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6: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

第一篇:浅论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

浅论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

2009-09-21 15:00

古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邓捷

古蔺县地处四川南部边陲、云贵川三省交界的赤水河畔,地理位置偏远,为四川盆地周边山地,交通运输极为不便。辖26个乡镇,269个行政村,80多万人口,共有药品零售企业373家,主要为本土的四川永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古蔺县康兴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古蔺县郎中医药营销有限公司、古蔺县天缘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及外来的天寿、太极、欣兴、本草堂、康贝、圣杰、老百姓的GSP门店,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城区、城郊和主要的乡镇上,县城和有的乡镇形成了“十步一间药店”的局面,药品零售企业举步维艰。

一、古蔺县药品零售企业经营现状

2009年,古蔺县药品零售企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新型医疗制度改革。新医改涉及药店的内容不多,一是“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二是“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随后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指出:“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

从2009年上半年起,古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检查的药品零售企业进行了经营业绩调查,共调查了包含各药品连锁批发企业的149家药品零售企业。其中有16家药品零售企业反映经营额比2008年同期下降59.3%以上,49家下降48.6%左右,64家下降33.4%左右,12家药品零售企业反映经营额与2008年同期相比,影响不大。另外,有8家药品零售企业已经停业或转行。

二、药品零售企业经营业绩受新医改影响的主要原因

1、客流减少。长期来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强化政府投入必将从整体上扩大医疗市场容量,医药分开会直接扩大零售药店在医药市场的所占份额。但在医药分开实施之前,先期推行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可能在“短期”内分流零售药店的客流量。

通常,零售药店凭借低于医疗机构10-20%的价格吸引顾客。基本药物的零差率价格、高比例报销政策将促使民众医疗消费转向,原本属于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或将流向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规模较小的社区药店,其次是非医保药店、单体药店。

2、盈利下降。盈利下降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客流减少必将导致盈利下降。另一方面,新医改规定“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发布

让我县的零售药店感到了一定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药物目录中的大部分基本药物都是常用药,销售量比较大,以往药店在价格上与医院相比优势明显。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后,基本药物将以统一价格销售,医院还取消了15%的加价,如果医院和药店的药价持平了,患者直接就在医院开药了,药店销售肯定要受到影响。二是此次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传统药居多,其中一些传统药售价很便宜,因售价便宜,毛利润很低。如果卖不上量,摊上人工成本,很有可能出现忙了半天却不挣钱的状况。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基本药物、医保药物、新农合药物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而这些产品都是低价格、低毛利的常用药、普药。导致药店的毛利率降低。但问题是,1、是不是所有零售药店都将成为“医保定点药店”。

2、零售药店销售基本药物会不会获得国家同等补贴。这两个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将使多数零售药店盈利下降。

目前,医保定点药店比例很低。据统计,全县的城镇职工医保定点药店只有65家,仅占全县零售药店总数的5.7%,而我县没有一家零售药店实行新农合报销政策。由此可见,我县能在医保和新农合基金中分得一杯羹的零售药店目前还只是极少数。

据了解,目前医保定点资格和新农合已经为医疗机构增加了近三倍的收入,按此标准,也可以为零售药店增加三倍以上的收入,而随着国家对医保投入的不断加大,定点药店的效益还将不断放大。但是,零售药店能不能获取医保、新农合定点资格再度成为决定未来走势的焦点。

三、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

(一)适时转型,应对挑战

一是实行品牌化经营。药店的品牌,是指药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也是消费者对药店信誉、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因素的认知。对于药店自身来说,品牌通过药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来表现。在多年的大浪淘沙过程中,消费者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各连锁药店或单体药店的认识,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每家药店都有他们自己的定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消费者对该连锁药店的品牌认知。

虽然同属零售业,但药店所经营的主要商品——药品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同一般日用品相比有根本的区别。药店必须充分认识零售业的一般发展规律,更要对零售药店行业的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多项消费者调查均证明,质量、品牌永远是首先的考虑因素,然后才是价格、便利性和服务。

因此,药店的品牌建设,必须在追求知名度的基础上加大美誉度建设(社区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同时着重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建设(诚信经营、质量保障、品类齐全、价格合理、服务热情等)。在满足顾客功能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才可能建立顾客忠诚度的稳定增长。就拿我县新进驻的药品连锁企业“圣杰大药房”和“老百姓大药房”来说,品牌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销售上占有一定的先机,再加上“药品超市”的经营战略,在山区县城有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感觉,为他们在古蔺药品零售企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药店在品牌化建设方面应当妥善处理以下问题:

⑴ 战略定位问题:自主品牌建设涉及药店的企业定位问题,企业在进行自主品牌建设之前一定要制定清晰的自主品牌发展战略,使之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⑵ 药品质量问题:自主品牌一般都是找小生产厂家OEM生产,连锁药店在寻找合作厂家时必须将产品质量问题置于经济效益问题之上。否则,消费者不但不认账、不购买,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连锁药店的品牌形象。

⑶ 价格问题:自主品牌通常能为药店带来较高的毛利率,但药店切忌为了追求高毛利而过多抬高自主品牌产品零售价格,否则会引起消费者的抵触。自主品牌产品的零售价格应低于消费者熟悉的知名品牌产品20-30%左右为宜,以吸引消费者选购,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因为消费者对零售企业的自主品牌产品有一个心理预期,认为它们应该低于品牌品种。

(二)是创新理念,多元化经营。

1、多元化是药店发展的必然趋势。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医药连锁店全部是多元化经营,以药品为主,兼营与健康相关产品和其他日用品,将医药连锁店的平均毛利从28.3%提升到32%左右,足以与日用品综合商场35%的平均毛利媲美。甚至在许多连锁药店中,药品经营已处于次要地位。如日本,连锁药店经营的药品占31.2%;日用杂品占24.6%;化妆品占22.7%;其他类占21.5%。其多元化经营的比例已经达到68.8%。

2、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越来越多的药店走上多元化经营之路。随着新医改对城市、农村基层卫生机构重点投入的方向越来越清晰,随着零售药店的日益增多、利润的日益变薄,走多元化道路似乎也已经成为很多零售药店的必然选择。从纯粹的药店、平价药店、药妆店,再到大健康概念,能使很多药店在多元化方面做得如火如荼。

3、药店多元化的形式

⑴经营品类的多元化。多元化的经营品类一般包括保健品、健康食品、医疗器械、药妆产品、日用品(母婴用品、洗涤用品、眼镜等)、健康书籍等等。

⑵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如医药互动、健康营养咨询、药膳与食疗、个人和家庭护理、养生、运动疗法、康复、心理咨询等。

(三)争取政策,服务至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今年4月8日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实施方案》规定,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到2010 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 元,且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逐步完善我国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就医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人们的就医热情。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补贴居民用药,解决买药贵无可厚非,但希望居民医保可以对零售药店放开,让零售药店享受和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同等的报销比例。国家与其花那么大的人力、财力在社区医院配备药房和药师,不如充分利用好全国已有的30万家零售药店,比如在社区医院开了药方后可以去药店购买,充分放开销售终端的市场竞争,而将节约出来的资源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投入。只有放开医保定点药店市场,将更多药价便宜的平价药房纳入医保,让医保定点药店处处开花,才能让老百姓能自由地从医院拿到处方出去购药,才是真正将选择权还给了老百姓。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将结束高毛利历史,单纯依靠卖药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药店要想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赢得竞争优势,一方面要关注未来医院使用的药品的结构,医生新的处方习惯和经常处方的药品,然后根据医院畅销的品种,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对医生处方之外的药品需求;另一方面,药店必须创新经营品种,根据不同商品特性、购买频度、毛利合理搭配商品组合,丰富商品品种,实现与超市、便利店等其他业态错位经营,以提高毛利率,才能更好地提升利润率,同时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药监部门要加强领导,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好药品零售企业沉着应对新医改。

⑴加强调研的力度。要深入药品零售企业开展好调研工作,广发收集和听取经营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递交县委、县政府决策,为药品零售企业积极争取政策。

⑵要进一步加大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让所有的药品零售企业自觉应对新医改的各项政策,既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又为药品企业发展护航。

⑶要帮助它们谋划好思路,制定好战略,积极引导药品零售企业在应对新医改中适时转型,转好型。

新医改的浪涛已经波及全国所有的药品零售企业,相信在药监部门的强劲监管和优质服务下,药品零售企业一定能在历史关头迎接好挑战,为古蔺经济社会最好最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应对医改,加强管理

***医院应对医改举措

***省作为国家实行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医改已经迫在眉睫,随着国家一系列指导意见及政策的出台,不难预见,我院的经济运行将面临沉重压力,在政府投入政策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只能靠强化管理、增收节支。

一、创新发展,科学合理增加收入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发挥中药饮片及制剂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积极开展辨证论治,鼓励使用饮片、制剂及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科学合理地提升中药饮片及制剂的使用率。

2、强强联手,加强院企合作。积极探索医院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模式,与******签订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合作协议,开发近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建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基地,道地药材直供医院药房,有效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另外,经充分调研,我院以****入股等与*****集团共同成立中药饮片种植有限公司,同时以*****等参股*****有限公司,通过道地药材种植、炮制、加工等合作,提升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疗效,有效节约成本。

3、积极关注、主动研究收费价格政策调整,通过分配杠杆,有效激励劳务和技术性收入增加,特别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中调整幅度较大的项目,如诊查费、床位费、护理费、各类手术费、病理、麻醉等,外科科室更应用好用足调价政策,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体现技术劳务附加值的手术、治疗等项目的服务量。

4、服务创新,建立养康一体的中医药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等特色医疗服务,不断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的研发、制造与流通规模。

(二)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我院为龙头,与周边****家医院建立跨区域、跨体制的“******中医医院合作发展联合体”,在创新合作机制、双向转诊、远程医疗会诊、人才培养、制剂调配使用等方面加强合作。今年7月,我院与其他****家中医院联合成立“*****中医院战略联盟”,进一步加强苏皖地区中医院的合作交流,充分实现中医优质资源共享,达到适应医改、同谋发展的共赢目的,让基层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高水平的中医服务。

(三)注重有效益的效率,提高收入含金量

充分挖掘潜力,在保证病床使用率的前提下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医技检查、出报告效率,优化诊疗方案,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有效缩短低效及无效住院日,合理缩短术前等待及术中间隔时间。

(四)积极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拓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项目。每个临床科室要做实一个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医优势病种,每个病区提升一项临床疗效确切的中医特色技术,每专科至少开展4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各护理单元至少一项,每个重点专(学)科做强一个院内特色制剂。

(五)加强传承,注重人才培养

按照 “333”人才工程,高度重视临床医疗、科研和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院校进行培训,借鉴和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加强中医传承,花大力气建好名医工作室,加强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六)扩大宣传影响,提升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扩大医院影响力,让广大患者多层次、多渠道的了解我院的服务理念、专科特色、专家特长、特色制剂、优势病种等。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展电话预约、手机APP预约及支付、银医一卡通等方便快捷的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提升社会满意度。

二、厉行节约,切实强化资金管控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强化预算控制,规范资金使用,充分体现“用钱必有责、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的预算管理思路,不断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实行预算安排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对于预算编制偏差较大的科室相应压减其下预算规模。

(二)加强论证,强化资产预算配置管理

1、大型设备购置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划,充分考虑现有设备使用情况、人员配备、场地、成本效益、学科发展等因素,鼓励降低设备等级,10万元以上设备购置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并交医院集体决策,50万元以上设备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加强使用效益跟踪分析。

2、定期对大型设备使用情况、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反映医院当前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有效指导科学投入。

3、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医疗设备调配中心,除购置一批常规设备外,从各科室淘汰的设备中挑选一批可做降级使用的设备进行维修,集中管理、调配,供各科室租借,有效节约了设备购置成本,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三)提高成本意识,强化医用耗材使用管理

1、我院高度重视医用耗材管理,严格把关医用耗材试用、准入、采购、使用、评价等环节,专门成立由临床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医用耗材新品准入评审专家库,由医用耗材常务管理小组定期组织专家对供应商资质、临床应用价值、需求程度、试用情况等进行遴选,经过初审、终审环节的医用耗材新品方能进入招标采购程序,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为医院节约成本,提高医疗质量。

2、加强宣传,提高管理部门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成本意识,避免“一分钱一分货”、“进口优于国产”的思想,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性价比,降低耗材档次,鼓励使用国产高值耗材。加快推进高值耗材条形码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对高值耗材的申购、验收、入出库、使用、记账实行全程监控,减少库存占用,促进成本核算质量的提高。

(四)节约运行成本,强化支出控制

1、为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提高采购质量及效率,院相关部门组成考察小组深入市场,根据采购需求对供应商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以及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评判,为随后的采购工作打下基础,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物资招标采购过程中采用综合评标法,保证采购物资的质优价廉,控制采购成本。对于使用普遍、用量大的物资,通过综合比较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品牌,在保证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档次,选用节能降耗的产品。严格审批办公用品的购买、领用,严格控制复印纸等物资的领用数量,避免资源浪费。推进信息系统改造,门诊部分科室实施处方无纸化,试点成功后将全院推行,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为适应医院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各项医疗工作任务完成和职工能力完全发挥的前提下,医院在人员配置、考核、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医院充分考虑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实行人员定编定岗,科学、灵活配置人力资源,着力体现职工劳动价值,合理确定收入水平,进一步深化绩效考核,体现公平,讲求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积极响应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利于科室之间、医护之间团结协作。

(六)探索病种成本核算,应对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在做好科室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项目成本核算,结合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不断探索病种成本核算,初步开展单病种成本费用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科学、合理归集和分摊成本数据,为医保支付结算制度改革打牢基础,进而达到对医院成本进行控制、有效降低病人医疗费用的目的,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考核,落实目标化管理要求

为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增收节支,医院以目标化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潜力刺激医院发展,不断修订完善考核细则,在业务收入、工作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的基础上,新增饮片占比、制剂占比、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病人均次费用等一系列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加强考核。为应对医保预算总额管理,经过科学测算,向临床科室下达住院均次费用、医保费用总额等控制指标,对医疗费用实施动态监控,控制住院费用增长。同时,医院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按月公布中医药特色与药事管理月报,按科室饮片、制剂使用量、使用率进行排名,同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的使用,公布抗生素使用强度、中药注射剂使用强度排名,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大奖惩力度,对于中药特色优势发挥不足、药物使用不规范的科室和个人与绩效考核挂钩。

第三篇:新医改

中国医改计划的出台会为我们实现保民生这个目标提供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原则做工作,必须逐步地进行更多制度的改革,能够在近期内完成老百姓在看病时候非常大的一个后顾之忧。老百姓有一个定心丸可以吃的话,我相信老百姓后院里面的救命钱很大一部分会激发出来,投入到目前的消费中去。

很多百姓并不是自己不需要消费品,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敢拿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的医保制度太薄弱,现在有这样一个计划,哪怕是我们这个计划还需要两到五年实施,我们老百姓都是根据预期来决定目前的消费结构。如果当他的预期里面觉得可以解决一部分后顾之忧,他就可以把现在不敢用的钱拿出来用。我相信这个效应会很大的。它能够直接促进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能够部分地帮助我们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如果有了更好的经济增长,中国将更快速的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从某种意义上讲,保稳定的前提是有没有增长、有没有民生。有了前面两者,保稳定就应该是自然的事情。这次金融危机巧合地给我们这次医改赋予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氛围,也是无巧不成书。

中国的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提供主体的主力军,如果公立医院在未来三到五年中有所起色,我个人认为才能根本上解决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基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的增加,很难想象我们的整体目标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你有了购买的能力,货架上的东西如果不够,解决了看病贵,你也没有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果看病难的问题不能解决,反过来,看病贵的问题还会出现。因为东西少、人多,物价还会上来。所以公立医院改革虽然放在了第五项改革重点,就是因为它难度最大,挑战性最高,也最为关键。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公立医院改革是重头戏,不宜在全国层面上一刀切,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制度的成本。所以,给我们一点时间,鼓励各个地方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子。然后在成功的模式中寻找很好的模式进行推广。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虽然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第五点,虽然没有给出一个全国性的具体政策,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更成熟的表现,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我们的公立医院如何能够动员国有的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内的所有的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的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非常实在的。如果不能够调动医疗的积极性,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生产力,不能解放医疗的生产力,我认为很多目标都有可能变成一个空中楼阁。

我们拭目以待等待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各地探索来获得更好的经验,我们再从那个地方推广。现在步子慢一点可能更好一些,我们减少改革失误的代价。

这次新医改方案的第一个亮点是:认认真真讲公平,实实在在搞预防。一个是需方的保障确实注重到了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以及他们在农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的保障,破产职工的保障、退休职工的保障、异地就医的问题等等。应该说是这次医改方案中最受鼓舞的一群人。新医改方案中诸如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计划都有非常的详细的描述,再如除了乡村、县的建设,还包括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职业医师的计划等,这些确实体现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去。公平性在这次的实施里面得到了非常认真的体现。

第二,预防方面,如改水、改厕都提到了。表明了我们的医改方案已经指明了一个蓝图,未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已经从一个全民医保迈向全民健康,这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我的担心主要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可能要关注的第一个就是全民保障制度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第二,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能不能上水平、出效率。保障制度的广度我认为问题不大,全民覆盖,各种不同的人群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保障。保障的深度要打问号,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因病致贫。这个人数是不是随着医保的扩大而减少了?这就反映了医保的深度,而不仅仅是多少人已经有了保障。

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要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还要解决物有所值的问题。我们筹了这么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把新农合的关于减少保障基金的节余,这很好。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通过支付制度的改革,让我们得到的医疗服务,我们购买的服务物有所值,而不是更多的钱转换成了大处方。没有任何一个支付制度是完美的,按项目付费可能会促进我们供方诱导需求、开大处方。但是按病种付费又有可能导致我们服务量的减少和服务质量的忽视。支付制度的改革怎么样能够把各种支付制度的优点发挥出来,避免各种缺点。使得我们保障的力度加强,使因病致贫减少,同时能够改进供方服务的效益,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关注的问题,也是下一步试点中要着力解决的。

医疗服务要上水平、提效益,国家会增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也包括公立医院也要发展、也要上水平,多元投资共同提高医疗服务。现在还要关注的问题是医疗服务的效率提高。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加强,2002年我们是5亿人有保障,2008年是8亿人,对我们医疗服务的提供方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一下子释放了3亿人医疗服务的需求。供方能不能上水平、能不能出效率,这非常关键。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一些手段和技术问题的讨论,比如说管办一定要分开,我以为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只是手段。我认为下一个阶段的试点中,不必过多的拘泥于手段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强调结果。要重实践、讲科学,试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试点。我们明确目标、明确考核指标,各地都可以试高招,采取科学的评价、客观的评价来看我们改革的目标有没有达到。用哪种手段,通过补偿机制的改革、管理机制的改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哪种类型和地区比较能够有效率的解决我们改革的目标问题,也就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人质疑新医改没有什么东西,但我看来新医改还是有三条新的方向:

第一,所谓走向全民医保。我们争取在未来三五年内,每一个中国人都参加一个医疗保险:看病治病的时候,他付小头,医保机构付医疗费用的大头。现在提出的一些医改具体实施意见,在医疗体系这部分比较仔细,也比较有操作性。这些部分争议性也不是很大。比如说政府提高补助水平,老百姓也适当提高缴费水平,我们进一步拓展城镇职工医保,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体系等。

我们医改每年筹来的钱是挺多的,大约有五千多亿元,既然医保能筹来这么多钱,说明医保照着新医改方向做下去,可以实现我刚才说的老百姓付小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推进医保机构理念的转变。

现在医保基金节余率较高。所以我们三年的实施方案里面明确的提出:第一,要把钱筹起来。第二,要把钱花下去。一是保障参保者的利益,其次,也保障医院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医保机构要花钱。要合理控制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节余和累计节余,节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节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刚才这句话讲的是城里,农村讲得更重要,是要当年节余控制在15%以内。累计节余不能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0%。城镇职工医保节余非常多,全国节余2400多亿。所以说节余水平现在较高,各地要想办法进一步的降低。

我说的这个第一条,我认为是我们新医改方案,包括实施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医保机构是我们的经纪人,代表我们团购医疗服务,这一条非常重要。

第二条,多元投入机制的确立。这个细节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是政府投入要多一些,我们老百姓参保缴费多一点儿,社会、企业也要出钱帮助职工加入职工医保。这是参加医保的多元。我们医疗机构的投入也要多元,政府要增加一部分的投入,也可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让医疗机构首先变得更多一些,能力更强一些,这样我们大家看病难的问题就多少缓解一些。这是第二个亮点,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走向管办分开,我们医疗机构要走向法人化。说白了我们公立医院现在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直属单位,有的直属于部里,有的直属于厅,他是人家下属,不

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很多决策他做不出来,这一些弊病。我们政府是人家的上级,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麻烦,因为有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很好的监管他的下级。你要当监管者你必须中立,你手下有一大堆下级,你怎么监管得过来。你是裁判员,裁判员要中立。管办分开能够促进两方面的改革。一个是公立医院改革,另外一个是促进政府的卫生监管机制改革。

管办分开,促使医疗机构走向法人化,民营的医院本来就是法人,他要独立的为他的决策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我们以后公立医院也走向这个道路,这样的话,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就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起来。政府对他们的监管也一视同仁。这样,我们整个体制就比较顺了。在这个大的顺的过程中,里面还有一些细节,我们以后可以进一步的继续探索。

我们怎么改革这些东西?这要慢慢探索。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医保的付费制度改革。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医保是代表参保者利益跟人家团购,你要团购总要跟人家谈判,不可能说我们拍脑袋就够了,而且你谈了半天还要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付费方式。你付得好人家就有合理的行为,你没有跟人谈好,我购买服务没有购好,人家乱给我们弄服务,这就坏了,所以医保机构的改革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医改方案中写出了一些原则,具体怎么做,各地还是要积极探索。

对于这次医改,我最担心的是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按照四个分开的路往下走。如果医保的付费机制设计得很合理,并且逐步把保障水平提高上来,如果能把民营资本全部放开,我觉得公立医院改革并不是很重要。

但是重要的是,民营资本的进入会有选择,引入的民营资本是重新建一个医院呢,还是对现有的公立医院进行重组?这是有选择的。从这个层面来看,我担心公立医院改革会面临很大的难度。

第二,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到,要被改革的不光是公立医院,要改的是管理公立医院的政府部门。如果只改公立医院,操作起来是比较难的。因为现在的主管部门可能不愿意放弃对公立医院直接的控制。监管者不能和被监管的对象有财产、人事上的各种勾连的关系。如果管办分开不能做得彻底,会影响到监管的功力。医改方案中明确的写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如何来体现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最大、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计划经济是靠计划和行政配置资源,后者是通过价格配置资源。医改方案中说到了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服务,两次讲到要探索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如果我们不是靠价格配置资源,就没有必要探索医疗和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但是方案已经明确说了,以后要探索这两大服务和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公立医院的改革现在得到如此高层级的重视,是史无前例的。受鼓舞是公立医院改革得重视,但是具体操作的措施可能还需要探索和试点。

公立医院所谓的难,是因为中国的服务体系具有中国特色,97%的床位资源是属于公立医院的。在医改的四大体系里面,保障系统跟医院改革有关,医疗服务、基层服务这些都跟医院有关。

温总理说医改应该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角度,我比较关注在未来三年里面开展的五项改革。

这五项里有三项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是显著、明显的,是有把握的,即医改方案中的第一,第三,第四项措施(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而另外两项改革,即第二,第五项措施,(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因细节不明确,可行性和具体的实施效果尚待观望。

要想让人民群众切实从医改方案中获得实惠,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看病贵;第二,看病难;第三患病多。而日前出台的医改方案则有效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措施。

看病贵在中国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所以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明显的扩大了保障的覆盖面,包括农村和城市,以及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可携带问题都加强了。所以应该会带来一定的实惠。

看病难主要是住大医院难,看专家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高,老百姓不太信任。所以我们五项改革的第二项重大改革加强基层卫生网络的建设,我以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患病多是上游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上游截流的问题,老百姓患病会越来越多。目前由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患者增多的现实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中国人疾病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方案中提出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控制服务的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非常可喜的措施。他强调要把这些传染病、慢性病有效控制,仅仅靠医改还不够,尚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长期的公共卫生建设。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医改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另外两项改革基本医药制度的建立、公立医院的改革,我认为现在细节不是很清楚,到底是针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还是解决患病多的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继续看实施的细节。所以目前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到底能有多大还不清楚。

第四篇:新医改

医改要咬定公益不放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改始终伴随着不同观点的争论。医疗卫生是公益事业还是产业?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在哪里?能否厘清这些问题,关系医改成败,关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保障。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政府不能缺位。

医疗卫生既是公共产品,也是商业产品,具有公益和产业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增加了医疗卫生定位的复杂性。

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走了不少弯路。教训之一就是,公益性让位于产业性,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没有得到应有体现。最突出的表现是,公共财政中的卫生投入比例逐年缩减。多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占GDP不到1%,公共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处在最低水平行列。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11289亿元,其中政府支出占20.3%,社会支出占34.5%,居民个人支出占45.2%。居民看病主要靠自费,负担很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如果一个家庭总的自费医疗支出超过了非生存必需支出(即家庭总支出减去食品支出)的30%,就意味着发生了“灾难性医疗支出”。照此估算,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有病不

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以药养医的政策,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倾向。很多医院戴着“公立”的帽子,干着逐利的事情,大处方、滥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愈演愈烈。一些群众感叹:“医生不是为你看病,而是做生意”、“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

为什么公立医院的趋利冲动如此强烈?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投入不足。目前,公立医院的补偿主要有三大来源:政府补贴、服务收费、药品批零差价。首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贴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公立医院总收入中,来自财政拨款占30%左右,而现在则降到7%左右。其次,医疗服务收费偏低。过低的医疗服务收费,既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也不能补偿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成本支出。近几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每年亏损约300亿元,不得不靠多卖药来维持生存。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意味着,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政府理应为国民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如果公民的健康需求表现为“缺乏支付能力而又必须满足的需求”,政府有义务基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予以解决,这就是公益性的主要体现。

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包办,不能排斥市场机制。

医改应坚持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民群众之所以对医疗卫生行业不满意,根源在于我们把经济领域的规则搬到了社会领域,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搬到了卫生体制改革,导致了“过度市场化”。因此,新医改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另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不是因为“过度市场化”,而是因为没有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既有政府缺位的问题,也有政府越位的问题;既有市场化过度的问题,也有市场化不足的问题;既有迷信和崇拜市场机制的问题,也有违背和扭曲市场机制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我国公立医院拥有全国90%以上的医疗资源,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局面。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门槛苛刻,障碍重重。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习惯于用所有制划分医疗机构性质,社会资本只能申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能申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同时,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医保定点等方面,私立医院无法享受公立医院所享受的待遇。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又如,作为公立医院,本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但是,在以药养医的政策导向下,很多医院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把创收作为考核指标,让医生多收多得。于是,医生往往诱导医疗消费,让患者无限增加医疗支出。这就扭曲了市场经济规律。

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积弊不少,最突出的问题,是政府把本该承担的很多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推给了市场,让市场的“手”指挥着医疗卫

生的“腿”,公立医院变成了“商场”,医疗卫生行业价值扭曲。新医改之所以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就是为了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坚持政府主导,不是排斥市场机制,更不是否定市场经济规律,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由政府保障公平、市场确保效率,最终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不等于实行政府包办,由政府垄断,大包大揽。政府不仅不能为社会资本的进入设臵障碍,相反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

坚持政府主导,也不等于政府只管不办,完全按市场原则购买服务。行医不是交易,有的服务花钱能买来,有的服务花钱买不来。比如,当国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公益性医疗卫生队伍,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当成为深化医改的目标。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医学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而有组织的医疗卫生制度才出现了100多年。

医疗卫生制度设计是社会政策的“珠穆朗玛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利弊。但是,不管什么模式,能否让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一个制度好坏的重要标志。

中国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和区域差距大。因此,在医疗卫生制度设计上,我国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照搬外国的模式,而应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论断,不仅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经验,而且指明了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方向。“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职业、地域、支付能力,都享有同等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它既包括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诊疗规范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支撑,是难以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基石。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福利制度具有一定的刚性特征,一旦建立就很难逆转。因此,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无论过于超前还是滞后,都将影响或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改难就难在没有现成的模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知难而进,善于借鉴各国医改的经验教训,努力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

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是一道世界难题。以医改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13亿中国人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既是造福国民的宏大工程,也是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上文由新东方刘源老师根据《人民日报》柯教平文章点评

新医改五问,公立医院公益性如何保证?

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新医改方案,迈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改革之一——医改在新年的第一步。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各方面积极反响。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各方面建议,对《意见》作了修改完善,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确立了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5项改革的工作目标,预计3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普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时隔一个月,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新医改方案将于近期公布。新的医改方案到底如何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对此,我们有五问。

一问:医疗保障制度如何推行?

医改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措施就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新医改方案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即3年内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率都提高到90%以上。政府财政将对居民和农民分别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上给予补贴。8500亿元的主要投向之一就是医疗保障。

二问:医疗资源如何均衡?

新医改方案将重点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包括新建乡镇卫生院、增加对县医院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等,在一定程度上设法解决农村公立卫生室村医的待遇问题,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政府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三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怎样实现均等化?

新医改方案规定,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针对我国居民的流动性不断加强,在全国建立格式、内容相对统一的信息化居民健康档案,将能够确保居民的健康信息跟人流动,在异地工作居住时,依然能够享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部部长

陈竺表示,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包括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内容,由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所)向辖区内所有居民均等提供。

四问:公立医院公益性如何保证?

在新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的改革目标是非营利和公益性,通过改革要让老百姓在公立医院“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但是,现在普遍的状况是,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医生只能靠多开药、多检查来创收。据悉,新医改方案将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未来3年,将选择若干城市试点,按照区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对保留下来的公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取消药品加成,并通过政府合理补偿,增设药事服务费并将该费用纳入医保等途径,保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但并不拖亏运行,同时,在基本医疗保险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础上,确保普通群众有病时求诊公立医院,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为了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卫生部还决定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

五问:如何防止药价虚高?

新医改方案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基本药品名录,基本药品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定价,并提高报销比例。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而且,卫生部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优先选择使用基本药物。据悉,新医改方案还将通过“医药分离”降低药价,将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的定价机制同步改革。——上文有新东方刘源老师根据新华网相关文章点评 制度。基于我国国情而设计的这一卫生制度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

深化医改 为民造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造福民生的重大决策,是深化改革的宏大工程,必将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紧紧围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个根本目标,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均期望寿命不断增加、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等。

但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医疗保障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尤其是贫困边远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要实现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亟须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新一轮医改明确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我国将通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

制改革指明了总体方向,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框架,这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与此同时,新一轮医改还拟定了近期工作的“路线图”,明确了近三年的五项重点工作,并以这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当前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减少居民个人支出比重,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证老百姓合理规范地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物,降低群众看病的医药费用;

——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妇幼保健、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预防疾病,力争使群众少得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变“以药养医”机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合理设臵看病流程等。

这一系列措施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新一轮医改中特别强调深化医改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要让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将大大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必将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因为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

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毅然决定投入8500亿元深入推进医改,这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同时也是当前我国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切实之举。一方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将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可以消除群众对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改善群众的消费预期,增加消费,从而达到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

目前,深化医改的总体方向和近期的具体任务已经明确,改革的航船已经驶上新的航程。然而,医改的深化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主导、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将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并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 中国医疗改革历程

序曲:1979年-1985年:资源短缺,国家埋单,医改从预热到启动。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一阶段:1985年-1991年:给政策不给钱,医疗费用矛盾初显。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公益化市场化大争论。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第三阶段:2000年-2004年:产权改革的号角吹响 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

第四阶段:2005年-2007年: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医改启动。《中国青年报》披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

国家正式启动医改,成立了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出任双组长;

第五阶段:2007年至今:医改进入最后冲刺。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国务院组织力量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已经制定一个初步方案,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部分

今后3年的阶段性目标

1.2011年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2.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提高;

3.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4.“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第三部分

重点抓好五项改革

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

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臵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

制订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管理办法。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参与投标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药品购销双方要根据招标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用量较少

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

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十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臵、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臵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臵、重点学

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十九)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臵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臵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

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

(二十一)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二十二)鼓励各地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入推进改革。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第五篇:新医改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对新医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通过大学生在新医改方面的了解程度,我们对其作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当代大学生对新医改的了解程度。二是大学生对新医改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芜湖作为新医改的试点城市,所以我以高校地区的大学生对新医改的了解与认知作为切入点,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新医改的了解程度与认同感,有针对性的提出新医改的方案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下载浅论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药品零售企业如何应对新医改(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医改

    有关新医改的几点思考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方案最终稿)。《意见》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

    新医改

    2012年,新医改重点推进几项内容:1.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拓展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3.深入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4.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培训;5.继续提升公共......

    新医改

    在12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作了题为《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了......

    新医改

    浅析新医改政策 一、“两票制”和药品零差价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压缩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价,降低虚高......

    药品零售企业自查报告

    药品零售企业自查报告1 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为使XXX大药房尽早通过GSP认证,在xx食药监部门的指导下,我药......

    新医改背景下,零售药店的环境分析

    在新医改背景下,零售药店的环境分析 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4月我国实行了新医改,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进行了医疗卫生改革。......

    药品零售企业(五篇范文)

    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申请指南一、申请人向市局窗口提出认证申请,应按照以下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1、《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申请表》点击下载,《GSP认......

    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一、药品购进管理制度 1、为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合同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