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件评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6:1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件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件评析》。

第一篇: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件评析

【摘要】药品侵权的构成以药品存在缺陷为前提;药品之缺陷应当包括设计缺陷、警示缺陷、制造缺陷3种情

形;药品合格的证明标准是具体使用的药品本身不存在缺陷,而不是某个批次的药品具有合格证书;药品质量的证明责任应当由药品的生产者承担。

【关键词】药品;缺陷;侵权

【中图分类号】13923.3;r595.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3)02—0094—0

4随着患者权利意识的提高,药品侵权纠纷越来越多地

出现在医疗活动中。虽然药品侵权纠纷常常与医疗活动紧

密联系在一起,但又与医疗事故有明显的区别。在药品侵

权纠纷中,医院的诊疗人员的诊疗活动完全符合操作规范,因此不存在医疗过失,对患者造成损害的原因在于药物本

身,如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毒副作用等等。药品侵权纠纷在归责原则、证明责任的分担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特殊性,笔者

拟结合一则案例对药品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必要的探

讨。

一、基本案情

2000年11月1日,蒋某接种流感疫苗。医生按照说明

书的要求对蒋某进行了抗过敏检查,按规程注射接种了疫

苗。当天晚上,蒋某出现过敏反应,并逐步发展成过敏性肾

炎,损失惨重。经专家分析,肾炎等确系疫苗过敏引起。

2002年1月,蒋某以药品不合格发生侵权为由将药品的生

产者s公司诉至法院①。

二、诉讼各方的观点

原告:s公司生产的药品不合格是原告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s公司应依照产品责任的有关规定予以赔偿。药

品不合格体现在两点:一是警示不充分,未告知可能会发生

罕见的严重过敏反应;二是药品的质量可能不合格。s公

司应证明其合格,否则应推定质量不合格。

被告:提供给蒋某使用的药品是经药品鉴定机构鉴定

合格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是“不合格”。过敏反应系个

体差异现象,是一种“合理危险”。因此,被告不能予以赔

偿。

法院:“要求被告证明被原告使用的疫苗合格已不可

能,推定其不合格并无法律依据。”因此,无法查明其真实的质量状况,要求被告承担产品责任没有前提条件。但过敏

性肾炎确实是因注射疫苗引起的,而被告是生产疫苗的受

益者,按公平原则应补偿原告的部分损失。

三、评析

结合诉讼各方的分歧,笔者着重分析下述几个问题:

(一)药品侵权责任承担者及承担药品侵权责任的前提

在药品侵权纠纷中,以本案为例,注射疫苗的医院没有

任何过错,因此不存在医疗事故。医院不是侵权者,当然不

能要求其承担责任。产生不良后果的原因是疫苗引起的过

① 案件来源: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区法人民法院(2oo2)大民初字第59号民事判决书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2期)

敏反应,可能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的是药品的生产、销

售行为。比如,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药品销售者没有按

规定运输、储藏药品;药品的生产者没有明确用药禁忌证等

等。因此,只有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才可能是药品侵权责

任的承担者。<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

法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产品的销售者不能指出产品生

产者的名称的,产品的销售者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因

此,本案原告将s公司列为被告是正确的。

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需要承担侵

权责任是一个关于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问题。药品是产品的一种,因此产品侵权的归责原则当然适用于药品侵权。

基于此,承担药品侵权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侵权行为与

损害后果之间具备因果关系,即患者身体的损伤确实是由

于服用了生产者、销售者提供的药物而引起;二是药品本身

存在缺陷,即药品存在不合理危险。本案原告所言的“不合格”实际就是指“缺陷”之意。<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

“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不合理危险是相

对于合理危险而言的,比如,婴儿服用退烧药可能使其体温

低于正常值,这是一种合理的危险,无论服用哪个厂家的产

品都有这个可能。但如果服用后胃肠功能紊乱,这就是一

种不合理的危险。按法学界及司法界的一般观点,产品缺

陷分为三类: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及警示缺陷。① 这实际上

是不合理危险存在的

第二篇:关于一起商标侵权案件的分析

关于一起商标侵权案件的分析

我是某电大大学的一名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盗用、滥用和拟似别人的品牌来发展自己的产品,在别人品牌的掩护下给其厂家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扭曲影响了其品牌的健康发展。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对其现象我们对一案列进行简单分析一下。

一、[案情]

1997年7月28日,北京蓝色快车公司经国家商标局核准,获得“蓝色快车”注册商标专用权。2000年7月28日,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受让了上述注册商标。长春蓝色快车公司为LENOVO??Think产品在国内目前唯一的授权维修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在西安授权从事技术服务的合作机构是中铁陕西公司。2002年4月,傅永强经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培训获得“蓝色快车硬件工程师”称号,2004年3月,傅永强从中铁陕西公司离职。2004年5月,西安市工商局经范文英申请,核准注册了个人经营的高新区蓝色快车维修服务部。蓝色快车维修部服务单记载的联系人为傅永强,傅永强称其是陕西中关公司的工程师,但其给客户维修电脑后,蓝色快车维修部出具了发票。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称其是基于同一事实将范文英、傅永强共同起诉,并认为范文英、傅永强侵犯了其注册商标权,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判定“蓝色快车”为驰名商标;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其赔偿损失。

二、关于本案,本文拟对以下问题展开分析:

(一)本案不涉及“蓝色快车”是否为驰名商标的认定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商标驰名与否取决于商标权人对于商标的经营与维护,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事实状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由此说明,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实行被动原则,不依职权直接确认驰名商标,即只有在当事人提出请求且根据案情需要人民法院才依照法律规定作出认定。如果被控侵权人在跨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1

人民法院方对争讼之商标是否驰名进行审查认定。本案范文英与长春蓝色快车公司从事的服务虽不完全相同,但二者在服务的对象、方式等方面相关,存在着特定联系,属于类似服务。因此长春蓝色快车公司请求认定“蓝色快车”为驰名商标,事实依据不足,本案对此不予涉及。

二、范文英侵犯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由此规定说明,此种形式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文字相同或近似;在相同或者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突出使用;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本案中,范文英将与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蓝色快车”登记为企业字号,二者从事的服务相类似,《中国行业资讯大全—IT行业卷》及西安办公网发布的蓝色快车维修部信息中均突出的使用了蓝色快车注册商标,此事实可以证明这种突出使用的方式易使相关公众对范文英所提供服务的来源与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相互联系,足以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误认,同时范文英的企业字号在注册商标之后,因此范文英使用“蓝色快车”作为企业字号,符合上述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侵犯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本案中,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成立于1999年,经过多年的经营,获得了多项荣誉,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傅永强曾在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授权的机构工作,而该机构系联想西北地区经销商,同时蓝色快车维修部服务单记载的联系人为傅永强,其给客户维修电脑后,发票出具人是蓝色快车维修部,《中国行业资讯大全—IT行业卷》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发布的广告记载傅永强为总工程师,由此证明范文英使用的企业字号主观上具有明显搭便车的故意,客观上借用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声誉,可能使消费者对市场主体及其服务来源产生混淆,从而获取了不正当利益,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侵犯了长春蓝色快车公司的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三、傅永强不应作为本案诉讼主体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规定: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本案中,因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提供的证据证明傅永强是蓝色快车维修部工程师或联系人,该服务部的业主和实际经营者均为范文英,同时长春蓝色快车公司也未能提供傅永强为蓝色快车维修部的实际经营者和合作者的证据,因而蓝色快车维修部使用“蓝色快车”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字号,其民事责任应由范文英承担,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基于此事实将傅永强作为本案诉讼主体,法律依据不足。

综上判决:范文英停止使用含有“蓝色快车”字号的企业名称;范文英停止侵害“蓝色快车”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范文英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范文英赔偿长春蓝色快车公司损失20000元;驳回长春蓝色快车公司其余诉讼请求。

第三篇:一起青霉素过敏死亡引起医疗纠纷的思考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d922.16;r593.

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1—0023—0

2青霉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由于其可能发生过敏

性休克,在使用前进行过敏试验是一项医疗常规。但过敏试验

阴性,在治疗时仍然出现过敏

性休克的情况并不鲜见,有时经及

时得力抢救可避免患者死亡。本案中,患方以发生青霉素过敏

性休克,医生未及时采取得力的抢救措施致患者死亡为由,要求

医方承担责任。医患双方经非诉调解达成协议,医方一次性赔

偿死者家属9万元人民币。

案 情

患者张某,男,31岁。因发热、咳嗽于2003年1月14 日下

午1时30分,到自家附近的某医院下设的门诊室就诊。医生诊

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为其使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护士按照常

规为张某做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阴性。遂将960万单位的青

霉素加入500 ml 5% 的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几分钟后,患者

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青霉素过敏症状。医生一边向院部报告,同时呼120救护;一边对患者抢救,在半小时内对患者两次注射

肾上腺素。院部接到报告后派1名副院长和总护士长于半小时

左右赶到门诊室,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已经微弱,进行口对口人

工呼吸,同时使用心肺复苏药进行抢救。14时30分左右,120

救护车赶到时,患者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尸体解剖见:死者右

腕关节上4指处有注射针孔,口唇、甲床及皮肤青紫,全身皮肤、肺、心、肝、肾、脾等脏器均有大量出血点,喉头水肿;病理检查确

定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致死。所用剩余药品经检验,排除药品

质量和青霉素皮试液浓度不当等问题。

争 议

根据上述案情,院方认为在这起案件中没有过失,不承担任

何责任。理由是:对患者使用青霉素没有违反医疗技术规范,按

常规做了过敏试验,所用药品经检验没有质量问题,皮试液的浓

度符合要求,患者引起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死亡是其本身体质特

殊造成的,这种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33条第2项规定的免责情形。

死者家属承认医生在对张某使用青霉素治疗上不存在过

失,死者的体质有特殊性,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难以预料。但

医生在抢救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过程中存在的过失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理由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不是必死无疑,及时采

取得力的抢救措施可以使患者免于死亡。当地卫生部门规定,医院下设门诊室开展输液活动,必须配备经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气管切开、心肺复苏、一般抢救器械、药

品的使用等;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器械,包括急救床、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氧气袋、气管切开包等。而当班的是一个72岁的未经医师执业注册退休医生,这么高龄的医生,面对过敏性休克

患者是难以进行气管切开、胸外按摩、人工呼吸的操作;何况该

门诊室不具有任何抢救设施。没有及时给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没有呼吸器,没有氧气。院部赶来的医护人员也没有携带上述

器械,只作了简单的人工呼吸,注射了心肺复苏药。当班医生在病历记载注射了两次肾上腺素均为0.1 m1。

针对死者家属提出的理由,院方认为:当班医生具有医师资

格,退休后一直留用在该门诊室。至于注册问题,全市医师注册

工作正在进行中,该医师的注册材料已经上报。因此,张某的死

与医师注册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关于病历中记载的抢救死者时

两次注射肾上腺素为0.1 m1的问题,院方认为是医师写病历时

· 24 ·的笔误,按常规肾上腺素每支是1 ml,不可能只注射0.1 ml。对

于该门诊室缺乏必要的抢救设备、器械的问题院方没有提出异

议,但认为即使门诊室抢救设备、器械齐全或者在更高一级的医

院也难免张某的死亡,并列举一些病例予以说明。

过 失

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治疗时再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临

床上并不偶见,及时采用综合措施抢救可使患者免死,目前因此

引起的死亡病例比较少见。本案中医方认为给患者使用青霉素

治疗没有过失,死者家属亦没有异议 而死者家属认为当患者

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后,医生采取的抢救措施存在过失:一是不及

时,二是不得力,造成了患者的死亡。从本案的案情和争议中可

以看到,医生在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后,除了在病历中记

载为其两次注射了“0.1 ml”的肾上腺素外,其他没有采取任何

抢救措施,门诊室也没有任何

抢救设施。尽管院部来的医护人

员赶到门诊室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使用了心肺复苏药物。

但其时患者喉头已经水肿,呼吸道不通,此时的人工呼吸、使用

心肺复苏药物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按照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患者的抢救过程,除了肌注肾上腺素外,还应当及时使用激素类

抗过敏的药物;当出现喉头水肿时,应当向喉头直

接喷肾上腺

素、麻黄素、激素类药物减轻喉头水肿的症状,必要时应进行气

管切开,用上呼吸器吸氧。如果医生及时采取了上列综合性的抢救措施,患者可能不会发生死亡。

调 解

对于死者家属提出的医生在抢救患者过敏性休克时的过

· 医事法律·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ll卷(第l期)

失,要求医方承担责任,双方均没有提出医疗事故鉴定,也没有

提起民事诉讼,而是聘请了律师,在卫生、公安等部门的参与下.

当地政府民调委员会主持下进行调解。争论的焦点是本案是否

属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第2项所规定的对医方免责的情形。医方认为本案应当属于该情形。但出于对死者的同情可

在经济上适当给予补偿。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中“医

疗意外”的解释:所谓医疗意外,是指由于病情或病人体质特殊

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医疗意外的常见的表现形

式是:医务人员主观上不存在过失,抢救及时,措施得力或手术

操作无误,但患者仍然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 患者青霉

素过敏试验阴性,因体质特殊而出现过敏性休克难以预料和防

范,不属医疗事故,关于这一点死者家属没有异议。然而,本案

中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主观上存在明显过失,没有及时采取得力的抢救措施,致使患者死亡,医方应当承担责

任。通过调解,请教并听取人民法院民事法官的意见,认为医方

列举经过得力抢救失败的病例,不能成为其免责的依据;而本案

是没有采取得力抢救措施的情形 因此,不适用条例第33条第2项的规定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医方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9万

元人民币。

体 会

本案未经医疗事故鉴定,能通过非诉调解结案,避免了医患

双方的讼累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应当提倡: 同时也体会到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释义的可操作性:

(收稿:2003 06 13,修回:2003—07—28)

第四篇:对一起医疗行政侵权诉讼案件的分析

【摘要】这是一起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单位处理一具长期存放的尸体所引发的“行政侵权”案件。

该案已经一审法院审理终结,维持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行为,驳回了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双方均未上诉而

结案。

【关键词】行政诉讼权,尸体处理,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i)9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7—9297(2oo3)01—0o19一o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行政相对

人已从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初的“不敢告、不想告、不会告、不能告”,逐步发展到愿意通过行

政诉讼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对人敢告,行政机关积

极应诉的局面已经形成。本案行政机关虽然以胜诉告终,但认真对本案进行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本案在受理、适用

法律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就此作粗浅的分析。

案情

1997年5月2日,原告周某的丈夫在某看守所羁押期

间被他人殴打致伤,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后尸体移至医院

太平间。1998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具了[98]高

检技鉴字第45号检察技术鉴定书,原告周某对该鉴定无异

议。在尸体存放医院太平问期间,原告一直没有同医院协

商尸体火化事宜。2000年3月16日,医院依照《医疗事故

处理办法》及公安部、卫生部《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

告》的规定,以书面形式向市卫生局提出关于火化原告之夫

在内的等8具尸体的请示,市卫生局作出了“如确属于无人

认领尸体,同意医院白行处理并报市公安局备案”的批示。

2000年4月29日医院将原告之夫的尸体火化。后原告认

为,市卫生局在没有通知家属的情况下擅自为医院盖章将

尸体火化,不仅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打击,同时

构成了对原告的侵权。遂于2001年11月15日向某法院

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审理及判决

法院于2o02年3月16日开庭公开审理了此案。法院

认为,原告之夫的尸体在医院太平间存放长达二年多的时

间,其间有关部门对尸体进行了司法鉴定,尸体继续存放已

没必要,作为家属原告周某应主动到医院协商尸体处理事

宜,在其不去医院处理的前提下,市卫生局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医院自行火化原告之夫的尸体并无不当。于同年3月

28日作出判决。法院认为,原告请求被告赔偿交通费、赔

礼道歉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及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依

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2款,卫生部、公安部《关

于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通知》第6条,《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1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

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3条之规定,作出如下判

决:(1)维持市卫生局2000年3月16日批准医院自行火化

原告之夫尸体的行为。(2)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同

时判决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原告负担。

法院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本案就此终结。

讨论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有如下问题需要商榷

一、本案应如何定性

综观本案的全过程,对这起案件是否属于行政案件,笔

者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在此案中,原告与医院、原告

与卫生行政部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不是

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所以,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批准医院自行火

化尸体的批准意见,不属于行政机关对其管理相对人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范畴,而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强制力的行

政指导行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之规定,该行

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笔者认为,原告

之夫的尸体存放在医院太平间时就已与医院形成了保管合同关系,作为医疗单位,在多次联系原告未果的情况下,不

应向卫生行政部门请示,而应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诉讼权

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如果

原告对医院未经其允许擅自火化其夫尸体确存异议,可以

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而非行政诉讼。

二、法律适用问题

本起案件中,原告之夫在送往医院途中就已死亡,与医

院之间不存在医疗纠纷,更不可能发生医疗事故,故在处理

此案时不应适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类似的案件如果发

生在2002年9月1日以后,也不能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

· 20 ·

例》。

三、诉讼时效

假如本案是行政案件,那么

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已超过

诉讼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本案

中市卫生局作出的批准时间是2000年3月16日,医院火

化尸体的时间是2000年4月29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时

间为2001年l1月15日,显然以超过3个月。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综上,笔者认为,有关尸体的纠纷案件,涉及伦理、道德

及法律多方面的规范,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严格依照有关

法律、法规,如若处理不当,不但会给当事人造成物质损失,还会给多方当事人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因此,应谨慎从

事。

(收稿:2002一l1一o6)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大庆市卫生局。16331

12.黑龙江省大庆市五官科医院。163311

3.黑龙江省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163311

· 专家评论·

本文所报道、分析的案例确实很特殊,不仅对这样的行为如何规范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而且还涉及到行政行为和法

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等问题。但是类似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几起,而且该问题目前在医疗纠纷中确实困扰着医

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我个人对本案例提出以下两点意见:

第一,文章中提到,卫生局的批复是一个行政指导行为。我个人意见,这个批复行为不是一个行政指导行为。行政指

导的一个特点是单方性,即行政机关希望行政管理相对人去做什么事情或者不去做什么,而行政管理相对人做不做,行政

机关不予干涉。而本案中,卫生局的批示是基于医院的一个请示,是一个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对于市卫生局的批复

不服,还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

第二,医院与原告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错,但是,市卫生局和原告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不是文章作

者认为的也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更细的角度看,市卫生局是基于医院的请示,对医院作出了一个批复,这

个批复具有许可的意义。即医院依据卫生局的批复,取得了可以处理尸体的权利。在医院和卫生局之间,是行政法律关

系。原告和卫生局之间,是基于批复这个行政行为的复效性而形成的关系。复效性主要是说,医院取得了可以处理尸体的权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原告就丧失了权利。所以,原告的权利是基于卫生局的批复才有了被值得保护的可能性,原告才具有原告的资格。

当然,文章作者的观点也有一定的响应者,只是文章笔墨较少,没有说得很充分。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第五篇:一起私了案件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笔者接触了一起案件。

一天夜里,某村几个男青年酒后窜入邻村一家杂货店。当时已是深夜,店主已关门休息,这几个青年将店主用电线捆绑后,又踢又打,并抢走店中钱物。他们走后,店主挣脱捆绑,向村长报告了这件事。当时,店主与这几个青年互不相识。村长经过调查,确定此事系邻村几个青年所为,于是他们通过某村的村长,与这几个青年的家长达成协议,由家长们拿钱赔偿店主的损失,私下了结这件事。后来,这几个青年又因聚众斗殴,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案告发。

目前,在我国民间,私了现象十分普遍。一般老百姓有了纠纷往往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笔者曾在公共汽车站向一些过往旅客提出“假如你与他人发生纠纷,你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回答几乎都是“当然是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找居委会或派出所”;而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刑事案件以私了方式解决的,达到了30%,而民事、经济案件的私了率则更高。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与诉讼权利。”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这一规定是指民事诉讼法律规定,是专门对民事纠纷而言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刑事案件(除少数自诉案件外),则不能以“私了”方式解决。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损害的是国家、社会、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破坏社会管理秩序,必须依法论处。任何人都不得以各种方式、理由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可是,为什么在我国,形形色色的“私了”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呢?我想,这个现象的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

首先,与我国千百年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我国有许多古话,比如“民不举,官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家丑不可外扬”等等。这些无一不在反映着大多数人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一些矛盾与磨擦是在所难免的。在一般情况下,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也是极为正常的。但是这种方法有时却被用在帮助触犯不法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不可不说是一种遗憾。纵观“私了”事件的类型,我们不难发现,最常见的一类是涉及隐私方面,如男女关系方面的隐私的“私了”。受害者怕扩大影响,造成下半生的困扰,只能忍气吞声,犯罪者借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另一类却是受害者的权益受到侵犯后,不向司法机关求助,反而用一些非常的手段,私下了结,有时甚至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罪行。笔者接触过几例故意伤害罪、投毒罪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本身权益受侵害后,不寻求有效途径帮助,而采取其它手段,伺机报复,将自己由可怜的受害者变为可悲的犯罪分子。

其次,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自封建社会以来,人们脑中的“人治”思想。公元前221年,这个第三者,在当地往往是较为德高望重的长者。象在本案中的某村村长等人。这类人集调解、见证于一身,通过他的调停,受害人得到了某些补偿,害人者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表面上看来,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一旦受害者一方反悔,或害人者觉得这样的惩罚不足为戒而继续为恶,就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本案中的那几个青年人,如果在第一次的犯罪中就受到一定的刑事处罚,得到教训,或许他们就不会再犯下后来的罪行。由此可见,以“私了”方式解决纠纷,存在无数隐患,有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在姑息养奸,助长罪恶。

无论采取哪一种“私了”,我们都不难看出,之所以会采用“私了”方法解决纠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公民们对国家法律的无知与漠视!我国制定法律的最基本任务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惩治犯罪。可是有些公民,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身权利被侵害时,不寻求司法保护,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而是通过“私了”,求助于“第三者”。这些当事人,无疑是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弃之不顾,足可见其何等无知!充当“第三者”的人,俨然将自己拥有的权势凌驾于法律之上,可见其对国家法律又是何等的漠视!我们决不能允许这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否则,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法律将失去威严。这类事件,也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走向“法治”的一大障碍。

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把依法治国提升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因此,从群众入手,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知法守法用法的水平,加大审判与执法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审判质量年”、“执行年”、“争创人民满意法院、法官”三大活动,反映了我们法院系统对于建立和加强法律机制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在根本上接受“法治”的观念,消除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感,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及时求助于司法部门,不再通过“私了”解决问题,而将寻求司法保护作为第一选择。

一起私了案件引发的思考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件评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药品侵权的几点思考——一起注射疫苗过敏案件评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案的思考

    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案的思考作者:熊英俊 发布时间:2010-04-19 15:55:28 文章来源陕西省白河县人民法院网: http://bhx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21[要......

    对一起医疗广告案件适用法律的思考

    法律相近如何适用——对一起医疗广告案件适用法律的思考 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9月21日 来源: 中国工商报 http://www.xiexiebang.com/gsld/gztt......

    一起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引发的思考

    一起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引发的思考 李月兰近期,基层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发现一起不法分子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通过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剖析,发现涉案人的手法基本相同且......

    一起河豚鱼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分析与思考[大全五篇]

    一起河豚鱼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分析与思考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一起因河豚鱼行政执法而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的处理经过,同时作者通过对这一案件的分析,对今后我国河豚鱼的卫生监......

    一起触电事故案件引发的法律思考(最终定稿)

    一起触电事故案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论事故批复的可复议性及承揽关系中安全生产事故的认定 作者于可易山东齐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案情介绍】 2010年5月的一天早晨,青岛市某......

    对一起涉法上访案件成功处理后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一起涉法上访案件成功处理后的几点思考对一起涉法上访案件成功处理后的几点思考2003年6月9日,刘与本村村民高某因为土地承包所有权产生纠纷,高擅自将刘承包土地的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