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X副县长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抓住机遇、拓展思路,努力开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潜力、发展态势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为开好这次会议确定了指导思想。下面,我从部门的角度,谈几点工作意见:
一、XX县茶叶产业发展
情况
我县茶叶种植分散,遍及全县6乡1镇。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7774亩,其中,采摘面积14995亩,丢荒面积2280亩,新植面积449亩。年产茶叶鲜叶576.5万公斤,其中:春茶148.3万公斤,夏茶287.7万公斤,秋茶140.5万公斤。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24个,其中,精制加工厂3个,初制加工厂21个。拥有各种加工设备164台(套),从业人员201人。2004年共加工生产茶叶68.97万公斤,其中:加工毛茶40.99万公斤,精制茶27.99万公斤(春茶加工毛茶10.9万公斤,精制茶7.5万公斤;夏茶加工毛茶22万公斤,精制茶13.8万公斤;秋茶加工毛茶8.2万公斤,精制茶6.6万公斤),实现总户值642.33万元,销售收入567.53万元。涉茶农户3140户,13472人,茶农人均增收420元。
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XX茶叶遍及全县6乡1镇,茶叶种植以农户为生产主体,涉及面广而分散,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大部份茶园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给科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科技意识差,管理滞后,茶园丢荒现象严重
我县茶农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病虫防治、修剪和培肥管理工作跟不上,茶园出现“遍地开花,处处结果”,丢荒现象十分严重。截止2004年10月,丢荒面积就达2280亩。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滞后,茶农凭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三)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严重老化、退化
我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为70年代引进的FF大叶种,经过30多年的采摘,大部分茶园已老化,品种退化严重,茶园普遍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和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改良。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各生产部门恶性竞争
长期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没有设置专管机构,一直属代管,全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秩序混乱,没有一个部门全面掌握茶叶的生产发展情况。茶叶流通体制放开后,企业主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上,无人顾及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内乱,导致茶叶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和加工人才,茶叶加工水平低
我县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产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有部分企业虽购进了较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又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设备闲置,生产出的茶叶产品与拥有设备不相符,造成极大的浪费。无法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加工一般毛茶,使XX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
(六)品牌多、名牌少
我县茶叶品牌有“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蒸梅茶”、“白兰花茶”等。品牌虽多,但精品品牌的茶叶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七)缺乏流动资金,企业运作困难
茶叶生产季节性强,3月中旬收购加工春茶,5—6月收购加工夏茶,8—10月收购加工秋茶,8月至次年3月是茶叶销售的旺季。随着社会信用度的降低,买空卖空现象十分突出,应收款不能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资金匮乏,不能及时收购茶农生产的原料,造成加工企业处于停厂、半停厂状态。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严重的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茶叶生产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一)茶叶产业的指导思想
XX县茶叶产业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快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形成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早日摆脱困境,促进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二)茶叶产业目标及任务
根据我县东、西部茶叶种植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特点,我县2004年至2010年茶叶生产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东部种植区,和平、白云、湾塘、新华四个乡,应切实加强现有茶园管理、改良、改造低产茶园,努力提高单产、逐步使茶叶单产水平达到50公斤以上,更新现有加工设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中上等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西部种植区新现、玉屏、白河三个乡镇应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经济优势,建设“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加强科学管理,挖掘茶叶增产潜力,更新落后设备,改进制茶工艺,不断开发
第二篇: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X副县长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抓住机遇、拓展思路,努力开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潜力、发展态势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为开好这次会议确定了指导思想。下面,我从部门的角度,谈几点工作意见:
一、XX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我县茶叶种植分散,遍及全县6乡1镇。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7774亩,其中,采摘面积 14995亩,丢荒面积2280亩,新植面积449亩。年产茶叶鲜叶576.5万公斤,其中:春茶148.3万公斤,夏茶287.7万公斤,秋茶140.5万公斤。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24个,其中,精制加工厂3个,初制加工厂21个。拥有各种加工设备164台(套),从业人员201人。2004年共加工生产茶叶68.97万公斤,其中:加工毛茶40.99万公斤,精制茶27.99万公斤(春茶加工毛茶10.9万公斤,精制茶7.5万公斤;夏茶加工毛茶22万公斤,精制茶13.8万公斤;秋茶加工毛茶8.2万公斤,精制茶6.6万公斤),实现总户值642.33万元,销售收入567.53万元。涉茶农户3140户,13472人,茶农人均增收420元。
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XX茶叶遍及全县6乡1镇,茶叶种植以农户为生产主体,涉及面广而分散,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大部份茶园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给科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科技意识差,管理滞后,茶园丢荒现象严重我县茶农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病虫防治、修剪和培肥管理工作跟不上,茶园出现“遍地开花,处处结果”,丢荒现象十分严重。截止2004年10月,丢荒面积就达2280亩。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滞后,茶农凭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三)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严重老化、退化我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为70年代引进的FF大叶种,经过30多年的采摘,大部分茶园已老化,品种退化严重,茶园普遍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和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改良。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各生产部门恶性竞争长期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没有设置专管机构,一直属代管,全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秩序混乱,没有一个部门全面掌握茶叶的生产发展情况。茶叶流通体制放开后,企业主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上,无人顾及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内乱,导致茶叶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和加工人才,茶叶加工水平低我县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产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有部分企业虽购进了较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又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设备闲置,生产出的茶叶产品与拥有设备不相符,造成极大的浪费。无法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加工一般毛茶,使XX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
(六)品牌多、名牌少我县茶叶品牌有“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蒸梅茶”、“白兰花茶”等。品牌虽多,但精品品牌的茶叶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七)缺乏流动资金,企业运作困难茶叶生产季节性强,3月中旬收购加工春茶,5—6月收购加工夏茶,8—10月收购加工秋茶,8月至次年3月是茶叶销售的旺季。随着社会信用度的降低,买空卖空现象十分突出,应收款不能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资金匮乏,不能及时收购茶农生产的原料,造成加工企业处于停厂、半停厂状态。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严重的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茶叶生产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一)茶叶产业的指导思想XX县茶叶产业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快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形成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早日摆脱困境,促进农业增效,茶农增收。(二)茶叶产业目标及任务根据我县东、西部茶叶种植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特点,我县2004年至2010年茶叶生产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东部种植区,和平、白云、湾塘、新华四个乡,应切实加强现有茶园管理、改良、改造低产茶园,努力提高单产、逐步使茶叶单产水平达到50公斤以上,更新现有加工设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中上等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西部种植区新现、玉屏、白河三个乡镇应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经济优势,建设“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加强科学管理,挖掘茶叶增产潜力,更新落后设备,改进制茶工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叶新品种、新品牌。实现茶园管理和制茶工艺规范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种茶经济效益。(三)茶叶产业发展规规划根据我县茶叶种植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以及品种的适应性等特点,从2006年至2010年,在保持东部茶区现有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的同时,将在西部茶区昆河公路、屏八公路两侧发展13000亩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其中:无公害茶10000亩,有机茶3000亩。玉屏镇发展2000亩,新现乡发展8000亩,白河乡发展3000亩,使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0000亩以上,投产面积达到25000亩以上,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达到25 00万元,使之真正成为我县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四、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一)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化种植我县玉屏、新现、白河三个乡镇有茶叶面积13938亩,占全县茶叶面积的78.4%,县内的三个精制加工厂,XX县茶厂建在玉屏镇,XX县外贸公司茶厂建在白河乡辖区内屏八公路旁,大深沟茶厂建在新现乡辖区内昆河公路旁,三个乡镇森林覆盖率高,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酸性,土质肥沃,具有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我县优质茶园建设将重点布局在玉屏、新现、白河三个乡镇使之形成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湾塘、白云、和平、新华四个各的茶叶生产,在认真抓好现有茶园改造管理的同时,把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实行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二)加强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加强茶园建设管理,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一是对树势衰老的茶树实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二是对树龄老化、放荒和生长不规范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促使茶树迅速生长;三是加强培肥管理,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增产素,提高茶叶产量;四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多用生物农药,把我县茶园培育成为生态茶、有机茶的原料基地。(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县委、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茶叶企业的扶持:一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外资,对落后、陈旧、老化和淘汰的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水平;二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设备进行独立、联合、开发;三是转变家庭作坊式加工为现代化流水线加工,提升茶叶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五是加大优良品种的扶持力度,对茶叶种植专业户,尤其是优良品种的种茶专业户,从资金和物资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加快优质茶叶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四)开发各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紧紧抓住州委、州人民政府加快茶叶产业培植的机遇。加大XX茶叶种植力度,坚持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路子,对整个茶叶市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动态,按照“生态、保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利用本地优质茶原料,引资开发“玉女环”、“碧螺春”、“银针”等名特优茶系列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风味和功能的茶叶新品种,如:降糖茶、降压茶等。同时,提升“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白兰花茶”等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开发精品名牌。通过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名牌宣传拓宽市场,带动我县茶叶生产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增强市场竞争力,立足FF、面向FF、走向国内国际市场,促进XX茶叶走向辉煌。
第三篇: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农业局++副局长传达了荆州市会议精神,++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会议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学上的分类越来越细,广义的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温家宝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绿色食品工作,2+++年省政府以++号令下发了《++省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又以++号文下发了《++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政策和措施。++市在++月初举办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培训班,为我们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技术保证。各级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发展绿色食品是推动优质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整的重点就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在调整的思路上要由农业的外延系列的调整,逐渐转移到内涵系列的提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我市近几年来大力施实“六优”工程,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较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药残留问题和收脱、贮藏方式的改进,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国近期内农产品供求的基本态势可概括为需求制约,主要农产品过剩加重,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出现农产品卖难。农产品销售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县++集团生产的大米,过去在上海无人问津,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后,上海客商一次性就订购大米5000吨,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效益,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市++镇是我省闻名的西瓜大镇,前几年由于没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瓜农的效益与其他瓜农相比没有什么优势。XX年该镇申报了无公害食品西瓜,在西瓜过剩的情况下,每斤无公害西瓜比普通瓜价格高0.05-0.1元,农民仅此一项每亩就增加收入200多元。
3、有利于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更加关注健康、时尚,城乡中富裕了的阶层渴望得到绿色无公害食品,也对食品质量的多样、优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由温饱食品向纯天然、无污染、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迎合了人们对这方面的需求。
4、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但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性的绿色壁垒正在筑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而绿色食品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尤其是农药问题,已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以茶叶为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因达不到质量标准我国出口茶叶被拒收、退回原产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应对入世挑战,抢占国内外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农业。
5、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生产规程不科学,如乱用农药、滥施化肥,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局部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天敌破坏。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美化、绿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相得益彰。
二、明确重点,加大措施,加快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
绿色食品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绿色食品的产业发展,我市与++其它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县仅++集团就一次性地申报9个绿色食品品牌,其它县市均有起步。面对现实,各级干部要自我加压,加大工作措施,推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近期内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发展无公害食品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也可以直接申报绿色食品。具体讲要抓好五个方面的措施。
1、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实施重点开发。结合我市资源优势,我市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重点:一是粮油产品。以++米业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大米品牌;++酒厂要增加“++”品牌的内涵,创建绿色食品++酒;++粉丝加工厂要进一步改造升级,创建无公害食品粉丝;以++油脂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食用油品牌。二是瓜果类产品。目前我市几个规模较大的柑桔场要加强联合,组建++柑桔产销协会,以协会名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西瓜、++葡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无公害食品标志。三是茶叶。我市茶叶生产已具有一定基础,“++”茶并已获得“++省十大名茶”称号,市特产开发公司对各大茶场要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质量,创建无公害茶叶品牌。四是蔬菜。以++蔬菜生产基地、++城郊蔬菜生产基地、++菜生产基地为基础,发展名优蔬菜、特种蔬菜生产,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五是畜禽蜂产品。++猪、++的养羊、++的黑山羊、鹅、++的山区养蜂,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建设无公害猪、羊、鸡、鹅、蜂养殖基地,培育品牌,创建我市畜禽、蜂类产品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六是水产品。发挥我市水产品优势,以++鳜鱼、++青鱼等品牌为基础,申报水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志。七是食用菌类产品。以++食用菌基地、++双孢蘑菇基地为基础,巧借外援,大力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创建食用菌绿色食品品牌。八是饮料及其它产品。我市浓缩果汁加工厂项目已初步达成协议,要高标准建厂,高起点注册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饮品及相关产品。各地要明确重点,把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责任人,以企业、协会为载体拿出强有力的专班和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开发绿色食品,是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粮油产品、瓜果、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构建市场竞争的规模优势。在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严格控制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一是要加强绿色食品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我市在建的科技工程如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绿色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工业“三废”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二是要发展绿色食品种子种苗产业,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种子种苗资源,满足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绿色食品生产准用的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四是推广使用绿色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以及绿色食品包装材料。
3、抓好农产品加工,确保品质,培育绿色食品市场。一个优质品种,要有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引种制种、生产栽培、采摘收获脱粒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收获加工过程中不注意质量,如普通存在公路脱粒的现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要注重绿色食品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制定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贮藏运输技术规程,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要加快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城区要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店,超市设立绿色食品专柜,并依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等大中城市设立我市绿色食品销售窗口,逐步建设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4、培育品牌,加速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今年,一定要实现我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零的突破,力争今明两年全市标志数达到4-5个。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从长远出发,舍得拿干货,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工作。全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由享受标志的有关单位向农业部门呈报,再由市农业部门向上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申报。
5、严格管理,确保安全食品的质量信誉。要按照《++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市场行为;二是把绿色食品技术落实到实处;三是开展经常性市场打假工作,纠正不规范使用绿色标志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有机食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绿色食品产业正在成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无公害食品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主导食品。在现阶段要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创建我市农业精品名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培植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否抓出成效,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象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好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绿色食品的申报工作。二是切实加强部门配合。绿色食品工作涉及部门多、行业广,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要重点支持绿色食品开发,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对绿色食品开发的投入,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食品开发投资机制。农业、科技、畜牧、水产等部门要做好发展规划,在技术上提供支撑。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加快农业信息中心建设速度,不仅要把外面的信息收集进来,更要把我市农产品信息发布出去,发展网上农业。工商、税务、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特事特办;同时加大打击各类假冒绿色食品行为的力度。宣传部门要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好的做法和典型大力宣传。三是加强绿色食品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行政执法服务体系,建立绿色食品标志申报专班,加强上下联系,为申报工作创造条件。四是积极开辟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加强流通中介组织建设,培育绿色食品市场,开通鲜活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减免收费的绿色通道,开展绿色营销。五是加大奖励措施,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重奖。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凡获得省级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品牌的企业,市政府研究决定,市财政将按每个品牌给予1万元的奖励。
同志们,绿色食品是高科技产品,虽然我们起步晚、任务重、困难大,但我市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为发展绿色食品工作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力量,蕴藏了后劲,只要我们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协力,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在实处,就一定能够把我市绿色食品工作搞上去,就一定会为我市农业添上新的一页。
第四篇: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农业局++副局长传达了荆州市会议精神,++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会议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学上的分类越来越细,广义的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温家宝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绿色食品工作,2+++年省政府以++号令下发了《++省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又以++号文下发了《++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政策和措施。++市在++月初举办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培训班,为我们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技术保证。各级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发展绿色食品是推动优质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整的重点就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在调整的思路上要由农业的外延系列的调整,逐渐转移到内涵系列的提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我市近几年来大力施实“六优”工程,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较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药残留问题和收脱、贮藏方式的改进,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国近期内农产品供求的基本态势可概括为需求制约,主要农产品过剩加重,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出现农产品卖难。农产品销售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县++集团生产的大米,过去在上海无人问津,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后,上海客商一次性就订购大米5000吨,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效益,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市++镇是我省闻名的西瓜大镇,前几年由于没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瓜农的效益与其他瓜农相比没有什么优势。2001年该镇申报了无公害食品西瓜,在西瓜过剩的情况下,每斤无公害西瓜比普通瓜价格高0.05-0.1元,农民仅此一项每亩就增加收入200多元。
3、有利于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更加关注健康、时尚,城乡中富裕了的阶层渴望得到绿色无公害食品,也对食品质量的多样、优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由温饱食品向纯天然、无污染、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迎合了人们对这方面的需求。
4、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但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性的绿色壁垒正在筑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而绿色食品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尤其是农药问题,已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以茶叶为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因达不到质量标准我国出口茶叶被拒收、退回原产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应对入世挑战,抢占国内外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农业。
5、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生产规程不科学,如乱用农药、滥施化肥,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局部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天敌破坏。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美化、绿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相得益彰。
二、明确重点,加大措施,加快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
绿色食品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绿色食品的产业发展,我市与++其它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县仅++集团就一次性地申报9个绿色食品品牌,其它县市均有起步。面对现实,各级干部要自我加压,加大工作措施,推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近期内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发展无公害食品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也可以直接申报绿色食品。具体讲要抓好五个方面的措施。
1、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实施重点开发。结合我市资源优势,我市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重点:一是粮油产品。以++米业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大米品牌;++酒厂要增加“++”品牌的内涵,创建绿色食品++酒;++粉丝加工厂要进一步改造升级,创建无公害食品粉丝;以++油脂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食用油品牌。二是瓜果类产品。目前我市几个规模较大的柑桔场要加强联合,组建++柑桔产销协会,以协会名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西瓜、++葡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无公害食品标志。三是茶叶。我市茶叶生产已具有一定基础,“++”茶并已获得“++省十大名茶”称号,市特产开发公司对各大茶场要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质量,创建无公害茶叶品牌。四是蔬菜。以++蔬菜生产基地、++城郊蔬菜生产基地、++菜生产基地为基础,发展名优蔬菜、特种蔬菜生产,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五是畜禽蜂产品。++猪、++的养羊、++的黑山羊、鹅、++的山区养蜂,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建设无公害猪、羊、鸡、鹅、蜂养殖基地,培育品牌,创建我市畜禽、蜂类产品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六是水产品。发挥我市水产品优势,以++鳜鱼、++青鱼等品牌为基础,申报水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志。七是食用菌类产品。以++食用菌基地、++双孢蘑菇基地为基础,巧借外援,大力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创建食用菌绿色食品品牌。八是饮料及其它产品。我市浓缩果汁加工厂项目已初步达成协议,要高标准建厂,高起点注册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饮品及相关产品。各地要明确重点,把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责任人,以企业、协会为载体拿出强有力的专班和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开发绿色食品,是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粮油产品、瓜果、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构建市场竞争的规模优势。在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严格控制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一是要加强绿色食品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我市在建的科技工程如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绿色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工业“三废”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二是要发展绿色食品种子种苗产业,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种子种苗资源,满足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绿色食品生产准用的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四是推广使用绿色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以及绿色食品包装材料。
3、抓好农产品加工,确保品质,培育绿色食品市场。一个优质品种,要有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引种制种、生产栽培、采摘收获脱粒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收获加工过程中不注意质量,如普通存在公路脱粒的现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要注重绿色食品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制定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贮藏运输技术规程,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要加快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城区要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店,超市设立绿色食品专柜,并依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等大中城市设立我市绿色食品销售窗口,逐步建设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4、培育品牌,加速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今年,一定要实现我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零的突破,力争今明两年全市标志数达到4-5个。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从长远出发,舍得拿干货,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工作。全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由享受标志的有关单位向农业部门呈报,再由市农业部门向上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申报。
5、严格管理,确保安全食品的质量信誉。要按照《++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市场行为;二是把绿色食品技术落实到实处;三是开展经常性市场打假工作,纠正不规范使用绿色标志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有机食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绿色食品产业正在成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无公害食品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主导食品。在现阶段要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创建我市农业精品名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培植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否抓出成效,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象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好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绿色食品的申报工作。二是切实加强部门配合。绿色食品工作涉及部门多、行业广,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要重点支持绿色食品开发,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对绿色食品开发的投入,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食品开发投资机制。农业、科技、畜牧、水产等部门要做好发展规划,在技术上提供支撑。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加快农业信息中心建设速度,不仅要把外面的信息收集进来,更要把我市农产品信息发布出去,发展网上农业。工商、税务、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特事特办;同时加大打击各类假冒绿色食品行为的力度。宣传部门要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好的做法和典型大力宣传。三是加强绿色食品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行政执法服务体系,建立绿色食品标志申报专班,加强上下联系,为申报工作创造条件。四是积极开辟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加强流通中介组织建设,培育绿色食品市场,开通鲜活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减免收费的绿色通道,开展绿色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销。五是加大奖励措施,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重奖。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凡获得省级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品牌的企业,市政府研究决定,市财政将按每个品牌给予1万元的奖励。
同志们,绿色食品是高科技产品,虽然我们起步晚、任务重、困难大,但我市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为发展绿色食品工作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力量,蕴藏了后劲,只要我们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协力,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在实处,就一定能够把我市绿色食品工作搞上去,就一定会为我市农业添上新的一页。
第五篇: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强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高点
——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 长 王 军(2012年2月23日)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强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高点 ——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 长 王 军
(2012年2月23日)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旅游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规格高、内容实、任务重,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发展旅游业的决心。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我市旅游业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春天即将到来。刚才,随林同志全面总结了去年的旅游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旅游各项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2011年,是林州旅游的规划年、建设年、合作年、治理年,旅游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值得肯定。我市的工作概括来讲,可以说是一个重点,两个亮点。重点就是工业,亮点是城建和旅游。而且旅游业比城市建设更长久更高远,必将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点、制高点和主导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前后(1988年开发王相岩,1990年开发红旗渠)开始发展旅游,经过20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太行大峡谷、红旗渠为主的旅游格局,形成了“一红一绿一蓝”三色品牌,为我们增强了底气、凝聚了人气、营造了和气、提升了名气。但是从客观上讲,尽管林州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际还存在制约林州旅游业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旅游业在社会的认知度和支持度还较低,没有形成全民参与共办旅游的浓厚氛围;体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企业普遍小、弱、散,市场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仍处在“门票经济”阶段;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文化特色彰显不足等等。
当前,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被多个地方作为一项战略产业来培育。可以相信,未来几年内,国内旅游业必将迎来强劲发展的黄金期。就我市而言,加快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产业。2011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73:22,三产远远低于全国43%水平,低于河南6
个百分点,安阳市4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城市消费水平低、发展潜力小,如今发达国家三产平均达到了60%,北京是76%,这个差距我们应该有所了解。据统计局最新数据,目前我市户籍人口有107万,而常住人口只有80多万,要想拉动消费这辆马车,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必须有人气,最根本、最快捷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其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浏览、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消费的显著作用,最大限度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旅游业是一项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石板岩乡,仅太行大峡谷景区一年就带来1050万的旅游收入,加上“农家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三产增加6697万元。随着大旅游格局的提出,旅游产业与农业、城建等结合将越来越紧密,特别是西部高效农业生态园的运作建设,旅游发展将与城市建设有机融为一体,我市将形成四季有旅游的良好格局,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三是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林州位居山区,发展农业先天条件不足,工业发展制约因素加剧。而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我们的先天优势,并且随着“两高一铁”的修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红色旅游将会更方便呈现在人们面前,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其它产业无法相比的,将是我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实事求是讲,我们现在是守着“聚宝盆” 过着“紧日子”。要知道,与我们同处太行山系的焦作市,去年以云台山为主的旅游业共实现
综合收入171.92亿元,是我市的22倍,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的。
四是我市对外的一张开放名片。我市因为有红旗渠,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无形中得到了收获。水利项目,一提到红旗渠,上级领导力排众异就给予了大力支持。招商引资,一提到红旗渠,项目投资方都会给予积极关注。这张名片要想经久弥新,与大力发展旅游是分不开的。
目前,我市旅游产业已具备跨越发展的优势和机遇。一是资源优势。“红”“绿”结合,交相辉映,是各界人士公认的、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旅游胜地。二是品牌优势。以红旗渠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游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已成为林州的名片,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特别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先后报道,把林州又一次推向了世人面前,掀起新一轮的红旗渠热。三是区位优势。高速与铁路的建设,不但为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支撑,而且为旅游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四是资本优势。与省投资集团的合作,2至3年内将陆续投入5亿元,为景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上级领导对我市旅游发展寄予厚望。安阳广智书记调任省副省长后,主抓旅游工作,对林州旅游发展关爱有加;笑东市长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来我市调研,专门对我市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些比较优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推动林州旅游业发展在短时间内得到新提升、实现大发
展。
二、找准定位,进一步明确旅游发展方向
一是底子要吃清。要发展旅游,必须对旅游情况有个全面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就我市而言,旅游资源有山有水,有文化内涵,有人文特色,资源丰富独特、相对集中、结构完整。涉及旅游资源的8大主类,占全部旅游资源类型的67.7%,单体数量占安阳市的53%。这些资源,可以让我们大有作为。同时,也要了解周边旅游县市发展状况,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做到知已知彼,加快赶超。
二是规划要大气。目前,我市旅游业仍处于观光旅游阶段,收入主要以门票经济为主,并没有发挥出资源的最大化效益。要想在旅游发展抢占制高点,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发展规划,要聘请一批一流的专家来把脉、会诊,拿出高水平的旅游产业发展上规划,保证10年、20年内不落后,以此引领林州旅游科学发展。下一步,要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以打造山水休闲度假游、户外运动游、红色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为目标,对我市的旅游产业做全方面的规划设计与产品定位。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南太行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实现合作发展。
三是特色要鲜明。要围绕我市的旅游产业定位和目标,进一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延伸产品链条。在整体上形成“既有大项目、大的旅游度假群,也有小项目、精品住宿购物地,还有特色区域”的产品结构。比如太行大峡谷,在做好今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打造好精品景区的同时,也要围绕特色区域做文章。今年我市红旗
渠大道东段建设的文化小吃一条街——隆虑巷一经开放,就受到了市区群众的热烈欢迎,节日期间甚至是人满为患。而我市的太行大峡谷,目前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有特色的功能服务区。
三、把握关键,全面加快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步伐
一是要突出重点。旅游发展涉及规划、建设、宣传、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就目前我市旅游现状而言,今年最主要的重点任务是项目建设,这也是我市旅游发展的基础。要把红旗渠红色教育游打造得更“红”。林州要成为精神高地,红旗渠景区就是主战场,今年重点是加快红旗渠纪念馆主体工程建设和青年洞入口改造步伐,同时要积极运作红旗渠青年干部学院,全力打造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要把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游打造得更“绿”。重点是将大峡谷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目的地,同时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漂流、滑草、攀岩等新产品。要把林虑山蓝天航空游打造得更“蓝”。重点是加大滑翔基地的升级改造步伐,加快航空主题公园、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步伐,打造航空旅游重要的目的地。刚才随林同志已对今年的总投资12.8亿元的10个重点旅游项目进行了部署,相关单位要搞好服务,不折不扣按时序进度抓好落实,这10个项目的建成,将使我市旅游产业整体形象实现质的提升。原则上,与工业、城建项目“二进三开”要求一样,对旅游项目建设要抓紧启动。除项目建设外,优秀导游队伍的打造和旅游产业的宣传营销也要统筹抓实抓好。
二是要破解难点。发展旅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是我
市近几年来制约旅游发展的短板。如果光靠政府的财力去解决是不现实的,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贷”,要积极参与全省旅游与金融深度合作对接会,争取合作机会。同时,要引导我市银信部门创新工作,大力扶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先安排贷款资金。2008年,开始试行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为抵押进行贷款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一次发展的机会,不能再有第二次的掉队。二是“引”,旅游本身就是一个招商引资项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巩固和服务好省投资集团的基础上,把旅游产业招商项目列入全市招商目录,吸引知名大企业、大财团以及民间资金或项目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三是“支”,要探索设立旅游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业配套建设、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人才培训、奖励和旅游宣传推介等。同时,交通、水利、林业、农业、扶贫等方面的资金,也要向发挥旅游功能的项目倾斜。四是“争”,加强与上级旅游部门的沟通,争取上级旅游项目和资金落户林州。
三是要打造亮点。旅游产业只有突出品牌,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我市而言,我们有丰厚的旅游资源,有形成一定市场效应的“一红一绿一蓝”三色品牌,这也是我们独具的特色。旅游产业只有突出品牌,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成更新更响亮的名片,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大谋划、大手笔、全方位开展多渠道、多媒体、多角度的宣传促销攻势。希望宣传分指挥部成员单位都要把旅游宣传当作一
项主要工作来抓,创新宣传策略,力争在国际、国内旅游精品打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同时,要在打造亮点的基础上,借鉴“好客山东”、“七彩云南”等形象设计,形成林州的旅游品牌形象标识,将林州的品牌叫响全国。
四是要培育增长点。旅游业是三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发展旅游的目的和立足点也是大力发展三产,进而优化三产结构。面对我市“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效益”的局面,要切实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要在旅游市场上下功夫,切实抓好今年我们确定的70余项旅游宣传计划,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林。要在旅游消费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端旅游商品,完善旅游产业链,增长游客在林时间。要在营造好环境上下功夫,重点是加大风景名胜区综合治理行动力度,坚决查处私搭乱建违法建设行为,完善相关乡镇和市直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和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景区管理上台阶。通过旅游业的培育,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真正把三产这个发展上的短板补齐。
四、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我们对旅游产业指挥部人员做了进一步调整与充实,指挥部规格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由郑书记任政委,我任指挥长,郭书记和梁主席任副政委。指挥部下设十四个分挥部,并且每个分指挥部均有四大班子领导牵头。从中可以看到,我们把此项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涉及旅游工作的乡镇和部门也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作为全年重点任务和工作来抓。
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对投资大、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大型旅游项目,要享受与工业项目相同的优惠政策。三联办和重点项目办也要将项目列入重点范围,加快项目推进。要探索并建立旅游奖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宾馆饭店、旅游区、旅行社及旅游开发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及资金扶持。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景区管理力度,刚才周翔部长宣读了《关于加强全市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工作的通知》,旅游产业指挥部要抓好落实,对私自出让、转让景区(点)项目的,要严肃追究处理。
三是要形成发展合力。对旅游业发展,全市上下要形成围绕旅游抓城建、抓文化、抓交通、抓林业的氛围。从今年开始,我们已将旅游业发展指标和重点项目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并对旅游产业发展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旅游企业及个人,市政府将按照工业及招商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奖励,以切实形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四是要强化工作落实。今天的会上,旅游产业指挥部已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制定了工作台账,责任单位也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单位要按照签订的旅游工作责任状,进一步细化任务,倒排工期,落实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按序时进度圆满完成。指挥部办公室要与目标办、两办督查室结合,加强工作进度督查。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和谐、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今年林州旅游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希望全市上下要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省“旅游立省”和安阳市“三阳开泰”的发展战略,真正把发展旅游业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力争使旅游业在近期有突破性进展,为林州加快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