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说明
學位論文著作權歸屬說明
近年來因博碩士論文之著作權歸屬問題屢出現爭議,例如:究應歸屬於研究生或指導教授,或二者共同享有論文之著作權等。本館特摘錄、整理相關概念及說明供師長、同學參考。
一、著作權歸屬於學生之情形:
若指導教授僅作大綱修正、方向指引、資料或意見之提供,再由學生獨立以文字表達撰寫,其間縱使教授之指正最具重要學術因素,但由於指導教授僅為觀念之指導,並未參與內容表達之撰寫,依著作權法規定,學生為該論文之著作人,並於論文完成時,即享有該論文之著作權。
二、著作權由學生、指導教授共同擁有之情形:
若學生撰寫學位論文時,指導教授不僅為觀念的指導,甚至實際參與文字表達撰寫並與學生共同完成論文,其間不能分離利用者,則學生與指導教授為論文的共同著作人並共同享有著作權。
三、共同著作的概念
1.並非所有由二人以上所共同完成之著作就可稱為共同著作,必須主觀上著作人之間要有一同創作之合意,客觀上要各著作人之創作不能分離利用,才是共同著作。若創作者根本無合作創作之主觀意識,縱使對於同一篇文章都有實際參與之事實,也不能被認為是共同著作。
2.學生的論文同意指導教授之修改,尚稱為共同著作,若教授將文章交由其他人共同作文字之大量修改,未經學生同意,就不能主張成為共同著作人。
四、建議:
當論文完成後,建議同學可與指導教授事先就論文著作權之歸
屬及事後權利行使方式,包括論文應如何公開發表、發表時應如何標示著作人姓名、論文事後可作何種修改以及未來應如何授權他人利用等事項進行協議。
資料來源:經濟部智慧財產局(95年1月)。有關碩、博士論文著作權歸屬爭議之問題說明。
網址:http://www.tipo.gov.tw/copyright/ShowTalkContent.asp?postnum=6502
論文著作權歸屬等相關問題,請參閱:
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頁
2.教育部網頁
3.有關學生在學期間撰寫報告著作權歸屬說明
第二篇:著作权归属证明
著作权归属证明
著作权权属证明指一切能够证明著作权归属的证明材料。但实务上著作权权属证明主要是指著作权登记证书等国家机关的登记材料。
提供著作权权属证明,证明效力最高的一般是各级版权局办法的著作权登记证书,除非有确切相反证据推翻的除外。
除此之外的证据如果能充分提交,也可以证明著作权的权属。但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因为作品的形式不同,证明方法也不同。比如摄影作品用底片或者数码摄影的原文件。文字作品用手稿等等。
2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第三条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
第四条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下列作品的含义:
(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二)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
(三)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四)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五)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六)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七)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八)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九)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十)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十一)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十二)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
(十三)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第五条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二)录音制品,是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
(三)录像制品,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相关形象、图像的录制品;
(四)录音制作者,是指录音制品的首次制作人;
(五)录像制作者,是指录像制品的首次制作人;
(六)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
第六条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第七条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其著作权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护。
第八条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后,30日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
第九条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
第十条著作权人许可他人将其作品摄制成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视为已同意对其作品进行必要的改动,但是这种改动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
第十一条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为公民完成创作专门提供的资金、设备或者资料。
第十二条职务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
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
第十三条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
第十四条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
第十五条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作者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保护。
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
第十六条国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使用,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第十七条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者死亡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无人受遗赠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
第十八条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确定后,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第十九条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
第二十条著作权法所称已经发表的作品,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者许可他人公之于众的作品。
第二十一条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第二十二条依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使用作品的付酬标准,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第二十三条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第二十四条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专有使用权的内容由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被许可人有权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任何人以同样的方式使用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被许可人许可第三人行使同一权利,必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第二十五条与著作权人订立专有许可使用合同、转让合同的,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著作权法和本条例所称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的版式设计享有的权利,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行使权利,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
第二十九条著作权人寄给图书出版者的两份订单在6个月内未能得到履行,视为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所称图书脱销。
第三十条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的,应当在报纸、期刊刊登该作品时附带声明。
第三十一条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第三款声明不得对其作品制作录音制品的,应当在该作品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时声明。
第三十二条依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三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自使用该作品之日起2个月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第三十三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国境内的表演,受著作权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三十四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国境内制作、发行的录音制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制作、发行的录音制品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三十五条外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三十六条有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处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有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
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侵权行为。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1991年5月30日国家版权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同时废止。(完)
第三篇:著作权归属说明书
确 认 书
致:(以下简称贵公司)
鉴于,本人(身份证号码:)系贵公司员工。本人现就在贵公司任职期间,所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作出如下确认。
本人在工作期间,本人创作的一切音乐作品包括词曲创作、编排、策划方案等,均因上述作品是完成贵公司的工作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该作品系职务作品,本人确认上述作品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归贵公司所有,本人同意以不具名方式行使署名权。
本确认书内容自本人在贵公司工作之日起至本人从贵公司离职之日止的期间内均有效。
本人完全理解上述内容的法律含义,自愿出具本确认书,并愿意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本确认书自本人签字并按手印后即行生效。
特具本确认书,以资遵守。
确认人:(签字并按手印)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浅谈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
浅谈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相应的学位论文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关于学位论文的版权是属于学校还是属于学生的争论逐渐成为热点议题。这篇小论文,笔者旨在通过分析案例以及综合各方观点,最终得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案例分析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14日电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河南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件》,其中1件涉及高校学生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的案件引人关注。在该案件中,原告丁某和被告常某均为河南省某高校教师,丁某的研究生元某撰写的硕士论文发表在英国一家学术杂志上,署名为丁某、元某、常某,丁某认为常某没有参加创作,而是为谋求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侵犯了其著作权。
从该案例中可看出,虽然原告双方都是教师,但最终改学位论文的归属权是被判归学生所有。其中,在河南省高院的解释中,有一段话点明了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
“丁某在指导学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期间,虽然对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素材、咨询意见和其他辅助劳动,但这些行为并非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作。丁某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元某的硕士学位论文有共同创作的合意以及付出了直接和实质性的创造性劳动。”
也就是说,在河南省高院看来,是否享有著作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直接和实质性的创造性劳动”。
二、归属之争 在上述案例中,学位论文的著作权被判归学生所有,那么是否意味着所有学生的学位论文的归属将不再存在争议呢?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
查阅资料后发现,无论伯尔尼公约及世界版权公约,还是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都几乎毫无例外地对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做出了“回避”。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亦没有很明确的规定,就连与高校最为相关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也有意无意地模糊了对学位论文的归属判定。显然,关于学位论文的版权之争仍然存在。
三、各方观点
研究知识产权法的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书前说,按照学位管理条例的规定,学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有“独创性说明”,表明是学生本人独立创作的,除非该论文是剽窃的,否则它的著作权就属于学生本人。
而审理上述案件的河南高院法官赵艳斌同时也认为:“一般情况下认为学生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属于学生个人所有,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主导着这个项目,研究的思路、方法等都是导师的创造活动,而学生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论文著作权应该是属于导师的”
四、我的看法
综合分析上述案例、各方专家的看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高校学位论文的归属问题,我得出了一下几点看法:
1、关于学位论文的归属的法律法规目前仍未完善,因此,其归属的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对于学位论文的归属判定主要应依据“在论文的书写过程中,谁付出了直接和实质性的创造性劳动”,而根据学位管理条例中规定,学位论文必须有“独创性”,因此,在无特殊说明或约定的情况下,学位论文的归属应为学生所有。
3、同时,我也注意到,目前中国部分高校要求学生与学校签署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协议,明确规定了其归属权问题。此举有效避免今后的纠纷,但同时也存在签署协议时是否自愿的隐忧。综合上述分析,我认为目前学位论文归属争论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这一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因此,在今后面对此类问题时,学生与学校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尽可能减少诉诸法律,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大关键。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14日电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河南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件》,其中1件涉及高校学生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的案件引人关注。在该案件中,法院判决学生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应归学生个人所有。近年来,因学生学位论文的使用而产生纠纷的案件并不少见,日前,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调查。
案件回放:学生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应归学生个人所有
在这个涉及高校学生学位论文著作权的案件中,原告丁某和被告常某均为河南省某高校教师,丁某的研究生元某撰写的硕士论文发表在英国一家学术杂志上,署名为丁某、元某、常某,丁某认为常某没有参加创作,而是为谋求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侵犯了其著作权。
河南省高院在二审中认为,丁某在指导学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期间,虽然对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素材、咨询意见和其他辅助劳动,但这些行为并非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作。丁某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元某的硕士学位论文有共同创作的合意以及付出了直接和实质性的创造性劳动。因此,丁某对元某的学位论文不享有著作权,常某亦不存在侵犯丁某著作权的问题。
“著作权法所称的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审理该案件的主审法官赵艳斌说。
赵艳斌说,虽然指导老师的工作对学位论文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为并未直接产生学位论文,并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作,即辅导老师对学生学位论文不享有著作权。法官与律师:不能一概而论
赵艳斌告诉记者,无论伯尔尼公约及世界版权公约,还是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都几乎毫无例外地对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做出了“回避”。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亦没有很明确的规范,因为学生学位论文既不是法人作品也不是职务作品。
河南千业律师事务所长期研究知识产权法的律师张国芳认为,著作权的核心构件是看谁创作了作品,即谁付出了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如果导师付出了实质性的智力活动,可以署名并享有相应的著作权。
赵艳斌说,针对研究生参与导师或学校的科研项目并利用其研究成果写出学位论文的情况,要区分科研成果和学生论文著作权之间的不同关系。
“因为学生是随导师一起执行学校交给的科研任务,往往主要利用学校的物质技术条件,相应形成的技术成果应当归学校享有。但是学生根据科研资料提炼总结独创性撰写的个人学位论文,其作为作品系由学生通过创造性劳动产生,著作权归学生个人”,赵艳斌说。
“一般情况下认为学生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属于学生个人所有,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主导着这个项目,研究的思路、方法等都是导师的创造活动,而学生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论文著作权应该是属于导师的”,赵艳斌说。
教授和学生: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和劳动,避免纠纷
研究知识产权法的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书前说,按照学位管理条例的规定,学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有“独创性说明”,表明是学生本人独立创作的,除非该论文是剽窃的,否则它的著作权就属于学生本人。
郑书前说,在实践中,出现导师使用学生论文成果的情况比较多,如果导师不能拿出证据证明与学生有共同创作的合意以及付出了直接和实质性的创造性劳动,那么导师就侵犯了学生的著作权。目前,在各高校的学生学位论文正文前除附有“独创性声明”外,还有“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落款签字的是学生和导师。有专家认为,这表明学校已经将论文的著作权看作是学生的,导师签字是起到知道的作用。
赵艳斌说,这种强制许可使用并不给作者支付报酬,因此学校使用作品不得用于营利活动。“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合理限制作者个人权利,许可学校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学位论文有助于学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也有利于学术传统的沿承。另外,导师和学校毕竟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学位论文如果发表的话,学生应当在适当位置表现导师的劳动”。
南开大学化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马峰(化名)认为,学位论文本身应属于学生,但是如果要公开发表的话,得征求导师的意见,导师愿意就署上他的名字,如果不愿意就不能署;如果导师要用的话,导师应该征得学生的同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张金波说,从老师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学位论文著作权属于学生这个应该没有异议,学生发表征不征求老师意见是礼貌问题;出现纠纷很多情况下,是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相互尊重,相互取得对方同意才是避免纠纷的关键。(完)
第五篇: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归属之探讨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归属之探讨
(学院: 班级:学号:)
摘要:目前,在我国,关于大学毕业生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的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 就学位论文版权的取得、高校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现状及对于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及管 理问题解决办法的看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学位论文 著作权应当归毕业生所有,而关于它的使用问题应当学校与学生协商后解决。
关键词: 学位论文 著作权 归属
一、如何取得学位论文版权
这里先谈谈学位论文版权如何取得。学位论文版权的取得方式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 定。在实行登记制度的国家,学位论文享有版权需以登记为前提,如果不进行版权登记,是 不可能享有版权的。这些国家即使是已经公开出版的作品,也必须进行版权登记,不登记作 品不享有版权。我国实行版权自动保护原则,学位论文一经完成,即享有完全的版权。并不 以是否出版、发行、固化、登记为版权之成立要件。
二、高校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现状
目前,各高校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的规定各不相 同,总结起来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高校作为著作权的主体。一些高校在学位论文的归属方面明确规定了高校拥有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其规定如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文献资料,应归学校所有,研究生享有署名权,学校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该规定明确排除了作者对学位论文除署名外的著作权。但问题是著作权中除了包含财 产权外,还包含署名权在内的人身权,而人身权是无法转让的。因此,该规定没有明确定义学位论文其他人身权的归属情况,比如发表权和改编权等属于高校还是属于学位论文的作者?
第二种形式:学位论文著作权一般情况下属于作者,非一般情况下属于高校。大多数高校这样规定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论文的著作权。学位论文中涉及到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作品,如果是利用高校的物质条件创作,并由高校承担责任,其著作权归属高校。这个规定显然是照搬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相关规定,但是职务作品的相关规定是有其前提条件和特定法律特征的,学位论文是否可以简单套用职务作品的相关规定值得商榷。
第三种形式: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作者,但需签署授权书。一些高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作者所有,但是却规定学生在申请学位时需作出原创性声明并签署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其内容如下: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本人授权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其结果是著作权归作者 , 由作者担责任;使用权归学校,由学校获收益。
三、对于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及管理问题解决办法的看法
鉴于目前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及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有关各方的利益立场应重新定位, 高校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的规定应体现社会资源服务于社会大众, 社会财富社会共享的立法精神。
1.明确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高校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设立专章,首次明确了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为学校和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明确了行为准则。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作为公益法人的高校所行使的行政管理权利;学生根据教育法行使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并履行自己作为受教育者的义务。另外, 有人提出高校和学生还存在一种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 主要表现在高校把教育作为一种产品投向社会, 学生选择高校学习的行为可视为学生花钱购买教育的行为, 尤其是高校举办的总裁班、MBA班等高收费的项目, 突出体现了这种民事合同关系。无论是行政管理关 系,还是民事合同关系,高校与学生都不存在雇佣关系。
2.高校制定新的著作权政策, 重新定位利益各方的权责
高校在制定学位论文的著作权政策时应充分体现鼓励创新的立法精神。将著作权归还学生可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把学位论文与科研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创作有社会价值的学位论文, 而不是仅仅为学位而创作。高校如果需要使用学位论文, 可以遵循契约精神, 以合同的方式转让著作权。在学位论文著作权管理政策方面, 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值得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上将法人排除在著作权主体的范围之外, 包括投资人、雇主、委托人在内的所有非作者都不能成为著 因为大陆法系更侧重于保护从事创作的自然人作者的独创性, 强调作品乃是 作权主体。由作者进行创作的这一基本事实, 认为保护进行创作的作者的利益比保护作品投资者的利益更为重要。投资者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取得著作权人转让作品的部分或全部财产权, 但无论如何, 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作为一种与著作人不可分离的权利, 始终是由 著作人拥有。因此, 在处理高校与学生之间在著作权归属方面的关系时, 高校也应该倾向于通过民事合同的形式进行著作权的财产权转让。
3.建立健全学位论文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
学位论文不同于普通的学术论文, 大多是没有公开发表的, 绝大多数的学位论文只是作为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文献资料归档封存,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建立健全专门的学位论文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充分开发学位论文的有用价值,通过设立一个非营利性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经授权后把学位论文著作权的个人管理变为集体管理,既能合理利用学位论文的有用价值, 又能平衡各方利益,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有益的。总之,高校作为生产新思想和 新观念的地方,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立足于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体现著作权法总则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的立法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