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模版)

时间:2019-05-15 06: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模版)》。

第一篇: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模版)

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造就世界一流的农民

 荷兰的农民是典型的商品生产者。由于国家重视教育和推广,荷兰农民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不断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 荷兰农民的突出之处是那种艰苦奋斗、善于合作共事、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执着进取的企业家精神。他们渴求知识,努力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他们有强烈的市场和质量意识,他们懂得:不改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 现在的荷兰农民,无论是温室花卉还是大田作物,无论是奶牛场还是养猪、养禽,个个都装备了电脑,利用它进行生产管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荷兰农民勤劳节俭,精打细算;但是,他们在生产投资方面,该花的钱却决不吝惜。一个农场主,一次投资几十万、甚至二三百万美元来改进设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2.发挥比较优势,实行“大进大出”的战略

 发挥比较优势,进行资源交换,是荷兰克服本国自然资源贫乏、实现农业高效化的主要途径。 荷兰发挥比较优势,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进大出,二是加工增值。

 进口原料农产品的实质是利用国外资源,目的是从中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荷兰农产品的大进,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先进的加工技术和饲养技术,将原来低价值的原料或产品进行转化和加工,大幅度增值之后再行出口。荷兰大幅度削减了自己缺乏优势的大田作物,从土地较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获得农产品和原料,大大提高了本国土地的生产率,加强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知识创新

 荷兰农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普及。这已经成为全民的共识。这在三个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1)农民。他们受到市场利益的刺激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对先进科技有迫切的需求,这是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2)农民合作组织。它们投入很大的力量参与农业研究,例如“荷兰皇家养牛总合组织就是合作性质的牛种改良研究机构,农民自愿参加。它有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庞大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为全国养牛的农户服务,甚至农渔部和国家信息系统也需要从它那里得到咨询。

3)国家。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

4.实现专业化和合作组织的有机结合荷兰农民懂得:专业化可以提高效率;不提高效率,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市场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而质量依靠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而知识和技能只能在合理分工的条件下才能完善。与日本和许多欧盟国家不同,荷兰大部分是专业农场,“多种经营”的农场和兼业农场的比例很小,并且在继续减少。但是,单个农民的经营规模再大,在市场面前仍然是渺小的。合作社以大型供货单位的面貌出现的市场上,增强了农民在市场(出口商、零售商、加工厂等等)面前的力量,可以获得较好的价格,并且减少风险。

5.要有一个运转有效的体制

荷兰的高效农业是在一种十分有效的体制里实现的。好的机制有利于荷兰农民筛选出世界上最优秀的东西,为己所用,创造出世界的奇迹。作为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配置资源的主导因素当然是市场。但是在荷兰,农民及其合作组织、政府、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都有各种经济组织和行业组织或协会把他们有效地联结了起来,紧密而和谐,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荷兰人民通过谈判达成互相妥协、实现和解的所谓“圩田模式”也常常为人所称道。解决棘手的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讨论、协商的过程,但是一旦达成共识,就很容易执行,也大大减少了失误的可能性。

第二篇: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

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

应荷兰农业部(农业、自然管理与海业部)农业经济研究所、荷兰恩埃斯集团(N&SGROUp)的邀请,以中国农业信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农业厅办公室(信息中心)主任刘凤海同志任团长的中国农业信息考察团一行5人,与10月25日至11月7日,对荷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活动。在荷期间,先后参观考察了荷兰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技术研究所、畜牧革新与实践培训中心、阿斯梅尔(Arlsmeer)鲜花拍卖市场,麦哥奥(Magual)花卉公司、瓦哥尼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荷兰国际农业交流培训中心(IAC)、植物检疫局。考察团先后就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农业信息体系、网络建设,信息加工、传递手段,信息的开发利用等专题,与荷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洽谈。考察时间虽短,但整个考察活动紧张而有序,所到之处,受到了荷方的友好接待,全团上下,团结协作,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考察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一、荷兰农业基本概况

荷兰国土面积41,863平方公里,为西欧一个小国,比丹麦略小,但大于比利时。现有人口1,55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和乌特勒支市及其卫星城镇和市郊地区人口最为稠密。荷兰虽小,但从经济角度看,荷兰确是一个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可以概括为“小中见大,小中见强,小中见特”。荷兰,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38亿荷盾,在西方发达国家列第八位,荷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万荷盾。荷兰是欧共体6个创始国之一,目前,欧共体已发展成为拥有15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荷兰还是国际经合组织(OFCD)、北约(NA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近几年,荷兰经济年增长率为2.5%,高于欧盟成员国的年均增长率。是名符其实的经济大国,可谓“小中见大”。荷兰国土虽少,但海外投资总额逾1600亿荷盾,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居世界第四位。境外投资涉及房地产、金融、石油化工、水利、交通、家电、农产品加工等多种领域,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足见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水平,可谓“小中见强”。荷兰农用土地只有249万公顷,且多数低于海平面,但就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荷兰农业却成为在世界上领先的产业,尤其在花卉、畜牧、蔬菜生产及食品加工等方面,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荷兰农业经济具有强烈的外向型特点,1995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67.4亿荷盾,仅次于美国和法国,雄居世界第三位。荷兰是当之无愧的花卉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和消费国,世界花卉贸易市场上有三分之二的鲜花由荷兰提供,其国内人均年消费鲜花亦超过50美元。我们参观的阿斯梅尔鲜花拍卖市场,占地80万平方米,拍卖花卉品种近2000种,年交易量达250亿支(盆),年交易额达100亿荷盾,仅这一个拍卖市场,其贸易额即占全世界花卉贸易总

额的50%,可谓,“小中见特”。目前荷兰农业已经超越了自然农业的阶段,并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设施水平先进,可以说,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荷兰农业不仅包括农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园艺和林业,而且还包括农业生产工业、贸易和辅助工业,如提供种子、无机化肥、动物饲料、技术设备、房屋和玻璃温室建设等。荷兰的主要农产品基本是小麦、马铃薯、甜菜、蔬菜、花卉、牛奶及肉蛋类。全国牧场面积133万公顷,耕地102万公顷,园艺用地仅15万公顷。1996年粮食产量158万吨,商品马铃薯481.1万吨,甜菜644.9万吨,饲料玉米252.7万吨,由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粮食消费水平的降低(由30年前的37%降至18%),导致了谷物生产大量过剩,奶制品也不例外。荷兰虽拥有百万公顷的优良牧场,并通过实行机械化、推广科学繁育技术和采用高效饲料定量配给法,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的产奶水平,但同时也导致了欧共体国家内部牛奶过剩。此外,蔬菜生产和水果生产也不容乐观。由于蔬菜和水果的供应量过大,近年已出现了价格持续下跌的现象,引起了这一生产领域内的恐慌。为了帮助大田农场主和奶农摆脱效益下降,寻找新的出路,近年来,荷兰政府陆续推出了一些改革方案和激励政策,比如政府补贴发展新兴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生产项目;采取超额征税的办法,控制牛奶的总体生产水平;为花卉生产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等等。

荷兰农业的突出特点,一是注重提高产品质量。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同时采取先进技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并在同行之间认真组织协调,以使自己的产品不仅畅销欧共体各国,而且在潜在的外国市场上逐渐被接受。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信息咨询服务及推广机构,为农民和市场园林工人取得最佳成果提供所需的几乎一切专业知识和技术信息。二是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到95年,整个农业从业人员为55万人,只占总人口的30%,主要是机械化使得这一产业的劳动密度降低。这一趋势还会因进一步引进新技术而继续下去。三是注重提高生产效益。荷兰有6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食品加工,实现增值,1994年,荷兰农产品加工,其附加值达到178亿荷盾,净附加值达到131亿荷盾。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二、荷兰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状况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运作方式,是由该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市场条件以及农民的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所决定。荷兰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是由包括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农民组织等诸多子系统组成。在荷兰,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适用性研究,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荷兰的农业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由Wageningen农业大学承担。在荷兰农业部领导下,有25个农业研究院,主要从事各学科的应用研究,同时也从事某些必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另外,还有11个专业研究站从事其它不同方面的适用性研究。各种农民协会在这些研究站中都有代表,他们可以对科研方向及项目的制定产生影响,政府部门在其中主要起协调作用。大多数适用性研究是在53个地区实验场所进行。农业研究院及研究站的研究成果将在这些地区实验场进行试验,以便适合各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推广组织在国家和地区两极研究机构都有专家常驻,以促进、协调研究院(所)、实验农场以及推广组织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提供信息。

荷兰的推广组织虽然是在农业部领导下,但具有独立的地位。推广组织主要是服务于农民。推广虽是一种专业工作,但推广的作用并不限于推广技术。推广员主要是向农民宣传,解释政府的政策,但不是强迫农民服从于政策。教育农民,使农民提高自身决策能力。荷兰农民80%以上毕业于农业中专,基层推广人员,大多数毕业于农业学院,与农民很接近,乐于为农民服务。推广人员、科研人员、农民及政府间没有大的社会距离,易于交流。

荷兰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有效的农民组织。荷兰农民本身就是重要的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农民学习俱乐部是高度发展和完善的农民组织。这类组织是农民自己创办、自己管理的,可以帮助农民相互学习,同时也易于和有能力与科研、推广人员打交道,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组织不仅对科研、推广组织有影响,同时对政府也具有很大影响力。政府制订一项新的农业政策,都会征求农民组织的意见,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大多在制订政策过程中得到解决,而不是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因此,荷兰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程度的用户控制,荷兰农民在整个农业知识信息系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荷兰农业信息知识系统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信息投入多元化。在荷兰农业部,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向农民发布经营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同时收取信息服务费用。在整个投入比例中,最初政府负担50%,另外50%由受益的农场或农民组织负担。目前,政府投资达到70%的比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视与支持。由于有了这种支持,政府可以随时从1500个信息点上,获取代表9万个农场的各方面信息。

二是信息研究市场化。荷兰的信息研究部门,致力于同国际市场接轨,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侧重于农产品国际市场,即75%以上的信息采集来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

三是信息管理规范化。荷兰的农业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反馈,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范,自上而下,信息收集项目、类别、数据准确程度以及信息传输,都有明确要求,指标体系设定科学合理,不同的信息采集渠道职责明确。

四是信息服务社会化。荷兰的农业信息不仅服务于国内,而且面向整个欧盟国家以至于全世界,是个开放的系统。在阿斯梅尔花卉拍卖市场,可以随时浏览世界各地花卉市场行情。真正体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成果共享。

五是信息网络现代化。荷兰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网络,并且全部加入国际互联网。信息收集迅速,信息传递快捷,信息反馈及时。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在沟通了用户之间架起了桥梁,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三、对加强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农业信息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学习借鉴荷兰等发达国家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工作,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信息工作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农业信息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1、信息工作方式要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信息工作,不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有本质的区别。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信息需求,要求从事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开拓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那种催收催种,上传下达,封闭僵化的工作方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农业信息要围绕领导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咨询引导作用。只有从根本上明确指导思想,才能为农业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信息服务质量要提高。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是一项艰苦而扎实的工作。必须突出以下四个环节:一是要拓宽信息的收集范围。由过去单一的收集生产信息,转变为多层次、全方位收集信息,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要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农业信息工作要与产业接轨,尤其在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市场引导,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上发挥作用;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在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等技术环节上下功夫,提高信息质量;三是要提高信息工作队伍素质,坚持不懈地抓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理论建设,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以此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要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建设省级电子信息网络平台,推进硬件配置及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提高工作的运行质量。

3、信息体系建设要突破。我国目前信息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机构编制和资金投入,这是多年来困扰农业信息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现实与需求矛盾的焦点。1996年3月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九五”期间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建设原则、建设目标,特别是建设资金投入渠道,投入比例。当前,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尤其要抓资金投入的落实工作,推进信息体系的发展。

4、信息工作职能要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工作带有综合职能,信息工作者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站在较高层次,观察、研究、分析问题,善于博征旁引,举一反三。当前,结合我们农业信息工作的实际,尤其要注重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实现信息与政务综合工作、信息与政策法规工作、信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在信息工作内部理顺政务信息、农情信息、农业统计、农业基点调查、农业物价、农产品成本调查等信息渠道之间的关系,“集中供热”、资源共享,逐渐构筑完整而系统的业务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信息基点的作用,隔级布点、综合办点、点面结合、互为补充,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局部与全部相结合,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相互协调,有机配合的业务工作格局。与此同时,要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自身活力,面向市场,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第三篇: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

荷兰农业信息考察报告

一、荷兰农业基本概况

额的50%,可谓,“小中见特”。目前荷兰农业已经超越了自然农业的阶段,并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设施水平先进,可以说,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荷兰农业的突出特点,一是注重提高产品质量。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同时采取先进技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并在同行之间认真组织协调,以使自己的产品不仅畅销欧共体各国,而且在潜在的外国市场上逐渐被接受。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信息咨询服务及推广机构,为农民和市场园林工人取得最佳成果提供所需的几乎一切专业知识和技术信息。二是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到95年,整个农业从业人员为55万人,只占总人口的30%,主要是机械化使得这一产业的劳动密度降低。这一趋势还会因进一步引进新技术而继续下去。三是注重提高生产效益。荷兰有6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食品加工,实现增值,1994年,荷兰农产品加工,其附加值达到178亿荷盾,净附加值达到131亿荷盾。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二、荷兰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状况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形式和运作方式,是由该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市场条件以及农民的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所决定。荷兰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是由包括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农民组织等诸多子系统组成。在荷兰,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适用性研究,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荷兰的农业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由wageningen农业大学承担。在荷兰农业部领导下,有25个农业研究院,主要从事各学科的应用研究,同时也从事某些必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另外,还有11个专业研究站从事其它不同方面的适用性研究。各种农民协会在这些研究站中都有代表,他们可以对科研方向及项目的制定产生影响,政府部门在其中主要起协调作用。大多数适用性研究是在53个地区实验场所进行。农业研究院及研究站的研究成果将在这些地区实验场进行试验,以便适合各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推广组织在国家和地区两极研究机构都有专家常驻,以促进、协调研究院(所)、实验农场以及推广组织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提供信息。

荷兰的推广组织虽然是在农业部领导下,但具有独立的地位。推广组织主要是服务于农民。推广虽是一种专业工作,但推广的作用并不限于推广技术。推广员主要是向农民宣传,解释政府的政策,但不是强迫农民服从于政策。教育农民,使农民提高自身决策能力。荷兰农民80%以上毕业于农业中专,基层推广人员,大多数毕业于农业学院,与农民很接近,乐于为农民服务。推广人员、科研人员、农民及政府间没有大的社会距离,易于交流。

荷兰农业知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有效的农民组织。荷兰农民本身就是重要的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农民学习俱乐部是高度发展和完善的农民组织。这类组织是农民自己创办、自己管理的,可以帮助农民相互学习,同时也易于和有能力与科研、推广人员打交道,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组织不仅对科研、推广组织有影响,同时对政府也具有很大影响力。政府制订一项新的农业政策,都会征求农民组织的意见,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大多在制订政策过程中得到解决,而不是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因此,荷兰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程度的用户控制,荷兰农民在整个农业知识信息系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荷兰农业信息知识系统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信息投入多元化。在荷兰农业部,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向农民发布经营政策、市场方面的信息,同时收取信息服务费用。在整个投入比例中,最初政府负担50%,另外50%由受益的农场或农民组织负担。目前,政府投资达到70%的比例,体现了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视与支持。由于有了这种支持,政府可以随时从1500个信息点上,获取代表9万个农场的各方面信息。

二是信息研究市场化。荷兰的信息研究部门,致力于同国际市场接轨,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侧重于农产品国际市场,即75%以上的信息采集来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

三是信息管理规范化。荷兰的农业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反馈,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范,自上而下,信息收集项目、类别、数据准确程度以及信息传输,都有明确要求,指标体系设定科学合理,不同的信息采集渠道职责明确。

四是信息服务社会化。荷兰的农业信息不仅服务于国内,而且面向整个欧盟国家以至于全世界,是个开放的系统。在阿斯梅尔花卉拍卖市场,可以随时浏览世界各地花卉市场行情。真正体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成果共享。

五是信息网络现代化。荷兰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网络,并且全部加入国际互联网。信息收集迅速,信息传递快捷,信息反馈及时。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在沟通了用户之间架起了桥梁,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三、对加强我国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在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农业信息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如何学习借鉴荷兰等发达国家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工作,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信息工作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农业信息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1、信息工作方式要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信息工作,不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有本质的区别。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信息需求,要求从事信息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开拓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那种催收催种,上传下达,封闭僵化的工作方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农业信息要围绕领导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咨询引导作用。只有从根本上明确指导思想,才能为农业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信息服务质量要提高。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是一项艰苦而扎实的工作。必须突出以下四个环节:一是要拓宽信息的收集范围。由过去单一的收集生产信息,转变为多层次、全方位收集信息,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要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农业信息工作要与产业接轨,尤其在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市场引导,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上发挥作用;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在信息收集、加工、传递等技术环节上下功夫,提高信息质量;三是要提高信息工作队伍素质,坚持不懈地抓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理论建设,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以此推动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要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建设省级电子信息网络平台,推进硬件配置及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提高工作的运行质量。

3、信息体系建设要突破。我国目前信息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机构编制和资金投入,这是多年来困扰农业信息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现实与需求矛盾的焦点。1996年3月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九五”期间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建设原则、建设目标,特别是建设资金投入渠道,投入比例。当前,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尤其要抓资金投入的落实工作,推进信息体系的发展。

4、信息工作职能要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工作带有综合职能,信息工作者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站在较高层次,观察、研究、分析问题,善于博征旁引,举一反三。当前,结合我们农业信息工作的实际,尤其要注重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实现信息与政务综合工作、信息与政策法规工作、信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在信息工作内部理顺政务信息、农情信息、农业统计、农业基点调查、农业物价、农产品成本调查等信息渠道之间的关系,“集中供热”、资源共享,逐渐构筑完整而系统的业务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信息基点的作用,隔级布点、综合办点、点面结合、互为补充,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局部与全部相结合,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相互协调,有机配合的业务工作格局。与此同时,要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强自身活力,面向市场,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第四篇: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

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出访报告

赴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访问交流团

(2015年5月14日)

2015年4月28日至5月7日,陈荣凯副省长率团赴荷兰、捷克、土耳其访问交流并洽谈合作项目。期间,会见荷兰国际花卉协会会长Jan Pennings和欧中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朱望钊,就合作在我省仙游县建设花卉种源基地和展示中心以及休闲农业基地达成协议;考察荷兰Olij Rozen公司,就花卉育种技术、花卉保鲜贮存工艺、玫瑰花种质资源等引进和制定花卉品质标准、开展花卉拍卖销售达成了合作意向;会见捷克奥洛莫茨州副州长Pavel Soltys及捷克中国-欧洲合作与发展中心董事长吴瑞珍,就充分利用奥洛莫茨州和福建商会拟各自在福州自贸区万国馆内设立的商品展销中心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达成共识,并就在奥洛莫茨州推广应用福建农科院中端智能温室设施发展设施农业达成初步意向;参观捷克Hana生物技术与农业研究中心科学所,并与所长Jarolav Dolezel教授等人座谈,就中方使用捷方先进设备开展研究、技术培训、人员交流以及双方合作共同申请欧盟基金开展研究等达成合作意向;参观土尔其ATAURK园艺研究中心,并与中心学术主任Jaroslav Dolezel等人座谈,双方就园艺育种、磨菇育种与栽培、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期间,还从三国引进果蔬种质资源 102份(其中:番茄39份、黄瓜20份、葫芦瓜6份、辣椒10份、南瓜11份、生菜7份、香莘6份、其他3份),采集微生物样本21份;参观考察了位于荷兰北方Overi jssel省Dewieden自然保护区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羊角村;拜访了三国当地的华人华侨社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国农业概况

荷兰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650万人,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养。荷兰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蔬菜、花卉以及牧草的生产。该国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 人均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生产谷物6809.4公斤,将近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生产蔬菜1789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5倍;生产水果4386.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7倍;生产肉类142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2倍;生产鸡蛋3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7倍;生产牛奶54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2倍。荷兰政府对设施农业实施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采用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在温室农业中广泛应用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网络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国际化的市场体系等等,使之成为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捷克国土面积7.89万平方公里,人口1125万人,农业用地约430万公顷,农业劳动人口比重为4.4%。捷克地势为起伏的平原、小山和低矮的山脉,气候温和,夏天凉,冬天湿冷,年降雨量500~640mm。捷克入盟后得到欧盟机构基金的支持,初级农产品生产量稳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种植业以谷类为主,多种作物并存,其中谷类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1.1%,小麦种植面积又占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54.7%。捷克非常重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仅保存的小麦材料就有13万份之多,相当于我国小麦地方品种资源总和。捷克粮食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马铃薯和饲草生产机械化率达到了85%;疏果种植可以自动观测、自动分析,准确地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预测预报。捷克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生产,拥有有机农场3920个,约48.3万公顷,预计2015年有机农业发展可占全部农业用地的15%。

土耳其国土面积为78.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7634万人,耕地面积共有24.2万平方公里。农业是土耳其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之一,全国5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5%。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地区之间多样化的气候使其能生产多种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棉花、烟草等,畜牧业和渔业也较发达。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结构性转变,农业较其他领域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目前,土耳其在世界农业中排位第八, 共向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530多种农产品。同时,土耳其还是全球第五大蔬菜和水果生产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世界最主要的大麦生产国之一。巨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也成就了土耳其强大的农机制造国地位,其农业机械化指标居于全球较高水平。

二、主要启示

当前,我省正大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这次出国考察学习,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农业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理念和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高度发达的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种业创新、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基础和前提。荷兰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的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花卉种苗创新更是层出不穷,确保其花卉产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捷克现有47万份农业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分门别类保存在全国1O个研究所和大学中。除了拥有相当数量的种质资源,捷克还通过国外征集和交换,不断丰富种质资源,并且把种质资源编成数据库汇入互连网,实行资源共享。由于对丰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在小麦和果树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捷克把种质资源视若珍宝,认为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四大要素(除土壤、空气和水以外)。土耳其也由于种业发达,新鲜水果的年产量超过1800万吨,一些特色水果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1970年土耳其果汁出口约6万吨,2012年出口达10.4万吨,创汇21.4亿美元。这次,我们参观的中央园艺研究所,全所165人,拥有1000多亩实验基地,50年来培育新品种32个,其中大多是优良品种,特别是研发出的樱桃等新品种,值得在我省引进、推广。

(二)工业化的技术和设施装备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表明,先进的农业机械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机具和设施而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中,改善农民生产方式,使其生产更具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土地和劳动的产出率。目前,土耳其有13家拖拉机制造商和超过1000家农业机械制造商,拖拉机总数为112.5万台,平均每1000公顷拥有拖拉机56.25台,联合收割机总数为1.4万多台,犁具102.5万铧,气动播种机2.7万多台,谷物播种机11万多台(TUIK,2012)。而荷兰工业基础雄厚,温室产业广泛采用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均得到最佳调控,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其生产特定的节拍、周期和产后产品的包装、销售,与工业生产并无二致。目前,荷兰全国拥有超过1.1亿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其释放出的惊人生产力,使荷兰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产量占全球市场的60%。

(三)“大进大出”的物流体系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荷兰农业之所以占世界农业贸易额的7.2%,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关键得益于其拥有健全的国际化市场体系。以花卉产业为最,年产213亿欧元的切花,129亿欧元的盆栽植物,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全国有9000多户的温室大棚花卉生产农户,仅有7个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而市场占有率达95%。荷兰95.0%的花卉和80.0%以上的水果、蔬菜是通过拍卖市场分销的。以我们这次参观的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为例,凡拍卖的花卉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检测,随后立刻被送到冷库储藏以等待上市拍卖。为保持花卉的新鲜度,拍卖时只需把样品在拍卖市场展示,产品拍卖成交后送到市场的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和海关,集装箱货车就等在海关出口处,待海关放行后立即将花卉发送到附近的谢尔波机场。拍卖市场对花卉保鲜、包装、检疫、海关、运输及结算等服务环节实现了一体化和一条龙服务的运作,这些程序都是分秒必争地进行,不仅保证了出口花卉的新鲜,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了效率。该市场每天处理出口花卉将近1500万枝,全年拍卖的鲜花占世界鲜花市场的30%,总价值达50亿欧元。

(四)坚实的科技教育基础是推进现代农业进步的内在动力。荷兰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只有约30多万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能够创造这么高的生产率,关键是荷兰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特别是政府牵头建立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直接面对农民开展职业教育,使农民能及时了解掌握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具有很高的科学素质和商业能力。政府在11个省设立推广咨询理事会,每个省设有2至7个地区咨询中心,在这些部门中都有一批学科专家和专业推广人员从事相关科研、推广服务。同时,荷兰还高度重视农科教结合。1997年荷兰政府将农业部所属瓦格宁根农业大学和农业研究院所合并成立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通过合并,形成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统一完整的农业研究体系,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得论文发表、引用率、专利申请量都有大幅的提高,还有效克服了公共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现象。捷克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研究具有长远规划,不受人员调动和工作变化的影响,使得农业科技基础扎实。如捷克农作物研究所做的两个肥料试验已进行了44年之久,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试验项目不断变化,可这两个已定试验无论谁来做,都是依试验方案进行,技术资料完整,结论明确。另外已进行17年以上的轮作试验还有8个,这些连续试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可持续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荷兰农业的特点是高度集约化,过去也大量施用肥料和农药。但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欧洲农业政策的变化,荷兰加强了对农用地肥料用量、牲畜排泄物数量的控制。1989年,荷兰农业部等4个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计划”,要求从结构调整、总量控制、畜粪排放处理3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并且通过筹措资金和设立新的税种两个方面来保证计划的实现。这些年重点是控制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促使不宜农作的土地退耕,改作自然保护或户外娱乐活动的场所。环境政策还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如“生态产品”或类似的认证)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三、几点建议

对比世界先进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省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荷兰等三国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科教兴农。一是加大种业创新力度。要加大力度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强新品种尤其是适合设施种养的名优种子和畜禽良种的研发、繁育与示范推广。目前,省农科院已与以色列、荷兰和台湾地区等科研力量合作建立了中以示范农场、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海峡农研院、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福清高效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工程、农场主学院等一批平台,为我省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福建农林大学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合作共建 “中国种苗研究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合作组建 “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心”。我们重点要扶持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完善这一类平台,提升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水平。同时,借鉴荷兰经验,探索研究将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合并的路子,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为推动种业创新和科技攻坚服务。二是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升级。当前,设施农业占我省耕地的比重只有8%,其中每亩投资4万元以上的温室大棚和智能温室仅20万亩,仅占12%;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生猪养殖零排放设施、智能化蛋鸡蛋鸭和水产健康养殖等设施还只在少数地方推开。因此,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升级十分紧迫。要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引进,加快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改变目前我省设施农业在设计、制造、调控等关键环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标准化程度低的不利局面。大力推广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栽培、物联网智能控制、生态环保养殖等现代设施技术设备,努力提升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三是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省去年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仅为 41.6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与先进国家比差距更大。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大力推广农业“五新”,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要研发生产适合我省设施农业和山地农业所需的农机具,切实解决农机化技术在果蔬、食用菌、林竹、烟叶、茶叶、畜禽业、水产品生产加工物流方面的应用。四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当前,重点是要实施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相关农业补贴政策要向职业农民倾斜。深入开展年百万农民大培训和基层农业紧缺人才培养。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注册登记、资金扶持、信贷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新生力量。

(二)加大开放合作。一是着力“引进来”。充分利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推进我省农业对外合作上新水平。要围绕食用菌、兰科中药材生物提取、畜禽业及设施农业等工厂化生产栽培、集约化经营、高附加值的产业,以“一区两园”为主打造生成一批吸引力较强的农业招商项目,推进农业重大外资项目向“一区两园”集聚。如,荷兰国际花卉协会建立的Keukenhof花卉展示公园占地面积500亩,通过区分公园场地、制定详细周密的总体展示规划,让参展企业有序布局、实地种植花卉。公园对展示企业免收场地费,门票收入归花卉协会,整个展示期间两个月门票收入近6000万欧元,加上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可达5亿欧元。目前,荷兰国际花卉协会、欧中科技发展中心和瓦格宁根大学已联合在仙游现代农业示范区着手建设类似的花卉展示基地,建议省里予以大力扶持,让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省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再上新水平。二是着力“走出去”。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资源开发或投资种植养殖项目,到国外开展加工贸易,开辟新兴市场,带动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以及原料、农机、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目前,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设施农业及花卉园艺产业虽然领先于世界,但因其设施农业投资大(每平方米温室建设成本200欧元)、运营成本高(每年每平方米120欧元)、农业工人短缺等问题,采用荷兰等国家的设施农业技术在本地生产新鲜蔬菜并不具优势,因而仍有许多蔬菜进口自其它国家,部分蔬菜价格还高于肉类。特别是当地中餐饭店和华人所需要的中国蔬菜,因本地不生产,只能靠进口,价格更高。我省中端智能温室技术比较成熟,在国际上价格优势明显。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引领下,与智能温室配套的无土栽培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等研究开发也已取得长足进展,具备成套设备、技术与劳务对外输出能力。建议省政府采取扶持政策,鼓励省农科院与欧洲有关国家福建商会或企业家联手,借“一路一带”的东风,把我省智能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推向欧洲(特别是东欧),实现我省设施农业“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为我省农业技术、设备、劳力对外输出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拓展自贸区功能。我省已在福州、平潭、厦门三地建立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在出口退税、进出口经营活动、通关检验手续和运输监管政策、金融外汇管理、行业准入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将成为我省参与建设“一路一带”的新载体,有助于我省全面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关注我省自贸区建设。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与我省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捷克奥洛莫茨州已在我省设立贸易中心,并在福州(马尾)自贸区设立商品展销中心,捷克福建商会也在此开设了展览厅,争取发展多方位的贸易。对此,我们要用足用够用活自贸区政策,为我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大便利:一方面要通过争取降低关税、增加配额、取消出口补贴、给外商以国民待遇等方式,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大我省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争取我省农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推进市场对接。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抓紧落实在莆田建设大型蔬果专业批发市场,在福州建设大型水产专业批发市场和花卉零售市场,在漳州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市场和花卉专业批发市场,完善武夷山、安溪、华安、福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市。二是培育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带动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三是建设完善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推进传感技术、二维码标识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开展农业物联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每年认定一批物联网农业应用省级示范点,推进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与发展。四是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扩大综合服务与信息共享,实现福建“三农”服务网和12316农业服务热线应用系统省内全覆盖。

(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强化质量管理。要进一步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资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省涉农县(市、区)监管网络全覆盖。建立全程可追溯、信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所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在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禽等优势农产品主产地建立一批定位监测点,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强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行统一的种植(养殖)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加快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完成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工作。二是治理养殖污染。按照省政府去年出台养殖污染治理的“六条措施”和实施意见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今年底前,基本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同时,对上规模但未达标排放的8855家生猪养殖场(存栏716万头)进行分步改造,到2018年全省生猪养殖场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今年起,新建的生猪养殖场都必须是无害化、生态型的,特别要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微生物发酵床等零排放技术,上个月财政部农业司司长来我省考察后提出要大力支持福建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试点并要推向全国。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病死猪的管控、推进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三是发展有机农业。将养猪、养鸡等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既解决“出路”问题,又增加有机肥供应。一方面要落实已出台的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与推广使用的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将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另一方面通过标识区别、定点销售、会员制和采取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产地直供形式,使高品质无污染、施用有机肥的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在销售上拉开价格档次,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

团长:陈荣凯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成员:刘 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黄华康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

林旭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业处处长 郑回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黄 圣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

第五篇:荷兰农业合作社

荷兰农业合作社:加工出口型合作社的典范

一、合作社发展概况

荷兰的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北美和俄国大量廉价的粮食涌入荷兰,急剧冲击了荷兰农业,农业生产不得不由原来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转轨过程中,单个农民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单个农民的经营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参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也无法承受市场风险的冲击;二是单个农民市场信息不灵难以得到及时市场行情和价格动态;三是单个农民的加工、储藏、销售能力不足,在季节性的销售中常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合作社应运而生,首先主要是在流通、加工领域把农民组织起来,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荷兰的第一个合作社是1874年在海牙成立的消费合作社,随后于1877年成立了购买合作社,1886年成立了奶酪合作社,1896年又成立了信用合作社。

从荷兰第一个合作社建立以来的120多年里,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现代化水平和外向型程度越来越高,成为本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主要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出口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金融服务、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和日常生活资料的采购,都由合作社来承担。一个农民常常参加几个合作社。在合作社内部,农民共同购买、共同销售、共同加工、共同分享利润、共同承担费用。但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的本质是自助与合作,其主要作用是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在加工、销售方面发挥合作的优势,而并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关系,生产活动也仍由农民社员自行安排。荷兰是欧共体中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作社规模逐步大型化、产供销一体化,但合作社在其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目前荷兰主要有种植、养殖、加工、供应、信用5个门类的合作社,根据具体经营对象的不同进一步可细分为供应、乳业、养牛、养猪、糖业、马铃薯、蔬菜、花卉、信用等合作社。到1996年末荷兰的各类合作社总数减少到643个,但市场平均占有率却高达80%,年总营业额795亿荷兰盾,社员总人数达到74多万人,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参加近3个合作社。荷兰是传统的农业国,荷兰的合作社主要分布在农业领域,信用合作社虽然已向农业以外的领域提供信息服务,但最初也是由农民创建并主要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表1:荷兰合作社概况(1996)

================================= 部门

数量

社员人数

营业额(百万荷兰盾)

市场份额(%)

-----------------供应合作社 奶酪合作社 养牛/猪合作社 糖业合作社 马铃薯合作社 蔬菜水果合作社 花卉合作社

10 2 1 9 22 7

60679 28813 8570 15633 4723 18000 9800

9354 16235 274 1525 1938 3670 5413

34 63 35-52 75 70-95 信用合作社 547 595000 41100 87-----------------合计:

643

741218

79509

=================================

二、主要特点

(一)把业务集中在流通加工领域,走加工出口型发展之路。荷兰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国内原料资源和市场资源都很有限,但荷兰是欧盟的成员国,周边有英、德、法、意等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拥有便利的外部市场,且受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工业、科技发展水平和获得欧洲先进科技成果的便利条件。因此荷兰合作社扬长避短,利用充足的人力资源,走设施型、科技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之路,重点发展了以蔬菜、花卉、饲料和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增值,再销往国外市场,这也正是荷兰农业的发展方向。合作社组织出口的产品一般占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以上。由合作社投资兴建的荷兰阿尔斯密尔(Aalsmeer)花卉拍卖市场,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场。占地10公顷,地上建筑100万平方米,设有四个拍卖交易大厅,2000个交易席位,几千个品种,每天的交易额达600万荷兰盾(约合人民币3000万元)。每天拍卖的花卉80%销往世界各地,20%在国内销售。

(二)以专业合作社为主,走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之路。荷兰合作社都是单一目的的专业合作社,围绕单个品种的农产品,开发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进行贸工农一体化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荷兰农业已实现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布局,农民经营也实现了规模化和专业化,如肉类、牛奶、花卉、蔬菜水果、银行等都是以专一经营来组建合作社。这种单品种专业合作社的最大优势是服务对象和内容较为集中,其他商业组织很难介入。同时对单一产品的质量改进、科研开发、深度加工和市场营销都较容易展开。如从事肉类加工的杜梅可(Dumeco)公司,其生产、加工、销售都由合作社控制,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极为有利的地位,在荷兰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社员的专业化生产通过加入不同的合作社来实现,如社员既参加了花卉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又参加了CAV合作社,他们生产的郁金香、土豆、甜菜、紫、绿色球白菜等产品大部分都是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售出去的。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生产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随着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合作社出现了“四高”,即合作社劳动生产率高、市场份额高、机械化程度高、外向型程度高。

(三)以规模效益取胜,走集约化经营之路。荷兰没有全国性的合作社联合会,但通过联合形成全国性的经营集团。全国最大的合作社集团是--赛贝科集团。该集团网络了30个地区合作社,下设100个公司,在北京设有办事处。集团控制的主要产品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糖占全国总产量的60%,牛奶占90%,饲料占70%,家禽、牲畜屠宰占50%,农业机械占35%,肥料占30%。赛贝科集团下属的CTA公司,是地区性的饲料生产、供应合作社,在荷兰是第三大合作社,主要生产经营猪、牛、家禽饲料,年生产量5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其中有30万吨出口到德国。CAV公司,也是赛贝科集团下属的一个地区性的供销合作社,有零售商场、加油站、仓库等设施,1994-1995经营额达2442万荷兰盾(约合人民币12210万元),利润73.38万荷兰盾(约合人民币366.9万元)。荷兰合作社的利润主要是从发展加工、组织出口中获得,而同农民的交易中一般只限4.5%左右的手续费。

(四)合作金融对农民生产的支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荷兰的拉伯合作银行(Rabobank)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开始它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信贷合作社,原始资金由农民共同筹集,在此基础上由500多家独立的合作信贷组织组成拉伯合作银行,在内部实行共同担保,对外则统称拉伯银行,以增加信誉度。银行主要从事支持社员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种金融服务活动,包括保险、租赁、投资、农业经营等,共有368个地方合作银行和1926个分支机构,有社员60万,本土雇员55000人,总资产3640亿欧元。单从拥有的资产讲是荷兰国内第二大银行,而从市场占有率来讲,它是荷兰最大的银行。在荷兰,对农业部门的银行信用业务90%是拉伯银行提供的,此外拉伯银行还提供了荷兰中小企业40%和大公司15%的银行信用服务。拉伯银行占据着私人储蓄存款市场的35%和居民抵押贷款市场的25%,全荷兰1.3的各类清算业务由拉伯银行承担。实力的增强使拉伯银行不仅为国内的农民和社员服务,而且向国际市场发展,介入国际金融业务。现在,拉伯银行在全球银行中排名第31位,在34个国家和地区建有143个海外分支机构,海外雇员45000人

三、荷兰合作社发展经验

(一)合作经济原则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荷兰合作社一般都有两个名称,在组织形式上称为合作社,实行农民自愿入社的原则,在经营体制上则以公司的面目出现。一方面,由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代表选举董事会或理事会,合作社的经营方针、重大投资、盈利分配等均由董事会或理事会决策。一般每月召开一次董事会或理事会。如CAV供销合作社对农民生产的小麦是采取收购方式,还是代销、代储方式,以及各种方式的不同比例都由董事会决定,其价格和手续费标准则根据市场行情动态由总经理决策。另一方面,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或理事会聘任,所有的经营活动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完全以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开展对外业务经营。荷兰的赛贝科集团、CTA公司、CAV公司都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体制,运营得都很成功,发展得也比较快。

(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荷兰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灵活,没有行政区划的限制,并根据市场化的要求,采取了一些新的资本联合形式。一是合作社与私人联合,由合作社控股。如杜梅可合作社肉类生产(Coop.Meat Producers Association “Dumeco”),在总资产中合作社占有89%的股份,另外11%为私人企业所有。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便于组织资金和技术,但是必须由合作社控大股,以掌握领导权,保证合作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二是采取内部股份制。如荷兰吕伐登奶酪合作社(Friesland Dairy Foods),社员可以向合作社购买股份,股份只允许在社员中间转让,但不得退股,转让价格由市场调节。而合作社的管理形式,则仍是社员按地区召开大会,选举出地区理事会,由各地区理事会选出理事组成共同理事会对合作社的管理进行决策。三是社员可以不交纳股金,只是通过一些经济条款保证合作社和社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作社兴建经营设施,都是以社员的财产为担保,向银行贷款。在经营取得利润、还清贷款后,其财产则归社员共同所有。还清贷款后,加工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则按社员交售量分红。对社员来说,社员必须履行其义务,那就是将所有产品全部交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同时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的全部产品。这既是义务,也是权利。无论哪种组织形式,都是以保证社员的最大利益,保证合作社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为前提。

(三)把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农民与合作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合作社与农民之间不计较利益得失,农民的事情就是合作社的事情,合作社给农民返利,对农民的技术、信息服务都是无偿的。荷兰农民加入合作社一般不需交纳股金,只要自愿参加,同合作社发生经济交往即可。生产的产品全部或大部分交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实现的盈利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按农民与合作社发生的交易额分红。农民如果参加合作社,又不与合作社发生经济交往,不仅合作社盈利不返利,如果发生经营亏损,还要承担至少3000荷兰盾(约合人民币15000元)的偿付义务。这样从经济利益上,使农民与合作社紧紧地连在一起。荷兰经济很发达,但绝大多数农民还是选择合作社,他们认为,合作社比私人企业可靠,而且可以得到返利分红,合作社是自己的组织。合作社则认为,农民加入合作社后,如果不把产品交售给合作社,自己直接同私人企业和其他商人打交道,不仅是欺骗合作社,实际是欺骗自己,最终还是自己的利益受损害。因此,农民与合作社形成了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四)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办社方针和宗旨。荷兰合作社强调为社员提供服务,关键是帮助社员改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通过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他们认为,合作社是弱者的联合,组织合作社的目的就是为社员增加收入,改善其社会经济地位,因此,合作社必须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给社员带来最大利益。在合作社中,切忌搞平均主义,如果牺牲其他社员的利益来帮助贫困社员,必将使合作社失去凝聚力,强的社员就会离开合作社。他们认为,办好合作社,最根本的是要明确合作社的目标是什么?责任是什么?既然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目标就应围绕保证农民社员的供需开展工作,而不能背离自己的目标,去干与其毫不相干的事情。即使是最大的商业公司,也不是什么都干。总之,合作社必须以满足全体社员的供需为目标,以维护全体社员的利益为最高利益。

(五)搞好经营是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作社是社团组织也是经济实体,不是慈善机构,必须通过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其生存与发展。管理人员要做到精干高效,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合作社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进行经营决策。每个合作社都设有营销机构,从事市场行情的研究,及时提出营销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现在,荷兰合作社规模比较大,市场占有率比较高,都是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分化改组形成的。虽然合作社数量减少,但规模扩大了,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了。如荷兰现在只剩下2家奶酪合作社,但却生产了荷兰国内市场85%的奶制品,进入了全欧洲最大的5家奶制品企业。荷兰赛贝科集团下属的CAV公司,相当于一个基层社,年经营规模2400多万荷兰盾,但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3人,其他都是兼职的,人员精干,效率很高。搞好经营,创造价值和经济效益,是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一切理想和价值都是空谈。

(六)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发挥比较优势,进行资源互补,是荷兰克服本国自然资源贫乏、实现农业高效化的主要途径。荷兰发挥比较优势,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进大出的贸易方针,二是通过加工实现增值。进口原料农产品的实质是利用国外资源,目的是从中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荷兰农产品的大进,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先进的加工技术和饲养技术优势,将原来低价值的原料或产品进行转化和加工,大幅度增值之后再行出口。荷兰大幅度削减了自己缺乏优势的大田作物,从土地较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获得农产品和原料,大大提高了本国土地的生产率,加强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荷兰本国的常年谷物产量为150万吨上下,人均占有量约100公斤,人均进口的饲料高达285公斤之多。同期,猪肉和鸡蛋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0%和40%,禽肉出口量占世界第三位。荷兰农业部门的产出中,近2/3用于出口,比美国高得多。虽然荷兰的农业产值只占GNP的4%,农业出口却占全部出口额的24%。

(七)重视科技和知识创新造就现代农民。荷兰农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普及,这已成为共识。合作社常常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农业研究,“荷兰皇家养牛协会”(Veepro Holland)就是合作社性质的牛种改良研究机构,它有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庞大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为全国养牛农户服务,甚至农牧渔业部和国家信息系统也需要从它那里得到咨询。国家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荷兰的农业科研力量非常精干,高度集中,经费充足,设备先进。他们的目标是达到世界一流,许多研究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荷兰农业经济研究所(LEI-DLO)的研究力量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能直接参与国家决策。荷兰的农民则受到市场利益的刺激和市场竞争压力,对先进科技有迫切的需求,这是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由于国家重视教育和推广,荷兰农民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不断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此外,荷兰农民有一种艰苦奋斗、善于合作共事、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执着进取的企业家精神。他们渴求知识,努力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他们有强烈的市场和质量意识,他们懂得:不改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现在的荷兰农民,无论是温室花卉还是大田作物,无论是奶牛场还是养猪、养禽场,个个都装备了电脑,利用它进行生产管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荷兰农民勤劳节俭,精打细算;但是,他们在生产投资方面,却决不吝惜。一个农场主能一次投资几十万、甚至二三百万美元来改进生产设备和技术装备。

(八)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荷兰的高效农业是在一种十分有效的体制和机制里实现的。农民、合作社、政府、国内外市场之间,紧密联结,互通信息,科学决策,保证了农业的协调发展。荷兰的农业决策过程是:事先把各种问题和矛盾都摆到桌面上,反复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互相妥协,最后达成一致。某一计划或政策一旦通过,各方面就必须严格执行。农牧渔业部的职能包括?quot;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实现了统一管理。负责制定政策、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进行质量监督、提供科技服务、发展基础设施、管理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等。相反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许多环节则主要是由作为市场主体的合作社完成的,政府并不参与。消除了部门的分割,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农牧渔业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上。这种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荷兰农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九)以质量求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是立足市场经济的根本。荷兰出口农产品80%销往欧盟市场,而欧盟市场是素以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闻名的,欧共体成员国都要求第三国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时,必须符合欧共体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定,并加贴欧洲质量标准标志”CE“,因此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和提供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质产品成为荷兰合作社立足市场的根本。由荷兰花卉合作社经营的阿尔斯密尔(Aalsmeer)花卉拍卖市场,根据拍卖行情及时调整花卉生产,每天的拍卖行情就是最好的生产指南。凡是在拍卖市场当天卖不出去的花卉都必须当天销毁,费用由生产者(社员)承担,这要求生产者必须生产高品质、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市场。吕伐登(Leeuwarden)奶制品合作社佛瑞斯兰奶制品食品公司(Dairy Coop Friesl and Dairy Food)将农民社员与市场连接起来,每三天收集农民社员农场的牛奶,进行抽样化验分析,根据其不同的品质付不同的价格,同时派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合作社的工厂则进行加工,生产出不同的奶制品并组织统一销售。这种流通和加工对生产的反作用,使农民社员的生产始终符合市场的需要。而合作社既通过加工增加了农民产品的附加值,又通过联合销售增强了农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荷兰合作社对我们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1995年中央5号文件就明确指出”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只有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社,它才具有生存的基础。至于如何实现此目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综合性的也好,专业性的也好,与其他经济组织包括私人企业合作、合资也好,都可以试验、探索、鼓励其发展。前提是必须符合农民社员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能促进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并在发展中寻求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必须向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既然要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就必须对组织结构、经营结构、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向农业靠拢和倾斜,走贸工农一体化路子,否则,就难以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当然,像荷兰那样按单一品种组建合作社,从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条产业链,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个漫长的过程是和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和专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是个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国家,单个的农民很难了解市场,也无力去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因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至关重要。利用现有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吸收更多的专门人才,从生产技术到市场营销,分地区、分品种对农民的生产进行指导,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发展农产品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经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供销合作社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来自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这就需要供销合作社向更高层次发展,加速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加强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的改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走集团化道路,从而增强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供销合作社集约化经营水平。我国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大网络,但网点分散,单个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比较低,经营质量和效益不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供销合作社企业的固有弱点十分突出,应进行深入的改革。一是调整组织结构,适度建立大企业、大集团。要摒弃传统的落后的企业组织模式,通过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授权委托等形式,建立和形成供销合作社的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改进经营方式,实行集约化经营。要纠正在改革中出现的”组织分散化“、”经营个体化“的偏向,坚持集体经营,联合经营,连锁经营,提高经营的集约化程度。职工个体经营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三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要克服”以改代管“、”以转代管"的倾向,加强、规范企业的基础管理,推行现代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向管理要效益。(

下载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兰集成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荷兰集成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卢辞 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人口1600万,相当于我国的上海市;其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不到安徽省的1/3。十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在世......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78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阶段。全部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对企业而言不存在市......

    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先进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设施农业”是“设施”和“农业”的组合,设施指可以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环境的系统,它由简易塑料大棚、温设施农业成为新世纪我......

    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的加大,儿童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群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对预防接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接种单位必须......

    世界农业课程论文(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

    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 荷兰农业与四川农业 摘要:荷兰农业发展的特点、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农业科学技术、四川的农业特点及重点作物……关键词: 荷兰、四川、农业、种植业 。......

    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合集)

    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2002-04-25] ·来源:一、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荷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3个:市场与农户连接型,合作社与农户连接型,企业与农户......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国......

    农业发展

    就日英两国农业发展现状谈谈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方向 植物保护学院11级植物保护二班 学号:1107101056 姓名:邹旭阳 摘要:分析了日英两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日本保全性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