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资源节约型单位通知
关于在全局开展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的sO100
通知
局属各单位、总公司:
为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文秘部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6月30日,xx召开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七月份在全局开展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范围
本次活动的单位包括:局机关各科室、管理站、事业单位、总公司及所属企业。
二、活动内容
建设节约型单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本次集中建设月活动,主要围绕以下重点工作进行:
(一)节约每一度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灯、计算机、电视机和空调等,切断电源;离开办公室时间较长或下班时做到随手关灯;夏季将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
(二)节约每一滴水:用水完毕后或发现龙头滴水现象,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加强对用水设施的保护和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二次水的再使用。
(三)节约每一张纸:提倡双面用纸,注意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非涉密文件尽量通过网络传送,进一步减少纸质公文印制数量;修改文稿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需要出样的,要用小字号排版,减少纸张消耗。
(四)节约燃油:工作人员外出进行一般的非紧急性公务活动,要尽可能乘坐公交车辆;紧急公务活动需使用公务车辆时,能几人同行的,要集中乘用公务车辆;出车时,能用自然风降温的,决不开空调。
(五)节约办公用品:各部门应本着节约的原则领娶使用办公用品;管理人员应做好监督和统计工作;机关的财物平时注重保养爱惜,如有损坏,要及时修理。
(六)节能降耗: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通过加强资源节约管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围绕“能耗、物耗、资金”等重点、难点,开展“节能,节材、节资、节时”活动,切实提高动能和原辅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全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和周转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七)勤俭节约办事情。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办好一切事情”的原则,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反对大手大脚,反对铺张浪费。要严格执行局财务预算制度,大力压缩费用开支,为我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八)家庭节约:在全局范围内积极倡导职工开展家庭资源节约活动,倡导职工勤俭持家,教育家人共同参与资源节约活动,使广大职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集中开展时间为一个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7月5日至7月10日)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单位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理念,积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倡导节约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构建节约型单位,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本阶段结束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报局办公室。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7月11日至7月28日)
各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和制定活动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认真组织开展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机关各科室、各管理站等单位,要注意从日常工作行为上下功夫;总公司等生产单位可发动职工开展“我为节能降耗献计策”活动,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利用效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7月29日至7月30日)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表彰先进的典型和做法,并予以推广。同时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节约资源”的理念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建设节约型单位奠定良好基矗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活动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保证本次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局成立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检查和总结工作。组长:XX,副组长:XXX,成员:各单位负责人。
局属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开展节约型单位建设的重要意义,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务求实效,组织制定出本部门的活动计划或具体方案,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2、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
活动开展过程中,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的节水、节电、节能、节资等工作进行不定期、突击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正,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个人,要在全局进行通报;各单位也要确定专人,结合实际找准节约的方向和重点,抓好各项节约措施的监督落实工作。
3、总结先进经验,建立长效机制
为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局将开展“节约明星”、“节约能手”评选活动,对在活动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建议,局将按贡献大小进行适当奖励,有条件的单位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出台合理的激励措施。同时,要把这些好的措
第二篇:建设资源节约型单位通知_2
建设资源节约型单位通知
关于在全局开展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的 通 知
局属各单位、总公司:
为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文秘部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6月3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七月份在全局开展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范围
本次活动的单位包括:局机关各科室、管理站、事业单位、总公司及所属企业。
二、活动内容
建设节约型单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本次集中建设月活动,主要围绕以下重点工作进行:
(一)节约每一度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灯、计算机、电视机和空调等,切断电源;离开办公室时间较长或下班时做到随手关灯;夏季将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以上。
(二)节约每一滴水:用水完毕后或发现龙头滴水现象,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加强对用水设施的保护和维修,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二次水的再使用。
(三)节约每一张纸:提倡双面用纸,注意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非涉密文件尽量通过网络传送,进一步减少纸质公文印制数量;修改文稿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需要出样的,要用小字号排版,减少纸张消耗。
(四)节约燃油:工作人员外出进行一般的非紧急性公务活动,要尽可能乘坐公交车辆;紧急公务活动需使用公务车辆时,能几人同行的,要集中乘用公务车辆;出车时,能用自然风降温的,决不开空调。
(五)节约办公用品:各部门应本着节约的原则领取、使用办公用品;管理人员应做好监督和统计工作;机关的财物平时注重保养爱惜,如有损坏,要及时修理。
(六)节能降耗: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通过加强资源节约管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围绕“能耗、物耗、资金”等重点、难点,开展“节能,节材、节资、节时”活动,切实提高动能和原辅材料的利用率,提高全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和周转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七)勤俭节约办事情。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办好一切事情”的原则,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反对大手大脚,反对铺张浪费。要严格执行局财务预算制度,大力压缩费用开支,为我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八)家庭节约:在全局范围内积极倡导职工开展家庭资源节约活动,倡导职工勤俭持家,教育家人共同参与资源节约活动,使广大职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集中开展时间为一个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7月5日至7月10日)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单位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理念,积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倡导节约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构建节约型单位,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本阶段结束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报局办公室。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7月11日至7月28日)
各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和制定活动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认真组织开展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机关各科室、各管理站等单位,要注意从日常工作行为上下功夫;总公司等生产单位可发动职工开展“我为节能降耗献计策”活动,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利用效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7月29日至7月30日)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表彰先进的典型和做法,并予以推广。同时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使“节约资源”的理念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建设节约型单位奠定良好基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活动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保证本次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局成立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检查和总结工作。组长:XX,副组长:XXX,成员:各单位负责人。
局属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开展节约型单位建设的重要意义,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务求实效,组织制定出本部门的活动计划或具体方案,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2、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
活动开展过程中,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的节水、节电、节能、节资等工作进行不定期、突击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正,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个人,要在全局进行通报;各单位也要确定专人,结合实际找准节约的方向和重点,抓好各项节约措施的监督落实工作。
3、总结先进经验,建立长效机制
为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局将开展“节约明星”、“节约能手”评选活动,对在活动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好建议,局将按贡献大小进行适当奖励,有条件的单位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出台合理的激励措施。同时,要把这些好的措施上升到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上,建立起节约型单位建设的长效机制。
特此通知
二00五年七月五日
第三篇: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要在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通过最严格的环境管理、最经济的环境保护手段、最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损耗强度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
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要由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不能脱离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消费,引导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三、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和营造崇尚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将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变成公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有效的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最后,还应强调的是,应该通过妥善解决环境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一些污染事故的突发和环境纠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坚持环保为民,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问题,妥善处理环境纠纷。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既增强改善环境的紧迫感,又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要完善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制定重大环境污染突
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把环境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第四篇: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2、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自愿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自愿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完善产权制度,明晰资源的产权,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措施。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健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体系,依法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堵塞能源资源浪费漏洞。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开展各项节能环保的执法检查。
第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的开采和消耗环节,要注重提高综合回收和利用率;在废物和再生资源产生环节,既要强化污染预防和控制,又要注重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注重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介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推出一些资源节约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案例。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利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这种经济方式看来,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人们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这从总体上说,就是要改变过去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三重三轻”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是一种新的促进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体化战略。
三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重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费结构,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主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得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一批重点节能、节水、轻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社会做出表率。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坐起,自觉参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只要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
3、1/
4、1/
5、1/10和1/22。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现象严重。我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我国人均耕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以近千万亩的速度沙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破坏环境有罪的观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生态技术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重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建立生态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人、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