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花品读课
《荷花》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看文章的第三段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如果把(),那画家的本领()。(尝试背诵)
2.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这一池的荷花实在是太美了,那么这满池的荷花到底长成什么样呢?(分析第二段)
荷花已经()。荷叶(),像()。白荷花在()。有的()。有的()。有的()。(尝试背诵)
3. 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生回答,自由想象
此时,作者见到如此美丽的荷花: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穿着(),站在()。一阵微风吹来,我就()。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风过了,我()。蜻蜓飞过来,告诉我()。小鱼在(),告诉我()。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是在()。
(尝试背诵)
4.逻辑引读,试背课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我赶紧()。
四、扩展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1.细读下面的文章。(1)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把描写荷叶、荷花的语句划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它与课文中描写的荷叶和荷花有什么不同?
野 荷 塘
„„
次日黎明,我还在睡梦中,便被大鹏和二龙喊醒上路了。淡淡的晨雾笼罩着静静的山林和草甸子,深深吸一口空气,一股花草的清香便扑鼻而入,像喝了一口新酿的蜂蜜。脱鞋趟过一片草甸子,两位少年朋友高兴地说:“到了!”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和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浮在水面的圆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在荷塘中间,有两处大片的荷叶挺出水面,高低参差,互相挤碰。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
„„
2.读一读,说一说:读了《采莲曲》,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吗?
采 莲 曲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如果我是那荷塘中的一朵荷花。
第二篇:《荷花》评课稿
《荷花》评课稿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谭教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华教师的课中,运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语段进行交流学习”这一教学手段,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当然,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师充分的钻研教材是分不开的。在课堂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第三篇:荷花评课记录
三年级语文(下)第12课《荷花》评课
三年级 李振云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一、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二、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华教师的课中,运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语段进行交流学习”这一教学手段,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当然,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师充分的钻研教材是分不开的。在课堂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反馈了出来。
三、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第四篇:荷花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商丘睢县南关小学的罗海娜,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新课改精神的体现,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是中华书局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情、学情: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形式,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直观的形象思维,很难想像出文字所描绘的动态画面,体会景物的动态美。所以要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在感受形象的同时,把看到的景象和词句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以下重难点:
3、重点、难点: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结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
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荷花之美;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制订了以下三维
(一)、认知目标: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技能目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引导和启发法。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体验——探究——发现”的思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通过诵读感悟,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铺设阶梯,辅以课件、使学生在图、声、乐、境中自主学习。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准备让学生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演演”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课。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设置教学程序,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步: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三)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
(四)朗读课文---加强语感的训练 ;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下面我针对每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传媒相继进入了课堂。运用现代的声像视听,三维动画等手段导入新课,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我在教学本文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引导学生初读文本:
1、猜谜导入,谜语是:“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在学生的兴奋中用课件揭示谜底(荷花)
2、欣赏荷花。用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有什么感受。学生会畅言回答,这时老师要给与肯定,并告诉他们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板书课题 “荷花”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这时顺势回到课文让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并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他们已被激起的情感得以延续,升华。让学生谈感受,充分尊重了他们的个性感悟和表达,同时通过交流又让他们对文本的初步了解更加丰富,开始与作者有了第一次情感共鸣,入情更深。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来表现形象,让学生看到,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再现课
文中所描写的形象,这样他们的心中自然就动情了。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感受形象:
1、引导学生看图,重点观察荷花、荷叶的形态。
2、出示课件,配以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让学生直观感受美。
3、再读课文,让学生结合文章插图说说课文中哪一段最具体地写荷花的形态(样子)?从而引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三)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作者看荷花。教学中,我通过品读词句体会语言的形式美、意境美。
1)、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从“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体会荷叶的密、绿、大。(课件展示荷叶,让学生感知、体验荷叶密、绿、大的特点)而这三大特点正展示着荷叶旺盛的生命力。荷叶如此旺盛,那荷花呢?
2)、让学生细嚼“冒”字,体会荷花冲破阻力,使劲地从密集的荷叶中钻出来,生机勃勃地生长的情景。(课件展示整池荷花)一个“冒”字,尽显荷花的丰姿,同样展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也融入大自然的无穷生机,可见作者用词之精炒。
我们再来看看每一朵荷花„„(出示二段课文)
3)、品读荷花丰姿,从“有的才展开两三片瓣儿”,“有的全都展开,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饱胀得就要破裂似的”这几句的描写品味出荷花的姿态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向我们殿示的是一种含蓄美;“有的全都展开,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全都展开,荷花怒放,向我们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而小莲蓬可爱、可心;“有的饱胀得就要破裂似的”“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蠢蠢欲动的生命力。(利用课件再次展示各种姿态的荷花,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完全感知荷花的美,这样的荷花怎么会不让人为之动情呢?这时老师应牢牢把握孩子们在感受课文时被激起的情感,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告诉他们(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为了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想象,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初读,总结这一段写荷花的“姿态”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还有的像_____。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自由畅言,体会荷花的姿势万千”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荷花美的认识,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 让学生边读边想: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画。再让学生找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思维,读中想象,让学生反复体会,这时学生会感悟到:难怪作者把它当作一大幅活的画。让他们知道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他们会感叹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趁此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时可以让他们自由畅言想对荷花说点什么?也许,有的学生会说:“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有的会说:“荷花,你的美令我陶醉。我真想吟一首小诗赞美你!” 等等„„于是,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体验,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一赞荷花。爱朗读的,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爱画画的,画一张荷花图;学生在赞荷花的过程中,美的体验得到唤醒,美的情感得到升华。我们再来看看作者,他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会怎样了呢?
(课件:我出示第4自然段课文)让学生进行表演读,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边表演边体会,把作者的想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抓住重点词句:微风吹过翩翩起舞随风舞动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停止站蜻蜓——飞行—快乐小鱼——游——告诉
(为了强化让学生多表演几次,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
让他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1)、蜻蜓飞过来会告诉我为什么感到快乐?
2)、小鱼会告诉我做的什么好梦?
3)、还会有哪些动物来,会告诉你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青蛙游过来,想借荷叶当舞台;可能会说小鸟飞过来,告诉它森林的故事,可能会说小蜜蜂飞过来,告诉它清早采蜜的乐趣;可能会说弟弟从远处走来,告诉它心中的秘密„„
应该说,学生这时已步入那个美丽的世界。既理解了语言文字,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这样的一池旺盛的荷花又将是怎样的清香啊!顺势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感受荷花美的基础上体会想象荷花的香,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
(四)朗读品味—加强语感的训练;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后,最后读懂了课文,就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朗读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而且学生的思维、想象、理解、表达能力通过朗读也得到了综合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就会跃然纸上。特别是第二段,我还安排了背诵训练。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文章载道,书以明解”,为了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内含,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让学生理解叶爷爷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2)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让学生说出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总结贵在升华。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可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课堂教学中,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闻清香
荷
叶:挨挨挤挤
看花:冒有的„有的„有的„美花
想成了一朵荷花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学大纲》中“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多处运用多煤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让学生心驰神注、静观默思、思索回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发展智力,从而实现有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诱思探究理论、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较好地体现了诱思探究理论和新课改的精神,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1、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渠道,课前先搜集资料,课中利用搜集的资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
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如: 让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一赞荷花。
4、本课设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的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指导、点拨作用。在教学中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使课堂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启发了学生思维,启迪了智慧,培养了学生感悟、理解、欣赏和积累语言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新课改精神的体现四 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荷花研究课教案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听说训练。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激趣导入。
1、这2句都是关于荷花的诗句,荷花很美,作家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更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荷花》,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欣赏、感受荷花的美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3页,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我”看到的,哪些自然段是“我”想象的?
三、学习第二小节
1、作者一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了荷花的清香,他赶紧来到荷花池,他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
2、指名交流:谁来说说他看到了怎样的荷叶?(挨挨挤挤)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是一个多音字,还读作„„ 理解“挨挨挤挤”。荷叶怎样子就是挨挨挤挤了呢?指导读“挨挨挤挤” 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多、长得茂盛)。
3、这挨挨挤挤的荷叶像什么呢?
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是一个比喻句,你从这个比喻句中体会到荷叶又长得怎样呢?(绿、大)是啊,荷叶长得多么茂盛、碧绿,又大又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过渡: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板书)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 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 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哪些字?(生:长、钻、伸、露„„)③ 请你把字放入句中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冒字呢?我们读读原句,比较下,有什么感受?
师动作引导: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生:使劲、用力、急切、争先恐后„„)你能加动作读一读吗?
④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多有冲劲,多有生命力啊!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吧,感受一下。
⑤ 这些荷花终于冒出来了,它们想做些什么呢?(同桌讨论)生:看景色 呼吸 找朋友 做游戏„„
归纳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5、作者看到的是哪几种姿态的荷花呢?请你在书上找一找。(相机正音)你“小莲蓬”,读得多好呀!请你带领大家读“莲蓬 ”。开火车读 “花骨朵儿”。齐读“饱胀”。
注:蓬是第二声,在这里读轻声。骨是多音字。胀是后鼻音。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难读的词语放进文中,读一读吧!
② 这三句话描绘了荷花不同的姿态(课件出示)能对应刚才的句子吗?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先自己读一读,加上一些动作。
③ 这是完全盛开的荷花,还有谁喜欢的?一起来读一读。④ 这还是花骨朵,能不能用个成语形容一下?谁来像他一样好好欣赏这“含苞待放”的荷花?老师一看到这幅画,我还不由想起了一句诗,你知道吗? ⑤ 这是悄悄绽放的荷花,喜欢的同学站起来地读一读吧!⑥
这些荷花美吗?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美!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吧!谁能把这优美的句子背下来?把这份美丽留在心田吧!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生:很美),看看那一朵(生: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2、是谁创造了这些美丽的景色?(大自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3、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五、学习第四小节
1、(配乐)这一池美丽的荷花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可以加一些动作。我们飞呀飞呀,飞过郁郁葱葱的树林,飞过绿茵茵的草地,飞过清澈的小溪,终于来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伸出手摸摸那碧绿的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雪白的花瓣,多么的细腻,凑近闻一闻,啊!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望着这一池的荷花,作者又产生怎样的感觉?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五小节。
2、多么美丽的荷花啊,连作者都觉得自己已经幻化成一朵荷花了,在翩翩起舞了,(板书:幻化成荷翩翩舞)你看,连小动物们也被吸引过来了。蜻蜓来干嘛了?谁来读?小鱼来了,谁来读?
出示: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3、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和荷花交流他们的心声呢?()游过来,告诉我()。()飞过来,告诉我()。
4、看来“我”们都已经深深地陶醉其中了,所以(引读)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让我们再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四到五小节吧!这么美的文字要是能背下来,那该多好啊,试着背一背吧。
小结:同学们,你看,荷塘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美,作者幻化成荷翩翩舞,这些都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的这么美丽的画卷。这真是“神奇自然人人爱”呀!
六、拓展延伸
1、其实美丽的荷塘景色还吸引了很多人,还很多作家都用优美的文字来描绘荷塘的美景,请同学们打开《语文拓展阅读》第68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碧绿的荷塘》。(1)、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谁愿意试着读一读?(3)、老师帮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荷花原产于中国,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栽培荷花了。现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漂亮的荷花池。而我们常州很多地方,也有一片荷塘,大家可以在周末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欣赏一下碧绿的荷叶,等到夏天的时候就能欣赏到美丽的荷花了!
七、作业布置:将你看到的荷塘景色,画下来或者用优美的文字写下来,下次我们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