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 蜗牛散步

时间:2019-05-15 06:5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小故事 蜗牛散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小故事 蜗牛散步》。

第一篇:教育小故事 蜗牛散步

教育小故事 蜗牛散步

昨天发试卷下去订正,今天收上来检查,发现黄园很多地方还是错的,于是下课后叫他到办公室拿试卷,问他:“看图你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吗?”没有声音,我接着说你数数,每组图形有几个圆?数好在图形的下面写上数字,他写好后,我接着说,现在你可以写出加法算式了吗?还是没有声音,但还知道动笔在图形下写出了加法算式。但是写的是“3+4”我想崩溃了,但还是忍着,做了一次深呼吸,引导他看图“看看,你刚才写了几个4” 他眼睛定定地望着我,“4个”,我以为我听力有问题,再次追问“几个?” “4个”,我再次深呼吸,抓住他的手指指着图,跟我一起数,“1个4,2 个4,3个4 ”。数完问:“有几个4?”没有声音,再问,没有声音,我接着再问,还是没有声音,我瞬间崩溃,声音提高八度---‘说话”,把身边的老师都吓一跳,都说,算了吧,不要勉为其难了。

过后静下心来,突然想到台湾大学张文亮教授写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中笔下的那只蜗牛,“„„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黄梁园像极了张文亮笔下的这只蜗牛,但他已经很努力在向前爬,我还有什么理由生闷气呢,何不放慢脚步,也许一样可以闻到花香,听到鸟叫,听到虫鸣。

第二篇:德育叙述小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

牵着蜗牛去散步

区县:新疆昌吉州昌吉市

学校:六工镇中心学校

姓名:王倩

学段:小学

牵着蜗牛去散步

内容摘要: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也有过生气和失去耐心的时候,但不知不觉中孩子给了我们最幸福的时光,老师因学生而存在,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业务才一天天熟练,经验才一天天丰富,教学才一步步得心应手。在学生身上,体现了为师者的价值。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纯真,我们的心灵才变得如些丰盈。陪孩子们一起走过他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是多么的幸福和珍贵啊!放慢我们的脚步,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长,我们也会闻到花香,我们也能听到鸟鸣,我们也能看到满天的星斗!关键词:

蜗牛 散步 爱的教育 润物无声

他,小小的个子,火爆的脾气,在班里没人敢惹他,也没人愿意跟他做朋友,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火药桶,三天两头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而原因有时仅仅是为了他人一个不屑的目光。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他回答错了问题,有几个同学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下可糟了,他居然不顾这是课堂气冲冲地过去打那个笑的人,看着孩子仇恨的目光,紧握的拳头,我心里不由得一怵。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最纯真的时候,而他却好像跟所有人都有仇一样。

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我放下了师长固有的威严和架子,俯下身子,倾听他的心声;我花费了本该休息的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寻找对策;我甚至忍受着其他老师的否定和劝告,不相信“只有靠打骂唬住他,才能解决问题”,我只是默默地做着我认为正确的事———耐心的教育。面对他与其他同学的矛盾时,我“以柔克刚、以冷制热”,尊重他的自尊心,不当众人面处理,待他情绪稍作平复再帮助他分析解决。除了化解矛盾,我还在一次次的班级活动中帮他树立好形象。“劳动能手、体育小明星、力气大王”都是大家对他的认可。

爱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坚持,不经意间就会春暖花开。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情感教育,这个“特殊的孩子”渐渐地不再特殊。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上课的发言多了,朋友多了,和同学的矛盾少了。不仅如此,还经常带给我们惊喜。记得去年三八妇女节的那天,下着漫天的大雪,老师们在学校搞活动。这时,我接到这个孩子的祝福电话,我听得出电话那头孩子的紧张,对于不善表达情感的他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我立马给予了鼓励和感谢。放下电话后心里还暖暖的。可是没想到更惊喜的还在后面,这个孩子竟然又独自一人冒着大雪走了4公里来学校看我。看着他被冻得通红的小脸和瑟瑟发抖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一刻,所有的委屈和付出都化作了两颗心的紧紧相依。此后的日子里,他的变化和表现更是让人欣慰。口语交际课上感谢同学的帮助,承认自己的不足;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主动伸出的小手,宽容的笑容。

与这个“特殊孩子”的经历,让我收获,让我成长,也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小诗,也许这首诗最能表达我的心境和对班主任工作更深的体会。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得太慢。虽然它已经尽力在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地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上帝啊!为什么? 要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

好吧!松手吧!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么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师者,父母心。每年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我们都要迎来一批新生,面对着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聆听着那一声声“老师,您好”的问候,心中肯定也曾泛起过涟漪,也曾暗暗下过决心:一定好好工作,像孩子的父母一样,去爱护他们,去保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可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们变得“不可爱”了:调皮捣乱,违反纪律,不做作业,成绩不佳„„一桩桩,一件件,使得我们心烦意乱,脾气变得越来越大,情绪变得越来越暴,稍有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满腹牢骚,甚至和学生大发雷霆。结果,孩子们很累,我们也很累,这到底是怎么了?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转型期,向上、成功、争先成了人们唯一的目标,大家的心不再宁静,不再平和,我们变得恐慌不安,变得心浮气躁。工作中,没有了耐心,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所以就想当然,所以就一厢情愿,认为所有的“蜗牛”速度都一样,有时甚至把“蜗牛”看成展翅的雄鹰,于是就有了“周周清、日日清、堂堂清”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于是就有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豪言壮语。实际上,“蜗牛”就是“蜗牛”,“孩子”就是“孩子”,况且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素质、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凭什么要他们“速度一样”、整齐划一呢?

反过来,我们真该谢谢我们的学生。老师因学生而存在,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业务才一天天熟练,经验才一天天丰富,教学才一步步得心应手。在学生身上,体现了为师者的价值。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纯真,我们的心灵才变得如些丰盈。陪孩子们一起走过他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是多么的幸福和珍贵啊!当我们成就学生时,学生同样也成就了我们,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比我们给予学生的,要多得多!

所以,老师们,请放慢您前行的脚步,等等我们身后的“蜗牛”,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到一边,陪着他们静静地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世俗的回想,和他们一起成长。在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只有那样,才能真正闻到花香,听见鸟叫虫鸣,看到满天亮丽的星斗!

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第三篇:散文《牵着蜗牛散步》

《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文亮博士,在他的隽永小品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中这样写道: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太慢。

虽然它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地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上帝啊!为什么?要我带一只蜗牛散步!

但天上一片安静。

喔!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根本不在!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忽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地风这么温柔。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地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我的手指轻轻地颤抖着。

原来是蜗牛在带我散步!!

现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身心感觉越来越疲惫。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孩子要求也越来越高,迫使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精力。于是,家长们每日奔命于孩子的教育和工作之间,不断地感叹“今日之孩子竟如此难养”。

认真揣摩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生活偏离自然太远,一切都是急匆匆的,被速成的,就连孩子的学习成长也被这种潮流簇拥着往前行走。君不见,一个个辅导班、特长班“逼迫”着家长,“逼迫”着我们的孩子。我们有很多的理由为我们自己辩护,却很少有时间想一想孩子的感受。

孩子就是那只小小的蜗牛,从其蹒跚学步,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高中,大人们都在焦急、紧张、催促中度过,孩子们呢?依然我行我素。这两个阵营如水火般难以相融,每天都在争夺主动权。不是孩子向家长屈服,就是家长向孩子臣服。是家长错了吗?抑或是学生错了?

陪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一个做家长的心愿。孩子高兴不高兴、快乐不快乐是每一个家长特别关注的事情。但在“牵着”蜗牛前行的路途上,我们是不是有过很多的焦虑、急躁和不耐?我们是不是也想踢、打、拉、拽、扯着“蜗牛”?看着“蜗牛”那么慢地爬,我们恨不得抱着、背着它,替它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什么花香、鸟鸣的,什么微风轻柔的,什么漫天亮丽的星斗,统统看不到、听不见、感受不了。结果呢,“蜗牛”受伤,我们疲惫,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等到明白的时候,“蜗牛”长大了,带着“伤”;我们也老了,带着“痛”。谁之过?

是该明白的时候了。蜗牛自有蜗牛的可爱,是上帝让“蜗牛”带着我们散步,而不是我们带着“蜗牛”。这个关系一搞清楚,你真的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边,却被你整整忽略了若干年。我们的“蜗牛”慢慢地、有规律地带着我们,不断发现新奇和美好。“蜗牛们”的眼光是率真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为何不放慢脚步,把自己的主观的、“利己”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他们静静地体味着生活的滋味,倾听内心声音自然、天籁般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点时间,从每天重复着的、没完没了的生活中探出头,就让“蜗牛”牵着,走到哪里是哪里,享受被关爱的快乐。在这之中,成就的岂止是你一个人?

分享: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给所有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

第四篇:陪蜗牛散步:教育的特殊境界

陪蜗牛散步:后进生教育的艺术与境界

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学顾文伟

【摘要】后进生教育是当今学校一个厚重且又无法回避的课题。它需要我们遵循后

进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放下简单的速度与效率,按照自然的节奏去漫步。

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后进生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后进生教

育的一些策略,旨在为各位同仁提供某些借鉴。“陪蜗牛散步”是后进生

教育的艺术与境界。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假装喜欢共感激励

曾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名字叫《陪蜗牛散步》。

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去和蜗牛散步。人想,蜗牛走路太慢了,怎么跟它一起散步?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遵照上帝的旨意带着蜗牛去散步。散步途中,人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催它,拉它,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流着汗,喘着气,撑着疲惫的身子、带着累累伤痕的身体、怀着恐惧紧张的心情,痛苦地跟在人的后面,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觉得极端疲惫和懊恼,心想不管它了,先到前面树下的阴凉处等蜗牛吧!人在树下听着树梢传来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此时一阵凉风吹来,让人颇有睡意,也觉得舒爽,便闭起眼睛享受片刻的悠闲。不久,人便听到蜗牛的脚步声离他越来越近,当人睁开眼睛时,蜗牛已悄然到了跟前。咦,怎么才闭上眼睛一会儿,蜗牛就赶上了?于是人放松心情,放慢脚步,陪在蜗牛旁边,一边与蜗牛聊天,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人发现,这是一趟非常不错的散步经验啊!回到出发地后,上帝又出现了。上帝问人:“这次散步活动感觉如何?”人说:“刚开始我走在蜗牛的前面,带得好累喔!后来我就陪在它的身边走,觉得轻松愉快多了。”上帝说:“对啊!我是叫你陪蜗牛散步,不是叫你带蜗牛散步。”

这个故事让人感悟颇深。带蜗牛散步,是依照人的样子,脱离了蜗牛的实际,注定是一场痛苦又失败的散步;陪蜗牛散步,是依照蜗牛的样子,回归了蜗牛的本真,那才是一场愉快又幸福的旅行。

如果蜗牛就是搞得我们头疼脑胀的“后进生”的话,那个陪蜗牛散步的上帝使者不正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吗?那位上帝不就是赋予我们神圣教育职责的祖国和人民吗?后进生教育是当今学校一个厚重且又无法回避的课题。它需要我们遵循后进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放下简单的速度与效率,按照自然的节奏去漫步。我想,当我们的后进生教育能够合乎自然的节奏、放松心情的时候,我们的教师才能有幸进入蜗牛的世界,欣赏广阔连绵的美丽风景,感受自我陶醉的幸福,实现人性的回归!“陪蜗牛散步”是后进生教育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

一、假装喜欢:“陪蜗牛散步”的良好心境

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的董从华老师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初二之前,我非常贪玩,学习成绩自然很差,特别是数学。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有点结巴。一天,他把我喊到校园里的一棵树下。“上课怎么老是睡觉?”“听不懂。”“听不懂就学呀。”“不喜欢。”老师围着树慢慢走了一圈,“他们都说我上课的时候说话不结巴,真的吗?”他慢慢地说。我奇怪:“没注意。”他的话题又转回来了:“不喜欢数学很正常,从明天开始,你假装喜欢。”我更奇怪:“怎么假装喜欢?”“最起码上课不睡觉,听我讲;自习课上独立完成作业。”第二天数学课上,他说话很慢,眼睛老是看我。我没睡觉,注意看他是否真的不结巴了。那天讲的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居然听懂了,记住了那个公式。第三天,老师让我上黑板解了一个方程。第四天,他让我在黑板上推导韦达定理,我竟然完成了。他高兴地说:“就……就是这样。”我差点笑出声来。不喜欢就假装喜欢,装的时间长了,你就会真喜欢。笔者暗暗佩服那位数学老师的智慧。诚然,让后进生假装喜欢你和你的课程是有困难的,但笔者的逆向思维告诉我们:我们假装喜欢后进生,又会怎样?

老师“趋好趋先”心理在现实教育中已属普遍,让老师真正喜欢后进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不喜欢蜗牛,但又不得不与蜗牛散步,于是乎出现“带蜗牛散步”之情形,后进生教育陷入困境。我们老师也来一个假装喜欢,如何?所谓“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假装喜欢,我们就会接近他,靠近他,了解他,就会去寻找喜欢他的理由,装的时间长了,寻找到的理由就多了,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后进生原来不像以前的一无是处,优点、闪光点还是有一箩筐的,后进生原来还是非常可爱的,进步的速度还是较神速的。那时,想让你不喜欢都难。既然喜欢上后进生了,我们就会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教育心境,平等平和地与后进生沟通交流,后进生也会打开尘封的心灵,敞开心扉享受阳光之温暖,领略生活之温馨,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

二、共感理解:“陪蜗牛散步”的心灵交融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共感理论”,从通俗角度理解,就是要求老师在教育后进生时要设身处地体会后进生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后进生境况的心领神会。从老师的角度讲,具有良好的共感,可以换位理解后进生,准确把握相关材料,从而更好地协助后进生考虑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后进生的角度来讲,共感营造了自由宽容的气氛,不仅可以帮助后进生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而且使他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接纳的、满足的感受。这种感受又会促进他继续表达和解剖自己,使谈话过程顺利向前发展,师生双方更深入地沟通,促进后进生自我实现并成为机能健全的人。

以下是后进生教育中的谈话案例分析。由于文字表述无法表达非言语线索及其联系的情绪感受,所以需要读者去体会谈话人当时的情绪。

生:老师嫌弃我,同学嘲笑我,爸爸妈妈责备我,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师:老师怎么会嫌弃你?同学也不会嘲笑你,爸妈骂你是恨铁不成钢。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自暴自弃,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变好的。

【分析】老师的这种教育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后进生的感受,把自己的理解、经验和参照标准强加于对方,对未来之光明的空洞保证只会使后进生感到这位老师离自己很远。

师:你的意思是大家都瞧不起你,这让你非常伤心,并且使你突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你因此感到悲观、绝望。

【分析】老师的这番谈话不仅正确反映这位后进生的情感和内容,而且隐隐道出其情感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对情感的描述比后进生自己更确切。“伤心、悲观、绝望”所指向的情感方向是正确的。“大家瞧不起你”这一新的表述如果被后进生接受,也有助于深化后进生的认识。

生:我也知道,我学习成绩不好,脾气又暴躁,所以大家不喜欢我。

师:凭什么你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脾气又暴,大家不喜欢你呢?

【分析】撇开了后进生当前的主要感受,把谈话方向引向另一主题,从共感特质看,这是不合格的。

师:你说你知道自己成绩不好,脾气又暴,大家不喜欢你?

【分析】同样存在前一反应的毛病外,这一反应还含有这样一种反馈:老师承认他的确成绩不好,脾气又暴,不讨人喜欢。

师:大家不喜欢,倒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但总不能一直让人不喜欢呀?

【分析】老师能设身处地地感悟到后进生的内心感受,而且能引导后进生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

要做到共感理解,我们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后进生,用他的眼睛和头脑去知觉、思维和体验,尽可能排除自己的经验如知识、价值观、人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的干扰,用一颗客观、同情、愿意感受并且敏于感受的心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

2、耐心倾听。要有足够的胸襟让后进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良好的倾听者不仅用耳朵去听,更用表情、形体动作去听,用眼睛去“听”。如用相近的语调、善意的目光、亲切的表情、点头微笑,其中最重要的是运用目光接触。

3、回馈自我。我们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从后进生那里知觉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理解它们。

4、共感询问与共感反应。在共感理解的前提下,以问促答,问答并进地进行互动,运用咨询技巧,以言语或非言语行动作出反应,把自己对后进生内心体验的理解传达给对方,同时留意后进生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可以直接询问后进生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

5、引导后进生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促进其内在心理机制的恢复。

共感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在与后进生沟通中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想,才能表达出共感,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后进生才愿意我们陪他一起散步。

三、小步强化:“陪蜗牛散步”的精巧战术

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学机器应用小步子渐进和及时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后来呈现的正确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个问题。依次回答所有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解决这个程序中的问题,并改正他先前回答中的错误,经过多次重复,直到学生完全掌握程序中的所有材料为止。他还曾设计了一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里面装着一只饥饿的老鼠,一根控制杆连系着食物箱。老鼠在箱子里活动,每压一次控制杆就能得到一颗食物。这样,老鼠不断地压控制杆,不断地得到食物,不久就“学会”了这种取食方法。在这里,取到食物就是对老鼠操作控制杆的一种强化。随后,斯金纳重复对鸽子、猫等动物进行类似的实验都证明,及时地给予报酬、强化,是促进动物学习的主要因素。

学习知识和学会学习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后进生基础不好,意志薄弱,因材施教才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上述理论给后进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教学模式。后进生

教学要采取三个原则:

1、小步子原则。设计后进生的学习目标,所呈示的目标被分解成一步一步,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要小一点;

2、及时反馈。对后进生的每一步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反馈;

3、不断强化。在促进后进生学习时,要不断地给予激励、强化,促使后进生向着学习目标迈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后进生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是非常具有实效意义的。

四、持续激励:“陪蜗牛散步”的空中加油

大家都看过海豚表演,海豚在水里跳过一个圈,就要上来要鱼吃,吃了鱼后它又去表演,没有鱼的激励,它就不会表演了。及时而持续地激励,能使海豚的表演持续,这对后进生教育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人都有得到别人认可和赏识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其才能就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施展,潜能就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全力肯定后进生的一切努力,及时真诚地保护激励后进生的一切创造欲和尝试应当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然而,现实教育生活中的“马太效应”促使后进生成为被表扬和激励遗忘的群体,不仅他们得不到“奖赏鱼儿”,反而成为被“臭鱼”攻击的对象。也难怪很多后进生会用仇视的目光看待老师,会用破坏性的行为警告老师。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如果后进生是一辆车的话,它最需要的是持续给它加油、把握方向盘向前进,而不是毁损发动机,更换发动机,因为它还是一辆新车。

怎样激励后进生愿意向前“散步”?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

1、期望激励。为后进生设定一个适合的目标(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桃子),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去追求美好的前景。可采用口头的形式(如个别谈话),也可采用书面的形式(如在日记或周记本、作业本、奖品、卡片上描绘目标达到后成功的前景;或写一段祝福的话)等。

2、及时激励。对后进生的课堂内外活动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肯定点滴进步,真诚地称赞他们“了不起”、“真不错”、“进步很大”,同时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经常讲“很有创见”、“你的回答令我感动”等激励性话语;经常采用体态语言,如点头以示赞许,眼神以示鼓励,微笑以示宽容。

3、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教育后进生,应向他们提供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他们的缺点就会逐渐消失。学生中的积极榜样不仅要引起我们重视,而且要大张旗鼓宣扬,这是不可多得的让后进生效仿的标杆。老师的身教则是一座让后进生为之仰望的丰碑。

4、参与激励。让后进生参与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参与可以激励后进生的主人翁精神、集体意识和荣辱观,大凡能积极参与学校、班级事务管理的学生,一般后进不到哪里去的。

假装喜欢,解决的是老师愿意“陪蜗牛散步”的心境问题;共感理解,解决的是师生“共同散步”的情感基础和导向问题;小步强化,解决的是“陪蜗牛散步”的战术和实效问题;持续激励,解决的是“蜗牛愿意散步”的意志动力问题。只要我们达到“陪蜗牛散步”的境界,谁说蜗牛不会长上翅膀呢?

第五篇:教育叙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沧州市教育局教科所

张东兴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是台湾作家张文亮先生的一本书,是这本书中的一首诗。很多读过或者没读过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有趣的话: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沧州语文人‛学术团队QQ群里的老师们在讨论课改的艰难,有人用这句话来表达无奈的心绪。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契机,于是,那种‚太极推手‛的冲动又涌上心头。

一石激起千层浪

也算突发奇想,我提议大家来做个游戏:看看用‚牵着蜗牛去散步‛这句话可以创设怎样的学习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很短的时间,老师们就提出了众多的创意:

自编小品、给漫画拟标题、看图写话、编童话故事、命题作文、自创绘本、童话剧表演、自编儿歌、成语接龙、儿童游戏、自编校园新童谣、自创哲理诗、自编故事:小蜗牛的日子、自编故事:小蜗牛的烦恼、动物运动会……不大的功夫,大家就说出了二十多种。

我说:‚上面的环节,其实就像一节微课。这个环节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为了降低难度,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做了一个限制:每人只说一条。

话匣子被打开了

一句话的启示,确实很容易,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已见—— 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整合; 这是一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师要有资源意识; 要从孩子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要重视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习活动要让学生乐于动脑、积极参与; 教师要有一颗智慧心;

为什么我们回答问题很踊跃,平时我们不能让学生这样; 情境创设不能突兀,活动进程应该流畅; 处处有思维,有感受,有思考,有所得; ……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旁观,所做的事情就是‚点赞‛——也是大家积极参与的‚助推剂‛。

不经意处巧妙设伏

就在大家积极发言,并马上得到我的‚点赞‛,兴趣盎然之时,我及时进行了点拨:‚刚才的环节,我只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就悟出了这么多,这是不是发挥了大家的主体性?‛大家连连称是,我话锋一转:‚你们留意了没有,我是怎么评价的?‛

在这里交代一下,在为大家‚点赞‛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前四个用的都是大拇指,后面跟的则一直在变化,用的是玫瑰花、咖啡、爆竹、花棒、拳头、香蕉、宝物盒……我说这就是‚变化‛和‚创新‛。

不出所料,大家有很快给出了他们的印象:评价多元化;反应迅速,智慧超常;没有包办代替,一直在期待、启发、鼓励、引导;人们的表达是多维的……

此时,我话锋陡转:‚大家发现了没有,我刚才的评价有着致命的缺陷?‛——这是我设下的伏笔。

短暂思考后,人们的观点陆续出现:没有最后的总结;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跟进太快,还没来得及内化;只是表扬,却不具体……我期待的角度没有出现,我继续导引:‚还有更严重的缺陷,大家发现没有?‛后边的跟进还是在刚才说的基础上兜圈子,我又进一步:‚在教学观上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有点深了,大家还是茫然。

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挺身而出‛了,不过我还是强迫自己转了一下念头——不说结论,继续引导:‚刚才我做的评价,都是谁在评价呢?‛哈!这下子人们反应过来了:刚才都是老师在评价呀!有人立刻搬出了我培训时讲过的一个原则:能让学生做的事老师就不要做。有人说:评价不应该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应该是多元互动的。这样,大家的认识就更加到位了。

我很开心地梳理着:刚才,我就是在现身说法,让大家明白:我们所提倡的‚享受语文‛‚共享语文‛,我们平时业务培训提出的一些教学策略,不是做不到的。事实证明,你们表现得确实很精彩!

不一样的蜗牛和散步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这更像以‚大团圆‛结尾的传统中国故事。这有点俗了,也不是我的性格,于是我接着跟大家开‚逗‛:‚如果将我们刚才互动研讨的过程写成一篇教育叙事,应该确定一个怎样的题目呢?‛

我是想引导老师们多反思,多积累,养成写东西的习惯,这也是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且看大家的回答:路越长,景越美;享受过程,快乐一天;生活处处有蜗牛;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堂节节有契机;要做语文有心人;五彩斑斓的‚蜗牛‛;蜗牛爱读书;跟着蜗牛前进……而我说出的标题是:牵着蜗牛散步!

话一出,反应快的老师就跟上了大笑的表情:这不明摆着是说我在牵着老师们这些‚蜗牛‛在散步嘛!不过,可以看出老师们并不讨厌这种说法——有的老师说:这样的散步很惬意。有的老师抱怨:我跟不上这样的节奏!有人感慨:现在的课改就像蜗行。有的说:我们要用蜗牛散步的心态去教学。还有的说:教学要不急不躁,慢慢领着孩子们享受语文的风景。

我接着‚逗‛:‚这样教育叙事写出来,可以发表,会有稿费哟!‛有的老师一看就是急性子:‚写成了投到哪儿呀?‛有的老师还起哄:‚这篇文章真可以写。我好喜欢!这样的讨论带动人!快写呀,要不张老师就占先了!‛

我跟大家说:像这样,我们大家一边研讨,一边反思,一边享受,一边成长,还有了可以发表的成果。我们就会发现:咦?原来我不是蜗牛,我成长很快呀!

有老师打趣地说:‚蜗牛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提速’喽!‛

不过,我并不沾沾自喜,而是说出了此时我的心声:看到大家的快速成长,我很开心的。因为,这是蜗牛牵着我在散步呢!

马上就有老师想像出这样一幅搞笑的画面:一群蜗牛拉着一个老头在散步…… ——张老师总将老去,语文人永远年轻。

下载教育小故事 蜗牛散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小故事 蜗牛散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孩子如同牵着蜗牛去散步

    教育孩子如同牵着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细腻的呵护和理解。台湾作家张文亮的这篇文章,让看过的妈妈都止不住泪流„„ 别......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读到这篇文章,一种莫名的感动涌动心头,参杂着淡淡的忧伤,不由想起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不就像牵扯着蜗牛去散步吗?那些孩子与蜗牛多么相似!我总是嫌孩子的学习速度太慢......

    “牵着蜗牛散步 ”读后有感

    “牵着蜗牛散步 ”读后有感在众多获奖老师交流之中,我对张艳老师“牵着蜗牛散步 ”这一交流感触颇深。她获得的是教学显著进步奖,教学转化奖。这些奖是给那些这学期接新班的老......

    《牵着蜗牛散步》教学案例

    牵着蜗牛去散步 ——谈班级中后进生的转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牵着蜗牛去散步读后感(一)最近读了一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文中这样描述蜗牛:"它已经在尽力的爬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吼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仿佛说,人家已......

    小班故事《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班故事《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班故事《小蜗牛》教学反思《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