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5 06:0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

第一篇: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

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

各位会员:

我受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工作回顾

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动员全市茶叶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及相关的专业人员,遵循“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服务种茶人和饮茶人”的宗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及弘扬茶文化活动,为发展我市茶文化与茶产业,深入探究茶与农业、旅游、健康、贸易,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为促进我市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贡献。

茶文化研究会坚持以茶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茶文化发展与繁荣为主要任务,着力促进我市茶文化的发展。

1、举办茶文化知识科学报告会。2011年7月5日,肇庆市科协与茶文化研究会在肇庆市科技中心学术报告厅举办《中华茶文化与健康》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肇庆市茶文 1

化研究会理事长、原市政协主席叶叶主持,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孔进棠出席报告会并讲话。茶文化研究会各理事、市直各学会秘书长、有关科技工作者等近150人参加了报告会。茶文化副理事长邱伟浩作《中华茶文化与健康》学术报告。他围绕“中华茶文化与健康”这个主题,从茶叶的起源、茶区的分布、茶与健康、茶的特征等几方面,详细地进行了分析、阐述,报告会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本次报告会是我市茶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有力推动了茶文化、茶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2、积极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为加强与外地茶文化科研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在市科协组织下,茶文化部分理事于2011和2013年先后两次赴梧州,与梧州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团体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探讨茶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叶叶理事长代表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经常赴香港,与当地茶文化团体开展茶文化的学习与交流,为我市茶文化研究会与香港茶文化科研团体搭起了沟通联系的桥梁。

3、深入开展茶文化的学术讨论、科学论证和科学技术考察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研究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茶文化的学术讨论、论证活动。如召集了部分茶文化理事,围绕当前茶文化推广、茶产业的发展等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及弘扬茶文化活动,为发展我市茶文化与茶产业,深入探究茶与农业、旅游、健康、贸易,为加快我市建设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市建设作出贡献。

二、深入开展茶文化的普及推广,为弘扬茶文化,提高公众素质作贡献。

普及茶文化知识,传播茶叶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是茶文化研究会的工作重要。市茶文化研究会积极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到我市的科普宣传工作中来,为弘扬茶文化,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做好服务工作。每年科技进步活动月和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市茶文化研究会均参加市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活动,理事长叶叶亲力亲为,积极参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具体行动,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开展茶文化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致力于弘扬茶文化。发动古道问茶、六宝茶行等茶叶经营者现场推广、宣传茶产品,普及茶知识,积极倡导科学饮茶,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几年来,累计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8场,参与活动的茶文化科技工作者30多人,接受咨询的群众达1500多人。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增强研究会的凝聚力。

1、做好建家工作。2008年底,积极争取市科协支持,在市科技中心九楼设置了茶文化研究会办公场所,在全体理事的努力下,购置了会议桌、茶具、茶产品展览柜,张贴了章程等,相关理事还提供了各种茶样板展品,供大家学习鉴赏,茶文化研究会有了自己的家。

2、坚持民主办会,服务会员。关心和维护会员的正当权益,根据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和研讨活动,提高会员的知识水平,不定期召开理事会,共同探讨研究会业务。

3、做好年审年检工作。严格按照民间组织管理局有关规定,定期做好研究会的民政年审、质监年检工作,自觉接受业务主管单位肇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肇庆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

四、存在问题

1、活动经费不足,一些工作还不是十分得心应手,如

交流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偏少;

2、宣传力度不够,研究会还没有形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茶文化、茶经济宣传体系;

今后的工作建议

今后,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将按照章程赋予的职责,为研究茶科技、发展茶经济、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做好服务工作。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助推茶文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独特的民族精神之中。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更加自觉

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进一步做好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倡导健康生活,引导和带领广大茶文化科技工作者为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茶叶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拓展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

(一)努力办茶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坚持每年举办1-2场有影响的茶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助推茶文化繁荣与发展。

(二)突出重点,加强品牌宣传。要积极发挥茶文化的职能作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对肇庆地方自有茶叶品牌(如新岗、金山、白马等)的宣传力度,鼓励本地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三)积极参与茶文化的普及工作。发挥研究会会员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提高群众科学素质的具体行动,开展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茶文化科普活动。

三、加强自身建设,使茶文化研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研究会要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要有计划地做好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的发展工作,壮大研究会的队伍,提高会员队伍的质量。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切实加强与会员的联系,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增强研究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加强会员的管理工作,规范内部,建好会员档案。继续把组织建设作为提高服务能力的重点工作,努力提高研究会的服务能力。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各位朋友,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茶文化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让群众一同感受茶文化的光辉,这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开创我市茶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在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学术论坛上的讲话

在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学术论坛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全市科协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国科协“八大”精神的重要时期,茶文化研究会成功举办了学术论坛,我代表肇庆市科协对论坛的成功举办和圆满成果表示祝贺。刚才,邱副理事长围绕“中华茶文化与健康”这个主题,从茶叶的起源、茶区的分布、茶与健康、茶的特征等几方面,详细地进行了分析、阐述,报告内容丰富,非常精彩。为了进一步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学术交流,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要把弘扬茶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市相结合,为我市文化事业创新发展服务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肇庆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大纲(2011—2020年)》,要求我们要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肇庆建设成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重要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城市、展示岭南特色文化重点城市、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先行城市、能够代表广东科学发展 1

成果的城市,构建起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特色明显、更加开放的文化发展新格局。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端砚文化、竹子文化、龙母文化等独具肇庆特色的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餐饮旅游等众多学科与行业。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协“八大”的祝词中强调“弘扬创新文化,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新时期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我们要把弘扬茶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市有机结合,要宣传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研究茶文化、促进茶文化,在推动茶文化创新发展的同时,积极为我市文化事业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充分挖掘茶文化的科学内涵,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服务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内容包括茶道、茶艺、茶诗、茶书、茶画、茶品、茶具、茶饮、茶俗、茶礼、茶德、茶效,等等。它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涵盖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蕴。随着经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茶文化的内涵要不断扩大和延伸,要更多地反映社会文明,促进时代的进步。我们弘扬茶文化,不仅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着眼于茶文化理论的学科建设,对茶文化的现实深入探讨,进行综合归纳,提炼,不断地丰富其内涵,不断地升华茶文化的境界。我们弘扬茶文

化,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融台新的审美观念,吸纳各国、各地茶文化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更富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岭南茶文化,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茶文化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弘扬茶文化的根本所在。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广要积极参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努力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下来要抓住两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茶文化中的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好载体,当人们从茶的品饮中领悟中国茶深厚的文化内涵时,不但可以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滋润,而且还会受到茶文化源泉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人们不同程度地起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这是一个健身与健心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从日常生活中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有机综合体。

二是进行健康养生科普宣传。茶具有独特的药用和保健的功能,茶和天然药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地利用茶,不断地对茶有新的发现和产生新的认识。现代医学对茶的科学分析,更清楚地指明茶叶中含有机化舍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在1 5种以上。在古代,国人就把饮茶作为养生保健的一种途径,提出“以茶散郁气”,以“茶

养生气”,“ 茶除病气”,以茶养身体”。现在积极倡导以荼养生,“多饮茶,饮好茶”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反思生活生命的意义,开始注重精神生活和精神养生,品茶,就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养生方法。因此,要大力推广茶文化,普及茶的养生知识,把茶的科学思想、健康之道惠及广大群众。

三、要发挥茶文化研究会的作用,为推动茶科技、茶经济繁荣发展服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文化研究会必须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进一步提高“国饮”的地位,促进茶科学和茶经济的繁荣发展。茶文化与茶科学、茶经济必须有机结合,茶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必须有机结合。这两个“有机结合”做好了,就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当然,这不仅要靠茶文化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乃至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而且荼学界还要同医学界、生物学界、经济学界、社会科学界等进行广泛的联系,还要同饮食业、旅游业携手协作,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生产者、经营者必须生产、销售、使用无污染、无公害的茶叶和茶饮料,让顾客买得放心、饮得放心,扩大茶的消费最。茶研究者、茶科研单位要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茶的品质,并同医学界、生物学界、企业界等加强协作,积极研究和推广茶的新产品,宣传茶道新理念、拓展茶的新用途,以茶的科学价值拉动茶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茶科研的繁荣。

希望茶文化研究会今后要以研讨会为载体,以茶文化为纽带,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更多的合作、交流、推广活动,把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共同为开拓茶文化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

最后,祝大家事业兴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三篇:党建研究会工作报告

党建研究会工作报告

×××行业党建研究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同志们:

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前夕,在全国各理事单位,特别是在××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国×××党建研究会四届一次全会今天在成都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大、十*届*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研究会两年来的工作,交流各城市交通行业党的建设情况,研究安排研究会未来一年中的任务,充分发挥研究会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团结激励全国各城市同行,为推进本行业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我们这次会议召开之际,正值×××研究会成立10周年。1994年*月*日,我们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大会,宣布研究会正式成立。10年来,在全国党建研究会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会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9个城市,个会员单位,发展到现在的***个城市,个会员单位,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全国交通行业发展和进步,做了大量积极而有卓有成效工作。这里,我代表研究会向10年来为×××党建研究会的工作和自身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受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会议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两年来的主要工作

在三届三次全会以来的两年中,在全国党建研究会的关心指导下,各会员单位认真贯彻党的十*大和十*届*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党的十*大把“****”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学习贯彻的根本要求和工作部署。两年来,各单位把学习贯彻“****”重要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围绕各单位安全运营、优质服务和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以《“****”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七一讲话以及***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结合多种学习形式,深入学习了“****”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兴起了学习贯彻“****”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各单位将理论建设始终围绕着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来指导本行业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行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公司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思想交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力的推动了企业改革的步伐。×××公司在学习中,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并针对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寻找解决办法,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始终坚持各项学习制度,坚持举办中层干部脱产培训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召开各种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研讨会,组织了多次专题辅导报告会,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今年是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各地、各单位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有的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有的组织观看了记录片《邓小平》等等。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精神,今年各地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题,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干部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去年,在抗击非典工作的关键时期,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广州、北京两地,想方设法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及时、准确的将上级的指示精神传达落实,为夺取抗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两年来,各地、各单位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本企业发展与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关系,激发了大家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为企业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行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确立党建工作新的方向。党的十*大召开,给本行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各单位都进行了体制改革,两年来,研究会紧紧围绕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结合行业的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党建工作的新方向:一是转变观念,统一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要求各级领导高度认识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是今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这项工作抓好党建。二是在加快企业机制创新中,企业党组织在顾全大局,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转变工作作风上抓好党建。三是在抓党风廉政,以党风促行风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工作方式的多样性、方法的灵活性上抓好党建。四是要求党建工作要贴近改革、贴近生产、贴近职工、贴近生活。通过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党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地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保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机制、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改制后,非常注重干部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用人机制,坚持选拔任用干部应坚持的原则,把真正优秀的同志选拔上来,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促进了中层干部选拔、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在市国资委的指导、监督下向社会和公司内部分别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同时,注意加强对现有干部的教育,要求每一名干部都有学习计划,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同时也为各地各单位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供了经验。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单位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和理论研讨的重点,并坚持成果转化与运用。党员责任区”和“党支部争优创先”活动是这个企业延续了十几年的一项传统工作。×××公司党委结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赋予了这两项活动反映时代特点的新内容,使活动更贴近公司各项目标任务,更贴近日常工作,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体现基层党组织对中心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结合实际任务,全力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了无政治事故、无安全事故、无质量事故、无服务纠纷的“四无”活动,试点了党员责任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重庆、沈阳、南京、深圳等单位,在人员少、工作紧的情况下,主动把党的建设同单位的发展建设紧密结合,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同步发展。×××及×××等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为行业发展服务,在党的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推动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对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司抓住文明创建这个有效载体,对职工进行一系列的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同时抓好“示范点”,对先进单位加强领导,提高创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增强文明单位的辐射力,做到以点带面,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与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带动更多的单位跨入先进行列。加大了全线的宣传力度巩固和推进了“先下后上,文明乘车”活动,认真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继续倡导诚信服务,践行六条窗口服务承诺。利用纪念运营十周年的契机,回顾了十年来的创业过程,总结提炼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顾全大局,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锐于进取;

团结协力,作风严谨;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广州、深圳等各单位以创建活动为抓手,狠抓服务质量、职工素质、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两个文明”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保证。研究会作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我们主动争取上级研究会的指导,认真履行会员单位的职责,及时贯彻上级研究会的精神,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并由秘书处经常同全国同行取得联系汇报工作,使研究会的工作宗旨、任务更加明确。我们注意做好会费的管理工作,严格的会费管理制度,保证了会费的正常使用,在两年的审计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研究会按照章程每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提出下年工作的设想和思路,并对优秀调研文章进行表彰,和交流各单位的研究成果;

每年秘书处召开一到两次会议,研究讨论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还每年适当组织区域性、小范围的理论研讨、参观考察等,都有效地促进了研究会工作的进行。

两年来,研究会的工作总体是好的,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我们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题调研进展不平衡,对有些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花的力气不够;

在组织研讨活动时,抓住难点开展小型的、较深入的专题研讨活动不够;

在掌握信息、通报情况等方面,办法不够多,方式不够活;

有的工作制度虽然建立了,但执行不够严格。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中认真加以改进。二、今后工作的建议

未来的几年将是中国×××行业大发展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如何在新的体制下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等等,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仍需要我们去解决。为此党建研究会要在这个时期,更加努力的工作,立足行业特点,拓宽交流渠道,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举*****和“****”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大和十*届*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研究会将以继续深入学习“****”重要思想为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行业交流和研讨。党的十*届*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吸收和综合了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指出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内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使我们对发展的认识更为完整、准确和深刻。我们要用一段时间认真学习十*届*中全会精神,组织专项研讨班,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行业内的交流和集体研讨,并紧紧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使广大行业领导干部按照“****“的要求,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为行业的发展作贡献。

(二)围绕中心任务,不断提升调研工作水平。

各地、各单位的调研工作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抓住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年的重点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开展调研。近年来,行业的企业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工作机制、机构设置、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各单位要围绕企业的各项改革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二是围绕新体制下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调研。要继续研究探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如何实现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上适应的党建工作机制,如何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三是围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调研研究。从确保安全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出发,探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职业道德水准和运营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形成更多更好的的研究成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新的形势下发挥我们研究会及各地×××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研究会水平。我们一定按照全国党建研究会的要求,不断加强本会和各理事单位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努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使研究会的工作更加紧密地为行业发展建设服务。要加强活动,特别是要发挥常务理事单位的作用,适时地组织一些理论研讨活动,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切实研究如何办好“研究会通讯”作为各理事单位之间经常交流的载体。我们相信在新一届理事会的组织协调下,在各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使研究会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研究会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同志们,党的十*大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决防止和克服不良学风;

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审时度势,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务求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进全国***行业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两年来研究会的简要工作汇报和下一步主要工作想法,如有不妥请指正。

谢谢大家!

第四篇:文化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

各位宗亲代表:

受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秘书处的委托,我向大会做如下筹备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筹备成立的基本指导思想

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秘书处,也即筹备处的成立,是在全国梁氏文化研究蓬勃开展的大好形势下和河北梁氏宗亲的迫切要求下筹备成立的。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梁氏文化研究的热潮就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广西南宁首倡编撰《中国梁氏通书》,面向海内外进行征稿活动。山东东原梁氏家族集多年之力修成《中国梁氏通书东原卷》,第一次进行了东原支系的大修谱大联谊活动。广西、广东、江苏、江西、湖南各地多次开展梁氏宗祠的修缮、重建,梁氏族谱的编撰,复兴祭祖敬祖活动。全国梁氏文化研究会于山东枣庄成立后,连续组织了三届全国性梁氏文化研究大会,成功组团参加了西安、澳门的世界梁氏宗亲恳亲活动,并多次接待了来自海外的梁氏宗亲到大陆观光、旅游和商贸交流活动。这些,都对河北梁氏文化研究会的筹备成立起到了有力的影响和引领的作用。

河北省各地梁氏文化研究的工作同样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石家庄市的城角庄、孙村、留营、张营、西王村、南方岭、狼窝、山尹村等梁氏宗亲遍及的村庄,先后进行族谱、家乘的重修、重建工作;河北正定梁氏家族在原族谱的基础上,将明清以来涌现的历史名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挖掘,撰写了一批有价值有份量的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并在有关刊物和媒体进行了刊发宣传。在邢台、张家口、衡水、保定、邯郸、鹿泉、井陉等地,以梁氏先人的优良传统为己任,积极创新,勇于开拓,涌现了当代一批优秀的梁氏企业家、商业家、实业家。许多人在各种领导和工作岗位上,努力做着积极的奉献,努力进行着梁氏文化的研究整理,使河北省梁氏文化的研究在各地、各城市有了一定的发展。

面对全国和河北梁氏文化的基本形势,石家庄市梁氏宗亲于XX年年春节期间集会,畅议梁氏文化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河北的梁氏文化研究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与全国梁氏文化开展的态势和要求相比,仍有着不少的差距。河北的梁氏文化研究工作应该因势利导,迎头赶上,与全国的文化研究相互配套,相互吻合。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情况下,首先于XX年年2月13日正式成立了秘书处,做为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的筹备处开展工作,同时,明确了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和部分理事的人选,明确提出了以下工作意见:

一是广泛联络,积极发动,在全省范围内寻找梁姓宗亲,进行联谊交流活动,为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从人员上、组织上创造条件。

二是寻根寻源,广征族谱,家谱,为编辑《河北省梁氏族谱》创造基础条件,进一步理顺河北梁氏与全国梁氏的宗支世系关系,为全国的经验交流做好资料上的准备。同时,为广西南宁的《中国梁氏通书》提供河北的研究成果。

三是积极动员河北宗亲走出去,参加地方和全国性的梁氏文化活动,学习外地的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搞好梁氏文化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河北各地把梁氏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

二、筹备成立的基本过程

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秘书处成立后,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通过报纸、电话、通信的方式,积极与省内各地宗亲取得联系,加强交流活动。同时,还积极深入到保定、邢台、井陉、鹿泉各地,调研寻访,参加各地梁氏宗亲举办的各种活动,两年多来,已联络到各地宗亲代表200余人,并且与之取得了定期和不定期的联系,为省会的成立从人员上做了准备。

(二)积极开展各地家谱、族谱和研究资料的收集工作。在收集的基础上,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了分类、统计和修改、撰写,初步整理出一批研究资料。这些资料一是通过《梁氏通讯》向各地进行交流,二是通过互联网向外发布。同时,还为南宁的《中国梁氏通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有份量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资料,为扩大河北的影响,加强与全国梁氏家族的联系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三)积极参加了全国梁氏文化研究会和世界梁氏宗亲总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几年来,河北梁氏宗亲先后参加了山东枣庄的成立大会,安徽合肥、浙江新昌的第二、三届文化研究活动,参加了西安举办的世界梁氏宗亲西安恳亲大会,参加了山东东平东原梁氏祭祖活动和浙江梁氏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议等等。河北宗亲在历次活动中,在全国梁氏文化研究中分别当选为中国梁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理事,《中国梁氏文化通书》副主编职务等等,为加强河北同各地的联系从实际行动中做了准备。

(四)初步进行了组织机构的建设和增设了理事工作班子。今年春季,根据秘书处工作的要求,适时明确了常务理事和理事的组成机构,增选了10名常务理事和20名理事。新增选的这些常务理事和理事,热爱家族事业,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乐于奉献,为河北梁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从组织上提供了保证。同时,今年年初,河北正定梁梦龙研究会成立,这个研究会的成立开创了河北各地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的先河,他们还编辑出版了《蕉林》的报纸。这些,都为省文化研究会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今年3月份,全国梁氏文化研究会在广东佛山参加石梁贺诞祭祖活动,提议河北承办第四届全国梁氏文化研究会。经过认真研究,河北决定承办这次会议。同时认为,经过两年的筹备,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于是,决定在全国会期间,同时举行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样,就从组织上保证了河北梁氏文化研究工作的长期的,持续不断地开展。

三、研究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

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全省梁氏家族的一件大事,也是把河北梁氏文化研究工作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研究会成立后面临的主要工作是:

(一)认真搞好梁氏文化的研究。河北梁氏历史悠久,史料丰富,现多藏于各地梁氏家族中,交流和交往不多。为了使这些珍贵的资料与全族共享,就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掘、收集、整理,要发动各地梁氏宗亲积极提供线索,提供资料,把原有的东西进行精心地整理,把不完整、零星的东西加以分析、研究,以求齐全。在此基础上,力争通过努力,尽快完成《河北省梁氏族谱》的编修工作。

(二)认真搞好各种学术性的交流活动。开展有益的、经常性的活动是研究会活力的基本特征。开展活动,既有利于大家的相互交流,也能面对面地抒发真知灼见,从中探讨出有价值、高品位的文化特质来。这次成立后以后,要陆续在各城市举办弟二届、第三届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学术交流、理顺研讨、经贸交流、学习考察等活动,以期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三)要开办会刊和互联网的交流活动。会刊是各地会员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会刊河北发布各种信息,探讨梁氏文化的源流,理顺各地宗支的世系。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习惯了对世界的认识能力,通过互联网发布我们的消息,学习各地的经验,搞好我们的工作,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下力量把这些工作抓紧抓好。

(四)要倡导各地尽快把梁氏文化研究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有了研究机构,有了组织,就等于使梁氏宗亲有了主心骨,有了娘家。各地应当以城市、县城、乡镇、村庄为单位,早日成立和建立梁氏文化研究会,以期在工作上与省文研会同步运作,同步发展。

(五)要搞好大联合、大合作、大联谊活动。选拔、培养一批有热心、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能务实、有能力、有水平的宗亲参与到研究会中来,参与到梁氏文化研究的队伍中来。建立这样一个队伍是必要的,做为民间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不会有太大太多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有奉献精神,有吃苦精神,有乐善精神。这样,梁氏文化的研究才有生机,有活力。

(六)要积极走出去参加多项活动。河北梁氏文化的研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丰富的。今后,无论全国文化研究会还是世界梁氏宗亲总会都会在适当的时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举办各种活动。我们河北的宗亲要有开放意识和开放观念,有吸收新鲜经验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学习到好的东西,有用的东西,优秀的东西,从而把我们自己的工作不断做好,不断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各位宗亲,在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后,希望我们同心同德,勇于进取,精诚合作,搞好团结,不断把梁氏文化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的魄力为新的年代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第五篇:肇庆市巩固环保模范城工作报告

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水平持续建设生态环保幸福肇庆

——肇庆市巩固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报告

肇庆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五月

我市于2006年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五年多来,我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全方位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扩大和深化“创模”成果,始终把巩固“创模”成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保肇庆建设,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建立环保监管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维护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权益,努力推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随着“创模”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创模”成果得到了升华,改善了城市环境,成功塑造了城市新形象,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之后,2010年我市又获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于2011年入选“2011中国十佳宜游城市”和“2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

2010年以来,我市对照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积极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自查,深入查找问题,主动进行整改,全面开展复核迎检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将复核迎检工作写入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和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事项。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

题听取复核迎检工作汇报;召开动员会、再动员会,对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市委书记、市长、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多次调研、指导复核迎检工作,并注重复核工作的全社会参与,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于2011年10月下旬通过广东省环保厅组织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预评估,并于2011年底向环保部递交了复核申请。去年通过广东省环保厅组织的预评估后,根据预评估整改意见,我市继续深入整改,做到“五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机动车尾气检测站改造、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等环保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同时,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全面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进一步提高环保管理能力,使得环保机构不断健全,环保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加大环保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环保自觉,培养市民的环保道德情操,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通过“五个进一步”整改措施,到目前为止,26项指标全部达到新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

现将五年来我市巩固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报告如下:

一、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五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肇庆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抢抓机遇,攻坚破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上迈出了可喜步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六大提升”。

(一)实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升。2006年召开的肇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肇庆”的战略目标; 2011年,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再次提出,要努力建设活力肇庆、法治肇庆、文化肇庆、生态肇庆、幸福肇庆。2011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树立环保自觉,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建设生态肇庆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肇庆的城市发展理念,使我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更加明确。

(二)实现了环保参与综合决策地位的提升。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强化环保规划的引导作用,在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各地政府的污染减排、环保责任制、环境综合整治等环保考核检查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环保责任主体地位。实行环境优先的领导考核机制,将环保考核指标纳入肇庆市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环保考核结果纳入政绩考评;逐年提高环保考核在整个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引导各级领导

干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念,推动了肇庆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

(三)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城市、县域和港口物流四大经济,积极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全市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五年本地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6倍,年均增长3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7%和69%。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获得2010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排名第三。2011年完成本地生产总值1323.30亿元,经济增长率达14.73%。与此同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省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累计减排3700吨,比2005年下降10.57%,排放强度下降61.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被评为广东省“节能先进市”和“绿色照明示范城市”。

(四)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西江、绥江、贺江等大江大河干流肇庆河段水质保持优良,总体水质优于Ⅱ类标准,其中西江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为肇庆和广州、佛山等下游城市逾千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1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江河、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星湖水质达到Ⅳ类水环境功能标准。

城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限值以内的优良天数多年来均保持在95%以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和降尘量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区域环境噪声保持在56分贝以内,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内,城市噪声污染控制取得明显成效。城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1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57平方米。建成了922公里的肇庆市绿道网,其中环星湖绿道被评为“中国最美绿道”。城区七星岩东门广场、波海公园、牌坊公园等一批高质量的园林景点建成开放,提高了园林绿化整体水平。全市8个县(市、区)均被省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并于2012年获得“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称号,森林覆盖率达67.9%,比珠三角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合计76个(其中国家级3个),总面积1776.08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2.34%。

(五)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投入16.82亿元新建设了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5年底的33%提高到76.82%。投入1.68亿元建成工业危废处理中心,工业危险废物年处理量55000吨,是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最大的环保产业资源再生基地,全市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臵率达100%。投入8080万元实施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扩容工程和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

改造工程,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投入7500万元建成污泥处理处臵中心,通过生物堆肥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全部得到安全处臵。医疗废物处理站正常运作,城区的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安全处臵率100%。投入1亿多元建设燃气管网及供气站、燃气LNG储配站等设施,城区天然气管道覆盖率不断提高,天然气使用率逐年增加。

(六)实现了环保管理能力建设的提升。环保管理机构不断建立健全,五年来市环保局机关内设机构从4个增加至7个,增加编制12名,理顺行政执法专项编制30名;2011年增设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挂环境信息中心牌子),在政策法规科加挂宣传教育科牌子,组建肇庆市环境保护局端州分局,理顺市环境监测站人员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部门职能不断扩展,环保队伍不断壮大。累计投入5800多万元,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增添了应急监测车、遥感车、综合毒性测定仪等一批监测设备,基本建成了水质、空气、酸雨、应急等监测网络,形成较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2009年,肇庆市环境监测站攻克了水质项目全分析难题,成为省内少数几家具备地表水质109个项目全分析能力的监测站之一。环境监察能力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投入4600多万元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平台,全市54家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仪器65台(套),并大力推进新增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了与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联网,环保部门可对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率先在全省

探索在线监控第三方运营维护新管理模式,在线监控管理经验得到省环保厅的充分肯定。

二、以环保倒逼转型,以执法造福群众,着力建设生态肇庆、幸福肇庆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环保优先,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以环保倒逼转型升级,用强化执法造福群众,不断深化和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主要采取了“五大持续改进措施”,即:实施一个战略,健全四大机制,强化三大抓手,依托三大载体,实施五大工程。

(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肇庆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城市规划、环保规划和产业规划,严格环保准入,全面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环保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并颁布实施《肇庆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7-2020年)》,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强化分区控制、分类指导,明确“严格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建设区”的划定,全面调整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是率先在全省编制地级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把全市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标准,并实施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印染、化工、电镀等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要求重污染行业进园入区管理、污染集中治理。全市已审批通过12个重污染行业定点基地,有效地推动了行业发展的集聚化、专业化,使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率先在珠三角九市推行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制定《肇庆市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10-2020年)》,从推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入手,统筹构建八大体系,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助推我市科学发展。积极参与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全面推进“广佛肇”环保一体化,初步建立广佛肇环保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在饮用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监测等方面开展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合作。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合作区域,与相邻的云浮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和梧州市开展跨界环保合作,初步形成了保护西江、贺江等跨界流域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

四是推动经济增长由“量”向“质”的转变。严格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坚持“五不批”,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达不到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一律拒批。近年来,我市围

绕“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发展定位,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中央直属企业、省属大型国企和珠三角核心区的先进制造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资源引资,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力强、创税能力强、生态环保的大项目。同时,坚持招商引资与择商选资相结合,注重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推动了招商引资由“量”向“质”的转变。2006-2011年全市共受理审批项目4000多个,否决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重污染、工艺落后的项目360个,主动放弃270多亿元的投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西江上游不曾审批电镀、印染、制浆造纸和有毒化工等重污染项目,有力保护了肇庆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西江优良的水质。

(二)健全四大工作机制,推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五年来,我市始终将“创模”机构作为常设机构,不断健全四大工作机制,推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创模”成果。

1、健全“创模”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和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健全复核迎检工作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领导小组,从22个成员单位抽调30名业务骨干组成“复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迎检工作。印发

了《肇庆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方案》,落实部门责任分工,有效推动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对各地环保重点工作特别是复核迎检工作进行督查督办,建立工作例会、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督促各地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地区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健全环保投融资机制。我市属经济次发达地区,单靠地方财政投入完成环保建设较为困难。为尽快提高环保建设管理能力,我市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及导向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取向、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环境投入机制,通过BOT、BT、TOT等多种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种资金投入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有效地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确保了环保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以来,我市环保资金投入104亿元,环保投资指数达到2.0%以上。

3、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一是建立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环境信息特别是环境污染事故、环境应急处臵信息。二是建立环评审批公众参与制度。重大项目及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或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实行环保监督员制度。在社会各界聘请10名环保社会监督员,在全市7家试点企业选聘26名企业环保监督员,义务协助参与环保监督工作。四是实行环保评价制度。推行绿色学校、绿色住区和环保诚信企业的评选。全市共有83所中小学校(幼

儿园)获得“绿色学校”荣誉称号;3个住区被评为广东省绿色住区称号;17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环保诚信企业。五是营造全民共建氛围。借助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主流新闻媒体及网络宣传,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工作动态。在肇庆广播电台开设“环保时空”专题节目,在肇庆电视台滚动播出环保公益宣传短片,在《西江日报》开设“保护肇庆青山绿水 建设生态环保肇庆”专栏,做到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字、社会有氛围。成立城市环保志愿者服务队,通过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爱我肇庆”志愿者服务月活动和“环保进万家”、“环保嘉年华”、“万人绿道单车行”等60多场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环保实践中来,共同倡导、践行环保低碳生活,形成人人支持环保、积极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肇庆市环保局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先进单位”。

4、健全城乡共建机制。以生态示范村(镇)的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将“创模”理念由城市中心区向乡镇农村扩展,取得以点带面、城市辐射带动乡村的效果。全市共创建省卫生镇20个、省卫生村2195个,卫生村数量居广东全省首位;建成省级生态示范镇3个、生态文明村3458个、生态示范村(场)147个。通过开展生态示范村(镇)创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使农村人居环境有很大改善,村道通畅、绿树环绕、环境整洁、清风扑面,为广大人民群众

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农业经济的加快发展。目前,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基地71个,绿色生产基地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采用立体种养模式,污染物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三)强化三大抓手,持续建设生态环保肇庆

1、以污染减排为抓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加大工程减排力度。投入16.82亿元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9座,实现“一县一厂”目标,中心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8个中心镇全部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6万吨/日,日处理能力达47万吨,是2005年的4.27倍,处理率从2005年底的33%提高到76.82%,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38%。二是加大结构减排力度。关停全部4家小火电,装机容量为21.7万千瓦,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一五”关停小火电任务;关停全部19家落后水泥企业(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共471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关停小水泥90万吨任务;淘汰全部落后钢铁企业10家;关、停、并、转一批小漂染厂、小糖厂、小造纸厂、小酒厂等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强化监管减排。加大对减排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日常监管力度,督促一批重点工业企业深入开展中水回用等深度治理工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大大削减排污量,为我市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为引导各级政府高

度重视减排工作,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减排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地方政府的减排责任主体地位,实施减排“一票否决制”,对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项指标纳入肇庆市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和领导个人不能评优评先。

2、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一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技改步伐。重点加大对水泥、生物制药、染整、陶瓷、造纸等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十一五”期间,累计实施较大规模节能技改项目81个,总投资5.97亿元,实现节能量26.98万吨标煤。加强重点能耗企业用能管理,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水平持续下降。2007年至2010年,全市列入省“双千节能行动”的重点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分别下降30.44%、21.7%、6.9%和8%;列入“五十家”重点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分别下降24.2%、17.9%、5.1%和4.7%。2010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3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0.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0.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0.3%。2011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44%,单位GDP能耗下降3.74%,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积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完成省下达推广20万只高效照明节能产品的推广任务;按国家财政部要求,分两批抽检全市节能空调用户,共

核查节能空调5889套。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2006年以来,全市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有效期内合计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量235.9万吨。二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制定《肇庆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成立了肇庆市清洁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近年来,我市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300多家,进一步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三是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对县(市、区)和肇庆高新区及重点耗能企业考核机制。四是加强节能监察工作。重点对全市50家(含省“双千”企业27家)重点耗能企业、获国家和省节能技改资金的36个项目开展专项监察工作,确保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通过一系列措施,我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

3、以环境监管为抓手,全力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定期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巡查,确保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创新环保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通过采取“在线监控”、“企业信用管理”、“绿色信贷”、“排污许可”、“挂牌督办”、“新闻媒体曝光”等手段强化环保监管。深入开展重金属防治、饮用水源保护等“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定期对涉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巡查和环境风险评估,严防工业污染,清除环境安全隐患。建立经贸、环保、林业、工商、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行环保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在全市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发生,收到查

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逐步形成了环保工作齐抓共管、企业守法排污的良好氛围。2006年以来,全市共出动环保专项执法87128人/次,检查企业(矿点)28121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88起,罚款2171.74万元,关闭污染企业近300家。其中,2009年四会市龙甫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偷排废水被处罚50万元,追缴排污费350万元,企业责任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判刑,有力打击了违法排污行为,保障了环境安全。全市132家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辐射的单位(机构)已全部纳入监管并领取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收贮废旧、闲臵放射源105枚,收贮率达100%,有效消除了辐射安全隐患。

(四)依托三大工业载体,探索具有肇庆特色生态工业模式。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依托三大工业载体,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循环经济,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初步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1、以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为载体,提高产业绿色竞争力。《珠三角规划纲要》明确将肇庆定位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环保倒逼转型升级,对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坚决把好关;对造成环境污染,没有能力达到整改要求的,坚决关闭;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坚决严格依法处理。在关闭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引导现有优势企业建设完善污

染治理设施,提高企业对“三废”的利用率,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进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绿色竞争力。通过转型升级,我市广宁鼎丰纸业、星湖生物制药、风华高科等20家重点骨干企业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同时,上大关小,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如我市封开县通过关停淘汰3家落后水泥生产企业(共1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腾出环境发展总量,引进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建设水泥生产基地,基地建成后水泥总生产能力达到1188万吨/年,是已关闭3家企业产能的9倍多,但每年二氧化硫排放仅为原来的1/2。

2、以三大再生园区为载体,发展特色循环产业。以四会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广宁华南塑料再生工业园和肇庆市新荣昌工业环保有限公司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使我市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资源再生工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近年来,我市以这三大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废物圈区管理,打造循环产业链,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幅射全省范围。三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定点、集中生产,集中治污”的模式,不仅改变了过去再生资源产业、危险废物处理产业“脏、乱、差”的形象,而且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得到国家及省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四会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于2008年12月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广东肇庆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称号,成为广东首家、全国第三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肇庆市新荣昌工业环保有限公司成为珠江三角

州、粤西地区最大的环保产业资源再生基地。我市建成的污泥处理处臵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工农业有机废物及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处臵和新型生物有机肥、复合肥循环制造基地,在同行内率先形成“以废治废、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模式,在处理处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使其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同时,用于生产以林业用肥和城市园林用肥为导向的生态型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5年来,全市共有6家企业、1个工业园区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3、以“两区”建设为载体,推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2008年以来,我市抓住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的机遇,全面加强与珠三角核心区的产业对接,加快项目进园入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建成中山(肇庆大旺)等3个产业转移园和2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其中,肇庆高新区成为首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2010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11年,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即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推进肇庆绿色低碳发展。目前,肇庆高新区采用“环保不达标,一票否决”的禁止性条件,坚持生态立区,推进园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逐步将我市打造成为“珠三角科学发展实验区”;肇庆新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中,以低碳绿色为主题,采取开放合作模式建设,逐步打造成为集行政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现代物

流、旅游养生等功能的绿色低碳新城,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五)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我市把认真解决群众高度关注的环境突出问题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搭建全方位的信访平台,通过群众来访、来信,网络投诉、12369环保信访专线、领导大接访、电视台开设“民生007”节目、电台开通“行风热线”栏目等多渠道了解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近3年来,我市环境投诉来信来访调查处理率达100%,实现群众有难必解,有诉必答,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环保权益。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08年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为73.08%,2009年上升至76.17%,2010年上升至80.20%。主要实施了“绿地、碧水、蓝天、宁静、清洁”五大工程:

1、实施绿地工程。加大城区绿化建设投入,共投入近3亿元完成信安大道、星湖大道、砚都大道、肇庆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的绿化改造工程和环星湖绿道的绿化建设工程,新增道路、公园等绿化面积90多公顷。把绿道建设作为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保肇庆的重要举措。全市规划绿道网总长约1130公里,目前,累计修建绿道922公里,并将绿道两旁缓冲区纳入生态严格控制区,新增绿化带326.9公里,通过绿道建设,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位。配套建成波海公园、牌坊

广场、东门广场,改造了牌坊广场、碧莲湖公园、贞山风景区等一系列城市生态绿化工程,以绿道生态引领城市建设,着力将肇庆打造成绿道环绕的生态城市。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共投资5269.26万元,完成省级以上重点林业生态工程38.34万亩;完成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2.96万亩,珠江防护林建设10万亩,林地面积1584.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1.5%;森林蓄积量4445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肇庆经验受到省林业局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加大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的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切实维护好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为我市及西江下游的广州、佛山等城市建设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2、实施碧水工程。以西江为中心,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一是以西江为重点加大饮用水源水质保护。西江在肇庆境内蜿蜒流转220多公里,是我国径流量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关乎着我市及下游逾千万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为加强西江水质保护,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各饮用水源一、二级水域、陆域保护区地理界线,树立了标示牌标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及相关的管理规定,加强污染整治,严禁污染企业向山区和水源上游区域转移,确保西江、绥江、贺江等大江大河肇庆段和全市1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强化西江、绥江等主要河流两岸生态景观整治,五年来全市依法关闭采石场64个,复绿面积62.23万平方米;全力抓

好沿江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相改造,有效地保护了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质监测,在西江流域三榕峡断面、贺江流域广西与封开交界断面分别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西江和贺江水质变化趋势,以确保西江饮用水水源安全。不定期组织开展饮用水源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西江、绥江等重点河流和九坑河水库等重点库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清除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隐患。二是开展星湖整治工程。星湖水域面积649公顷,是我国最大的城区内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星湖整治工程,市委书记徐萍华明确要求:要让星湖的树更绿、水更清、花更多、灯更亮。几年来,我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星湖景区的保护和发展。开展了星湖周边排污企业截污管网建设、星湖底泥清淤、中心景区整治,人工湿地建设等整治工程;对星湖堤围进行修整和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2010年,建成环星湖30公里的星湖绿道和若干个公园、广场,不仅大力推广了低碳环保生活方式,而且有效提升了星湖景区的品位,进一步促进星湖生态良性循环。三是加大对沿西北江污染河涌的整治。对独水河、羚山涌、广利涌等污染河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全市水环境保持良好。其中,独水河流域环境污染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已直接投资近10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流、清淤、改道、生态修复等八大整治工程建设,独水河污染河段水质明显改善。

3、实施蓝天工程。对全市215台非使用清洁能源工业锅

炉实施了全面监测和监管,对其中81台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或关停淘汰;并对一些耗煤量大的企业逐步实施“煤改气”工程,先后完成了亚洲铝业(中国)有限公司、四会市亿和铝业有限公司、肇庆市东银铝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煤改气”工作;完成158家加油站、50台油罐车、3座储油库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任务;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全市共发放各类汽车环保标志87157个;加强城区公交车尾气治理,推广节油减排车辆,更新客运车辆195辆,出租车160台,新投入使用天然气公交车115辆;加大建筑和道路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力度,做到六个100%;实施“退二进三”,督促端州城区一批废气污染较大的“城中厂”关停或搬迁出城区,进一步优化城区宜居环境。

4、实施宁静工程。城区全面实施机动车禁鸣喇叭,非市区牌号的摩托车禁止进入市城区,降低交通干线噪声。全面改造交通道路。共投入40多亿元,新建改建城区星湖大道、信安大道、砚都大道、肇庆大道等道路,总长199公里,基本建成了城区道路网的主骨架网络,提高了城市的承载力,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拥堵压力;对城区水泥街道路面实行改造,铺上改性沥青,令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且有效降低城市交通噪声。规范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除应急任务外,市区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的,必须报环保部门审批。加大工业企业监管,确保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达标。严格商业和娱乐场所噪声管理,为广大群众营造宁静的

生产生活环境。

5、实施清洁工程。将巩固发展“创卫”与“创模”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长短结合,软硬兼施,标本兼治”的方针,抓好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塑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新形象。加强城区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增加洒水车和新型CJZ145-3型电动洗尘清洁车的配臵及上路次数,对主、次干道实行每天两大扫两保洁,保洁时间达20小时,确保主次干道、重点街道全天保洁,垃圾随产随清无滞留。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消灭城市“脏乱差”的攻坚战。2011年以来,市城区各部门、单位共出动工作人员8.5万人次,整治卫生死角7585个,整治面积达563万平方米,清理垃圾、余泥1.32万吨;投放除“四害”药物3万多公斤,清理“四害”孳生地5755多处,收到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三、以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为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肇庆

经过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肇庆依然拥有天然的“山、湖、城、江”和谐一体的良好生态环境,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成为珠三角的重要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屏障区,特别是近年来广州、佛山等市取水口上移至西江,肇庆作为全省重要生态屏障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肇庆市又是珠三角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本省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人均GDP远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特别是

2009年肇庆整体划入珠三角后,加快发展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不断缩小与珠三角“老大哥”差距,成为我市的当务之急。同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局部环境污染有加剧的趋势;二是有限的环境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必须寻求突破之路;三是相对滞后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影响了我市环境管理水平,环境污染防治难以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如何做到既加快发展,又保护好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肇庆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省委、省政府对肇庆特别厚爱、特别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寄语肇庆: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肇庆市委、市政府也深刻认识到,肇庆要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脱颖而出,迎头赶上,必须寻求一条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的具有肇庆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

今后,我市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指标要求持续改进,充分发挥环保模范城市的示范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处理好发展速度与效益、规模与质量、增长与分享、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四大关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将肇庆打造成为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主要推进以下四项工作:

(一)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引导全社

会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存在利益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低资源能源消耗和高效益,低污染排放和减少生态破坏,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建立对环境友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幸福肇庆。

(二)完善环保能力建设,提高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强后盾。继续优化环保机构和职能设臵,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提升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水平。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我市污染防治能力。全面加强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能力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强基层执法机构及能力建设,尽快形成市、县(市、区)、镇三级环境监察网络。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着力推进空气、水质等自动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水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环境应急响应制度,提高环境应急能力。加强硬件平台建设,逐步建设覆盖全市的环境信息网络,建立环境信息标准化体系,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三)继续实施环保惠民行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重视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以先进的绿色科技为支撑,建立健全长效环保监管机制,着重提升环保

监管和监测水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加大饮用水源保护、重金属整治、铅蓄电池整治等环保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环境安全。以环保信访为抓手,以强化法治优化环境,切实解决一批群众高度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对群众和广大媒体高度关注的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开展综合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加快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全面落实“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推进“十大工程”项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广佛对接合作,谋划共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引导工业企业进园区,避免产业转移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积极参加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联防联治,加强与珠三角下游城市的水环境建设管理合作,共同开展西江水资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提升污水处理水平,确保饮用水安全。

“创模”永无止境。我们相信,在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将不断深入,成果将更加突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肇庆的天会更蔚蓝,水会更碧绿,空气会更清新,肇庆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下载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肇庆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副省长在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上午,我们在此隆重举行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我省茶界茶人的一大喜事,也是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

    文化研究会筹备的工作报告

    文化研究会筹备的工作报告 各位宗亲代表:受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秘书处的委托,我向大会做如下筹备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一、筹备成立的基本指导思想河北省梁氏文化研究会......

    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年会工作报告

    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年会工作报告 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第二十八次年会工作报告 (2013年3 月27日) 各位委员、各位理事: 我受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委托作工作报告。 一、 2012年......

    2012年茶文化节开幕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领导致辞

    在2012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六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2012年4月11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青山秀水育佳茗,茶香诗韵聚浓情。今天,2012中国......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秘书长李一平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会员:上午好! 我受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委托,谨就第七届理事会组成以来的......

    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于2002年1月开始工作,三年来,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直接指导下,在全国党建研究会、北京市党建研究会和......

    xx市党建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代表、同志们:xx市党建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今天在这里顺利召开,首先让我代表研究会筹备组向今天到会的全体会员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

    怀化市鹤城区党建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

    怀化市鹤城区党建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廖明宪(2009年9月22日)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同志们:鹤城区党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首先,我谨代表研究会筹备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