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9-05-15 06:0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篇: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内容正文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来源:《3COME文档频道》-时间:2010-02-08收藏本页:内容摘要: 做好“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和全面总结工作,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工作报告《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积极与国家、省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争取更多支持

第二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xxxx年,是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起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76.3亿元,增长1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全国7.8%、全省10.1%),高于省定目标(11%)0.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宏观经济需求不足、主要支撑产业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我市年初计划目标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10.3亿元,增长14.2%,低于年初计划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1亿元,增长14.3%,高于年初计划2.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204.8万吨,增产4.3万吨,实现九连增。全年接待游客2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3亿元、门票收入8.3亿元,分别增长14.2%、16.5%、19.7%。

(二)投资、消费、出口完成情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4.2亿元,增长21.6%,高于年初计划0.6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省市重点项目均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2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计划的177.9%,居全省第2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计划的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7.2亿元,增长15.4%,低于年初计划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04.4亿元,增长18.2%。全市直接融资131.4亿元,获得省级银行授信800亿元。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5亿美元,增长22%。出口15.1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

(三)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大力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工程,我市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示范基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7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预计分别削减7%、8%、10%、12%,均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我市成为全省四个总量减排试点市之

一、唯一一个环境容量研究及运用试点市。

(四)民生保障情况。“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5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99.4%,居全省首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102所,职教园区一期15栋主体完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惠及群众8.3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559套,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707.5万元。建成新型农村社区住宅20453套,入住人口43372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13元,分别增长11.8%、13.6%,高于年初计划2.8个和4.6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当前我市仍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不优、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和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完善加强,土地、资金、环境等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进一步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xxxx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转型、持续发展,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xx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6%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现就主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按照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初步测算未来8年我市经济增速必须保持在10%以上。二是从发展实际看,随着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全面展开,各项重大战略举措稳步实施,全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从支撑因素看,工业、投资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农业生产、社会消费、服务业平稳增长,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拉动。四是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xxx年翻一番的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考虑到目前已出台的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政策性因素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已全部释放,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城镇职工和外出务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减缓,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面临一定压力。综合考虑两项指标预期增长11%以上。

三、xxxx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初步计划

xxxx年实施市重点项目500个(第一批),总投资252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12亿元。

(一)新型城镇化方面。重点实施项目44个,总投资233亿元,计划投资46亿元。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世纪路、神州路、中原路、中南路、文汇路等道路,推进迎宾路南延、锦江商业广场、解放区城际铁路南水北调城镇居民安置小区、德瑞苑小区公共租赁住房、xx铁路电缆工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山阳路、普济路、南通路等道路大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完成45公里输水线路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搬迁、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燃气管网5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新型农村社区方面,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修武周庄新市镇、投资11.5亿元的小徐岗新型农村社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孟州市长店示范村、总投资2.3亿元的沁阳和谐家园新型农村社区等项目。

(二)新型工业化方面。重点实施项目292个,总投资1598亿元,计划投资388亿元。其中:开工建设总投资11.5亿元的风神年产8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生产线、总投资25亿元的三木表层材料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佰利联年产30万吨富钛料生产线、总投资11.7亿元的河南东辰年产40万套汽车厢体总成、总投资2.1亿元的多氟多年产1000万盏高亮度LED照明灯、总投资1.1亿元的河南飞孟年产6700万克拉多晶立方氮化硼磨料、总投资4.2亿元的温县中维药业年产5000吨药用级聚维酮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23亿元的大江重工(xx)装备产业园、总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年产61万台发动机、总投资18亿元的河南三丽年产500万KVAh硅胶体铅蓄电池和年产20万辆电动三轮车、总投资20亿元的河南格林沃特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总投资30亿元的河南纳克年产10000吨太阳能电池用晶体硅材料及200MW电池组件、总投资2亿元的河南飞孟年产1500万片金刚石复合片等项目建设。能源保障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51亿元的xx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总投资50亿元的龙源电厂等项目建设,总投资27亿元的xx东区热电机组项目建成投运。

(三)新型农业现代化方面。重点实施项目58个,总投资161亿元,计划投资51亿元。其中: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开工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河南亿腾年产30万吨速冻熟食加工、总投资6.2亿元的xx永坤年产9万吨怀药深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修武县伊赛牛肉生产加工基地、总投资5亿元的河南乐食汇怀王怀药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标准化养殖方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0.5亿元的修武伊赛年出栏10万头肉牛养殖、总投资2.5亿元的孟州市平康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等项目。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方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孟香农产品物流中心、总投资1亿元的豫台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总投资2亿元的河南鑫荣源农业生态科技园等项目。生态水系方面,开发建设北部山区影视湖、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和新区东湖、灵泉湖等五个水库,改造老城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翁涧河、李河和山门河,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6月底前黄河水进入大沙河,灵泉湖年底前形成水面1000亩以上。投资12.4亿元,开工建设南水北调xx城区段绿化景观带工程安置房73.32万平方米。投资1.7亿元,持续推进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

(四)交通方面。重点实施项目25个,总投资125亿元,计划投资41亿元。其中:铁路网方面,重点抓好郑焦城际铁路、郑州到太原快速铁路通道xx至晋城段(前期)等项目,郑焦城际铁路xx段建设线路68.5公里,xx东站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亿元。公路网方面,重点抓好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武陟至云台山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及xx黄河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6亿元的S308修武(市界)至xx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总投资9.8亿元的郑常线xx境马营至小中里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启动站南广场征迁及南站房建设,加快总投资4.3亿元的S308冢沁线xx至沁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五)服务业方面。重点实施项目46个,总投资314亿元,计划投资61亿元。其中:建成总投资4845万元的xx海关(马村)监管场所,总投资20亿元的立天唐人中心、总投资10亿元的恒桥新生活服务广场、总投资1.2亿元的神农山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总投资2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xxHOpSCA街区建筑群等项目。

(六)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方面。重点实施项目35个,总投资92亿元,计划投资25亿元。其中:加快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医院、总投资6.9亿元的市技师学院职教园区新校区、总投资1.1亿元的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3亿元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投资1.2亿元的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暨市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市儿童医院病房楼、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陈家沟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项目。

四、xx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的全局性和战略性举措,争创城市发展优势,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提质扩容、宜业宜居,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强力推进14820城市转型工程,优化城市形态,把城市组团作为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组团式发展框架,完成各组团规划编制、审批工作。二是加强城市载体建设。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加快xx新区、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城市载体建设。xx新区作为中心城区功能拓展的主导区域,至少开工建设4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或商贸项目,尽快成规模、出形象、聚人气。推动老城区基础设施向新城区延伸、新城区与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有效对接。加快组团与中心城市间快速通道建设,引导产业在组团与中心城区间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组团服务功能和吸纳就业能力。三是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编制老城区提升规划,加强公共交通、生态建设、污染防治、水电气热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服务跟进配套,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二)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把稳增长与增效益、促转型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编制完善《xx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xx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实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四个领域,推进一批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加强协同创新,力争新建国家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0家。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省级研发平台10家、市级研发平台40家,全市研发平台数量达到3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30%培育成科技型企业,并建成研发平台。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深化完善“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对外公布制、工作台帐制”等工作机制,着重抓好集群培育、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功能配套、集约节约、机制创新等六项重点工作,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创建一批示范基地,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四城区至少开工建设2个投资10亿元以上商贸或工业项目,力争2个以上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亿元。四是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扩能增效和节能减排,创建一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实现企业核心业务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重点实施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开发、七贤镇旅游服务区等项目,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链,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业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加快“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务区)规划建设,力争6月底前全面完成“两区”发展规划论证、批复工作,研究制定高端服务业项目入驻“两区”优惠政策,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载体。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进物流业规模化发展,继续深化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试点工作,推进xx盛通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启动焦西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发展连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网购等新型业态。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抓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推进水电路等农田生产设施建设,加快沁北引黄灌区、蟒河等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二是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精深加工、打造品牌,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九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强奶源基地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建成20家主食便民连锁店。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以生物育种为重点,加强小麦、玉米、水稻新品种的选育,通过审定新品种3-5个。推进10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组建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业科技集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乡镇全覆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主要粮食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动物防疫体系乡镇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县级全覆盖。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500个以上。五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农业经营收入。积极扩大转移就业规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强化投资拉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六个一”工作机制,确保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投资计划百分之百完成、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一是坚持目标责任制管理。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规定,严格考核奖惩。二是落实“三清四通五办”项目审批机制。对所有审批项目做到“三清”,即审批表格一次性给清、办理程序一次性讲清、需提交的申请材料及图纸一次性说清。做到“四通”,即对符合法律规定的项目确保畅通,对前期需协调的项目加强疏通,对需提前介入的项目用足政策灵活变通,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保持沟通。做到“五办”,即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快捷办。三是强化协调服务。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加强服务协调,加快项目建设。四是坚持媒体公示制度。每月对各县(市)区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在xx日报等主流媒体排名公示,激发各县(市)区加快项目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五是坚持和完善观摩点评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性的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集中观摩点评活动,重点安排观摩竣工投产项目。通过观摩找差距,定目标。六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稽察和管理。出台《xx市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建立完善招投标监督备案制度,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等各项制度,切实加强稽察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格规范投资行为。同时,继续完善xx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五)强化开放带动和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动力。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为选择标准,突出抢抓机遇、承接转移,盯紧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定向招商,加强港澳台和韩国招商,组织好一系列招商洽谈活动和投资贸易洽谈会,推动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六大集群招商,依托厦工产业园、奇瑞发动机、xx兵装产业园进行产业链招商。强化与郑州、洛阳、济源以及山西晋城等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二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快xx海关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口岸服务体系。一季度建成xx海关监管场所,具备口岸通关能力。全力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深化与青岛港、天津港等港口的合作。积极申报xx综合保税区。争取引进5家出口型企业,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0家以上。加快建设国家级皮毛出口基地和河南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食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企业,积极创建“四大怀药”、果蔬等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示范区。三是优化开放环境。完善招商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机制、联审联批和代理服务机制,维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推进直供电改革试点,落实电厂脱销电价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方式改革,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结构调整、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为重点,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实际报销水平,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进大病应急救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深化财政、行政审批、事业单位等改革。五是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加强银企对接,提高“四资”运作水平,扩大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标准,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载体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实施人地挂钩政策试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完善提升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六)强化节能减排,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生活环境。一是加强资源节约。编制完成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重点加强赤泥技术研发和利用以及氟石膏、硫酸渣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抓好修武县钜龙科技有限公司赤泥资源化利用、佰利联钛石膏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建设。二是加强节能降耗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分解落实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能源评估制度,严格能耗准入门槛,开展列入国家“万家重点耗能企业活动”的能源审计工作,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深化用能在线监测管理。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等重点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大节能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三是加强环境治理。实施污染整治工程,强力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治理。严把环境准入关,切实抓好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定减排目标。四是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城市水系建设,深化北部山区综合治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和城市绿地系统,力争完成造林和森林抚育16万亩。

(七)强化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推进民生改善。着力民生民心,继续集中财力,实施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岗位,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训帮助就业、援助扶持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二是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规划选址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开工16191套。健全建设运管管理体系,严格规范申请、审核、轮候、分配、退出等程序。三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持可持续性为重点,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老年产业园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四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新建、改扩建100所幼儿园;启动xx一中二期项目,完成100个农村中小学校舍优化改造项目;推进人民中学二期、山阳区新城小学项目以及新区文苑小学续建项目,启动建设映湖路小学、丰泽园公办幼儿园、和诚锦江小学项目。完成xx一中体育馆、温县一中新校区二期等工程,职教园区一期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五是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山阳故城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妙乐寺塔、清真北大寺保护设施项目。开展市群艺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建成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六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建成已下达投资计划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农村急救体系、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精神病防治机构,启动市妇幼保健机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县级中医院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暨市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楼等项目,加快建设市儿童医院病房楼、第二人民医院新区医院等项目,开展市第三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市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建成投用。七是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提高城乡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群众切实利益。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完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应急等管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章标题: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7年1月22日在___市第___届人民代表大会第___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___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本次大会报告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06年全市上下围绕“民本___”发展目标,以建设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7.3亿元,增长12.4,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2、15.1和12.9(附GDp增速走势图)。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工业化加速提升了经济效益。全市上下立足服务中央、省属工业,搞活地方工业,发展园区工业,使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幅,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工业增加值318.4亿元,增长16.1。优势产业主导功能继续增强,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11家,比上年增加10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271.1亿元,增长17.4。长炼和巴陵公司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62亿元和147亿元。食品、造纸和纺织等资源型工业增长超过了20,循环经济成为新亮点,废旧回收工业成倍增长,汨罗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列入了国家“十一___”规划纲要。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园区工业发展加快,增长43.9。___纸业进入“中国上市公司成长百强”,天润化工获准上市,中天科技获准在新加坡上市。工业化加速发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49.4亿元,增长1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7亿元,增长17.4。

(二)新农村建设惠及了广大农民。新农村建设从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强力推进。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突出粮油棉麻、畜禽水产、蔬菜茶叶和竹木林纸四大产业的支撑作用,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70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0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6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0个,“正虹”、“岳泰”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长康”、“福湘”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粮食总产63亿斤,比上年略有增加。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38亿元,完成县通乡镇公路166公里,硬化村级公路1943公里,解决了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1.29万个,“百村示范”工程和“清洁家园”行动顺利推进,完成了一批病险水利工程整治,增强了防汛抗旱能力,实现了“户户通电”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三)投资扩大增强了发展后劲。在投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突出抓重大项目、抓资金筹措、抓结构优化,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亿元,增长2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3.7亿元,增长21.6。投资结构得到调整。投资重点向生产性项目倾斜,工业投资99.5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2。重点项目进展加快。工业上,华能二期、巴陵公司煤代油等项目竣工投产。交通能源上,武广铁路客运专线___段、岳荣新公路二期、钟虹公路、临通公路、成品油运输管道等工程进展顺利,临资口大桥竣工通车,___首座50万伏变电站竣工。城建上,___楼景区建设进度加快,形成了基本轮廓,城市主干路网拓改工程完成了计划。同时,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与投资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物流园区顺势发展,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8亿元,增长14.3。实现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增长20.7。全市实际利用内资9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218万美元,分别增长59.7和3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

(四)社会进步彰显了民本理念。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市共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71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1。教育事业卓有成效,基础教育得到提升,高等教育形势看好,湖南理工学院、___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评估中取得良好成绩,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建设进展加快。公共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民办实事有序推进,省、市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广泛开展了“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全市2956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每家有1人就业。城镇安居工程、残疾人帮扶和农村___保户供养、寄宿制学校、乡镇卫生院建设等都完成了预期目标。单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单位(十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规定数值之内。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第四篇:贵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计划草案报告

贵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05年计划草案报告

(2005年1月28日在贵阳市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单建星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大贵阳”战略目标,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土地和信贷“双紧”的形势下,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各主要指标都能够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38.48亿元,增长13.8%,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以上,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分别比上年高0.9、0.7和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6%,占全市GDP的总量超过4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7亿元,增长23.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78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52亿元,增长14.2%。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12.05亿美元,增长41.5%。引进内资到位资金122.42亿元,增长35.64%,直接利用外资5237万美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9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809元,增长1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7‰。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效益稳步提高。工业生产增势强劲,总体运行质量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4.88亿元,增长17.6%。主要增长因素: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较快,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三是苏西(中国)铜箔公司、贵州凯特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建成投产或达产增效。四是轮胎、彩电、微硬盘、移动电话、中成药、辣椒系列食品、复合肥等重点产品产销大幅度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产品创新能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6.1%实现利润总额达22.98亿元,增长150.91%,新产品产值增长18.9%。

支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通过“三补一减”(粮食直补、粮种直补、农机直补、农业税减免)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市本级财政农业支出2.1亿元,增长10%,市级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59.65万吨,增长5.4%油菜籽产量增长7.7%蔬菜总产量86.88万吨,增长5.4%肉类总产量16.42万吨,增长

9.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9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09平方公里。完成扶贫项目135个,解决了7.9万农村群众人畜饮水的困难,完成15356户农村茅草房改造,提前一年消灭了茅草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95万人。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服务业继续平稳发展。消费品市场在住房、汽车、旅游、通讯等消费热点的推动下,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景象,外资、民营企业零售业迅速增长。市场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旅游业快速发展,海外入境游增长幅度较大,全年旅游收入达48.6亿元。利用市场化运作,启动了贵阳市社区服务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金融保险服务品种逐步增多,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整政策的同时,适时适度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开展了项目清理工作,全年共停建项目8个、缓建项目7个,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加大资金协调力度,加强项目施工组织工作,使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了增长势头,比上年净增50亿元以上。

东新路、清溪路、解放西路等中心区道路改造建成通车;500公里县乡公路和1000公里贫困村公路改造完成;13个铁路道口平改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二桥大沟、花溪污水处理厂等“南明河三年变清”系列工程完成。一批县医院传染病区、疾控中心和贵阳三中等社会事业项目完工加快了金阳新区内住宅、医院、学校等配套项目的建设。

对外贸易增势较好,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初现成效,加大了推进外贸出口主体多元化工作力度,培育并扩大了新的出口增长点。海关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微硬盘、手机、硅锰铁和碳酸钡等商品出口增长较快。

招商引资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发展重点进一步明确,招商渠道不断拓宽。兰花水泥、五矿铁合金等工业制造业项目相继投产,浙江商城奠基、沃尔玛商场开业,投资项目质量得到提高息烽重钙、世华数码、山东兖矿等大型项目的进展情况良好。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信贷运行平稳。财政收入着力于加强财源建设,取得成效。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10.73亿元,增长20.88%财政支出主要是确保重点建设、社会保障及社会各项事业支出。12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10.6亿元,比年初增加161.2亿元;存款余额160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74.43亿元;货币回笼33.91亿元。信贷投放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基本建设、企业流动资金和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等方面。

城镇就业稳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通过全面实施劳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了城镇就业稳步增长。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15万个,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1万人,建立创业组织203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800个。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达两位数,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较快,其原因: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政策,减免农业税,及时将各项补贴兑现到农户;二是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三是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力度,同时着力清欠农民工工资等。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迈出重大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有关精神,通过产权交易平台依法规范操作,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已先后有水晶集团、气源厂、啤酒厂等大中型企业完成改制。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本地区实际起草了《贵阳市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草案)》,已经过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关于建立贵阳市招投标市场的初步方案》、《贵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理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部门已多次讨论。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征缴工作改革,一级统筹两级管理的社会保险征缴管理新模式已在医疗、工伤保险中启动实施。

科技事业围绕经济发展重点实施大项目战略,纳米改性农用棚膜、大分子生物制品等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大、作用突出的项目相继实施。实施科技人才强市“百千万”培训工程,建立了区、县(市)科技进步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教育事业开展了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的小学、初中建设加强了以示范性高中建设为重点的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和以贵阳学院等为重点的高校建设。卫生事业加快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作为省级试点的息烽县的工作进展顺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各类体育活动,逐步培育完善体育产业市场。

但在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一是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保持投资强度压力大。二是粮油价格波动等因素,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影响,特别是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达两位数,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生产。三是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仍然紧张。四是体制机制性障碍仍十分突出。

二、2005年计划安排意见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贯穿于发展改革的各个方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协调发展上来;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可能,现提出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净增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在确保完成上述目标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狠抓工业结构调整,加快铝工业、磷化工、卷烟工业、装备工业、特色食品工业、信息产品制造业、现代中药业、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整合卷烟工业发展,积极推进贵阳卷烟厂异地改造,支持卷烟企业与烤烟种植业的联合。抓好南方汇通1英寸微硬盘、世华1.8英寸微硬盘及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等项目达产增效。开工建设中铝公司氧化铝扩产改造、振华集团片式开关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抓紧实施威门药业、民族药业、新材料矿业公司等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根据生产要素资源供应紧张的现状,加强重点企业、高附加值企业、出口创汇企业的协调服务,强化营销,支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清镇煤化工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以电力、水泥、电解铝等污染企业为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生态城市建设。

继续完善支农政策,保持财政对农业投入稳定增长,免除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建成息烽鱼简河水库和阳朗排洪工程,解决5.7万农村群众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网的改造和建设。稳定传统农业,提高粮食总产量。按照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方式,巩固优质果品、药材和特色花卉基地建设,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培育一批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药业企业。突出发展奶牛、肉牛和 “三元”杂交猪生产,依托贵黄、贵遵、贵毕等主要公路着力打造畜牧业产业经济带。

服务业要重点抓好有色金属物流市场一期工程建设、五里冲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扩建以及“保姆、家政等重点技能培训就业”项目和金阳商贸走廊等的建设。加快“三绿工程”建设,强化“菜篮子”商品安全管理,构建绿色消费体系。积极支持各类旅行社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充分挖掘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潜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业,积极扩大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新型服务业,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二)抓好投资结构调整,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增长

继续推进投资结构调整,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和引导对产业的投入,提高投资效益,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城市供水及管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危险物处置、公检法司、人饮工程、病险水库治理、职业中学及中小学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要继续争取国家的支持。要着力加快贵开路、白云污水处理厂、清镇东郊水厂、开阳黄磷尾气利用年产2万吨甲酸、贵阳市传染病院、贵阳大剧院等续建项目建设,配合省抓好过境高速、南方汇通1英寸微硬盘产业技术升级、中铝贵州分公司电解铝技改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库建设。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做好城乡道路网建设与改造、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石漠化治理三个项目争取世行、亚行贷款和德国政府赠款的前期工作。对于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项目要做好资本金筹集。二是运用市场化运作方法,放宽投资准入制,利用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一站办”职能,以关键产业、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

(三)努力做好财税工作,保持金融平稳运行

严格依法治税,强化重点税源监管,抓好零散税源征管。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地方财政增收的多元化财源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重点开支需要,加大对农业、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统筹安排好国家开发银行和地方银行贷款。

建立和完善良好的贷款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信贷监督,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正常金融秩序。

(四)加大改革力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按照进一步放宽放活、务求实效的原则,力求在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有新的突破。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将政府投资的功能和使用方向由带动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推动结构调整、加强薄弱环节和促进“五个统筹”上来政府投资要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代建制”。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推进劳动保障体制改革。平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改革,同时在总结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征缴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

(五)做好建设经济强县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区、县(市)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各经济强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在全省建设经济强县工作的排名中走在前列。继续推进建强入列工作。

(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针对部份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积极做好对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密切关注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及对下游产品的影响。规范教育和医疗服务价格秩序,严格控制政府新涨价项目出台。加大农资的生产和供应,把保障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放在重点优先的位置。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缓解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需矛盾。密切监测粮食、煤炭、石油、房地产等价格走势,完善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和应急机制。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基本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着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对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人员自谋职业和创业,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所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建成“金保”二期工程并投入使用。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切实安排好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稳步推进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继续抓紧清欠农民工工资,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土地占用和城镇拆迁中的矛盾和问题。

(八)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抓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按照国家及省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本完成《贵阳市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积极做好“十一五”规划期间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与省和国家的衔接,力争在优势资源的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等方面有一批重大项目能够纳入国家及省的规划。

(九)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和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生态经济市万人科技培训。统筹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扩大“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贵阳一中金阳新校建成投入使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对农村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围绕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的总目标,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全力打造“文化林城”。

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经济运行中还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困难。但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篇:白云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报告

白云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白云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区九届人大

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区政协委员和其他与会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年初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区内企业特别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的不利环境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围绕“应挑战、保增长、重民生、推改革、促开放、善领导”的要求,按照“1235”的发展战略和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高新区入驻白云两个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力以赴促进经济逆势上扬,实现了危机之年“速度不慢、增幅不低、排位不降”,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正在强劲复苏,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全区2009年完成生产总值53亿元,同比增长10.2%,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6%的增长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完成14468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82元,同比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5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完成7.66亿元,同比下降7.59%,地方财政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6.67%,完成目标任务的106.6%。招商引资引入资金49亿元,同比增长20%。

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9.2%;二产完成增加值24.63亿元,同比下降9.2%;三产完成增加值18.52亿元,同比增长16%。

——抢抓扩大内需保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区委、区政府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历史机遇,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抓紧筹划了一批有质量、有深度的项目。2009年中央新增3800亿投资项目中我区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项目8个,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资金1912.8万元;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200万元;省72.5万;地方配套资金1802.8万元;农户自筹37.5万。8个项目100%开工建设,资金100%到位,督查整改落实100%到位。第一批项目总投资1646万元,已投资1409.6万元,廉租房建设300套15000平方米、职教中心设备购置99台/套件、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240平方米3个项目已完工;第二批项目总投资155万元,资金全部到位,沙文件卫生院改扩建及环境整治、养殖小区沼气工程2个项目全部开工,现已基本完工;第三批项目总投资6375.5万元,其中:配水管网工程总投资6235.5万元,本次下达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中央资金1000万元、区配套900万元),已全部到位。现已完成管道建设27.1公里,加压站1座、高位水池3座,累计已完成投资2670万元(含本次下达计划之前已完成的投资,本次计划投资完成310万元),计划12底完工,都拉卫生院项目总投资140万元,全部是中央扩大内需资金,已全部到位,该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100万元,占总投资的71.23%;第四批项目本次下达计划投资1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省水利厅配套50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现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计划12月20日开工,2010年7月前按要求完工。

——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实施有序进行。全区2009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29.24%,顺利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全年完成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个。全年分别收集2009年、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5个和31个,项目总投资分别为66.18亿元和30.67亿元,已申请到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资金1912.8万元,带动项目投资4000多万元;继续推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协调服务制度,对确定的30个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协调服务,促进了项目的建设速度,全年实现到位资金6.37亿元。

——三产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逐步兴起。为了贯彻落实区委七届七次会议精神,实现“三产富区”战略,加快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随着省、市一系列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推动,我区制定出台了《中共白云区委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扎扎实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中共白云区委 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白云区委 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推进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第三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使我区GDP实现 10.2%左右的增幅,突破市下达6%的目标任务,成为了“两个百年不遇”重创下白云经济中的唯一亮点。我区完成了我区老龄度假产业示范项目的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拟定《白云区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按照工作目标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开展白云区第三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研究课题调研工作;充实完善了第三产业储备项目,对第三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资料的收集,完成了《白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工作方案的编制并进行前期调研,邀请省发改委、省商专等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专家组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4次实地调研,进入了文本编写阶段,正在进行规划中期评估,12月底可提交规划文本送审稿,并组织规划评审。全区旅游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2009年共接待游客117.2万人次,同比增长48%,旅游总收入1896万元,同比增长50%,启动“家电下乡”工程,促进农村消费,已备案“家电下乡”销售网点18家,“家电下乡”销售金额253.94万元,兑现政策补贴资金13.52万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5亿元,同比增长20%。

——发展主导产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今年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6万余亩,完成蔬菜播种面积5.6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2.75万亩,蔬菜实现总产量8.9万吨,销售产值达14500万元,其中外销收入12580万元,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在品种结构上,香葱产业带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产量3.07万吨,产值5526万元,其中黑石头香葱基地完成食用菌栽培500万袋;完成晚番茄种植面积7204亩;完成辣椒种植5514亩。以实施国开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巩固和改善养殖大户、养殖小区饲养条件和饲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疫病防控能力,促进畜禽养殖健康发展。以扶持涉农养殖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支持兴华蛋禽公司、小桥良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建设,两家企业改扩建项目共争取中央资金200万元,提高涉农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全区养殖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新农村示范点得到完善和巩固,都溪农业开发项目、扁山现代蔬菜科技园区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得到有力推进,现已基本完成457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得以全面发展2009年,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928元,同比增长18.1%。

——工业发展逐步向好,经济持续复苏。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历经较长时间恢复性增长,我区工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整体效益企稳回升。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达24.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8.4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区属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总值综合能耗为3.7吨标准煤/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1%,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40.5万吨,为目标计划的100%,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9家,规模企业达到78家。“工业强区”的战略推动下,随着贵阳白云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组建,贵阳市白云铝及铝加工工业基地建设也已正式启动。通过对中铝贵州企业生产用电补贴的优惠措施,促使中铝贵州公司产能逐步恢复,走出低迷。我区将科技三项费、环保资金、技改基金、开发区发展资金等进行整合后,重点支持了中国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新型紧固件高新二期工程、娃哈哈昌盛饮料生产线等22个技改项目,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10.7%。

——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进南湖新区与金阳新区的“无缝”对接,新区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云环路南湖新区段完成路基建设,房地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全年新开工房地产1584616平方米,销售房屋201685平方米;新区图书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区戒毒所、残疾人康复中心已完成,行政拘留所、廉租房、西普陀寺、大人山公园一期等工程完工,正在筹建新区中学、小学,新区文化休闲设施逐步完善。旧城改造方面,启动了龚家寨——白云公园片区排洪排污治理项目、大山洞片区污水收集管网项目、同心路街景整治工作和云康新城二期工程,认真抓好城区绿化,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23万平方米,贵遵路白云段沿线村庄整治950户年底可整治完成。建立“整脏治乱”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一系列“整脏治乱”活动,深入开展打击违法“两的”、“酒后驾驶”专项治理行动,对农贸市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交通干道及旅游景点环境卫生、饮用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督、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野广告等重点环节和区域开展了重点整治工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一年来,我区坚持以人为本抓民生,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就业、计生、社会治安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两基”迎“国检”工作全面完成,“两免一补”政策得到继续贯彻,并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称号;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养老保险扩面2500人、失业保险扩面人数1200人、工伤保险扩面1200人、生育保险扩面26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2000人,启动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新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8000人。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7%,2009年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成效明显,10个行政村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都拉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沙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认真抓好就业,全年预计完成新增就业岗位2982个,城乡统筹就业4690人,城乡统筹培训2828人,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7.57%。组织参加贵阳市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潍坊国际风筝会等活动,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2004年——2009“全国风筝运动先进单位”称号,白云电视台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辉煌六十年”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百家先进局台评选中,被评为“全国百家先进台”。组建白云社会治安机动车巡逻队,“两抢一盗”严打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果,我区各类刑事案件发生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201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安排意见

今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正在温和复苏,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我国的国际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世界经济复苏根基尚不牢固对我国外需增长的约束仍然很强,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全面恢复短期难以实现。2010年是经济企稳的整固期,不会很快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国家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估计国家将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作进行动态微调,在“保增长”的同时,更加强调“调结构”、“保民生”、节能减排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回暖的国际环境和积极的国内政策,为我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机遇方面:一是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的促进经济增长措施,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二是前不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是国家今后一段时期西部大开发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西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以国家政策为坚实后盾的发展新机遇。要求加大引进国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国际资本通过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重点项目和企业。为我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创造了条件。三是金阳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贵广高速铁路客运站毗邻白云黑石头片区建设、阳关收费站北移到白云天鹅湖、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西绕线的建成通车等诸多有利因素为我区加快城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创造了条件。四是高新区入驻白云,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区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我区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升级。四是国家出台新的产业政策为我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

面临的挑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为我国外贸出口增加了变数,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我区企业生存空间;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将减小、效应减弱,为我区后速建设增加了难度;三是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产泡沫化的风险在加大;四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阻碍我区经济发展的再次腾飞;五是我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总体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应挑战、保增长,重民生、推改革、促开放、善领导”的18字方针,按照“1235”的发展思路,以“项目推进年”和“管理提升年”为载体,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高新区核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以“止下滑、保增长”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优化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力推进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主要目标:

——全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5.3%。其中:一产增长8.8%,二产增长9.8%,三产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770元,同比增长9 %。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04元,同比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20%。

——招商引资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20%;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10%;

——规模工业生产总值124.7亿,同比增长15%;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凸显投资拉动力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和服务,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协调服务制度的实施,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因素。我区作为内陆城市,出口在将来一段较长时间里难有突破,消费虽有一定增长,但基数小、拉动作用不强,只有投资是未来两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70亿元,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一是要认真抓好项目的策划、收集、论证和整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项目库,为全区经济发展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区项目库已收集2010年项目274个,项目总投资245.85亿元,这些项目在2010年预计完成投资59.5亿元。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及时收集新的建设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二是努力争取建设资金。未来两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150多亿元,这么大的投资规模,必须围绕国家投资重点和方向,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作好充分准备,有计划、有针对性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专项资金,国家银行贷款等,以此拉动资金投入,努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要加强服务,为项目建设、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服务企业和项目为改善软环境的中心目标,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和项目运行及建设情况,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生产和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坚决打击挡工堵路、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并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和形象;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促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尽早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我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优化,同时国家也决心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未来两年是我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工业结构内部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是通过完善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为产业的发展搭建好平台。统筹考虑高新区、白云区产业布局规划,完善高新区产业规划和白云区产业布局规划,完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做好衔接,做到布局科学合理、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相互支撑、双方共生共赢的良好局面。深入贯彻落实贵阳市振兴工业经济政策,抓好“一区五园”规划建设,为工业经济搭建发展平台,抓紧制定“一区五园”建设方案,全面展开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开发模式及产业政策研究、项目环评、前期摸底调查、安置点建设等工作,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在2012年初步建成铝及铝加工园。二是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推进企业多元化发展。在恢复、巩固铝及铝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医药制造业等其它新兴产业,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电子材料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并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促进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全区抗风险能力,在2010-2011年推进深圳振华新材料公司锂电池材料、中铝贵州企业10万吨合金熔铸项目、贵阳宝源阳光硅业公司多晶硅研发生产、娃哈哈昌盛饮料、华恒机械制造、金飞铝轮毂等44个投资上1000万元续建项目的建设,推进浙江中泉电气、赛诺管业、20万吨铝板带生产线等49个投资上1000万元、部分已获得土地等手续的新建项目的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提高全区非公经济的比重。三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引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支持企业开发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推进中铝贵州分公司120万吨氧化铝、石墨化阳极技改项目、山东鲁阳纤维材料、三占钎具集团、中航标准件制造公司、南方汇通公司钢构和钢丝绳生产线、富山实业模具等技改项目的建设。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资源、降低物耗、减少污染,努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推进中铝公司贵州分公司环保治理工程、赤泥矿渣处理等项目的建设。五是推进贵阳阀门厂、贵州铝加工厂、长虹印刷厂、贵阳水泥厂等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拍卖,实现资产重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把扩展城市空间作为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城市化进程。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按照城市中心区和建设“两个新城”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实现金阳新区、白云区无缝连接。一是继续推进云环路、白修公路、麦沙大道、金苏大道、南湖三级道路网等重要道路建设,为推动新一轮房开和城市建设创造条件,抓好白云城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实施。二是加快推进云祥山庄、米蓝春天、恒大绿洲、心美国际大厦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尽早开盘销售,以吸引更多人流入驻南湖新区,为南湖新区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三是抓好大山洞新村、艳山镇程关新村等城中村建设,推进艳山红村安置点、铝工业基地安置点等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四是进一步完善南湖新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档案馆、图书馆工程建设,在南湖新区新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切实解决上学难问题。五是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打造现代化文明生态城市。进一步开展“四城同创”和“整脏治乱”工作,取缔占道经营和延伸占道经营及乱搭乱建违法行为,抓好环境卫生整治。

(四)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我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商贸业和旅游业。一是认真抓好《白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我区商业网点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以老城区和新区为中心,具有现代商务、休闲购物、文化娱乐、观光旅游、物流配送、社区服务等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商贸流通体系。二是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建设一批区域性的专业市场和现代服务业龙头项目,推进宝通物流产业园、西南家居博览城物流园、长远物流、动漫游乐园、和平里酒店、一汽明星汽车等等项目的建设,切实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质量和规模。三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继续抓好我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天鹅湖景区综合开发、贵州西普陀寺、民族民俗商业街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引导乡村游健康规范发展。四是大力加快商品市场建设力度,及时跟踪温州商城建设情况,大力支持大润发超市和星力便民超市的建设。全力支持专业特色街建设,重点扶持夜郎文化古城特色餐饮街和旅游商品特色街的建设,提升长安步行街,打造以白云路与同心路交叉口向外辐射商圈,大力培育餐饮名店,积极为厦门华远贵阳和平里酒店建设做好跟踪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现有餐饮企业做大做强。

(五)围绕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种措施并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平山水库、扁山节水灌溉项目、罗格凼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按计划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项目、村寨串户路建设和农畜饮水工程。二是加快发展城市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严格按照基地化、标准化推进蔬菜基地建设,认真抓好香葱基地、晚番茄基地、花卉基地、经果林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建设规模,提高生产效益。三是支持农业加工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归农农业有限公司、贵州晨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京黔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加工企业的发展,推进贵州花卉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支持新纪元、洪湖等企业发展花卉产业,带动农户扩大花卉种植规模。

(六)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一是硬环境要不断加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推进“一区五园”特别是铝及铝工业基地建设,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投资5个亿,在2012年基本建设铝及铝工业园区。二是软环境要不断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部门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打击和遏制挡工堵路、强揽工程、强卖建材等行为,促进项目的正常实施。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积极围绕铝及铝加工、新材料、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选商工作,有的放矢大力引进效益和成性好的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加强安商工作。坚持落实区级领导干部协调服务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和部门服务责任制,确保项目引得进、安得下、建得好。

(七)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在实施农村学校“三免两补”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标准“普九”目标,到2011年完成校舍安全建设,推进每个乡镇一个标准化中学和一个标准化小学建设目标,在南湖新区启动建设一所标准化中学和和一所标准化小学,在未来两三年内基本消除大班额;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000人,覆盖率达80%,2011年达20500人,覆盖率达8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参保人数2010年达11000人,覆盖率达28.44%,2011年达12000人,覆盖率达31%;建立无保障人员医疗救助基金,惠民医疗政策100%覆盖城乡困难居民,巩固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业人口参合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

三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区级医疗资源,按“二甲”医院标准,改扩建区人民医院;新建两所社区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和两家市级“示范卫生院”;改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检测能力,建立35个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预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每年实现城乡统筹就业4300人,实现城乡统筹培训2900人,做好大学生毕业就业、农民工返乡就业工作,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五是巩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计划生育行政示范县和全省流动人员计划生育优质管理和服务工作合格县成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内。

六是继续深入开展“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和“居有所安”民生行动计划,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平安白云”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予盾;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点工程、煤矿和非煤矿山、学校等进行专项整治,坚持遏止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各位代表: 2010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我区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为实现白云的再次腾飞而努力奋斗。

下载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