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上 Unit 2 单元知识
四上Unit 2 单元知识
四会单词
1.make 做,制作2.any 一些, 任何的3.banana 香蕉
4.some 一些5.our 我们的三会单词
1.Let’s … 咱们…2.let’s = let us 让我们3.fruit 水果4.salad 色拉
5.pineapple 菠萝6.mango 芒果7.grape 葡萄8.Thanks.谢谢。
9.cool 酷,真棒10.wonderful 精彩的,绝妙的11.how many 多少 四会词组
1.make a cake 做蛋糕2.five bananas 五根香蕉
3.some cats 一些猫4.our milk 我们的牛奶
5.have a banana 有一根香蕉6.have a book 有一本书
三会词组
1.a fruit salad 一个水果色拉2.make a fruit salad 制作一个水果色拉
3.have a pineapple 有一个菠萝4.some grapes 一些葡萄
5.our fruit salad 我们的水果色拉6.like mangoes 喜欢芒果
7.have a mango 有一个芒果8.how many 多少
9.how many mangoes 多少个芒果10.have a hot cake 吃一个热蛋糕
11.a hot cake with a cherry 一个有樱桃的热蛋糕12.purple grapes 紫葡萄 四会句型
1.I have a banana.我有一个香蕉。
2.Do you have a book? 你有一本书吗?
Yes, I do.是的,我有。
3.Do you have any apples? 你有一些苹果吗?
No, I don’t.不,我没有。
三会句型
1.I have some grapes.我有一些葡萄。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让我们做一个水果色拉。
3.Look at our fruit salad!看我们的水果色拉!
4.I have two mangoes.我有两个芒果。
5.How many mangoes do you have?你有多少个芒果?
6.Have a hot cake with a cherry.吃一个有樱桃的热蛋糕
7.Do you like purple grapes?你喜欢紫色的葡萄吗?
8.They’re nice and sweet.它们又美味又甜。
语音
Hh/ h /
he
第二篇:四上知识积累
一、名言积累 语文期末复习积累材料
1、赞美老师(与1《老师,您好!》相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鲁迅
2、关于思乡(与2《但愿人长久》相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8、珍惜时间(与练习5相关):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 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9、团结互助(与练习5相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关于志向(与6《徐悲鸿励志学画》相关)人心齐,泰山移。
有志者事竟成。
10、关于诚信(与第七单元相关):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言必行,行必果。
4、忧国爱民(与练习2相关):
人无信不立。火心要空,人心要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个人不诚实,就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6、美德(与练习3相关):
11、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胸怀。
雨果
12、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
歌德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读书(与练习3相关):
13、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 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14、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二、成语积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描写老师: 青出于蓝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呕心沥血
7、关于勤奋(与16《说勤奋》相关):
描写春天: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桃红柳绿 百花争艳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描写夏天: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炎炎 挥汗如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 愈 描写秋天: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丹桂飘香 硕果累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描写冬天: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粉妆玉砌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形容聪明能干: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一鸣惊人 足智多谋
第三篇: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第七单元
至今我认为知识是我们最坚固的梯子,当我们离开知识也就不能生活在一个灿烂,光明的日子里,那我们不就得生活在一个黑暗的社会里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第七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1
一、生字词。
夜幕 蒸腾 玉树琼枝 洁白晶莹 描绘 缀满 奥妙 张贴 增添 欣欣向荣 春回大地 千帆竞发 万马奔腾 爆竹 屠苏 旧符 孤独 春满人间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领略 饱和 雾凇 雕梁画栋 遥遥相对 山花烂漫 青翠欲滴 漫天飞舞 降临 万紫千红 千姿百态 笼罩 淹没 凝结 冰封 缭绕 摄氏度 十里长堤 词类相当 开卷有益 松花江畔 点缀 气氛 和睦 浏览 和谐 千门万户曈曈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 蓑笠翁 声律 技巧 设计 歌颂 背诵 磨练 模糊揣摩 详细 祥和
二、组词。
屠(屠杀)符(符号)爆(爆炸)堤(堤岸)律(纪律)累(劳累)看(看门)
著(著名)付(付出)暴(暴雨)提(提问)建(建设)(积累)(看见)
三、词语搭配。
美丽的春光 祥和的气氛 美好的生活 无穷的奥妙 和睦的人家
描绘春光 增添气氛 歌颂生活 展现景象 张贴春联
四、按要求写词。
1。描写霜的词语:薄霜铺地 霜若白盐 白霜片片 银霜遍地
2。描写雪的词语:鹅毛大雪 大雪飘飘 大雪纷飞 洁白无瑕
3。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吉林雾凇
4。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2
五、要背出的古诗。
元日 江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宋代 王安石 唐代 柳宗元 唐代 岑参
爆竹声中一岁除,千山鸟飞绝,北风卷地白草折,春风送暖入屠苏。万径人踪灭。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门万户蝉曈日,孤舟蓑笠翁,忽如一夜春风来,总把新桃换旧符。独钓寒江雪。千树万树梨花开。
六、对对子。
绿柳对红桃 桃红对柳绿 神州对大地 海角对天涯 雨雪对风霜 春风对秋雨
漫山对遍野 旧岁对新年 鸟语对花香 明月对清风 舒眉对开口 和风对细雨
蓝天对碧海 山光对水色 地北对天南 虎啸对龙吟 辞对贺 古木参天对雪峰插云
秋雨潇潇对春风徐徐 风扶千条柳对雨润万朵花 风绿千条柳对雨红万朵花 门对千根竹对家藏万卷书
七、要记住的春联。
1、描绘美丽的春光: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3、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4、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5、反映辞旧迎新: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6、展现祖国壮丽河山: ①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②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③日暖山河春,风和桃李秀。
7、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8、春回大地,9、松竹梅岁寒三友,10.家家幸福庆团圆,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福满人间。桃李杏春风一家。岁岁年丰添美满。
苏教版四上语文知识点3
八、解释加点字。
1.抑扬顿挫(很短时间的停止)2.一岁除(去掉)3.点缀(装饰)4.词类相当(相近)
5.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6。揣摩(体会研究)7。讲究对仗(重视)
九、填空。
1、樱花(烂漫)的时节,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
2、十六岁,是一个(浪漫)的诗意的年龄。
3、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它的上下联都是(竖着)写的,读时(从右往左),横批是(横着)写的,(从左往右)读。
4、《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辞旧迎新)的意思。
5、《元日》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能动动脑筋,删改必要的字词,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6、《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你感受到(雪天的寂静、清冷和凄凉),对于后两句诗,如果结合诗人写作此诗时的贬谪生活,就会发现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的人格化身。
7、(只要)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8、(因为)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9、(如果)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就)应该准时去找她。
10.(既使)天气很冷,爷爷(也)要坚持早晨锻炼。
11、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说出党的机密。
1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造句:在海上观看日出,太阳最初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逐渐地太阳越来越大,最后就整个儿跳出了海面。
13.、看着这美丽的雾凇,你想起课文中的这样一个片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可以用来赞叹这一美丽景象。
14.、选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蒸腾 模糊 弥漫 淹没 缭乱 洁白晶莹
(今天的雾真大啊!一开门,这蒸腾的雾气迎面扑来,田野里、小河边、马路上到处弥漫着洁白晶莹的雾气,渐渐地,近处的小树、房子模糊了,慢慢地淹没在这湿漉漉的大雾中了。)
15、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你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时,你想到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了他在(元日)这一天看到的有趣风俗,如:(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16、《江雪》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诗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你积累的词语来概括这雪景,如(大雪纷飞、漫天雪花、鹅毛大雪)。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孤舟)和(独钓),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寂寞、孤独和坚毅孤傲)的心情。
17、古人常说“诗中有画”。请你先把《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画,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这是隆冬的时节,寒风凛冽,大雪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有山岭都没有了鸟儿飞翔的影子,所有小路上也都没有了行人的足迹。这时,只见寒冷的江面上,孤单单地漂着一条小渔船,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垂钓。)
第四篇:人教版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树演说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树说课演说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新世纪私立学校小学部的语文教师韩玲玲。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教材
说教材分为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三方面。
首先说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人教版以单元组织教材,每个单元都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分别编排了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学习要求的单元导读。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精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连接语,过渡亲切自然,提示了学习要求及方法。每组课文后面还安排了一个对本组教材拓展提升的语文园地。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联系,相互照应,环环相扣,这样编排的目的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第二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分别安排了《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四篇课文。《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接下来,说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横向整合
四年级上册根据内容共整合了八个单元,依次如下。一二单元是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三四单元是感受幸福,热爱生活;五至八单元是关注社会,品味人生。其中,第二单元、第四单元前后联系,相互照应,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
纵向整合
从一年级开始,“观察与发现”这个专题就贯穿于各个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从激发观察兴趣,学习观察方法,到培养观察能力。三维目标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呈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二、说目标
我将从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两方面展开说课。课程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
1.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阅读方面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3、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把握主要内容。
2、能清楚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综合性学习
1、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学会合作。
2、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我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识字与写字方面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2.书写时,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阅读方面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段落。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哲理以及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3、理清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留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习惯。
习作方面
1、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写清楚、写完整的能力。
2、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练习修改习作。
口语交际方面
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体验观察的乐趣。
综合性学习方面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积累成语,感受观察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观察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说教学
包括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三方面
1.说单元教学设计
“观察与发现”这组教材课时安排如下: 《古诗两首》 2课时;《爬山虎的脚 》 2课时;《蟋蟀的住宅》2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 5课时。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我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究识字方法;游戏识字方法;联想识字方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做到天天练,适时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及书写习惯。
阅读方面
1、创设情境,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中感悟,整体了解作者的“发现”。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拓展阅读《昆虫记》。
写作方面
积累语言,领悟表达,学习写作方法,在日记、积累本中写一写自己平时观察中的发现。积累素材,完成习作。
口语交际方面
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以讲述自己的观察经历为主,让学生进行展示、评价。
综合性学习方面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细心观察或者连续观察,了解事物特点。我来具体说一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策略。第5课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达成策略: 1.目标识字。
2.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把握好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朗读感悟法。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结合文中注释,解诗意,悟诗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感受。第6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达成策略 1.目标识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课前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课上采用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弄清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
4、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第7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达成策略 1.目标识字。
2.朗读感悟法。先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习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知道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3.指导学生品析相关语句,学习写作方法。
第8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达成策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2.学生自读自悟,感知课文内容,做到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3.教师以读者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体验观察的乐趣。
2.围绕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进行习作,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所得。练习修改习作。3.通过学习“我的发现”,体会观察的重要性。4.积累花名歌谣。
5.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积累成语,感受观察的重要性。达成策略
1.口语交际安排的内容是“比眼力”。采取小组间开展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重点交流“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
2.习作:与课文教学同步开展观察活动,积累素材,完成习作。
3.指导学生品读“我的发现”中三个例句,交流各自的发现,谈谈自己的体会。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
4.日积月累的内容是一首花名歌谣。通过找花名、说特点,做到熟读成诵。5.成语故事:指导朗读《胸有成竹》,通过合作探究法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运用。
说单元教学评价
我将从知识技能及考查方法和学科素养培养两方面展开说明。知识技能及考查方法方面
第5课《古诗两首》中的《题西林壁》,第6课《爬山虎的脚》,日积月累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爬山虎的脚》第4自然段,常以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古诗两首》中蕴含的道理,第7课《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住宅特点及建造过程常以选择、问答的形式考查。学科素养培养方面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从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评价方法
课标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注意三者之间的交融、整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第二单元为例,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全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对于写字的评价,教师可以在巡视指导中对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质量进行口头评价,学生也要作为评委,对展示的书写练习进行评价。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可以运用生字过关卡来评价。
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可以采用小组评价来反馈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根据“语文课堂小组学习评价表“”来完成评价。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可以采用老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老师在课上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同时,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结合本节课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首先说教材资源的开发。
本组教材图文并茂,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插图、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等资源。
接下来,说课外资源的开发。学校资源
设立“阅读课”
语文的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为此,学校设立了阅读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结合本单元教学,利用阅读课,师生共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注重了本组教学的外延。
经典诵读
“诵读经典”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国学课”的设立,“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国学精神性资源的作用。
网络资源的开发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的网络资源有爬山虎的图片、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视频。网络资源的开发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在本单元教学中,还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班级设了“观察台”,组织学生动手泡绿豆、栽蒜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我相信,在“课标与教材”的引领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加鲜活、精彩!
以上是我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内容的解读,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四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导读】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我们可以从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故事、图片、传说入手,再逐一联系课文具体学习,最后化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行动。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盘旋、屯兵、堡垒、崇山峻岭”等词语。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等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并尝试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2.揭示课题。3.结合课题质疑。
(预设:长城的构造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找出已弄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或体会。(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读准多音字,积累字词。jiān(中间)yīnɡ(应该)间
应 jiàn(黑白相间)nɡ(随机应变)yì(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课本中的两幅图上分别看到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 长城的近观图。
(3)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的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长城的近景图对应的是第2自然段,第3、4自然段写作者展开的联想及对长城的赞美。
2.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描写长城远看的样子使用了比喻、数字说明,突出了长城的长。(2)作者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列出具体数字使表达更准确,让人信服。(3)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明确: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4)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①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②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明确:古时候没有机械可操作,全靠人力。③思考: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教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④假如此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老师引导:围绕建筑工具、巧妙设计,工程难度展开,表达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
美。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复习巩固。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长城的气魄与雄伟,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赏全文。
(二)质疑探究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长城曲折回环、气势雄伟的特点。2.课文第一自然段对长城的介绍先从什么角度入手,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先概括地介绍,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这句话点明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指出长城建筑材料是什么?
明确:高大坚固的特点,条石和城砖是长城的建筑材料。4.“城墙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描述有何特点? 明确: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使读者的认识更清楚、明白。
5.“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连用几个动词,有何妙处?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教师总结:“站、踏、扶”三个动词连用,点明作者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想起”表明作者被长城的气魄震撼,内容由长城自然地过渡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6.“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中连用的两个“没有”有何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连用两个“没有”点明修筑之艰难,“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长城的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7.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明确: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而且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只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8.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明确:从规模上看长城非常宏大——万里之长,八米多高,六米多厚,设置巧妙;从工程上看非常艰巨——全靠人力把那么多那么重的巨石、方砖运上陡峭的山岭,并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从时间上看两千多年前完成如此宏伟、如此艰巨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三)课堂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长城是由()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
远看 气魄雄伟长城近观 设计巧妙奇迹
置身其间 血汗 智慧
《长城》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雄伟,还要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抓住奇迹这条主线,结合部分学生攀登长城的经历和有关资料,远看长城,探寻奇迹,近看长城,探讨奇迹,置身长城,提问奇迹,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兴趣盎然。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第一,长城“长”、“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第二,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习题3(1)“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身临其境,浏览长城;“自然地”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涌起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表示长城的建成非常不易,这两个词,使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跃然纸上。
1.多音字。
n(旋转)xuádān(简单)旋
单 xuàn(旋风)n(姓单)shà(高大)dà大 dài(大夫)2.近义词。
坚固——牢固
呼应——照应 陡峭——陡峻
雄伟——宏伟 修筑——修建
凝结——凝聚 3.反义词。
高大——矮小
陡峭——平坦 伟大——平凡
蜿蜒——笔直 坚固——柔软
凝结——溶解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第四段(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介绍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8
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年,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就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二)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找出文中已明白的知识和还不懂的方面。3.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检测 1.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等生字的读音。
(2)解释“横槛、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远眺、画廊、葱郁”等词语的意思。(3)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4)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2.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颐和园首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明确: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大、景色优美。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明确:第1句,长,列数据,分层次。
(3)长廊有什么特点?从哪儿体会到它的长? 明确:又长又美。
(4)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思考: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 ①长廊的颜色美;②长廊的画美;③长廊周围的风景美;④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第二
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继续导学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欣赏了有名的长廊。这节课,我们接着游览颐和园。
(二)认知贯通
1.走完了长廊,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其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1)“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昆明湖的静、绿。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明确:往远处看,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准确。
3.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石桥、倒垂的柳树、湖心岛、十七孔桥。4.画出描写十七孔桥样子的句子。明确:“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三)课堂小结
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希望同学们也能带我去游览一处美景,试着写一篇游览性的文章。写作时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句话是全文________,的紧紧照应了文章的________,又为下文埋下了______,使文章______相______。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句话说明画的内容________,题材________、构图________,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________,________的智慧和________。
山脚向下望智慧、才干 颐和园万寿山山顶正前面向东远眺昆明湖湖十七孔桥
长长廊内部两边
这篇课文的最大特色是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展开。有的是边走边看的,有的写的是站在一点通过视线的改变而看到的风景„„这些顺序作者都用了明确的词句来交待,使课文景物一点也不混乱。在教学中,我通过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让学生自主探讨,进而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式。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本文移步换景,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从画“____”的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1.多音字。
dū(都城)jī(几乎)都
几 dōu(都好)jǐ(几个)(拜佛)fóɡān(栏杆)佛
杆 fúɡǎn(枪杆)(仿佛)2.耸立——挺立
葱郁——葱翠 葱绿——葱茏
姿态——姿势 远眺——远望
游赏——玩赏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3.反义词。
古老——现代
神清气爽——昏头昏脑 金碧辉煌——暗淡无光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长廊的景色。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写了万寿山以及站在万寿山上所看到的景色。第四段(第5自然段):描写了昆明湖的景色。
第五段(第6自然段):写颐和园很美,希望游人能亲自来游赏。5.课文中心
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19* 秦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自学为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认真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天老师让大家查找一些兵马俑的资料,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教师总结:介绍得真好,从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兵马俑的历史价值确实十分珍贵。(二)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弄懂生字新词。
1.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和没弄懂的地方。(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得知其作用? 明确: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第4至7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类型和特点。
(2)默读课文,用简短的词语说说对秦兵马俑的印象。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享誉世界、举世无双、惟妙惟肖等等。
2.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明确: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举了大量的数据。
(3)人们看到如此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点拨: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最后一个长句子,讲了什么?
明确:前半句讲兵马俑的恢宏气势;“真像„„”讲兵马俑高超的制作工艺。(5)读4-7自然段,思考: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
明确:将军俑 神态自若
武士俑 整装待发
骑兵俑 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 跃跃欲试
(6)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流露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民族自豪感。(四)课堂小结
课文生动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规模宏大秦兵马俑分述类型众多 绝无仅有自豪热爱
个性鲜明总结 绝无仅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秦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在小组交流的环节,同学们畅听欲言,充分流露出对历史文物的自豪感。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nɡ(行走)chēnɡ(称呼)xí称
行 chèn(匀称)nɡ(解行)há总起 举世无双dānɡ(当年)当 dànɡ(上当)2.近义词。
珍贵——宝贵
精美——精致 宏大——宏伟
鸟瞰——俯视 统率——率领
魁梧——高大
模拟——模仿
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所向披靡——所向无敌 神态自若——而不改色 3.反义词。
整齐——凌乱
魁梧——矮小 珍贵——廉价
健壮——虚弱 鸟瞰——仰望
精美——粗糙
统率——跟随
举世无双——比比皆是 所向披靡——望风披靡 神态自若——惊慌失措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秦兵马俑是我国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兵马俑规模宏大。
第三段(第3-8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对秦兵马俑“宏大规模”的介绍和对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同时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语文园地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学生试做,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背诵关于“世界遗产”的古诗词、楹联、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
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以“保护文物”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保护文物意识,并把交际内容形成倡议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1)激情导入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你有什么感受。(二)感受雄伟
1.音乐响起,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欣赏长城的美景。
2.这雄伟壮丽的长城,令全世界人民为之倾倒,英国女王伊丽沙白游览了万里长城后,她这样题词:“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游览了万里长城后,他这样题词:“长城真是一个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
3.读着外国元首送给长城的题词,你有什么感受? 4.交流感受(三)感受痛苦。
1.长城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近几年,长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看,长城在发出痛苦的呻吟。
2.感受“痛苦的呻吟”。
资料1,出示课文中关于长城的报道。
资料2,长城在呻吟,2008年山西一村办企业的扩建需要,竟然将60米长的长城拆毁,倾刻间60米长的历史文化遗产湮灭。
资料3,河北省怀化县境内的一段长城,上面的城砖甚至黄土都被当地的农民运回家,用来盖房子甚至垒猪圈。
读着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受?(四)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2.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自了解的其它文物古迹情况,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点什么。
(五)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第二课
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习作。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二)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位导游,大家想参与吗?
2.评选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传说,明确游览的注意事项。(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能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三)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四)写法指导(1)范文引导
(2)从范文中你发现了导游词的哪些格式?(3)总结规则
①前言:是导游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②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
③分述: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
④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
(五)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①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②读他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a.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b.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①推举好的习作进行展示,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展示。
②谈习作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并适时予以表扬。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二、导学过程(一)我的发现
我们在这单元学习了一些描写“世界遗产”的课文,小林、小东和我们一样,也是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来看看他们读了这一组课文后有什么发现。
读课文描写事物的句子,就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例如《长城》一课中,写长城城墙的宽用“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来比照事物,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有多宽。
(二)日积月累
1.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几幅对联,出示“日积月累”。
2.出示例句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3.读读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两句对联写出颐和园月波楼的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每幅对联都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
4.读读课本中其它句子,试着就某一景点写一幅对联。5.课外积累,背诵一些写景点的对联。(三)宽带网。
1.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积累的范围。2.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取什么方法搜集材料的?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讨论、发言)3.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比,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4.教师的建议
(1)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搜集和整理。(2)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3)纠正一些不当做法。
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别出心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们成立“导游团”带领游客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以此激发学生的乐趣,快乐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通过努力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先出示范文,通过交流景点的资料,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再读全文,体会其写法,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同时通过小组资料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各组为了在展示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在小组交流中他们互相学习和帮助,讨论热烈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