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从海思考电影艺术
没看到海之前,我对海的认识是模糊的,它仅仅是由汹涌、澎湃、壮阔、浩瀚、深邃、蔚蓝一些词汇组成的模糊而简单的认识。即使在看到海时,也觉得他平淡、枯燥,以至于失望。
然而,当我静下心来,抛开一切成见、偏见和顾虑。但是站在海本身的角度和位置,再一次仔细地思考和认识眼前的海时,我发现我错了,我误会了海,从某个角度说,我犯了这样一个错误:我站在海边,吹拂着海风,沐浴着海浪,聆听着海声,却忽略了海本身所有的存在。
由此引发开来,作为一个艺术的崇拜和追随者,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电影人,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高举艺术大旗大声疾呼的同时,却忽略了艺术的根本。或许,我们都只是站在自己为自己雕塑的象牙塔里,用自己主观甚至武断的眼光和思维,定义着电影,定义着我们信誓旦旦要为之奉献一生的艺术。
大海的干涸,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源泉的干涸。当我们为难得的素材而欢呼的时候,当我们惊叹阿巴斯的精美艺术时候,当我们感叹韩流的来势凶猛的时候,当我们惊呼好莱坞电影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在为别人欢呼的同时,在因为自己的贫乏而苦恼。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种什么?是否真正认真地探讨过什么是艺术的根本?又是不是忽略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电影艺术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烟尘散去尘埃落定的过去的生活,和我们现在正生龙活虎风风火火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唯一源泉。这不仅是开国元勋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更是艺术规律和本质的精练概括。不走近大海,我们无法了解大海的广阔。在飞机上鸟瞰大海,会觉得大海也不过就是一片大点的水域,在宇宙飞船上看大海,我们会发现,眼前的大海不过就是那么小小的一片蓝色。然而,当我们驻足大海之滨,尤其是处身于大海之中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就连沧海一粟也不足以形容,而大海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同样,如果我们把生活比喻成海。那么,我们是双手抱胸冷眼相看,甚至还是吹毛求疵挑肥拣瘦的对待它,还是应该让自己与之更加接近更加亲密呢?需要从母亲那儿吸取乳汁,但又总是对母亲敬而远之,甚至因为母亲朴实无华就不愿意与之接近,我们能吮吸到甘甜的乳汁吗?而脱离了母亲的乳汁,我们小心呵护的艺术的雏儿能茁壮地成长吗?所以,我们只有濒临大海,才能真正发现大海的辽阔。只有亲近母体,才有婴儿的生存和成长。我们应该做水手,为了电影艺术尤其是中国电影艺术的新的高潮和发展,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命之舟和艺术之船放进生活的海洋。
海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它浅,浅得肉眼也能看见它的底;它深,深达一万三千多米。要彻底全面地感受大海的神奇,目光停在表层是局限的。大海深处的宝藏、大海深处的绚丽神秘,只有时刻游弋在深水里的鱼儿最先知道和了解。生活的海洋同样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也许它被枯燥、单调的表面所掩盖,但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置身海洋甚至沉入海底,去触摸每一株海草,欣赏每一棵珊瑚,抚摸每一块石头呢?摄影者知道,即使一个破烂的窗筐,只要我们去认真地体会,合理地利用,巧妙地把握,就能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效果。艺术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提炼,而提炼需要原料,原料依靠积累,积累在于采集。没有一个一锄就能采掘到大块黄金的淘金者,也没有一接触就能邂逅到艺术的钻石。更何况,我们的责任不是为了一次两次成功。海是有层次的,下潜一百米所能得到的收获与下潜两百米所得到的收获就截然不同。做敢于不断深潜的潜水员吧,潜入生活的大海中去,多层次、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海有自己的规律,也许一段时间里它就是那么风平浪静,朴实无华,但往往就在你厌烦失望的一刻,它就有了喑唔叱咤、气吞山河的豪迈。这就需要耐心和毅力。对于生活也是一样,我们要充分全面地领悟它的所有风采,就应该认识到这必然是一个过程,就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只有长期而深入的接触生活积累各种素材。我们才有可能展现生活的美好。
电影是艺术,同样离不开生活这个唯一的源泉,而历史的经验和积累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尤其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对生活影响的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使得我们所面对的生活富有虚假性、广泛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多面性,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生活是必须具备准确性、持续性、全面性、深刻性、思辩性。由于生活容易被各种假象所淹没,还需要我们具有明察秋毫的判断力。
在生活中真实自我,让艺术在生活中真实。热爱生活,并把自己置身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抒发最广大人民的情感,表达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就能在生活的海洋里汲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营养,就能为电影艺术创造经久不衰的魅力。
第二篇:从海思考电影艺术
没看到海之前,我对海的认识是模糊的,它仅仅是由汹涌、澎湃、壮阔、浩瀚、深邃、蔚蓝一些词汇组成的模糊而简单的认识。即使在看到海时,也觉得他平淡、枯燥,以至于失望。然而,当我静下心来,抛开一切成见、偏见和顾虑。但是站在海本身的角度和位置,再一次仔细地思考和认识眼前的海时,我发现我错了,我误会了海,从某个角度说,我犯了这样一个错误:我站
在海边,吹拂着海风,沐浴着海浪,聆听着海声,却忽略了海本身所有的存在。由此引发开来,作为一个艺术的崇拜和追随者,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电影人,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高举艺术大旗大声疾呼的同时,却忽略了艺术的根本。或许,我们都只是站在自己为自己雕塑的象牙塔里,用自己主观甚至武断的眼光和思维,定义着电影,定义着我们信誓旦旦要为之奉献一生的艺术。大海的干涸,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源泉的干涸。当我们为难得的素材而欢呼的时候,当我们惊叹阿巴斯的精美艺术时候,当我们感叹韩流的来势凶猛的时候,当我们惊呼好莱坞电影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在为别人欢呼的同时,在因为自己的贫乏而苦恼。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种什么?是否真正认真地探讨过什么是艺术的根本?又是不是忽略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电影艺术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烟尘散去尘埃落定的过去的生活,和我们现在正生龙活虎风风火火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唯一源泉。这不仅是开国元勋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更是艺术规律和本质的精练概括。不走近大海,我们无法了解大海的广阔。在飞机上鸟瞰大海,会觉得大海也不过就是一片大点的水域,在宇宙飞船上看大海,我们会发现,眼前的大海不过就是那么小小的一片蓝色。然而,当我们驻足大海之滨,尤其是处身于大海之中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就连沧海一粟也不足以形容,而大海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同样,如果我们把生活比喻成海。那么,我们是双手抱胸冷眼相看,甚至还是吹毛求疵挑肥拣瘦的对待它,还是应该让自己与之更加接近更加亲密呢?需要从母亲那儿吸取乳汁,但又总是对母亲敬而远之,甚至因为母亲朴实无华就不愿意与之接近,我们能吮吸到甘甜的乳汁吗?而脱离了母亲的乳汁,我们小心呵护的艺术的雏儿能茁壮地成长吗?所以,我们只有濒临大海,才能真正发现大海的辽阔。只有亲近母体,才有婴儿的生存和成长。我们应该做水手,为了电影艺术尤其是中国电影艺术的新的高潮和发展,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命之舟和艺术之船放进生活的海洋。海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它浅,浅得肉眼也能看见它的底;它深,深达一万三千多米。要彻底全面地感受大海的神奇,目光停在表层是局限的。大海深处的宝藏、大海深处的绚丽神秘,只有时刻游弋在深水里的鱼儿最先知道和了解。生活的海洋同样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也许它被枯燥、单调的表面所掩盖,但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置身海洋甚至沉入海底,去触摸每一株海草,欣赏每一棵珊瑚,抚摸每一块石头呢?摄影者知道,即使一个破烂的窗筐,只要我们去认真地体会,合理地利用,巧妙地把握,就能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效果。艺术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提炼,而提炼需要原料,原料依靠积累,积累在于采集。没有一个一锄就能采掘到大块黄金的淘金者,也没有一接触就能邂逅到艺术的钻石。更何况,我们的责任不是为了一次两次成功。海是有层次的,下潜一百米所能得到的收获与下潜两百米所得到的收获就截然不同。做敢于不断深潜的潜水员吧,潜入生活的大海中去,多层次、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海有自己的规律,也许一段时间里它就是那么风平浪静,朴实无华,但往往就在你厌烦失望的一刻,它就有了喑唔叱咤、气吞山河的豪迈。这就需要耐心和毅力。对于生活也是一样,我们要充分全面地领悟它的所有风采,就应该认识到这必然是一个过程,就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只有长期而深入的接触生活积累各种素材。我们才有可能展现生活的美好。电影是艺术,同样离不开生活这个唯一的源泉,而历史的经验和积累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尤其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对生活影响的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使得我们所面对的生活富有虚假性、广泛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多面性,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生活是必须具备准确性、持续性、全面性、深刻性、思辩性。由于生活容易被各种假象所淹没,还需要我们具有明察秋毫的判断力。在生活中真实自我,让艺术在生活中真实。热爱生活,并把自己置身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抒发最广大人民的情感,表达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就能在生活的海洋里汲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营养,就能为电影艺术创造经久不衰的魅力。
第三篇:从海思考电影艺术
没看到海之前,我对海的认识是模糊的,它仅仅是由汹涌、澎湃、壮阔、浩瀚、深邃、蔚蓝一些词汇组成的模糊而简单的认识。即使在看到海时,也觉得他平淡、枯燥,以至于失望。然而,当我静下心来,抛开一切成见、偏见和顾虑。但是站在海本身的角度和位置,再一次仔细地思考和认识眼前的海时,我发现我错了,我误会了海,从某个角度说,我犯了这样一个错误:我站在海边,吹拂着海风,沐浴着海浪,聆听着海声,却忽略了海本身所有的存在。由此引发开来,作为一个艺术的崇拜和追随者,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电影人,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在高举艺术大旗大声疾呼的同时,却忽略了艺术的根本。或许,我们都只是站在自己为自己雕塑的象牙塔里,用自己主观甚至武断的眼光和思维,定义着电影,定义着我们信誓旦旦要为之奉献一生的艺术。大海的干涸,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源泉的干涸。当我们为难得的素材而欢呼的时候,当我们惊叹阿巴斯的精美艺术时候,当我们感叹韩流的来势凶猛的时候,当我们惊呼好莱坞电影咄咄逼人的时候,我们在为别人欢呼的同时,在因为自己的贫乏而苦恼。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种什么?是否真正认真地探讨过什么是艺术的根本?又是不是忽略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电影艺术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烟尘散去尘埃落定的过去的生活,和我们现在正生龙活虎风风火火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唯一源泉。这不仅是开国元勋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更是艺术规律和本质的精练概括。不走近大海,我们无法了解大海的广阔。在飞机上鸟瞰大海,会觉得大海也不过就是一片大点的水域,在宇宙飞船上看大海,我们会发现,眼前的大海不过就是那么小小的一片蓝色。然而,当我们驻足大海之滨,尤其是处身于大海之中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就连沧海一粟也不足以形容,而大海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同样,如果我们把生活比喻成海。那么,我们是双手抱胸冷眼相看,甚至还是吹毛求疵挑肥拣瘦的对待它,还是应该让自己与之更加接近更加亲密呢?需要从母亲那儿吸取乳汁,但又总是对母亲敬而远之,甚至因为母亲朴实无华就不愿意与之接近,我们能吮吸到甘甜的乳汁吗?而脱离了母亲的乳汁,我们小心呵护的艺术的雏儿能茁壮地成长吗?所以,我们只有濒临大海,才能真正发现大海的辽阔。只有亲近母体,才有婴儿的生存和成长。我们应该做水手,为了电影艺术尤其是中国电影艺术的新的高潮和发展,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命之舟和艺术之船放进生活的海洋。海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它浅,浅得肉眼也能看见它的底;它深,深达一万三千多米。要彻底全面地感受大海的神奇,目光停在表层是局限的。大海深处的宝藏、大海深处的绚丽神秘,只有时刻游弋在深水里的鱼儿最先知道和了解。生活的海洋同样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也许它被枯燥、单调的表面所掩盖,但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置身海洋甚至沉入海底,去触摸每一株海草,欣赏每一棵珊瑚,抚摸每一块石头呢?摄影者知道,即使一个破烂的窗筐,只要我们去认真地体会,合理地利用,巧妙地把握,就能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效果。艺术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提炼,而提炼需要原料,原料依靠积累,积累在于采集。没有一个一锄就能采掘到大块黄金的淘金者,也没有一接触就能邂逅到艺术的钻石。更何况,我们的责任不是为了一次两次成功。海是有层次的,下潜一百米所能得到的收获与下潜两百米所得到的收获就截然不同。做敢于不断深潜的潜水员吧,潜入生活的大海中去,多层次、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海有自己的规律,也许一段时间里它就是那么风平浪静,朴实无华,但往往就在你厌烦失望的一刻,它就有了喑唔叱咤、气吞山河的豪迈。这就需要耐心和毅力。对于生活也是一样,我们要充分全面地领悟它的所有风采,就应该认识到这必然是一个过程,就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只有长期而深入的接触生活积累各种素材。我们才有可能展现生活的美好。电影是艺术,同样离不开生活这个唯一的源泉,而历史的经验和积累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尤其是社会的经济、政治对生活影响的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使得我们所面对的生活富有虚假性、广泛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多面性,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生活是必须具备准确性、持续性、全面性、深刻性、思辩性。由于生活容易被各种假象所淹没,还需要我们具有明察秋毫的判断力。在生活中真实自我,让艺术在生活中真实。热爱生活,并把自己置身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间,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抒发最广大人民的情感,表达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就能在生活的海洋里汲取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营养,就能为电影艺术创造经久不衰的魅力。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从电影《活着》引发的美学思考
从电影《活着》引发的美学思考
电影《活着》讲述了解放前一个地主的儿子因赌博而倾家荡产沦为平民,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十年的辛酸。因为各种原因,我只有一次欣赏这部写实风格作品的机会,所以人物的名字大抵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作的一些分析和思考也难免会肤浅,但我希望可以接近真理,以不断犯错误的方式。
电影《活着》给我许多感动,电影的场景如同活生生的现实一般,让人感到这不是电影,而是纯粹的生活写照。这些生活写照触动了我心灵深处,让我从心底引起共鸣,这也许就是美的体验过程吧。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是“美是生活”。他说:“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想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现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因此,他认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此活着到底比不活好······”。①
电影以“活着”二字为题,正是道出了“活着到底比不活好”,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活着意味一种胜利,而死就是一种最大的悲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革命烈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豪言壮语,但是自由必须以生命为前提条件,没有生命无从谈起自由不自由。这句话并不否定生命的可贵,而是以一人的牺牲换取更多人的自由和生命,从这个层面上讲,这句话并不仅仅赞美自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设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么,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去看待生活,把生活与死亡,把生活与疾病相对照。的确,疾病和死亡是人们不愿意面对的。在生病时,我们会想念以前的健康时光,以前容光焕发的样子是多么的美;在面对死亡时,我们会惊叹生之美好。丑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从反面映衬着美,疾病和死亡也从美的生命的对立面反映着生命的美。它们因“丑”而“美”。此处需要区别人的“活”与动物的“活”的差异,虽然动物也有保全生命的本能,但与人类热爱生命的行为却是两回事。马克思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①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619页。②
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6页。
3-1
人类不可能像动物一样为生存而活着,尽管人与动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需要实现完整的人。爱因斯坦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从来不把安逸与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思想。”这是一个伟人的觉解,作为一个平凡人,也须时刻警示自己:是否自己已经变成为“动物式”的生活了。
诚然,我们也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来保证生命的延续,但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人们还是可以创造美,还是可以追求美,这是很神奇的现象。工人劳动时的粗犷的号子是美的,扁担工身上的扁担有节奏地嘎吱嘎吱作响是美的,人类总是喜欢“关照自身”,喜欢自怜。
电影《活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带给观众不可抵抗的真实感。艺术美必须真实,不真实难以感动人。艺术美不仅要反映生活的真实,而且要表现艺术家情感的真实。作为一部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无不倾注了导演和演员的真实情感,他们都“活”在影片中。
我特别喜欢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幅画画了三个农妇弯身拾穗,表现了贫苦农妇们的艰辛劳动的生活现象。在艺术上单纯、质朴,虽然没有什么精工描写。这幅画流露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米勒曾说:“我生来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的东西。”一个人的良知的真情流露,是多么可贵!每一次欣赏它,都是心与心的交流,仿佛我与画家一起在荒芜的麦地里拾穗······
值得一提地是,美作为表现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并不是任何生活形象都是美的,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形象是不美也不丑的。美只是那种肯定着人的自由创造的活动,肯定着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的那种生活形象。所以,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表现社会实践的前进方向,肯定人的进步理想的生活形象,才是美的。
基于此,邓小平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就是“要通过有些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④③
除真实感强以外,电影《活着》还带有一些悲剧色彩。在战乱的年代和后来的过分社会意识化时期,许多人物不幸死去,让人惋惜哀痛,这种不幸是为什么,难道是时代的悲剧?这种不幸好像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是崇高的艺术,比喜剧来地更为深刻,所以我更喜欢悲剧。
③《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4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0页。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直观地说明了悲剧是什么。如果我心爱的书弄丢了,对我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的出现或消失都只是使人娱乐而已,一阵笑声过后仍是归于平静。相比之下,真正的泪水给人的痛是长久的,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我们记住的“泪”总比记住的“笑”要多。
《红楼梦》描写林黛玉之死用了许多笔墨,写出了许多细节。黛玉死后,空中隐隐有丝竹之声,“香魂一缕随风散,秋绪三更入梦遥”,她终于还是死了。《红楼梦》的真正艺术魅力恐怕就在于“悲”了。许多人读到这一回,不由自主地被淡淡的哀愁所包围,这正是悲剧的魅力所在。
现在,在“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号召下,人们容易只注重客观的、物质的,而忽视主观的、精神的,从而导致主客观世界的失衡。人类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也要改造主观世界,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学习美学的意义在于此,学习她并不能直接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审美观,以至世界观和人生观。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也必不可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成功的人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用以表示人认识自然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智力水平,80﹪决定于情商水平。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学会认识自己,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以上是我的一些零碎的思考和感悟。
⑤
⑤《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97页。
3-3
第五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模板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单位及对象:(加盖公章)题目:
指导教师:没有写“无” 实践报告: 实践感悟:
要求:1.实践报告2000字、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概述、调查方式、现状及问题(用数据及文字总结)、对策及思考、参考文献等。
2.参加实践活动心得和感悟等1000字。
3.9月10日下班前以班级为单位上交纸板到学办。
注意:学生社会实践在培养方案中是必须要做的,有2分的个性培养学分,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就不能毕业。
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题目指南
社会实践题目在此指南范围内选择,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
行选定题目。带*的为重点题目。
1.当前社会(企业)对高校人才需求特点调查分析 2.某地区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情况调研 3.农民业余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4.某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5.*当前在“互联网+”前提下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调查与分析 6.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与思维能力关系调查研究
7.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加强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 8.企业在互联网思维下的人才招聘选拔调查研究 9.*农村“公推直选”发展状况调查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 11.*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与分析 12.农村家庭结构变化调查
13.*农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 14.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 15.城镇人口结构情况调查
16.*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生活状况调查 17.*所在地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18.农民的维权途径调查
1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20.所在地家庭财务状况调查 21.*所在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22.*民间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2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查 24.农村人口状况调查 25.农民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26.农村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27.农村旱情的调查与思考 28.*所在地“啃老族”现象调查 29.校园暴力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0.*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31.*农村网络普及率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32.*农村集市与小卖店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33.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与婚姻家庭稳定状况调查 34.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5.我国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
36.调查和了解当代社会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状况 37.农村信访现状调查 38.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 39.当代青年恋爱观调查 40.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41.失独老人生存现状调查
42.*家乡所在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调查 43.*家乡所在对改革开放形势的调查
44.家乡所在地对于社会热点的认识度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调查 45.家乡所在地关于互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的调查 46.*侵华日军与我的家乡调查
47.东北抗联的足迹和抗联精神的教育意义 48.*口述历史——走访中国现代史的亲历者 49.*改革开放30年家乡经济巨变的社会调查 50.伪满洲国的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