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饭局也疯狂》有感
观《饭局也疯狂》有感
汇文中学七年三班高俊峰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在电影棚一起看电影,我们看的是喜剧片——《饭局也疯狂》。
一个隐藏在深山处的天人一饭店,那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店子,一名叫封老板的人是老板。因为生意破败,店员们总是要不来工钱,于是,他们决定辞职,并在味精的里面放了安眠药。只剩下,三名店员了。封老板只好向一位有名的大师请教,大师决定带点客人。
一名姓蔡的煤老板开着一辆加长版的豪华吉普车接了大师,这位老板非常的有钱,他是大师的司机。他家擦脚垫是狐皮的,就连内裤也名牌的„„就在山顶的凉亭里,一位外号叫“小蝴蝶”的女飞贼看准了越野车,制造了一起好笑的假车祸,看到里面有个宝盒,便准备去饭店当服务员,偷偷行窃。过了一会,一辆宝马跑车开到了停车场,那就是千金小姐莫妮卡,他是来签合同。(其实他是黑帮的人)就在刚刚不久,卖海鲜的老虾米又来上门要债了,还砸了招牌,正好莫妮卡小姐要吃招牌菜,“皇家至尊萝卜宴”。饭店的厨师全走了,老板硬拉老虾米去做菜,并告诉了菜的食谱。又过了一会,12个食客全到齐了:有大老总、有大老板,有大师、有影视明星、还有退休警察和两对新人。菜炒出来了,没想到他竟然把安眠药当成了味精,也撒上了。当莫妮卡大口的吞吃的正高兴时,忽然晕倒了。封老板和老虾米吓了一跳,而且没气了,突然停电了,封老板只好决定用一个生
日宴迷惑大家。客人们敲打着门。封老板把尸体拖到了冰柜后面,小蝴蝶正好也藏在后面,她被吓坏了,赶紧逃走,还把莫妮卡身上的光盘拿走了,(那是黑帮杀人资料)刚走到厨房,莫妮卡突然醒来了。于是她和小蝴蝶展开了一场战斗,莫妮卡抢过光盘,插在自己的胸脯里,小蝴蝶连出五个水果,莫妮卡比快刀切水果还要快,全都切成了两半。小蝴蝶又拿出了五个鸡蛋,莫妮卡没想到这是手雷,咣咣咣!鸡蛋全打在了脸上。最后,小蝴蝶被莫妮卡打出了个180度的弧线,飞越了餐桌。谜底最终被解开:大老总和莫妮卡是黑帮里的人。大老总被人们撞死了,莫妮卡和大师结婚了,小梅和小科也结婚啦,大家又重回了天人一。
看了这个电影,我知道了:不要贪财,这样会让别人瞧不起你,对自己没好处。就像电影中的封老板一样,如果自己不贪财,就没有这么多事了。
第二篇:饭局也疯狂观后感
饭局也疯狂观后感-饭局也疯狂观后感 出于《熊猫大侠》、《十全九美》、《假装情侣》这三部国产喜剧电影带给我的伤害,对于要不要在大年初一这么一个喜庆的日子电影院看非冯非宁的一个喜剧电影我还是怀有疑虑的。由于没有抱任何希望,《饭局也疯狂》还是带给我一些惊喜的,虽然导演最后刻意追求的皆大欢喜的结局让我觉得又狗血又无奈,甚至浑身不自在。可以说,范伟、刘桦、梁冠华这些上等“羊排”本可以被尙敬“大厨”烹成一道味道鲜美的英式“憨豆”大餐,可惜厨子为了迎合观众过年求欢喜的口味硬生生往菜里添了温水羊肠羊肚羊骨,不惜让故事越来越别扭,也要将这道菜做成羊杂汤。好吃倒是也好吃,总让人觉得,其实做成红焖羊排会更香。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非常欢乐的。范伟的亮相“骚”气十足,他在整个电影里表演也很出彩,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片段与细节。不得不说,这部喜剧里没有山寨、恶搞和“伤不起”、“有木有”等网络语言,剧本的对白也下足了功夫,演员的表演也都不造作无硬伤,作为国产喜剧,不禁让人长出了一口气。电影通篇的讽刺意味很浓,暴发户煤老板,伪“大师”,娘娘腔的男演员,饭局上的生意,送礼,官-商-勾-结等等内容都在片中进行了讽刺。也许是人多容易带动欢乐的气氛,整个前半段电影在电影院里笑声连连,我这种笑点很高的人也不由自主开心笑了很多次。
如果电影就这么行进下,或许会很简单没什么深意,但是却足够欢乐,也算一部不错的喜剧了。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来说,更大的意义当然是让观众开心,而不是必须有的严密的逻辑性或者故事性。倘若电影主要在对白与演员表演上出彩,也未尝不可。可惜电影过半,从两个女贼打斗开始,影片逐渐开始变味。两人的打斗动作设计看似很过瘾,却又觉得在这部电影里不伦不类。随着剧情进行,连狄仁杰都开始出来断案,让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尤其故事行进到快结尾,两伙人的对峙与打斗,以及最后所有人都变成好人和一个没必要作为结尾的婚礼,将电影本可避免的剧本上的硬伤硬生生拉了出来。当“爱情买卖”响起的时候,越发让我觉得这个结尾太别扭——导演还是没能免俗,一定要加一点网络上让人觉得“碉堡了”的东西来迎合一些口味。其实我觉得电影的结尾即便处理的平滑一点,也可以很好的为电影收尾,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终于结婚所有坏人改邪归正然后给大家拜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导演的刻意迎合可以理解,却让电影减色不少。
上不少人很可笑,自己挑了这部电影的一堆毛病,给它打个一星二星,看到别人打四五星就说,你看,水军。如果一开始就非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种国产喜剧电影,那么你可能只会强迫着自己找这部电影的缺点,而不是让自己娱乐。虽然《饭局也疯狂》的后半部分笑点比较少,但是过年让自己开心也足够了。想起自己看《憨豆特工2》时,完全就是带着一个放松、愉快的心情。诚然,《憨豆2》的故事有很多不合逻辑甚至傻X的地方,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憨豆的魅力可以摆平一切,而我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开心而已。也许你可以说,憨豆的东西就是那样,只是突出憨豆个人的东西。但是我想我们看喜剧不能追求太多逻辑和故事性,开怀一笑就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不能过于苛责导演最后迎合观众口味的结局。毕竟,看喜剧,还是过年看,开心就好了。【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转载自百分网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三篇:饭局也疯狂观后感
饭局也疯狂观后感-
饭局也疯狂观后感
出于《熊猫大侠》、《十全九美》、《假装情侣》这三部国产喜剧电影带给我的伤害,对于要不要在大年初一这么一个喜庆的日子电影院看非冯非宁的一个喜剧电影我还是怀有疑虑的。由于没有抱任何希望,《饭局也疯狂》还是带给我一些惊喜的,虽然导演最后刻意追求的皆大欢喜的结局让我觉得又狗血又无奈,甚至浑身不自在。可以说,范伟、刘桦、梁冠华这些上等“羊排”本可以被尙敬“大厨”烹成一道味道鲜美的英式“憨豆”大餐,可惜厨子为了迎合观众过年求欢喜的口味硬生生往菜里添了温水羊肠羊肚羊骨,不惜让故事越来越别扭,也要将这道菜做成羊杂汤。好吃倒是也好吃,总让人觉得,其实做成红焖羊排会更香。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非常欢乐的。范伟的亮相“骚”气十足,他在整个电影里表演也很出彩,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片段与细节。不得不说,这部喜剧里没有山寨、恶搞和“伤不起”、“有木有”等网络语言,剧本的对白也下足了功夫,演员的表演也都不造作无硬伤,作为国产喜剧,不禁让人长出了一口气。电影通篇的讽刺意味很浓,暴发户煤老板,伪“大师”,娘娘腔的男演员,饭局上的生意,送礼,官-商-勾-结等等内容都在片中进行了讽刺。也许是人多容易带动欢乐的气氛,整个前半段电影在电影院里笑声连连,我这种笑点很高的人也不由自主开心笑了很多次。
如果电影就这么行进下,或许会很简单没什么深意,但是却足够欢乐,也算一部不错的喜剧了。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来说,更大的意义当然是让观众开心,而不是必须有的严密的逻辑性或者故事性。倘若电影主要在对白与演员表演上出彩,也未尝不可。可惜电影过半,从两个女贼打斗开始,影片逐渐开始变味。两人的打斗动作设计看似很过瘾,却又觉得在这部电影里不伦不类。随着剧情进行,连狄仁杰都开始出来断案,让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尤其故事行进到快结尾,两伙人的对峙与打斗,以及最后所有人都变成好人和一个没必要作为结尾的婚礼,将电影本可避免的剧本上的硬伤硬生生拉了出来。当“爱情买卖”响起的时候,越发让我觉得这个结尾太别扭——导演还是没能免俗,一定要加一点网络上让人觉得“碉堡了”的东西来迎合一些口味。其实我觉得电影的结尾即便处理的平滑一点,也可以很好的为电影收尾,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终于结婚所有坏人改邪归正然后给大家拜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导演的刻意迎合可以理解,却让电影减色不少。
上不少人很可笑,自己挑了这部电影的一堆毛病,给它打个一星二星,看到别人打四五星就说,你看,水军。如果一开始就非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种国产喜剧电影,那么你可能只会强迫着自己找这部电影的缺点,而不是让自己娱乐。虽然《饭局也疯狂》的后半部分笑点比较少,但是过年让自己开心也足够了。想起自己看《憨豆特工2》时,完全就是带着一个放松、愉快的心情。诚然,《憨豆2》的故事有很多不合逻辑甚至傻X的地方,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憨豆的魅力可以摆平一切,而我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开心而已。也许你可以说,憨豆的东西就是那样,只是突出憨豆个人的东西。但是我想我们看喜剧不能追求太多逻辑和故事性,开怀一笑就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不能过于苛责导演最后迎合观众口味的结局。毕竟,看喜剧,还是过年看,开心就好了。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转载自百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四篇:《饭局也疯狂》观后感
《饭局也疯狂》观后感
今天看了《饭局也疯狂》,电影整体还是非常好的,值得一看。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非常欢乐的。范伟的亮相“骚”气十足,他在整个电影里表演也很出彩,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片段与细节。不得不说,这部喜剧里没有山寨、恶搞和“伤不起”、“有木有”等网络语言,剧本的对白也下足了功夫,演员的表演也都不造作无硬伤,作为国产喜剧,不禁让人长出了一口气。电影通篇的讽刺意味很浓,暴发户煤老板,伪“大师”,娘娘腔的男演员,饭局上的生意,送礼,官-商-勾-结等等内容都在片中进行了讽刺。也许是人多容易带动欢乐的气氛,整个前半段电影在电影院里笑声连连,我这种笑点很高的人也不由自主开心笑了很多次。
如果电影就这么行进下,或许会很简单没什么深意,但是却足够欢乐,也算一部不错的喜剧了。对于一部喜剧电影来说,更大的意义当然是让观众开心,而不是必须有的严密的逻辑性或者故事性。倘若电影主要在对白与演员表演上出彩,也未尝不可。可惜电影过半,从两个女贼打斗开始,影片逐渐开始变味。两人的打斗动作设计看似很过瘾,却又觉得在这部电影里不伦不类。随着剧情进行,连狄仁杰都开始出来断案,让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尤其故事行进到快结尾,两伙人的对峙与打斗,以及最后所有人都变成好人和一个没必要作为结尾的婚礼,将电影本可避免的剧本上的硬硬生生拉了出来。当“爱情买卖”响起的时候,越发让我觉得这个结尾太别扭——导演还是没能免俗,一定要加一点网络上让人觉得“碉堡了”的东西来迎合一些口味。其实我觉得电影的结尾即便处理的平滑一点,也可以很好的为电影收尾,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终于结婚所有坏人改邪归正然后给大家拜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导演的刻意迎合可以理解,却让电影减色不少。
上不少人很可笑,自己挑了这部电影的一堆毛病,给它打个一星二星,看到别人打四五星就说,你看,水军。如果一开始就非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种国产喜剧电影,那么你可能只会强迫着自己找这部电影的缺点,而不是让自己娱乐。虽然《饭局也疯狂》的后半部分笑点比较少,但是过年让自己开心也足够了。想起自己看《憨豆特工2》时,完全就是带着一个放松、愉快的心情。诚然,《憨豆2》的故事有很多不合逻辑甚至傻X的地方,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憨豆的魅力可以摆平一切,而我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开心而已。也许你可以说,憨豆的东西就是那样,只是突出憨豆个人的东西。但是我想我们看喜剧不能追求太多逻辑和故事性,开怀一笑就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不能过于苛责导演最后迎合观众口味的结局。毕竟,看喜剧,还是过年看,开心就好了。
第五篇:观上帝也疯狂有感
观《上帝也疯狂》有感
——原始与文明的碰撞
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它。这部70年代西方电影喜剧的颠峰之作让同学们前仰后合、忍俊不禁,度过了愉快地一下午,这就是这部电影本身的魅力所在!这是一部令人无法抗拒的电影,它运用陌生化的语言和非凡的叙述风格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影片中三条主线互相穿插,丰富了电影的情节,而且搞笑背后的深刻内涵引领我们思考影片的更高价值所在。
好莱坞的导演们总喜欢把镜头聚焦于非洲的贫穷落后,却很少有人注意这片大陆的魅力,原始的森林风光、浩瀚的沙漠,美丽的风景背后充满了奇妙和趣味,《上帝也疯狂》就是这样一部以非洲大陆的土著人为主人公,讲述了在纳米比亚的沙漠中的布希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一天玻璃瓶从天而降,他们以为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神器,为了争夺这唯一的瓶子,这个没有“私有”和“罪恶”的部落开始有了争吵和嫉妒,因此主角西索决定走到世界边缘扔掉这个瓶子,一路上他遇到了一个一见到女性就语无伦次的生态学家、一个美丽的女教师、一个会说布希族语言的司机,甚至还参与了一次解救人质的英勇行动,总之这是一次妙趣横生的冒险。
现代社会与《上帝也疯狂》中的非洲部落相比之下,布希族是那么肮脏混乱而荒唐,没有任何物质生活,但却幸福知足,每个族人都天真烂漫、朴实可爱,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犯罪、没有阶级、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让人无限向往。透过他们的纯真眼神,看到的是人类对社会原始状态的赞美,虽然电影中乌托邦一般的原住民社会是当代人们的一种超完美超现实的解读,但从深层上是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社会对一个落后文明的怜惜和对自身的反省。试问当今社会文明真的随科技而进步了吗?事实上发展的科技带来的是日益退化的文明,现在的人类根本不懂什么是生活,每天遵循着模式化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群生活在单调的冰冷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曾想过为什么“我”这么孤独?很少有人懂你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温暖渐渐地被隔阂算计所取代,人们越来越找不到生活的价值。
在内涵方面,电影通过一个个普通却幽默的情节警示我们在这奢华的物质文明中,切莫忘记人性的根本,切莫疏忽文明的进步。也许文明是进步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比如没有贪婪,没有战争、没有自私„„上帝是公平的,在给予你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拿走另一样,但西索懂得将那不祥之物丢掉,我们呢?如今的我们已不能放弃,当我们的眼睛被越来越多的物质所蒙蔽的时候,我们早已没有时间再去享受上帝所给予我们的一切,甚至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开始怀疑上帝本身最大的错误就是创造了人类伟大的文明。即使我们知道做错了,但还是笑得很得意,对自然不加节制的索取,不珍惜原有的那份美好,所以说上帝让我们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它是否会为我们的自私、贪婪与无知而皱眉叹息。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不知他会赐予地球多少年的生命?在那时间的尽头,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在艺术上,电影的情节设计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会心一笑,快镜头的多次运用也增加了搞笑的效果。片中有马大哈似的男主人公,有笨笨的土著人,有不同文化间的误解碰撞,有女主人公对男主角的频频误会。它最重要的手法就是讽刺,作家们总喜欢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去讽刺社会的肮脏黑暗,而在这部电影中也包含着讽刺的味道,而讽刺的来源就在于电影中那个重要的线索——可乐瓶。当可乐瓶从天而降时,象征着工业文明的触角到了原始部落,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为可乐瓶进行了激烈的碰撞,这是原始对文明的碰撞,也是原生态对工业社会的碰撞。人类在享受工业革命给人带来的舒适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反应,族人们为争夺它而起了摩擦,贪婪、嫉妒、甚至仇恨的情绪开始在这个淳朴的民族中蔓延,而这一切却是由——可乐瓶所造成的。这既是一种对比,更是一种讽刺,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讽刺,讽刺文明的工业社会是用原始文明消亡的巨大代价所换来的。
随着影片尾声的到来幽默背后的寂寥也凸显了出来,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的强烈对比,原始的纯净与现代文明的堕落,让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也惭愧自己的行为。物欲横流中奔走的现代人,贪婪的欲望正黯然滋长,但我始终相信,纯良的内心是人们所共有的。古语有言“人性本善”,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仇恨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影片中没有一个真正的反面人物,即使是恐怖分子也只是丑角,而并非反角。现代人的些许行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内心的美好品质并未遗失,或许只是躲藏在内心某一块纯净的土壤,期待在合适的机会被发觉出来。所以不管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我们都要稍稍停下脚步,等等我们的精神世界,留意身边美好的风景,否则除了碌碌无为的人生我们会一无所获。我想,这也是导演所希望告诉人们的。
观《上帝也疯狂》有感
课程名称:学号:姓名: 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