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之教育理论》有感

时间:2019-05-15 06: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陶行之教育理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陶行之教育理论》有感》。

第一篇:学习《陶行之教育理论》有感

学习《陶行之教育理论》有感

我们都知道,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伟大的爱国者。作为一名教师,对于陶行知先生教育家的身份了解的要更多些,最初是从那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求真名言对他有所认识的。

这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再次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说实话,我是在完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有关他的资料的,心理总想:还有这么多烦琐和“更为重要的工作”要我去做,干嘛要花时间在这些事情上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无奈之下,带着满腔的不情愿打开学校发的学习资料,看着看着,我越看越佩服陶行知先生,越看越觉得他的高尚,越看越觉得自己渺小。尤其是读到以下几句的时候,我的感触尤为深刻。“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定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地献给国家。”多么伟大无私的思想,让我自惭形秽,羞愧得无地自容。“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在这之前,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工作一向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并一直以“尽心尽责,问心无愧!”作为我工作的座右铭,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对比之下,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不够了,太差劲了。想想自己:平时工作多了、累了,要发牢骚;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能讲究说话教育的艺术性,但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方法简单,态度不好,缺乏耐在“教学合一“的理论中,陶行之先生还强调:教师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让教的法子根据学生学的法子,要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陶行之的这一教学思想就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陶行之先生还强调:教师不是贩卖知识的,教师自己的知识也会陈旧,自己也要进步,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陶行之的这一教学思想就是我们倡导的教学应该---教学相长。陶行之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的互动,这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学习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如下的体会: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第三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以生为主、教学生学

——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借着学校“学习陶行知,争做时代新陶子”活动的契机,抱着虔诚的态度,我认真研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从中感触颇多。这本书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学做合一”的一些文章,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他认为:先生如果只“教书”或只是“教学生”,是把学生当做“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陶先生具体地说到:“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陶先生还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而 “做”即实际生活。关于科学教学,陶先生指出:“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说得更确切些是:‘百闻不如一做’。科学实验要从‘做’起。每天找些小小实验教小朋友们去做吧!倘使不照书上所说而能独出心裁地指导小朋友在做上追求真知,那就格外的好了。”这里,不仅提出以做为中心,还指出要有创新。

看着这一段段短小精辟的文字,我感悟着陶老的“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等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看一看我们的科学新课程标准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细细研读,这些科学课程的新要求不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更具体化和更富有时代性的表述吗? 但推行起来非常难,为什么?因为教学生学远难于简单的灌输教学,需要费大力气学习、思考,数倍的精力去备课。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课堂上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太费劲了。尤其是我们的科学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我们老师无法预知的“问题”和“情况”。

我们知道教学的主人是学生。然而,目前的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教师中心论,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示多,学生按老师设定的框架让老师牵着走,思考少,甚至于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动手探究过程中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干脆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少了学生的探究环节,学生没了主体性,大大压抑了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科学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科学教师,科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很需要好好地思考,如何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教学生学”。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而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地

亲历探究,亲自走向知识,积极探索,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探究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要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唱好主角。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绝大多数课时都安排了实验探究,必须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获得认知,以做为主。学生从做中学、做中发现、做中创新,从而爱上科学。这样,学习科学的过程就不是接受的过程了,而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教师创新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无止境,陶老先生的教学智慧与教育思想,我还要细细地品读,在我从教的生涯中,去探究、去渗透!

第四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近期,有幸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陶行知教授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读了陶先生的文章,我深有体会。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教授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人在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这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因此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使后进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多给学生关护和温暖,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便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久而久之,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从而培育其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生活即教育,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陶先生的意思应该是说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不是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是不实用的。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便吸取更多的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

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陶行知的这些教学思想,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其含义就是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记,而是教学生学。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递给学生,然后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和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弄明白了问题解决方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的被动地位,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必须的操作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做法是:解放幼儿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幼儿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幼儿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幼儿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幼儿的时间——不用功课将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六大解放”之要义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自由。人的全面彻底的自由必将激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早在1925年,他在《学做一个人》中就号召人们“要做一个80岁的青年”,“别做一个18岁的老翁”。“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成为创造教育的号角。他鼓励人们要用“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的信念与意志”这“三件利器”去打开创造之门,走上创造之路。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是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学习教育理论读书心得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受益颇深,我对其中有关教学媒体的一节,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媒体能使教学对象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多感官、多渠道参与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

现代的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中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数学教学媒体的选择也应遵循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拥有属于他们的最适合的媒体。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特别有发言权,记得中师的时候上立体几何,每每讲到一个概念、定理,数学老师总会提到木匠师傅……,从某些同学困惑的表情中,更从他们课后的埋怨中我能体会到,无论老师说得如何生动,总不如把现实的工具拿进课堂来得具体。那时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数学教师,我会把木匠工具搬进课堂,让空间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在实物的演示下,静与动的实践过程中豁然开朗。今天当我踏上数学教师岗位的时候,在课堂上对曾经我们视之为神话的木匠却只字不提,更不用说搬工具了,这就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可能性和针对性。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和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成了我的目标。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一一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东西,刚开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留下痕迹,有些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原理是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尤其是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需要板书来帮助他们思考,在课后慢慢消化。这就对老师的板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事先设计好板书,不但简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无须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且不说老师的板书需要艺术的美感,但至少要清晰自然,给学生们好的视觉享受。老师在板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修饰,增添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板书的形式可以多样,提纲式使内容简明扼要,表格中的分类和比较使教学对象严谨而细密,图式的特点是清晰、直观形象,线索式往往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学生的思路更好的展开,简图式有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而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下载学习《陶行之教育理论》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陶行之教育理论》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行知教育理论

    关于陶行知的一些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1、教育即生活。 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

    陶行知教育理论

    连山区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技能考试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应知应会50题 一、填空 1._______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2.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观......

    小学教师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心得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黟县美溪乡中心小学杨林林 爱是世上最感人的字眼,它温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更提醒着我们要做一个有爱的人。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一生就是这样,“爱......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吴江市震泽一中 张玉昆 一、生活教育的含义、原理和原则(一)生活教育的含义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如今还依稀记得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几句诸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人做真人”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名言。《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新围小学张瑜 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