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管薪酬困境(本站推荐)
智慧365—企业管理在线学习领导者/d1716.html 金字塔原理之高管薪酬困境
全球经济复苏的缓慢而艰难,让易涨难跌的高管薪酬备受争议。对肩负企业重归繁荣艰巨职责的企业高管们来说,是要同甘共苦,还是要加大激励。
这构成了一对矛盾,并在中国有了更富国情色彩的演绎。中国企业高管们的薪酬也在经历艰难的改革过程,矛盾丛生,突出表现为薪酬与业绩、风险不匹配。在国企,失去仕途晋升资格的高管,深受国有化薪酬和市场化业务构成的矛盾夹板气;在民企,人们更多看到的是,一夜暴富动机下的薪酬短期化行为时时考验着企业永续经营的基本准则;而随着国际化的深入,不断涌现的天价外籍高管也让本土高管人才羡慕嫉妒恨。
不过,现今的局面是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所特有的阶段性产物,不应当成为长期的趋势并被制度性固化。改革的思路与共识其实日趋达成:宏观层面,包括职业经理人、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在内的职业经理人市场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例如,可以着手对所有上市企业高管披露的行为表现和薪酬信息,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记录、跟踪、管理,并能被续聘企业有条件查询;微观层面,加强公司治理机制显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题中之义,尤其应在严密的约束机制下,加大长期激励比例,并建立回溯机制和中小股东薪酬决策机制。
至于国有企业,可尝试采取分类设计方法改革高管薪酬,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垄断行业的薪酬不能高于竞争性行业;不能既有官员身份,又享有市场化薪酬待遇。羊群走路靠头羊,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高管的竞争。
在薪酬改革的过程中,难免有争议,但我们要坚信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在外部,要建立透明有效的监督机制、适度的监管机制,内部要建立科学的薪酬决策机制,通过共同的努力,逐步解决高管薪酬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将高管薪酬改革与整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的合理化、促进社会公正、公平目标的达成。
第二篇:高管薪酬
中央企业高管目前平均年薪在60万—70万元之间。高管本身的薪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高的超过百万,低的为10多万元。非国资委监管的金融类央企高管薪酬普遍要更高一些。
对于这样的薪酬水平,有不同的看法。不少人认为太高了,但也有企业界的人士认为,经营资产规模数千亿元的大型企业,目前央企高管薪酬不算高。
“央企高管薪酬不能简单地说高或低。这一轮薪酬改革针对的是组织任命的央企高管,这部分群体的收入的确偏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 究所所长刘学民说。他介绍,目前副部级公务员的年平均薪酬水平大致是10多万元,而部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年薪达到100多万元,后者是前者的10多 倍,两者收入差距偏大。
“国有企业、特别是掌握国家重要资源的中央企业负责人,本质上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干部,尽管在企业任职,也不宜比同级别的公务员高出太 多。”刘学民表示。他说,这些负责人的“竞争对手”或“替代者”,往往不是国际、国内企业界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行政职务相当的公务员或其他国企高管,他们 的工资水平也就不宜与非公企业的高管进行参照,而是应以同级别的国家公务员薪酬作为参考。“考虑到在企业工作的特殊性,央企负责人薪酬可以高出同类公务员 一些,但不应高出太多。”
央企高管与职工的薪酬差距,通常被用来衡量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02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全部高管平均薪酬与央企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为9.85倍,到2010年扩大到13.39倍,之后在政府管控下趋于平缓,目前在12倍左右。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作为国有企业的负责 人,目前与职工的薪酬差距偏大。今后在测算央企负责人具体薪酬水准时,相对于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肯定会低于10倍。
央企高管薪酬水平整体的确偏高,这正是此次改革的一个原因。不过,国资委分配局的同志表示,一些围绕央企高管薪酬流传很广的说法存在误解。譬 如:“中海油、中石化在香港上市的高管薪酬上千万”——这样的薪酬水平的确曾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中,但组织上任命的央企负责人实际薪酬还是国资委核 定的水平,上市公司给出的高额薪酬最终进入公共的基金中。再如:“央企负责人到处兼职,拿好几份工资”——央企集团高管在控股公司兼职的情况一直存在,但 国资委前几年已出台规定,兼职不得兼薪,薪水最终只能在一家企业领一份,此次《改革方案》也重申了这一点。
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公布后,一些高管公开的薪酬引来关注。中集总裁2013年取酬869.7万元、中国平安董事长年薪曾创上市公司最高纪录……这 些高管的薪酬是不是都要大幅下调了?然而,在媒体向相关企业求证后,其中一些企业并未给出肯定答复。这让公众产生疑惑,哪些企业受改革方案调控?规范的是 哪些高管?
记者从人社部、国务院国资委了解到,新的改革方案适用范围是中央企业中由中央管理的负责人。这其中有两个关键限定语。一是中央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航空工业……许多人常常一看“中国某某集团”,就认为是中央企业。事实上,大量股份制企业、非公企业名称以“中国”或“中”字开头,如中国平安等。具体到此次《改革方案》,涵盖的是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目前共72家。包括银行、保险、铁路等19家大型央 企,以及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责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移动等。
“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明明有110多家,怎么现在只管53家的薪酬?”有人提出疑问。据了解,在110多家央企中,有53家的主要负责人由中组部直接任命,其他的则由国资委任命。今后,国资委将参照《改革方案》的精神出台针对其他央企负责人薪酬的改革方案。
二是中央管理的企业负责人。企业副总经理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通常被称作高管。但并非所有央企高管都直接受此次薪酬改革方案调整,只是由中央管 理的企业董事长、党委书记(党组书记)、总经理(总裁、行长等)、监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其他副职负责人适用改革方案,目前总计约200多人。其他高管 为什么不受《改革方案》约束?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探索,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已取得很大成效。到2013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公司制 股份制改制面达到89%,央企60%以上的资产、80%以上的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央企高管中既有政府任命的,也有市场化选聘的。国资委成立后,还曾多次 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央企高管。
这意味着央企高管薪酬将分为政府定价和市场调控两类,分类管理。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此次改革最大突破就在于此。过去,央企高管 薪酬怎么确定始终存在分歧,核心问题就是高管的身份难以明确——到底是企业家还是官员。如果是企业家,其薪酬就应交给市场;如果是国家雇员,其薪酬就应当 受到约束。《改革方案》出台后,明确了中央管理的央企负责人具有类似于国家干部的身份,而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则将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触及了政企 分开的问题。
《改革方案》实施后,多数中央管理的央企负责人薪酬将下降。据估算,原本年薪在百万以上的负责人薪酬至少会降三至四成,未来将明显低于同类型、同规模非公企业高管薪酬。这会不会影响这些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如何体现?
国资委分配局的负责同志表示,央企负责人的身份既然已经明确,就不能完全比照同等规模的企业来定薪。此外,今后在对具体企业负责人定薪时会考虑到企业特点。其一,降薪后仍然明显高于同级别公务员。其二,仍然高于央企员工平均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数倍。
“与非国企高管相比,央企负责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和社会地位等非物质激励强度大,即使薪酬下降、福利严格规范,其综合激励水平仍然是不低的。”刘 学民说。他介绍,由于央企的职责定位和极端重要性,其负责人往往等同于较高级别的公务员,与同级别公务员之间的身份转换也较为频繁,非物质激励整体上优于 非国有企业,成为年薪等现金激励的替代和补充。同时,央企负责人职业稳定性强,而职业经理人干不好不仅要降薪,还得走人。
未来,中央企业里的市场化高管薪酬由市场定价。但很多人担心,组织上任命的董事长、总经理年薪降下来了,还能允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的年薪比自己高出许多吗?如果薪酬不与市场接轨,又怎么能吸引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国资委分配局的负责同志认为,企业选人,薪酬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大型央企规模大、影响力大、多数是行业领头羊,能给职业经理人提供很好的 施展才能的平台。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有着长期的、综合的职业规划,央企招人,薪酬一直不是最高的,但吸引力不小。这在以往的全球招录中已显现出来。
此外,有人产生这样的担心,一定程度上缘于目前央企董事会制度还不够健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 国企改革重点。随着改革的推进,国企产权将更加多元化,董事会制度将更加健全。大型央企的董事会将拥有更多的选人用人权,行政任命的高管逐步减少、市场化 选聘比例提高。届时,央企高管中的职业经理人,从选聘、定薪到退出机制,必将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行情来确定。
这种分类定薪的方式已在部分央企推行。有的央企高管不仅不在体制内,甚至非中国国籍人士,其薪酬水平在董事会聘用时进行约定,常常要高于由组织任命的董事长许多。
第三篇: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研究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研究
公司高管薪酬制度作为公司法中的重要制度,不仅对公司的经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般认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应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若公司业绩突出,那么管理者就应该拿到丰厚的薪酬,倘若业绩平平,公司高层再拿高额的薪酬就不尽合理。评价一个公司的效益,一般要从公司的营业额、市场的拓展等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而作为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他们的薪酬相对于其他性质公司的高管们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国有企业高管的角色定位分析
国有企业的高管们和其他性质的公司的高管有很多的不同,其他企业的高管一般由聘任制产生并具有竞争性,而国企特别是央企,他们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由政府任命产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身上具有政府官员的色彩,他们可以和政府官员进行互调,其中他们大多数是党员。国企高管身份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薪酬定位的复杂性。一方面要激励他们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定级别内部的公平性。国有企业虽然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但是其所有权归全体人民所有,由国家代为行使。国有企业的效益除了要强调经济效益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其社会效益,所以,在评价高管的业绩时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为标准。
企业高管的薪酬构成国企高管的薪酬可以分为显性薪酬和隐形薪酬。显性薪酬主要包括基本薪酬、短期绩效薪酬和中长期风险激励薪酬。基本薪酬主要是指工资、年薪等。这部分的数量一般是在协议中有明确规定的,一般是不变的,其与业绩没有明显的关联。短期绩效薪酬一般与公司的当期业绩挂钩,其数量的大小和其业绩呈正向相关。主要形式有、季度奖金、参与公司盈利分红、股票奖励等。中长期风险激励薪酬主要采取股权激励,是指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高管获得的一种表现为以股权形式的报酬收入。股权激励能使高管以公司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分享利润以及承担风险。
隐形薪酬是指高官们所享有的非货币收益,这类收入在财务账目中属于特殊岗位津贴,在现实中又被称为职务消费。主要以能够报销的费用账单、装饰豪华办公室、专用汽车、各种专业会议等形式体现,通常可以反映出管理层的权力、地位与职业成就。由于这些消费的货币支出一般是全部或部分免税的,所以在国企中被广泛采用。
固有企业高管薪酬的现状
我国自2002年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以来,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在逐年上升,据国资委披露从2004年至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增长率达14%之多,从2004年的35万增长到2007年55万元。高管的薪酬远远国资委为其确定的标准,即普通员工年薪的12倍。国企高管薪酬涨的过高过
快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中批评的声音不时见诸报端,主要表现在:薪酬制度安排不合理;和员工收于差距过大,引发贫富不均;国企的社会效益不明显。
认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阶层的薪酬水平过高,这和一些外资和独资企业的高管薪酬过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他性质公司的高管获得高额的薪酬水平,是因为他们的管理绩效,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国有企业则不然,先不说一些国企在没有给企业带来绩效却获得了高额的报酬,单单那些即使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我们也会质疑:他们绩效的取得是否真的就是其管理的结果。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国企业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金水平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水平,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高管缺乏必要的激励,由此不仅会降低国有企业的效率,而且还会导致稀缺人才的流失。例如,国资委曾公开向海内外招聘中央企业的高管,报名者一共有16名,进入笔试的有5名,最后进入面试的2个人,最后有1个人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被录用,可就是这个人最后接受不了国资委开出的薪酬,放弃了应聘。
一方面是人们普遍接受不了国企高管的高额薪酬,另一方面是由横向相比使得国企高管较低的薪酬水平,致使国企对一些人才缺乏激励和诱惑,从而导致人才的流失。那么造成这样两难局面的根源在哪里呢?
针对国企高管薪酬的两难境地,有人归结为国有企业没有市
场化运作。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的国有企业是否真的可以市场化运作。我们的国有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命脉、国家政权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国有企业及其高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其推向市场,而不计后果。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难题的原因分析
管理学家们在设计公司高管薪酬是时,都认为高管的薪酬应该和公司的业绩保持逻辑关系。这也是大家普遍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可再实际中他们发现影响高管薪酬的因素不仅仅就是企业的业绩。通过分析研究他们发现:公司高管薪酬除了受公司也业绩影响,还更多的受到整个社会工资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通过了回归分析加以论证(王红领,2006)。另外,国企经营业绩的取得,并不一定全部是国企高管经营管理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政策、制度等非管理因素造成的,这就促成了人们对国企高管高薪的发难。
在国企高管的选拨机制上,缺乏市场化原则,被认为是其关键原因之一。国有企业的高管往往是由政府任命产生,并且其身份可以在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之间相互转换。这就决定了企业高管的薪酬要和其身份相当的政府官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了平衡政府官员和高管的薪酬水平,所以国企的高管的薪酬就表现出没有非国企的高管薪酬水平高。
王红领教授将国企高管的行政色彩称为企业高管的“政府化”。国企高管“政府化”特征表现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国企高
管要像公务员那样定期轮岗。由于企业高管的定期轮岗就使得企业的战略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另外,国企高管的绩效不仅仅是其企业营业收入的多少,并不是主要由市场来评判,更主要的是由其上级领导评定。这样就会使高管领导偏离企业经营的目的,去迎合上级领导的意图,从而造成国有资源的浪费。国企高管之间的轮岗以及高管和政府官员之间的互换岗位,就要求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不能和同级别的行政官员的薪酬差距过大。
自2002年实行年薪制以来,国企高管的薪酬是节节攀升,超出了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国资委规定了国企高管的薪酬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12倍的界限。可实际中并非如此。据统计,国企高管的薪酬已经达到职工工资的13.6倍。高管的薪酬增长过高过快加大了贫富差距,诱发人民的不满情绪,激化了贫富矛盾。为了缩小差距,缓和抵触情绪国资委曾明确指出,中央企业负责人的收入不能简单的与国际大公司、非国有企业相攀比,这种差距不能再扩大了(李荣融,2004)。
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建设的思考
国企高管的薪酬一方面不能太低,否则容易造成激励缺乏,效率低下,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薪酬又不能太高,这样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情绪,激化矛盾。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既能对国企高管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其努力工作,又能使民众认可接受其薪酬水平呢?
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薪酬和绩效挂钩。既然国企高管的绩效评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那么设计出一套合理公平的绩效评定标准就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出一套绩效考核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包括公司的经营业绩、国企的社会责任以及国家的战略要求等。针对国企的子公司(和母公司业务不相关的),要推向市场,采用市场化运行。
加强薪酬制度的透明化建设。让人们了解国企高管薪酬的组成,这样才有可能接受高管高薪。例如,将高管的基本薪金、绩效薪金、股权激励等各部分收入公开化、制度化,假以公开的绩效评估标准对应一个薪酬水平。
加强监督,杜绝不合理的薪酬标准和现象。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有利于媒体、社会和国资委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种主体的监督作用,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严厉的解决。
总之,解决国企高管的薪酬难题,关键在于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而这个体系要以效率为基础,兼顾公平,以激励为目标,兼顾约束,从而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第四篇:论国企高管薪酬
论国企高管薪酬
【摘要】
国企高管薪酬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最近全球广泛关注的。限薪令”入手,通过分析国企高管薪酬面临的人事任命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监督制度等的缺陷,提出建立健康的市场环境,科学的激励措施,提高薪酬信息的透明度等方法帮助建立科学健康有效的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关键词】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人事任命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有效的监督制度
一、引言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金融危机产生原因的反思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机制甚至被认为是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这些高管依然拿到高得离谱的薪酬,引发了西方普通民众的强烈质疑和抨击。为此,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重新审视企业高管薪酬机制,并相继出台“限薪令”措施,以加强对高管薪酬的监管。
从我国国内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其合理性同样受到质疑。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而不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必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我国 企业高管尤其是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改革,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制度问题。
一、何为国企高管
1、何为国企
2、何为高管
3、总结
在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中,担任要职的管理人员,其工作的质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商品的生产,社会财富的增减,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
二、国企高管的特殊性
一是服务对象不同。国企高管是为国有资产的股东,即全国人民服务,而不是非公有企业高管那样为私人股东服务。
二是履行职责要求和条件不同。国企高管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不能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单一导向,必需兼顾社会效益;其经营管理环境条件一般较好,都能得到政府支持和帮助。
三是产生机制不同,国企高管是行政任命为主,绝大多数不是竞争上岗,而非国有企业高管是通过市场选聘。
四是身份背景不同,国企高管是“干部”,大都有行政级别,有的人是人是前政府官员或准官员。而非国有企业高管是社会人,没有“干部”身份,是职业经理人或准职业经理人。
五是职业保障不同,国企高管的“铁饭碗”不容易被打破,职务“含金量”高,职务消费待遇好,在任职企业没干好,可以调到其他企业,或者又调回政府当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而非国有企业是“瓷饭碗”,干好了可以拿高薪,没干好就可能“炒鱿鱼”,职业风险大,后顾之忧多。
三、国企高管薪酬面临的问题
我国自2002年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该制度推行以来,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逐年上升。据国资委披露,2004年至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47.8万元和55万元,年增长率14%左右。
近年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整体薪酬水平呈上升态势,且平均薪酬水平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以2009年为例,我圉国有上市公司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管人员的报酬总额平均为132.78万元,高出同期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5.6%。
国企高管薪酬过高,除体现在薪酬的绝对金额上,还体现为国企高管与普通国企单位员工之间工资报酬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2002年,我国在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的同时,规定高管年薪不得超过职工平均工资的12倍,按此标准,2008年我国国有单位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0287元,乘以12倍,国企高管的年薪理应不超过36.34万元,因而目前,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12倍”的薪酬比例关系早已被突破,特别是金融、烟草、电信、石油等国有垄断行业高管的薪酬甚至为行业平均水平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失控问题突显。
四、主要原因
1.国企高管人事任命制度的缺陷
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跟产品市场一样,存在一个有效率的企业家市场。企业家就是从这个市场中被选拔出来的。他们的收入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企业家才能”是比一般资源更稀缺的资源,企业家也应该得到高额报酬,因为企业家得有创新,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而在我国,国企高管是行政配置,以任命制为主,并非市场化选拔。行政赋予高管的权力大,而企业发展与高管的努力关联度多大,难以评价。如果仅靠一纸“红头文件”就能获得高额的薪酬,明显有失社会公平,难以避免社会公众的质疑。
2、激励不足与激励不当共存。
报酬水平层次不齐,且形式仍然是货币性报酬。我国国企高管人员经营业绩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利润等财务指标,易造成其行为的短期性。
3、缺乏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国企高管人员的薪酬披露机制还没有建立。企业财务报表有失真实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国企高管人员薪酬的扭曲。
4、缺乏有效监督
国有企业其财产所有权归属国家,但是在制定高管人员薪酬时,却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现行体制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制表现为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这种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出资人监管不到位,内部制衡和外部监管约束无力,部分国有企业(主要是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的监管主体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存在高管自定薪酬现象,这就形成了‘踅动员”与“裁判员”合二为一,因此必然导致高管薪酬的不合理性。
五、规范国企高管薪酬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的高企薪酬环境
2、打破国企高管与行政体系之间的联系
薪酬关系到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如果国企高管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很多人就会没有动力继续从业,可能会选择提前退休从事投资业务或者投身民营企业,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如果高管薪酬过高,超过了他的贡献度,又会损害社会公众这个出资人的利益。由于国企的特殊地位,它的经营业绩不一定等同于企业家的个人业绩。因此,对高管的薪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高管担任了一如此大规模的公司如此重要的岗位,薪酬需要体现这个岗位的价值,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部分。其次,将目前的业绩与公司过去的业绩,以及同业的其他公司业绩相比,以确定高管业绩,这就是变动部分。两部分相互结合,共同组成高管薪酬。
3、建立科学的激励方式
激励高管的方式和手段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固定报酬和分成报酬。固定报酬是指,对于完成某个工作任务给予定额的报酬。固定报酬适合于工作过程或业绩很容易监督或者观测的工作。而对于工作过程难以监督、业绩可观测性又比较差的工作,固定报酬就难以获得好的激励效果,于是又出现了分成报酬的方式,将经理的报酬与所实现的产出水平相联系,即从业绩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经理的报酬,让经理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但是,这种分成报酬的方式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如果当年业绩提成报酬过高,容易导致经理人为了获得当期业绩而牺牲公司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损害股东的长期价值。我们知道,经理人付出的努力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的努力:为提高短期业绩所作的努力和为提高公司长期利益所作的努力。根据当年业绩提取分成报酬的方式,只能有效地激励经理人做短期努力。
因此,一定要有长期性激励报酬,以激励经理人为公司的长远价值而努力。
4、扩大企业高管薪酬信息的披露范围、提高薪酬信息的透明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以利于各有关方面加强对企业高管薪酬的监督。应定期向社会公开高管薪酬,而且披露的内容应完整、准确、及时,不仅要公布薪酬总额,还要公布各部门的构成,以利于社会的监督。考虑到我国企业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现状,我国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按“厂务公开”原则对高管薪酬信息进行披露,另一方面要求健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办法,提高各类企业高管薪酬信息的透明度,形成有力的民主监督氛围。
5、奖惩结合
奖惩结合,使收益与风险对等,建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使高管们在分享收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风险,建立问责制,彻底改变高管薪酬只涨不落的不合理现状。
六、总结
我国国企的资产终极所有者是全体国民,国企高管的薪酬确定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国企高管的薪酬确定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绩效发挥。“中国版限薪令”从金融类国企入手,具有显著的信号意义,它暗示着政府将强化其他国企高管的薪酬管控力度。强化公司治理,从制度上解决高管的薪酬问题,将是我们今后不懈努力发展的方向。
参考资料:
[1]陈吴曼,廖艺.“限薪令”别成了“涨薪令”280万不是上限[J].中国乡镇企业.2009(1)2]何仕金.上市公司高管天价薪酬是否符合中国国情[J].中国经贸.2009(4)3)王飞鹏.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国家企业高管薪酬改革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纵横,201 0(2). 4)周晖,马瑞,朱久华.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f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4).
5)徐润南,曾晓东.国企高管薪酬策略.企业管理.2005(12). 6)Casio W F.Managing human resources.4th ed.McGaw-Hill, 2005
第五篇:国企高管薪酬标准
国企高管年薪不得超出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02年为12倍)2009年
记者从参与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的人士处获悉,经过计算,《意见》中规定的央企高管年薪的上限是,央企高管的基本工资部分为不超过上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绩效工资部分的上限是高管基本年薪部分的3倍。也就是说,央企高管的年薪上限为上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基本工资5倍和绩效工资15倍)。
《意见》主要从适用范围、规范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薪酬结构和水平、薪酬支付、补充保险和职务消费、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进一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作出了规范。
《意见》规定,央企高管薪酬主要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中长期激励三部分组成。
其中,基本年薪由上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乘以一定倍数,再乘以企业规模系数(或调节系数)构成,但不会超过5倍。绩效年薪根据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为基本年薪的一定倍数,而且不会超过3倍。
在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企业高管的薪酬是其普通员工薪酬的20到30倍。即使在今天,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首席执行官薪酬与普通员工薪酬之比仍然维持在这一水平上下。英国的这一比例是22倍,加拿大是20倍,日本是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