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教师导入:
(1)听着这优美的歌曲,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在你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交流草原美景。
(3)教师引导,揭示课题:
肥沃的土壤,一望无际的草原,芳香的野花,新鲜的空气,碧波荡漾的湖泊......风景如画的草原美景让我们神往。这不,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来到内蒙访问时,不由地被草原深深的吸引,写下了这篇文章——《草原》。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4)齐读课题。
(5)作者简介
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13年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有《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有 《 茶馆》、《春华秋实 》。《草原》摘选自他写的《内蒙风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把句子读通顺。
边读边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检查反馈
(1)读准下列加点字:
渲染()勾勒()骏 马()迂回()玻璃()襟飘带舞()彩虹()马蹄()拘束()羞涩()摔跤()
(2)解释下列生词:
勾勒、渲染、羞涩、洒脱、迂回、拘束
3、读完这篇课文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4、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1)
16草原│
└人情美(2-5)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学生齐读。并思考:
课文第一段写草原美景可分几层?为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3、再思考:初入草原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4、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四个句子: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填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②“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③“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5、思考: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6.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7.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美丽的风光吗?
2、欣赏。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辽阔”美、“寂静”美。
1、引语:草原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远远不止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这些,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
2、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美。
*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辽阔。)
②指导学生理解“洒脱”。
*“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从那里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③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辽阔美。
3、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寂静”美。
*PPT出示:“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寂静。)
②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寂静美。
(三)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1、引语: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我们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2、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
3、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①“河!”(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时的惊喜之情,因为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说明访问的目的地快到了。)
②“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4、面对作者一群人的来访,蒙古同胞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2~5自然段。
①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热情好客)②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热情好客”
5、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根据学生汇报,老师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6、同学们试试看,如果在它们前面加些词语,是不是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
①PPT出示: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②这些词语应该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③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7、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前来迎接我们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形象地写出了迎接我们的队伍人数众多,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蜿蜒飞驰在碧绿的草原上,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
②“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
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热闹的场面。)*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深读悟情。请同学们将热情迎接的相关句子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3、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同学们能想像一下,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②蒙古族语言我们听得懂吗?(听不懂。)这阻碍了我们的交流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
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8、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热情的草原人民是如何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带着尖尖的帽子......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③有感情地朗读。
9、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②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③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10、“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
②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③此时的人民的心情正如这句话所表达一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④学生朗诵这句诗句。
⑤这句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赞扬了蒙汉情谊深厚,民族团结。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第四题,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
⑥教师指导学生练说。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总结: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依依不舍是因为我们蒙汉兄弟情深;我们难舍难分是因我们蒙汉兄弟意长!我们团结是源于我们共同对祖**亲的爱!
2、集体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教学。
(五)板书设计。天(空气清,天空明)
风光美地(颜色美,线条柔)蒙
热情迎接汉
16激情相见情人情美盛情款待深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第二篇:《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草原》教案设计(三)。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教具准备】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若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
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流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 羞涩 鄂温克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 斜阳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练习作业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草原》教案设计(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
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4.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板书)
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平地 绿
小丘 线条柔美翠流
羊群 白色的大花
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7.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
8.作者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
9.最后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
10.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
11.指名试背。
二、讲读第二节
1.作者欣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继续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作者分别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默读课文第二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2.“马疾驰,襟飘带舞”是何意思?
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第一节。
2.练习作业第2题、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后题(3)
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
3.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4.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
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
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7.作者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播放课件)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分成写景和叙事两部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美)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学生品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1、
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学生默读课文)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播放课件)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抽生读,学生评价)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学生交流)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播放课件)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抽生读,学生评价)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播放课件)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抽生读,学生评价)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5)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赞美草原,老师这也有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播放课件——《永远的草原》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播放课件)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板书民族团结)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学生交流)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草原
造就
景美民族团结人美
创造
《草原》教案 篇3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
⑵ 正确理解课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
⑵ 小组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3、情感和态度: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图会相互称赞带来地快乐。
⑵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学会发现别人身上地优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相互称赞带来地快乐,并且学会发现别人身上地优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刺猬、小獾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多媒体展示森林图)同学们,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其中有两个小动物师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是谁呢?瞧,他们来了!(小刺猬、小獾出现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喊他们的名字,向他们问声好吧!
2、师:谁愿意拼读这两个词?(指读,教师提示“猬”字读轻声)大家一起读读吧!(全班拼读)
3、师:(多媒体演示)这天早晨,大森林里美丽而宁静。我们的朋友小刺猬正高兴地去树林里采果子呢。那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4、师:那赶紧把课文翻到85页,让我们一起读读18课《称赞》,去看看发生在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的故事吧。(教师板书课题:称赞)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先用笔划下来,然后请书下的树叶姐姐帮帮忙,或者请教小组中的学习小伙伴。(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和小伙伴一块合作读读本课地生字吧!(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生字)
3、师:通过刚才你自己以及同组小伙伴的.朗读,你认为哪些字音要特别提醒小伙伴注意呢?(学生互相提示词语,全班认读)
4、师:读好了难读的字音,现在就让我们和小刺猬一起采果子吧。(多媒体出示词语)只要我们能正确读出苹果中的词语,小刺猬就能采到果子,谁愿意来帮助他?(学生自由读词语,开火车检测)
5、(去掉苹果中的词语)瞧!词语宝宝脱去了拼音的帽子,你还能认出他们吗?(自由读,小组开火车读)
6、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帮小刺猬采果子吧!(全班在音乐伴奏下齐读词语)
7、师:一下采了这么多的果子,小刺猬高兴极了,称赞你们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仙子阿让我们把刚才的词语宝宝送回家,一起读读课文吧!(全班齐读课文)
三、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小刺猬在采果子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吗?(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四个小脑袋凑在一块,对着图在小组中说说吧!(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师:那小刺猬看见小獾在做木工时说了什么?小獾送椅子给小刺猬时又说了什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时,他们互相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划下他们说的话,其中你喜欢谁说的话就把它的话多读几遍,读完后还可以和小组中的小伙伴交流交流你读后的感受。(学生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教师适时指导评价)
4、师小结:是呀!小刺猬和小獾是一对多们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呀!(学生课件休息,做课间操)
四、角色朗读,情感体验
1、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出色,那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读读课文呢?那现在你们就在小组中带好头饰分角色读读课文吧。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学生小组中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一小组上台朗读,教师配上音乐,读后全班评价。
3、全班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
五、拓展升华,总结课文
1、师:学了课文后,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谁来说说自己得看法?(生自由说)
2、师:此时的你想对小刺猬和小獾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3、师总结:我们要下过那小刺猬和小獾学习,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别人称赞和鼓励,让他人感到快乐!既然大家都喜欢小刺猬和小獾,那下节课,就让我们把他们的话记下来,配上动作演一演。
《草原》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他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⑴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⑵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⑴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 看画面。
② 学生说。
③ 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 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 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⑵ 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 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 指名说。
③ 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⑶ 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 学生说
② 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 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 指名读
⑷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 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 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草 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
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草原》教案 篇6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草 原
草原美景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草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 17、草原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骏马 渲染 勾勒 襟飘带舞 拘束 羞涩 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师: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来读一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不清。
师:还记得这首诗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是写草原,为什么一个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来,接着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这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愉快。”
(学生读书,将“清鲜”读成了“新鲜”)
师: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就有一个小地方读错了,大家发现了吗?
师:“清鲜”和“新鲜”区别在哪里?
生:“清鲜”和“新鲜”都有新鲜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鲜”更多一层“干净”的意思。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因为没有污染,所以更干净。
师:是呀,一踏进草原,顿时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婪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晰。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接着读。
生:我喜欢这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就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满了就会流出来一样。草原就像一杯水,绿得像要流出来一样。
生:“翠”字让人感觉特别的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师:嗯,有点感觉了。《翠鸟》这篇课文还记得吗?联系这篇课文,老师也比较了“翠”和“绿”,感觉“翠绿”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流淌的手势)。班上有学过国画的同学吗?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生:当我画国画时,用颜料在纸上渲染的时候,我发现颜料在纸上向周围慢慢扩散……
师:什么纸?
生:宣纸。
师:接着说,当你在宣纸上用绿色渲染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生:我会发现绿色慢慢地向周围渗透。
师:向周围扩散、渗透、流动。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看看这“翠色 欲流,轻轻流人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轻声自由读)
生:我想象当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样的鲜亮、充满生机。
生:我觉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
师:你的朗读让老师想起了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真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呀。老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是呀,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生:我有一个问题。
师:(意外)你说!
生:既然“碧”与“绿”都是绿的意思,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师:你很善于提问题。来,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都是表示“绿”的意思?
生:(在书中找)“绿”“翠”“碧”。
师:你们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避免总是用一个词,有变化,读起来好听。
师: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呀!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师: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好吗?
是呀,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音乐想起,稍停开始齐读。(出示课件配乐感情朗读)。
7、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风情。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师: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汇报。
1、草原很大。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课件)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②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感受草原的辽阔。
2、热情欢迎客人。
(出示课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师:如果你认为这段能体现出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肯定是某些词或某句话打动了你,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吗?
抓住“飞“、“襟飘带舞”、“立刻”等关键词。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我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同位俩表演场景,感受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心情。)
(五)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师:奶茶倒上,奶豆腐摆上,敬酒——回敬——再回敬”美丽的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涩的给客人唱民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示课件)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此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总结:
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再次朗读体现蒙汉两族人民心声的话语:(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教案 篇9
【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抓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一、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
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图片和读物。其目的是:①为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作准备。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字词,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回味、洒脱、迂回、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会心
四、出示预习提纲
内容如下(教师巡视指导):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认真读课文,按“写景”、“叙事”给课文分两部分。并按课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结合上下文,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为下节课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课上交流。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自由发言。
1.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经过努力,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第二课时(讲读课)
一、抓住总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清脉络,把握整体。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启发,引读,并板书总结句。
(三)按照“写景”、“叙事”的写作方法给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总结句,逐段读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把预习所得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享受到自学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给以恰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完善、深化,达到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按照写草原景色和写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两层。
(二)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设计如下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读议。
1.草原的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心情?
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找出具体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句子,谈谈这种景色怎么美丽?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欣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铺垫。
(三)在这种境界中,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题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不能直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而要进行独立思考,思考的依据又离不开课文的词句。这样,学生要读懂这句话就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但要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说。体现了“语言—思维—语言”的学习过程。
(四)创设情境,丰富想象。
学生边听乐曲伴奏下的有感情朗读,边看图,边想象,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富于诗情的画面。
(五)小结写法。 (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恰当比喻。)
学习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虽然难理解的句子较少,但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学生较生疏,所以教学时应从整体入手,先理清文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欢迎客人的方式作为理解重点,从而使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
(一)理清脉络。(据课后提示,概括第二部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读议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并说出层意。
2.读议第一层,作者又进一步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辽阔、寂静)
3.学习第二层。
(1)出示文中插图的幻灯片,图文对照,说说草原人民是怎样迎客的?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现“远迎、急切、盛装、人多”的词语,学生谈理解,教师适当点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写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通过写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来表现的。)
(三)按要求自学三、四、五自然段。
1.自学提示:
①默读课文。
②“相见”、“款待”、“联欢”的场面是怎样的?
③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2.交流自学所得。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四)回到结句,总观全文,深化整体。
教师利用板书和学生一起,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和写作特点以及本课重点训练项目三个面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练习课)(略)
自评:
《草原》这一课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我力图做到“加强预习,长文短讲,强化训练,大量阅读”。
把课前预习、课外阅读纳入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把预习作为讲读的基础,把讲读作为预习的深入,把课外阅读作为讲读的延伸。尽力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我都这样安排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第二课时读议课;第三课时练习和课外阅读课。
预习指导课是在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再把诸如解决生字词、分段、概括段意等做为预习重点,而是把这些做为一种习惯来要求。预习课是把下一节讲读课中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交给学生。读议课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长文短讲。这节课仍以学生为主体。
下面,着重谈谈《草原》讲读课的教学特点。
《草原》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
制作一个网站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
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在学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5、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蒙古族人民接待远客的方法,如运用感情读、抓词句说、讲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讲解。
三、揭示中心,总结全文
1、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2、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对草原的风光美与人情美发出内心由衷的赞叹,体会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四、查阅资料,拓展创新
1、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草原新貌并设计草原未来。
2、学生留言。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自觉在信息海洋中学习研究的习惯,并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实时交流。
五、作业
以4个人为一小组,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
【点评】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得比较好的.语文课,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凸显课改新理念。
一、创设基于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
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通过组织讨论、指导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边读边解疑,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
二、注重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主要环节表现为问题引路,协作探索,共同提高。学生置身于优美的音乐和草原影像之中,围绕这是怎样的草原?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两个问题,通过看、听、读等方法,在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注重综合性学习
以4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做到了学以致用。既完成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检测,又促使学生调动自身潜力,利用资源,团结合作,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计算机网络成了教与学的有力工具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抒情动人的旋律、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为其体会课文内容创设了情境;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第三篇:草原教案
关于草原教案
关于草原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关于草原教案 篇2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结合口头填空练习,理清XX结构。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动牧原新
2.指名认读。
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虽然这四个学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是在安排上还是有区别的.。“打”,左高右低;“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新”左右两部分的上面部分齐平,右边的“斤”字的“竖”稍长。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着重指导写好最后一笔:“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从田字格的中心起笔,沿竖中线往下写,写至与撇平时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钩。“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处,复习折文旁,再与“外”做比较。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结构。
四、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背诵课文。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关于草原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
2、歌表演《草原放牧》
3、即兴创编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放牧》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3 、5 、6”三音进行练习)
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 “3 、5 、6”三个音。
二、编创与活动ABA
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 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 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 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 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 ” 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 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关于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同时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在进行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了三个有效的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的?学生通过画出相关句子,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看谁读得精彩,读得美。
(设计意图:生读、划重点词句,师引导充分读,交流、感受。结合图片,让学生观察,披文入境,发挥想象。在词句品读中,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显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2)、默读思考“欢腾”什么意思?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再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在欢腾的各种动物和牧民中你最喜欢什么,你来表演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表演体会“欢腾”的情感内容。体会草原上动物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把内容体会内化为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爱草原的情感,再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师设问:在这广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愿意作欢唱的百灵,还是自由飞翔的雄鹰,还是跑得象风一样的黄羊……,百灵鸟,你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欢快呢?牛啊,羊啊,你为什么能这样安闲呢?小牧民,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醉人呢?模仿马蹄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体会牧民骑马高歌的情景。)
(3)、草原上的人们在草原上骑马高歌,他们还会做些什么?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草原,你会体会到草原的什么?你最希望在草原上做些什么?(翻筋斗,捉迷藏,骑马,唱歌,喝奶茶……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激发想象,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草原上自由驰骋。)
关于草原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关于草原教案 篇6
一、谈话导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
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④教师讲:“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牧民们骑上了好马)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③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远处:远的地方;飘动:联系生活实际讲)
4、复习巩固生字词
出示下列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啪鞭黎明宁静铺满跨骏马
结合认读生字词教新的偏旁
5、自由读课文。
6、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
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关于草原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学习准备
搜集草原风景的图片、资料。
三、学时安排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注意生字“勒、骏、限、鞭、驰、蹄、茶、貌、杯、跤”和“迂、襟、涩、涯”的读音);
3、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
4、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
如: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 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与“万古长青”、“一碧千里”区别。)
(5)“这种境界……”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的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诗)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6、质疑。
7、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学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人情美)。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3、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课文中还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画出来体会体会。
(如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来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这些比喻的特点是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了一般。)
5、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6、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7、质疑
8、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拓展阅读:《草原》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关于草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12.《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
二、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初略地读了课文,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可以)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丽热情好客。
2.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6.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四、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关于草原教案 篇9
【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对XX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抓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是XX的教学重点。
XX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一、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
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图片和读物。其目的是:
①为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作准备。
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字词,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回味、洒脱、迂回、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会心
四、出示预习提纲
内容如下(教师巡视指导):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认真读课文,按“写景”、“叙事”给课文分两部分。并按课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结合上下文,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为下节课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课上交流。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自由发言。
1.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经过努力,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第四篇: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写的生活情景。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曾随课文一块登上过黄山,欣赏过黄山奇石,到过贵阳黄果树瀑布,领略了那里的独特风光。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学们还想不想作一次长途旅行,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国,领略一下那里的独特风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呢?(生质疑)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吧!(指名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学习结果)
三、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感受拿到小组中去交流吧。把你的疑问提出来让小伙伴帮助你。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
四、品读课文:
1、课文读完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美)作者老舍先生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景色美、人情美、语言美)
2、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可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得体会)
五、知识拓展:
1、出示“能力大考验”课件,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画面,设计解说词,再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
2、为自己搜集的图片配上解说词。
六、作业:
搜集自己家乡的有关图片,写一段文字,想别人介绍自己家乡。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教学用具: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读课文的时候,你想怎样读?
3、(感受大、广阔),齐读课题
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读书,理解,讨论,回答)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草原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1)师生配合读文。(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二)背诵课文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草原教案 篇4
情感目标:
初步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技能目标
1 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2 在即兴编配舞蹈 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个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七度音的演唱 歌曲曲调的创编
教学准备:
钢琴 录音机 挂图 伴奏乐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风和日丽、绿草如茵。想去的孩子请轻轻的闭上眼。
生:做好准备。
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和你的小伙伴携手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那里绿草如茵,天湛蓝湛蓝的,朵朵的白云悠悠的飘浮在天空中,牧民们在这里悠闲的放着牧,牛羊成群。往远处望去有一个美丽的大毡房,有一个可爱的穿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向你和你的小伙伴招着手,好像在说:“来吧,快来我家吧,快来我家做客吧。”这时,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走向了这个美丽的毡房,走进去后你们发现这里真的是很漂亮,各种各样的民族装饰品,当你们正陶醉在这些精美的物品中时,耳边突然穿来了一首悠扬的歌曲。此时老师播放的录音。听完后给学生1分钟时间静静的感受。
授新
1、聆听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师挂出挂图,请同学们讲一讲你平时所知道的关于草原的知识。结合刚才的感受用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讲的同时师一直播放歌曲录音,让歌曲一直不断的在播放,给学生营造一种草原广阔的感觉。
3、再次聆听教师范唱,要求学生仔细的聆听,可以轻声跟教师哼唱。
4、请学生有‘走’和‘跑’来演唱歌曲,让学生首次感受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
5、尝试演唱歌词,注意哪些字唱的长一些哪些字唱的短一些。另外提醒学生注意歌词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一副画面。
6、师生一起配合演唱歌曲
7、师:们有没有发现在演唱歌曲时有一些字唱的短一些有一些字唱的长一些,你们可以告诉我是哪些字吗?请举手回答
生:回答
师:他们是怎么唱的呢?
生:回答
师:很好!我们把这些唱的短一些的音叫做四分音符,把唱的长一些的音叫做二分音符,刚才我们也用跑和走来演唱过了。你们发现没有,四分音符后面有没有尾巴?二分音符后面又有没有尾巴?
生:回答
8、师:有哪些动物呢?如果请你用乐器来表现它们,你会选用什么乐器呢?为什么?
生:回答
9 、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XX XX|XX XX|
创编活动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师:今天所有的子表现都非常好,可是老师觉得要是你们可以完成下面这个任务的话,今天的你们会玩的更开心的。想来完成这个任务吗?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到5个孩子一个小组。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为歌曲创编讨论,要求要有草原的特色,让我们一看就知道你要表现的是草原。
3、师生讨论蒙古草原的舞蹈动作最有特色的是什么?提示:骑马的动作
总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蒙古族歌曲和编创蒙古族舞蹈你们了解到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生:爽朗 豪迈的
师:既然你们体会到了,请你们用这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做着骑马的动作唱着歌曲离开教室。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田字格前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课时计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 5 草原的早晨
3、解题:
⑴ 学习生字:原
① 指名呼读音节:yuán
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② 教学厂字头。
③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
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 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⑵ 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 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近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
⑴ 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⑵ 图上有谁和什么?
⑶ 牧民们在干什么?
⑷ 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⑴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⑵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⑶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① 牧:教学牛字旁。
② 民的笔顺。
③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⑷ 骏马:指好马
指名拼读音节:jùn
⑸ 远处:
① 指名拼读音节:yuǎn chù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ù 是翘舌音。
② 远与运比较。
③ 处与外比较。
④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⑵ 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⑶ 领读几个长句子:
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1、处是左下包右上的字;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2、教学处的偏旁。
3、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思考讨论:
① 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 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 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 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⑶ 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涌奔
牧民跨追
⑵ 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 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 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⑶ 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
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⑵ 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⑶ 看录像,体会意境:
录像内容:与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⑷ 指导朗读。
三、作业 1、练习写生字:无、民
无、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⑴ 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草原醒来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近处远处
⑵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1、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4、练习用飘动说一句话。
〖板书
5 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的变化,能帮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难,从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3.学写生字:迎、朝、如、狂、传、碰。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给迷路的.人指示方向,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皓月当空、劈头盖脸、眺望、或许。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二.教具
有关草原的歌曲、影片,制成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片。)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句来赞美它,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①以读汉字为主,不认识的字,读拼音;②读完课文后,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③从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回答:读后你了解到什么?
3.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A这一段写什么?(板书预报天气)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写的?
(板书早晨)
B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不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D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
②自学第3自然段,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板书晚上长鸣天气好)
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3)学习第4自然段。
鹰的活动不仅与天气变化有关,它还给人们很大的帮助呢!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①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指示方向)
②读第1句话,理解眺望,归纳句意。
③读第2句话,理解或许,归纳句意。
④鹰能直接帮助人们辩别方向吗?
⑤指导朗读: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人们在迷失方向时看到鹰的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信息是什么意思?鹰给草原上人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4.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五篇: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模板
草原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欣赏各种表现草原的摄影和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如何用美术手法来表现自然美景。
3、通过记忆与联想,利用各种方法表现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有创意地表现草原上的各种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画面的组织和构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有谁见过大草原?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里都有什么动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绘大草原上的动物们的生活吧!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觉得大草原上的动物平时都在干些什么?
2、通过欣赏课本的范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大草原。
3、让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和想了解的问题。
4、教师简介大草原。
5、大草原美在哪里?教师从大草原的形、色以及草原牧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知。
6、学生分组讨论。
三、教师示范,学生作业
1、教师作剪贴、画画的示范。
2、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
3、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用画笔或用其他材料把对大草原的感受表现出来。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草原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草原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基础,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文章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
(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
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
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四、质疑:
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
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六、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七、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的句子。
2、观察秋天的景物,写一篇标题含有“秋”的写景文章。
草原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无边牧民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板块三
1、出示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草原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用具:挂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草原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到我国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去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学习生字词
五、自由读,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步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它留给你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2、引: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
二、阅读理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说说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这里抓住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2、师范读。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6、小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四、想象、创新
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五、布置作业
草原教案模板6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学生分析:
1、本次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由于地域、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对草原缺乏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生字,熟读了课文。
4、学生初步具备了搜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生将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草原美丽情境中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本课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知。
1、学生运用初步具备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理解和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创造性的运用语文。
2、了解有关草原的各种知识,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草原音乐)这是一支从遥远的大草原飘来的牧歌,闭上眼睛,听一听马头琴的声音,想一想还带着露珠的青草,又一个草原的早晨来临了。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你心目中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那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曲草原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美丽意境,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复习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静)
(课件展示图片:黎明前的草原图)
师:黎明前的草原像沉睡的孩子,草原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四周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感觉是多么的宁静。沉睡中的草原是宁静的,是什么把它叫醒的呢?读读文中第一小节。
1、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说,那你来学一学吧,把这鞭声带到文中读一读。文中第一句话,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师评点:这是远处的鞭声,这是近处的鞭声。我们一起来甩起这响亮的马鞭吧!
4、刚刚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儿的?读读文中第二句话。
冬天里,草原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这就铺满新绿的草原,这绿色望也望不到边,覆盖了整个大地。像什么?谁愿意看着这幅图再来读这句话? 5、醒来的草原在宁静中展示着生机,真是风光无限哪。一起来读读文中的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语言文字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是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因此,我借助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请学生模仿鞭声,让学生明白了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读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三、学习第二段(热闹)
1、醒来的大草原风光美丽,在这美丽的风光里到处充满着欢乐,读读课文第二段,哪一句话让你体会到了欢乐?
2、出示:“一只只羊儿……”
说说理由,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读读。
3、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4、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羊儿,想不想第一个跑到草地上?你这只羊急着去草原上干什么?小羊们,你们的心情激动吗?开心吗?把你的心情带到句子中读出来。
5、草原的早晨,羊儿们真快乐呀,还有哪句话让你感受到快乐了? 6、出示;“牧民们跨上骏马……”
牧民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感受到你们的快乐了。
7、草原上快乐的又何止羊群、牧民,让我们一起到草原上去寻找欢乐吧。
(课件播放草原羊群奔跑,牧民放马,各种动物成群的图) 8、草原的早晨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再读课文,享受草原带给我们的欢乐吧。
【设计意图:为了更深刻的体会草原早晨的欢乐、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搜集了许多图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完图片的收获,既体会了草原上万物的欢乐,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四、学习第三段(美)
1、读第三段。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那你也照老师的'样子来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凡是教师范读课文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专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教师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体现教师的朗读技巧。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学生听得见,感受得到,这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朗读课文得愿望,第三段是对草原景色美的描述,我就设计了教师范读得环节,把__的美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
2、课件出示: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3、天空多么明朗,天空下面是一碧千里的绿色,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他们跟天上的白云连在一起,让你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羊群。请你用读书声来表现这美丽的景色?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愿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播放牧歌)听,这是什么声音?
这歌声被风吹到,传到了很远很远的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草原上美丽的风景,悠扬的牧歌,让我们都陶醉了,把第三小节美美得读出来吧。
五、总结拓展
1、这就是草原的早晨。它是宁静的早晨,它是热闹的早晨,它是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早晨。现在,你一定对草原的早晨又有了新的感受吧!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2、练习背诵
3、从你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对草原的喜爱。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关于草原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朗诵吧!
4、语言文字像一个个小精灵,它能把自己同的感受变成一篇篇优美的__,老师也写一篇《草原的早晨》。你来读一读吧,比比跟今天学的的课文哪个更美。
【设计意图:一节成功的课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而不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教学的最后,我展示出一首诗歌,也是草原的早晨,描写的同样是草原早晨的情境,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想,他一定会带给学生一些思考,会让他们初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课外延伸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经过本次教学活动,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我对语文阅读教学又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是语文课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点应该是教与学共同关注的一点,同时也是一节课容易发光的点。我将重点刚在学生的学上,放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放在字词句的训练上,我开始在网上查阅大家之作,我想学习别人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训练的,其中有一篇名师窦桂梅的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那些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深深吸引着学生,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回味。因此,我也在我的课堂上精心设计了几处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环节。
其次是语文课中的情。许多优质课是作者的情打动了授课老师,授课老师的动情感染了学生,感染了所有听课的老师,而我在这次讲课中没有动情,因此,也没有感染我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自己很失败。
第三点,我觉得自己的课太薄了。语文课上听、说、读、写,而在我这节课读得不深,也没有涉及写的内容。
第四点,也是感触最深的一点,学生的素养。我认为,自己的学生培养的不到位,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表达,这次活动引发了我一个新想法,那就是如何从一年级入手,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高学生的素养。但我认为这不只是语文老师的问题,是我们各科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养成习惯,课堂学习状态,都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共同努力。
草原教案模板7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学习准备
搜集草原风景的图片、资料。
三、学时安排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注意生字“勒、骏、限、鞭、驰、蹄、茶、貌、杯、跤”和“迂、襟、涩、涯”的读音);
3、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
4、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
如:(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与“万古长青”、“一碧千里”区别。) (5)“这种境界……”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的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诗)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6、质疑。
7、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学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人情美)。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3、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课文中还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画出来体会体会。
(如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来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这些比喻的特点是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了一般。)
5、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6、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7、质疑
8、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拓展阅读:《草原》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教案模板8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黄鹂鸟》,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歌优美抒情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2、能认真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
2、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小黄鹂鸟》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欣赏〈牧歌〉
1、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唱一首腾格尔的〈〈天堂〉〉吧
(2)你们猜猜,我们今天要走近哪个民族?对,蒙古族
2、欣赏
(1)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首乐曲,边听边自由想象草原上的情景,并请注意听这首合唱曲跟原来听的有什么不一样?
(2)从歌声中你感受到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把想象中的画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象看到:清晨,太阳从草原的那边冉冉升起,淡淡的薄雾覆盖着草原,真是美极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这首歌没有乐器伴奏的哦,这就是无伴奏合唱
(4)再听一遍,请你们随着音乐唱一唱
三、歌曲学习
1、导入一群黄鹂鸟也在草原上玩耍呢,你们听
2、初听全歌
3、随乐唱词
4、分组轮唱
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草原上教学时量:2-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森吉得玛》随乐哼唱主题,听辨出乐曲不同速度,初步了解无伴奏合唱的演唱形式和特点。
2.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
3.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
4.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教学重点:
能学会演唱内蒙古民歌《大雁湖》,边唱边跳筷子舞
教学难点:
1.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用。
2.能在读谱唱歌活动中学会演唱歌曲〈可爱的羊群〉,并根据特定的画面,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奖品教学过程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听赏〈森吉德玛〉
1、初听全曲
(1)你看到了什么?
(2)轻轻哼唱音乐主题试着标出速度
2、再听:
(1)这首乐曲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2)速度变了,情绪呢?
三、歌曲学习
1、导入同学们,蒙古族的人民喜欢跳筷子舞,我们来学学吧
2、学跳筷子舞现在,我们手上都拿着一把筷子,你能开动脑筋想一想,手中的筷子能击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吗?学习基本动作(错步、击筷子、击肩、击腿等)
3、我们合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4、学唱歌曲《大雁湖》
5、边唱歌边跳舞四、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蒙古族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豆油赛马的项目呢,瞧,有三匹马过来了
第一匹:x __| x __ | __ __ | __ __ ||
第二匹:x x __ | x x __| x x __ |x x __||
第三匹: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为什么第二匹和第三匹跑得快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小圆点在帮忙呢,(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五、学习《可爱的羊群》
(1)初听全曲小牧民在唱歌,你们听
(2)读谱(划拍唱曲)
(3)唱词
(4)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可爱的羊群》
六、小结
草原教案模板9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
(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
(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
(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
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
(二)背诵课文
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月—( )十—( )巴—(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草原教案模板10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通过聆听和表演等音乐活动去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
3、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
4、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解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对祖国热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且表演。
2、聆听器乐曲《挤奶舞》表演。
3、编创与活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
教学重点:在音乐活动中感受蒙古音乐,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引导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与编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品(黄色小丝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铺垫
1、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与学生一起拍手进教室。
2、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象56朵花一样缤纷、美丽。列举几个知道的民族名称。让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通过歌词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下环节作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
1、“比比谁的耳朵灵”:今天来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呢?不急,先来听听他的歌声吧!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多媒体:蒙古族小朋友做自我介绍。小朋友来自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并表演
1、多媒体播放歌曲音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欢迎这个新朋友。再次感受蒙古的音乐。
2、你能想象描述一下大草原上的景象吗?
3、说得真好,我们随蒙古小朋友去草原游览一下吧!(展示多幅草原图配上歌曲音乐),正象歌中所唱得那样(图中配上歌词)聆听歌曲。
4、作为朗读的奖励,老师代蒙古小朋友教大家几个蒙古族特有的舞蹈动作,表达开心的心情。
5、随着歌曲做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分组编创。
6、小组展示,其他学生配唱歌曲。巩固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奇奇说:我们蒙古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还善于骑马、射箭、摔跤。听!(多媒体播放欢呼声)那是在举行那达慕大会呢!(播放大会画面)作简介。了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人民在每年7.8月份举行的`“祭神节日”中举行的射箭、摔跤、骑马大会。
2、举行我们的“那达慕大会”(媒体出示表示不同节奏的运动项目供选择)学生选择自己想参加的项目,分三组念节奏,打拍,然后三声部同时拍出。
3、更热闹,要求为节奏配上象声词。
4、比一比,哪组能拿到冠军。三声部同时读出。
五、聆听蒙古乐曲,欣赏、体验、表现。
1、庆祝大家的胜利,蒙古人民跳起了舞。(播放《挤奶舞》录象)说说他们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并且模仿挤奶动作。
2、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在劳动中积累学会的技能。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忘唱歌跳舞,把劳动的动作也编进了舞蹈中。体会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勤劳。
3、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一跳!学生合着音乐跳一跳,表达快乐开心的劳动心情。
六、总结、拓展
1、作为一名善琏小朋友,我们怎样感谢这位蒙古的小朋友呢?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多媒体出示家乡风景图片)
2、大家说一说怎样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他也来江南小镇玩一玩
3、总结:送一首诗给奇奇:草原是你们美丽的家;水乡是我们可爱的家;祖国是我们繁荣的家;我们都爱共同的家!(配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4、宣布草原之旅结束,让我们骑上小红马回家吧!!(音乐《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草原教案模板11
一、活动设计:
这学期我们让幼儿知道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讲到蒙古人擅长骑马,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蒙古舞蹈。让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其特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从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出发,循循善诱,让幼儿通过自己耳朵听、身体动、手指画、嘴巴讲,来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及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音乐。
二、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欢快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三、活动准备:
《美丽的草原》《赛马》乐曲、PPT图片、录像、尾巴等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持尾巴随《美丽的草原》音乐入场,热身,感受音乐的柔美。(热身后,把尾巴装入口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欣赏感受音乐。
提问:我们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草原,看,那个人在干嘛呀? 1、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提问:你们看看他在干嘛呀?.
提问:你们知道赛马和骑马有什么不同?
小结:骑马是一个人静静的骑马,赛马是很多人进行比赛。
提问:想不想看看赛马什么样子?
2、观看录像、图片,进一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1)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的)
听到热烈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想骑马)
(2)请孩子们演示骑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骑马,老师善于抓住孩子骑马动作一起模仿。
(3)出示骑马图片,让孩子观察人是拉缰绳骑马的。
讲解缰绳,随音乐做拉缰绳骑马动作。
提问:音乐快还是慢?(快)
赛马比赛的什么?(马儿跑的速度)
除了拉住缰绳让马跑得快,还有什么办法?(扬马鞭)
(4)出示扬马鞭图片,孩子学习扬马鞭(尾巴)动作。随音乐扬马鞭。
提问:扬了几次鞭?
随音乐再次感受扬鞭次数。
(5)出示图片,观察马儿休息。提问:马儿累了,有什么方法让它休息一下?
孩子们随音乐表演抚摸马儿的动作。
小结:抚摸马儿的音乐是由慢变快的。
3、集体完整感受表演赛马。
教师小结幼儿表现:策马扬鞭4次――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
4、赛马后的传递游戏。
(1)出示游戏队型图(半圆)提问:怎样变成圆形?
教师出示箭头帮孩子理解变圆形的方法。
(2)孩子们自己调整变成圆形。
(3)教师哼唱旋律,由慢变快集体玩传递尾巴游戏。
随音乐,再次玩游戏。
二、随音乐完整表演赛马。
1、策马扬鞭――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传递游戏。
师:你听,草原上赛马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骑手,让我们骑上大马,握紧缰绳,扬起马鞭,准备出发了。
2、教给孩子邀请别人的方式,让孩子邀请客人老师玩游戏。
草原教案模板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
三、教具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复习: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半包围结构的字:迎
左右结构的'字:朝、如、狂、传、碰。
2。读准字音:
多音字:朝出示朝霞课文中读zhāo,还有一个读音cháo,朝前。
传出示传来课文中读chuán,还有一个读音zhuàn,传记。
3。指导书写:
a)迎:出示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指句读,理解欢迎。
注意:迎的右半部分是不是卯。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b)朝:由几个部件组成?书写时注意什么?
用朝字组词。
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c)如、狂:说出偏旁部首的名称,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
d)传、碰:书写注意左窄右宽。
4。领读、齐读、接龙读黑板上的6个字,中间穿插提问字的结构、词语的意思。
c)出示投影,检查认读情况。
d)盖住拼音读课文第3自然段,增识汉字。
e)完成课后题:2、3。
f)布置作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