,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接地气方能使受众产生愉悦之感,并心怀感动,内心愉悦。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应合理的接地气、回归大众、体现本真、深入生活,积极发觉真善美、与百姓闲话家常、体会百姓情,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美权,“新闻富矿”在基层[J].声屏世界,2012(03).[2]孙蕾,“走转改”活动对新闻媒体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2(04).[3]徐桢,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1(12).[4]高璐,浅谈节目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价值工程,2011(30).[5]张栗.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J].科技信息,2013(5).

第二篇:电视新闻采编

电视新闻的概念(绪论)

电视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主体—记者根据报道信息的价值,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对客观信息的感受、理解和认识,用电视信息符号外化出的电视节目组合形态。

第一章

电视新闻记者及其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要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首先在于记者思想认识和知识积淀,它构成了记者思考和报道的“背景”,决定了报道的质量。

1.政治素质(1)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2)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责任意识

3.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1.理论知识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电视新闻理论知识

(4)和具体报道领域、选题相关的专业知识

2.新闻敏感—是记者对客观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与识别的判断能力,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集中

体现。

3.专业技能—电视技术技能,电视表达能力。

身心素质

全感采访(应用题)--就是记者深入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新闻事件、场景、人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全感采访实质上就是全感思维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1.体验现场 2.展示过程 3.突出细节。

当代电视新闻观念

1.平等意识--(1)关注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情感,寻找百姓话题。

(2)平视采访对象

(3)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竞争意识--(1)时间空间的突前意识

(2)报道手法的创新意识

(3)观众意思

3.法律意识—(1)新闻外的法律意识-体现在采访报道行为中的法律意识

(2)新闻内的法律意识-渗透于新闻报道中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征

1. 采集手法的先进性--(1)ENC采集方式

(2)EFP采集方式

(3)SNG采集方式

(4)多媒体数字采集方式

2.表现内容的现实性--(1)表现内容来自现实

(2)时空的同步性

3.信息形态的多样性--(1)画(2)文字(3)声音

4.采访方式的人本性--(1)人本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流

(2)记者是人际交流的组织者或主导者

(3)人际交流成为大众传播的手段和形态

电视新闻采访的类型

1.确定性采访

(1)确定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是指电视新闻记者为确定和掌握新闻事件的必要信息而进行的采访。

(2)确定性采访的特点

(3)案例分析

2.信息性采访

(1)信息性采访的内涵(应用&概念)--带有探寻性采集信息目的的采访形式,是对新闻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探

寻或对确定性新闻事件中新信息的挖掘。

(2)信息性采访的内容特点—A 新闻延伸性B信息与观点分离C内容的丰富性

(3)案例分析

3.解说性采访

(1)解说性采访的内涵—是指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表明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或者进行解释的采访形式。

(2)解说性采访的特点—A表明态度的明确性B解说主体的多元化C解说内容的专业性

(3)案例分析

4.探讨性采访

(1)探讨性采访的内涵—是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即事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可以被掩盖的真相是什么为目的的采访类型。

(2)探讨性采访的特点—A探讨性采访具有深入性B采访与探讨结合一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C探讨性采访善于

综合多方信息源,提供更多选择。

(3)案例分析

5.情绪性采访

(1)情绪化采访的内涵—也叫个性化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解释,将感情性的经历、感受与观众分享。

(2)情绪化采访的特点—A感性化B随意化C敏感化

(3)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采访线索的特征

1.电视新闻线索的真实性

2.电视新闻线索的片段性

3.电视新闻线索的突现性

4.电视新闻线索的模糊性

5.电视新闻线索的可视性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采访策划—是指电视记者为了迅速准确的采访到新闻事实。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采访过程进行实现的谋

划或筹划。直到采访活动的有效展开,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达到最好的传播

效果。新闻采访的策划是先于正式采访活动而实施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新闻资源,从而获得更

好的传播效果。

(会考 结合自己拍摄的新闻来答题)

采访策划的内容

1. 确定选题--(1)新闻价值与报道思维的辩证统一

(2)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3)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相结合2.论证选题--(1)论证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节目、具体的栏目来具体分析

(2)论证选题时需要对选题的边际进行限定

(3)相关因素的考虑

3.集合信息--(1)公开渠道—专题调查 公开征集 随机捕捉

(2)隐蔽渠道—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 辗转托人搜集 乔装调查

4.策划现场--(1)策划记者的采访行为

(2)策划记者的镜头存在方式

(3)策划现场声画的采集

5.补救措施--(1)备份策划案

(2)补救措施—A通过改换报道角度进行补救B通过告诉观众采访失败的原因进行补救C通过利用一

些已有的素材来补救对新闻信息的不足

第五章

采访的问题设计— 1.基本目标和总体设计—A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B问题的范围适度C问题与新闻的类型相适应D问

题有新意 与画面相呼应

2.向可以回答的人提问—A与新闻事实直接相关的当事人 事件参与者和目击者B并非与新闻事实

直接相关 却是了解有关情况的知情者和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 代表

人物

3.提可以得到回答的问题—A不要提笼统 空洞的问题B不要提政治上过于敏感的问题C不要提伤

及人自尊的问题D不要提太隐私的问题

4.什么回答是足以支撑报道的要点—A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B对悬疑和疑点的解释与澄清C相关联的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5.提问要让受采访者和观众听懂、理解—A提问要简洁 让受访者和观众一听就明白B用语要简单C

必要的解释

如何使用GOSS公式(看)

美国新闻学教授 拉吕吉尔兰提出

Goal—个人或组织制造新闻事件总是出于某种目标

Obstacles—实现其目标会面临障碍

Solutions—存在可能额解决方案

Start—回到事件的开端。追问这一目标是在和时由何人的意见而开始的。

采访中的观察

观察的意义—1.有助于记者辨别真伪

2.有助于记者发现问题。捕捉到有价值的细节

3.有助于记者深入采访,拍摄到真实反应现场气氛的画面

第七章

五要素

什么时候 when 哪里 where 谁 who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空镜头的运用(应用题)

1.新闻常用空镜头来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及环境特征

2.空镜头对升华主题和配合解说词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题的分类—实题:以叙事为主 和虚题 以说理为主。(分类题)

导语—是以简单的语句,突出最主要最新鲜或者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的新闻开头部分。(分类题)

导语的分类—1.叙述性导语—用方式直截了当的用事实说话,真正准确的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2.议论性导语—也称评述式导语,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对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或解释,或进行评

论,开篇就揭示事实所蕴含的现实意义的导语。

3.描写性导语—在导语当中采用描写的凡事对人物,现场或个性化的细节进行简洁而又特点的描绘,再现

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尾(分类题)1.电视新闻结尾的形式—(1)演播室结尾(2)节目自然结尾

2.电视新闻结尾的类型—(1)总结式结尾(2)悬念式结尾(3)展望式结尾(4)自然式结尾(5)抒

情式结尾(6)含蓄式结尾(7)呼吁式结尾

第八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1.口语化(应用题)

(1)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2)少用同音异义词,单音词(3)合理重复,少用代词(4)少用长句和倒装句

2.简练

3.准确

(1)多用精确度高的语言(2)新闻语言要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4个特点

(1)独立的记者调查(2)无偏见的记者(3)深入的独家发现(4)用过程展示过程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指运用视听结合的电视语言作出的电视评论,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

会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书的一种报道形式。

评论类电视新闻的写作(新闻评论稿)

1.评论中的两种判断: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2.评论要有分寸

3.评论要有新意:观点新,事实新,论证新。

第十二章

结构的形式

1.以时间为线索--(1)顺序(2)倒叙(3)插叙

2.以时空为线索

(1)以空间位置的转移来安排结构,反映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和与之相关的认识和评价。

(2)以拍摄地点,拍摄位置,拍摄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即以记者的视点变化。记者的行踪为线索,让观众跟随观众置身新闻事件之中,仿佛与记者亲临现场。

3.时空交叉式

(1)表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多个事件,多条线索,交替出现,交叉推进

(2)表现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线索。

第十三章

不断挖掘新的角度

1.换一个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2.发挥想象力,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

3.新闻组合出新意

4.新闻资源的再利用

第三篇:《电视新闻采编》考试复习题

1.吉尔·兰德公式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清晰明确的内在逻辑,即GOSS四环节

goal目的obstacle障碍

solution对应、解决

start从„„开始(5分)

2.NNN

Now News Now

直播新闻,从美国

a)有针对性的重点;

b)尽量具体尖锐;

c)问题要简短单一,(不能提复合式问题,一次提一个问题)(提示背

景与问题要分开,不要带着背景提问)

d)提的问题应该是画面形象表现不了的内容(重复)

5.复合性报道的组成三要素.a)话题

b)主持人

c)嘉宾观众

6.深度报道

a)理性思辩能力是深度报道的基础思维;

b)深度报道的深度;

c)报道的立体化

2.比较分析开放式采访与闭合式采访的区别与各自的使用局限.开放式:概括、广泛、范围大的问题;给对方自由度大,问题难回答到位,适用于话题转折时用,调节气氛,缓冲受访者压力,适合专题。

闭合式:单

一、具体、范围窄的问题。给受访者自由度小,双方连接紧,谈话范围严格,前期案头工作性强,问题犀利,适合新闻,问题出现在成片中。

1.举例比较分析社会新闻与政要新闻的区别

社会新闻——民生视点,对生活的审视、了解;

政要新闻——官方视点,采访官方人物象征权威;

硬性题材弱效传播;软性题材强效传播。

1.以电视新闻栏目《对话》为例,分析该节目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经济视角——本体

新闻时效

语言魅力——语流

个人经验,人格魅力

2.什么是视觉思维.并举例说明,以及与逻辑思维的区别.视觉思维——跳跃式的、活跃的、不可预期的爆炸点;

逻辑思维——线性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讲求起因、经过、结果的;

1.对警察、犯罪嫌疑人的拍摄采访,运用怎样的场景、光线、影调的选择?

2.挑选某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造型(包括影调、色彩、服饰、环境、动作,即非情节语言因素),并作解释分析。

3.自我设计某个人物造型,如何做到人物==造型,想塑造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运用怎样的造型元素。

第四篇:电视新闻采编实践论文

电视新闻采编实践论文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一项渗透性极强的工作,设计到各个行业,需要具有其他新闻媒介编辑同样的思想和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的文化素质,同样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与相应的图像、采访、拍摄、信息传播等电视新闻行业的素质,具备更高的能力。本文对电视新闻采编实践的深入落实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 采编实践; 自我体会;

正文:

电视新闻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电视新闻采编实践,将切实提高传媒专业学生的的实践技能。一方面,能够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鲜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为将来从事所学专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为:是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程度,特别是检验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新闻实践活动中去,发现不足找差距,有针对性的加以提高;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深造、毕业分配更好地有效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的经营方式已进入品牌化,电视新闻栏目要想吸引观众,风格模式必须独特,电视新闻编辑是不简单的排列组合,在采编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在里面。使新闻质量、节目的整体风格和鲜明特色,都处于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电视新闻编辑处于栏目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需要有别于和提高于其他的编辑,要求新闻编辑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独特的编辑能力.对此,在导师修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四小组的全体成员展开了为期三周的电视新闻采编实践。

这个学期期末的实践课,我们的实践内容是拍新闻片,这对于刚拿起摄像机的我们,无疑不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作为一个团队的我们,看着组员们要发奋图强的把新闻拍好,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看电视时,记者、主持人、幕后工作人员在一起相互配合,将最好的新闻奉献给观众的情景,我不由得感叹,尽管我们还年轻,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传媒人必备的精神——精诚所至、竭力合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我们的策划,我们的采访提纲是辞旧迎新。作为即将踏出大学,开始就业的大四学长们立刻就成为了我们首选的对象,由于师大的毕业季已经结束,无法在校园内拍摄到,我们打听到了工大的毕业季才刚刚开始,首选的采访地点选在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里,学长们正在用手中的手机或相机记录着他们对大学最后的一点留恋,整个场面温馨而感人,在采访中,学长们纷纷表示了对学弟学妹的祝福。我们又采访了学院老师,看着他们培养的莘莘学子很快就要走出来,在社会中自己拼搏,逆流而上,老师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每年的8、9月份是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仪式,我们采访了学校内的相关

社团以及学管会负责人,他们在忙碌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表达了对新生的欢迎。他们对新生的到来充满期待。

第二条新闻是工大答辩,大学四年,能够得到毕业证,很大程度上就看这次至关重要的答辩了,这可不是儿戏啊。紧张的气氛让我们的采访都变得小心翼翼了,我们的采访一度收到影响,磕磕绊绊的不能一气呵成。而第二次采访时,答辩终于结束了,穿着学士服的同学们很高兴的在拍毕业照,伴随着和睦的气氛,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想要的采访。

第三条新闻我们联系了学院的各个领导,但是由于我们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做好足够的了解工作,导致我们失去了方向,面对陌生的环境只能在学院楼一层一层的问,得到被采访对象的答应以后才能继续采访,所以和我们原来的设想偏颇了很多,所幸我们采访到了传媒学院的副院长,这位专业人士给我们这些“见习”记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采访中,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我们在采访中受气氛的影响,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个令我们深思的地方,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很难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且我们的拍摄技巧并没有娴熟,经常出来的半个人物的镜头,以至于第一次审片时被老师无情的“毙”了,而作为出镜记者的我,在采访的时候得到了贴吧吧友的大力帮助,虽然有一些小磕小碰,但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可我竟然中暑了,看样子,记者是一个体力活啊,那么以后要想从事记者还需要勤学苦练。而且从郊区到市里坐校车不容易,一路颠簸。校车还有末班车时间,我们当初计划的拍摄毕业生深夜操场放歌的新闻也被pass掉了。没有借到话筒,当场,买录音笔又来不及。只能用手机进行录音采访。没有借到摄像机,我们只能背着自己的单反和三脚架采访。怪异的采访工具总是让围观的人指指点点。

采访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后期剪辑了,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也只是看着老师用电脑讲解,很少上手实践,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以为自己背着一些书本的内容就可以顺利剪辑出好的片子。我们在剪辑初期,只是背着老师教过的知识:摄像记者拍回的镜头,图像语言叙事含混,观众的信息感知的获取和对信息的存储,关键在于后期编辑对动画、特技、字幕等后期技术的娴熟的使用,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和图表语言来弥补弱点,使具体信息与文字抽象信息最佳地结合起来,保证信息传播清晰有效性。可是由于我们对premiere的不理解以及摄像机的规格不统一,导致我们的画面大小不一,所以迫不得已重新导出,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机房电脑的效率又不由得让我们在寝室里用着自己的电脑深夜做出字幕。但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我们毕竟成功的做出了我们自己的新闻片,这跟我童年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次实践让我懂得了许多,在镜头前的紧张感往往让我不知所云,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试炼,那些记者,主持人们在镜头前款款而谈,让观众羡慕,又有谁知道他们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汗水呢?冰心曾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记者们在不为人知的夜里又是经历着怎么样的磨练呢?

老师告诉我们: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编辑的内容会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各业。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就需要编辑人员应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电视新闻具有综合性,在一个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会涉及摄影、美工、音响等许多技术领域。新闻节目的制作,就需要编辑人员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用整体意识统领各个元

素,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创作,将自己性意图制作在精彩的节目之中。新闻编辑不要求必须是一行业的专家,但需要成为一名天文地理在我心、博古通今、知晓中外的杂家,熟悉自己分管生活各个领域的内容和涉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方法就是博览群书,在社会实践的体验中,处处留心积累生活素材,并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新闻稿要被百姓接纳就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们学到了,作为一位电视新闻采编人。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新闻包括选稿、改稿、组稿、同期声运用、后期制作等,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有熟练的改稿配稿,标题制作,画面组合技巧等专业技术知识。对于稿件的检查与核对,审查画面的情节内容是否跟发生的事实相互,前后是否存疑,合情合理,有无嫁接和画面错乱现象,文字、声、画三者是否统一,保证编播的速度和质量。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致谢:

指导老师修婷;第四小组成员:秦璇,赵鹏,魏巍 ;内蒙古工业大学百度贴吧;内蒙古师范大学百度贴吧。

参考文献:

1许行明,《电视节目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

3[美]罗·蒂特尔,《电视新闻的采制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

第五篇:数学教学如何“接地气”

数学教学如何“接地气”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接地气”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心驰神往的真课堂。只有盘活数学教学资源,站得要高――源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引入;看得要远――基于生活的数学课堂设计;研得要细――用于生活的数学课堂扩展;做得要大――高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反思。在实践和体验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接地气”,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智障学生 数学教学 接地气

“接地气”是民间用语之一,意思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要“接地气”,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解放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生命力,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接地气”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心驰神往的课堂,才是真课堂。只有盘活数学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体现生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一、站得要高――源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引入

数学新课标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站得要高”,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与探索中。

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课,由于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前我播放“时间都去哪了”的音乐,再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钟面上有些什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强调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这一引入充分考虑了学生现实学习的起点,既包括知识积累的起点,又包括生活经验的起点,从而使课堂导入体现了关联性――让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的密切相关;体现了兴趣性――课堂导入的材料和方式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体现了“数学味”和“生活化”。

二、看得要远――基于生活的数学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是一种动态设计的能力,更是一种现场诊断和决策的能力。数学教师应“看得要远”,尝试数学生活化教学,为智障学生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魅力,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实现了“基于生活”的指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14+28结果到底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启发学生思考: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在指导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明白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总结出笔算进位加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反复的强化练习中,学生提高了计算正确率,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研得要细――用于生活的数学课堂扩展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含有丰富的实践活动因素,教师应“研得要细”,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让学生到生活中拓展学习数学的渠道,更好地架起数学和生活的桥梁,感受数学实践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例如,教学“乘除两步应用题”时,分析、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探究新知的部分,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买5条这样的毛巾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觉得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算出来呢?(需要知道每条毛巾的价钱)教师充分把握“扶”、“放”的“度”,诱导学生从题目的条件入手,根据“买3条同样的毛巾需要24元”,你能求出每条毛巾的价钱是多少吗?课堂教学中注重呈现学生的错例分析,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分析和综合的认知冲突中理清解决问题的步骤。

四、做得要大――高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以生活的情景学习数学,教师应“做得要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高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反思贯穿于教学始终。

例如,学习了“轴对称”这一节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预设,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反思梳理,对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更清楚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得当与不得当,从而进一步明确“美丽课堂梦”的方向。本节课的“亮点”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辨一辨、试一试、议一议、比一比等操作,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培养了学生学、善学、乐学的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呼唤“高于生活”的民主化模式,呼唤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技能。

当今数学教学正向问题化、活动化、生活化方向发展。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接地气”。

参考文献:

[1]任金凤.智障学生数学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2010,(Z1).[2]王佩.如何培养智障儿童在数学中的积极思维[J].新课程(小学),2014,(05).[3]魏晶晶.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接地气[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5).

下载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征文)浅谈党员干部如何接地气

    浅谈党员干部如何接地气 市委办公室 白立红 古希腊神话中战神安泰,身体只要接触大地,便可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常常战无不胜。一次战斗中,对手大力神拉克勒斯发现了这个秘密,把......

    年轻干部接地气5篇范文

    年轻干部“接地气”方能“长才气”当前,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是直接从校门进入机关门,没有到基层一线工作,缺乏基层实践和艰苦环境的锻炼,这无论是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还是对干部自......

    工作总结接地气(精选5篇)

    篇一:一篇“接地气”的年终总结 一篇 “接地气”的年终总结 ----所医院方院长在2014年年终总结大会上的演讲(口语版) 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国家在改变:反腐倡廉、大老虎被......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导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文章,仅供参考!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开展党......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一)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举措......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X......

    接地气励志文章

    一个人心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是他对世界的理解,一人怎样去理解这个世界,是受他的价值观驱使的,而一个人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却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等等接地气励志文......

    电视新闻采编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电视新闻采编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新闻采编与制作 学 制:3-5年,标准学制为3年,有意读本科者,毕业前经考试成绩合格,可推荐到相关本科院校学习深造。 本专业隶属中文系,主要为各类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