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写写帮推荐)
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发挥自身优势,经营好特色文章,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不仅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而且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运输、营销服务等行业的同步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地推进我镇的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一、蔬菜产业现状
**镇是**县东部沿海的一个农业大镇,辖19个行政村,人口5万人,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水田1.5万亩,农地1.6万亩,年平均气温21℃,极端最低温度3℃,有效积温7200—7400℃,年日照时数2215小时,年降水量1200mm,自然条件有利于蔬菜生长,是闽南地区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复种面积),其中反季节蔬菜占70%,年总产量10—12万吨,产值超亿元。主要的蔬菜品种有:洋葱9000亩,年产2.8万吨;芦笋2000亩,年产3000吨;甘兰、牛心菜6000亩,年产1.2万吨;花菜5000亩,年产1万吨;日本大葱9000亩,年产4万吨;红白萝卜5000亩,年产1.5万吨;芥菜2000亩,年产6000吨;白菜3000亩,年产6000吨;其它品种3000亩,年产6000吨。由于种植面积大、产量多、产值较大,已经成为我镇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优化蔬菜种植结构,搞好蔬菜种植区划,体现规模效益。随着越来越多的蔬菜优良品种在**县普及推广,我镇逐步
形成“你有我新、你新我奇”种植观念,而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蔬菜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由最初的花生、地瓜发展到牛心菜、花菜、芦笋、白萝卜、红萝卜、日本大葱、洋葱等十几个品种。根据我镇的地理、自然气候条件及本地群众有比较悠久的种菜历史和经验,搞好蔬菜种植区规划,逐步形成东部沿海沙质地和沙土壤地适宜块根类蔬菜生长而将其规划为红萝卜、白萝卜、芦笋等种植区;中南部土地比较肥沃规划为花菜、包菜、洋葱等种植区;西部耕地大部分是农改地,排灌比较方便,规划为洋葱、日本大葱等种植区。由于蔬菜品种优良,种植区规划合理,有利于生产管理和销售运输,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单位产出效益在一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1997年的2885元增长到2010的7017元。
二是加大科技兴菜力度,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提高农民市场意识。蔬菜栽培要求高产,更要求优质,只有优质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站住脚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我镇蔬菜栽培技术就围绕“高产、优质、高效”作文章。首先是建立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以基地为依托,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重点从选择抗病虫优质丰产品种入手,加强菜田生态环境改造,科学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禁用有污染的垃圾和高毒、残效期长的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等方面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其次是提高菜农市场意识,种好安全菜、卫生菜、畅销菜,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菜农也从中受益。如有机蔬菜实行净菜包装上市,销往福州、厦门、漳州各超市,平均每包批发价3元(每包8两),每亩年纯利9800元,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农民种植的蔬菜每亩年纯利
从以前的1600元提高到现在的9800元,两者相差8200元,比较效益使农民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市场意识。再次是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蔬菜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并通过办班培训,印发科技资料,组织科技人员巡回指导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种菜水平。
三是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实施步伐,进一步打响品牌战略。为提高本地农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应对加入WTO以来的挑战,我镇加大农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组织实施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以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按照产品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加工的蔬菜有芦笋、洋葱、日本大葱、反季节红萝卜、白萝卜、花菜等品种,已通过产品标准注册登记的有**洋葱和**地瓜,其中**洋葱已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监测检验中心的监测,现已获绿色食品证书,这两个品牌的树立,对我镇6000亩商品地瓜和9000亩洋葱的市场营销,起着重要作用。
四是改善投资环境,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为促进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镇党委、政府把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培育特色产业的重点和龙头来抓,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现已引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有限公司等3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三、存在问题
我镇虽为闽南蔬菜生产第一大镇,但在生产、销售和加工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是生产上的盲目性。由于对市场信息调查了解不够透切
及时,在品种布局、季节安排以及规模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如:洋葱、日本大葱、芦笋、反季节甘兰等生产上出现过“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现象。“菜金菜土”现象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二是“农残”问题依然存在。**镇虽然有比较悠久的种菜历史,农民也积累了一些栽培经验,但相当部分农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新生事物、科技信息、市场变化反应迟钝,个别群众在农作物种植上还停留在“种子靠祖宗、栽培技术靠传统、收多收少靠天公”的旧时代水平上。因此,在选种子、施肥、用药等方面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致使出现农残超标、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三是专业化程度低。由于**镇属丘陵地貌,人多地少,土地由近万户农民分散经营,蔬菜营销队伍跑单帮式经营,小而全和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导致产品标准差、档次低、销路不好、效益不高。
四是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现在3家龙头企业,只有1家做农产品精深加工,其它企业和小型加工厂都做粗加工,规模偏小,档次低,发挥作用有限。
四、对策措施
(一)实施龙头带动,发展壮大蔬菜加工企业。
要继续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服务和扶持好现有蔬菜加工企业,要引导企业做好出口,促其进一步做强做大。要加强招商引资,发展蔬菜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要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让更多的农户在企业的指导下进行生产,以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民的收入。要鼓励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抓好
主导蔬菜品种生产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努力创立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起绿色蔬菜基地,以促进我镇蔬菜产业不断健康地发展。
(二)着力消除“农残”,扎实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特别要充分宣传农残问题对蔬菜产业发展和对农民长期利益的严重危害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巩固我镇作为全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的地位。五年内全镇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要增加1万亩,总量要达到2万亩。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
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是品种、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所以,要坚持科技兴菜战略,促进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首先是在原镇农技站、农技咨询服务、科协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热线,加强对菜农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指导服务,下决心解决好“农残”问题,提倡种安全菜、卫生菜、畅销菜,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其次是通过办班培训、建基地、搞示范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菜技术水平。
(四)狠抓流通环节,引资建设蔬菜配送中心。
要树立“没有市场份额的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农业,抓流通就是抓生产”的意识,以营销为中心环节来组织蔬菜的生产、流通和加工。要进一步完善**镇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千方百计引资建设蔬菜配送中心,通过专业市场聚产业、促发展、带增收。同时,从政策上扶持蔬菜营销队伍和营销大户,在全国各地建立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营销网络,逐步扩大营销网
络和营销范围,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要进一步健全电脑信息网络,从网上了解蔬菜信息行情,同时也将本镇的绿色蔬菜通过网页推介给国内外市场,提高绿色蔬菜产品知名度。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解决农业用水为重点,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基础建设资金,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东半灌区重点开发利用沿海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推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西半灌区重点抓好引水蓄水工程建设,疏通好**溪,确保水流畅通。要主动配合县里开展**渠引水工程建设,抓好配套设施建设,早日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同时,多做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广大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做到全镇统一协调农业用水,以保持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六)建立健全蔬菜营销队伍。成立蔬菜行业协会,把蔬菜加工企业的业主、营销大户和种植大户团结起来,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依托蔬菜配送中心,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推销**的蔬菜产品,提高**蔬菜的知名度,做大做强**的蔬菜产业。
第二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而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近年来宁夏各地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业产业化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比较好的组织形式。不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不得要领。
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十分密切,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不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组织就发展不起来;没有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推进。从宁夏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哪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专业合作组织就发展得好。反过来也是如此。
(一)只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有机组合起来,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够满足龙头企业的需要。龙头企业依靠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的原料,一般都不会成功。所以,许多龙头企业要自己建设原料基地,搞“反租倒包”。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就破解了这个制约因素。专业合作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安排农户生产,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既降低了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高额成本与合同不能兑现的风险,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较好地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目标。
(二)只有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国外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和国内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践都说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都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民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不会提出也不会出现专业合作组织。只有当农民的生产变为商品生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或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时,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取得较高回报,才出现了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组合,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适应这个要求,专业合作组织就应运而生了。我国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为农户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某一个农产品生产,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储运、购销等方面开展合作的组织。它与龙头企业直接挂钩,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发展趋势并自觉推动农业产业化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加工或销售龙头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农业产业化。当龙头企业建立后,马上就出现了原料供不上、原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这个时候,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就成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唯一选择。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有序地带进农业产业化运行轨道,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又解决了龙头企业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把龙头和龙身紧密联结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之,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近年来,宁夏制定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突出龙头带动,狠抓项目落实,区域布局初见成效。特别是4个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基本形成以(中)卫(中)宁为核心,辐射固原、石嘴山的枸杞产业带;盐(池)同(心)灵(武)滩羊及灌区杂交肉羊肉牛产业带;以吴忠、银川为核心的奶牛产业带;以宁南山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各地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同时,我们也感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完善组织、创新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切忌部门直接介入管理,与民争利,一统就死。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民”模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组织”,需要“能人”去领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党委把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党员在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作用。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党员带头,以产业为依托,组建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二)完善运行机制。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下几种机制。一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组织除了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外,还要按照一定比例向农民返还一部分流通或加工环节的增值利润,实行二次分配。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实行股金分红,坚持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黄沙窝村奶牛合作社与夏进乳业公司的利益联结,就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个合作社建设了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园区,夏进公司在园区投资建了挤奶站。入园区的农户按统一要求和标准饲养奶牛,机械化挤奶,统一售奶。由于牛奶质量好,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鲜奶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1毛钱,夏进公司每收一公斤鲜奶还给合作社返利8分钱。牛奶质优价高,使社员增加了收入;公司返利使合作社实现了创收。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利益联结方式。此外,还有企业优惠提供良种,派出技术员指导,在产品市场价格下跌时按照保护价收购等利益联结方式。不管哪种利益联结方式,前提条件是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受法律保护。二是民主的管理机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制定章程、制度,规定合作组织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社员大会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避免农民受到损失。三是积累机制。有条件的合作组织要设立公积金、公益金、风险保障金,具体提留比例和社员分配方案,要通过社员大会决定。四是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监事会,作为内部的监察和监督机关。要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严防共有财产流失或浪费。
(三)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领导人的培训。专业合作组织能不能有效运作和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合作组织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特别是理事长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理事长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合作组织的原则、管理办法、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知识;使他们懂得正确处理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关系、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做好积极引导、热情服务的工作。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形式要活,渠道要宽。只要能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带动农户,促进生产,扩大农产品销路,不管是什么形式出现、采用何种方式联合,都应予以鼓励,积极引导。鼓励科技特派员、农民经济人、专业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依托村级组织的组织优势、农技部门的技术优势、基层供销社的经营优势加快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建在村一级,可以建在乡镇一级,也可以建在县、市一级。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大了,还可以组成商会。专业合作组织要不断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着力提高合作组织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引导同一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商贸企业进行联合,组成经济实体或行业协会,迅速把产业规模做大。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主体是农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做到组建自由,进退自由。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积极引导而不强制推广,热情服务而不包办代替;既要加快发展,又不能搞成“一阵风”。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的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看到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激发更多的农民组建或者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要教育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遵守章程规定,正确行使权利,尽到义务;引导他们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按标准生产,按合同履约,使已经建立的合作组织得到巩固、提高,健康发展。
三、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既有发展的问题,也有巩固提高的问题,但主要是发展问题。社会各方面都要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完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个新事物,正处在发展之中,还很不成熟。它最终要发展成企业性质的组织,或者办成企业。但现在还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公益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合作组织。因此,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对专业合作组织在税收、工商登记、土地占用等方面,应像发展民营企业一样给予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应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工商部门要统一登记注册办法,减化登记程序和手续,并减免手续费。金融部门要采取扶持政策,优先为合作组织贷款。对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营活动,应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不收税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也适用于专业合作组织。自治区要在支农资金、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安排上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扶持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关系,保证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一是发展合作组织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立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侵害农户的经营自主权。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过去统的一层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一定经济实力,为农民服务和统的功能发挥得比较好;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不发挥作用。要继续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其为全村农户服务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专业化生产的农户服务。三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首先要鼓励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规范,通过抓典型,进行规范。
(三)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邓小平同志讲过农村体制改革的两个飞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表明第二次飞跃已经开始。党委管农村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当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关立法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领导,放到重要位置,提上议事日程,务必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群众认识到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这条路非走不可。早走比晚走更有利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民增收。要运用典型引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观摩活动,召开经验交流会,把县、乡和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带到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好的地方和办得好的合作组织去参观学习。各级农业、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经贸、供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
业产业化进程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而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近年来宁夏各地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业产业化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比较好的组织形式。不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不得要领。
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相
辅相成、密不可分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十分密切,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不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组织就发展不起来;没有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推进。从宁夏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哪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里的专业合作组织就发展得好。反过来也是如此。
(一)只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有机组合起来,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够满足龙头企业的需要。龙头企业依靠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的原料,一般都不会成功。所以,许多龙头企业要自己建设原料基地,搞“反租倒包”。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
式,就破解了这个制约因素。专业合作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安排农户生产,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既降低了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的高额成本与合同不能兑现的风险,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较好地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目标。
(二)只有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才能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国外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和国内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践都说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都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民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不会提出也不会出现专业合作组织。只有当农民的生产变为商品生产,农产品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或者直接进入消费市场时,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使自己的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取得较高回报,才出现了专业
合作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组合,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的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适应这个要求,专业合作组织就应运而生了。我国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为农户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某一个农产品生产,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储运、购销等方面开展合作的组织。它与龙头企业直接挂钩,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发展趋势并自觉推动农业产业化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加工或销售龙头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农业产业化。当龙头企业建立后,马上就出现了原料供不上、原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这个时候,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就成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唯一选择。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有序地带进农业产业化运行轨道,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又解决了龙头企业原料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把龙头和龙身紧密联结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之,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具有重要作用,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近年来,宁夏制定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突出龙头带动,狠抓项目落实,区域布局初见成效。特
别是4个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基本形成以(中)卫(中)宁为核心,辐射固原、石嘴山的枸杞产业带;盐(池)同(心)灵(武)滩羊及灌区杂交肉羊肉牛产业带;以吴忠、银川为核心的奶牛产业带;以宁南山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各地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同时,我们也感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完善组织、创新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切忌部门直接介入管理,与民争利,一统就死。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民”模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组织”,需要“能人”去领头。宁夏吴忠市利
通区党委把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党员在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作用。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党员带头,以产业为依托,组建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二)完善运行机制。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下几种机制。一是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组织除了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外,还要按照一定比例向农民返还一部分流通或加工环节的增值利润,实行二次分配。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实行股金分红,坚持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黄沙窝村奶牛合作社与夏进乳业公司的利益联结,就比较充分地
体现了这一点。这个合作社建设了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园区,夏进公司在园区投资建了挤奶站。入园区的农户按统一要求和标准饲养奶牛,机械化挤奶,统一售奶。由于牛奶质量好,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鲜奶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1毛钱,夏进公司每收一公斤鲜奶还给合作社返利8分钱。牛奶质优价高,使社员增加了收入;公司返利使合作社实现了创收。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利益联结方式。此外,还有企业优惠提供良种,派出技术员指导,在产品市场价格下跌时按照保护价收购等利益联结方式。不管哪种利益联结方式,前提条件是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受法律保护。二是民主的管理机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制定章程、制度,规定合作组织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社员大会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避免农民受到损失。三是积累机制。有条件的合作组织要设立公积金、公益金、风险保障金,具体提留比例和
社员分配方案,要通过社员大会决定。四是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专业合作组织要建立监事会,作为内部的监察和监督机关。要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严防共有财产流失或浪费。
(三)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领导人的培训。专业合作组织能不能有效运作和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合作组织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特别是理事长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理事长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合作组织的原则、管理办法、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知识;使他们懂得正确处理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关系、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做好积极引导、热情服务的工作。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形式要活,渠道要宽。只要能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带动农户,促进生产,扩大农产
品销路,不管是什么形式出现、采用何种方式联合,都应予以鼓励,积极引导。鼓励科技特派员、农民经济人、专业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依托村级组织的组织优势、农技部门的技术优势、基层供销社的经营优势加快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建在村一级,可以建在乡镇一级,也可以建在县、市一级。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大了,还可以组成商会。专业合作组织要不断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着力提高合作组织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引导同一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商贸企业进行联合,组成经济实体或行业协会,迅速把产业规模做大。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主体是农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做到组建自由,进退自由。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积极引导而
不强制推广,热情服务而不包办代替;既要加快发展,又不能搞成“一阵风”。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的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看到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激发更多的农民组建或者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要教育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遵守章程规定,正确行使权利,尽到义务;引导他们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按标准生产,按合同履约,使已经建立的合作组织得到巩固、提高,健康发展。
三、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既有发展的问题,也有巩固提高的问题,但主要是发展问题。社会各方面都要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完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
个新事物,正处在发展之中,还很不成熟。它最终要发展成企业性质的组织,或者办成企业。但现在还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公益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合作组织。因此,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对专业合作组织在税收、工商登记、土地占用等方面,应像发展民营企业一样给予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应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工商部门要统一登记注册办法,减化登记程序和手续,并减免手续费。金融部门要采取扶持政策,优先为合作组织贷款。对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营活动,应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不收税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也适用于专业合作组织。自治区要在支农资金、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安排上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扶持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关系,保证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一是发展合
作组织与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立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之上,决不能侵害农户的经营自主权。二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过去统的一层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一定经济实力,为农民服务和统的功能发挥得比较好;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不发挥作用。要继续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其为全村农户服务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专业化生产的农户服务。三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首先要鼓励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规范,通过抓典型,进行规范。
(三)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邓小平同志讲过农村体制改
革的两个飞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表明第二次飞跃已经开始。党委管农村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当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关立法工作也在积极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领导,放到重要位置,提上议事日程,务必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群众认识到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这条路非走不可。早走比晚走更有利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民增收。要运用典型引路,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观摩活动,召开经验交流会,把县、乡和一些专业合作组织 的负责人带到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好的地方和办得好的合作组织去参观学习。各级农业、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经贸、供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四篇:提升产业规模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提升产业规模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对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一件带动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为根本目标,不失时机引进温氏、正邦等一批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催生、助长、扶强”等战略,以及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施了“一村一品”工程,积极培植壮大了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和松脂五大支柱农业特色产业,牵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只“牛鼻子”。2008年,全省“一村一品”现场会、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并荣膺了“全市农业 产业化先进县”光荣称号。为及时准确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县委党校对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和松脂五大支柱产业的主抓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五大特色产业扬优成势。一是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集聚,横江葡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现有葡萄种植面积达1.8万亩,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葡萄示范基地12块,连片50亩以上的葡萄示范基地39块,初步形成了吉——永公路沿线万亩横江葡萄产业示范带。2008年,全县葡萄总量 达1.5万吨,产值达1.2亿元,辐射19个乡镇,带动农户3800余户,农户种植葡萄每亩纯收入达7000余元,真正实现了“一亩葡萄十亩稻”。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肉鸡、生猪产业发展迅猛。肉鸡产业主要依托温氏、正邦“公司+农户”形式合作养鸡,2008年新增合作养鸡户520户,全县合作养鸡户达3600余户,辐射15个乡镇,年肉鸡出笼量2000万羽,合作养鸡户年纯收入2万余以上。正邦公司已在登龙、安塘、凤凰建成3个大型种猪厂,永阳、大冲、桐坪等5个种猪繁育场和育肥厂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已繁仔猪25万余头,已发展养猪小区7个,生猪产业后劲十足;三是培植肉牛养殖大户,促使传统肉牛产业做大做强。2008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1万头,其中肉牛出栏11万头,能繁母牛存栏7万头(其中杂交母牛2.8万头),新增35个牛改冷配点,培植登龙乡等15个杂交母牛示范村,培育了固江镇23户杂交母示范户,扶持了敦厚镇24户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通过培植大户,提升了肉牛品种,壮大了肉牛产业养殖规模;四是松脂产业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我县拥有全省最大的湿地松森林资源,现有湿地松70万亩,依托金安林产有限公司资金、技术、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2008年,年产1.5万吨改性树脂,1万吨共混树脂,完成收入9500万元,带动林农8000余户,为林农带来现金收入4000余万元。
(二)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培植壮大了一批区域特色产业。一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促进了绿色农业的规模发展。永和、敦厚、梅塘无公害蔬菜种植1000亩,纯收入80万元,登龙粉芋种植500亩,产值200万元,安塘吊瓜种植230亩,纯收入80万元,敦厚娑山枇杷种植面积150亩,产值150万元,永阳花生和萝卜、固江糥米粉、万福、敖城花木基地也初具规模;二是坚持绿色招商、区域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万福养鸡产业,通过养鸡专业社与大北农联姻,带动193户农户养鸡,年出笼500万羽,永和尚书、丁家村养鸭产业,通过与江西煌上煌签订购销合同,年肉鸭出笼60万羽,销售金额1000万元,桐坪镇养猪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江西红牧禽畜有限公司,建立生猪基地200亩,产业定位是饲养、饮料加工、肉品加工一条完整产业链,固江镇养猪产业主要依托思倍得银湾桥养殖厂和春兴种猪场等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带动全镇养猪业发展,2008年全镇出栏生猪4.5万头;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渔业和畜牧业。敖城镇利用功阁水库的水面发展鮰鱼网箱养鱼2万平方米,年产鮰鱼400吨,产值400万元,登龙利用荒山荒坡植被多的特点,试养200头波尔山羊,2—3年内可达1000余头,效益十分可观。现在,全县涌现“一村一品”自然村373个,带动农户1.5万余户,“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农业总产值比重高达61.2%。
(三)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也不断壮大。现在,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8家。吉安温氏禽畜有限公司、江西金安林产有限公司、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县各乡村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全县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技人员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按照“培养能人、健全机制、规范运作”的原则,组建了与产业相对应的横江葡萄、金安林产、敦厚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入社社员6000户,带动农户3万户,建立基地近6万亩,2008年实现产值达5亿余元,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系列化服务,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困难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与当前党和政府重视“三农”工作这个难得机遇分不开的。虽然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在初级阶段。纵观全局,农业产业化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发展的机遇。首先,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优势产业,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带动作用。今年2月,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和松脂等五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农业开发和扶贫等优惠措施,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放在产业上规模、标准化生产、创品牌、搞活农产品流通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上来,为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其次,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民有发展种养的传统习惯,如,车前草、凉薯的种植就是永和镇的传统产业,吉固子是固江镇的传统产业,应该说,发展农业生产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通过一大批种养能手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广大农民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
第三,独特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长,而春秋季短,有利于喜湿的亚热带动植物生长和繁殖。全年平均气温18.3度、无霜279天,平均降水量1457毫米,年蒸发量1068.77毫米。境内河系发达,河川年径流量487.45亿立方米,过境客水472.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1万公顷。功阁水电站的蓄水发电,创造了3.14平方公里的库区可养水面,非常适宜“美国鮰鱼”的生长。永阳、敖城、梅塘、指阳、天河、官田、桐坪、固江、浬田、油田等乡镇由紫色沙岩、沙砾岩、泥质岩构成单斜山地、地势低缓,土层较深厚,加之每年9—10月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沙田柚、棚柑、脐橙等水果的糖分积累,宜果面积达30多万亩,是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第四,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我县有紧临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有京
九、吉衡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的便利交通条件,随着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拥有广大的消费市场。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等主要名优特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横江葡萄平均产地批发价达到3.5元/斤,市场销势历年不减,每年8月中旬开始就逐步脱销。这为培植壮大我县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技术服务部门发挥了农业科技的领军作用。农技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通过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二)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1、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够明显。长期受小农经济模式影响,导致主导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缺乏种养大户,制约产业发展。全县果业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但100亩以上相对连片种植的不多。我县可养水面达7.5万多亩,基本上是四大家鱼养殖,敖城美国鮰鱼还未成拳头产品。去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无法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又如,横江葡萄虽成立了“葡萄协会”,但在生产和销售上,依然各行其道,果农仍靠零打碎敲销售。
2、加工型龙头企业少,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目前我县水产、果业还是其他经作茧自缚,没有一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仅有温氏、正邦几家养殖大型企业。敖城美国鮰鱼养殖年产400多吨,全靠鲜活外销,其他水产也是如此,养殖效益低下,水果因缺乏冷藏设施,特别是在去年果业丰产的时节,果农都怕销不出去,各类柑桔均价只有1.5元/公斤左右,丰产不丰收;车前籽是永和镇的一项传统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连续几年,只要种植了车前草的农户,亩均收入都在3500元左右,是一项真真实实富民产业,但因本土加工型龙头企业缺乏,销售渠道狭窄,市面替代产品的出现,加之科技攻关不力,该产业基本萎缩。
3、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缓慢。据测算,新增果业面积1亩。需投入资金3000元,兴建一座养殖规模在1000羽左右的鸡舍,农户需投入3万元左右,如果稍大些,则要前期投入10万元左右,当然养殖利润也高达30%左右,群众普遍反映积极性较高,但是苦于资金的缺乏,大多数群众只能眼看别人赚钱。这些年,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收入有所增长,但因改善居住条件,加之种养技术缺乏,风险保障还不健全,又据信用联社的规定,每户小额贷款5000—10000元之间,种种因素制约,有碍于产业经济的发展。
4、品牌效应发挥不充分。我县“横江葡萄”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敖城的美国鮰鱼养殖基地、登龙香芋种植基地、固江、登龙、永阳等地的吉安黄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温氏、正邦养殖基地等,其中有的产品因缺乏统一管理和经营,没有达到品牌效应。
5、专业市场发展缓慢,服务功能不健全。我县农副产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残缺,大多农产品处于零散交易状况。如,横江葡萄虽是全省知名的农业特色品牌,但没有专业市场集中交易,果农仍是零打碎敲销售,吉安黄牛只有固江兴建了一座专业市场,但配套设施较差,服务功能不全,时有闲置,肉牛基本上处于靠牛牙人媒介交易。货运物流成本也较高,据调查,敖城等地养鸡利润较凤凰、敦厚、永和等周边乡镇就较低,产业基地与市场距离拉大,有的产品转化不了商品,使一些农民的种养只好自给自足,停留在自然经济状态。
6、农技人员严重不足,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我县农业局渔政站,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人,他们要承担渔政、科研、技术指导、科技推广等职责,而全县可养水面达7.5万亩,遍及19个乡镇;果业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畜牧兽医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含机关工作人员),他们还要承担全县的检验检疫工作,目前这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单位,又面临参公转型,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显而易见,要靠现有的科技力量来扶持产业的发展,必力不从心。同时,由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较少,且本身技术人员不足(据调查,温氏养鸡在永阳片的技术人员只有2人,一旦发生疫情,很难随叫随到),导致难以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农户与市场、企业之间的联系、信息不及时、不对称,产业发展风险较大。
三、提升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是一项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在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应以增收富民为目标,突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发展思路,选择产业组织生产模式。
要按照市场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全县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力的农业产业群。重点建设横江葡萄、温氏养鸡、正邦养猪和松脂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油茶、养鸭、花生、香芋、车前籽、花木、菌菇、蔬菜、枇杷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抓起,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体系。
要用工业化思维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引导、示范带动、公司(协会)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来选准产业组织生产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相匹配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政府引导”即政府通过在征地、土地流转、奖金扶持、贴息贷款、小额信贷、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及奖补办法等,引导群众自觉自愿投身于产业开发。“示范带动”即:凭借能人效应、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带动更多农户投入产业开发。“公司(协会)运作”即乡、村成立协会或合作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办法,成立公司(协会),采取“协会+基地+农户+市场”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等多种形式对农户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方法,引导农户由传统生产向规模生产转变,形成融育苗(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生产形式。“群众参与”即积极引导群众以个体民营或联户入股的形式参与产业开发,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的农户、单位、个人参加产业开发,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积极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一是积极整合农业资金。在不调整原有管理体制,不改变资金原有性质的前提下,将农业开发、老建扶贫、农业、水利、财政等专项资金有机捆绑,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向产业化经营项目倾斜,逐年加大对横江葡萄、肉鸡、肉牛和生猪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同时,财政要安排要一定的资金对万福养鸡、永和养鸭、敖城鮰鱼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进行适当奖补,加快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做强产业、做大规模。二是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新型信贷联合体。为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农村信贷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机制,组建 “政府+金融机构(信用社+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新型信贷联合体,通过建立信贷担保机制,贷款贴息制度和自然灾害的保险制度,有效地解决农户资金少、贷款难、风险大等问题。
(三)破解发展瓶颈,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化的提升关键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开展规模提升行动。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辐射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向外延扩大,把龙头做大。对现有具备一定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二是围绕横江葡萄、肉牛等特色产业开展农业招商,引导有实力的工商贸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龙头企业介入农业项目开发,无论是在市场、资金、技术上,还是在产品的规模和技术含量上都要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同时,对横江葡萄、肉牛产业的产品开发、质量安全、产品附加值以及市场竞争力上要有显著的提高;三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小型分散的加工企业聚拢成龙。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低档次,因此,要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技术改造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化经营道路;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的名牌战略。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四)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健全技术服务网络。
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含量。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产业种养大户的培训,组织编写农业产业生产实用资料发给农户;二要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形成县级以科研、培训、咨询为主,乡镇以示范推广为主,村级以技术指导为主的科技推广网络;三是跨乡镇成立水产、果业、兽医等站所,人员从现有农技人员中抽调,不足从涉农在大中专毕业生中考聘,人员及工作经费从县财政解决;四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抓好产业协会建设,配备产业专干,真正帮助农户解决产业生产技术问题。
(五)强化组织领导,搞好部门配合。发展产业一要加强领导,县乡要分别成立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制定好本级农业产业规划,协调产业化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二要强化目标管理,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要明确发展产业的任务,并纳入目标考核,制订相应的奖惩办法;三要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县产业化办、财政、农业、林业、果业、水利、国土、老建、农业开发、保险公司、信用联社等职能单位,应按照既分工又协作的要求,积极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
第五篇: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进程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进程
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在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市情,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环节,瞄准龙头企业这个关键点,切实提出发展对策,真抓实干,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具有平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使全市农村经 1
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一是龙头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全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在政府部门的有力推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市场驱动下,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得到稳定发展,中药材、核桃、花椒、油橄榄、蔬菜、苹果、商品牛、商品猪、优质粮油等产业形成了优势较为明显的产业带。
三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科技部门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地引进示范推广了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农业科技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45%以上。
四是名优品牌农产品不断涌现。按照市场消费的需求,把树品牌、创名优作为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加大了对名优新产品的开发、宣传、营销、注册、认证。到2009年底,全市已认证有机食品1个1270亩,绿色食品13个45.85吨,无公害农产品42个182.6万亩,注册商标46件,为拓展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实力不
强,带动能力弱。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在起步阶段,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村经济带动力不强,受益农户少。二是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真正称得上名牌、拳头产品的少,受多方因素制约许多企业不具备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能力。三是农业产加销体系尚未健全,产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一些龙头企业原料无法保障。四是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环境欠佳。
二、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建议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项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农业发展总趋势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快慢,关键在龙头企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好坏,关键也在龙头企业。实践证明,龙头带基地、联农户、进市场的生产格局要靠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延伸,实现多次增值也要靠龙头企业;农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龙头企业。
因此,现就如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要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议市、县政府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平安市农业龙头企业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完成原始积累的老板和农村能人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并在项目招商引资、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全市上下形成亲商、爱商的良好风气,真正为企业分忧解难。
(二)龙头企业要坚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要抓市场研究。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裁判,拥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发展。龙头企业第一要务就是要紧盯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跟踪消费的变化趋势,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
二是要抓市场开拓。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重视本地市场,更要重视外地市场;要关注国内市场,更要关注国外市场,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增加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三是要抓产销衔接。发展“订单农业”是龙头企业掌握原料来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搞好产销衔接的主要形式。龙头企业要在规范与农户的产销合同上下功夫,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提高订单的履约率。
(三)龙头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竞争力
一是要抓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要通过引进新设备,采取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形成“一料、多种产品、综合效益”的发展格局。
二是要抓质量安全。质量是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龙头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观念,按照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从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到产中技术环节,再到产后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运等,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操作,提高从农户到加工企业等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要建立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市农产品进入市场,走出国门创造条件。
三是要抓品牌打造。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是产品质量的标志。要把企业品牌建设作为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狠抓产品科技含量,产品质量,以及策划宣传,形成一批企业名牌、行业名牌。
四是要抓增长方式转变。龙头企业要从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出发,转变增长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一
方面要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节本增效,另一方面要发展绿色经济、集约经济、循环经济。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和破坏,防止在企业的布局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上仅是自己的浅显认识,如有不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