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2001年世界茶叶产量达302.2万吨,出口总量达138.86万吨。随着各茶叶生产国茶叶产量的持续增长,茶叶产供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茶叶生产效益不断下降。为促进茶叶消费,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茶树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开发多元化的茶叶产品,特别是在茶深加工、综合利用及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更是蓬勃发展,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
1、新型茶制品
(1)高γ-氨基丁酸茶
高γ-氨基丁酸茶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必须达到150 mg/kg以上,高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低人体血压的功效。因此高γ-氨基丁酸茶(商品名GABA)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正在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等系列产品。该茶卖价比一般同级绿茶高1倍。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也开始研究提高CTC红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我国也研制出高γ-氨基丁酸炒青绿茶。
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a.改变加工技术鲜叶先经氮气处理,然后用半发酵茶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b.用红外线照射加温处理茶鲜叶50分钟,可使其γ-氨基丁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c.用0.1-0.2mol/L的谷氨酸钠溶液处理茶鲜叶3小时,可使鲜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提高近1倍。
d.以上两种方法结合,鲜叶中的γ-氨基丁酸可提高75%。据此,日本提出一种新的加工工艺,该工艺的流程为:谷氨酸钠溶液处理鲜叶→搅拌、红外线加温→蒸热→粗揉→揉捻→中揉→干燥。经该工艺加工的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较正常工艺加工的茶叶高1.7-2.7倍。
e.鲜叶先用微波处理(0.3-0.6kW处理10-20分钟),再加工成成茶。实验表明,以0.3-0.4kW微波照射20分钟的效果为最佳。
f.嫌气和好气条件轮流处理鲜叶,在10ºC温度下,先嫌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然后好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如此交替进行,处理5次。
(2)低咖啡因茶
低咖啡因茶是一种适于神经衰弱者、孕妇、老人、儿童等特定人群饮用的茶类,它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将茶叶中所含的大部分咖啡因脱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他的有效成分和风味,以满足上述特定饮茶人群的消费需求,使他们既能享受到饮茶的风趣,又尽可能减少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而对睡眠和心脏跳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低咖啡因茶在欧、美市场上销售已较流行,均为低咖啡因红茶,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进行加工,而低咖啡因绿茶在国内外市场上尚未正式面市。据报道,意大利茶叶市场上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30%左右(约4000吨),加拿大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到茶叶总销量的4%,约为500余吨。德国的Halssen和Lyon Gmbh公司是德国唯一拥有多项低咖啡因茶生产专利的公司,生产多种低咖啡因茶系列产品;Plantextract饮料公司也生产低咖啡因茶。日本也于近年开发了低咖啡因绿茶产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经研究获得低咖啡因绿茶的加工技术,研制成功应用热水浸渍原理的茶叶咖啡因脱除机,茶叶中咖啡因脱除率为70%,其他有效成分则可保留90%以上。低咖啡因茶对妇女、儿童以及咖啡因过敏者是有益的,因而市场前景看好。
(3)有机茶
有机农业始于17世纪,德国是开展有机农业最早的国家。有机茶出现于1983年,斯里兰卡是世界上开发有机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有机茶的生产量约为8100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0.27%,其中65%-70%是红茶,其次是绿茶,少量乌龙茶。
有机茶的世界销量为6000-6500吨,仅占茶叶总销售量的0.5%,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和日本。中国2000年有机茶产量约4000吨,2001年4500吨,出口2800吨,内销约1700吨。内销市场主要在北京、其次在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
2、茶叶深加工产品
(1)茶饮料
美国于1972年率先开发出茶饮料(冰茶iced tea)。冰茶是一种调味茶,以茶为基质,再调以糖、酸、风味物质等配制而成。冰茶与过去的汽水和果汁饮料不同,它是天然类型产品,并具有清新感、口感适中的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美国的饮料行业把冰茶划入“新时代饮料”这个范畴。近十年来,冰茶在美国发展较快,1997年包装茶饮料已达300万t,约占饮料市场的2.2%,占世界茶饮料总量的30%。
日本伊藤园1981年以中国福建乌龙茶为原料试制罐装乌龙茶,1982年正式推向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研制纯茶饮料的国家。随后,茶饮料市场迅速发展。1985年仅有2.4%,1990年也不过13%的市场份额,2001年茶类饮料的总消费量为475万立升,占清凉饮料总体的30.2%的市场份额,在这15年间增长了10倍,而近10年间增长了3倍,已成为饮料领域的龙头。另外茶类饮料在不含糖的无糖饮料领域中占25.5%,仅此一项就大大超过了比大量用糖的乳性饮料的20.4%,含可乐的碳酸饮料的17.2%和果实饮料的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茶饮料的发展也相当迅速。1996年西欧茶饮料的消费量达150t,比1992年增长2倍。茶饮料在软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从1991年的0.7%提高到1997年的10.7%。茶饮料的品种以冰茶为主。我国茶饮料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为碳酸型茶饮料,但由于当时受国外可乐型饮料冲击,茶饮料在市场昙花一现。1995年,旭日升集团正式将调味茶饮料(冰茶)推向市场。以后,日本三得利、我国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可口可乐、娃哈哈等公司先后在大陆投资兴建茶饮料厂。全国现有10余家企业生产茶饮料,1997年全国茶饮料不足20万t,2000年茶饮料185万t,2001年为约300万t。2000年国内茶饮料消费量居瓶装水(554t)和碳酸饮料(420t)之后,列第三位。当前茶饮料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避免茶汤沉淀的生成;二是香气的保持及增香。
(2)速溶茶
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出速溶红茶,1943年获得发明专利。50年代,英、美等国工业化生产速溶茶并投放市场。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将速溶茶生产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目前上述三国已成为世界速溶茶生产大国,1997年其速溶茶的产量为4891t。速溶茶加工工艺有热提取和冷提取两种方法,热提取香气低,冷提取滋味淡。20世纪80年代以后,膜分离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逐渐应用于速溶茶的制备,使速溶茶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改善。但迄今为止,速溶茶主要作为茶饮料的原料,速溶茶消费远不如速溶咖啡普及。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速溶茶,目前全国速溶茶产量约为100t。
(3)超细微茶粉
20世纪90年代,日本将绿茶研磨成末茶应用于茶道和食品,制成茶豆腐、茶面包、茶酒以及其他茶叶食品,其后又应用于冰淇淋、糖果等食品中。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超细微茶粉,其种类有绿茶粉、红茶粉、乌龙茶粉等,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绿茶粉,其关键加工技术为:一是对鲜叶原料采用保绿手段,即在鲜叶中添加保绿剂或使用蒸青方式杀青,加工成色泽绿翠的干毛茶;二是使用超细微茶粉技术,将茶叶粉碎成300目以下(约60μm)的微细粉末,并保持茶叶原有色泽。超微粉茶因为粒度很细,添加于食品中,吃在口中不会有任何粒度的感觉,故可使食品中既富含茶叶的营养和保健成分,又使原来舍弃的纤维素等得以利用,同时还赋予了食品天然绿色,等于添加了绿色色素,形成具有特殊风格的茶叶食品。
(4)鲜茶汁
国内1985年开始研制鲜茶汁,分为红茶鲜茶汁、绿茶鲜茶汁和乌龙茶鲜茶汁,其提取工艺
如下:
红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自然萎凋(18-20小时)→锤击粉碎机粉碎→发酵(约30分钟)→螺旋压榨(压强:1t/cm2)。
绿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摊放(18-20小时)→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乌龙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晒青→做青→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5)茶酒
茶酒是一种含低度酒的碳酸饮料(一般不超过5%的酒基)。用干茶提取液,加入增甜剂、增酸剂和酒基直接配制,或者在茶叶提取液中加入酒母,进行发酵处理,产生酒香后,滤去沉淀物,再按配方加入其它的配料。成品具有酒味芬芳甘冽的香槟风味,一般酒度在2-5度,含糖8-9度,酸度在0.2-0.8度之间,要求具有酒质,色泽明亮,香味明显,甜酸适中,酒体协调,杀口感强等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产研制的茶酒甚多。国外以日本众多,仅静冈县茶叶试验场便研制出红茶酒、乌龙茶酒、花茶酒和绿茶酒等品种。此系列茶酒,香甜可口,风味独特,酒度较低,又是天然植物的发酵酒,所以投放市场后深受老人、妇女的欢迎。英美等国家主要开发应用配制酒,例如滋补茶酒混饮、果味茶酒、茶酒冷混饮、朗姆茶酒热混饮、白兰地茶酒混饮。酒度高低不一,各具风格,特别是具有茶酒共同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研究。1976年从茶叶中提取出“7369”防辐射物质,经临床试验有效率在90%以上。80年代中期,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随着提取技术的进步,茶多酚含量可达80%以上,制率在1.5%左右。茶多酚向医药拓展。成为商品的茶多酚制品有:(1)茶色素心脑健,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2)维多酚,作抗氧化保鲜用;(3)亿福林心脑健胶囊,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及冠心病。“八五期间”,提出了用一分茶叶原料同时制备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生产的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60%,得率6.0%;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1.5%,通过脱色、结晶处理,纯度达到99.0%。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儿茶素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采用酶技术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茶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动脉硬化,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因此,茶多糖可用于对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茶多糖含量随茶叶原料的老化而增加,乌龙茶中多糖含量为2.63%±0.27%,约是红茶的3.1倍和绿茶的1.7倍。茶多糖提取工艺流程:茶叶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减压浓缩→沉淀→离心→干燥→纯化
3.茶树综合利用产品
(1)茶籽的综合利用
* 茶籽榨油
20世纪70年代提出茶籽榨油新工艺,通过精制的茶籽油可以食用;首次成功地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茶籽制油的工艺流程是:清理、脱壳、蒸炒、入榨、毛油压滤、饼粕浸出、毛油精炼,最后获得精炼油。
茶籽制油工艺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是:茶籽原料含水分≤15%;茶籽仁壳比(干重)为65∶35;茶籽入榨水分:2%-3%;茶籽入榨温度:110-120℃。
* 茶皂素提取与利用
茶籽饼中含有10%-15%的茶皂素,可提取利用,茶皂素的提取方法常用的有水浸法、有机熔剂法、水提-醇萃法和吸附树脂法。80年代以来,利用茶皂素的天然表面活性,先后研制出茶皂素石蜡乳化剂、茶皂素洗理香波、农药湿润剂等;根据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和很强的发泡特性,研制出茶皂素加气混凝土稳泡剂;研究发现茶皂素对含血红素的鱼类产生溶血作用,对含血兰素的鱼类没有溶血作用,根据这一特性,研制出对虾养殖保护剂等产品。
(2)茶花的利用
茶树在一年的生长发育中,除了芽叶生长外,还有大量的花。据测算,每公倾茶园可产花干300kg左右,茶花利用资源丰富。由于茶花中成分与茶花相仿,鲜茶花烘干后,可以泡饮。云南省还用茶花窨制红茶,窨制后的成茶,花蜜香浓爽持久。
(3)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
* 茶饲料的开发利用
废茶和速溶茶、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等生产后形成的茶渣,含有高达52%的动物可消化的营养物质,但将其作为动物饲料,必须经过发酵处理,使废茶和茶渣中的粗蛋白和多糖降解。具体方法是把废茶或茶渣烘干至含水分6%-8%,机械粉碎,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100℃下处理1h,除去木质素。然后用果胶酶或木霉菌在40℃下发酵3-4d,在70℃下烘干至含水量4%-5%,适当粉碎后即可包装备用。
茶籽饼中含有茶皂素,具溶血性,故将其用于饲料之前需经脱毒处理。
茶叶用于饲料,一般可加工成茶粉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茶制饲料不仅可为家禽、家畜等饲养动物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可改善禽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能够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辟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茶饲料的应用方法有茶叶入饲料育肥牛、使瘦牛复壮、增加奶牛的产奶量、茶叶配中草药滋补剂育肥猪、促进小鸡生长和改善鸡肉鲜嫩度、提高母鸡产蛋量和改善鸡蛋品质。
* 茶兽药的开发和应用
茶叶中的很多成分如多酚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和维生素类,以及茶籽中的茶皂素等机能性成分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有抑菌、杀菌、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消化生长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据实验,将茶叶提取物(多酚类物质含量为20%)的片剂按每天1.5g剂量与牛奶一起喂饲10-30天龄的小奶牛,连续4周,发现茶叶可减轻奶牛腹泻。
目前茶兽药的应用方法有a.用于治牛感冒、牛鼻炎、牛前胃弛缓、牛厌食等;b.用于治猪感冒、猪痢疾、猪食盐中毒等,此外还可用于治疗兔、马骡及羔羊的疾病。
二、茶资源利用趋势
由于世界茶叶供过于求,以及人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今后茶资源利用将更加充分和迅速,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其一是立体化,即茶花、茶叶、茶根等的综合利用,以提高茶树种植的整体效益。其二是深度加工和有效成分的提取,除茶水饮料、速溶茶生产及咖啡碱、茶多酚的提取外,今后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的提取利用将成为提取物新的亮点,茶氨酸是茶树所特有的氨基酸,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就已开始关注茶氨酸的作用,特别是其药用价值的研究,明确了茶氨酸可拮抗由咖啡碱引起的副作用,并有降压作用。茶氨酸还被证明是脑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它可降低脑中S-羟色胺的浓度和增加多巴胺的浓度。因此有希望被开发成一种可解除人体疲劳和降低血压的保健食品。其三是饮茶与“吃”茶并存。除了传统的饮茶外,茶膳、茶食品以及茶片剂发展势头良好,既有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也促进了茶叶消费。
第二篇:茶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茶食品是新兴的饮食时尚,吃茶更加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有效发挥茶叶的多种保健功能。分析了茶食品的概念,论述了发展茶食品的必要性,阐述了茶食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茶食品;概念;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习俗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由于嗜好不同,有的人不喜欢饮茶,却又期望能够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因此茶食品应运而生。
1茶食品的概念
茶食品如果理解为含茶食品,则自元代以来我国就已有了含茶的食品。元代有一种“玉蘑茶”,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后磨成粉,调拌食用;还有“枸杞茶”,用枸杞和雀舌茶碾成细末后,拌以酥油,用温酒调食。紫笋茶和雀舌茶都是我国古代名优茶,元代人将其加工成含茶的食品。如果理解为茶叶食品,则非常宽泛。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来,茶叶就一直供作药用、食用、饮用。掺茶作食物作饮料是茶食品,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馔食品是茶食品,不用于佐茶而用茶制作的其他糕点和糖果类也是茶食品。与其如此宽泛,不如把茶食品专指将固态茶叶进行深加工处理、掺以其他原料、烹制而成的含茶食品,如茶菜、茶主食、茶零食、含茶饮料等。
茶菜是将茶叶作为主料或辅料烹调制成。茶菜中茶的味道与菜的本味相辅相成,色泽鲜艳能增进食欲,还可降火、利尿、提神、去腻,具有增加营养、促进消化、防治疾病等功效。我国台湾省有清新可口的茶元宝、色鲜味美的祁门红茶鸡丁、别具风味的东方美人茶酒、茶香四溢的碧螺春茶比萨、清新美观的香茶沙拉、营养爽口的冻顶乌龙茶豆腐。我国江浙地区采用西湖龙井茶制成“西湖龙井虾仁”,用碧螺春茶制成的“碧螺春虾仁”等,都别具一番风味。
茶主食是在原有主食的基础上加入茶的成分再加工而成。主要有茶饭、茶粥、茶面条、茶面包、茶饺子等。茶饭、茶粥的做法是用水冲泡茶叶得到茶汤,再用茶汤来煮饭、煮粥。茶面包是取茶叶泡成的浓茶水和面,发酵制成面包。茶饺子是在肉馅内掺入乌龙茶包制而成。这些茶主食清香爽口,倍受欢迎。
茶零食是把茶与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制成茶瓜子、茶糖果、茶果冻、茶冰淇淋、茶果脯、茶巧克力等。零食向来深受欢迎,尤其是女孩子,但是有些人担心吃零食有引发糖尿病、肥胖、龋齿的潜在危险,因此希望有一种健康的零食。茶零食恰恰或多或少满足了这样的心理需求,既能满足享受,又不损害健康。
含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饮料。包括茶可乐、茶汽水、果茶、浓缩茶汁等。
2发展茶食品的必要性
发展茶食品是必要的,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人们养生保健的需要。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世界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中国茶叶出口在不断扩大,目前仍位于肯尼亚、斯里兰卡之后,排在第3位。谋求茶叶的未来发展,加强茶叶深加工是必然趋势。茶食品就是茶叶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我国有些茶区生产的中低档茶,由于内含物比例欠佳,香气、口感不尽人意,往往没有很好的销路。但是中低档茶叶的食用价值仍然存在,因此用其为原料提取茶叶有效成分,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中,或者将其磨成粉末,或者提取浓缩液,直接添加到食品中去,制成营养丰富、茶香可口、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的茶食品,不仅有益于健康,还可丰富市场,更解决了中低档茶叶的出路问题。
茶叶之所以受到人们青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食用茶食品就是“吃茶”,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吃茶”优于“喝茶”。传统的泡饮方式,人们只能摄取到茶叶中的水溶性功能成分,而茶叶中还有许多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的营养保健成分。如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茶叶用沸水冲泡也难以被吸收利用。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因此,这些物质仅靠喝茶无法有效利用,而吃茶可以充分利用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的营养价值。3 茶食品的发展现状
“吃茶”的饮食时尚已经渐渐盛行起来,在我国山西、广东、福建、四川等地茶食品十分畅销。茶饮料如康师傅绿茶、康师傅红茶、统一冰红茶,都已经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品牌。在国外,茶食品更是大行其道,如茶末巧克力、绿茶口香糖、茶末豆腐、绿茶冰淇淋等都是市场上的畅销货。茶汽水等产品在欧美国家近年来销售一直呈增长趋势[1]。
福建天福茶食品是我国茶食品的佼佼者。其为天福集团旗下天仁食品厂自产自制的卫生、天然、健康的绿色茶食品,选料上乘、加工工艺先进、质量控制严格,具有低糖、低脂、低热量的特点,且荣获ISO9001、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现有六大类50余种,包括糖果类、糕点类、茶果类、蜜饯类、炒货类、冲泡类。曾2次被指定为亚太经合会(APEC)高峰会议大会用品及礼品,代表中国茶食品走上了国际舞台。
湖北竹溪县工业园区的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与福建沁园春茶叶公司合资开发有机茶食品,总投资2 200万元,建成全省首家茶食品科研楼和有机绿茶食品生产线。竹溪日产绿茶月饼可达500kg,批量上市。绿茶月饼色泽金黄、酥松可口,散发出绿茶清香,别有风味,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点心。竹溪有机茶超微粉生产线、有机茶月饼、麻饼生产线和有机茶糖果生产线,年可生产有机茶食品800t,创产值5 000万元以上,带动5万茶农增收。
安徽天方茶业公司开发出富硒有机抹茶食品系列,天方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方茶食品有抹茶香酥豆、绿茶泡米酥、红茶酥、抹茶花生、绿茶白芝麻酥、绿茶花生酥、绿茶瓜子、绿茶饼干、绿茶夹心糖、红茶夹心糖、茶香梅、茶香榄、茶香应子等,种类丰富,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其他许多省份茶食品亦有生产。据统计,在2003~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注册168个茶保健食品,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是仅占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总数的4.4%,而且地域发展不平衡。注册产品数量最多的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等发达省市,这4个省市的产品数量总和约占全国批准产品总量的62%,其中仅北京地区的产品数量就占到全国同期批准注册产品总量的20.8%,而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注册产
品数量较少,所占比例不足10%,与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形成鲜明对比。茶食品地域发展不平衡原因诸多,有些地区自身不产茶,但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地区经济水平差异[2]。
目前,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于发达国家,低级加工多,高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虽然我国近年茶食品企业在增加、种类在增多,但这些茶食品多数情况下只能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部分茶馆、茶庄才能买到,并没有普遍进入一般超市。而且茶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消费者还不充分了解茶食品。
4茶食品的发展趋势
为了把握人们对茶食品的具体了解程度,笔者进行了市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人没有听过茶食品这个概念。虽然大部分人知道有茶食品,但是也仅仅了解茶味瓜子、茶味糕点等常见茶食品。并有60%的人表示,没有打算主动去购买茶食品。可见茶食品作为新兴产品,还未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有专家估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茶叶消费将会以年均2%左右的速度递增,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同时,茶业的发展会从单纯茶叶向多元化发展。目前茶叶深加工产品已占国际贸易近半数,“吃茶”势头强劲。
由于发展茶食品不仅充分利用了茶叶资源,还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美味的食品,顺应了人们对低热量、高营养、保健化、便捷化、多元化的饮食要求,因此发展前景看好。比如,茶饼干、茶面包、茶叶面、香茶饼等自然清香、老少皆宜。红茶奶糖、绿茶奶糖、茶糕糖等茶糖果色泽悦目、甜而不黏、油而不腻、清香鲜醇。茶果冻带有淡淡茶香、润滑可口、提神开胃[3-5]。茶瓜子不仅口感好,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养生意识的增强,茶食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具有健康、便捷等特点的茶食品将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之中。由于充分利用茶叶所具备的“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5参考文献
[1] 于丽萍.茶叶保健食品的开发[J].蚕桑茶叶通讯,2009(2):39.[2] 李靓,林智,吕海鹏,等.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835-4837.[3] 董青华.中国茶食及其搭配艺术[J].中国茶叶,2009(2):39-41.[4] 郭玉琼,詹梓金,赖钟雄.茶叶绿色食品的现状、发展前景及策略[J].福建农业科技,2000(S1):56-57.[5] 尹凯.农副产品深加工前景好[J].农家科技,2008(7):40.
第三篇:凤冈茶分析与现状
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是分不开的。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推动了茶旅游一体化的兴起。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同时也促进当地的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也使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传播了当地的茶文化,促进当地的旅游。
学术背景
现代学术界对于茶旅一体化的研究主要是在茶旅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茶旅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两个方面。
理论学术背景
由于茶旅一体化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了茶经济,茶旅游,同时也包括了及其配套的相关服务业。同时,茶旅一体化所覆盖的学科十分的广泛,包括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等。近几年来,关于茶旅一体化的文章越来越多出现在相关的茶学杂志,如《中国茶叶》、《茶叶》、《茶叶科学》、《茶叶通报》等。许多的学者将茶旅一体化的新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文化形象开发,旅游项目扩展,产业一体化融合结合起来,发表了许多具有相当深远意义的学术论文。
专业学术背景
茶旅一体化关键还是将所现在的资源整合,利用已经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为相关的知识运用实践的生产中,使茶旅一体化的价值得到实践。与之相关的专业学术论文就是以实践为主导,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为茶旅一体化提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就是以实践为主的专业性的专业论文。
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
一、介绍了茶旅一体化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
二、相关理论综述,对茶旅一体化的含义进行梳理,对比和分析国内外茶产业的发展,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三、通过分析凤冈县发展茶旅一体化所具有的方方面面的优势和所具有的资源,得到凤冈县发展茶旅一体化的现关,同时,由调查结果分析出凤冈县在发展茶旅一体化中所存在的问题。
四、进行个案分析,以福建湄潭县茶旅一体化为例,利用SWOT方法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思考的问题。
五、运用生态学、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和政治环境等相关理论对凤岗茶旅一体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研究的意义
第一,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茶旅一体化是农业旅游的一种,与生态旅游类似,做好茶旅一体化产业,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创新出一路新的旅游发展模式。许多的旅游资源都具有独特的禀性,茶叶作为其中的一种旅游资源当然也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如何充分的利用茶叶资源去建构茶旅一体化的模式,对于笔者而言,是沉重而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从茶叶的发展与传承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感不仅具有教育意义,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因此,只有充实利用前人给予我们的财富我们才能生活能更加的美好。
第二,茶旅一体化也能当地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茶旅一体化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所涉及到的许多与之相关的产品,包括交通、贸易、餐饮、文化、娱乐等等方面。同时,茶旅一体化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通过茶旅一体化的开发可以增加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从而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不尽的动力。
第三,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当然会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在另一方面,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全民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文化的发展和旅游的发展。同时,茶旅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民参与式的新型旅游方式,大大的丰富了整个社会的精神体系,为大众提供不同的生活方式。
研究的方法
(1)SWOT战略分析法。它是由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于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机会和挑战。其中,S代表strength, W代表weakness, O代表opportunity, T代表threat,其中,S、W
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本文通过对湄潭县茶旅发展进行SWOT的分析,为凤冈县的茶旅一体化的开发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
(2)比较分析法。通过与其他省区市相关的茶文化的推广和茶旅一体化的建设的对比,得出相应的经验与教训。经济学家很早就了解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确立了贸易与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分析的里程碑。在斯密的著作激励下午,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的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李嘉图提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比较优势原理。而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共同组成了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指的是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这是概念是由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一国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按照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实现这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如果将此种分工推广到国与国之间,就会产生国际加工与国际贸易。他的观点是建立在绝对生产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他认为各个国家的绝对生产成本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国先天自然的禀赋和后天所建立的有利条件,所以,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国家具有绝对有利条件的商品,并拿来交易,从而使每个国家都受益。
相对优势原理指的是如果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然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是以它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根据劳动价值论,任何商品的劳动价值都取决于该商品的劳动成本。因此,他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上处于劣势,但只要两种商品的劣势程度不同,比较之下总会有一种商品的劣势比另一种商品的劣势小,这样,该商品就具有了相对优势。因此,一国可以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加工,然后将所生成的商品放到国际市场进行交易,交易的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
(3)统计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由典型的案例出发研究,使本研究更加的专业和准确,具有说服力。
(4)理论分析法。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起来,从凤冈县的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发展茶旅一体化的相关的建议。
(5)归纳总结法。由凤冈县自身的拥有的天然优势出发,总结现在发展中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得出今后发展的新方式和新思路。
(6)实地考察法。笔者和相关的研究组成员通过对凤冈县的茶旅一体化的多次考察和调研,全面了解凤冈县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凤冈县开发方式提供有力的依据。
(8)专家访谈法。通过和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当地的旅游业的经营者,消费者,生产者和相关的专家的交谈与访问,深刻的了解凤冈县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也感受到当地人们对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坚定信念。
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围绕发展凤冈县茶旅一体化为主线,运用相关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方法与理论知识,对当前茶旅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国内外相关的茶旅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凤冈县茶旅一体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结合福建湄潭县茶旅发展的现状的案例分析进行经验借鉴,最后提出发展凤冈县茶旅一体化的建议。
第四篇:茶行业现状与发展
关于茶行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茶行业现状
A、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南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过得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2005年从印度手中重新夺回第一产茶国的地位。
B、推动茶产业发展因素
1、政策支持
2、企业的多元化
3、新资本注入
4、产业的变化(手工机械)
5、市场的发展
6、茶文化的宣传
【内部、外部、行业气氛(茶精神)】
二、茶叶市场的4大营销模式
A、天福茗茶的连锁店模式(1000多家门店)
天福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将企业定位于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化解销售压力。
B、立顿的超市模式
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品牌。销售上它认准人人都熟悉的超市货架,锁定普通民众的消费生活区。但在中国还是不尽如人意。
C、红女吃茶的品类模式
对于习惯喝茶的人来说,吃茶确实是个新鲜的词语。
D、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模式
是国内大多数茶企仍然选择的营销模式,大约60%的茶叶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产业改革。
三、茶行业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
A、茶叶单产低
1、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产量只达到1/4。
B、组织程度低
1、我国大多数茶园都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过度分散。
C、劳动效率低
1、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有5000湾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
D、茶叶标准
1、标准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
E、缺乏龙头企业
1、没有一家可以可以占到2%的市场份额,整个茶行业将面临着一个大的整合四、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与网络推广的关系
解决办法:
A、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1、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形成市场的卖点,促进需求的增加
B、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1、打造名优茶的品牌将是茶企业的必经之路
2、名优茶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
C、打造茶叶品牌
1、品牌有两类:a:产品品牌 b:通路品牌
2、由于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天福茶叶)
3、企业一方面要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的D、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E、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1、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
F、现在中小型厂家注重对加盟商的招商宣传,缺少对消费者的宣传,进行好的网络推广可以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中小茶企招商难的原因
A、产品“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特色可言”
B、招商目的、目标不明确,招商没计划,没策略
C、企业为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自己压力,采取短视的、杀鸡取卵的招商方式
D、加盟商浮躁的心态,主观性不强,不愿与品牌共同成长,希望“傍名牌”,快速致富
E、行业大环境的变化,消费心理成熟
陈
2012年5月23日星期三
第五篇:张家界市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
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张家界市红色资源,更好的弘扬红色精神,我们特利用两周的时间通过上网查资料,翻阅书籍,以及询问当地专家的方式对张家界市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不仅对张家界市的红色资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更加体会到了红色旅游资源在红色精神的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含义:
国家旅游局认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期间所保留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地域范围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路线。
二、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具体情况:
据调查,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红二、六军团在张家界市展开过重大战斗、策划过重要行动的旧址、遗址共20处;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时留下的战场遗址、纪念地10余处;与贺龙元帅及其亲属参加革命活动有关的纪念地、故居7处。此外,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歌曲和红色故事。这些红色资源大部分品味较高,且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
据初步论证,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计有32处(含已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如下:1.贺龙故居1896年3月22日,贺龙元帅诞生于此。位于桑植县洪家关西端,由贺龙祖父贺良仕修建。2.贺龙纪念馆、贺龙桥贺龙纪念馆、贺龙桥都位于桑植县洪家关贺龙故居对面。3.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刘家坪又名珠玑塔。距桑植县城13公里。4.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苏区)纪念馆位于永定城区解放路。5.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龙堰峪。位于桑植县刘家坪,距县城14公里。6.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上流域“红军路”,红军纪念碑。7.贺龙刀劈芭茅溪盐局旧址。芭茅溪距桑植县城75公里,是毗邻湖北鹤峰的小镇。8.桑植起义遗址澧源镇9.桑植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县政府院内。10.中华苏维埃六县联合政府旧址。位于桑植县城北80公里的白竹坪马家新屋,毗邻湖北鹤峰。11.中华苏维埃慈桑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桑植县城东38公里的空壳树乡普慈塔彭氏庄院内。12.桑植县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县城澧源镇东正街92号,原是一栋商绅大府第。13.红军学校遗址。位于桑植县城今桑植一中校园内。占地4公顷。14.红军医院遗址。位于桑植县城北17公里的洪家关乡鱼鳞寨北麓“民家”村落。15.红四军“罗峪整编”遗址谷罗山。位于桑植县城20多公里。16.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桑植县瑞塔铺
镇王家巷南侧,距县城11公里。17.桑植农军总指挥部遗址。位于桑植县城北1公里处的澧水东岸。18.红军洞遗址。位于桑植县廖家村镇莫家塔、冲天溪两村间的庆垭山腰,距县城30公里。19.红军战斗南岔、赤溪河遗址。南岔位于桑植县城5公里。20.红军战斗教字垭遗址。位于市城区32公里。21.红军战斗江垭遗址。位于市城区70公里。22.红军战斗棉花山遗址。位于慈利县溪口的棉花山。23.红军战斗鸡公垭遗址。位于永定区后坪镇的鸡公垭,距市城区17公里。24.红军战斗陈家河遗址.位于桑植县城30多公里的陈家河一带。25.红军抢渡澧水渡口遗址。位于市城区东20多公里长的澧水沿河上的流溪排、杨林铺、沙湾、磨滩、田家台等多个渡口。26.丁家溶会议遗址。位于永定区枫香岗乡丁家溶村(开会的遗址已不存在),距城区12公里。27.日军侵孑巳慈利遗址、段家湾“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28.贺龙公园。位于天子山景区的石家檐东侧,园内立有贺龙元帅的铜像。29.纪念贺满姑烈士的永生亭。座落在桑植县城和平街头的教场坪北沿。是贺龙胞妹贺满姑烈士殉难处。30.桑植县革命烈士陵园。又名桑植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座落在桑植县新城区朱家台长征路北端。31.梅家山公园。位于桑植县城北门桥头的澧水河畔。32.永定回龙关烈士陵园。位于市城区东面的回龙关山上。
以上都是已经开发和利用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在2005年3月入选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据初步调查,张家界保留的革命纪念物这类红色旅游资源,基本上都存放在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此外,张家界市还保存有大量的红军时期的革命文化史资料。内容主要是拥护红军、欢呼革命胜利的革命歌谣及革命烈士留下的革命诗词等作品。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三、张家界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承载的革命精神:
张家界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有着鲜明的特点:有高品位的元帅故里、有集中成片的并记载着闻名党史学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景点、红色资源保护较好。张家界市市已开发并列人全国、全省红色旅游精晶线路和经典景区的六大景点,有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长征经过地金鞭溪、贺龙公园,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这六大景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都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扩建。有原址的尽量保护、开发利用好原址(如现湘鄂川黔纪念馆内保存有3栋房屋旧址)。桑植县贺龙纪念馆的修建,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贺龙生前部队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贺龙同志的夫人薜明给纪念馆赠送了一些珍贵的文献和贺龙用过的遗物。
张家界市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承载着深刻的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贺龙为代表的一批革命者对共产主义事业怀有坚定信念的无产阶级革命
精神;二是红军官兵和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通过对张家界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调查,我们不仅对红色旅游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魅力所在。红军官兵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值得每一个中华子孙传承和发扬下去。张家界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