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历来是自贡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时间:2019-05-15 06:4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旱历来是自贡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旱历来是自贡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第一篇:干旱历来是自贡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干旱历来是自贡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当前,冬季来临,雨日偏少,冬干迹象有所抬头。据市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自12月28日以来,全市范围内近半月基本无雨日。据对二台土耕作层的土壤湿度监测表明,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与去年同期比较略减少6个百分点,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达79%,与去年同期相当。近日,自贡市农业局组织市、区县农情人员对部份乡镇、村、组的冬水田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测算表明,全市翻犁稻桩田仅占应翻犁的25.6%,捶糊田堘占应捶糊的13.5%。冬水田蓄水情况分别是:脱水田占29.2%,1-3寸水深田占53.6%,3寸以上冬囤水17.2%。冬水田蓄水情况略好于去年,但脱水田比往年正常年景偏高5个百分点,整个蓄水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蓄水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劳力缺乏;二是农民蓄水、管水意识淡薄;三是螃蟹、龙虾、黄鳝、老鼠打洞形成的跑冒滴漏现象。为此,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宣传动员广大农户,掀起以农田蓄水保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1、高度重视农田蓄水保水工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抓好冬季蓄水保水工作,对于来年农业生产十分重要,尤其是冬水田蓄水好坏,直接关系着明年水稻能否及时满栽满插和实现农业持续丰收。去年特大冬干连春夏旱的教训不能忘记,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配合乡镇、村组干部,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蓄水保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动员广大农户拿出一部份精力和时间,消除侥幸麻痹心理,把捶糊田堘、堵扎缺口、修筑田堘及蓄水保水工作纳入冬水田管理,切实抓好蓄水保水工作。

2、强化工作责任制。各级农业部门领导要亲自抓,落实具体工作部门和人员,与各乡镇包村组干部一道,分片区抓好冬水田管理的分类指导工作。对能蓄水的冬水田必须蓄足水源,确保明年农业用水。

3、早动手、早落实。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合水利部门,帮助各乡镇根据当地实际,搞好冬水田及冬囤水田的加固、硬化规划,及早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及时修复损毁田堘、堵住漏洞、扎好田缺,加固、硬化冬囤水田、山平塘,确保能蓄水保水。

4、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区县、乡镇向上争取“金土地”工程、育土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等涉农业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将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系统,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防灾、抗灾夺丰收能力。

抓好蓄水保水,坚持计划用水与节约用水。针对当前全市旱情正呈蔓延之势、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的不利形势,各级要迅速做好水库、塘堰的蓄水保水工作,通过各种措施减少水源损失,及时掌握用水动态,适当集中控制水源调度,按照抗长旱、抗大旱的要求和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水源使用计划,努力实现水资源抗旱效益最大化,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在抓好蓄水保水的同时,务必要抓好节约用水工作,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关键处。

第二篇:干旱灾害评估综述

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摘要: 对农业干旱风险致险性、脆弱性及损失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回顾与评述, 阐述了农业干旱风险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学术问题, 展望了农业干旱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 农业干旱致险性评估的关键是构建合适的干旱指标, 目前干旱评估指标很多, 大致可分为水分变异程度指标、干旱发展过程指标和干旱空间差异指标三类, 但多数指标对农业干旱成灾过程反映不足, 在评估方法上对农业干旱灾害机理认识不深入, 成为了农业致险性评估的瓶颈;农业干旱脆弱性通常决定着农业干旱风险的高低, 其中, 灌溉能力、技术、资金等是影响农业脆弱性高低的重要因子, 而定量刻画农业干旱脆弱性对政策、技术、保险等人文因素的响应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农业干旱风险损失评估模型较多, 但由于受区域、人为等因素影响, 多数模型普适性较差。因此, 未来农业干旱风险评估需要深入认识农业干旱影响的机理和过程, 突出研究农业干旱脆弱性对人文因素变化的响应, 并通过区间合作来进一步改进风险损失模型。关键词: 农业干旱风险;干旱致险性;承灾体脆弱性

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据测算, 全球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 80 亿美元, 且大部分损失表现在农业部门。IPCC 在其系列评估报告中指出, 未来干旱风险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了应对未来干旱灾害的影响, 各国政府将会开展大量的工程和非工程减灾行动。然而, 减灾行动一般都涉及到巨额的资金投入或影响广泛的社会系统的调整, 显然, 盲目的减灾行动必然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大量浪费, 有悖于减灾的初衷。只有对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才能避免行动的盲目性。灾害风险评估是科学、系统分析灾害风险的一种重要途径, 是减灾政策形成的重要过程。因此, 开展农业干旱风险评估研究十分有意义。

农业干旱风险是农业风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自然灾害风险, 它是农业干旱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概率。依据风险评估理论 ,农业干旱风险是由干旱致险性和农业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构成的, 其风险估算是通过一定的干旱致灾危险性模型、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模型进行风险定量化计算, 从而确定可能的损失度或损失等级的过程。目前, 由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 农业干旱风险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围绕农业干旱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估过程, 分别从农业干旱风险的致险性、农业承灾体的脆弱性及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等三个方面归纳了目前的研究现状, 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今后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农业干旱致险性研究

农业干旱的致险性是由某种干旱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决定。一般而言, 在假设干旱承灾体脆弱性相同的情况下, 干旱灾害强度越大, 发生频次越高, 则灾害的致险程度越高, 反之, 其致险程度低。由于农业干旱致险性评估是在历史资料基础上进行的, 干旱灾害频次变化从统计角度易于获取, 而干旱强度的判断则比较复杂, 因此, 进行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时多数学者均致力于干旱强度评价指标的研究。另外, 农业干旱致险性评估方法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

1.1 农业干旱致险性评估指标 农业是由农业、作物、农户等不同对象组成的复杂系统, 由于评估对象、目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干旱指标。在区域农业干旱评估中, 有的以旬或月降水量的变异程度构建指标, 指示区域水资源的丰欠程度, 评估区域干旱程度;也有的通过作物受旱生理机理过程构建干旱指标, 探讨不同生育期缺水程度影响;此外, 有的研究 把区域环境、干旱发展时空过程等作为构建干旱评估指标的主要因素。目前, 各种各样的干旱指标不下百种, 但在干旱风险评估中使用最多的无外乎为以下三类。

水分变异程度指标。这类指标大多以 缺水!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以降水作为核心因素, 从水分变异引起的水分平衡偏离程度来考察干旱程度。一些突出降水变异特征的简单指标, 如降水距平、缺水百分率、缺水成数等成为研究者首先选用的对象。这类指标构建的基本思路是, 设定一个基值(通常以历史某时期的降水平均值作为比较参考的基值), 然后将评估时段降水值与此基值比较, 获得一个可衡量偏离基值程度的无量纲值, 并根据事先拟定的标准来表示干旱程度。此类指标结构简单, 计算方便, 适用于综合的宏观评估。但是仅以降水多寡来反映复杂的干旱现象显然不够全面, 并且, 农业干旱并非真正出现在降水结束时, 而是出现在植物根系不能获取到所需的水分时, 因此, 还应考虑初始土壤水分墒情。然而该类指标却不能诊断土壤水分墒情, 无法界定干旱起始时间, 因而难以表达干旱发展的过程。

干旱发展过程指标。为了弥补水分变异程度指标的不足, 使干旱指标能够反映土壤水分亏缺缓慢累积的过程, 一些研究把干旱程度看作水分亏缺量和持续时间的函数, 通过降水、蒸发、初始土壤水分、径流等因素构建了土壤水分距平指数(SMAI), 作物水分指数(CMI), Palmer(PDSI)指数 等指标。其中Palmer 指数技术曾被认为是 把降水和温度结合起来作为预测变量的最满意的方案!(Julian etc,1968), 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然而Palmer 指数并非完美无缺,Guttman 等人。在计算美国的PDSI 时发现, 通常气候条件下大平原地区的PDSI 值比其它地方趋势更为严重些, 同时还发现, PDSI 将所有降水都处理成雨水也是不精确的, 因为降水不可能立刻成为两层土壤模式中的水。另外, 由于在求解土壤湿度的水分平衡方程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参数是根据美国几个台站的观测数据经验求得的, 因此在实际应用传统PDSI 指数的过程中, 通常需要调整计算公式中的上述参数, 这就极大限制了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开展气候干湿变化分析及其在不同地区进行相互比较的研究。因此, 在具体使用时, 一些研究对该指数进行了适当的修正。

干旱空间差异指标。为了更好地展开区域间干旱程度的比较, Mckee 等 提出另外一种适用更为广泛的干旱评估指标---降水标准化指数(SPI)。这一指数有赖于大范围的实测降水资料, 从概率上描述所需时间尺度上的降水短缺, 在资料处理、计算过程方面比较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其结果利于时空比较。因此, Keyantash 等认为SPI 在普适性、实用性等方面是综合评价最优的一种指标。但SPI 指数在应用中仅考虑降水因素, 忽略了其它因素(如气温、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干旱的影响, 结果的准确性显然会受到影响;另外, SPI 计算资料年限要求较长, Guttman 认为对1 a 或更短的干旱期, 资料年限至少需50 a, 对超过1 a 的干旱, 资料年限应更长, 这无疑增加了资料获取的难度。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农业干旱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很多机理仍很模糊, 加上时空等因素的影响, 干旱的发展过程很难确切把握, 因此, 难以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指标。当前, 关于农业干旱强度评估指标有很多, 但在使用中都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 各种实验条件的不断完善, 这方面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1.2 农业干旱致险性评估方法

目前, 干旱灾害致险性评估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图层叠合判别法、模糊数学法和产量损失风险评估法三类。

图层叠合判别法。这类方法是通过不同干旱等级的指标之间的叠加来识别干旱危险性水平, 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以等级矩阵的方式表达, 通常是用不同等级的干旱致灾频率与灾害程度来构建识别矩阵 , 观察频率与灾害程度间的不同组合方式,结合实际情况, 将组合结果分成若干等级来描述干旱风险的致险程度;另一种则是运用GIS 技术, 将不同的干旱致灾因子以栅格图层的形式在空间上进行叠加表达, 通过GIS 属性数据库操作和运算, 获得区域灾害风险分级空间分布图。这类方法计算简单,空间表达效果好, 常用来进行干旱风险区划, 但该方法人为主观性较强, 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模糊-概率等数理方法。灾害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 一些研究试图运用一些能刻画这种特征的数理方法来解决风险中的问题, 如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聚类分析法、马尔柯夫链模型以及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评价法等, 在干旱风险评估中被经常使用。特别是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评价法, 它可以通过优化利用样本模糊信息来弥补小样本导致的信息不足, 因此,近些年来在干旱风险评估中广泛使用。

产量损失风险评估法。这种方法着眼于干旱影响结果, 即通过历史资料获得灾害损失资料, 以不同的农业损失程度刻画干旱强度, 并结合一定的损失发生频率来进行干旱的致险度分析。研究中 ,通常将旱年气象产量(CYi)看作是趋势产量(TYi)与实际粮食产量(AYi)的差值, 即: CYi = AYi-TYi。并认为趋势产量是反映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长周期产量分量, 符合低频振动变化规律, 由历史产量资料通过一定的方法拟合获取;气象产量则受以气象要素(干旱)为主的短周期变化因子影响的产量分量。气象因子年际变化明显, 因此与趋势产量相比较, 气象产量具有高频变化特点, 且多呈正态分布特征。为便于比较, 用相对损失率R(R = CYi / AYi)替代绝对损失量来反映气象产量引起的损失变化, 并将损失率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等级, 形成损失等级,由此反映干旱灾害强度, 进而与发生该种干旱强度的概率一起来评价干旱风险。这种由果及因的评估方法, 评估简单, 结果明了, 但对于干旱影响作物产量的机理研究不足, 并且该方法要有较好的时空序列资料作保证, 而实际上一个地区很难有多年连续的降水和产量对应资料, 因此如何找到足够的统计样本资料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农业干旱风险脆弱性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是自然灾害与承灾体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险损失的水平直接与社会的脆弱性相关, 且在更大程度上由承灾体脆弱性决定。At Risk!一书提出了灾害形成的压力与释放模型(灾害= 致灾因子+ 脆弱性), 认为致灾因子是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 而脆弱性是灾害形成的根源,在同一致灾强度下, 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因此, 为减缓灾害风险损失, 必须开展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并探寻降低脆弱性的措施。农业旱灾脆弱性是指农业生产敏感于和易于遭受干旱威胁并造成损失的性质和状态[ 32]。诊断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 主要是对农业系统易于遭受干旱影响, 导致作物减产、农民收入减少、食物短缺和再生产能力下降的性质做出判断和评价。目前, 农业干旱风险的脆弱性评估主要集中于区域农业脆弱性评估和农户脆弱性评估两个方面。

2.1 以区域农业为对象的脆弱性评估

区域农业脆弱性评估是以区域农业综合体为评价对象的一种宏观的评价过程。根据评价过程中侧重点不同, 目前的研究突出表现在: 一是侧重于区域农业脆弱性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这类评估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特点选取评估指标, 以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多目标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评估结果比较分析区域脆弱性的差异, 从而形成对区域农业脆弱性的总体认识。如刘兰芳等 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角度, 依照 压迫 响应!的思路, 选择了降水量、蒸发量、水利化程度等9 个指标评估了湖南省农业干旱脆弱性;倪深海等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抗旱能力、农业旱灾系统三个方面选择人均水资源量、灌溉率等7 个指标评价了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 并进行了脆弱性区划;王静爱等 从旱灾形成的系统性和过程性两个角度出发, 考虑承灾体灾前、灾中和灾后的影响和不同反映, 并针对 雨养农业、灌溉农业、水田农业 的不同特点设置指标, 在承灾体的易损性、适应性、生产压力、生活压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二是侧重于辩识影响区域农业脆弱性的主要因子。农业是一个系统产业,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随着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影响农业的因子将会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一些社会人文因子在农业脆弱性影响中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如Jinno 等 从农业遭受干旱影响过程中灌溉条件的好坏, 分析农业旱灾灾情形成中, 脆弱性条件的作用机制, 认为灌溉对缓解旱情的作用是决定性的;Olga 等 选取了气候、土壤、土地利用和灌溉率四个因子定量评价了那布拉斯州不同区域的农业脆弱性空间分布状况, 指出土壤持水能力和灌溉保证程度是影响该区域脆弱性的最重要因素;美国国家旱灾防御中心主任Wilhite认为, 区域经济条件是农业旱灾脆弱性形成的关键因素, Fraser 等 认为技术、资金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中国东部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干旱脆弱性影响的主要因子。

由以上研究不难看出, 随着社会经济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不断深入, 一些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越来越成为决定区域农业脆弱性高低的重要因子。有些研究虽已注意到一些社会、人文因子对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影响, 但由于社会、经济、人文因子对农业承灾体的影响涉及到复杂的社会调控反馈系统, 其中的过程很难量化刻画, 如保险、区域贸易、信贷等宏观因子对农业脆弱性影响在现实中很难量化分析, 其实也反映了对于干旱与农业承灾体之间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 区域农业干旱脆弱性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宽视野, 从多学科、多层次、更为广泛的社会系统去考察, 才能把握其干旱脆弱性特性。

2.2 以农户为对象的脆弱性评估

农户是农业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农户主体的脆弱性直接影响农户的干旱风险。与物化的承险体所不同, 农户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种能动作用会促使其积极或消极地去应对干旱的影响, 当然, 农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 农户能动性——农户行为——制约因素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农户脆弱性分析的主要关系过程。基于这种过程的存在, 多数研究将农户干旱脆弱性影响因子看作是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从内在因素来看, 农户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农业资源结构形式等因素影响农户的干旱脆弱性。如贫富差距、文化程度高低反映了农户在财富和认知方面的差别, 表现在干旱灾害过程中显示的则是备灾能力的高低。一般而言, 贫穷农户比富裕农户脆弱性高, 对干旱识别较晚或完全没有识别的农户也比较早识别干旱的农户脆弱性高。另外, 农户的资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的是农业资源在干旱中的暴露形式, 也会影响农户的干旱脆弱性程度。研究表明 , 田块大小的多样化, 禽畜养殖的多样化以及多样化的作物种植类型等农户农业资源多样化结构, 能有效分散干旱灾害损失风险, 形成资源内在的干旱缓解的能力, 因此, 农业资源多样化的农户显然要比农业资源结构单一的农户干旱脆弱性低。同时, 一些研究还认为, 家庭劳动力结构、家庭收入结构等家庭经济结构的差异, 也会形成农户干旱应对能力的差异, 从而形成不同的农户干旱脆弱性水平。

从外在因素来看, 一些研究 指出, 土地政策、税收、农业补贴、信贷、保险以及区域经济的自由贸易程度等外部经济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户的干旱脆弱性。有别于传统农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 农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大, 同样的干旱程度, 不同的政策、信贷或税收等因素会导致不同的影响结果。而面对宏观的行业或市场行为, 农户的个人作用已微乎其微, 并且随着当前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 宏观人文因子对于干旱脆弱性的影响愈加深刻。

因此, 农户脆弱性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改变农户内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农业干旱的脆弱性, 但这种改变对分散风险的作用是有限的, 只有将外部的社会系统因素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只有努力提高农业的社会保障水平才是降低农户干旱脆弱性的关键。

2.3 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估方法与模型

目前, 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估主要集于一些脆弱性指标的认识和研究, 而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和模型研究相对滞后。图2 是当前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的一般流程, 在确定农业干旱承险体脆弱性评估的基本内容及具体指标后, 为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别的统计资料整合起来, 一般会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加以耦合, 然后通过综合权重指数模型进行运算 ,获得脆弱度评估值。综合权重指数模型一般计算公式为:

i1j1

式中, Vi —— 旱灾脆弱度;n——指标体系有n 层, m ——指标因子个数, i——指标体系第i 层, j—— 第j 个指标因子;X ij —— 第i 层第j 个指标的处理值;Wij —— 第i 层第j 个指标的权重。

在具体评估模型研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王静爱等 根据我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形成过程的区域差异, 将我国农业干旱脆弱性模型分成雨养农业的易损-适应模型(RA)、灌溉农业的生产-生活压力模型(IA)和水田农业的需水-灌水模型(PA)。其中, RA 模型以农业为重心, 将区域影响农业干旱脆弱性的所有因素分成正、负两部分, 分别代表区域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对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影响;IA 模型则以农业活动为核心, 将农业活动分成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两个过程, 以农业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压力)来反映农业干旱的脆弱性;PA 模型主要是从水分平衡的角度, 以区域水资源保证和供给能力为线索, 从耕地需

ViXijWijnm水、灌溉和农业投入三个方面入手评估区域农业的干旱脆弱性, 这些模型在我国区域农业脆弱性评估应用中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 人类社会因素对农业系统的影响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问题, 而这些模型仅以线性方式来描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影响, 因此, 揭示变量(影响指标)脆弱性的影响结果与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目前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损失模型研究

干旱灾害风险损失是在一定强度的干旱灾害作用下, 人类社会、环境、经济遭受损害或损失大小的可能性, 是承灾体危险性与脆弱性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用风险度或风险损失等级来度量干旱的风险损失程度。当前干旱风险损失评估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基于干旱对农业产量影响的水分——产量损失模型。该模型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以干旱对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产量影响为评估目的, 通过试验观察、监测等方式获得相关参数, 构建水分-产量模型, 计算干旱引起的作物风险损失程度。这类模型, 通常需要土壤、气温、水分蒸发等实验数据, 因此只适用于较小区域评估。

基于经济学原理的投入——产出关联模型。从区域宏观经济角度, 将社会系统作为评估对象, 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评估干旱对区域经济系统的可能影响, 如Habibollah Salami 的线性规划模型、投入-产出模型 以及其它一些经济关联增长模拟方法。这些模型虽然考虑了经济系统中经济因子的相互影响关系, 试图更好地估算干旱风险损失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但由于经济系统复杂而庞大, 计算过程相当繁琐, 特别是需要大量基础数据支撑, 因此, 如何获取较好的经济部门数据成为关键。

基于风险评估原理的风险损失度模型。干旱灾害风险是干旱危险性与承灾体脆弱性共同作用结果, 通过两者之间不同的运算(如矩阵等级法、求和或求积法)来获取最终的风险损失结果。这种评估方法从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出发, 构建相关模型, 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评估方式。但该方法主观性较强,评估结果人为影响较大。

基于风险不确定性的模糊数学模型。一些研究者考虑到干旱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征,因此, 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 进行模糊评判分析。该方法从干旱风险损失结果出发, 避开了干旱损失形成的复杂过程, 计算简单, 但主观性强,个人的判断往往影响评价结果。问题与展望

农业干旱形成的机理与过程模拟不够。多数研究集中于降水多少的研究, 而对于农业干旱产生过程中土壤、作物的影响重视不足, 因而, 各类干旱评估指标在表达干旱发展的机理和过程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评估结果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估缺乏有效的方法。多数研究仅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来表达农业脆弱性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并不能真正揭示其本质特征, 另外, 评价者少有考虑干旱灾害风险的分散机制研究, 因此,一些社会人文因素在脆弱性考核中通常被忽略。

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应以未来的全球变化作为研究背景。全球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干旱风险评估应以未来区域的全球变化响应作为其评估的起点, 特别是关注全球变化下的区域降水、气温的变化, 只有在此基础上, 评估结果才有现实意义。农业干旱承灾体脆弱性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由于农业干旱承灾体的承险过程和机理研究尚不成熟, 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内容并不完善, 一些经济、社会、人文因素对农业干旱脆弱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如何在相关学科的推动下, 定量化表达这些因子的影响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农业干旱灾害风险与信息技术结合是未来研究的必要手段。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模糊数学论、分形分维等理论将会进一步推动灾害学的发展, 也会使干旱灾害风险研究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另外,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一些预测技术的发展将会大大提高干旱风险研究的精度。

跨区域合作研究逐步加强。干旱灾害影响范围广, 因此一些大区域或全球性干旱风险的研究需要各国或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合作支持。

第三篇:干旱灾害及对策研究

四、水稻抗旱科技措施

1.栽培抗旱技术措施

技术要点:①选用耐旱品种;②选用生育期短、早熟品种抢节令;③采用成熟的旱育秧技术;④采用直播技术,播种后稻草覆盖,白天减少蒸发,夜晚蓄留露水;⑤适当增加亩基本苗;⑥重施基肥,巧施追费;⑦整个生育期湿润灌溉;⑧注意蚜虫防治;⑨注意防治杂草和地下害虫。

2.种子包衣抗旱技术措施

技术要点:①选用优良高产抗病品种;②选用抗旱、抗逆型种衣剂;③抗旱技术措施:选择合理的药种比,进行拌种包衣处理,达到防治种传、土传病害的目的,保证全苗、壮苗;④采用旱育秧技术,在菜地或沙地上旱育秧,采用薄膜覆盖或搭建小拱棚.薄膜覆盖育秧在水稻3叶期破膜。保持湿度,栽前灌水齐墒面,防止晒苗;⑤科学管水,以水控温护苗;注意氮磷钾配合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增强秧苗抗病性,保证栽前达到壮苗。

3.稻飞虱的防控方案和措施

技术要点:①农业防治措施: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清洁田园,提早栽培节令;选育抗虫品种,选育中高抗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多样性栽培。②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10毫升,加水20毫升拌1公斤谷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8头/丛以上若虫高峰期适时选用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如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③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三叶草等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五、玉米抗旱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①种子处理。利用抗旱型复合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增强根系的活力和自身抗逆性,提高种子吸水保水力。进行播前种子抗旱锻炼,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提高抗旱能力。药剂浸种法,对玉米抗旱保苗也有良好的效果。②整地。采用麦秆覆盖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保住空气沉降水,提高土壤墒情。③播种。包括打塘等雨抗旱播种法、干种湿出法、提墒播种法、膜侧播种法、秸秆(塑料营养盘)贮水营养钵抗旱保苗法、集雨节水膜侧栽培法等。④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从而达到以肥调水,使水肥协调,提高水分利用率。⑤适期套种,择期避旱。利用玉米苗期较耐旱的特点,实行麦田套种,使玉米的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基本吻合,可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一般在一次降雨后实施,利于出苗;出苗后又常遇干旱,此期干旱对玉米幼苗影响不大,因这时玉米叶面积小,需水少,经短时抗旱锻炼,还能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提高抗灾能力。汛期来临时,玉米已进入大喇叭口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一般降雨较多,能满足玉米的需要。同时,玉米套种既避免了“芽涝”,又延长了生育期,能充分发挥中晚熟大穗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获得高产。⑥蓄水保墒综合措施。施有机肥沟施有机肥保墒麦田套种玉米,麦秆覆盖玉米行间覆盖小麦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重要的作用。⑦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旱能力。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径流,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施沟肥或控向施肥幼苗有趋肥性,根系向有肥的下面伸展,促使根系发达,提高抗旱能力,达到春季蹲苗发根作用。⑧应用新技术,增强玉米抗旱性。玉米抗旱增产剂是一种由超强吸水材料组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的新产品,能很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腾和渗漏,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小水库,又有缓释性,供作物吸收利用。

第四篇:阜新地区干旱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阜新地区干旱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辛艳辉王宪彬

阜新市气象局 阜新 123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阜新市 1951~2009年59 年间的降水资料分析,得出了阜新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带,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都不均匀,极易发生旱灾。根据干旱标准评定,得出了阜新市属重干旱区,干旱机率为54%~59%,并且近十几年旱灾更加严重的分析结论。最后,为本市旱情的评估,制定减灾对策和抗旱预案,以及指导抗旱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降水资料;降水量;蒸发量;半干旱半湿润;旱灾特征

Analysis of drought rule and disaster relief measures in Fuxin City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of Fuxin City from 1951 to 2009,it concludes that Fuxin City is a drought—prone area,and the possibility of more serious drought is 54%~59% and in recent years, drought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All the conclusions in the paper will be helpful for fighting drought works.

Key words:precipitation data;precipitation;evaporation;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drought law引言 1.1 阜新的区域概况分析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部,东经121°1'-122°56',北纬41°41'-42°56',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沈阳市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同朝阳市、锦州市毗邻,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辽宁省的畜牧、油料基地和重点产粮地区,又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电之城”之称。

按照全球气候类型的划分,阜新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的这一特点,对发展农业极为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而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对病虫害的减少起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天气异常,雨热不同步,又常常会使农业减产。近几年来,阜新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之高,降水之少,减产之重是近百年来少见的。

1.2 阜新市农业特点

阜新市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花生、谷子和杂粮,农作物播种的关键季节是4-5月,此期间降水量很少,30% ~40%的年份不能满足农作物出苗、育苗需要,春旱经常发生。进入夏、秋季,如果遇上雨量偏少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就会发生夏旱、秋吊。可见,阜新市农业干旱主要表现为春旱、夏旱和秋吊。

阜新是农业生产大市,粮食、畜牧、林业生产在省内具有重要位置,且耕作方式相对较落后,缺乏高效先进的灌溉设施,灌溉成本较高,农民靠天收思想严重,农业产量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因而,科学、简便、准确地分析旱情,对指导该市的农业灌溉,分析全市的粮油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阜新市干旱发生的主要特点

2.1 阜新市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2.1.1 降水的空间分布

阜新市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分布情况,是从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于西北部比东南部更加靠近内陆。当夏季风开始登陆时,水汽最为丰富,当它向内陆深入的过程中,沿途降雨,水汽逐渐减少。距水汽来源越近的地区,降雨就越多,反之,降雨就少。阜新西北部,受到的夏季风影响很小,所以降水就少。这也与我国干湿区和气候带的划分想吻合。由此可知,整个阜新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带。

阜新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按降水量多少可分为三个区域,以彰武县、阜新县、阜新市为界,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大于500mm,其中彰武县苇子沟降水量最多,为 547.4mm,高于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14.0%;中部降水量为500—450mm;西北部降水最少,降水量低于450mm,其中彰武县四堡子站降水为全市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l5.5mm,低于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3.5%。

2.1.2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阜新降水的另一个主要特点。由于阜新地区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夏季风,夏季风的早晚、强弱、进退等年际差异,都明显地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此外,寒潮的强弱和次数、台风的多少和路径等都会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阜新市降水量年际变化过程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统计的59年资料中,有30年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上,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划分标准,阜新地区有一半年份属于半干旱气候,一半年份属于半湿润气候,因此,进一步证明阜新地区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阜新市的降水量变化周期为5年左右,丰枯变化周期为 l0年左右。全市平均历年最大降水量为824.4mm,历年最小降水量为300.4mm,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为2.7,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之比介于1.5~2.7之间;从发展趋势线看,降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1998年以后,降水量明显减少。

2.1.3 降水量的年内分布

阜新市的降水资源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图3),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5%。7月份降水量最多,为142.9mm,占全年降水量的28.4%,8月份、6月份降水量分别为110.4mm和77.4mm,占全年的21.9%和15.3%;整个冬季(12、1、2月)降水最少,只有全年降水的1.7%;春季(3~5月)降水量为72.8mm,只占全年的14.4%,说明阜新地区春季的降水量不足,容易出现春旱。

2.2 阜新市蒸发量的分布特点

阜新地区气候干燥,年日照时数长,年蒸发量大多在1100-1600mm之间。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见图4),全年最大月蒸发量出现在5月份,占年蒸发量的17.7%,6月次之,5,6两月蒸发量约占全年总量的33%。最小月蒸发量一般出现在 1月份,最大月蒸发量为最小月的5~18倍。整个春季(3—5月)的蒸发量为606.7mm,占全年蒸发总量的36.6%。由于蒸发的峰值正好出现在少雨的春季,因而加重阜新春季的干旱。

2.3 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几年来,阜新市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干旱现象更加严重。例如:盲目开垦,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壤涵水能力,为干旱埋下了隐患;工业生产发展,人口增加,造成需水量增多,加重了干旱;城市污水严重污染水源,使很多清洁的水遭受污染,相当于减少一部分水资源量,使干旱缺水的局面更为严重[1]。3 旱灾特征评定指标的确定

干旱的定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解释,世界气象组织1975年公布,共承认以下 6种形式的干旱:气象、气候、大气、农业、水文、用水管理。而以三种干旱定义最为通用:①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持续缺水足以在影响区域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赫查克,1959年)。②农业干旱 :“涉及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罗森堡,1979年)。③水文干旱 :“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耶弗杰维奇等,1979年)[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科学防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不断提高,有旱无灾或有旱少灾的现象不断增加,本文采用干旱灾害程度[3]这一指标来综合评价某地的干旱程度,为政府部门防旱抗旱提供科学依据。考虑到阜新主要以农业为主,故采用因旱粮食损失率这一指标进行旱灾等级划分。因旱粮食损失率汁算公式如下:

因旱粮食损失率(L)=因旱粮食减产量

当年粮食正常产量100%

因旱粮食损失率指因旱粮食减产量与当年粮食正常产量的百分数。其中,因旱粮食减产量应根据实际调查统计,调查过程中注意区分了当年粮食减产量和因旱粮食减产量的关系,合理地剔除风、雨、雪、涝、病害等其它影响粮食减产的因素。当年粮食正常产量则按照前三年粮食实际亩均产量的平均值估算。若前三年旱情严重,不能很好的代表正常产量,则继续向上类推至合理年份。若当年粮食正常产量小于当年粮食实际产量,则可判定当年不旱。旱灾特征

(1)旱灾频率高

本次分析选取1951-2009年59年间的资料,根据表1中的划分标准,阜新县共发生轻度旱灾16年,中度旱灾9年,严重旱灾5年,特大旱灾2年,有27年未发生旱灾,发生旱灾的频率为54.2%;彰武县共发生轻度旱灾24年,中度旱灾6年,严重旱灾2年,特大旱灾3年,发生旱灾的频率为59.3%。阜新地区总体属于重干旱区。

(2)近年旱灾更加严重

自1998年以后,阜新地区干旱现象更加严重。根据1999-2009年11年间的统计资料看,阜新县共发生轻度旱灾3年,中度旱灾2年,严重旱灾3年,特大旱灾1年,发生旱灾的频率为81.8%。近年来,阜新地区不仅发生旱灾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灾害程度更加严重。这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减灾对策

阜新市的抗旱工作要取得好的成效,必须根据阜新市属于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的这个主要气候特征,采取综合措施,统筹兼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这是当前全市上下都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阜新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过去主要种植玉米,农作物品种单一,且不太具备抗旱能力。要增加经济效益,必须在节水的前提下,优化作物品种,提高种植质量。因此要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把发展抗旱、高效、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作为种植业调整的主项。在东南部相对湿润的地区种植玉米、花生等,在中部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抗旱、经济价值高的花生种植面积;在西北部大力发展花生、烤烟、杂粮、金盏花、菊芋等种植项目。同时,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大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项目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阜新气候条件下的种植业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为克服水资源紧缺的制约,应该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把节水指标纳入阜新经济发展的控制性指标体系之中,以用水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培育起适应阜新缺水条件的生产生活方式。颁布产业用水定额,淘汰高耗水行业。要加强对小水泥、小造纸等污染水源工业的管理,关停焦化厂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电子等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以及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在量水而行、以水定结构的产业发展思路引导下,阜新市必将向高效用水领域流动,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建立节水型社会。首先,政府要建立节水法规体系,并且强化特殊行业的用水管理。其次,要宣传教育,推动节水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将节水内容纳入中小学课本等方式,让节水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行为,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再次,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

再生水、雨洪水的循环利用替代部分新水,做到优水优用、分质供水。

(4)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要建立生态立市的发展观念,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项目为载体,全民动员,调动全市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精心打造“通道绿化、城区绿化、绿山富民”工程。

(5)大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是缓解我市旱情的根本性措施,而人工增雨正是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人工增雨是一项效益好、见效快的技术措施,对于促进春耕生产、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净化空气都十分有利。结论

(1)阜新市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整个阜新地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过渡带。

(2)阜新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降水量变化周期为5年左右,丰枯变化周期为 l0年左右,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之比介于1.5~2.7之间;从发展趋势看,降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1998年以后,降水量明显减少。

(3)阜新市的降水资源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春季(3~5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4.4%,说明阜新地区春季的降水量不足,容易出现春旱。

(4)阜新县和彰武县发生轻度旱灾分别为16年和24年,中度旱灾9年和6年,严重旱灾5年和2年,特大旱灾2年和3年,发生旱灾的频率分别为54.2%和59.3%。阜新地区总体属于重干旱区。

(5)为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确保全市区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主要要做到(a)调整农业种植结构;(b)调整工业产业结构;(c)建立节水型社会;(d)植树造林,涵养水源;(e)大力发展人工增雨作业。

参考文献

[1] 赵锡钢.辽宁省干旱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08,26(285):65~68

[2] 农业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会,1982.12

[3] 余金龙.陕西省干旱灾害特征及旱灾易发地区研究[J].陕西水利,2010,1:51~52

第五篇:关于当别遭受干旱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鲁布革乡当别村委会近三年遭受干旱灾害情况的调 查 报 告

2009年入秋以来,当别村委会雨季提早结束,气温异常偏高,降雨异常偏少,全村出现大范围旱情。此次干旱是云南省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对此,村委会对本村三年来的干旱情况作了一次详细的调研,通过拜访受灾村民及到实地查看,了解情况,获得以下灾情情况:

一、当别村基本情况

当别村委会位于罗平县鲁布革乡东南部,是江外(南盘江江以外)四个村委会之一,距乡政府47公里,距县政府56公里,是我县最偏远和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全村共有520户2334人,除5个人因婚姻关系迁入本村以外,其余全部为布依族。全村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农田占6%,旱地占20%,林地占74%,农作物以林木、水稻、玉米、生姜、旱烟为主,森林覆盖率84%以上。平均温17.8℃,年降雨量1200—1300毫米,无霜期353天,属温润的亚热带雨林气候。有一条砂石路往东北连接至八大河;一条毛土路往西连接师宗县高良乡。住房以木结构房和砖瓦房为主,砖瓦化率35%,电话入户率80%。下辖当别、弄亚、更邓、大舍腊四个自然村,距村委会所在地分别为0公里、6.8公里、2.5公里和15.5公里,分部比较分散,其中大舍腊村还是一个“飞村”,被广西及本乡六鲁村隔断,与我村委会其它三个自然村地理不相接。另外,弄亚村是我村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现只有一条仅能通车半年的土毛路与外界沟通,至今没有通电话信号,地理条件和人文思想都十分落后,能初中毕业的学生算当地高学历的人。

二、全村受灾情况

天上一丝云彩不见,水源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就算江内及罗平有雨,我们江外也只能听见雷响不见雨滴!据统计当别村委会这几年每年的降雨量只有正常年份的20%到30%

2010-2011年,当别村委会每年小春播种面积420亩(其中水稻240亩),受灾面积400亩,占已播种面积的95%,绝收超过107亩。全村小春粮食因灾减产50%以上,有的减产超过70%以上。

至1998年天生桥水库建成蓄水后,我村60%的田地被淹没,10多年来,我村40%的粮食需要到市场上购买。特别是更邓村,95%的粮食需要到市场购买,粮食自给率非常低。连续三年的干旱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秋以来的干旱,使全村因干旱新增缺粮人口30%,需救助的缺粮人口为624人。这些年粮价也是突飞猛进,上涨了30%多,这给我们村的群众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急需更多的政府救济!

1、干旱对当别村委会农作物的影响

当别最主重要的农作物是水稻、玉米、生姜及旱烟,这四种作物占到全村种植面积的90%上。①从2010年的春季到今年,村民在每年的春季都一直在等雨水种植水稻,可是一直等到5月都没有下雨,只好水田变旱地,改种玉米,而由于5月份已经错过了玉米的种植季节,玉米的产量也只有平时的50%左右。最终的结果就是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少,而改种玉米的田地粮食产量也大量减产,水稻玉米两不收。②由于没有预料到干旱如此严峻,村民仍然按照以往的种植经验及季节种植玉米,但是一直没有下雨(连小雨都没有一场),玉米一直不能发芽,土地因被挖过还更容易干旱、沙化,同时,由于土地松软,种子被禽鸟偷食也十分严重,最终的出芽率仅有60%左右,很多村民补种的效果也不理想。③近三年来,由于干旱,土地没有潮湿迹象,而且生姜种价格昂贵,成本投入巨大,村民不敢贸然种植,大多已经将姜种变卖,这三年来每年的种植面积仅有2008年以前的一半左右。④旱烟是我村四大农作物中受干旱影响最少的一种,但是由于抽旱烟的群体逐年减少,市场销售不如往年,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在不断减少。

2、火灾发生情况

自2009年秋以来,全村火灾发生4起,其中一般火灾2起(大舍腊、大舍腊),大火灾2起(当别、更邓),火场面积1500,森林面积1400.6亩,林木损失

78万多元,直接经济损失47.44万元。给村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刚好种植了4—6年的半大杉树,损失更是惨重。同时这也给当地刀耕火种式的种植方式提出了警告,为在防止火源进入山林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素材,当地村民思想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烧地(在种植前把地面的树木、杂草全部烧掉作为肥料)习惯大大减少。

3、人畜饮水情况

2010年初,半年多的干旱导致很多水源点相继干涸,无水可出,村民饮水面临巨大困难,在我村委会的四个自然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到清水江及小河沟靠人背马驮给牲畜及日常生活用水的情况,在上级政府部门及联系点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分别对当别村、当别完小、更邓村、大舍腊村进行了改水,维修了三个主要老水井,现基本能满足村民的人畜饮水需要。但是弄亚村仍然没有得到人畜饮水改造,人畜饮水仍然十分困难,大多村民都是从村脚的小水沟里面提水使用,既不方便也不卫生,亟待解决。

村委会也尽量的压缩日常开支,投入1000元与村民修建水池一个,与水源点用水农田户4户协商用水,优先提供村民人畜用水,支付给受优先提供饮用水而导致田地干旱影响的农户补偿款6000元。

4、干旱对植树造林的影响

我村是以林业为支柱产业的一个林业村,2009年林场拍卖后,每年都有近8000方的林木采伐量,采伐后村民在次年就积极的进行植树造林,三年完成种植面积4500多亩,其中杉树种植3400亩,油茶果种植1100多亩,做到当年采伐,次年完成种植,山林无一亩荒地。但是连续三年的干旱,使得树苗种植后一直没有得到雨水的滋润,三年种植的苗木成活率仅有70%,其中杉树成活率77%,油茶果成活率仅为60%多。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苗木,也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发展阻碍。

三、抗旱救灾情况

面对严峻的旱情,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乡抗旱救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全省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服务,认真抓好防大灾抗大旱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促进了抗旱保生产及护林防火工作的有序开展。

1、多方面筹集抗旱资金。

在干旱发生后,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首先对我村的人畜饮水进行了改造,现在基本能满足村民的人畜饮水需求。在此期间,共获得上级各类资金60多万元,基本都用于了人畜饮水改造工程。由于弄亚村道现在还没有得到改水,村委会仍将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早日改水,满足弄亚村民的人畜饮水需要。

2、加大粮食救济及临时救济

一方面,2010年民政部门给予我村的救济粮从1.5吨增加到9吨,大大缓解了村民的生活困难,但是2010年的高峰期过后,从2011年至今救济水平就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甚至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村委会积极向县、乡民政部门申请,增加给予我村的临时救济名额,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家庭暂时度过难关。但这相对于我村大面积的救济需求相比,还是显得相形见绌。

3、成立护林防护队

我村是一个森林覆盖率超过80%的村,连续的干旱导致山林里的枯枝败叶十分干燥,只要遇到一点星星之火即可成为燎原之势。除了乡里分配的护林人员以外,我们村还另外成立了一个护林防护队,主要由各村组干部组成,共30人,一旦发现山上任何地方有烟冒出,可就近调集人员前往灭火,并对烧火人员进行教育,对屡教不管者由村委会进行罚款教育并要求家人严加管教。

四、结语

面对旱情,各级政府部门和当别村民都积极应对,确保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对当别当地人来说,旱情确实比较严重,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十分明显的影响。虽然对当别的人们来说,这场干旱的严重程度

他们可能五十多年来从未见过,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也许只是气候自然波动中的一个起伏。在政府的帮助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抗旱救灾,众志成城,相信灾害只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

当别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下载干旱历来是自贡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旱历来是自贡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探讨(5篇)

    专业:农资(生)10-2姓名: 王宇莹学号:20104951 2012年6月20日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摘要:干旱向来都是我国农业的一大气象自然公害,给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随着......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一、对农业的影响1、干旱带来的危害: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干旱......

    2019年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干旱灾害的思想汇报-(精选5篇)

    2019年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干旱灾害的思想汇报-范文汇编敬爱的党组织:东风帘幕雨丝丝,雨细丝轻。却只叹未到梅子半黄时,了无纷纷雨。曾经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如今夏至......

    关于云南省遭受干旱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共五则)

    关于云南省遭受干旱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8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已投入抗旱资金7.5亿......

    为战胜今年可能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推荐5篇)

    为战胜今年可能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规范防汛物资储备管理,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08年度全市防汛物资储备及调度预案。一、储备标准及调度使用原则 1、根据国家水利部2......

    保密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保密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江泽民同志曾严肃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新形势下,县检察院作为一个......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农民群众最关心

    村级会计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盱眙县维桥乡财政所朱志林)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农民群众最关心、反映十分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最容易引发村级矛盾的焦点问题。2011年我们......

    2010年时政热点专题五:抗击寒潮暴雪干旱灾害(推荐)

    2010年时政热点专题五:抗击寒潮暴雪干旱灾害 一、热点材料 2010年新年伊始,猛烈的寒潮、几十年未见的暴雪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面对暴雪寒潮来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