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二建设资源节约型
专题复习
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2、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复习重难点
1、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2、为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国家和青少年该怎么做?
【课前预习案】
课本重点知识归纳
1、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我们面临怎样的资源问题?
3、我们面临的人口问题给我国带来那些负面影响?
4、我们面临的环境状况如何?主要危害是什么?
5、为什么说走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是什么?
7、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意义?
8、青少年应怎样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落脚点)?
【课堂探究案】 中考预测
1、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2、请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合理建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为节能减排、生态文明提出建议(节能减排为什么取得进展?)
3、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应坚持什么发展观?实施哪些战略和国策?
4、你打算怎样为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5、请你提出几个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金点子。
6、你们学校开展了哪些节能减排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活动如:倡导低碳生活,地球一小时等)有什么意义?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先联系老师讲过的答题技巧自己思考,相信你一定能行!然后畅所欲言,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班内展现你的风采,一定要抓住机会哟!
第二篇: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
3、1/
4、1/
5、1/10和1/22。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现象严重。我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我国人均耕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以近千万亩的速度沙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破坏环境有罪的观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生态技术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重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建立生态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人、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第三篇: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要在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通过最严格的环境管理、最经济的环境保护手段、最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损耗强度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
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要由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不能脱离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消费,引导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三、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和营造崇尚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将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变成公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有效的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最后,还应强调的是,应该通过妥善解决环境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一些污染事故的突发和环境纠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坚持环保为民,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问题,妥善处理环境纠纷。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既增强改善环境的紧迫感,又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要完善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制定重大环境污染突
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把环境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第四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
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五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
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阅读材料,依据本课程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原理,联系实际论述,应如何看待我国的高铁发展问题。
要点分析:
(1)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发展必须科学。“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暴露了一些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安全、脱离实际发展能力和需求的问题。
(3)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并立即付诸实践,体现了党和政府实事求是纠错、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