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堂人生的课
~-6-16 字数:1378
这本书对我们都不陌生,但提起笔,我仍无可避免地下写到了它,因为我无法否认:《相约星期二》对我的影响之深,是先前的哪一本书,也是之后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的。
其实最初知道有这本书,是在余秋雨的一本文集里读到了他为该书写的序,其中摘录了不少《相约星期二》书中主人公——躺住病榻上,身体每况愈下的老人莫里说的话。话语平淡,朴实无华,却像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我被震撼了。在学校图书馆的一隅,我发现了它。我轻轻拂去书上的尘灰,小心翼翼地翻开它,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我在接受着洗礼,如同一个虔诚的教徒,我在轻轻地祷告。
那晚,当我终于在手电下合上这本书时,我的心忽然变得那么平和,我脑海中反复回响着莫里老人说的话:“学会原谅别人和原谅白己。人不应该陷在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作为一名中学生,又能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呢?大人们常常教育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要犯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我从小受着这样的教育,常常由于考试中的一次失误,与朋友交往中的一句失言而后悔不迭。过去在某些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对我来说,原谅别人不难,原谅自己,却需要很长时间。
现在回头想想,不能不说有一点累,有一点不值。其实凡事只要尽力了,对得起自己和周围的人了,最终结果是什么,也就无所谓了。
人,真的应该学会原谅别人和原谅自己。
同时,莫里老人认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的追求进入了误区:拥有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人们反复这样对我们说,我们又反复对别人这样说,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为止。而对他自己而言,心中最满意,最梦幻的一天的安排轻松,惬意,而毫不奢侈。从某种意义上对他来说,一个人生活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几乎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
他的这种平和的心态大概和中国古代的隐士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处吧!他的那种与世无争,归于自然让我思考:社会上那些终日追名逐利,勾心斗角的人,到底活得累不累。他们那样做得到了些什么?如果把他们拥有的一切和莫里拥有的一切比较,那他们用毕生精力换来的那一切究竟还有多重的分量?
在莫里最后的这门课程里,爱是永恒的主题。他说:
“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接受爱并施爱于人。没有了爱,我们就象折断翅膀的小鸟。”
莫里在向全世界呼吁爱,呼吁人性的回归。
莫里的课,最终将在死亡里划上句号。他说:“要学会和生活讲和。”他认为这是人生最困难的事。他住死亡面前,真正做到了与生活讲和。他平静地,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体验着,死亡。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他说:如果早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平静地面对死亡,那么过去还有什么困难可怕呢?这句话,是一位临终老人说的,对我们而言,它可以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向生活中每个困难挑战。希望等到几十年后,我们不会心怀遗憾地说这句话。
莫里老人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人生,诠释了死亡。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些话语却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每次想起它们,想起莫里其他许许多多的格言,我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
这是一本好书,其中的莫里老人,和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说过的话,值得你在生命
第二篇:一堂好课
平时我们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上,往往会看到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样的课也许是集众人的智慧精雕细作的结果,也许是事先安排好的表演式的“作秀课”,就失去了它真实的一面。
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是: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创设一个让学生“激动”的氛围。如:一个故事、一段幽默„„
2、教师平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即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3、真实,有生命力。
4、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5、教师能体验到成就感,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皆有收获。
我曾听过余映潮老师的《听听那冷雨》,课堂开始让学生自创有关雨的对联,学生特别积极,都想一试身手。气氛热烈了,学生思维打开了,再开始正文。课文时间和空间跨度大,余老师用丰富的学识把它们串了起来,而且问题启发到位。一节课并未使用多媒体,但学生却很好的掌握了内容,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好课。
1)课堂气氛要活:
(2)学生思维要活:提供一种让学生“心动”的机会。如: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
(3)所学知识要活:搭建一座让学生“互动”的平台。既要钻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三篇:毕业前再给学生上一堂人生课
毕业前再给学生上一堂人生课
——安阳师范学院首次举行德育答辩
“一个学生,进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不仅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毕业前再给学生上一堂人生课。这需要一个多角度审视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德育成绩,毕业前再给学生上一堂人生课,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在毕业生专业考核和专业论文答辩之外,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德育答辩,毕业前再给学生上一堂人生课。
德育答辩:反思大学生活
“第一次逃课,第一次翻墙去殷墟,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打夜市……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感动”08级专升本的学生在讲坛上将自己两年的大学感受娓娓道来。
“感谢那些帮助我的同学,感谢我的毕业设计老师崔晗,在自己工作繁忙的前提下仍熬夜为我修改毕业设计。”这是对师恩的回馈。
查阅此次德育答辩的题目,《放飞梦想,实现自我》、《两年风雨、成长不辍》、《我美好的大学生活》、《站在人前把话讲》……一篇篇、一页页,都是关于对大学生活的咀嚼、回味、反思和对未来的向往。
负责答辩的党委副书记刘敏老师说:“这次德育答辩是我校的第一次,当时提出来时尤其怕给学生添负担,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目的基本已经达到,同学们真情流露,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讲出了自己的幸福与遗憾,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了出来。”
为什么要设立德育答辩?
“毕业生四年的大学经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对在校生有很大的影响,自我鉴定《毕业前再给学生上一堂人生课》。我们希望通过德育答辩来共同分享这笔财富,从而影响一部分在校生,使他们的大学生活不留遗憾。”辅导员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这次毕业答辩建筑工程学院会选出一部分优秀德育论文装订成册,从而将这些财富保留下来,供在校学生借鉴。
建筑工程学院的领导班子也认为:对一个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讲,精神上的、品格上的积累远远比他的知识积累更重要。因此,组织德育答辩,让广大学生在毕业前系统地、认真地梳理和审视自己4年来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很有必要。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强化了“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从而补上学生们普遍缺失的德育课。
“我的大学生活实在安静中度过的,看别人拿奖学金、参加社团活动、考研,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生活着。反思这四年,我明白了自己要对生活认真,最自己负责。”答辩后一位06级的女生真诚地说。
德育答辩,是不是一场“德育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对德育答辩保持质疑态度:“我本身对这方面知之甚少,至少我不太知道德育还能答辩。如果德育答辩作为德育这门专业课的答辩尚可;如果仅仅为检查学生的道德水平而答辩就显得滑稽可笑了。这实在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困惑。德育不是靠答辩而来的,是靠家校一起培育出来的,是靠学生个体努力获得的,而且对德育进行答辩这种形式语言和思想参与的成分居多,而真正反映德育本质的举止行为成分较少,所以德育答辩这种形式可能正好与原来的教育者的初衷相反,搞出了形式主义。”
一个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和个人品性能凭薄薄的几张纸来定夺?德育答辩会不会是形式化的外衣下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噱头呢?学校又是如何确保德育答辩的公平、公正、公开、真实呢?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建筑工程学院的毕业生的德育答辩会现场。
建工学院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院系专门制定了《建筑工程学院关于2010届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的安排意见》,组成以党政领导与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学生党支部、学生分会共同组成学院2010届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级以学院领导小组指派教师、班委、团支部共同组成班级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应届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做出评价的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四篇:改变你人生的一堂心理课
每日名言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每日自励
我在意我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别人对我的评价。
每日短文 改变你人生的一堂心理课
在可以容纳500多人的公开课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学授课正在进行中。
有位同学向周教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原本不想上大学,只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才来的,那我的大学该如何过呢?”他的话音还没落,立即就有很多同学鼓起掌来,看来这个问题非常“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谁来帮他出出主意?”周教授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问题抛了出来。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大学并不只是以往学习过程的延续,你应该从中找到乐趣……”
“那么,你找到乐趣了吗?”
“我没有。”
大家都笑了,周教授示意他坐下。
“我来问你几个问题吧?”周教授认真地走向那位提问的男孩儿,“你不愿意来财院对吗?”
“对。”
“假设你现在考上了清华或北大,你愿意去吗?”
“……您这个假设是没有意义的,我现在就在财院,我不想要假设,我只想知道我现在该怎么办。”
“嗯,好……!”老师看起来并不介意这个有些敌对的答复,“我还有一个问题:你只是为了父母才选择继续上学的吗?”
“是的,我一直没有辍学,就是不想让父母失望。”
“坚决为了父母牺牲自己?”
“对。”
“好,我明白了。”
“我已经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周教授缓缓地走上讲台,面对大家渴盼的目光。
周教授:“我来讲几个原则:第一、快乐的秘诀,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喜欢你所做的事。快乐的秘诀,不是天天朝思暮想着章子怡,而是珍惜你身边的女朋友;不是想着吃不到的龙虾,而是品味正拿在手中的烧饼--快乐的秘诀,是感激、是悦纳。”
“第二、重视现在。其实这个同学刚刚已经说出来了,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我问他要是考上清华北大去不去?他说过'不要假设',因为假设就是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心理健康十大原则之一:重视现在。所有过得幸福快乐的人,都是'重视现在'的人。”
“第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类:本我、自我、超我。”
“完全以本我行事的人,孩子气、不成熟,仅凭心愿生活: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仅凭心愿生活。”
“单以自我行事的人,表现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怎么样我才不管。”
“仅以超我行事的人,是殉葬者--自己怎么样都行,只要别人好。这位男同学其实就是在做殉葬者,父母让上学我就上学;等到毕业了,父母在老家给找了一个媳妇儿,不管自已是否已经有了女朋友,也就要老家的那个了……这样的男生内心非常柔弱,没有自我。”
“道家有一句经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有三。人格的三个方面也是不能割裂开的,任何只以其中一条生活的人,都将与成功无缘。”
“当然、我们分析问题不是仅为了分析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写几种人,你们来猜猜看,哪一种人更需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
“对军人而言,你领十万,我领十万,明天就得死十万,看本事吧--没本事,死的十万就是你的。这里要的是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是挑战,所以军界的人是最强的。商界也是如此,投入两个亿,三个月以后,可能家破人亡,我干不干?--要的是同样的素质。而学术界则不同,它可以调整,可以反复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永远不行都可以。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有谁知道商人最信奉的生财之道是什么?“
”和--气--“五百多人异口同声。
”对,和气生财。“
”用现在一个最流行的词汇,叫做--“
”双--赢--“师生之间有着强烈的默契与共鸣。
”对,就是'双赢',“周教授笑了,”戴尔本来也是不愿意上大学的,父母非逼着他上,他就选择了一个'双赢'的方式:从进大学开始一边上学、一边装电脑,规模大了一些以后,就租房子、招工人--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悄悄干的,一直做到自己注册公司。大一的那一年里戴尔干了这么多事,到学期期末他给学校递了份休学报告,从此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因为他知道他的能量不在学校、不在学习,但他的本我又是十分善良的,不愿伤害父母,所以悄悄做自己想做的事。直到戴尔的父母也说:'听说戴尔电脑不错,要不咱也换一台?咦,怎么和咱儿子同名儿啊?不会就是他吧?问问他?'一问果然是。'你不是在上大学吗?''我早就休学了,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在我公司里面打工呢,前一段校庆,捐了五十万,学校给我做了一个铜像还立在大门口呢……'--这个时候,他的父母还怎么会失望啊!“周教授用他那明亮的眼睛扫视了一下所有崇拜爱戴的目光,带着最亲切迷人的微笑继续他不凡的讲解:”你们的大学生活也可以'双赢',就看你们的选择了。
“这位同学,”周教授再一次走向那位提问的男孩儿,将麦克递给他,“我想知道你现在的感受。”
“我想我会照着做的,谢谢您!”
每日文摘 和上帝共进午餐
第五篇:一堂难忘的课
一堂难忘的课
人都有许多难忘的事,我却有一堂难忘的课。回想起来,还真是津津有味,你们也来分享这堂难忘的课吧!
一天晚上,我去上文捷优作文课。刚好那天是节活动课,我听说有好玩的游戏时,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老师终于在同学们迫不及待的目光中,宣布:“这节活动课,我们可要用到好吃的东西做道具哦!”老师话音未落,下面就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飞速响起。我真幸运,在第一轮就被老师请上台来了。老师的一句话,打破了下面热闹欢腾的场面:“我们的活动现在开始,我给台上的同学一人发一块可比克薯片。”老师说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用脸部表情,把薯片从眉际动挪到嘴巴,并用嘴巴咬住,才算获胜。我心想:“哎呀,这个有点难度,我还是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吧!接下来,比赛开始了。
我仰起头,把薯片小心翼翼地放在额头上,使劲地眨眼睛和挤眼睛。台下一直充满着欢呼声、尖叫声和喝彩声。我稍稍瞥了一眼别的同学,他们的进展都没我快,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怎么才能让薯片稳稳地落在嘴里呢?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快速的办法,先扇动鼻翼,嘟起嘴,特别谨慎地试了好几次,那块薯片最终“不情愿“地停在我的脸颊。我心里暗自加油,使出”终极秘密武器“——脸部抽搐功,神功使尽,薯片马上落在了我舌头够得着在地方。我轻轻一钩,薯片就安稳地落在我的嘴里了。台下立刻响起一阵掌声,我清楚听到:“这局,琨祺获胜!”我高兴得无法形容,老师接着说:“琨祺,这块薯片归你了!”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座位上,心飞快地跳动。
课后,我在思索:这堂课为什么让我快乐和难忘呢?啊,原来是因为我领悟了一个大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浙江台州路桥区路桥实验小学三年级: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