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 3 22 节水、兰交大能动学院孙强
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能动学院举行节约水资源宣传活动
2013-03-22来源:点击:33 201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武威地处河西走廊的东端,是河西地区沙漠化严重,生态脆弱的县市之一。高校...201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武威地处河西走廊的东端,是河西地区沙漠化严重,生态脆弱的县市之一。高校作为城市用水和节水的主要力量,承担着教育、宣传、促进节水科技进步等多重使命。3月22日,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国家开展和推进节水型校园建设的号召,在校园内举办了此次节水宣传活动。
中午12点30分,本次节水宣传活动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和参与下有序开展。志愿者们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和播送节水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向周围同学宣传节约用水方面的政策法规及节水常识。在学院志愿者们的宣传、带动下,同学们纷纷表示从中受益匪浅,愿意以实际行动践行节水理念,并且自发的在宣传横幅上留下自己践行“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承诺。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节水意识,树立以“节约水为荣,浪费水为耻”的观念,号召同学们从生活中点滴做起,倡导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节约用水的行动中,以实际行动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兰交大能动学院宣传部 孙强
第二篇:2013.4.10舞动青春现代舞比赛(兰交大 能动学院孙强)
第二届“舞动青春”现代舞大赛
为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张扬个性,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月10日,由武威职业学院举办的第二届“舞动青春”现代舞大赛初赛,在学院一号教学楼后操场隆重举行。参加比赛的由能动学院及职业学院各系的十八个代表队,评委团由各个代表队的舞蹈老师组成。
舞动青春,张扬个性,展现青春活力,秀出大学风采。各个代表队都在用专属自己的舞蹈、专属自己的节奏,向每位老师和同学展现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青春与活力。快节奏的音乐,热情、整齐而又各具特色的舞步,展现着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动学子以一曲动感十足的《热爱》博得了阵阵掌声。台上充满激情的表演,台下的连绵不绝的掌声,不同的方式,谱写出了同样美好的青春旋律。
赛后,经过评委严密而公正的评选,能动学院等13个优秀代表队进入决赛,将参加4月17日更高一级的角逐。通过本次比赛,能动学院代表队和其他系代表队同场竞技,相互交流,在竞争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是一次有意义的比赛。
兰交大能动学院宣传部 孙强
2012.4.11
第三篇:2013 3 28孙强书法比赛兰交大能动学院(最终版)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硬笔书法比赛
2013-03-27来源:点击:8 为增强学院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3月26日,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了“第二届硬笔书法大赛”。来自学院6个班的60余名学生参加了比...为增强学院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3月26日,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了“第二届硬笔书法比赛”。来自学院6个班的60余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此次比赛由能动学院团委编辑部主办,纪检部协办,作品最后由学院团委评选,获奖优秀作品将公开展览。
下午6点,学院“第二届硬笔书法比赛”在二号教学楼609室举行,60余名爱好书法的同学同场竞技,以笔会友,用书法展现风采。比赛现场,一个个书法爱好者全神贯注,仔细书写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谨小慎微,用规矩的楷书诠释着对书法的热爱;有的挥洒有度,用洒脱的行书讲述着对书法的理解„„赛后,参赛同学表示,他们非常感谢学院能够提供这个平台,让他们有展示自我、切磋技艺、互相学习的机会。
本次比赛,不仅增强了学院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创造了一个书法爱好者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对书法的热爱,继承发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兰交大 能动学院宣传部 孙强
第四篇:能动学院岗位职责
一、档案资料管理与外事(校友联络)
1、负责学院资料室的管理;
2、负责学院所有教学、科研、人事、学生、校友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号;学院教师各种奖励、荣誉证书的收集及归档工作;
3、负责学院年鉴的收集整理以及做好其它用于对外交流的宣传资料;
4、负责校友信息收集及校友交流中的事务性工作;
5、负责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事务性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学科、基地、“985”平台建设秘书
1、重点学科申报、检查和评估工作中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2、基地建设、评估工作中协助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准备、联络等服务性工作;
3、协助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做好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和项目专家委员会的秘书工作;
4、4、完成学校交付的建设项目数据信息收集、档案管理工作。协助项目专家委员会完成各类项目检查、数据统计报表、项目阶段和整体总结工作等;
5、5、做好项目与上级部门和子项目之间的沟通工作。配合重点办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做好项目过程管理,协助办公室主任定期做好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包括项目进展、经费执行、设备购置、重大成果、存在问题分析等);
6、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的项目管理流程,准确掌握项目建设中的各类信息,定期检查项目的硬件建设情况和设备管理使用情况;
7、协助学校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处理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大企与区域合作促进办公室秘书
1、负责办公室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
2、根据学院规划,有针对性地联络有合作潜力的企业与区域,对企业产品研发、市场需求及技术水平、校友情况等进行摸底,为学院与其全面合作做好前期信息收集工作;
3、针对有全面合作意向的企业与地方区域,草拟相关协议,并配合学院主管领导与合作方就合作内容、方式等进行沟通;
4、全面合作协议签订后,全程督促、协调各项合作内容的执行进度与质量;
5、对全面合作过程中双方反馈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与汇总,并起草相关报告;
6、负责与学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各单位来访人员的工作联络、和接待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研究生管理员
完成所管研究生的教育与教学管理工作:
1、研究生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及考务管理;
2、教务管理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教育教学文件的整理、归档;
3、教师、学生教务咨询接待、成绩查询及相关事务。
4、负责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的组织及教材建设,教学成果、教材奖、研究生精品课程等各种申报和立项工作。
5、研究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6、研究生的党建、团建、学风、班风及文明宿舍建设工作。
7、研究生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篇:孙美兰课后习题
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是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和理论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之一而论)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予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音乐不论是演唱或演奏,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里动态性的实现的。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音乐和时间结缘,在时间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魅力,所以在美学上把它称为“时间艺术’.绘画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的实现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的特性使使绘画与空间结缘,才能显示它的艺术生命和魅力,给人一个正面观的空间性幻觉,所以在艺术形态学和美学上把它称为”空间艺术“。
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舞蹈的姿态、结构、动作三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舞蹈是人用自己的肢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性的运动,是整个肢体的语言及多种因素的结合。只有把韵律的、情感的、戏剧的、观念的和视觉的、造型的因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才能取得统一的效果,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5.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表演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
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演员要忘记自我,完全化身为角色的演剧观,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由意识达到下意识”的主张,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演员的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追求的是再现生活的逼真。
其二: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主张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间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间离”原则,不要求演员动情。使生活现象陌生化,让观众通过思考,理解其本质,认识到现实的必要性,追求的是那种科学的、本质的真实,其三: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上述两个表演体系各有异同,讲究“入戏”式的“真实”,反映现实和刻画人物,追求“演员和剧中人难以分辨的境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简言之,斯坦呢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酷似”的真实;布莱希特体系主张“本质”的真实,梅兰芳体系追求“神似”的真实。
在戏剧“寓教于乐”方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观众通过静观和联想,在第四堵墙外偷看真实的生活场景,产生审美移情作用,达到忘我的境界。布莱希特则是寓教于“思之乐”的倡导者。梅兰芳的表演,具有“含蓄不尽的美”,在寓教于“美之乐”方面,发挥到淋漓尽致,令人销魂。
6.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包括书法艺术的实践和理论,足以构成中国特有的专门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按其创作特征,可归属于第三类艺术形态构成——即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这种综合性显现,以直接呈现心灵、呈现心灵的动态性过程为特征。
书法艺术的四要素其一:用笔。运用毛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等区别。以单纯的笔画,以笔断意不断、连绵通贯的气势,一气呵成,在书艺中称“一笔书”,在画艺中称“一笔画”。“一笔书”构成了万千气象,灌注着一个整体的生命,通过直觉的形象启示宇宙人生的意义。
其二:结体。书法结体,近似绘画的构图,每一个字,意匠经营,都是一个完美的构图,贯穿着“一寸画面一寸金”的法则。达到“增一分过长、减一分过短”而变化有度的纯化层度。结体是决定书法风神格调的基本框架。其三:意态。由书法家主观意趣赋予字体的一种内含的飞动之势,主要是由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偃仰、应接、顾盼之间形成的情感运动、生命运动。意态美,正是人的心灵之美的体现。其四:风神。书法的神采、韵味、个性风格和书写创作时精神状态的总和。风神,是主体人格、胸襟、气度、文采在书艺中的完满实现。因此,这四要素的构成,使书法艺术成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综合显现的理想艺术形态之一。
7.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以物化结构为准,分为时间艺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如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的展开,如绘画、雕塑)、时空艺术(即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如舞蹈)。以符号体系为准,分为造型艺术(诉诸视觉感官,如绘画、雕塑)、非造型艺术(诉诸听觉感官,如音乐、舞蹈)、造型与非造型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如文学音乐、戏剧表演、建筑)。
8.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所有事物都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模仿,所不同只是模仿的对象和媒介。
长处:1.揭示了促成艺术发生的某些不容忽视的因素,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创造的冲动是相通的;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绘也是对事物的一种把握,它使人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满足。2.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或许是人类艺术最采用的艺术方法,模仿的方法应该是艺术中现实主义传统的最早源头。
不足:1.“模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他活动(如游戏); 2.未能说明“模仿本能”从何而来,仅将其归诸抽象的“天性”。3.执着于艺术中的再现性因素而易于忽略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
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物:康德:他认为“自由”是艺术的精髓,正是这一点,艺术与游戏相通。
希勒: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是想象力的游戏,产 生过剩精力基础上的人的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活动是文艺产生的原因。
长处: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提出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不足:1.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 2.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
代表人物:泰勒:原始人的世界观是一种“万物幽灵”的观点。
弗雷泽:归纳出原始巫术分为“交感巫术”和“模仿巫术”两种类型。
长处:原始巫术与原始艺术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原始巫术对于原始艺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导致二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原始人为了“掌握”世界和“掌握”自己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究其本原市劳动生产的需要。
不足:1.早期原始民族的观念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审美意识、原始的巫术观念、最初的认识成果(哲学、科学),乃至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都还未曾分化。2.用巫术解释艺术放生实质上就是实用论解释艺术,那么巫术作为观念不能成为最根本的原因,在巫术观念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实用——生产劳动的需要。3.也没有什么证据说明巫术观念,是人类最早发生的意识形态。
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长处:表现和交流情感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力。
不足: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动作、表情都能表达感情,仅仅是表达感情的冲动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何以产生。潜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没学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 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这种压抑苦闷的一种“诱惑的奖赏”。
劳动学说: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功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活劳动。
1.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2.制造工具是人类诞生的标志,因为他表现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者叫“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从自然界的支配下一步步的解放出来,并使自己成为了大自然的支配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同样得到丰富和发展。
3.劳动创造了艺术的主体。人类社会实践改造活动,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这种审美意识只是依附于劳动成果的使用价值之上的一种附带的精神价值,但是他们一经产生,就必然作为一个客体的对象,一方面满足人类对他的需求,同时又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和感官功能,即丰富和扩展了人性。
4.随着人类劳动的深入和扩大,这种审美的精神附加值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开始为专门满足审美的需要而进行创作和产生,艺术于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诞生了。5.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他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6.劳动创造了审美客体,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9.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追寻艺术发生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近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必需的生理条件;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自己的特殊本质,并将它对象化,从而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心理条件。
10.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是。不同时代的文艺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这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承的关系。不同时代文艺之间存在历史的传承关系,这是意识形态所有部门的共同特点。意识形态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现在和将来,并非毫不相关,截然割断,而是互相交替,互相制约和影响,每一时代都必然要接受前一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为下一时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艺术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在艺术形式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同样表现在内容方面;还体现在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一个艺术家要能成为时代的旗帜,成为民族在艺术方面的代表,创作出具有高度精神品格和艺术性的作品,又与他能够认真学习前辈的艺术经验,善于从优秀的艺术传统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分不开。
11.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1艺术是在不断的历史继承和革新创造中发展的。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将前人的遗产统统抛弃,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来创造自己的文艺,但是任何时代对遗产的继承又不是简单机械的照搬,而是吸取遗产中对其有益有用的成分,再加以革新和创造。如此,循环反复。
2艺术发展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艺术发展的继承是在创新上的继承,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创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和阶级、任何艺术家对于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有选择的,而任何的革新创造都不可能抛弃对遗产的继承。3在艺术发展的各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的重要范畴和基本的规律。历史继承和革新创造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任何时代的艺术发展对历史的继承都具选择性,并在其基础上革新与创造,从而发展出新的艺术。要批判的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艺术是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满足人类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有着自身内部结构的有机系统,其中,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耸立着“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即哲学、宗教、艺术等。它们各有自己的领域,在人类文化中各有其位置,不能互相替代,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而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完成了对各自意识形式(政治、法、艺术等)的分化,各种意识形式把自己当做一种特殊的本质而独立发展起来。但这种发展并未隔绝它们,实际上它们之间仍然互相影响并在根本上收到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制约,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足以证明,不恰当地贬低或抬高艺术的地位都是不可取的,艺术和其他精神产品一样,都是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各自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
13.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政治 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国家政权及其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一是指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艺术在这两方面都与政治发生联系。从国家政权来说,它必然要对文化(包括艺术)进行某种形式的管理,制定出某些成文或非成文的文化(包括艺术)的政策,用以规范社会文化(包括艺术)活动。从艺术家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从来就是艺术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艺术家往往从中取材进行创作。对一个国家来说,政治民主化是艺术繁华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但是,从总体上说,艺术不可能脱离政治。在目前历史条件下,倡导艺术脱离政治,主张艺术和政治“离婚”是不切实际的。脱离政治不会如其所愿,带来优秀作品的产生,倒可能会削弱艺术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脱离大众。
道德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首先因为艺术以人和人的生活作为自己描写和表现的对象,其中就包括人的道德品行。其次,社会对一件艺术品的评价中,不可避免地使用道德的标准,那些明显抵触了社会道德准则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引起社会激烈的批评乃至干预。但是,道德内容并非任何艺术作品中都必须具有。历来对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忽视艺术与道德的本质区别,认为善就是美,把艺术仅仅看作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另一种则强调艺术与道德无关,认为二者不能并存,甚至互相否定。
宗教 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看来属于艺术作品的许多东西,在当时却是一种宗教或巫术活动,审美只不过是一种次要的附属功能。艺术与宗教却有相通之处,这就是能激发人的内心的强烈情感。原始的宗教和巫术中的许多艺术手段,无疑推动了艺术变现手段的发展,使之成为后来独立的基础。但是,宗教和艺术在本质上却是异质的。宗教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现象”(马克思),而艺术则是人的自由本质的确证;宗教可以麻痹人民的精神,它用虚妄的幻想来代替对现实的真正改造,而艺术则是造就和谐发展的社会和个性的重要手段。所以,虽然宗教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利用艺术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同时宗教又极大地禁锢和限制了艺术的自由发展。
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艺术家的哲学观不能不通过其艺术作品流露出来,使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对艺术的影响渗透,不仅体现在个别艺术家和个别艺术作品之中,更表现为每种艺术思潮、每种美学原则、每种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哲学提供了看待生活和看待艺术的认识论基础。当然,并非所有这类主题全是消极的,当然,也并非每个艺术家都会在作品中直白表露哲学观点,并非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哲学意味,我们只是想说,在哲学与艺术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此外,哲学进入艺术并不以抽象的理论逻辑形式,而并定是形象意味的哲理,哲理意味的形象对立统一,并且渗透这情感。
科学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手段,是求真的学问,它在许多方面与艺术截然不同。在反映对象上,科学以自然和社会为对象,他将自然与社会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并建立相应的学科,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艺术的对象是人生,它以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作为对象。目的也不一样,科学以认识为目的,即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为目的;而艺术不仅仅是认识为目的,他还要以审美的态度评价生活和变现情感,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思维方式也不一样,科学主要是运用逻辑推理,是理智的活动;艺术则主要运用想象力,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在对生活特征的生动描绘中,在艺术的典型和意境的创造中,积定着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真谛的领悟和把握。由于艺术与科学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因此虽然二者都揭示真理,却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相补充。科学对艺术的渗透在现代有加强的趋势。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促进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另一方面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人类的美学观念发生渗透和影响。
14.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
1.审美功用:审美,即对美的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审美功用是艺术的首要功用,艺术的其他社会功用都是建立在审美功用之上。审美公用通常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大家最熟悉的,即艺术作品描写的对象本身就是美的,他们通过艺术的描绘显得更加美甚至完美;另一种相反的艺术作品描写的对象本身是丑的,通过艺术典型化使他们显得更加丑了,就是所谓的反面形象。
2.认识功用:承认艺术反映生活与承认艺术是情感表现和艺术是一种创造并不矛盾,以为艺术活动是再现和变现的统一,反映和创造统一。艺术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它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的图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风云、经济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各个阶级、阶层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此,人们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人生,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3.社会组织功用: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造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毫无疑问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但他无疑期待着广大观众、听众和堵着的共鸣,并把能否引起这种共鸣看做创作成功或失败的重要标志。某些艺术作品能让欣赏者获得观念和情感上的认同,从而为某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另外,艺术的这种社会功用不仅来源于作品内容,也来源于那些群众艺术活动的形式本身。艺术社会公功用的发挥还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还受到艺术欣赏者生活条件、文化素质、审美能力的条件制约。
什么是艺术作品?
1.所谓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他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是人类将特定时代生存状态与生存环境的艺术方式把握与表达。2.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结果,又是艺术欣赏活动得以开始和展开的基础。
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A:艺术实践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这也是艺术活动的本质,是艺术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劳动的最主要特性。
B:从本质上说,艺术实践是一种人类认识、反映、评价社会、掌握世界的方式,它是一种人类对自身的主观认识,具有很强的主观独立性。
C:艺术家的艺术活动是有选择的进行的,艺术活动从提取素材到创作过程都表现出很强大的独立性。
D:艺术实践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除了艺术家的主观性之外还指艺术家创作必须有不受外界强迫和干扰的创作环境。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A:艺术实践作为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是通过具体艺术作品体现出来,不产生艺术作品,艺术实践活动就只能是潜在的一种意识活动。
B: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产品,是艺术家劳动的承载物。艺术家深入体会社会生活,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题材和艺术表现主题,并促发其进行创作的冲动,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后准备进行创作,这是整个艺术活动的准备阶段,相当于生产资料的准备,这只是进入艺术创作的准备状态,还需要通过艺术家的实际操作表达出来。艺术家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趣味、驾驭艺术语言的能力等全部集中体现于他的艺术作品中,因而,我们说艺术作品承载着艺术家的劳动,艺术家用其作品证明他艺术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所在。C: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他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活动的集中体现:
a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所在。
b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c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 专业技能的高低。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意象”并不是“意”和“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a艺术作品的题材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兴趣所在。
b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或审美趣味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 水平。
c艺术作品体现出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技巧等反映了艺术家专业修养水平和
专业技能的高低。
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意象”并不是“意”和“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16.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内容就是艺术家作品中表达出的创作意图,是社会生活在作品中能动的反映。艺术作品的内容一般是由具体可感的、自身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的。形式即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他是作品内容的承载者,只有通过这些形式因素才能最终成为艺术作品供人欣赏。概括的说,形式就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运用反作用于内容。因为艺术作品终究是用来反映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此,内容就成为作品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好的形式可以增加作品内容的强度和感染力,而不协调的形式则会给作品意图表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艺术作品的题材和主题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题材就是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而进入艺术作品的特定生活方面、生活现象。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作品反映的一定生活现象的社会意义和艺术家对于这种生活现象的认识、评价与感情表达。他来源于艺术家对所处生活的环境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极富感性的认识,是艺术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反映。艺术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组成了艺术作品的内容,组品的题材和主题又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主题以题材为基础,艺术家对题材的剪裁和提炼就是围绕着主题展开的;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题材是作品主题得以体现的基础,题材对作品思想内容又有相对的制约性,主题统领着题材的提炼与升华,主题与题材的结合,互为表里,互相交融,铸为一体,紧密的构成了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意蕴”?
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艺术作品的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他是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而产生的韵味,他超越了特定艺术作品题材和主题,超越了历史和时空,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他需要艺术家、更需要艺术接受者用自己的全部的心灵去进行创造性的发现、探索和领悟、它也是艺术作品之所以不朽的原因。
什么是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雕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变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了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被称作是艺术语言。
艺术家又是如何运用这种语言的呢?
要用艺术这种语言去进行交流,就必须按照艺术的规律和方法把所要交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样,艺术作为一门语言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并因此而达到交流的目的,艺术作品就是艺术这门语言的载体或者具体存在的形态。艺术作品作为艺术语言的局限性?
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也往往是十分丰富的,由于艺术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及艺术家掌握艺术语言的局限性,艺术作品并不总是能后完全的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这就是说,艺术家在借助艺术语言作为表达媒介时可能会有相当丰富的思想感情,但如果对这门艺术语言把握不精,不熟练,那么将有损于思想的表达,这种现象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并不鲜见,这也是成熟的艺术作品和幼稚的艺术作品区别的一个标志。
17.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美术艺术语言 美术是历史最为悠久、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美术是典型的视觉造型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篆刻和书法以及摄影,这些艺术种类一般具有视觉性(由人的视觉感知)、造型性(形体塑造)、静止性,雕塑和大多数工艺美术还具有空间性。美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其中点线面是描绘塑造形体的最基本元素,艺术家用它们构成美术的艺术形象的骨架。
2建筑艺术语言 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是在其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形体构造所体现的造型和非造型的美。建筑艺术的重要特性在于其表现性和抽象性。在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性上,建筑更接近于音乐,音乐和建筑在诸如旋律、节奏、韵律等艺术特性上是一致的。从静止的造型性来说,建筑又近似于绘画和雕塑,而在其使用方面又和工艺美术有着相通的特性。可以通过雄伟和壮丽感激发起豪放振奋的热情,粗犷和沉重感造成压抑甚至恐惧的心情,利用对称结构和巨大体量渲染出庄重严肃的氛围,以精致和华丽的空间塑造高贵典雅的风范。
3音乐艺术语言 音乐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作为物化手段(具有流动性和时间性特征),表现人的审美感受,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音乐虽然并不明白表达情节,但却能直叩人的心扉,使心灵直接坦露与音符中感受情感的撞击,迅速燃起强烈的情感火花。音乐利用特定音响的变化与情感起伏的复杂对应关系,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与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调动欣赏着的审美感受能力,运用联想和想想而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音乐利用自然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它具有流动性和时间性的特征。音乐语言的主要因素是旋律、节奏、调式、节拍等,其中旋律是音乐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之一,他被认识是音乐的灵魂。
4舞蹈艺术语言 舞蹈是一种动的造型艺术,舞蹈是用动作“说话”的,其艺术语言就是“动作”,这种动作是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具有严格程式性、具有自身节奏和韵律的动作。5戏剧、戏曲艺术语言 综合艺术是戏剧的重要特征。戏剧艺术包含其他艺术部门的典型艺术语言,但戏剧本身也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演员表演是出于戏剧戏曲艺术中心地位,其塑造舞台形象的基本表现手段——动作就成了戏剧艺术语言的最核心部分。
6电影、电视艺术语言 影视艺术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接近于绘画的造型因素的表现力。表现力手段包括镜头(电影摄影机从开拍到停拍,只要中间不间断,所拍摄的这一段胶片所包含的画面)、画面、声音、蒙太奇(借用到影视中来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等,能动地和逼真地再现生活的图景。影视的画面不仅具有平面的绘画和立体的雕塑的表现力,不仅需要依靠角色的对话和动作,还要音乐等一系列效果的配合,才能实现影视语言的真正魅力和活力,深入人心。7文学艺术语言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塑造的形象具有间接性、不确定性、思想性等特点。
18.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1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作品内容 2独立的审美
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
在本质上,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艺术美是人对显示审美认识的集中变现,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世纪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艺术美是美的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受。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从根本上说是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19.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指艺术作品的实体和构思等由于社会现实需要而衍生出来的经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实践产品,也就是艺术家的劳动产品,这些劳动产品能够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的过程就需要公众用自己的劳动或者劳动所得即货币交换艺术家的劳动。艺术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感情来实现它的价值,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就是他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而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由其本质属性衍生出来的外在属性。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还来源于社会资本对艺术生产的影响。艺术作品和满足公众生存需要的其他商品有着共性的一面,这就是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来源。但是我们始终应该注意的是,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艺术作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艺术是一种生产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劳动产出艺术作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目的的进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产生作用。现在社会,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出现是再常见不过的了,人们想享受或拥有艺术作品必须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用货币进行购买。这是艺术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必需,同时也是对艺术家付出辛勤劳动的肯定。同时由于科技进步,享受艺术带来的恩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但是我们在享受艺术甘露的时候还要尊重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和版权,才能使艺术创作顺利进行,促进艺术健康发展。对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进行保护,就是对艺术发展规律和商品交换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的理性选择。
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家就是指具有艺术才能、掌握相应的艺术技能,专门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的总称。
20.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在艺术家首先是个思想者,一个艺术家必须形成自己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即要有成熟的世界观。表现在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主宰,艺术家本身具有独立人格,要有淡于功名,志行高洁的人品,这对艺术家非常重要。还表现在艺术家是一个殉道者,具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对任何艺术家来说,忠诚于自己的艺术理想、直面社会现实是需要有为艺术奉献全部心血和生命的坚定信念。
2.艺术家主题的情感性。艺术家的主体性还在于艺术家主体的情感特点。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而这种情感来源于艺术家主体的情感特性。
什么是情感?
主要指艺术家对所表达事物的强烈情感倾向,有时成为艺术激情,这是艺术作品产生强烈感染力的原因。
21.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1卓越的艺术素质: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艺术素质与天才。
2丰富的知识修养。艺术创作性要求艺术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知识和修养是艺术家后天专业训练和文化教育的结果。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对艺术创作非常重要。
3高超的艺术技能。艺术创造性要求艺术家应具有熟练的艺术构思能力和运用一定物质手段将其创造意图传达出来的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传达能力涉及艺术技能的范畴。艺术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一种艺术种类的专业技术和技法的实际操作能力。
22.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 艺术创新是基于艺术传统发展而来的艺术表达内容、艺术表达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新面目、新风格的创造。艺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超越——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的人以及超越自己。超越是艺术发展的必然,是艺术本身的必然要求。1创新是社会生活演进的客观要求。
2创新是艺术欣赏者审美要求有变化决定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演进必然带动欣赏者群体审美心理、审美理想、审美需求的变化,艺术家自然也就应该随之求变。3创新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体现所在。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神圣使命,艺术家用其全部艺术实践和作品完成这个使命。一个艺术家只有执着于艺术的创新,才能体现自己艺术活动的价值,正是历史上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才推动了人类艺术的繁荣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个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和认识的独特性与创作过程中在表现方法上的独特性。什么是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就是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世界观、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理想、感情气质以及艺术才能等体现出来的独特性,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整体特征。23.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
1在艺术发展中,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创新本身即是相对传统的创新,对既有传统的继承始终是艺术创新中至关重要的问题。2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在艺术家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艺术的继承并不是机械的模仿重复,这会使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变得毫无价值。艺术的创新是指当代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传统继承之上的革新发展,艺术的创新并非忽略过去的审美、艺术经验,而是要吸取其养料为新的提供发展基础,所以说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继承是在创新上的继承,要把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辩证的统一起来。对待继承要避免两个极端:肯定一切传统的复古主义和否定一切传统的虚无主义。人类文化艺术传统是人类文化一座富有的矿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确的方法。善于吸取传统营养又善于体察当下社会生活的艺术家才能真正的实现艺术的创新。
艺术作品体现的作用和价值? 1.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2.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3.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
24.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1艺术作品体现作用于价值: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社会生活;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的审美理想。
2艺术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艺术家的自由思想、人格魅力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体验;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进行独立艺术实践的保证;艺术家的创造智慧对人们也有很强的启发性。
什么是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及其产品;同时又是行动着、发展着的审美实践活动。
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理论: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及其产品。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艺术创作,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之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它由之产生的时代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艺术创作又是行动着、发展着的审美实践活动。
类型: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精神。
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
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相反对,也是表达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
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山川,把自然山川之美看作造化之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四方面对中国的表现性艺术的精神探究。
1天人统一观。天人统一观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与自然是亲和的关系、亲子的关系。艺术家作为自然之子,将自己融入自然、浑然一体。这种看法不同于西方的再现论,再现论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摆在对立的位置上;也不同于西方的移情论,移情论把人和自然摆在并列对等的位置上。
2心物统一观。心与物、审美主体意识与审美客体本质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矛盾,求得解决和统一相互矛盾的倾向——这是中国艺术美学现象的一条规律。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的辩证法。辩证统一律的把握关系着艺术创造的高低和成功率。
3神形统一观。形与神的关系,是中国表现性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先秦——汉代,哲学上都有重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的自觉的时代。神形统一的命题,以顾恺之画论为里程碑,在美学上充分展开,作了极有价值的探讨。
4文质统一观。文和质的关系,是指艺术外在美和内在美;形式美和意蕴美的关系,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我国古典美学把文质统一作为重要的命题。28.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它长期潜伏于艺术家前意识之中。在某种机缘下,“灵感”成为创造性高潮到来的信号,成为精神高度集中自由观照的闪光。这是一种直觉式的顿悟,是一种突然发现的心灵奇迹。我们承认“灵感”的存在,不等于把“灵感”绝对化,以至否认理性活动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反,灵感恰恰是感性经验长期积累,理性思索持续进行的结果。或者说,“直觉”和“灵感”,是感性经验向着理性洞见飞跃的醒悟点。王国维谈到词的第三种境界时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用来描述“灵感”来临前的寻觅心理过程和“灵感”到来时的审美惊喜,似乎是恰当的。
什么是气势?
中国古典美学特别重视“气”,把“气”视为生命构成的本源。在艺术中的“气”是指艺术家内心世界思想情感的运动形态,是客观世界激起的主观世界的情感波澜和起伏变化。“气”是推动感情的浓淡和趋势,产生艺术动情的力。所谓“势”,是创造者主体的精神活力与客体生命力交融而形成艺术生命的开合和节奏。
29.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1艺术体验: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艺术创作的基础分为内心活动,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
2艺术构思: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审美意象;多种审美心理发挥作用,特别是想象和情感。3艺术传达:艺术家根据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手段和技巧,将艺术构思阶段的意象物态化,形成艺术作品。集艺术创作最后阶段。30.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
1具备艺术的天赋和敏感。艺术的天赋和敏感是先天禀赋和后天的训练培养融和形成的,它赋与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本领,其中最杰出的本领是想象(想象必须伴随深思熟虑);是情感对心中材料的渗透,对想象中的图形的渗透。艺术的天赋和敏感通常表现为听觉和视觉的注意力。一般说来艺术创造的基本素材不是现成的思想概念,而是无比丰富、现实、感性的外在形象。
2才能和技巧,勤奋和修养。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才能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才能和技巧既有先天禀赋的因素,也有后天学习勤勉的原因。艺术家的文化修养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同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
3艺术独创性。一切艺术创造活动都以不重复性和不可重复性为前提。艺术家应学习、掌提前人的因式范本,传移摹写那些既成的画语程式,临摹名画佳作,在这过程中熟悉掌握艺术创作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熟能生巧,逐渐形成自己的特殊性和独创性。客观: 1艺术创作反映整体的生活.艺术反映的是现象和本质相统一的整体的生活,这是艺术创作客体的重要特征之一。能否从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中把握生活的整体性,是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才能的重要表现。
2艺术反映的是富有特征的生活。“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贴性”。“特征”存在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仔细观察、体验,才能发现它。当然,要发现“特征”,还有赖于作家的思想透视力。
3艺术反映的是情绪化的生活.一般说来,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客体越是经过艺术家个性和情绪的折射就越好。这是因为在奇妙的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艺术世界,会使艺术家获得创作时应有的自由,使他的创作走上无比宽广的道路。在这心灵化了的奇妙时空里,震撼人心的、不可理喻的艺术魅力才得以产生。4艺术反映的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整体的、富于特征的、情绪化的生活能不能进入艺术,成为艺术创作的客体,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描写以后是否具有审美价值。
31.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1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艺术创造意识对自然现实的直接反映或间接折射,人类在一个不断发现美和不断创造美的精神活动过程中,认识自身,寻求自身的价值,并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其本质力量。2一方面,艺术创作不仅生产了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艺术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之创造,同时,反过来,欣赏者的需求、趣味、消费能力也构成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艺术价值圈。
3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活动,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艺术欣赏凭借着艺术创作的产品而创造性地展开;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活动的成果也就借助于欣赏活动而存在,而延伸,实现它的生命力。4艺术欣赏的创造性首先是凭借艺术作品而生发,所以被称之为“再创造”;其次,也表现在艺术欣赏这种再度创造的程序和艺术创作本身的创造程序是相对应又相背反的。
32.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 再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再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再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再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再现的艺术,通过艺术的特定材料凝聚艺术家对自然现实中美的发现,传达艺术家个人独特的审美经验、审美感受,从而召唤欣赏者相应的审美情感,这种召唤是具有一种特殊动情力的。面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这两种现实感都在一种幻觉中产生,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构成心灵意向的跳跃感突现。表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表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表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表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表现性因素是艺术家通过材料,运用不同的表现性语言、手段,对艺术家个人或人类主观世界的揭示在艺术中的体现。表现因素在艺术中凝聚和体现的方式不同,唤起的审美经验也不同。罗丹的【沉思】从另一角度看,又是具有表现性因素的。与真情再现人生的图画不同,带有象征性的表现因素,直接暗示艺术家内心深层潜在感受和奇异的审美经验,它所召唤的情感和审美经验也就比较模糊,笼罩着某种神秘的色彩。
33.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艺术欣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大体可分为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心境共鸣四个阶段。
1审美感觉。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一论点是就美术之美和音乐之美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发生心灵感动而谈的。艺术欣赏一般将作品从整体构成上分为外层面和内层面。即外部形式结构和内在情感意蕴两个层面。2审美理知。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隐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性的内涵,即意蕴美。特定的意蕴美透过意象集中体现出来,也是我们说的作品内容。
3审美心象。这是超越感觉和理知的审美阶段,在具有整体性的审美欣赏观照中实现。审美心象的构成,要求欣赏者借助再创造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感情移入,进入艺术境界之中,才能构成欣赏者和作品——审美主体的心境和审美客体的艺术意象相统一、相复合的心象。4审美共鸣。心境共鸣是人类独具的高尚情致的集中表现,也是审美主体在欣赏的创造性活动中所得到的精神报偿。
34.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生
这是超越感觉和理知的审美阶段,在具有整体性的审美欣赏观照中实现。审美心象的构成,要求欣赏者借助再创造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感情移入,进入艺术境界之中,才能构成欣赏者和作品——审美主体的心境和审美客体的艺术意象相统一、相复合的心象。这时,作为存在实体的物态化意象也就开始移位,转形为欣赏者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和作品意象、艺术总体构成相对应又相矛盾的精神存在,即我们所说的心象。审美心象的形成是艺术欣赏活动进入审美高潮的重要标志,审美心象必定带有欣赏者的想象色彩、情感色彩、幻觉色彩以至错觉色彩。例如,梵高的【向日葵】作为一副静物画,从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线构成,以至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躁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
35.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总体程序由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心灵化意象到物态化意象,最终产生作品。艺术欣赏的总体程序则由对作品的审美观照,把握物态化意象,转型为和创作者心灵化意象相重合又相移位的再造性心灵意象,在审美心胸经受震荡和净化的过程中,回返自然。这一欣赏过程的完成,也是精神上一次飞行和自我超越过程的完成。因此,真正的艺术欣赏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审美愉悦、审美快感以至审美迷狂。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被称为“运动着的美学”。艺术批评与创作、欣赏活动的联系,比起美学与他们的联系更为直接。同时,艺术批评是将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灵活地、独创性地运用于艺术实践领域的专门学科。
艺术批评主要指向是在作品,在艺术欣赏。他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描述、阐释、鉴赏、分析和评价,作用于欣赏活动,从而促进了社会性美育。艺术批评的科学和美学的双重品格,决定了批评家必须以广博、精深的思维能力,从而对于作品的把握真实、准确。艺术批评在艺术品和艺术欣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文化史上每放一次光,都是受了外来的刺激,而不是因为死抓着自己固有的东西,不但中国如此,世界上多少文化都曾经因接触而交流,而放出光彩。”这一段话,是“运动着的美学”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