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范曾诉盛林虎著作权纠纷一案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范曾诉盛林虎著作权纠纷一案的复函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
颁布日期:1990-11-0
5执行日期:1990-11-05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9〕民请字第6号关于范曾诉盛林虎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盛林虎临摹范曾绘画作品是一种复制行为。未经作者范曾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出售该复制品,侵害了范曾的著作权,盛林虎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根据该案情况,其案由以定著作权纠纷为宜。
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范曾诉盛林虎等13名被告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
[1989]民请字第6号
最高人民法院: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我院请示范曾诉盛林虎等13名被告姓名权纠纷一案,经我院研究,对本案的定性和适用法律问题意见不一,特转报你院。
原告:范曾,男,57岁,天津市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主任,住天津市南开大学20楼406室。
委托代理人:郑裕国,苏州市第三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李小伟,苏州市第三律师事务所律师工作者。
被告:盛林虎,男,26岁,苏州市丽华丝绸印染厂描图员,住苏州市临顿路26号。
委托代理人:陆诚,苏州市第三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蔡晓莹,女,20岁,原苏州市十全街120号“聚宝堂”店主。
被告:凌江,男,39岁,苏州市十全街121号“水乡画廊”店主。
被告:彭毅民,男,37岁,苏州市十全街122号兰苑工艺社经理。
被告:顾旭,女,30岁,原苏州市十全街128号“墨绿堂”店主。
被告:杨鸯,女,29岁,原苏州市十全街134号“天赐阁”店主。
被告:管燕,女,37岁,苏州市十全街161-1号“燕云阁”店主。
被告:李壮,男,24岁,苏州市十全街169-1号“半爿阁”店主。
被告:卜浩忠,男,36岁,苏州市十全街170号工艺店店主。
被告:范佩芬,女,47岁,原苏州市十全街258号“集宝斋”店主。
被告:马燕萍,女,25岁,苏州市十全街244号“寒山屋”店主。
被告:施兴冲,男,35岁,苏州市滚漾坊16号“凌霄轩”店主。
被告:尤继强,男,26岁,原苏州市十全街143-1号“锦海堂”店主。
委托代理人:尤继祖,苏州市第25中学教师,系尤继强之兄。
案由:姓名权纠纷
一、案情
1987年11月25日,著名画家范曾致函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反映该市有些集体和个体户“画廊”出售其本人赝品画,对此范表示强烈不满,希望严肃查处。市委负责人对范的来信十分重视,指示苏州市文化局、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查处,并将检查情况和处理意见向主管部门请示。
同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两局配合沧浪区行政管理局对15家个体工艺店进行了重点检查,从本案12名被告所属的工艺店中查获仿范曾画36幅,并根据他们反映的线索从本案被告盛林虎家中查获仿范曾画4幅和分别刻有“范曾”、“仿范曾”、“摹范曾于姑苏”、“林虎敬摹”字样的篆刻体印章4枚。上述仿画和印章即被沧浪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予以暂扣。12月4日经苏州市文化局鉴定,其中39幅为盛林虎仿制,每幅除盖有“范曾”名姓章外,还同时加盖“林虎敬摹”或“仿范曾”章。另有本案被告彭毅民所售“锺进士鬼趣图”1幅落款江东范曾,盖“吴草”印,非盛所仿。苏州市文化局马恒华、韩欣鉴定意见是:
1、没有完全伪造的作品;
2、纯属摹仿。
1988年1月14日苏州市文化局和苏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苏文企字(1988)第2号联合向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请示,认为:“
1、盛林虎仿画后以营利为目的作为商品进入流通市场,又未经画家本人同意,这是扰乱文化市场的行为。
2、盛林虎私刻‘范曾’名姓章是错误的。由于目前没有这方面的管理法规,根据上述情况,拟作如下处理:
一、对于进入市场的40帧仿造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伪劣商品收缴处理。
二、对盛林虎及经售的工艺店,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罚款,上缴国库。
三、盛林虎私刻的范曾名姓章以及涉及范曾的闲章,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处理。今后文化市场上凡有类似上述情况的书画作品,也作同样办法处理”。同年2月1日江苏省文化厅经与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商批复同意以上处理意见。目前该处理意见尚未与当事人见面。
1988年7月19日范曾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盛林虎及上列12家工艺店店主共同以牟利为目的,用“江东范曾”、“抱冲斋主十翼范曾”等落款的赝品画,公开销售,已构成侵犯原告姓名权。盛林虎未经原告授权,私刻原告的印章,盗用原告的姓名,在主观上是故意的;12家工艺店的店主明知盛林虎盗用原告的姓名,私刻印章制作赝品,但为了达到牟利的目的,不惜以鱼目混珠的手段公开出售,欺骗境外人员,他们的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原告艺术作品的声誉,败坏了中国画的名声。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和第120条的规定,诉请法院依法公正判决。被告盛林虎辩称:因非常喜爱范曾的画风和技法,崇拜和仰慕范曾本人,故从1986年夏起专心临摹范的作品。后因家境贫寒、工资收入低、绘画用品如宣纸价格
不断上涨等原因,被迫出售仿范曾画的100幅左右。现认识到是违法行为,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侵权行为。同时愿意向范曾登报道歉、赔偿损失。其余被告中绝大多数人否认范曾对他们共同牟利的指控,辩称自己是经过批准、依法纳税并从事合法经营的个体工艺店,所出售的是仿范曾画并非赝品。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本案进行了审理,查明:自1986年至1987年12月3日,盛林虎根据公开出版发行的范曾画册进行仿画,然后将画芯出售给苏州十全街的个体工艺店。开始盛每幅画芯售价七、八元,以后增至十二、三元不等。至今盛承认已出售画芯约100幅左右。本案其他被告将画芯装裱后出售(工本费约13至15元),每幅公开标价几十元至一百几十元不等,个别标价高达六百多元。但出售成交价一般只有50元左右。买主大多数是来自日本、香港等地的游客。自1987年12月3日以后盛林虎已停止出售仿画。
二、苏州市中级法院的审理意见
苏州市中级法院经合议庭评议并提交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对本案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盛林虎摹仿范曾的名姓章加盖于仿画,同时又加盖仿章,其行为纯属摹仿性质,对范曾的姓名既无盗用又未假冒,不构成侵权。本案应当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盛林虎未经范曾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擅自私刻范曾名姓章加盖于仿画,并将其作为商品投入流通市场,其行为属于盗用或假冒范曾姓名的行为。其余12名个体工艺店店主以营利为目的出售侵权仿画,也构成侵权。本案应当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该院审判委员会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并决定向我院请示。
三、本案有关问题调查情况
我院接受案件请示后,就本案的有关问题非正式请示了最高法院民庭,并走访了下列部门:(1)国家版权局版权司、江苏省版权管理处;(2)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管理处和经监处;
(3)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博物院、南京“十竹斋”文物商店,南京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4)南京市鼓楼区公安分局户籍科。此外,还走访了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喻继高、中央美院国画系蒋彩玲教授。
(一)关于是否允许出售现代画家特别是在世画家作品的临摹品问题。目前临摹在世画家作品并出售的现象很少,临摹已故画家的作品出售的较普遍。有的美术出版部门甚至公开出版临摹画册。但是窨哪些画家的作品要具有哪些条件,才可以营利性临摹,尚无明确的具体规定。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第120条第1款和第94条、第118条只原则性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和著作权(版权)及相应的法律保护。而1984年6月15日文化部内部颁布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同样也只是原则性地将绘画作品列入版权保护的客体。由于有关的法律规定很不完备,给本案的审理及法律适用带来了困难。
(二)关于国画界是否存在一定的临摹规范的问题。经了解,长期以来国画界并未形成比较一致的临摹规范,根据博物院工作人员鲁力等人的谈话精神,归纳为三种做法:(1)只摹原作上的画不摹题跋、落款和印章,另加本人的落款,加盖本人的印章。如“某某仿某某笔义”、“某某敬摹某某某作品”。(2)将原作上的所有画、字、印全部摹下来,同时另加本人的落款和印章。(3)在临摹品上不加任何临摹的标记。以上三种做法在习作上是允许的。至于临摹作品,特别是第三种情况是否可以出售,多数人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彩萍、江苏国画院副院长喻继高、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沈仁干等、江苏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郭廉夫等均认为不能出售,只有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鲁力,南京市“十竹斋”文物商店负责人顾凯认为可以出售。南京市场上尚未发现类似盛林虎出售仿画的情况。
(三)关于印章临摹的问题。鲁力等人认为印章所体现的篆刻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对印章的临摹要求采用同样的篆刻手法,任何其他手法诸如笔描都是违背篆刻临摹的要求的。但私刻私人印章、加盖在仿画上,沈仁干、最高法院的部分同志、蒋彩萍、郭廉夫、徐玉才(省工商局)、喻继高等则以为是不对的,有的则认为是侵权行为。
(四)关于仿制和复制的关系问题。关于仿制和复制的关系,画家、出版界、版权界的多数人认为仿制、临摹就是复制,司法界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统一的结论,南京市博物院的鲁力等人则认为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归纳为:(1)复制是借助现代机械手段、经过复杂的工艺程序对原作进行的再制作,如印刷等。仿制则是以非直接接触的方法,靠人力目测观察对原作进行的再制作,如临摹。(2)复制可以通过机械手段大批量的进行生产;而仿制则不可能做到。(3)复制过程中只体现劳动;而仿制即使是同一仿制者对同一作品的多次仿制也包含其多次不同的创作,这正是仿制与复制的根本区别。
(五)公安部门对私人印章刻制的管理仅指下述情况,即部门或单位行政领导刻制二公分以上正楷章或签名章的,须经公安部门批准。从调查情况看,普遍认为私刻他人名姓章是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
四、我院的几点意见
经我院民庭和审判委员会讨论研究认为,本案原告的诉讼请求虽然是诉请保护姓名权,但与版权有关,法院应该扩大审理的范围,不能就案审案,以防止出现当事人重复诉讼的情况。
关于本案盛林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盛林虎的行为既不构成侵犯姓名权,也不构成侵犯版权。
不构成侵犯姓名权的主要理由是:(1)一般情况下名姓章是公民姓名权的物质载体,但这不能脱离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就本案的具体案情看,由盛林虎篆刻的这枚名姓章只是篆刻艺术品,而不是范的姓名权的体现。因为中国画有其十分独到的艺术特色,这就是字、画、印三位一体,只有三者均为上乘,才有可能被称为是中国画之佳作。同样道理,对中国画的临摹也离不开字、画、印三位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称为是对原作整体的临摹,只是局部,因此,本案当事人的行为不是姓名权的问题,而是版权问题。(2)盛林虎的行为不构成对范曾姓名的盗用或假冒。盛在其所有的仿画上均加盖了仿章,明示了仿画的临摹性质,故不构成假冒。而盛在仿画上加盖范名姓章是为了临摹再现原作,显然不属于盗用范的名义,不构成盗用。至于认为盛私刻范的印章可能给范曾造成某种潜在的危险,如持印章去银行取款,甚至去诈骗,显然这不是民法研究的现实损害,更不是本案所要裁判的诉讼标的。
不构成侵犯版权的主要理由是:(1)仿制不同于复制。复制是一种创作性的劳动,而现有的版权方面的规定并未对仿制作出明确的法律限制;(2)国画界自身并未形成统一的临摹规范。据于上述两点,在版权立法尚未就原作者与仿制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作出明确规定之前,责令被告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不仅法律根据、理论准备不足,甚至连道德义务的根据也不足。
第二种意见认为,盛林虎的行为既侵犯姓名权又侵犯版权,以侵犯姓名权为主。
侵犯姓名权的主要理由是:(1)中国画虽然字、画、印三位一体,但又是可分的。其中原作者的名姓章即是原作的组成部分,更体现作者的人身特性,且是有价的,因此,它是公民姓名权的物质载体,只有公民
本人有权决定自己或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名姓章。(2)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篆刻私章的手段。(3)盛林虎侵犯范曾姓名权的主观故意是十分明显的,即以营利为目的。(4)盛林虎的手法是以假乱真:从盛林虎的仿画来看,除极少数专家以外,一般人均以为是范曾的真迹。因此,盛的行为属于侵犯姓名权中的盗用行为。
侵犯版权的主要理由是:(1)未经作者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出售仿画,已构成版权侵权行为中的非法复制。复制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录音、录像、照相、复印、临摹、印刷等,仿制只是其中的一种。(2)我国并非没有版权保护的法律和规定。民法通则第94条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著作权(版权),第118条规定,著作权(版权)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的权利。这是调整版权法律关系、审理版权纠纷案件所必须依据的一部基本法。《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将绘图作品作为版权保护的客体,对作者的经济和人身权利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绘画作品的版权保护十分薄弱,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非但不能证明“存在就是合理”的谬误,恰恰证明加强版权保护刻不容缓。
院审判委员会倾向于第一种意见。
以上意见当否,请批复。
1989年11月20日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连中药厂与周淑清房屋产权纠纷一案的复函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07-31 【生效日期】1992-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连中药厂与周淑清房屋产权纠纷一案的复函
(1992年7月31日)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五日(1991)民监字第76号《关于大连中药厂与周淑清房屋产权纠纷一案的请示》收悉。
经我们研究认为: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瑞生药房依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对房屋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经过清产核资已折价入股;私房代表人张锡九(周淑清的丈夫)领取了股息,并为其女儿安排了工作。公私合营后,大连中药厂将诉争房屋纳入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至今,并一直交纳房地产税。据此,我们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意见,即诉争房屋已公私合营,产权属国家所有,由大连中药厂管理使用。
以上意见,供参考。
附: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大连中药厂
与周淑清房屋产权纠纷一案的请示
(1992年4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
大连中药厂为与周淑清房屋产权、腾退、租金纠纷一案,不服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1991)民上字99号判决,曾多次去最高人民法院上访和向本院提出申请再审。我院根据贵院(91)民监字第315号函示精神,对本案进行了再审,经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认为:鉴于此案历史沿革时间长,政策性较强,适用法律上有一定难度,特报请贵院,望予批复。
申请再审人:大连中药厂。
法定代表人:杨向武(系厂长)。
委托代理人:贺庆德(该厂干部)。
对方当事人:周淑清,女82岁,无职业,现住西岗区华胜街40号。
对方当事人:张建敏(系精神病患者),女,58岁,无职业,住址同上(系周的女儿)。
委托代理人:张连方,男48岁,大连港务轮舶公司船员,住西岗区珠江路69号,系周的女婿。
原审第三人:大连中药厂经销部。法定代表人:依养楚(系经理)。
一、案件基本事实及一、二审处理情况。
双方争执的楼房六间坐落于大连市西岗区华胜街36号,建筑面积为97.09平方米。1932年3月间,由张锡九和其父张瑞五及张聘渔三人出资小洋1250元接兑了瑞生药房,而后合伙经营。1947年张锡九以马瑞鹏名义(假名)用通币42万元买下原产权人朱学英的上述房产,1953年5月和8月,经大连市法院公证和大连市房产局批准,将该房更名为张锡九。
1954年6月张聘渔死亡,张锡九和其父与张聘渔的妻子、儿子、儿媳,签订契约,继续合伙经营“瑞生药房”。1954年9月,在市工商部门核定的固定资产表中,房屋作价600元,其中,张锡九投资336元。
1956年1月,随着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瑞生药房房产及流动资金和设备等低值易耗品转为市医药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资产,其中房屋作价1000元,核定张锡九的股金为691元,每月股息8.6元,并安排张锡九子女张彩凤在医药公司工作。此后该房先后由大连医药公司和大连中药厂使用,将该房纳入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并交纳房地产税。1982年10月张锡九病逝。1985年4月张锡九之妻周淑清和其女儿张建敏以房产局保管的该房登记卡片上是张锡九的名为由,向房产部门申请继承房屋产权,同年,市房地产管理机关向周淑清核发了私有房屋执照。
一九八六年四月,周淑清向大连市西岗区房地产管理处申请仲裁,要求大连中药厂归还房屋并补交租金。西岗区房产仲裁委员会仲裁决定:西岗区华胜街36号房屋产权属周淑清所有,大连中药厂退房并补交租金。中药厂不服仲裁决定诉至西岗区人民法院。经该院审理认为:瑞生药房原属合伙经营的药房,一九五六年根据公私合营的有关政策,该房随同药房一起纳入了医药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于1988年7月30日以(1988)民字第104号判决书判决:西岗区华胜待36号房屋产权归大连中药厂所有。宣判后周淑清不服,上诉至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以原审法院适用法律程序不当为由,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交由行政部门处理。1989年10月,大连市房地产管理局以(1989)322号文件确认西岗区华胜街36号房屋产权属周淑清、张建敏所有。1990年周淑清再次向市房地产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求大连中药厂退还房屋并补交租金。经仲裁决定:西岗区华胜街36号房屋产权属周淑清所有,大连中药厂腾退房屋并补交租金。大连中药厂对仲裁决定不服,再次诉至西岗区人民法院,该院判决:
一、驳回大连中药厂要求确认西岗区华胜街36号房屋产权归己的诉讼请求;
二、大连中药厂经销部于判决生效后六个月内从西岗区华胜街36号房屋中迁出,并返还给产权人;
三、大连中药厂向产权人补交租金一万七千六百零五元四分;自一九九一年一月起,大连中药厂每月向产权人交纳租金一百六十八元九角三分至返还房屋时止。大连中药厂对判决不服,上诉至大连中院。二审认为,该房屋产权业经房产部门查实并确认归周淑清、张建敏所有。本院无据否定,故大连中药厂关于房屋产权归己所有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其拒不腾退房屋和补交房租也是错误的,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中药厂仍不服,多次向市、省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9月16日以(1991)民监字第315号函告我院复查,速报结果。
二、省法院复查及处理意见
省法院民事庭合议庭评议一致认为,原瑞生药房是私营合伙性质企业,房产归合伙人所有。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对该房已进行了清产核资,房产权应属国家所有。其依据是: 1.瑞生药房从一九三二年开始就是私营企业,张锡九本人系私营工商业者(私改时未明确定资本家,但也未明确是小业主),系被改造对象,改造后称私方代表。
2.讼争的房屋公私合营之前,是瑞生药房营业用房,张锡九及其家属不在此房居住,不属家店不分的。据瑞生药房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户口卡1956年记载:张锡九一家自一九三三年始就居住在华胜街40号,争执的房屋始终没有居民户口登记。合营的公私方代表均证实,原瑞生药房楼上是仓库,楼下是卖场,故争执的房不应视为是家店不分的。
3.公私合营时对瑞生药房的房产及低值易耗品进行了清产核资,旅大市公私合营国药商店一九五六年《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明细帐》明确记载:瑞生药房房屋一座作价1000元。经大连市公安机关对明细帐上述文字的检验证实:上述字迹与同类帐中1956年8月以后记帐的笔迹为同一书写且时间相近。虽缺乏当时的核资表,是因档案材料保管不慎,但有帐为凭,固定资产帐是核资表的继续。另外房屋作价也是合理的,瑞生药房54年在上报工商部门固定资产表中填写房产价值为600元,56年作价1000元,不但未折旧,还升值了。该房“文革”中又转为旅大市医药服务处管理,其固定资产帐记载房价仍是1000元。
4.国家对瑞生药房的私方代表人张锡
九、马玉洁等人核定了股金,张锡九等人领取了股息。
5.自1956年以来的三十年中,中药厂将该房一直纳入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并由中药厂缴纳房地产税至今。
6.当时参与公私合营的公、私方代表均证实该房已合营归公。
(1)公私合营时的西岗区合资委员陈松轩证实:瑞生药房是合伙的,房屋也是合伙人共有的。公私合营时该房系营业用房,改造包括房屋。公私合营股金分别计算,房子作价1000元。
(2)公私合营国药商店的公方代表、计财股长依养楚证实:“1956年1月25日私营药房全行业公私合营,瑞生药房合在旅大市公私合营国药商店。当时的明细表已经在文革中毁掉”,对张锡九等合伙经营的瑞生药房及房产一同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合资入股。当时瑞生药房的房产作价1000元。
(3)公私合营国药商店副经理私方代表钱中阜证实:瑞生药房是合伙的买卖,记忆中房子合营了,①房子1000元。②营业用房子,③合伙买的,④不在一起住。
(4)公私合营国药商店会计负责人、私方代表李伯卿证实:“原来瑞生药房的房子合营了,我记得一起入了股,房子作价1000元”,“瑞生药房楼上是仓库,楼下是营业室。
(5)公私合营国药商店经理文立恩证实,该房当时作价1000元合营了。
(6)据当时的公方代表张树模证实:瑞生药房我记得是合营了,并且房子作价,把作价钱作为股息(金)了。
7.1986年7月26日,原瑞生药房的股东、合伙人之一马玉洁给药店证实说:房子不是张锡九一个人的财产,而是共有的。后来公私合营,他说房产合营归公了,因此,我从那时起,也没追问这事,房产是大家的,所以我认为他张锡九的亲属无权单方面向你单位要房子,如果说房子已归国家所有我没有意见,我表示高兴。如果张锡九家属相独占此房,我认为是不合理的,因为这里有我的股份。
1989年瑞生药房合伙人马玉洁证实:合营的第二年我去了大连,张锡九告诉我,该房已合营了。
从1956年起,张锡九本人的档案中,从未发现对该房有过任何请求和主张。1982年张锡九病逝前,房产局有人曾告诉他:房屋底卡仍是他的名时,张锡九未敢去要。张锡九手中无房照,中药厂称“文革”中该房房照丢失,说明张锡九已将房照交出的事实可以认定。至于房产底卡产权人名未变更问题,一九五六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当时的各种制度及法制不够健全,尤其是医药行业机构在58年、60年、65年、71年进行几次大的变动,领导班子换的频繁,对房屋底卡是否更名没有问津,疏忽是存在的。再加上认识上的错误,认为私改后该房已是商业部门管理的国家财产,对是否还要更名,未引进重视。但这只是个形式,应服从法律事实。
综上,争执的原瑞生药房使用的房屋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已纳入社会主义改造,该房产权应归国家所有。此案拟由省法院提审改判。
即:
(一)撤销一、二审法院判决;
(二)双方争执的华胜街36号房屋属国有房产,归大连中药厂管理使用。
本案经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一致同意合意议庭的上述意见。
当否请批示。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判决书
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提交日期: 2009-12-17 10:3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一中民初字第4083号
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WA 98052-6399 USA)。
法定代表人本杰明•阿兰道夫(Benjamin O.Orndorff),助理秘书。
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常琦,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19-1号2号楼中成大厦1403、1404。
法定代表人闫长安,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罗为,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胡世秋,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原告微软公司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思创未来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2月2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6月1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微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常琦,被告思创未来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罗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微软公司诉称:原告是计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专业版的著作权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销售的个人台式计算机中预装上述软件,侵犯了原告享有的著作权。并且,原告通过证据保全公证发现,被告在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盗版软件是一种惯常和持续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
1、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费及取证费143 361.92元,公证费18 000元,律师费5万元。
被告思创未来公司辩称:
一、被告所销售的产品为计算机配件,其从未进行过计算机整机的生产和销售,不可能存在原告所称的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的行为。
二、被告不但明令禁止协助客户安装软件,还多方提示客户安装盗版软件的危害,不可能实施侵权行为。
三、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有关销售人员在原告委托的调查人员的引诱之下,为了促成交易、保住个人利益而作出的个人行为,并非被告的公司行为。
四、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没有依据。被告从未销售过盗版软件,更不存在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整机的行为,原告并无证据证明被告因为盗版软件的安装而获得任何收入。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被告销售人员个人在原告引诱的情况下作出的,并非正常的交易行为,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应当由原告自行承担。此外,原告主张的调查费中还包括计算机硬件的采购费用,在原告已取得这些配件的所有权的情况下,还要求被告对有关货款进行补偿,这将直接导致原告无偿取得上述物品,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实际上处于亏损的状况,原告要求被告赔偿50万元没有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据此,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
微软公司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于2001年10月25日发表于美国。该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 Edition 2003(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于2003年10月21日发表于美国。上述软件由微软公司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
2008年10月16日,北京中联友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1123室的办公地点提取了上述四台计算机。
2008年10月27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再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2008年11月6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第三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在提取上述公证购买的计算机的同时,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还取得了思创未来公司出具的销售凭证、质保卡及保修卡。保修卡内包含产品保修卡、思创未来DIY---组装机(兼容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质保配置单、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公司简介等。在思创未来公司的公司简介中记载,该公司“既是一家专业的电脑配件代理商,又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对上述购买过程进行了证据保全公证,制作了公证书,并对所购计算机进行了封存。
在微软公司向本院提起本案诉讼的同时,还向本院提出了证据保全申请,请求查封扣押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并提交了财产担保。本院于2009年3月16日作出民事裁定,并于当日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称该公司经营不规范,没有财务账册,仅提供了2009年3月12日至16日计算机配件的部分入库单,编号不连续。本院要求思创未来公司于3日内提交有关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但该公司未予提交。
在本案开庭审理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认可公证处封存的12台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计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和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但主张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件,并非计算机整机,上述计算机系应客户的要求为客户进行的组装,在计算机中预装软件系销售人员个人行为,并提供了销售人员段瑞有关2008年10月16日在海龙大厦4057号销售门店销售过程的证言,但该证人并未出庭作证。微软公司提出,在思创未来公司的公司简介中该公司已经明确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所以该公司主张其仅销售计算机配件与事实不符;段瑞的证言不具有真实性,且其作为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公司有利害关系,其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并且其仅证明12次侵权行为中的一次销售过程,不能说明思创未来公司的行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
微软公司为本案诉讼支付调查费人民币99 952.92元、律师费人民币5万元、公证费人民币18 000元、用于购买计算机的取证费人民币43 409元(见下表),以上共计人民币211 361.92元。
销售门店
时间405740411123A4949合计人民币
(单位:元)
2008-10-***60015300
2008-10-***75014740
2008-11-***50013369
总计人民币
(单位:元)15077
13531
13172
10850
43409
微软公司公证购买计算机费用一览表
本院另查明,思创未来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6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事实有软件登记注册证书,(2008)京海诚内民证字第07343号至第07346号、第07652号至第7655号和第07846号至第7849号公证书,调查费、公证费、律师费发票,入库单,证人证言,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
原告微软公司系美国法人,依照我国与美国共同加入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三条第1款第(a)项的规定,对于成员国作者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均应受到保护。同时,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该条例保护。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原告主张权利的微软Windows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均发表于美国,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因此,其著作权受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著作权人的软件,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本案中,在原告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但被告认为其销售的仅为计算机配件,并非整机,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不应由被告承担责任。对此,本院认为,销售行为系被告实施,公证处封存的亦是计算机整机,而非配件,被告出具的保修卡内亦包含有思创未来DIY---组装机(兼容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上述事实足以证明被告提供给客户的是组装机,因此,被告所称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件的主张没有事实依据。关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的确定,被告虽然提供了一份证人证言,但证人并未出庭作证,亦无其他证据佐证证人所述事实具有真实性,并且该证人系被告的工作人员,与被告存在利害关系,因此,该证人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即不能证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并且,该证人证言亦仅涉及原告取证的一次销售行为,与其他11次销售行为无关。在此情况下,被告有关其并非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抗辩理由没有事实根据。鉴于被告销售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被告并无证据证明其复制、发行上述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原告的许可,因此,其行为侵犯了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行权,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上述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赔偿数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确定。由《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可知,侵犯著作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原告并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因被告的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或者被告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在证据保全过程中,本院亦未取得被告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等相关证据用以计算赔偿数额。因此,本案可以在法律规定的5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原告主张权利的2个计算机软件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原告12次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中均预装了上述软件,说明被告的侵权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续性,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予着重考虑。此外,被告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但其未在本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其应承担消极举证的法律后果。本院在综合考虑原告主张权利的软件性质、被告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被告企业规模以及被告消极执行本院证据保全裁定等因素的基础上,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原告因本案诉讼支付的公证费人民币18000元、取证费人民币43409元均系为本案诉讼的必要支出,应当由被告予以赔偿。因本案案情并不复杂,原告不能证明委托调查公司及律师所支付的调查费和律师费确属必要,本院酌情予以考虑,不予全额支持。
综上,本院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二、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十五万元;
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诉讼合理支出人民币十一万一千四百零九元;
四、驳回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八千八百元,由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担(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原告微软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及副本,并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姜
颖
代理审判员
周波
人民陪审员
刘颖杰
二 ○ ○ 九 年 七 月 二 日
书
记
员
袁
伟
第四篇: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判决书
微软公司诉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
提交日期: 2009-12-17 10:3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一中民初字第4083号
原告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住所地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路1号(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WA 98052-6399 USA)。
法定代表人本杰明•阿兰道夫(Benjamin O.Orndorff),助理秘书。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常琦,北京市中诚友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19-1号2号楼中成大厦1403、1404。
法定代表人闫长安,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罗为,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胡世秋,上海市耀良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律师。
原告微软公司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思创未来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2月2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6月16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微软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长旭、常琦,被告思创未来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罗为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微软公司诉称:原告是计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专业版的著作权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销售的个人台式计算机中预装上述软件,侵犯了原告享有的著作权。并且,原告通过证据保全公证发现,被告在销售的计算机中安装盗版软件是一种惯常和持续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
1、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费及取证费143 361.92元,公证费18 000元,律师费5万元。
被告思创未来公司辩称:
一、被告所销售的产品为计算机配件,其从未进行过计算机整机的生产和销售,不可能存在原告所称的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的行为。
二、被告不但明令禁止协助客户安装软件,还多方提示客户安装盗版软件的危害,不可能实施侵权行为。
三、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有关销售人员在原告委托的调查人员的引诱之下,为了促成交易、保住个人利益而作出的个人行为,并非被告的公司行为。
四、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没有依据。被告从未销售过盗版软件,更不存在销售预装盗版软件的计算机整机的行为,原告并无证据证明被告因为盗版软件的安装而获得任何收入。原告指控的侵权行为,是被告销售人员个人在原告引诱的情况下作出的,并非正常的交易行为,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应当由原告自行承担。此外,原告主张的调查费中还包括计算机硬件的采购费用,在原告已取得这些配件的所有权的情况下,还要求被告对有关货款进行补偿,这将直接导致原告无偿取得上述物品,不符合法律规定。被告实际上处于亏损的状况,原告要求被告赔偿50万元没有法律
依据和事实依据。据此,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
微软公司开发完成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于2001年10月25日发表于美国。该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alEdition 2003(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于2003年10月21日发表于美国。
上述软件由微软公司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注册。
2008年10月16日,北京中联友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中联友诚公司)工作
人员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往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
号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
电子大厦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
台式计算机4台,并在思创未来公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1123室的办公地点提取了上述四台计算机。
2008年10月27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再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
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
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
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2008年11月6日,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第三次与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公证人员共同前
往前述思创未来公司位于海龙大厦4057号、4041号、1123号的销售门店及鼎好电子大厦
A4949号销售门店。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共购买了个人台式计算机
4台,并在海龙大厦1123室提取了上述4台计算机。
在提取上述公证购买的计算机的同时,中联友诚公司工作人员还取得了思创未来公司出
具的销售凭证、质保卡及保修卡。保修卡内包含产品保修卡、思创未来DIY---组装机(兼容
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质保配置单、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公司简介等。在思
创未来公司的公司简介中记载,该公司“既是一家专业的电脑配件代理商,又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
北京市海诚公证处对上述购买过程进行了证据保全公证,制作了公证书,并对所购计算
机进行了封存。
在微软公司向本院提起本案诉讼的同时,还向本院提出了证据保全申请,请求查封扣押
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并提交了财产担保。本院于2009年3月16日作出民
事裁定,并于当日采取了证据保全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称该公司经营不规范,没有财务账册,仅提供了2009年3月12日至16日计算机配件的部分入库单,编号不连续。
本院要求思创未来公司于3日内提交有关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但该公司未予提交。
在本案开庭审理过程中,思创未来公司认可公证处封存的12台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计
算机软件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和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但主张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
件,并非计算机整机,上述计算机系应客户的要求为客户进行的组装,在计算机中预装软件
系销售人员个人行为,并提供了销售人员段瑞有关2008年10月16日在海龙大厦4057号
销售门店销售过程的证言,但该证人并未出庭作证。微软公司提出,在思创未来公司的公司
简介中该公司已经明确是一家专业的电脑装机商,所以该公司主张其仅销售计算机配件与事
实不符;段瑞的证言不具有真实性,且其作为思创未来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公司有利害关系,其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并且其仅证明12次侵权行为中的一次销售过程,不能说明思创未来
公司的行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
微软公司为本案诉讼支付调查费人民币99 952.92元、律师费人民币5万元、公证费人
民币18 000元、用于购买计算机的取证费人民币43 409元(见下表),以上共计人民币211
361.92元。
销售门店
时间405740411123A4949合计人民币
(单位:元)
2008-10-***60015300
2008-10-***75014740
2008-11-***50013369
总计人民币
(单位:元)15077
13531
13172
10850
43409
微软公司公证购买计算机费用一览表
本院另查明,思创未来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6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
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上述事实有软件登记注册证书,(2008)京海诚内民证字第07343号至第07346
号、第07652号至第7655号和第07846号至第7849号公证书,调查费、公证费、律师费
发票,入库单,证人证言,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原告微软公司系美国法人,依照我国与美国共同加入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
尔尼公约》第三条第1款第(a)项的规定,对于成员国作者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均应
受到保护。同时,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依照其开发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依照中国参加的国际条
约享有的著作权,受该条例保护。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原告主张权利的微软WindowsXP 专
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均发表于美国,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因此,其著作权受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保护。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
可,复制、发行著作权人的软件,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本
案中,在原告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但被告认为其销售的仅为计算机配件,并非整机,预装被控侵权
软件的行为人系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不应由被告承担责任。对此,本院认为,销售行为系被告实施,公证处封存的亦是计算机整机,而非配件,被告出具的保修卡内亦包含有思创未
来DIY---组装机(兼容机)质保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电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上述事实
足以证明被告提供给客户的是组装机,因此,被告所称其销售的是计算机配件的主张没有事
实依据。关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的确定,被告虽然提供了一份证人证言,但证人并
未出庭作证,亦无其他证据佐证证人所述事实具有真实性,并且该证人系被告的工作人员,与被告存在利害关系,因此,该证人证言不具有证明力,即不能证明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系销
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并且,该证人证言亦仅涉及原告取证的一次销售行为,与其他11次销
售行为无关。在此情况下,被告有关其并非预装被控侵权软件的行为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抗辩理由没有事实根据。鉴于被告销售的计算机主机中预装有微软Windows
XP 专业版、微软 Office 2003
专业版软件,被告并无证据证明其复制、发行上述计算机软件得到了原告的许
可,因此,其行为侵犯了原告对上述软件享有的复制权和发行权,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
例》的上述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赔偿数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确定。由《著作权
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可知,侵犯著作权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
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
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案中,原告并未提供证据
证明其因被告的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或者被告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在证据保全过程中,本院亦未取得被告的销售记录及财务账册等相关证据用以计算赔偿数额。因此,本案可以在法律规定的5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原告主张权利的2个计算机软件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原告12次公证购买的计算机中均预装了上述软件,说明被告的侵权
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连续性,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予着重考虑。此外,被告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但其未在本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相关销
售记录及财务账册,其应承担消极举证的法律后果。本院在综合考虑原告主张权利的软件性
质、被告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被告企业规模以及被告消极执行本院证据保全裁定等因素的基础上,酌情确定赔偿数额。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
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原告因本案诉讼支付的公证
费人民币18000元、取证费人民币43409元均系为本案诉讼的必要支出,应当由被告予以
赔偿。因本案案情并不复杂,原告不能证明委托调查公司及律师所支付的调查费和律师费确
属必要,本院酌情予以考虑,不予全额支持。
综上,本院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
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二、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
经济损失人民币三十五万元;
三、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
诉讼合理支出人民币十一万一千四百零九元;
四、驳回原告微软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
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
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八千八百元,由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担(于本判决
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原告微软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被告北京思创未来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及副本,并交纳上诉案
件受理费,上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姜颖
代理审判员周波
人民陪审员刘颖杰
二 ○ ○ 九 年 七 月 二 日书记员袁伟
第五篇:原告朱慧卿诉被告尚东风、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青岛日报社)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
原告朱慧卿诉被告尚东风、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青
岛日报社)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郑知民初字第309号
原告朱慧卿,男,汉族,1968年6月17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李嘉、张华欣,河南千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尚东风,男,1957年10月28日出生,汉族。
被告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法定代表人蔡晓滨,社长。
原告朱慧卿诉被告尚东风、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青岛日报社)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原告朱慧卿的委托代理人李嘉到庭参加诉讼,被告尚东风、青岛日报社经本院传票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朱慧卿诉称:原告朱慧卿为自由职业漫画撰稿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漫画家协会理事,人民网漫画专栏作者。其在全国二百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作品9000多幅,为国内知名漫画撰稿人。朱慧卿于近期发现郑州市图书城东风书店销售的由青岛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日报社出版发行的期刊《读报参考》(国内统一刊号:ISSN:1009-4407)。其中,在2011.02期第3页上刊登的文章,该文配图使用了朱慧卿享有著作权的漫画作品“土地期满收回”。被告青岛日报社未取得朱慧卿的授权同意,使用朱慧卿享有著作权的漫画作品“土地期满收回”,其行了侵犯了朱慧卿的署名权、发表权、复制权及获得报酬权等多项权利,因此请求法院判令:
1、被告立即停止侵犯使用原告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土地期满收回”漫画;
2、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8000元、律师代理费2000元,合计10000元;
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原告朱慧卿为支持其诉讼请求,提交以下证据:
1、青岛日报社出版发行的《读报参考》一本,其中第三页使用了朱慧卿的漫画作品,侵害了朱慧卿的著作权;
2、中工网网站、振兴中北网所载的原告“土地期满收回”漫画作品,上面署名为朱慧卿,证明朱慧卿对涉案作品享有著作权;
3、郑州图书城东风书店发票及购书清单各一张。
被告尚东风、青岛日报社未答辩,也未提交证据。
经审理查明:2011年1月17日,中工网刊载了孙连宇的“土地期满收回”让谁在“忐忑”,并配有漫画插图,署名作者为朱慧卿。该漫画作品内容为一名男性业主被告知“出让期满”,其房屋下面的土地被一只手取走,该业主将头伸出窗户,问“我的房子咋办?”,取走土地的人回答“无偿收回”。
2011年2月21日,青岛日报社出版的2011年第6期《读报参考》杂志第3页《上海地产70年大限传言寻踪》一文中,使用了朱慧卿的涉案美术作品,但未署作者姓名。
尚东风系郑州图书城东风书店业主。2011年12月9日,朱慧卿在郑州图书城东风书店购买了被控侵权杂志,该书店出具发票1张,盖有郑州图书城东风书店发票专用章,发票金额20元,其中涉案杂志的销售价格为3元。
本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本案中,中国中工网刊载的美术作品《土地期满收回》署名作者为朱慧卿,因此朱慧卿对涉案作品享有著作权,该权利应受法律保护。青岛日报社在其主办的2011年第6期《读报参考》使用了朱慧卿涉案美术作品,但未署作者姓名,亦未向朱慧卿支付报酬,侵犯了朱慧卿的署名权、获得报酬权。因此朱慧卿请求青岛日报社停止出版发行被控侵权杂志并予以赔偿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尚东风系郑州图书城东风书店的业主,其销售了涉案侵权杂志,因此朱慧卿请求尚东风停止销售被控侵权杂志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读报参考》杂志系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合法出版物,尚东风销售的涉案刊物有合法来源,因此其不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朱慧卿请求尚东风赔偿损失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关于赔偿经济损失的数额。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
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
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本院参考涉案作品的性质、朱慧卿为制止侵权行为支付的合理费用、青岛日报社侵权行为的性质、主观过错、《读报参考》刊物的发行范围,将赔偿数额酌定为800元。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第四十七条第(七)项,第四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尚东风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销售2011年第6期《读报参考》
杂志;
二、被告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土地期满收回》美术作品,停止出版、发行2011年第6期《读报参考》杂志;
三、被告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朱慧卿经济损失八百元;
四、驳回原告朱慧卿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朱慧卿负担20元,被告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负担3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
递交上诉状一式八份,上诉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赵磊审判员孙召鹏审判员龚磊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六日书记员魏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