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文本内容等自学与理解生字新词。
3、感受文本的几幅画面,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略,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荷兰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
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
3、激发朗读,整体感知
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把课文默默地朗读一遍,边读边“看看风光”。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一)、提出自读要求
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对荷兰的景观一定会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了吧,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好。请大家按以下要求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2、一句一句地朗读,达到通顺流利。
(老师巡视指导,并搜集有关自学信息。)
(二)、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重点朗读。
2、分节检查朗读
同时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解决生字词。如“镶嵌”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即可。
对一些读被读破的句子,反复加以纠正。也可同时把读出情感来。
三、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轻轻地读,极目地望,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
2、简单交流:“奶牛图-骏马图-羊猪-鸡图-挤奶图-傍晚图。”
3、由交流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妙的牧场景观。
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
2、教师重点指导“顽”、“悍”、“烁”,让学生注意左右部分的相互配合。
3、学生练写体会。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薛林
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品行。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谦逊、尊敬师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打开这扇大门,认识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板书:孔子。(子的读音3声,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
师:通过课下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指名生介绍)
师:看!这就是孔子的画像,(投影出示孔子画像: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中国人民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那么,今天的课文要讲述他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课题(生说课题),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拜师。)“拜”字的右边是4道横,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师:课前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 预习情况。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是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生字新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相距 止境 长进 敬重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曲阜(用红色标注生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谁来读一读,(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
3、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红色的字,这些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分别范写:尘、迎。要求学生在写字本上描红1遍。
三、学习课文。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在这个基础上要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这个问题;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谁来读读课文?(请4名同学,每人读1段)
3、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学习课文第一段
4、师:那谁知道孔子为什么拜师?生回答,(投影出示第一段。)(标注 :渊博、远近闻名)这里有2个词语,我们看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5、理解:远近闻名
师: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从远近闻名看出)。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7、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生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四段,总结课文。
教学目标: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品德,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教学过程:学习第二段
8、师:那么孔子是怎样去拜师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出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到洛阳拜老子为师,同学们用笔画一画,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投影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很远,(出示地图)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出示:不畏艰辛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这个句子中特别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 ;有时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 ;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9、师: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0、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11、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去,我们再读读这个句子,(1生读),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
12、大家一起读读,读出孔子不畏艰辛的拜师的决心。
13、接着读后面的部分。
14、这就是老子(出示老子的画像及资料)
15、现在两位大思想家见面了,孔子又是怎样拜的师呢?课文中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听了这段对话,你对孔子、老子有什么印象?(生说,板书 谦逊有礼)
16、老子知道孔子要来时,他是怎么做的?(板书:迎候)
17、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他们的礼貌、谦逊。(分角色读,让3个生读)。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18、(出示说的话,表演读),掌声鼓励。重点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出示:学无止境
(2)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师:现在是三年级——
生:将来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生:还要考博士。师: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考研究生。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
19、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20、听了他们的对话,此时你对孔子、老子又有了怎样的印象?(1生说)
学习第三段
21、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的?
生朗读此段:(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板书:随时请教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那老子又是怎样教的呢?板书:毫无保留
22、现在你一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吧,(生说)师出示他们特点的课件课件。
23、出示对联。
24、再深情地读读最后2个自然段,读出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四总结升华
1、师;课文读到这里,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已深深印进我们的心中,正是他们学无止境,他们才学识渊博,所以赢得了人们的敬重。板书:敬重
2、穿越时空,此时孔子、老子来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出示我想对您说„„)
3、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向他们学习,把他们记在心中,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
4同学们,今天这么多家长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这正如孔子所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孔子一生有许多名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条他的名言,作为小礼物送给大家,喜欢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出示名言)
五.课下作业;
1、摘抄孔子的名言。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赶紧写一些吧!
《孔子拜师》说课稿
薛林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 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 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 “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 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 清晰。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三、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单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习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知识渊博 学无止境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学生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 ,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围绕中心 品读感悟】
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及追问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
随 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肯定会提出“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先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两个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如果你家里发生什么是,你的父母会日夜兼程的赶 回来。那孔子呢?
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见过风尘仆仆的人吗?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 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 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 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
3、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拜老子为师?读孔子的话,结合实际例子进行体会。
4、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内容:《果园机器人》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第24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水果丰收,果农忙不过来了,于是需要机器人帮忙;果园很大,机器人不好拖着电线工作,用电池也不方便,于是又想让果园机器人“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电。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学生读后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情分析:
《果园机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的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工作。
签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机器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理念:
《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本、网络结合的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想象。
教学重、难点:
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帮助学生突破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课件:机器人
3.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德、测、慕”等八个生字,求学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伦纳德老师对学生的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耳语测试中“我”是怎样做的。
2、体会“我”听到老师说出“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后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尊敬残疾人,就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残疾的小姑娘,体验一下她的感情生活。 板书:《难忘的八个字》
2.(哪八个字?谁说的这个八个字?为什么难忘?……)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因为先天缺陷,因此很自卑,为了避免同学们的嘲笑,她撒谎,她弄虚作假。自从老师对着她的耳朵说了“八个字”后,使她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
三、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①小女孩为什么对同学撒谎心里就好受点?②“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是什么原因?③用做假的办法对付耳语测试,怎么理解?④为什么伦纳德夫人说的八个字会对小女孩产生那么大影响?等等)。
2.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认为哪个问题重要,你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的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讨论。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伦纳德夫人。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不要强求达到某种目标。能对伦纳德夫人的爱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谈了对伦纳德老师的初步印象,我们都被伦纳德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以及“我”爱伦纳德老师的深情所感动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继续欣赏这篇课文。
二、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配背景音乐)
2、多媒体出示中心问题:“我”为什么对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难以忘怀?
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并说说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归纳大家的看法,组织好语言,最后把本组意见在全班交流。
3、人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要点:
a “我越来越敢肯定……甚至没人喜欢我”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师却对她说出了那温暖的八个字,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她又怎样会忘记呢?
b “很美、温柔可爱……笑眯眯的眼睛”
伦纳德老师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爱残疾学生的美好心灵,这样的老师怎不让人喜欢呢!
c “这八个字仿佛是……人生的看法”
伦纳德老师轻轻的对“我”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温馨的、充满爱意的话语似一束阳光射进“我”的心田。他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老师不因为“我”长得难看而嫌弃“我”,却给了“我”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关爱;他的爱让自卑的“我“恢复了自信心,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扩展: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的资料和故事,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在学生介绍的同时,老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等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总结并布置延展性作业:
黑夜里的一盏灯火,寒冷时的一件外衣,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心,去关心你的朋友,不帮助那些需要有困难的人,你也会体验到一种快乐。
2、找出描写人物相貌的语句,先读读,后说说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相貌特点的。
(先让学生多读,然后要说清楚两个人物相貌描写部位不同,都是具体的形象的描写。)
板书:
31 难忘的八个字
温暖我冰冷的心
老师对我真挚的爱 →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 安慰我受伤的心
改变我对生活的看法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训练要求
1、辅导学生熟读、背会《对子歌》。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纸上谈兵》的故事,懂得理论要联系实际的道理。
3、指导学生讲童话、演童话、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对联。
2、收集童话故事,准备一些道具。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读,感知对偶的修辞方法:
(1)正确朗读下面的对联。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4、再次朗读,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对联。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题:第一问回答原因抓住赵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的行为和骄傲自大的品性。第二问讲明赵括的表现及作战的结果,对应前面的判断。
第二题:各抒己见,谈出有新意、独特的感受。可以是从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也可以是从故事里的人物身上明白的道理。
5、把《纸上谈兵》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活动欲望
为学生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讲童话故事
指导学生注意事项:
1、对主人公的描述要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尽可能地讲清楚,讲具体。
2、要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尽量把故事讲得完整,讲得生动。
3、学生分组讲故事。
4、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看哪一组的故事讲得精彩,并能说出为什么。评选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
四、把故事编成童话集。
五、把童话集带回家,让家人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方案二:
教学目标 :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结合本单元课文,明确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结合画面识字。
3.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4.积累与知错就改有关的名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课件)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1)小组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预设:实在不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2.(出示课件)
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
3.(出示课件)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是写小孩子采到蘑菇时高兴地叫了起来,因此,这里是说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4.(出示课件)
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板书: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
设计意图:
出示交流内容,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出示书中字词。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画面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巡、缆、瞭”。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4.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出示课件)
(示例:旭日东升,海滨哨所,海防战士们已经早早起床,他们有的站在一艘军舰上向四周瞭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四处巡航。沙滩上,美丽的贝壳静静地躺着,和缆绳、铁锚相望,他们一起说着悄悄话)(板书:看图识字)
设计意图:
看图识字,并用上这些词语,想象画面,连成一段话,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出示书中句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小组代表发言。(板书: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第一组句子,加点的字是“熟”。在第一句话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第二句话中“熟”的意思是“熟练,表示程度深”。
第二组句子,加点的词语是“味道”。在第一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舌头接触苹果时所得到的感觉”;第二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看这本书时的感受、情趣、意味”。
(二)(出示课件)
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书中例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两段话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两个例句的构成规律是,句子是围绕开头的小句来写的,后面部分把这个意思写得更加清楚明白。
第一句话是围绕“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写的;第二句话是围绕“他们高兴极了”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出示课件)(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示例:雨下得真大。哇!雨点一串又一串“噼里啪啦”从天而降,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不一会儿汇到一起变成了潺潺流淌的小河,流向远方。往远处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分不清哪里是楼房,哪里是大树。树叶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绿、透亮,树枝摇摇晃晃的,好像快要掉到地上似的。路旁的花朵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一片又一片地落到了地上,顺着雨水漂向了远方。
设计意图:
词句段的设计其实就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段的运用与实践。
四、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书中“日积月累”的内容。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都是关于什么的名言?(都是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板书: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会了看图自主识字、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还积累和理解了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1.结合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词语并展开想象;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现象;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积累背诵关于“改过”的名言。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知道她的神奇,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关注现代科技的热情。
3、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聊天室、互联网”等词语的含义,对网络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1、认识文中的生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你了解“电脑网络”吗?集体交流。课件播放网络相关知识。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网上救援的真实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至第八自然段,感悟第一个问题:芬兰的苏珊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的?
①苏珊为什么发出求救信号?指名读相关句子。(反复炼读第六自然段,联系生活理解“灼痛”“两肋”“急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苏珊突然发病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觉)
②苏珊为什么用“黑色粗体大字”发出求救信号?
③桑恩看到苏珊的求救信号后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过渡:苏珊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选择了用互联网求救,她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远隔万里却富有同情心的桑恩。
2、学习九至十八自然段。感悟第二个问题:美国的小男孩桑恩是怎样帮助苏珊获救的?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桑恩通过互联网帮助苏珊,分别做了些什么?(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总结:
四、延伸拓展,实践活动
1、苏珊的获救,互联网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跟苏珊的沉着与智慧是分不开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危险要懂得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自救,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吧!(课件播放:鞋子的故事)
2、通过《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我们对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做什么?课后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并学习上网,看看互联网上有哪些信息。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在“谈话导入”中,交流心路历程,分享彼此的感受。
2.在“诵读诗歌”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魅力,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在“亲近语文”中,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大概结构,明确学习任务。
二、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喜欢上语文教师,也渐渐地爱上语文课。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教师
1、师简单自我介绍:我姓**,名**,我是一位爱读书、爱思考的教师。
2、初步认识一下学生:能像我这样的,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3、依次出示课件,师生交流。
课前,你心目中想象的语文教师会是怎样的一位教师?
课前,你心目中想要一位怎样的教师来成为你的语文教师?
现在,你初步认识徐教师后,心中想要说些什么呢?
(二)诵读诗歌,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
三年级的天空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从八月的家中匆匆赶来
来到美丽的实验小学,
从此,
踏入三年级明亮的天空
书写新的传奇。
2、自由读读,指生读,师生合作诵读。
3、师:今后,将争取每节语文课,花三分钟时间,来诵读这样的诗文。
(三)了解大概,亲近语文
1、认识封面:仔细看看语文书的封面,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2、读读目录:
认真读读语文书的目录,说说:
(1) 这本书一共有几篇课文?标*号的有几篇?标△号的有几篇?
(2) 认真读读课题,你最喜欢哪些课文?为什么?
(四)提出要求,准备学习
1、拥有一本新华字典或词典等学习工具。
2、准备三本簿子:日记本;练笔本;摘录本。
3、准备一、二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
4、认真读读“预习”单、“复习”单,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四)布置作业,练笔表达
在“小练笔本”上,写上二、三段与“教师、语文”内容相关的话,题目自定,也可以是:
新来的语文教师
语文《开学第一课》
我的语文教师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有(),有()就是没有()。
二、发现学习(一)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发现学习(二)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的小蜜蜂,( ),好像(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课文向大家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小朋友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课余生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它同样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1、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紧密结合:
为使交流更流畅,更利于学生学用结合,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作一个大致的安排,并比较详细的记录,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来交流,并根据交流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计划。交流的内容大体上有四项:
⑴ 课余做了哪些事;
⑵ 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⑶ 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
⑷ 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内容安排清晰、有步骤,有利于在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2、构建比较开放的口语交际空间:
我们国家是一个集聚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这样每个民族的儿童也会有本民族特有的课余活动,教师对部分民族儿童的课余活动进行介绍,试图将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一个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交际之外更有了丰富的课余知识。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3、了解不同民族儿童的课余生活,并激发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安排记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习内容,激发交流欲望
1、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孩子们哪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
2、我们还学过一篇课文《画家乡》,课余涛涛在海边捡贝壳、踩沙滩;山山提着小篮子采蘑菇;青青骑着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平平在平原上抓蝴蝶;京京正跑向科技馆,看样子他在课余一定很喜欢探索科学奥秘。
(师生共同回忆。)
3、我们也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而且认真执行了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课余安排
1、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⑴ 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⑵ 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⑶ 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⑷ 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⑸ 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⑹ 可以讲讲自己学会的一样生活小技能,学会的一件小家务。
交流要求:
⑴ 别人发言认真倾听,不打断。
⑵ 自己交流尽可能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⑶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安排都不太一样?那么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最合理、最有意义、最切实可行呢? 也可以说说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并和大家共同讨论,请老师为交流的同学颁课余生活之星章。
(惜时小能手、才艺小能手、创造小能手、勤劳小能手、休闲小能手、阅读小能手等。)
4、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三、联系民族风情,进行拓展延伸
(视频展示:)
傣族:每年的农历4月13日4月15日之间,是傣族的泼水节,全族的男女老少都着节日盛装,从家里拿来锅碗瓢盆往别人身上泼水,水身上的水越多,就说明谁在这一年好运最多。
蒙古族:草原上的孩子放学回家,坐在马背上放羊放牛,一方面为家长分担辛劳,另一方面也成了自己有趣的课余生活。
黎族、苗族:每逢过年过节,或者晚上,大人小孩纷纷跳起竹竿舞,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四、激发想象思维,丰富交际内涵
1、多么有趣的课余生活,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与更多人来分享它呢?说说你的好办法。
2、方法交流:拍照片;把自己学到的、听到的告诉更多的人;与同学合作编课余生活三句半;将有趣的画面画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德,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1、齐读课题。
读课题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
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
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知道了你们爱读书。但,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我们试试,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生默读,画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指刚找出的中心句)里能读出哪个词?对!就是它!创造!(师奋笔疾书,粗粗的行楷字:创造)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请大声地读第四自然段。
2、孩子们的回答,我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生,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老师和男女同学合作朗读第四段。感动盘古的无私和伟大,感受排比句的音律美和气势美。
句子美,我们读得更美!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浪接一浪,读来好有气势!
3、这些句子,我们换一种说法,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情?
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你的语言感动了我!
我看到了,孩子们正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在神话的世界尽情翱翔!
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指板书:化作万物)读成一幅画(指变换的句式)!”孩子们,你们做到了!
五、学生读课文。
神话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还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我想,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去读课文,去体会盘古那雄伟高大的形象吧。
六、升华中心,布置作业
反思:本单元是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盘古开天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文辞优美。我用“创造”一词,将本课串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开始,先让学生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让学生从中找出中心词:创造,然后提出问题:盘古怎样创造了宇宙?最后又教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创造”。脉络清晰自然。介于本文是个神话,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难度。于是,我把时间用在了让学生充分地读上。尤其是第二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我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段,运用多种读的形式,使孩子们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并潜移默化地将排比句告诉给了学生。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 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学习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来体会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西方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喜欢过节日,不过她们不是过春节,而是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想不想看看他们怎样过圣诞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教师和着音乐与画面简介圣诞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一位作家把其中的一件事情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想不想读这篇文章?(生齐喊“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给予树
2、质疑课题:这个课题好特别啊。谁能把它读好?指名生读课题,正音给(ji),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课题,想一想,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为两大问题:(1)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对于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好吗?
[点评:从儿童生活世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快乐,再次感受节日生活的美,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发探究的欲望,在个性化建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凸现共性的认识,整合出有价值的、统领全课的问题,搭建出新的探究平台,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二、初读,感知美的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你能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吗?
2、读后交流。(1)指名学生读书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要求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读课文重点段落,要求读正确、流利。(3)通过与课文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评: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通过自读,对给予树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给予树的含义。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引导学生借助对词语的认读,进一步夯实基础,积淀语言。对词语的认读,凸现厚度,不仅仅读正确,更能引导学生从读的情感中透出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美。]
三、深读,交流美的情感
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地去发现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相关词句上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妈妈心情的变化,并用上“先……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担心----生气----激动)
[点评: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的整体效益。整个活动以学生的学、思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为学生的合作呈现清晰的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的情思,理清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孕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力。]
四、品读,感悟美的心情
(一)品读“担心”,感悟忧中之美
妈妈担心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2、抓住“并不、只攒、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啊,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而在圣诞节时却是担心,谁能把这“担心”读好。
4、指导朗读,体会爱意。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二)品读“生气”,感悟矛盾之美
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哥哥或姐姐,你能告诉我们她为什么沉默不语吗?
3、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妈妈生气了,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如何向妈妈解释呢?
4、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尝试解释,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
5、播放音乐,师生角色表演,情境对话。
(1)抓住“一回到家、立即”等词语,教师扮出生气的样子说道:“金吉娅,你过来一下,再不过来,我可要生气了,告诉妈妈,你的二十美元买了什么?”(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进行对话)
(2)抓住“难过”一词,引导学生挖掘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老师的对话表达出来。
(3)在师生个别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整体互动,随机提问,如,从金吉娅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别人、关心家人……)她难过什么?(没给妈妈、哥哥、姐姐买象样的礼物……) 金吉娅你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一张卡片渲染情境)?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你决定买吗?你知道这19美元50美分意味着什么?(陌生女孩得到了洋娃娃,得到了金吉娅的爱,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精美的圣诞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呀,这实在令金吉娅为难,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金吉娅的这种内心感受?
6、指导朗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7、深化给予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是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点评:教学的着眼点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矛盾心情的关键词语,步步深入,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自我建构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摹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建构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三)品读“激动”,感悟梦圆之美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自己练说妈妈激动的话语。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如愿以偿”一词,深层探究陌生女孩、金吉娅、妈妈三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那个陌生女孩,当你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也会象金吉娅一样仁爱、同情、体贴别人,回报社会对我的爱,关心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看到和听到陌生女孩的言行时,你又会怎么想?(使别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我帮助别人的心愿也就实现了……)如果你是妈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又会怎么想?(自己的孩子已懂得关爱他人,有一颗仁爱、同情、体贴别人的心,这正是妈妈的心愿……)
3、指导感情朗读。
[点评:学生紧紧抓住“如愿以偿”一词,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寻言以明象”,以读见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进行生命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人性之美,感受到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三、拓展,升华美的意蕴
1、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刚上课时,有同学提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课文学到这儿,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这是一棵________树(希望、同情、快乐、爱心、友谊、美满、体贴、高兴、热心、愿望……)
2、走进现实生活。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随机画出一棵圣诞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3、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总评]: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美代代相传。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这篇教学设计,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尤其是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 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一片葱茏的净土---美的精神殿堂。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交流,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寓言大峡谷”去品读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狮子和鹿》。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这个故事里,新的生字朋友真不少啊,你能读准它们吗?捧起书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
①(出示词语)我把新的词语朋友从书本中请出来了,你认得吗?自由读——开火车——男女接读
②再把词儿送回课文,整个故事你能读通顺吗?指名分段读,其余同学边听边默读。
3、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指名说。(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三、研读感悟:
(一)读悟第2—4自然段
1、默读:我发现这句话里藏了一对反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板书:美丽——难看)这只鹿啊,觉得很美丽的是——自己的角(板书:角),他可喜欢啦!而认为难看的是——自己的腿(板书:腿),他很不满意!这些内容写在哪几段?请你默读2、3、4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
2、交流:
⑴角:你从哪儿看出小鹿很喜欢自己的角呢?指名说。(出示第三自然段)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珊瑚:你们见过珊瑚吗?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指名读。
匀称: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是啊,看上去比例协调,就像我们写书法一样,大小合适、宽窄合理,也可以说是“匀称”。“匀称”就是一种美。谁能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背诵积累:(出示图片)现在,不看书本,你会夸吗?指名背诵。
齐背:(出示第三自然段)漂亮的小鹿们,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不着急离开”他想干什么?
“鹿摆摆身子”他摆摆身子,这又说明什么?指名说。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你能把这个“!”读好吗?指名读。(如若学生提到小鹿本来不知道自己这么漂亮,也可以带出“咦,这是我吗?”一句的感悟。)
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⑵腿: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不喜欢了。你们从哪儿看出来?指名说。(出示第四自然段)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你听懂小鹿的意思了吗?指名说。(如若学生说不清,再(出示练习①)帮助理解。齐读练习句。再比一比,哪句更强调他不喜欢自己的腿?齐读原句。)这四条腿跟那两只角根本不相配!
“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能这样来读读吗?指名读。
3、体会语气词:就这样,小鹿一边欣赏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出示三句小鹿的话)连起来仔细读读他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语气词变色)再读读句子,你觉得用语气词开头来说话和不用语气词,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能更突出心情。)是啊,用了个语气词能更直接地表现出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出示提示语填空)现在,你能给小鹿说的几句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吗?指名说。瞧,看似简单的一个语气词,就把小鹿心情的复杂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们以后说话、写话时,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4、小结:师生合作读。
(二)读悟第5、6自然段
1、过渡:是什么事让他后来改变了想法?请大家读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
2、整感:指名说。刚才,他把这件事说得很详细,那你能切中要害,说得简短一点吗?(如若学生感觉困难,(板书:虽然、却)帮助学生概述。)指名说。哦?“难看的腿”竟然有那么厉害?你们从哪儿读到的?再默读第6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出示第6段)
(学生可能会直接找到最后小鹿的话。教师就先肯定并引导:你是从小鹿说的话里找到的。你们还从其他地方读到了吗?)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句子变色)你觉得小鹿跑得怎么样?从哪儿读出他跑得快?指名说。
“不一会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么短时间,就把狮子甩得大老远,这快得真像是——离弦之箭。
“蹦来跳去”:你再读读,这光是速度快吗?知道“灌木丛”吗?指名说。灌木丛中没有象样的路,还到处长满了刺人的荆棘,让你去走走都很困难,何况要跑得快呢!可小鹿却能“蹦来跳去”,你还看出他怎么样?指名说。你能轻松、灵活地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撒开长腿”是啊,他撒腿就跑,反应可——快啦!
“狮子再也没有追上。”这腿比狮子可厉害多啦!
4、想象说话:狮子只能——“灰心丧气”可以换成——垂头丧气。狮子气喘吁吁地望着小鹿远去的背影,心里想?指名说。
5、迁移运用:正在这时候,哎呀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啦!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啦!又朝这边飞奔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扑上来啦!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出示练习②)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指名说。幸好,他急中生智,用尽——引读下面的句子。多亏了这四条难看却——十分有力的腿啊!
6、小结:师读第5自然段、生读第6自然段。
四、明理延伸:
1、揭示寓意:这次的死里逃生让小鹿恍然大悟。他叹了口气,说——(引读最后一句)原来——(出示练习③)你帮小鹿接着往下说说吧?能写下来更好!拿出练习纸,试着写一写。
2、交流:指名说。是啊,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不少类似的事情,课后你可以和同学、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交流一下。
3、积累运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的《课堂作业》中没有这一课的练习。就用我为你们准备的聪明题考考自己吧!(出示作业)
4、(机动如有时间可以适当交流反馈。)
板书:
狮子和鹿
角美丽_________虽然却腿难看__________
听了沃老师上的《狮子和鹿》,感觉就像喝了一杯香甜的牛奶,回味无穷。
一、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整节课给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在整堂课中,沃老师始终抓住“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重点的句子,先让学生找出美丽与难看这对反义词,然后紧紧抓住小鹿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不喜欢自己的腿,最后为什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不断地循环推进,并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更趋理性化。
二、朗读指导,亲切自然。
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可小看老师的“导悟”作用,有时老师艺术性的寥寥几语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这一篇课文的朗读训练里,沃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亲切自然,不着痕迹。“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路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这些亲切的话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通过老师一次次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一次次主动参与到朗读实践中,老师把颖悟的心灵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潜移默化中老师就成了学生精神文化之旅的亲切导游。
三、语言训练,细致入微。
在本课的语言训练中,沃老师可说是循循善诱,细致入微。当学生朗读“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沃老师不失时机的点评:“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在学习“匀称”一词时,沃老师从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引到了写书法时字的匀称,可说是循循善诱。在学习体会语气词时,沃老师先出示小鹿的三句话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谈谈加上语气词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加上提示语读一读,通过朗读来体会语气词的好处,处理的非常细致。
听了沃老师的《狮子和鹿》,整个人就犹如冬日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感觉那么亲切自然。这篇课文围绕着“难看”和“美丽”来展开,通过狮口脱险,小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沃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再从中心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其实也就是全文的关键词),通过问题“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来引出这个寓言故事。
在教学这个故事中,沃老师不单单满足于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她还通过各种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朗读训练,语气词的训练。让我感觉最好的是语气词的训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语气词的作用,也能够读出不同语气词所表达的不同心情,沃老师没有就此结束,她在迁移运用中让学生模仿着来说一说,“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她的这种设计,让我感觉不是单纯的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让学生在本节课就能够学有所用。
沃老师的评价语,她的过渡语,让我想起了她博客上的一句话“请问需要咖啡还是茶?”我想说的是,犹如咖啡般香甜,又如清茶般自然。
另外,想问一个与点评无关的话题:请问大伙儿,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取这样一个课题《狮子和鹿》合适吗?我怎么觉得狮子不应该出现在题目中呢?请谈谈你们的看法,谢谢!
请问,你要的是咖啡还是茶?这是沃老师在博客里的一句话。听了她执教的《狮子和鹿》这节课,既让我品味到了咖啡的香醇,又让我体会到了茶的清新。享受其中,获益匪浅。
其一,结构严谨,处处见匠心。
教者从最后一句话“两只美丽的脚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入手,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写“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的相关语句。并不失时机地穿插提示语补白等相关的训练点。然后,又以问题“是什么事让他改变了想法?”引出描写鹿凭着自己难看却又敏捷有力的腿狮口逃生的相关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最后,再一次回到揭示寓意的最后那句话,并且以补充句子的形式使寓意得以升华。从头至尾,让听者感受到了课的完美以及教者的匠心独具。
其二,评价到位,时时暖人心。
教者亲切的教态,清新的话语,使学生如沐春风。在品读描写“美丽的角”的相关语句时,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能得到沃老师亲切自然的指导和点评:“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鹿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一轮轮的朗读,一次次的点评,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相信,能让学生伴随着快乐和成就感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识字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时还有一些词语的理解是难点。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学,抓住几个重点来突破,使得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整堂课上笑声阵阵,每个人都在快乐中收获着。
笑点之一:我是坏蛋!
学习“蛋”字,我让孩子们组组词看,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于是乎,一连串与“蛋”有关的词语就扑面而来:鸡蛋、鸭蛋、恐龙蛋、鸟蛋、鹅蛋、龟蛋、蛇蛋……“炸蛋!”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教室里一下子静默了下来,也就1、2两秒的时间吧,马上有人说:“不对!不对!炸弹不是这个‘蛋’。”也有人说:“对的,炸蛋!”为了事态不至于发展成争论,我马上示意孩子们看着我,并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炸弹”二字,一本正经地说:“不好意思,‘炸弹’应该这样写。”
接着,孩子们继续为“蛋”组词。有个孩子说“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阵哄笑。我连忙说:“这个词我们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又有一个孩子说:“滚蛋!”再一次引起哄笑,我一看势头不对,赶紧翻过生字卡片说:“我们再来读读卡片上的词语吧。”于是,学生们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鸟蛋、蛋白、坏蛋。孩子们读完,我笑眯眯地说:“嗯,坏蛋。我们这里谁是‘坏蛋’啊?”想不到孩子们几乎同时用手指指向我,还一脸的坏笑呢。
“原来我才是那个‘大坏蛋’啊!”——我只能这么自我解嘲地说了。
笑点之二:捧、抬、投
“捧、抬、投”这三个生字都是带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一都是动词;二都是带有提手旁,说明与手有关。但如何区别这三个动词呢?我采用了让学生模拟练习的方法来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动作,再问孩子们都捧过些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鸟蛋、鸡蛋、饭碗、书……我继续问:你为什么要捧着呢?孩子们说着各种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脏,等等。于是,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得出:原来,“捧着”的东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欢的,很珍惜的东西。
【抬】: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抬”?第一个爽爽迫不及待举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达清楚,说是小的东西要用“抬”。马上被颢颢反驳,说:“小的东西还需要‘抬’吗?你一个人就可以拿了。‘抬’的东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个人拿不动的,就需要两个人一起来抬嘛。”一番话引得大家再次哈哈大笑。看他那一脸的激动样,我忙说:“那你都抬过些什么呀?”他接着说:“我帮爸爸抬过电视机。”“嗯,电视机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个人搬不动,需要有人来帮忙。”然后,其他孩子还说道:来客人了,帮爸爸抬餐桌;全家人一起抬钢琴……
看大家说得起劲,我话锋一转,说:“那么‘抬头’是怎么‘抬’的呢?”孩子们马上一个个抬起头,我问:“抬头,你看到了什么?”“天花板!”“电灯!”孩子们喊成一片。
【投】:我问大家:“你有没有投过什么东西?”“沙包!”一个孩子喊道。“好!投沙包,试试看!”孩子们快乐地投着、笑着。“还投过什么?”“垒球!”“好!投垒球,开始!”“还投过什么?”“铅球!”“嗯,铅球来了,看好了!”我做出投铅球的样子,惹得孩子们一个个向我学。“注意了,现在把目光投向我!”孩子们一下子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又说:“目光怎么投向我呢?也把目光丢过来吗?”哈哈哈哈……孩子们笑成一片。“这当然不行,那谁聪明的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呢?”有孩子说:“把目光投向沈老师其实就是看着沈老师的意思。”“你太聪明了,这里的‘投’啊,不再是丢出去了,目光怎么丢啊,所以在这里‘投’其实就是什么意思。”“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
在这个过程中,教室里笑声不断,孩子们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而就在这个说说、玩玩、笑笑的过程中,掌握了“捧、抬、投”三个动词的不同用法。
笑点之三:理解词语方法多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再交流的方法,期间孩子们善于读书、善于学习的钻研劲儿感动了我。
1、画图理解“树杈”。读完第1小节,彤彤就率先亮出读后的收获:“这两个鸟蛋是从树杈上取下来的。”那么,树的哪个部位是“树杈”呢?我让孩子们通过画简笔画【画在黑板上】的方式进行直观理解。尽管花了一点时间,请了三个孩子,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树杈”和“鸟蛋”大家都认为“可以”了。而在画的整个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没有把这张画拍下来,挺可惜。】
2、体会“小小的鸟蛋凉凉的”。从这里可以获得两个信息:一这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二这鸟蛋摸上去的感觉是凉凉的。于是,我让孩子们跟着我画一画:小小的鸟蛋、鸟蛋凉凉的。再结合课后“我会读”,引导学生读后发现:前后的位置调换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拓展说话,孩子们说得兴致勃勃,如:小草绿绿的,绿绿的小草;苹果红红的,红红的苹果;月亮弯弯的,弯弯的月亮……从课内到课外,学生的思维发散了,答案是多元化的,这也可与《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结合起来完成。
3、感受“焦急不安”。首先让学生用换词的方法,说说“焦急”可以换成什么?(着急)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让他们说说你有没有曾经让妈妈“焦急(或着急)”的事?孩子们思考一下后,说出以下事例:过年和小伙伴玩,妈妈找不到我了;放学时和妈妈没有约定好在哪里接,妈妈接不到我的时候【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因为我也参与了其中,看到了这位妈妈当时的焦急样,满脸通红,大冬天的已经出汗了,看到我们直嚷嚷,伸开双臂搂住两孩子。】然后,再来感受鸟妈妈的“焦急”,孩子们也就说得有模有样了。
4、细细品味“小心地、连忙、轻轻地”。在品读第3小节时,孩子们不再浮躁,沉静了下来,细细地读着,便有了不小的发现,从“小心地、连忙、轻轻地”读出了这个小朋友很听妈妈的话、知错就改、小心翼翼、生怕伤害了小鸟或鸟妈妈、对鸟蛋的爱护等。
让我感到激动的是,以上的发现都来自于孩子们,可见他们真的已经慢慢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读懂一篇课文,这次的笑不仅在学生,更在我的心中。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孩子们不禁感叹道:“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呀?”是啊,快乐总能把时间缩短,让我们意犹未尽。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艄,帘,垫,技,纵,货,雇,祷,横”,结合课文学习,理解词语“操纵自如,簇拥”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街头的汽车”一句。
3会用“我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什么”的方法学习课文,并且能用上这个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上“我看到了什么”,了解课文内容,训练朗读。
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在这个单元里,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先去第一站,那就是威尼斯。板书:威尼斯读好词语
2关于威尼斯,课文后有一个注释是这样说的,自己试着读一读。(ppt)
3你读懂了些了什么?
交流:
4水上城市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图片)
5你们看,这就是威尼斯,那里河道交错。河道中还有许多小艇。
6就是这样一座水上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去观光旅游,今天就让我们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乘上那里的小艇一起去威尼斯看一看。板书:小艇
7补充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以看到的角度了解内容
(一)开头语
老师想请小朋友先和同桌两人一起读读课文,把课文的语句读流利读通顺,并且请你找到有关的语句来说一说我们来到威尼斯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了
(二)交流:
小艇的样子(第2节)
1现在你来到了威尼斯,你首先看到了什么?(请你挨着课文的顺序来说一说)
2交流:
3初到威尼斯我们先看到的就是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图片)我们看到的威尼斯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引读)
4我们刚来到威尼斯就被小艇那独特的样子所吸引,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说说小艇独特的地方吗?
交流:板书又窄又深像两头翘起像行动轻快灵活像
5就是这样的小艇吸引了无数观光旅游者的眼睛,你能向大家来介绍一下小艇的样子吗?
小艇行驶自如(第4节)
1让我们也坐进这样的小艇去试试,船夫载着我们向前行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和老师配合读好第4节,下面的小朋友边听边想(什么)情况下,小艇能够(怎么样)的来说一说我看到了什么吗?
2想好了吗?说给同桌听
3交流:板书极快时拥挤时极险极窄时
4读板书对呀,在极快的时候我们看到---我们看到小艇行动起来是那样的轻快灵活,导致我们的眼睛不知看哪一处好。
人们乘坐小艇去干各自的事情(第5节)
1我们乘着小艇继续向前行驶,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2四人小组读读第5节,你能用(谁)乘小艇(干什么)来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板书:乘小艇
3交流:板书
威尼斯妇女们不是整天坐在小艇上的。他们会去干吗呢?想象一下,谁来说说看交流
祷告注意偏旁祷告意思就是求神保佑上教堂祷告是威尼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4威尼斯的男的,女的,老人,小孩都要用到小艇,也就是男女老少都要用到小艇,不是吗?我们看见(引读)
夜晚(第6节)
1小结,白天过去了(板书),我们乘着小艇游览了威尼斯,夜晚来临了,在威尼斯的晚上我们又看到些什么呢?自己读第6节找到有关的语句来说一说。
2交流:
(1)威尼斯人可是非常注重文化生活的,晚上,他们乘小艇去戏院看戏,戏院散场他们还是要乘坐小艇回家,我们看到所有的小艇都出动了,于是河道中一下子热闹起来
板书:热闹
(2)当人们回家后我们又看到小艇便停泊在岸边不动了,河道上又变得一片沉寂。板书:沉寂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这是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让我们来读好它,先自己练一练。
4交流:
三深入理解课文,理清脉络
(一)开头语
我们从早上一直到晚上游览了威尼斯,通过一天看到的,我们对小艇有了哪些了解呢?你能结合前面的学习来说一说吗?
(二)交流
小艇样子
1你觉得小艇的样子怎么样?你了解到小艇样子很美奇特
威尼斯是一个旅游城市,他可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的,所以那里的人们把小艇造的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奇特。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我们除了了解到小艇的样子很美丽很奇特以外,还可以了解到什么?
交流: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这一节其实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作者正是从船夫的角度来写小艇,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小艇的轻快灵活。
3离不开小艇
对,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人们都要用到小艇,所以说威尼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4小结:
因为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河道狭窄所以人们造的小艇外形独特,船夫每天驾驶着小艇穿行在狭窄的河道中,出,这也练就了他们特别好的驾驶技术。那里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要用到小艇,难怪人们会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街头的汽车。(出示)
四总结全文
1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我们对威尼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你能借助老师的板书连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游览收获吗?自己先和同桌试着说说看
2交流
3在威尼斯这座城市中除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外,其实还有桥梁教堂,圣马克广场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这篇课文取自马克吐温的《威尼斯游记》。关于其他的内容马克吐温在《威尼斯游记》中也向我们作了介绍。我们小朋友在课后可以找到有关的内容来读一读。
4今天我们去了本单元的第一站,我们用我看到了什么,又了解到什么的方法走进了威尼斯,在以后的几站旅途中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来学习。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营上小学
黄艺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引读“什么的小兴安岭?”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3、这个“兴”字啊,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个“兴”字可以组什么词?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地图解说)
4、教师简介小兴安岭(课件出示)。
二、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小兴安岭春天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请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画出这些景物。(相机板书: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2、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个景物?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相机指导)
如:学生说树木时
春天到了,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1页
.(1)“抽出”是什么意思?(长出)那么课文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思考、自由回答(只要是感受到树木发芽生长速度快,这样写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朗读: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如:学生说积雪和小溪时
(1)你从“淙淙”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溪水欢快的歌声,生可自由回答)
(2)如果能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读,你会觉得更有滋味,读读看。(学生读相关句子)
(3)谁想一个人读(指导朗读)
(4)你听出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5)全班跟着读一读
如:学生说小鹿时
(1)教师引导: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看自己的影子的?(高兴)
(2)你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呢?(欣赏)
(3)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放到句子当中就有滋味了,同学们快快找到这个句子,自己读一读(学生找句子自读)。
(4)哪个同学来读读这个句子?(生再读)
(5)老师要给你提醒一点:俯下身体喝水,侧着脑袋,会读吗?(学生读)
2页
.(6)听着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鹿,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呢?能不能做一下动作给老师看。
师过渡:是啊!春天来了,树木发芽,积雪融化,……作者写的有声有色,谁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吧,都想读,那我们就一起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学生读,教师在旁边引导做动作)
三、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沿着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该走进夏天。(由学生答)
1、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夏天。(学生推荐)
2、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在夏天这个大花园里,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象(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树木 雾 太阳 野花)
(1)如果说树木
师引导:树木这样茂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那些词?(密密麻麻/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师再引:如果用一个字呢?(封)从这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茂密的枝叶把蓝天都遮住了)
师:我们可以把信封封起来,把窗户封起来,甚至可以把山封起来,那么是谁把蓝天封起来?(茂密的树木)
师:愿意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朗读)
师: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词或句子吗?(学生交流)
(2)如果说雾
生读“早晨,……整个森林……”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页
.师:那全体女生来读这句话(女生读)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3)如果说太阳
生读“太阳出……草地上。”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宿舍的“舍”,读第4声,还有一个读____(让学生说“舍”第3声,组词等)。
师:这里把什么比着什么?(太阳金光比着利剑)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4)如果说野花
生读“草地上盛开着……”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花儿正在比美)。
师:还有谁想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部分,同学们接读,明白吗?(师生共读:师读“夏天,”……“早晨,”……“太阳出来了,”……“草地上盛开着”……)
四、讲读第4—5自然段(6分钟)
师过渡: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下面的自然段,划出描写秋天和冬天特点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读、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的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4页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师:秋天让你感受到____(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松柏苍翠 落叶飞舞)
师:这里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呢?(“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则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生动形象)。
师:落叶飞舞让你联想到什么?(彩蝶纷飞)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读)
师:你知道吗,同一个“飞舞”在课文中还出现了呢?请读:“冬天……
师: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雪花飞舞 厚雪没膝)
师:雪下得可真厚呀!来,我们一起用读来感受这“雪花飞舞、厚雪没膝”的情景吧!(师生齐读:冬天……没过膝盖)
五、总结全课,留下悬念
总结: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小兴安岭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欣赏了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那里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那里的白雾、太阳、草地、野花,以及那落叶、雪花飞舞的样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人们会说这是(指课题,生齐读——美丽的小兴安岭)那么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到小兴安岭中寻宝,在寻宝中领略小兴安岭的另一种美丽。
5页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搜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附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夏 树木 雾 太阳 野花
秋 松柏苍翠 落叶飞舞
冬 雪花飞舞 厚雪没膝
6页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最新2018年秋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葡萄叶的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葡萄、寻找、营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葡萄叶的美丽,学习葡萄叶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体会葡萄叶的奉献情怀和帮助葡萄成长的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葡萄叶为了梦想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葡萄叶为理想努力奋斗的快乐和收获的幸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的意识。[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实挂满了枝头。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它?(相机出示葡萄图片)这是什么?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2.孩子们,这些可爱的香甜的葡萄啊,是一个个美丽的梦,是谁的梦呢? 板书课题:葡萄叶的梦。
3.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关于葡萄的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指认。教师检查自读效果:出示课本中的生字新词,检查认读情况。
3.教师点拨:“薄”有两个读音“bó”和“báo”,文中读“báo”表示葡萄叶的厚度;“翡翠”的“翡”读第三声,“翠”是平舌音。4.重点生字词学习。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2)请读得好的同学做“小老师”领读。
(3)重点生字词指导:“沿”右边的上部“几”字“横折弯钩”变成“横折弯”;“营”草字头下不能写成“官”。
(4)学习多音字“累”。累léi(累累果实)lěi(积累)lèi(劳累)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自由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将课文读通、读顺。2.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分为几小节,你喜欢哪一节?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一小节:描写了葡萄叶的样子和葡萄叶的梦是什么。第二小节:写葡萄叶是怎样努力生长的。第三小节:葡萄叶长出果实。
第四小节:葡萄叶实现梦想的喜悦。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诗歌第一小节.(1)自由读,思考:诗人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薄薄的叶片,像浅绿色的翡翠。软软的叶片,是小蝈蝈的棉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葡萄叶的外形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你喜欢作者笔下的葡萄叶吗,为什么?
(3)拓展:你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能像作者这样用一句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吗?(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描述葡萄叶)
(4)葡萄叶的梦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话是写葡萄叶的梦的?(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
①如何理解“酿造”一词?(通常指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醋、酱油等,文中指葡萄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②联系实际想一想:“酿造芳香和甜美”是什么意思?(结出甜美的果实——葡萄)
(5)朗读指导:朗读时要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葡萄的美以及对实现梦想的憧憬和期待之情。
2.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1)葡萄叶是怎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从阳光里寻找糖,在秋风中获取醉。让每一滴雨水,每一声鸟啼,每一道霞光,每一缕花香,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
①你怎样理解“从阳光里寻找糖,在秋风中获取醉”?(这是葡萄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通过阳光、雨水、秋风获取光照、雨水等来成长。)
②你从这两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葡萄叶坚持不懈地努力。葡萄叶不放过任何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2)再读这一节,用欢快的语气来读,抓住四个“每一”,读出排比的气势,感受葡萄在叶子的帮助下快乐成长。
3.学习诗歌第三、四小节。
(1)引读第三、四小节,思考:葡萄叶的梦实现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实现了。从“累累果实,果实累累,香甜是人们唯一的赞美”可以看出来。)
“累累”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意思:多。表现:在葡萄叶抓住每一次成长机会、无私付出中,终于结出了许多甜美的果实。)
(2)猜一猜:为什么“这时叶子悄悄地笑了”?为什么说“滴滴露珠是开心的泪”? ①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当梦想实现后,葡萄叶会对葡萄说些什么。②引导学生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
(3)全班齐读第三、四小节,以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葡萄叶的幸福、高兴。4.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5.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三、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诗歌中的葡萄叶吗?为什么?它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这首诗歌像其他诗歌一样,也很压韵,它的韵脚是什么?
好好读一读,体会这首诗的韵脚——翠、被、美、醉、肥、累、泪。
3.你想更多的了解葡萄叶吗?课外收集一些关于葡萄叶的其他作品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板书] 1葡萄叶的梦 外形美:薄 绿 软
梦美:阳光 秋风 雨水营养的肥料悄悄地笑了(付出美)达标检测: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薄片(bóbáo)
翡翠(fěifēi)糖果(tántáng)啼叫(tídì)劳累(léilèi)
2.比一比组词.我()珠()找()株()
3.读完全诗,我知道了葡萄叶的样子:叶片是、,颜色是的;葡萄叶的梦想是:用整个,酿造。
4.听写词语。
葡萄 梦想 柔软 寻找 沿着 营养 露珠 累累果实 5.仿照例句写一写.例:薄薄的叶片,像浅绿色的翡翠。的叶片,像。
6.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叶的梦。
7.根据诗歌内容填一填。
让每雨水,每鸟啼,每霞光,每花香,都沿着叶脉,变成营养果实的肥。
8.联系诗歌说一说,葡萄叶为什么“悄悄地笑了”?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激励人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诗歌。因为诗歌的教学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朗读和感悟,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去感受葡萄叶的美丽,感受葡萄叶为了梦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贵精神,同时体会葡萄叶奋斗的快乐与收获的幸福。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不错的朗读能力,但有部分学生还要加强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