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上一单元教案
观潮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三、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32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说明: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7.学法总结。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2.揭题,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3.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4.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
(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②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观察事物不但要注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火烧云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5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教学重点】
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那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生说)
是呀,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瑰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
(出示课题,有条件的可让学生欣赏图片或课件。)
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 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
(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2、检查、反馈、交流:
⑴ 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
(指名中下生读一读)
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檀”读 tán,不读 tái;“寿”读 shòu,不读 sòu;“彤”读 tōng,不读 dān。
⑵ 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⑶ 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⑷ 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⑸ 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和同学们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不要求全面,只要是自己的学习所得)同学们多会学习呀,相信你们读完课文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3、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⑴ 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结合回答板书:
上来、变化、下去
⑵ 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三、学习“霞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
板书:大白狗──红
红公鸡──金
黑母鸡──紫檀色
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
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第二篇:四上一单元作文
奇异的自然景观-----九寨沟
提起自然景观,我会想到世界闻名的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九寨沟在海拔两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九寨沟纵深多公里,总面积6万多公顷,三条主沟形成 丫 形,总长达六十余公里。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很难上去。这里保存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有着自己的特殊景色。九寨沟四季秀丽。
春日来临,九寨沟冰雪消融,春水泛涨,山花烂漫,远山的白雪映衬着童话世界,温柔而美丽。
夏日,九寨沟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浓荫之中,风吹拂着树梢,吹拂着你流水一样自由的心绪。九寨沟的秋天,是最灿烂的季节。五彩斑斓的红叶,像天使手里的一幅画。冬天,九寨沟尤为宁静。瀑布与湖泊冰清玉洁。犹如发出沁人心扉的乐音。九寨沟真神奇又美丽,真不愧为“人间仙境 ”。
秋天的云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来,但云像一床厚厚的被子似的遮住了它。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照进了我的房间。从窗外望去,蓝蓝的天空,一条雪白的云很长很长的,仿佛印在天空,把天空划成两半。过了一会儿,长长的云飘走了,蓝宝石般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面白色的旗帜,那面旗帜飘啊飘啊,不知飘到哪里去了,因为它飘过的地方没留下一点痕迹。
接着又来了一大片云,像是一群正在奔跑的绵羊,可是才一转眼的工夫,羊群不见了,只剩下几片云停在天上。几分钟后,云开始调皮起来了,雪白的云团像海浪一样在空中翻滚着、碰撞着、推拥着、挤压着。虽然没有海的蔚蓝,没有涛的声音,但它有海的浩瀚,海的气势。下午三点左右,天空上便布满了云,那满天的云不是一整块的,而是由一点点一点点的小云朵组成的。一小朵挨着一小朵,布满了整个天空。一小朵云像个小雨伞一样大,几小朵呢?几十朵呢?它们把南边的半个天空给遮住了。就像我们一样,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秋天的云,真美。
我爱西拉木伦公园
今天听爸爸说,要带我去西拉木伦公园游玩,我心花怒放,恨不得立刻飞到公园,去尽情地饱览那里的美丽景色…… 走进西拉木伦公园,首先看到的是徐永清烈士的雕像,雕像的后面是大理石铺成的广场,广场的正北面是环形的人工湖。人工湖的湖心有一座小岛,小岛中间是巍峨耸立的马头琴,三架马头琴头挨着头,似乎在合奏一曲动人的草原牧歌。远远望去,草原雄风近在眼前,那一匹匹强壮的骏马乘着马头琴的优美弦律,从遥远的古代飞驰而来……马头琴的平台上坐着许多人,他们好像倾听着马头琴奏出的乐章。啊,那是科尔沁人在丰美辽阔的草原上,走进了划时代的英雄岁月……
高高兴兴地来到人工湖,我被这里的景色陶醉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各种各样的小船来来去去,其中那鹅式的小船最吸引人了。它昂着头,翘着尾巴,悠然地行驶在湖面上使我不知不觉地吟咏起骆宾王的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时候有几只机灵的小燕子也来到湖面上,它们嬉戏中用翼尖偶尔轻点一下水面,水面则扩散出一道道波纹,那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传向远天……为人工湖增添了许多生趣。
对我来说,今天这里的风光美景使我赏欣悦目,留恋忘返。我多想把那波光荡漾的湖水,巍峨耸立的马头琴,自然风趣的猴子,永远描画在心中……
我爱小草
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春天还没来到,小草已经早早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唤春天的到来。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树芽,吹开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花儿都低下了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了。”但可不要忘了,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
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地活着。
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篇一:小学四年级描写自然景观作文
刮风下雨都是自然现象,和风细雨让人舒爽,狂风暴雨却会造成灾害。我从没体验过暴风雨的滋味。
今天,我才第一次见识到大自然的力量。下午六点钟左右,我正看书,忽然感到天黑了下来。便来到窗前想看个究竟,只见外面黑云滚滚,天昏地暗,大街上的人,行色匆匆,急急忙忙赶着路,一片风雨欲来的样子,我急忙关上了窗子。不一会儿,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来不及回家的人也都躲进了街边的小店,大街一下子像被扫过似的,空荡荡的了。只有路边的大树,还顽强地弓着腰,抵抗着狂风的袭击。
这时,雨也不甘示弱,大雨点儿啪啪地砸下来,像鞭子似的抽打着树冠。风夹杂着雨点和砂石,打在我的窗子上,啪啪作响,外面成了风雨的世界。风雨来得急,走的也快,不过半小时,天空就又放亮了。风疲倦了,渐渐放慢了脚步,雨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避雨的人们又纷纷走出来,继续赶路,鸟儿也飞上枝头鸣叫。大树缓缓直起腰,挺起胜利者的胸膛。大街小巷又恢复了暴风雨前的热闹。
我打开玻璃窗,楼顶的雨水还在沥沥拉拉往下滴,雨后的空气更加清新了,街道和楼房被雨水洗过,也显得格外干净。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小鸟的鸣叫,看着外面被雨水冲刷过的世界,再回想刚才那恐怖的一幕,我不仅感叹,大自然真是神秘莫测埃
天下着蒙蒙细雨,房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下来。我凭窗坐着,看着这雨水一滴一滴的落下来。我想是不是淘气的星星弟弟把云姐姐气哭了。云姐姐哭得好伤心,好伤心,她的泪落在大地上。有的泪花落在地上,它们不好好的呆着,它们使劲一跳,跳到一株干渴的小草上,小草喝了小泪珠,马上昂头挺胸;小泪珠一跳,跳到一棵大树前,大树伯伯喝了小泪珠,挺起了胸脯。云姐姐还是哭呀,哭呀,她的泪还来了新鲜的空气。
我正在遐想,上学的时间到了,我连忙背上书包拿上雨伞,匆匆的从家出来。我撑着伞在马路上慢悠悠的走着,云姐姐的泪落在树叶上,在树上滚动着,闪闪烁烁的滚动着。突然一个泪珠从一片叶子上滚了下来,下面的叶子伸手去接,可是它太短了,没接到,只听见“啪”的一声泪珠摔在地上。
我估算时间快到了,便加紧脚步,前面的路开始泥泞了,我艰难的行走着。这时,云姐姐哭的小泪珠开始淘气了,它蹦到我的伞上,我的砂啪啪”做响;它蹦到我的书包上,我的书包湿了。
当我伸手去感觉雨的大小时,雨碰到我的手,这感觉似乎在我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妈妈用她温暖的手抚摸;这感觉似乎又在我抱小宝宝时,他伸出手碰到我的脸。
我来到学校,学校的操场上到处是水,云姐姐的泪珠落在水里面发出“咚”的声响。似乎在叫:“我也变成水了”。当我踩到它们时发出“哗哗”的声音,好象一起说:“我们要飞。”
上课了,校园静了下来,只有朗读声和回答问题的声音。还有浠浠沥沥的雨声在为我们伴奏
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最权威、种类最多的关于单元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二:小学四年级描写自然景观作文
夏天的一个傍晚,天边突然响雷一声,跟着闪电。紧接着,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伴着风,倾斜地洒下来。又是一道闪电划过天空,雷便像放鞭炮似的响着,天空灰蒙蒙的,让人感到好不痛快。
这时,周围亮光突现。起初,我还以为是街上的路灯亮了,可光芒越来越亮。我赶紧跑向窗边,打开窗户。啊!好美耶!西边的天空被晚霞染得霞光一片。伴着这光芒,天空渐渐地由暗灰变成了浅灰,天边也隐约出现了一丝蓝色。西边的光芒在雨中显得如此耀眼。远处的经过雨水洗刷的楼房,在霞光的笼罩下,此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时,雨越下越猛。天空的蓝也越来越多,一道深蓝色的线条横跨天空,东边的空中隐约架起了一座彩虹桥,但却被空中灰色的帷幔轻轻地遮住了。
西边的光芒越来越刺眼,光芒四射。周围的一切像披上了金色的轻纱。在银光闪闪下,那座孤独的彩虹桥掀去了灰色帷幔,出来亮相了。但好景不长,好似昙花一现。
雨渐渐小了。霞光,雨柱,彩虹三合一的美丽自然景观,被即将来临的夜晚所代替。还好当时没有只顾感叹,还好拍下了那美好画面,还好没有留下遗憾。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夜空】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太阳也收敛它最后的笑容。夜神用它那深蓝的袍子把整个天空都笼罩了,在晚风中“猎猎”作响。路灯亮了,灯光柔和的抚摸着地面。黑夜降临了。
早已出现在空中的月亮宛如一叶扁舟,在奇幻的银河中起伏摇曳。这时候,夜空中出现了一片透明的云朵,仿佛银河上的薄雾,月亮在这在这薄雾中穿行,好像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星星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只是它们的光亮被月亮的光亮盖住了。它们知趣地钻进白莲花般的云层里,调皮的眨着眼睛,偷窥这地面上熟睡的孩子、加班的大人,还有闪着零星灯光的大楼。渐渐地,天空变成了黑色。星星越来越多,忽暗忽明时隐时现,仿佛是神奇的银河中粼粼的波光。
这漫天的繁星使原来平静祥和的夜空变得生机勃勃,连文静的月亮也变得活泼而欢快起来了。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美丽的荷花】
星期天,我和爸爸不知不觉骑自行车到那美丽的荷花池边,走近荷花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有的荷叶才只是冒出一点嫩尖来,可爱极了。荷叶有大的、有小的。荷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美丽极了。
再细看,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是花骨朵儿,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有的才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还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绿碧绿的莲蓬,荷花散发出清晰淡雅的芬芳,迎来花蝶飞舞,令人赏心悦目。荷花不仅美丽,而且很有用处:他的叶子能泡茶、能做中药。莲藕还能吃。莲子则是夏天清凉解暑的最佳食品。总之,全身都是宝。
看着那一池美丽、可爱的荷叶荷花,我不禁赞叹道:“好美的荷花啊!”
也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美丽的雪】
清晨,朦胧的睡眼睁开,发现窗外已经是白茫茫一片,不知什么时候,雪来到了人间。有可能,是在那人们微有睡意的时候,它渐渐的来了,带着寒风;有可能,是在那人们睡着的时候,它渐渐的来了,带着美梦;有可能,是在那人们即将醒来的时候,它渐渐来了,带着生活的色彩。这,是2014的第一场雪。
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的女王,带着她的仆人从天堂来到人间巡视;雪,不染纤尘,像是爱干净的小姑娘,不让灰尘沾到她洁白的衣服;雪,银妆素裹,像是可爱的小女孩,她的美貌美得大方;雪,山舞银蛇,像一条条白色的蛇,舞动着它的身躯;雪,晶莹剔透,像一颗闪亮的珍宝,让人爱不释手。
啊!雪!美丽的雪!在我心里,你永远是美丽的!我永远不能忘记你!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初夏的田野】
星期天,我和伙伴一起去田野。初夏的田野一切都得到了新生,草儿比以往长得更高了;花儿盛开了。田野的清新更加吸引我们了。
麦田绿油油的一片,望上去像织成的地毯,它的嫩叶垂露盈盈欲滴,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阳光下,辉映成一圈圈五彩缤纷的光坏,不断的向远方扩展下去。突然,一阵强风吹过,稻穗被吹得左右摇摆,此起彼伏,那刷啦刷啦的起伏声像小孩子在鼓掌,久久的回荡在这一大片美丽的田野上。
远处的果园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的咧开了自己的嘴。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儿散发出的阵阵香味,引来了成千上万只蜜蜂嗡嗡的叫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闭上眼睛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了。
我们穿梭在田野蜿蜒的小路上,呼吸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快乐的追逐。累了就坐在田埂上,嘴里哼着一支小曲,感受着田野的美好。
我爱家乡的田野,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丰收。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美丽的晚霞】
有人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有人喜欢诗情画意的风景。而我却喜欢变化多端的晚霞。
每当傍晚,我就会做在阳台上观看晚霞。
一开始,天空是一片淡淡的蓝色,太阳慢慢往西边落下,这时周围的云染成了谈谈的红色。太阳红红的放射这五彩的光芒。每一座房屋,每一棵树都沐浴在 夕阳的柔光中。
过了一会儿,太阳边的云也在不断的更换着锦衣:红的,粉的,黄的…… 五光十色。霎时间,晚霞弥漫了半个天空,像铺开了一幅美丽的天然图画。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两条巨龙,就像童话里的“二龙戏珠”,他们灵活的飞来飞去。玩着玩着,就消失了。
天空又变成了一个的花园,里面有着美丽的月季,高贵的牡丹,活泼的太阳花,顶风立雪的腊梅……我的眼睛真是看的应接不暇了。看着看着,眼睛模糊了,什么也看不清了。
太阳完全坠入了西边。晚霞也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收起了最后一丝光亮。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美丽的桂花】
美哉,桂花仙子!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楼下看那又美丽又香的桂花。
桂花树非常大,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遮天盖地的大莲蓬。
金桂的叶子十分茂密,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我们在远远的地方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啊,真香”!我一边说一边用鼻子不断闻。这时,忽然吹来一阵秋风,许多桂花就纷纷飘落下来,就像下起了一场桂花雨呢!看到这番景象,我情不自禁的高兴的手舞足蹈,真想去摘一朵,可是我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去摘一朵金桂,那还会有吗?于是我停下脚步。
金桂有四片花瓣,里面有两个圆圆的小小的花蕊,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桂花可喜欢打扮了呢,你看,它穿着一条黄色的裙子。只要一阵微风拂过,一树的金桂就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啊!你们看这金桂多美啊!
啊!真美!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家乡的冬天】
我爱富饶的祖国,我也爱我那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家乡的四季分明:百花争艳的是春天,树木浓郁的是夏天,硕果累累的是秋天,白雪皑皑的是冬天。我最喜欢的是冬天。
冰天雪地的冬天来了,上午,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有的像在空中飞翔的天使,有的像在天空自由自在飞舞的白蝴蝶,还有的像银色的外套披在地球身上。冬天的天气千变万化,刚刚天气晴朗,转眼间阴了,雪花纷纷飘了下来,像一个魔法师一样瞬间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了银色的城堡。我们在城堡中打雪仗、堆雪人快乐极了!天晴了,太阳露出了脸庞对着我们欢笑。树上的积雪簌簌地往下落,经常在我们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向我们发起进攻,狂扔“手榴弹”,那感觉冷冰冰的搞得我们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冬天,我很喜欢,你们呢?
【四年级自然景观作文范文:美丽的雪景】
今天早晨醒来,觉得格外的冷。我拉开窗帘一看,呀!太美了,一片白茫茫的,下雪了!
雪景可真美呀!大树上、屋顶上、汽车上、地面上……都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大衣。地上的雪,少说也有半尺厚。路旁的树好多都被雪给压倒了,有的只是压弯了树枝,可有的小树整棵树都被压倒了。我家后面的菜地里,那海棠树的树枝全都被雪给压折了,象一缕缕白发垂了下来。那一簇簇冬青树被雪一盖,就像一个个的蒙古包一样。我们家门前的柏树,才是美中之美,从远处看的话,树枝上那一簇一簇的积雪,就像一朵朵白云一样,好看极了。
瞧!院子里的空地上,有许多人在打雪仗、堆雪人。堆雪人的团结合作,打雪仗的你追我赶,互相扔着雪球。看着他们玩的那么开心的样子,我也非常想玩,但是,谁让我还有一点感冒呢!太可惜了!
啊!今天的雪景,是我看到的最美丽的雪景了。
学校的爬山虎
我喜欢我们学校庄严神圣的升旗台,喜欢崭新漂亮的教学楼……喜欢校园的每一个地角落。但这里要说的,还是我们教学楼东面的爬山虎。
春天,校园的墙角里钻出了几根细细的嫩芽,它顺着墙壁一直爬,一直爬到墙顶,整个墙面都是绿油油的一片。
夏天,爬山虎的枝叶非常茂盛,一阵微风吹过,满墙的叶子就荡漾起来,凉爽极了。
秋天,爬山虎的叶子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一片片叶子纷纷飘落,像蝴蝶一样飞来飞去。
冬天,爬山虎穿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像大将军一样威武。
我爱我的学校,更爱学校的爬山虎。校园的爬山虎
我们的校园,处处有风景。除了五颜六色的花坛、绿毯似的草坪和高大挺拔的雪松。那绿如城墙的爬山虎便是一处。
春天来了,校园的墙角里,悄悄地钻出了几根细细的绿芽,稀稀疏疏的,它顺着墙壁爬呀爬。长出了几篇小小的叶芽,看起来是那么纤弱、那么娇嫩,我们看着它,惊奇地问:“这是什么呀?细的跟钢丝一样。”老师笑着说:“这是爬山虎,别看它小,不久你一定会为它的生命力而感叹。”
老师果然说中了。到了夏天,爬山虎已经窜到了墙顶,小小的叶子已经有巴掌大了,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浅绿色,有的呈墨绿色。挨挨挤挤、层层叠叠,把整座墙遮得严严实实,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绿色的瀑布。阳光下的爬山虎叶子油光发亮,蓬蓬勃勃,爆发出无限的生机,让人折服。
到了深秋季节,爬山虎的颜色又在变了。有的成了红色、有的成了黄色、有的成了花色。同学们都在爬山虎前唱歌跳舞,有的打沙包、有的做游戏、有的跳绳。
啊!校园的爬山虎,你因自己的顽强不息,给了我们欢乐、给了我们人生的启迪。
美丽的小池
我们窗外有一个池塘,她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面碧玉。她静静地躺在那里,她是那么温柔安静,让我们来看看她吧。
她的身材很特别,象一个B字,小池中间还有一个长堤,像一条美女的腰带,把小池分成了两半。这小池多么象日月潭呀,一边大一边小,大的象一个大太阳多么灿烂,小的象一个小月亮可漂亮了。
小池的两旁有很多绿色植物,像小池的衣裳,小草是小池的花边,油菜花是衣裳上的小花,芋头是衣裳上的珍珠,白菜是衣裳上的荷花,冬瓜是衣裳上的花纹。有时天气好,阳光照在小池上闪闪发光,像无数的小星星。人们精心呵护着“小珍珠”和“花纹”们,把它们越种越好,让这件衣裳越来越漂亮了。
春天小池塘旁开满了花,小池就好象在身上喷了香水,好香呀。小池旁的菜地变成了一个花姑娘,蝴蝶在花丛里跳起了舞,这样小池就不会孤独了。夏天蜻蜓来了,告诉小池早晨飞行的快乐。秋天丰收了,人们都在收果实,人们的笑脸映在了小池上,让小池也笑了,冬天雪花飞舞,小池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给小池又换上了美丽的衣裳。下雨的时候,水面上有很多花纹。早晨有朝霞,红红的好象小池的脸红了。
这美丽的小池让我永远忘不了。
池 水
我们教室后面有一个池塘,它又清又亮,旁边有一片绿绿的菜地,要是我们带你去,你愿意吗?
小池的形状是不规范的分成两半,大的一半像正方形,小的像三角形。小池被栏腰截断,好像葫芦,又好像英语里的B。小池中间有个小堤,好像一位美女系着一条轻飘飘的腰带在跳舞。人们在上面走来走去,微风从边上拂过,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堤岸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上还有嫩嫩的小草,密密麻麻的灌木丛里还有你不认识的小虫子。柳树的枝条垂下来像一位姑娘的头发。菜地里还有青青的油菜开着黄黄的花儿。大大黄黄的芋头,青嫩的白菜,还有几个高高低低的丝瓜架、冬瓜架上挂满了又白又胖的冬瓜。这一边又有红红的辣椒,树上挂满了桔色的点点和黄色的点点,这就是桔子树和柚子树。前面还有大小不同、高低各异的房屋。这些东西并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是那平静碧绿的池水。所有东西的样子、形状倒映在池水里。小鱼在池塘里吹泡泡。那泡泡好像在比赛跑步,大的小的都跟着往前冲。风吹过,柳树的叶子掉进了小池里,小池里立刻荡漾起涟漪。这些泡泡让这幅画卷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小池的四季更加美丽了!春天,小池旁的野花给小池编了个花圈。绿草给小池做了一个嫩青的头饰,给小池一个新的惊喜!油菜花点缀在小草上,多美啊!夏天,好多荷叶立在池水里,它们像一把绿绿的伞,几只蜻蜓飞过来,我立刻想起《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果实累累,树上的果子差不得都熟了。我走到里面去,一阵幽香飘过来,那香味真香,真是醉人啊!冬天,雪花飞舞薄薄的冰覆盖在小池上,昆虫在上面“滑冰”快乐极了。
下雨了,小池上“哗哗——哗哗——”这声音真美啊!起雾了,朦胧的白雾在空是飘荡着,好像仙境一样。下完雨,天晴,太阳照着大地,大地变成金色了。早晨,朝霞红通通的,美极了!这美丽的小池,多么迷人啊!
迷人的小池
我爱学校旁的小池,因为它是绿色的象征;我爱学校旁的小池,因为它是一位温柔的姑娘;我爱学校旁的小池,因为它是春姑娘的朋友。
池塘的形状好像是一个字母b,中间是一条长堤,拦腰截断,好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在风中舞蹈,挥舞着自己长长的腰带。人们走上长堤,会感觉神清气爽。
堤岸上的小路 , 小路上有青青的小草,绿绿的灌木,还有春姑娘留下的头发,那就是柳树。菜地里的各种各样的菜,有白菜、芋头、油菜、冬瓜、辣椒、还有高低不同的丝瓜架,桔子树、柚子树,那些都是劳动人民的收获。房屋被绿树掩映着,错落有致地分布,池塘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块碧玉。池塘里有欢快的鱼儿在水里游着,吐出小泡泡,那些小泡泡,那些小泡泡似乎也很快活。
在春天时,春姑娘带来了生命,这时鲜花盛开,我用鼻子闻了闻,花朵放开了醉人的香味,油菜花金灿灿的点缀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丝瓜花也绽开了笑脸。辣椒红红的,像一个小巧玲珑的红月亮。夏天蜻蜓姑娘回来了,我的眼睛仿佛模糊了,这时我听见蜻蜓告诉我它的快乐。秋天,鲜果飘香,小池里倒映着人们的笑容。冬天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在雨天雨水滴哒滴哒地响起。在雾天,天空一片朦胧。晴天阳光强烈,反照在湖面上的金光。早上风吹到湖面上,湖面荡漾出波澜。
这迷人的小池可真美啊!
美丽的池塘
我的学校旁边有一个池塘,它绿得像一块碧玉,清得像一面镜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池塘像一个小葫芦,它中间有个小堤,像小葫芦身上的腰带,把池塘分成了两半,上面像个三角形下面像个椭圆形,真是形状怪异。
小堤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两边有绿油油的小草和灌木,长长的柳枝像一位仙女的长头发。有一阵清风吹过,几片柳叶从树上落下来,落在池塘漾起了美丽的波纹,旁边的菜地里有金黄的油菜花,还有绿色的芋头、白菜、丝瓜、冬瓜,我一看丝瓜原来是长在架子上的,原来一直以为是长在地上的呢!还有红彤彤的辣椒,真是各种各样呢!还有大小不同、高低各异的房屋真是美极了。
小池塘春、夏、秋、冬的景色都不一样,我们去看看吧!小池塘春天的时候菜地里油菜花开出金黄色的花朵,辣椒也开出了雪白的小花;夏天的池塘边的晚霞是四季中最美的,夏天的蜻蜓在湖面上飞舞真美呀!秋天池塘边的瓜果蔬菜都成熟了,农民伯伯们可是大丰收了,果实可以自己吃,也可以拿去卖,真好呀!冬天雪花飞舞,湖面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小昆虫们都可以到湖面上去滑冰了。雨天,小池塘可美了,雨在空中飘飘而下真美;雾天从这里看根本看不清对面;晴天阳光明媚真美。
学校旁边的小池塘我真的很喜欢它!
迷人的池塘
我们的教学楼旁边有一个池塘,它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它每天陪伴着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池塘的中间有一条小堤,人们走在什么很协调,人影绰绰的真有节奏感。小池塘旁边有很多小草都是绿油油的,柳树的芽到了秋天还是嫩绿嫩绿的。菜地里有许多种蔬菜,比如:油菜、芋头、白菜、丝瓜、冬瓜、辣椒,还有橘子树,柚子树,当然还少不了那些劳动的人们,真是满目翠绿。
那池塘旁居住的人们,他们的房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低,真是大小不同,高低各异。房屋不算什么,最热闹的还是池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欢快地游动。站在堤岸上,一阵微风吹来使人心情舒畅。
春天池塘旁边鲜花盛开,春姑娘给了花儿一个新的生命,花瓣上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夏天池塘旁边又是绿树成阴,梧桐树天天陪伴着池塘,还有蜻蜓在飞来飞去。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句诗:“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鲜果飘香,人们都在大丰收。冬天白雪一片,把池塘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冰。下雨的时候,池塘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起雾的时候,真是烟雨蒙蒙。晴天到了,池塘上红彤彤的。
池塘真迷人!
第三篇:四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导读】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我们可以从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故事、图片、传说入手,再逐一联系课文具体学习,最后化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行动。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盘旋、屯兵、堡垒、崇山峻岭”等词语。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等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并尝试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2.揭示课题。3.结合课题质疑。
(预设:长城的构造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找出已弄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或体会。(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读准多音字,积累字词。jiān(中间)yīnɡ(应该)间
应 jiàn(黑白相间)nɡ(随机应变)yì(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课本中的两幅图上分别看到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 长城的近观图。
(3)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的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长城的近景图对应的是第2自然段,第3、4自然段写作者展开的联想及对长城的赞美。
2.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描写长城远看的样子使用了比喻、数字说明,突出了长城的长。(2)作者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列出具体数字使表达更准确,让人信服。(3)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明确: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4)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①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②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明确:古时候没有机械可操作,全靠人力。③思考: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教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④假如此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老师引导:围绕建筑工具、巧妙设计,工程难度展开,表达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
美。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复习巩固。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长城的气魄与雄伟,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赏全文。
(二)质疑探究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长城曲折回环、气势雄伟的特点。2.课文第一自然段对长城的介绍先从什么角度入手,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先概括地介绍,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这句话点明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指出长城建筑材料是什么?
明确:高大坚固的特点,条石和城砖是长城的建筑材料。4.“城墙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描述有何特点? 明确: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使读者的认识更清楚、明白。
5.“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连用几个动词,有何妙处?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教师总结:“站、踏、扶”三个动词连用,点明作者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想起”表明作者被长城的气魄震撼,内容由长城自然地过渡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6.“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中连用的两个“没有”有何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连用两个“没有”点明修筑之艰难,“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长城的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7.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明确: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而且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只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8.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明确:从规模上看长城非常宏大——万里之长,八米多高,六米多厚,设置巧妙;从工程上看非常艰巨——全靠人力把那么多那么重的巨石、方砖运上陡峭的山岭,并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从时间上看两千多年前完成如此宏伟、如此艰巨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三)课堂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长城是由()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
远看 气魄雄伟长城近观 设计巧妙奇迹
置身其间 血汗 智慧
《长城》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雄伟,还要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抓住奇迹这条主线,结合部分学生攀登长城的经历和有关资料,远看长城,探寻奇迹,近看长城,探讨奇迹,置身长城,提问奇迹,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兴趣盎然。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第一,长城“长”、“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第二,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习题3(1)“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身临其境,浏览长城;“自然地”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涌起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表示长城的建成非常不易,这两个词,使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跃然纸上。
1.多音字。
n(旋转)xuádān(简单)旋
单 xuàn(旋风)n(姓单)shà(高大)dà大 dài(大夫)2.近义词。
坚固——牢固
呼应——照应 陡峭——陡峻
雄伟——宏伟 修筑——修建
凝结——凝聚 3.反义词。
高大——矮小
陡峭——平坦 伟大——平凡
蜿蜒——笔直 坚固——柔软
凝结——溶解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第四段(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介绍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8
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年,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就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二)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找出文中已明白的知识和还不懂的方面。3.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检测 1.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等生字的读音。
(2)解释“横槛、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远眺、画廊、葱郁”等词语的意思。(3)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4)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2.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颐和园首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明确: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大、景色优美。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明确:第1句,长,列数据,分层次。
(3)长廊有什么特点?从哪儿体会到它的长? 明确:又长又美。
(4)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思考: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 ①长廊的颜色美;②长廊的画美;③长廊周围的风景美;④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第二
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继续导学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欣赏了有名的长廊。这节课,我们接着游览颐和园。
(二)认知贯通
1.走完了长廊,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其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1)“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昆明湖的静、绿。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明确:往远处看,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准确。
3.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石桥、倒垂的柳树、湖心岛、十七孔桥。4.画出描写十七孔桥样子的句子。明确:“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三)课堂小结
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希望同学们也能带我去游览一处美景,试着写一篇游览性的文章。写作时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句话是全文________,的紧紧照应了文章的________,又为下文埋下了______,使文章______相______。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句话说明画的内容________,题材________、构图________,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________,________的智慧和________。
山脚向下望智慧、才干 颐和园万寿山山顶正前面向东远眺昆明湖湖十七孔桥
长长廊内部两边
这篇课文的最大特色是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展开。有的是边走边看的,有的写的是站在一点通过视线的改变而看到的风景„„这些顺序作者都用了明确的词句来交待,使课文景物一点也不混乱。在教学中,我通过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来让学生自主探讨,进而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式。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本文移步换景,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从画“____”的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1.多音字。
dū(都城)jī(几乎)都
几 dōu(都好)jǐ(几个)(拜佛)fóɡān(栏杆)佛
杆 fúɡǎn(枪杆)(仿佛)2.耸立——挺立
葱郁——葱翠 葱绿——葱茏
姿态——姿势 远眺——远望
游赏——玩赏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3.反义词。
古老——现代
神清气爽——昏头昏脑 金碧辉煌——暗淡无光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长廊的景色。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写了万寿山以及站在万寿山上所看到的景色。第四段(第5自然段):描写了昆明湖的景色。
第五段(第6自然段):写颐和园很美,希望游人能亲自来游赏。5.课文中心
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19* 秦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自学为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认真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天老师让大家查找一些兵马俑的资料,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教师总结:介绍得真好,从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兵马俑的历史价值确实十分珍贵。(二)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弄懂生字新词。
1.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和没弄懂的地方。(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得知其作用? 明确: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第4至7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类型和特点。
(2)默读课文,用简短的词语说说对秦兵马俑的印象。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享誉世界、举世无双、惟妙惟肖等等。
2.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明确: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举了大量的数据。
(3)人们看到如此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点拨: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最后一个长句子,讲了什么?
明确:前半句讲兵马俑的恢宏气势;“真像„„”讲兵马俑高超的制作工艺。(5)读4-7自然段,思考: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
明确:将军俑 神态自若
武士俑 整装待发
骑兵俑 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 跃跃欲试
(6)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流露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民族自豪感。(四)课堂小结
课文生动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规模宏大秦兵马俑分述类型众多 绝无仅有自豪热爱
个性鲜明总结 绝无仅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秦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在小组交流的环节,同学们畅听欲言,充分流露出对历史文物的自豪感。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nɡ(行走)chēnɡ(称呼)xí称
行 chèn(匀称)nɡ(解行)há总起 举世无双dānɡ(当年)当 dànɡ(上当)2.近义词。
珍贵——宝贵
精美——精致 宏大——宏伟
鸟瞰——俯视 统率——率领
魁梧——高大
模拟——模仿
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所向披靡——所向无敌 神态自若——而不改色 3.反义词。
整齐——凌乱
魁梧——矮小 珍贵——廉价
健壮——虚弱 鸟瞰——仰望
精美——粗糙
统率——跟随
举世无双——比比皆是 所向披靡——望风披靡 神态自若——惊慌失措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秦兵马俑是我国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兵马俑规模宏大。
第三段(第3-8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对秦兵马俑“宏大规模”的介绍和对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同时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语文园地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学生试做,师生共同探讨交流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背诵关于“世界遗产”的古诗词、楹联、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
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以“保护文物”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保护文物意识,并把交际内容形成倡议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1)激情导入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你有什么感受。(二)感受雄伟
1.音乐响起,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欣赏长城的美景。
2.这雄伟壮丽的长城,令全世界人民为之倾倒,英国女王伊丽沙白游览了万里长城后,她这样题词:“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游览了万里长城后,他这样题词:“长城真是一个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
3.读着外国元首送给长城的题词,你有什么感受? 4.交流感受(三)感受痛苦。
1.长城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近几年,长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看,长城在发出痛苦的呻吟。
2.感受“痛苦的呻吟”。
资料1,出示课文中关于长城的报道。
资料2,长城在呻吟,2008年山西一村办企业的扩建需要,竟然将60米长的长城拆毁,倾刻间60米长的历史文化遗产湮灭。
资料3,河北省怀化县境内的一段长城,上面的城砖甚至黄土都被当地的农民运回家,用来盖房子甚至垒猪圈。
读着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受?(四)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2.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自了解的其它文物古迹情况,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点什么。
(五)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第二课
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习作。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二)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位导游,大家想参与吗?
2.评选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传说,明确游览的注意事项。(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能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三)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四)写法指导(1)范文引导
(2)从范文中你发现了导游词的哪些格式?(3)总结规则
①前言:是导游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②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
③分述: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
④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
(五)习作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①请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②读他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a.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b.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①推举好的习作进行展示,在小组内和全班进行展示。
②谈习作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并适时予以表扬。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
二、导学过程(一)我的发现
我们在这单元学习了一些描写“世界遗产”的课文,小林、小东和我们一样,也是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来看看他们读了这一组课文后有什么发现。
读课文描写事物的句子,就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例如《长城》一课中,写长城城墙的宽用“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来比照事物,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有多宽。
(二)日积月累
1.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接下来我们就要认识几幅对联,出示“日积月累”。
2.出示例句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3.读读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两句对联写出颐和园月波楼的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每幅对联都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
4.读读课本中其它句子,试着就某一景点写一幅对联。5.课外积累,背诵一些写景点的对联。(三)宽带网。
1.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积累的范围。2.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取什么方法搜集材料的?遇到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讨论、发言)3.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比,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4.教师的建议
(1)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搜集和整理。(2)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3)纠正一些不当做法。
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别出心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们成立“导游团”带领游客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以此激发学生的乐趣,快乐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通过努力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先出示范文,通过交流景点的资料,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再读全文,体会其写法,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同时通过小组资料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各组为了在展示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在小组交流中他们互相学习和帮助,讨论热烈而有效。
第四篇:四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泉 城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4、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精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昼夜不息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不断
悬崖
洞穴
占地
往上冒
三堆白雪
2、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分段读课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三、精讲课文,体会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能反映济南泉水的特色。①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真美!
②你在哪儿见过白浪翻滚?(大海)从白浪翻滚中你体会到这泉水怎样?(大、有气势)
③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
④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
⑤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
⑥指导朗读读句子
⑦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2)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自由读)
①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②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点红“洪大”“虎啸狮吼”并体会意思)
③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虎啸狮吼)
④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秋雨潇潇)⑤低细得如--(点红“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
⑥个别读,评价指导.⑦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3)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泉多、泉美)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美丽,神奇,把体会融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四、作业。
1、完成本课习字册。
2、完成《评价手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 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3、练习背诵课文。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2、齐声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段。
过渡: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谁来为我们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余的同学仔细体会: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了?
珍珠泉在哪儿呢 ? 珍珠泉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文中有一个字表现泉水的流动特点,是哪一个字呢? “涌”字说明什么呢?“涌”字仿佛让读者感受到珍珠泉水流势快及水的多。正是因为泉水有生命力,才体现出泉水的神奇。
(3)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珍珠泉,我们现在站在珍珠泉岸边,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呢?
4、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玩了珍珠泉,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游览另外的三大名泉,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再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仔细体会一下泉水的样子。思考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一会儿我们请几个同学领我们到另外的三大名泉游览一番。(可以先小结学习方法即先读课文、在找泉水的位置后体会泉水的样子并找出描写水流特点的词语再读一遍)
三、学生从三至五自然段自主选择喜欢泉水段落来学习、1、五龙潭
(1)现在我们来到了五龙潭,谁来为我们导游一下五龙潭呢?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2)五龙潭在什么位置? 五龙潭是怎样形成的?(抓住一个“汇注”)(3)同学们注意了,这儿有一个词表现了泉水的流动特点
(4)为什么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珍珠泉 用的是“ 涌”而五龙潭却使用“汇注”呢?
(5)谁能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把五龙潭的特点读出来呢?
2、黑虎泉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黑虎泉,请黑虎泉的小导游为我们介绍一下。其余同学看图体会你读懂了什么。(1)黑虎泉在哪儿?
(2)泉水是怎样流动的呢?喷吐说明什么 ?
泉水不仅急,水量大
(3)泉水不仅急,水量大,他还有什么特点呢?(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3、趵突泉
我们现在又来到趵突泉,请喜欢趵突泉的小导游领我们去游览一番好不好?其余同学对照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1)趵突泉的水清到什么程度呢?
(2)冒字说明了什么呢?“冒”则让人感受到泉水量大,水势强。(3)趵突泉这么美,有那位小导游能为我们再读一下,其余同学再仔细体会一下。
(4)我们将要离开趵突泉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趵突泉说呢 ?
4、我们已经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和本文的作者一样,都说出了对济南壮丽景观赞美和热爱。
最后同学们,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珍珠泉:清 神奇
泉城
五龙潭:泉多
天下闻名
黑虎泉:水声喧腾
趵突泉:大、美、清
教后记:
10、九 寨 沟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活在那里的异兽珍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一、导入课题,了解九寨沟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光秀丽,著名的景点数不胜数,让无数游人陶醉其中,令许多文人墨客提笔赞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就是巴金爷爷的——《九寨沟》。
1、交流搜集资料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九寨沟的资料,刚才你同桌也和你相互交流了,现在可不可以从中选择你认为最想让我们知道的一点,来说说?
2、听着这样的介绍,相信同学们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眼目睹一下那里的风采。来,擦亮眼睛,九寨沟就在你眼前!(播放资料)
3、看到同学们陶醉其中的表情,听到同学们发出的惊叹,我相信你此时一定有话要说。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3)指名分小节读全文。
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三、四自然段的段意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段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九寨沟的美
1、每一个来九寨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这里太美了!美得无与伦比,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就像巴金爷爷说的那样——(出示课件)
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巴金爷爷也说——读第二句
看来他也说这里——人间仙境。人间仙境,又是个怎样的地方? 这两句在意思表达上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说这里很美)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开头和最后,分别写出了巴金爷爷一走近九寨沟的感受,和游览了九寨沟全貌后的感受。同时,也帮我们这些没去过九寨沟的读者感受到了九寨沟的整体风格。你能不能结合以前我们学过的,说说他们在全文结构中这叫什么?(首尾呼应)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要想去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在哪,怎么走,巴金爷爷出发前,了解到九寨沟的位置了吗?
2、浏览课文1、2段,看看你能知道哪些信息?齐读这两段。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补充习题》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复习旧知。听写本课词语。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
2、(课件)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
你最喜欢哪处景物,体会一下句子的意思。待会,老师想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美美的朗读,让别人听了也产生喜爱之情。
交流:
(1)雪峰
生说、读。
别人你的体会是什么?谁还有补充?
你读得多好啊!快看雪峰就在我们眼前呢!
师:这一座座雪峰又高又美,赶快读读这句吧!
过渡:你还喜欢哪处景物?为什么?
(2)湖泊
生说、读
(课件)自己读读这句,你有什么体会吗?
颗颗宝石.清澈
宝石美不美?谁能读出来!
什么是彩带般的沟谷啊?
九寨沟树种繁多,枝叶颜色多姿多彩,加上地势有高有低,光线有明有暗,就形成了这彩带般的沟谷。这就是九寨沟五绝之一的“彩林”谁知道其它“四绝”是什么?
(翠海、叠瀑、雪峰、藏情)
大大小小的湖泊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光彩,就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湖底石块色彩斑斓,这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啊!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想看看吗?(课件)
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真是太美了,读读描写湖泊的句子,如果能背下几句就更棒了!
过渡:你还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
(3)森林
说、读,你体会出什么了?
谁再来读读。你看你都让大家看到了这美丽,茂密的原始森林。(课件)
过渡 :谁喜欢瀑布?
(4)瀑布:
说、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什么是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还会有什么样的瀑布?(宽、高)
真不错、看看吧!和你想的一样吗?(课件)
感觉怎么样啊?那就读出你的感受,试着背一背。
谁来展示。
(5)师总结:九寨沟雪峰巍峨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那么多姿多彩,湖泊宁静,绚丽,而瀑布而充满了动感,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迷人)
(6)让我们去看看吧!(录像)多美的景色,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一边欣赏九寨沟迷人的景色,一边向原始森林纵深处行进,何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会遇到哪些动物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
3、朗读、表演;
4、总结:小游客们,也许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金丝猴。也许我们会看到正在奔跑的羚羊。也许我们又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可爱的小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5、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牛羚、鸳鸯、红腹角雉、白闲鸟、树叶虫、红腹锦鸡、枯叶蝶)
6、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些图片,请看。
也许,你会在哪看到什么样的牛羚在干什么?
也许,你会看到在哪里什么样的谁在干什么„„
下面小组合作,看着画面说几句话,看谁会观察,会想象,会描述。
7、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8、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
四、学习5自然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九寨沟迷人的景色,看到了九寨沟快乐的小动物们,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吗?
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
3、拿起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延伸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吗?你们想亲自去看吗?你们想赞美它吗?我师特别想赞美她,我写了一首小诗,但需要你们的帮助。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的雪峰,这里有()的湖泊,这里有()的森林,这里有()的瀑布。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羚 羊(),大熊猫(),小熊猫()。
假如来到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要()。
六、作业设计。
1、完成《评价手册》。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教后记:
11、田园诗情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
3、通过再现式的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4、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5、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如地理特征,国旗,国花,国徽等。
教学重难点:
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文本内容等自学与理解生字新词。
3、感受文本的几幅画面,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略,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荷兰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
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重点朗读.2、分节检查朗读
同时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解决生字词.如“镶嵌”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即可.对一些读被读破的句子,反复加以纠正,也可同时把读出情感来。
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轻轻地读,极目地望,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
2,简单交流:“奶牛图-骏马图-羊猪-鸡图-挤奶图-傍晚图.”
3,由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2、教师重点指导“顽”,“悍”,“烁”,让学生注意左右部分的相互配合.3、学生练写体会.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评价手册》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2、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3、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现在还能不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的田园风光呢
(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
二、精读课文。
1、(指板书)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2、现在大家就轻轻地走进这里(边说边示意学生打开到本课),走进这些风光之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它的诗情画意.强调:要边读边看,让这些风光时刻浮现在自己的脑中.3、走进牧场,细细欣赏。
(一)奶牛图
1、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
“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指引学生读好感受好: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舒服,很有诗意)
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这些奶牛是什么样子 在做些什么 你们现在走近这些奶牛,去细细地观赏一下.(示意学生再读第2节)
3、指名读,指导读
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奶牛,它们正在做什么(让生读)
4、你们感觉哪种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生再读,针对具体情况再交流.)
A、可以试着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你说它会思考着什么呢
(学生说说即可)
B、针对学生说出的有意思部分,可以通过齐读,让学生在脑中真真实实地反刍一下.5、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我们还能看到--“郁金香”
(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适当延伸)那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 作为国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义的花,假如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牡丹,都是郁金香,那简直会是仙境.)
把这句反复地多读几遍.6、完整朗读这节,再整体地感受,其他同学可以看图听.7、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站在“丝绒毯”的那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我们知道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诗人,也在用一种无声的诗正在赞美着美丽的大草原.(二)骏马图
1、这些碧绿色的低地是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中.你们能明白“镶嵌”的意思吗(再次形象地理解这个词,指着班级前面的匾框,让学生再次通过形象地读,深入感知这情景.)
这时,站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老师做出适当手势语)—“成群的骏马”
2、这些骏马是什么样子 又在做些什么呢
你们再走近骏马,仔细地看一下.(生读第三节)
3、指名读
这些骏马如何,指生读.可以重点去读“成群的骏马骠悍„„”(解读:这里有清新的空气与肥嫩的绿草,还有清清的运河之水,呼吸着„„这马儿怎能不骠悍呢 通过不同的提示,让学生反复读骏马的样子.)
4、总结:这里的马几乎都可以一日千里,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他们完全可以征服,也就归他们所有了.(三)羊猪鸡图
同学们,在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我们还能看到了那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
那成千上万的小鸡与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
(这一段师生用对话的形式,一带而过.)
(四)夜景图
1、时间过得真快,现在天已经是傍晚了,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小声地读第5节.总结:是的,在这里在这个时候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
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他们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详和,收获与喜悦.2、过渡:在这一天中,动物们尽情地享受这草原无限的美感,也从嫩草中汲取了无限的营养,这里他们也该休息了,而在运河之中,在马路之上又是一番繁忙与收获.默默读第六节,看看这时的田园风光又是如何.指名配乐轻声朗读这节,看看入夜的荷兰田园风光.――这才是真正的荷兰王国.(五)总结
现在让我们反思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吧,我们知道,说荷兰是水之国,是因为--(碧绿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
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是因为那里有---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真正的荷兰应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个美丽的国度中畅游了一两天,天亮了我们就要回家了,想带点什么留作纪念呢
(突出这里的特产的独有的特点.)
附简短资料: 1,荷兰又称为荷兰王国,在欧洲西部,面临大海以低地为主.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相当于江苏的百分之一.2,国旗是自上至下分区是红白蓝.3,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草 花 河„
田园 诗情
牛 马 羊„
12、桂花雨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 刘莉 修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第五篇: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四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0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
(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
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
三、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
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
四、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
五、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六、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七、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八、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11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
(一)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二)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三、学习《游山西村》
(一)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二)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三)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12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1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14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6、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7、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第二课时15
1、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叙述)。
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认真阅读相应段落。
3、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一是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第三句在第七段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5、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6、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
8、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16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4、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揭题
出示世界地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找答案。
揭题,读题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自学反馈
学生读生字,正音,齐读。
小组交流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师生交流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
他有什么发现?引导读第5段,质疑。
他是怎么发现的?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学生对照理解。质疑。
他有什么证据证明?引导读第7段,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魏格纳发现的地球的秘密。
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动画,看完说说你的感想。
大家来交流一下我们搜集资料的收获。
小组交流,专人汇报。
结语
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许多多,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勇于探索,就像——魏格纳。
写感受
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互相点评。
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17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18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1、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19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20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