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篇:四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线与角》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课:魏银花

一、教学内容:

直线、线段与射线的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线的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课本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平行与平移:课本先通过安排“看一看活动,让学生认识互相平行的特点。在此基础安排了“试一试”“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种的实践操作,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把平行的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

相交与垂直:课本先通过“看一看”来让学生认识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垂直,然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体会互相垂直,最后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学习画垂线。

旋转与角:以前已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课本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角的度量:本节课没有直接引入量角器,而是设计了一个活动,使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对于量角器的认识,课本安排了“认一认”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认识。

画角: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减少了。因此,课本通过安排学生的自主探索,画一个60度的角,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 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三、单元教材重点: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四、单元教材难点:

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

五、单元课时安排:

1、线的认识 1课时

2、平移与平行 2课时

3、相交与垂直 1课时

4、旋转与角 1课时

5、角的度量 1课时

6、画角 1课时

7、练习二 1课时 走进大自然 1课时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6-17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借助具体情景,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准确读 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 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体会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学准备:

手电筒,直尺,毛线、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展示弯曲的毛线:这是怎样的一条线? 师:拉直弯曲的线:这又是怎样的一条线? 引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生活事物引出线有曲直之分,让学生感受线的背景。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明白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出示孙悟空的金箍棒图片并让学生说出它的特征,引出直线。

2、打开手电筒,学生看见了什么?引出射线。

3、出示斑马线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特征。引出线段。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事物引入,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4、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5、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6、猜谜语

师:听说大家学习了线的知识,机灵狗想出几个谜语考考大家。有始有终是什么段? 有始无终是什么线? 无始无终是什么线?

7、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更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对大家的将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象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经出发就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寻找数学,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说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

(二)活动二:

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学生自学教材16页的“读一读”。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活动三 点与线的联系

1、过一点画直线

(1)现在纸上任意画一个点,1分钟时间过这一点画直线。

看了大家画的,老师也想画一画,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吧„„ 过一点大家画了直线,也看了老师画直线,你想说些什么吗?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点画直线

过两点画直线,画好后把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操作体会,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3)两点之间的直线段最短。

教材17页“试一试”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好多条路,到底那条路最近呢?你发现了什么?(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2、机动练习

教材17页“看一看 量一量”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享受劳动的喜悦。让学生明白观察到的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不同。

三、课堂总结: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8-20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平行线,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教学难点: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教学准备:白纸一张 直尺 三角板 小棒、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看一看,初步感知平行

师:同学们见过的双杠的两根杠是什么样的?(平行的)对,双杠的两根杠是平行的,就像这幅图里的一样。(出示教材18页“看一看”左图)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

生:双杠的两根杠是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好像是通过平移得到的。

师:好!同学们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非常好。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两条线是直直的。这两条线是直线,并且是向两端无限延伸的。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相等的。

师:那么,这样的两条线叫什么呢?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叫平行线。”)

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板书:平行)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摆一摆,探究平行线的特征

1、移一移。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学生准备两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一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

师:这两根小棒平移前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另一根叫CD,如何用字母描述它们的位置 关系?

AB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

你能再给摆放的这两根小棒起个名字,然后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够得到一组平行线吗?(平移)平行线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纠正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亲自动手摆平行线的过程,学会用字母描述两条平行 线的位置关系,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2、说一说,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中都有平行线,大家看图(教材19页中的“说一说”),说一说哪些线是平行的?

现在,你就在我们这间教室找一找平行线?

生:黑板的左右两个边是平行的。大屏幕的上下两个边是平行的。我的文具盒的上下两个边平行,左右两个边也平行。„„

师: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啊!老师也得向你们学习呀!【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巩固应用

1、找一找,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 做教材“试一试”中的1、2两题。(学生先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这两幅图中的平行线比较多,学生通过用小棒移确定平行线,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不只是水平的或竖直的,两条斜线之间也可以平行。

2、折一折,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请用纸折出一组平行线。

(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平行线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印象。)

3、画一画,巩固平行线的特征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一组平行线。(画后展示)

画的不平行。一不小心就画歪了,怎么办呢?在小组内研究一下,有好办法吗? 请同学帮忙:用两个三角尺,一个在边上顶住,保证另一个三角尺在平移时不歪。师:这个办法行吗?大家试试。发现用三角板顶着直尺更稳。师:嗯,你的经验可以推广。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平行线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小组内研究,再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自然地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是把教学时间放在现成的程序进行操作的行为上,而是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关注为什么会以某种特殊方式行动的原因上,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四、总结、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0页 课

型:综合实践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初步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难点:

1.体会实物或图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

2.通过想象,找出实物或图形中的一些线段,并体会线段的位置关系。借助实 物,发挥想象,帮助找出隐蔽线段。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寻找长方体、正方体的边

一、观察学具:在学具上,你能找出那几条边?数一数,每个长方体(正方体)共有几条边?(12条)

2.演示教具:教师在教具上将每一条边的两端都标上字母。

二、探索边与边的位置关系

1.同一平面上,边与边的位置关系。(1)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的线段(2)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垂直的线段 2.不在同一平面上,边与边的位置关系。(1)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平行的线段(2)找一找同一平面内相互垂直的线段

3.相对面之间的对角线位置关系。使学生明白它们也相互平行。4.找一找教具中还有那些边相互平行或垂直。

三.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它们的边相互平行或垂直。四.课堂总结:学生谈活动体会。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第四课时

《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8-19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线。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 正方形纸 直尺及三角尺 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师: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你能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平行线呢? 再看这里的两条线,它们互相平行吗?(不平行,他们是相交的)

2、导入课题: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是相交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交与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的事物引出课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组织活动,获取新知

1、看一看(出示剪刀和卫生标志)(1)让学生用直线来表示这两个图案。

(2)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图案有什么不同?

(3)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2、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两条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2)作品展示

(3)认识垂直和垂足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下图AO垂直于OB,O是垂足

记作AO⊥OB或OA⊥OB(4)动手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读一读,写好记作什么,同桌互相检查,全班交流。

3、说一说

(1)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并让学生出来指一指。(2)如果要验证两条线是否互相垂直,可以用什么工具?(3)(出示课本P22的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4)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指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上的哪些边是互相 垂直的。

4、画一画

(1)、用三角尺画垂线,先自学,再尝试画一画,指名板演。

步骤:

a、画一条直线

b、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c、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d、标出一个直角

(2)、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再讨论。

步骤:

a、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叠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b、平移三角尺直到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一点重合,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出一条 直线。

C、标出一个直角

(3)、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垂线;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三、巩固提高 小实验

体会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交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记作AO⊥OB或OA⊥OB 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第五课时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2-23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二次备课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五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知道五种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活动角、一副三角尺、钟面、折扇、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活中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图形,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同学们猜 猜看它是谁?师板书引出课题——《旋转与角》。2.、复习锐角、直角、钝角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摆出一个锐角。生操作,师展示学生成果并板书:锐角

②用同样的方法摆出一个直角。追问:直角、锐角谁大? ③师:你能摆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总结并板书:钝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①师: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转动另一边,当两条边成一条 直线时,这种形状是不是角?(同位学生讨论)

②师总结:通过旋转,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又得到一种角,这种角的名 字叫平角。板书:平角

③请学生上台用教具展示平角形成的过程。

④请学生说一说平角的特征(问:平角像什么?总结: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⑤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画角的方法。(先画一点,再从点分别引出两条射线。)⑥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两臂侧平举、折扇、钟面等)

师:打开书,翻到P24。请同学们找出平角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吗?

2、认识周角

①师:请同学们将角的一边绕着它的顶点旋转一周,大家发现角的两边会怎样? 生操作、师总结: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这时形成的角叫周角。②找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周角。③互相说一说周角的特征。(问:周角像什么?角的两边重合在一起。)④指导学生画周角。⑤找一找生活中的周角。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请同学们说一说P25练一练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指名说。想一想:时针和分针能组成周角吗? 2.探索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

(1)师:请同位同学合作,一人摆出平角,一人摆出直角。

讨论:1平角=()直角

(2)用同样的方法,一人摆出周角,一人摆出直角。讨论:1周角=()平角

(3)用同样的方法,一人摆出周角,一人摆出直角,讨论:1周角=()直角

3.课堂活动

二次备课(1)跟我做。运用身体部位来表示角。(2)把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 1周角=(4)直角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4-25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认识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结构。

2、通过尝试、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量角器量各种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量角器

学具准备:练习纸、一副三角尺、量角器、活动角、各种卡纸图形、多个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圆、课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比较大小

(1)小组活动: 请同学利用教师课前给学生的学具(活动角、多个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圆),自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请小组同学汇报并演示两个角的比较过程。① 利用活动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活动角,要注意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活动角易改变大小)②利用多个相同的小角

说一说怎样运用,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摆。缺点是什么。(小角拼的时候易活动)③ 利用10°小角拼成的半圆

a.说一说这个工具是怎么形成的。(18个相同的小角拼在一起组成的)b.指出这些小角共同的顶点。(在这个半圆的“中心”)

指出每个小角的两条边,指出两(三、四)个小角组成的大角的两条边。c说一说怎么运用这个半圆。

(中心对顶点,看这个角里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小角)(2)比较3种方法那种最好,为什么?

(3)运用这个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小角太大,再把每个小角平均分成10份。

二、新授 认识量角器

1、呈现“原始”状态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绍量角器的“中 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顶点)、“刻度线”、“0刻度线”(角的一条边)、“刻度”、“1°”(指出角的两条边)。找出20°、50°、90°、150°、170°(指出角的两条边)

运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个反方向的角,引出“内外圈刻度”。呈现改进后的量角器(现有的量角器)

2、介绍量角器的基本结构。投影演示。(1)中心点

(2)认识零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零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零。一个0在内 圈,一个在外圈。

(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

3、认识1度角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 1°1 小格是1度,几小格就是几度。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2)认识平角=180°,周角=360°(3)读度数。幻灯片出示40°,41°(内圈)79°,101°(外圈),指名读数。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4、认识了量角器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下面请同学看作业纸中第1题,先估计一下这个角是几度,再试着用量角器量出中这个角的度数。(学生自主探索度量方法)小组交流,得出最恰当的度量方法。小组汇报演示。边汇报,投影演示。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与边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5、教师演示并说出步骤。一盖:用量角器把角盖住;

二合: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

6、投影演示度量∠

2、∠3。比较大小。

四、巩固练习练一练

1、完成作业纸上第二题。请用量角器量出∠4的度数。先估计,再测量。(1)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读数时)

注意:读度数时,角的一边与量角器哪一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就从那一圈的零刻度向上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这条线上的刻度就是所量角的度数。(2)要区分是内圈还是外圈的数,你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还可以先判断所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锐角的话选择较小的度数,是钝角则选择较大的度数。

2、判断

打手势判断,说说为什么错?

3、量一量

学生量,指名核对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5、知识延伸: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啊?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一盖: 用量角器把角盖住;

二合: 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三看: 看另一条边,分清内外圈,读出度数。

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6-27页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使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复习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测量三角尺的每个角的度数。

2、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

2、都相等?

3、小组内进行活动,讨论画角的方法。

4、学生汇报,演示不同的画角方法。

(对于想出不同的画角方法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肯定。)

5、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小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a.先画出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零刻度线对准射线(重合); b.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50°点一个点;

c.从射线的端点出发,过新记的点做射线,这两条射线的夹角就是50°的角; d.添上角度符号,标出角的度数。(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6、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平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三、巩固提高

1、画60度角

学生可以使用量角器画,也可以使用三角板来画。

2、画75度角

部分同学用量角器画,部分同学会用三角板拼

3、画150度角

大部分同学用三角板拼,几个同学用量角器画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也可采用三角

1、板“减角”的方法。

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学生可以先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发现不行后放弃三角板用

2、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5、学生比较三角板画角和量角器画角,哪种方法更方便?

6、学生谈收获,总结画角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二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八课时

《练习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8-29页 课 型:练习练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垂线的特征,并能正确地、科学地进行判断。

2.能正确熟练地量出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应用各种角的关系,求出一些角的度数。

3.能应用所学到的线与角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过已知点画直线

要求: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完成后回答: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关于直线连接两点有几种连线

提问:有什么体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点连线中,线段最短。平行与垂直

画一画:学生分别划出一组平行线和垂线。

说一说: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的方法。说一说:长方体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哪些线段互相垂直? 量角与画角

教师画几个角,学生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要点。画指定的角15 20 50 135 160

二、专项练习

仔细观察第30页第一题图

先让学生直观发现那些路互相平行,那些路互相垂直。

说一说,你是如何确定的?对于需要验证的,要求学生说出验证的方法。

第30页第3题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感知一些角与角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感性认识。

先按题目要求做,完成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图形中相等的角的关系 第30页第4题 第(1),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 变化,使他们从中发现每折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

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给予指导。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学反思:

第二篇: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0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

(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

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

三、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

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

四、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

五、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六、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七、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八、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11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

(一)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二)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三、学习《游山西村》

(一)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二)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三)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12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1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14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6、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7、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第二课时15

1、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叙述)。

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认真阅读相应段落。

3、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一是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在第七段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5、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6、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

8、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16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4、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揭题

出示世界地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找答案。

揭题,读题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自学反馈

学生读生字,正音,齐读。

小组交流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师生交流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

他有什么发现?引导读第5段,质疑。

他是怎么发现的?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学生对照理解。质疑。

他有什么证据证明?引导读第7段,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魏格纳发现的地球的秘密。

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动画,看完说说你的感想。

大家来交流一下我们搜集资料的收获。

小组交流,专人汇报。

结语

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许多多,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勇于探索,就像——魏格纳。

写感受

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互相点评。

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17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18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19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20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上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练一练

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 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活动二:移一移。

1.用小棒,放在P17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2.观察P17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1.自己折一折。

2.讨论: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活动四:画一画。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

平移平行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相交与垂直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摆一摆。

1、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2、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3、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 活动二:折一折

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活动三:说一说。完成P21的说一说的要求。活动四:练一练。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画一画。

1、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

2、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

3、完成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旋转与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教学过程: 活动一:旋转角。

1、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3、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活动二:练一练。

1、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活动三:交流本节课 的体会和感受。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2)数学游戏

课后小记:第六课时:画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如∠AOB=60°等。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1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2)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3)第5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4)第6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另外,不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四篇:最新苏教版四上数学五六单元教案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例题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 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解决问题中巧妙的办法和好的谋略,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理解题意。

光盘出示书上第56页例1。

学生自由读题,并和同学说说知道了什么。2.整理条件和问题。

谈话: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条件比较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整理一下题中的条件?

学生尝试整理条件。交流反馈学生整理方法。

预设:(1)分别摘录三种果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树;(2)根据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整理。(突出第二种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板书:条件、问题

列表整理)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桃树

梨树 3行 4行 每行7棵 每行5棵 出示:

3.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大家看整理的结果,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组织交流。

预设:(1)从条件想起——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个栽的棵树,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提问: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谈话: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目中基本的数量关系。4.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学生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谈话:答案是否正确?先进性检验,再与同学交流。

三、拓展应用,提升策略

1.出示第二个问题。提出要求:按解答第一个问题的过程完成解题。反馈:说说怎样根据问题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和检验的。2.提问:比较这两个问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总结回顾,反思策略

提问: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问: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五、练习提高

完成“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第58页的例题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经历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经历从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灵活确定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的实际问题?能举例说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表整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基本数量关系。再问: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怎样的步骤?

谈话: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探究 1.理解题意。

出示教科书第58页例2,让学生自由读题,并和同学说说知道了什么。启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够吗?

提问: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 板书:水库的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追问:表中哪个数量在变化?哪个数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水位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设疑:表中只告诉我们前8小时水位下降的情况,而水位下降120厘米所需要的时间显然超过8小时,还能说水位下降的速度不变吗?

(题中“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前8 小时水位下降的速度计算。)

谈话:“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结构完整的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板书:理解题意)接下来要做什么?(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这道题可以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怎样确定解题思路的? 3.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接下来我们要列式解答,还要对列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板书:列式解答并检验)请大家根据自己确定的思路,或从上面讨论的思路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思路,列式算出结果,再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并按自己的想法完成检验。

学生按要求列式解答,并进行检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展示自己列式计算的方法,以及检验的过程,并具体说说每一步计算表示什么,检验时是怎样想的。

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讲评,并对不同的解法进行比较,说说其间的联系,明确:无论用什么方法解题,都要抓住题中的不变量展开思考。即,水位每小时下降6厘米。

4.触类旁通。

出示:照这样的速度,经过12小时,水位一共下降多少厘米?

提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仿照上面解决第一题的过程,先想一想这道题和上面的第一题有什么不同,解题时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解答,再自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己试一试,并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展示自己列式解答和检验的过程和结果,并说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怎样列式解答,怎样检验的。

比较:请大家比较上面的两道题,说一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再问: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抓住怎样的关键? 5.回顾与反思。

谈话:请同学们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说说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从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等方面展开交流,并适时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每本笔记本的单价相同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出示题中表格,要求学生把题目中条件和问题整理在表中,并组织反馈与交流。

提问:解决题中的问题,分别要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说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追问: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都要抓住哪一个数量? 2.“练一练”第2题、练习九第4、5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解答。反馈评价。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的解决问题策略?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或者疑惑吗? 板书设计: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教学反思: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1)

教学内容:练习九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灵活掌握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灵活掌握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口算除法(练习九第6题)2.指名口答

二、解决问题练习1.练习九第7题。

先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说说对“照这样计算”的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比较两个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地方。在解答两个问题时,都要先求出芳芳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2.练习九第8题。

先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题并说说“照这样的装箱速度”表示什么意思,再独立完成填表,并具体说说填表时的思考过程和依据。

出示第(2)题,让学生说说这道题和第(1)题有什么不同,题中的数量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化,填表时要抓住哪一个数量,再独立完成填表,组织反馈与交流。

比较两题,两道题在分析数量关系时都要抓住哪个不变量进行思考。3.练习九第9题。

先让学生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并说说题目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再完成解答。

4.练习九第10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先让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中要解决的是哪两个问题,并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讨论:要求“能买多少个篮球”,要先算什么;要求“每个排球多少元”,要先算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进行检验。

组织交流,比较两个问题的解题过程,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时分别要抓住哪一个数量进行思考。

5.练习九第1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组织交流,分别说说两道题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

三、总结并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有关习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课(2)

教学内容:练习九12-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灵活掌握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灵活掌握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2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1.练习九第13题。学生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2.练习九第14题。

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每种商品的名称。通过列表把个人买商品的数量和单价对应起来。学生逐一解答题中的两个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3.练习九第15题。

先出示题中的场景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对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整理。

选择一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两商之和(差),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说说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抓住怎样的数量关系进行思考。4.练习九第1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说说“原来买6架的钱可以多买3架”这一条件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答。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反馈,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和列式解答的方法。5.练习九第17题。学生独立完成解题。

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和列式计算的结果。6.练习九第18题。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为什么可以按这一周每天卖出报纸的平均数,来推算一个月可以卖出报纸的数量。

列式解答。反馈。7.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借助列表、画图、实验等策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交流展示学生各自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课堂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六单元 可能性

第一课时 可能性

教学内容:第64—66页及“练一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

生:红桃A—

4、黑桃4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

相机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摸球结果: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

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讨论:比较各小组的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黄球次数不完全相同;

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

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

不确定性)

4.教学例2。

谈话:通过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玩摸牌游戏。(出示例2中的4张扑克牌)如果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把这4张牌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这,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

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二课时 练习十

教学内容:练习十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红、蓝铅笔、正方体、红、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十第5—9题。1.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转动每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怎样的,再逐一回答书上的问题。

2.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放铅笔的方法,再按要求完成操作。展示、交流。3.第7题。

摸出的结果可能有多少种?(共有9个样本,因而就是9种)

摸出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单数几个?双数几个?)4.第8题

学生做这样的正方体,同桌合作,试一试,并填写统计图。5.第9题。先估计再实验。

三、思考题

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进行判断。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四、完成《补充习题》有关题目。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第五篇:北师版四上数学第二单元 画 角2教案

[教学内容] 画角(第29-30页)[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2、练习二第2题: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说之前可让学生先画草图,再说关系。

二、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下载四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上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上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二单元 5、天安门广场 1.《天安门广场》是一篇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课文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广场北端是天安门,天安门......

    四上第二单元主讲稿

    射阳县实验小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5我给江主席献花——8虎门销烟) 主备人:陈艳 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拼音

    第二单元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汉字。jūnyúnchónɡdiékònɡxìyèbǐnɡchùjiǎohénjì()()()()()()zhújiànxiūxiǎnɡzhùzháiyǐnbìyǐncánɡxuǎnzé()()()()()()zhùzhǐdònɡxuér......

    品社四上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主题一 成长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2、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

    四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导读】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四上一单元教案

    1 观潮 一、教学目标 : 1. 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 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终五篇)

    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

    四下 数学 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