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

时间:2019-05-12 18:4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

第一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

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二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

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惩污染,生态严惩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惩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才能促进我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我国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阅读材料,依据本课程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原理,联系实际论述,应如何看待我国的高铁发展问题。

要点分析:

(1)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发展必须科学。“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暴露了一些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安全、脱离实际发展能力和需求的问题。

(3)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并立即付诸实践,体现了党和政府实事求是纠错、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第三篇: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正是人与自然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要在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通过最严格的环境管理、最经济的环境保护手段、最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损耗强度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

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要由以环境和资源换增长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不能脱离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消费,引导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三、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和营造崇尚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将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变成公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有效的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最后,还应强调的是,应该通过妥善解决环境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一些污染事故的突发和环境纠纷,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坚持环保为民,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环境问题,妥善处理环境纠纷。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既增强改善环境的紧迫感,又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要完善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制定重大环境污染突

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把环境事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第四篇: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2、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自愿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自愿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第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完善产权制度,明晰资源的产权,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措施。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健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体系,依法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堵塞能源资源浪费漏洞。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开展各项节能环保的执法检查。

第三,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的开采和消耗环节,要注重提高综合回收和利用率;在废物和再生资源产生环节,既要强化污染预防和控制,又要注重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注重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介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宣传国家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推出一些资源节约先进典型,曝光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案例。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利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这种经济方式看来,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人们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这从总体上说,就是要改变过去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三重三轻”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是一种新的促进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体化战略。

三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重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费结构,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主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得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一批重点节能、节水、轻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社会做出表率。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坐起,自觉参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只要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的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

3、1/

4、1/

5、1/10和1/22。我国资源消耗大,每万美元消耗的铜、铝、铅、锌、锡、镍合计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印度的2.8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现象严重。我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倍。我国人均耕地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以近千万亩的速度沙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机制,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破坏环境有罪的观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生态技术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重要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生态技术体系。建立生态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人、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下载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近年来,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郭颖 调查目标:了解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实地了解新型能源公司的发展成长过程和国企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3日......

    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

    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10142122王鹏昭10信息w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向大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大多数高校都在原学校的周边或另择新地进行校园新区......

    专题二建设资源节约型

    专题复习 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2、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从身边小事......

    资源节约型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摘要: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资源、环境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利用提钒尾渣制取太阳能集热材料就是紧紧围......

    建设资源节约型单位通知

    关于在全局开展节约型单位集中建设月活动的sO100通知局属各单位、总公司:为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现象文秘部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小编整理)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同时资源浪费随处可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要了解为什么中国应该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应该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