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合理的结构方法;
2、是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揣摩,让学生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总分结构方式和对本文语言的揣摩。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选用:
析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步完成:
第一步:读课文,分析写了什么
第二步,读课文,分析怎么写的第三步,读课文,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课时
第一步:读课文,分析写了什么
(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能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加以概括)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苏州园林》。
(1)导语
(2)关于作者
叶圣陶:(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 1
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2、学生通读课文,标示段序,扫清字词障碍。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按以下句式说话(说出一点即可)第段写的是苏州园林。
教师引导示范:第。
学生说话:(可能出现的)
(1)第2段写的是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第3段写的是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3)第4段写的是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4)第5段写的是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5)第6段写的是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第7段写的是苏州园林讲究角落的图画美。
(7)第8段写的是苏州园林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8)第9段写的是苏州园林讲究色彩的搭配。
„„
第二步,读课文,分析怎么写的(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在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从课文结构、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语言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1、从课文结构上分析(指导学生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教师引导分析:课文是用总分结构写的。第1、2段为总写,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点。第3——6段为分写(整体),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7——9段也属于分写(局部或细部),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说明方法上分析
教师示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学生说话:(略)
(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3段)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苏州园林的艺术风采。(5段)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5段)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从语言上分析(表达方式、用词、修辞等)
(1)表达方式:
教师示范:
①如第1段中的议论,第7段中的描写等,既增强课文的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学生说话:
②如第5段:第1 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式描写,描写了俯下的搞树和仰起的低树相映成趣的情态,富于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式议论,阐明了这种栽种的理由及艺术效果;第5句式描写,描写了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萝,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2)词语:
教师示范:“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用“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学生说话: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用词讲究分寸,不因其“多”或“少”二或略例外,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②
③
④
(3)修辞:
教师示范: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
学生说话: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形象地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才使我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油然而生“眷念”之情。
第三步,读课文,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
(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样写有说明好处,为以后写作说明文打基础,准备用讨论法)
让学生读课文,说说各段的写法有说明好处。
教师示范:第1段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说出了苏州园林的影响。写出其地位,道出了写作目的,使读者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轮廓。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
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字词并用新词造句。
2、认真观察学校主教学楼,运用一定得修辞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说明文字。
第二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园林自然之趣。
2.学习文章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由主到次,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领略我国江南园林自然之趣。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周密 2.学习本文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说出自己对苏州园林的印象。
二、学生默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苏州园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 1.学生读文,勾画有关词句
师疏导:抓住第二段有关语句,并联系第三段至第九段的内容 2.学生交流
亭台轩榭的布局美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近景远景的层次美 角落的布置美 门窗的雕琢美 色彩的搭配美
3.学生齐读第二段,再次明确苏州园林图画美
三、学生探究课文,与作者对话
★文章1、2段与3-9段的内容有何关系,全文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3-9段能否随意调换位置?这部分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说明顺序? 1.学生读书思考
2.学生交流,师板书:先总后分、由主到次
四、学生研读课文,与同学对话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思考提炼:
★假山池沼的配合是如何体现出设计者和匠师的巧妙心思? 是如何体现自然之趣的?
2.学生将本段分层,并明确本段的说明顺序 3.学生理解本段用词的准确严密。师引导:“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这句中“大多”一词为何不能去掉?本段中还有哪些词使用准确严密?
五、总结拓展
作者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了苏州园林的 图画美,让同学们对说明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知道叶圣陶 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说明文吗? 1.师投影有关资料
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闲暇之余,常常与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这篇说明文时,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写的《苏州园林》一书。2.师生总结:多留心生活,思考生活;学习模仿别人优秀的文章 作业:
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仿写一篇文章,向别人介绍自己校园的特色。板书设计:
亭台轩榭的布局美 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近景远景的层次美 角落的布置美 门窗的雕琢美 色彩的搭配美 先总后分
(执教者:晓店初中葛修斌)教学反思:
第三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课题: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大名中学 栗晓东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益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五、情境导入使用资源(介绍本课的情境导入使用的资源类型、名称、来源等)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播放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等。来源:网络收集。
六、情境导入实施步骤(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情境导入各个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一)、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 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指导阅读, 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解说明的结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始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 明确: “标本”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本文的结构、顺序怎样? 明确: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教师活动:充分利用小组学习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读、展示等。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让学生借助文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七、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视频、ppt等在教学中穿插使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四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2.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美。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2.在反复诵读、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心系园林 回顾其美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苏州园林的美,确实“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我们知道,叶老是苏州人,苏州人游园林,写园林,当然倍感亲切。可他怎么就能看到一幅完美的画呢?可见,作者是从“鉴赏”的角度来写的。今天就让我们再读课文,同样也从鉴赏的角度看看,本文《苏州园林》究竟美在何处?
二.字斟句酌
探寻其美
从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来品析文章的精彩段落——第四自然段。p3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然后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它的美点,待会咱们共同交流探讨。
1.结构美——先总后分 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层来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先总后分,条理清晰。
温馨提示: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一定要关注每一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因为它往往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语言美—— 精美凝练
(“胸中有丘壑”,见多识广,心中有很多关于山水风景的奇思妙想。
“高低屈曲”,这些边沿不强求整齐,而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鱼戏莲叶间”,你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一幕描绘出来吗? 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看看谁写的最精彩!
语言美—— 准确严谨。
比较分析: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过渡:刚才我们从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鉴赏了这一精彩段落。课下,同学们也可以放眼全篇,继续按照这样的方法,寻找本文的美点。
3.分析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温故知新,链接中考 说明方法是中考语文试卷上必须面对的考点。请同学们运用已学的知识,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
四、拓展延伸 学习审美
学以致用,我们学习了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你从中领会到了哪些欣赏园林的方法呢?
自然即美,和谐即美。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 请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写一段文字,介绍校园一景,要求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板书 苏州园林
叶圣陶
结构 总——分
美 和谐
语言 精练 准确
第五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败笔、丘壑、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标本”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3.理解本文结构清晰、井然有序说明的特点。4.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5.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三、教法与建议 1.讲读课型。
2.可采用图片法、比较法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性的体悟。准备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苏州园林》的视频资料。
3、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法与要求
1.准备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上网查看《苏州园林》的视频资料。2.预习课文,尝试归纳要点,列出结构提纲。
五、教学练评活动程序 阅读导航: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得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活动1】诊断性评价
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叶圣陶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 集《苏州园林》写的序。2.给加点的字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斟酌()盘曲嶙峋()池沼()模()样
蔷薇()相间()庸俗()镂()空 3.辨明词义。①鉴赏: ②因地制宜: ③败笔: ④雷同: ⑤斟酌: ⑥层峦叠嶂:
4.思考:什么是文段的中心句?
【活动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问题1:感知每一自然段所说明的内容。点拨:
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第二段: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段:说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不讲究对称。第四段: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讲究配合。
第五段:说明苏州园林花草和树木的配合也着眼在画意。第六段:说明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计增加了景致的深度。第七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八段:说明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上的特点。第九段:说明苏州园林色彩上的特点。第十段:结束全文。
问题2:说明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提取文段的内容?
点拨:学会提取关键的句子,主要是每段的中心句(能够高度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找出中心句就抓住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抓住了中心意思,分析层意、归纳段意就不难了)
中心句有的可直接提取(总起句、结论句、主旨句等);有的要经过概括得出。这是快速提炼文段关键信息的重要方法。
【活动3】精读文段,分析说明顺序
问题1:文章从第2段的四个“讲究”到“3——6”段的分别展开是采用什么顺序说明的?
点拨:由概括到具体。
问题2:文章从“3——6”段到“7——9”段又是采用什么顺序说明的? 点拨: 3、4、5、6段是从大处着眼,7、8、9段是从小处补充,都为了体现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说明的顺序是由主到次。问题3:请归纳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顺序 点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活动4】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问题1:请分析1、2两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
点拨:第1段是全文的总领,第2段总的说明苏州园林特点,它们分别对应了下文各段内容,结构上是总分关系。
问题2: 3、4、5、6段先后顺序能否互换?
点拨:不能,因为3、4、5、6段与第2段内容是一一对应的并列关系。问题3:你能归纳出理清说明文结构的一般方法吗? 点拨:看全文前后的总分关系(总分、总分总,递进式); 看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并列、递进等);
【活动5】交流互动,展示习得
问题:请根据老师提供的画面,试着用书中的语句进行解说。点拨:略 【活动6】分析句子,重点探究
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点拨: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活动7】把握说明方法,探究说明技巧 问题: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点拨: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
中’的”。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说明方法,请把它们写在下面,并从本文中找出运用了这些方法的句子。
结合实例谈谈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在介绍了一种现象或说明了一个道理后用具体例子加以证实,既增加了
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列数字:准确而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打比方: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古诗文还可以增添文
章的艺术感染力。
【活动8】合作探究,难点突破
问题1: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的例子吗?
点拨: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另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如第7段中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
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问题2:完成下列练习,并归纳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
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点拨: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点拨: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
点。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
有什么区别?)
点拨:“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点拨: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
这一层意思。
(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
目。
(6)“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
界”是什么意思?
点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7)请读第7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点拨: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
音调为色彩。
归纳:
1、准确
2、周密
3、精练
【活动9】形成性评价
1.为了达到“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 讲究,讲究,讲究,讲究。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曼延 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
它景物配合着布置。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
出来。
4.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
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5.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6.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参考答案:
1.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2.制 心 蔓 嶙
3、①说明。介绍池沼的特点。②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高树与低树上下相望的风姿,富有动态感。③议论。用议论来说明这样栽种树木的艺术效果。4.C 5.C 6.(1)“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极少”说明不是不用,只不过用得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7.(1)作比较(2)摹状貌(3)举例子(4)打比方
板书
完美的图画
井然有序 结构清晰
六、拓展延伸(选学)
苏州园林简介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
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
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怡园,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掩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