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项链》有感
读《项链》有感 在中学时期我们就已学过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它是莫
泊桑短篇小说中比较经典的一部。
莫泊桑是19世纪末欧洲自然主义流派的伟大作家,也是世界上屈
指可数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母亲具有很深的文学修养,对莫泊
桑走上文学之路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另外著名作家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创作生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把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毫无
保留地传授给莫泊桑。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莫泊桑终于以中篇小说
《羊脂球》而闻名法国文坛,成为当时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自然主义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在此以后短短十年间,他发表了《俊
友》、《我们的心》、《一生》、《温泉》、《皮埃尔和让》、《如死一般强》
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
莫泊桑小说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有普法战争、农村生活、爱情
故事、家庭生活、怪诞故事;人物形象也非常丰富,他的笔下有贵族、官僚、公务员、工人、农民、娼妓和乞丐等等。而《项链》就是一部
描写巴黎一个普通小公务员的家庭生活境遇。小公务员罗瓦塞尔的妻
子玛蒂尔德因为爱慕虚荣,在参加晚会的时候向她的朋友福雷斯蒂埃
太太借了一串钻石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采,但回家的途中却不慎把
它丢失了。在多次寻找无果后,他们不得不自己借款买了一条还给朋
友。为了还因买项链而欠下的借款,他们夫妻俩过了十,年异常艰苦的生活。正当他们从这种生活中摆脱出来的时候却意外得
知那串借来的钻石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而他们用三万六千
法郎买了一条真的还回去了。
读完这篇文章,许多人都认为女主角玛蒂尔德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妇女。生活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不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而是整天幻想自己生来就是享受荣华富贵的,现实与幻想的落差使她整天不开心。而且他们夫妻十年的艰苦还债生活也是因为她的虚荣心造成的。这一观点我也是基本赞同的,但从《项链》这篇小说中我还看到了玛蒂尔德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为什么她去问她的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借项链一借就借到了?而且在雷斯蒂埃太太知道缘由后“热情的取出了一个很大的首饰盒,对她说:‘朋友,你自己选吧。’”我们会借给不讲信用的人首饰这样的私人物品吗?当然不会。从文中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玛蒂尔德是个讲信用的人。还有一个方面可以反映出她的诚实守信,就是当她把钻石项链弄丢后,在多次寻找无果的情况下,她即是是借款也把项链还给了雷斯蒂埃太太,而不是逃跑或赖账。玛蒂尔德这一品质比我们当今的一些所谓的文明人也高贵。他们夫妻俩在困境里仍能共同努力还完这笔巨额债款,而没有一方舍弃另一方,我觉得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现在再读《项链》时,我觉得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纸醉金迷》中女主角之一的田佩芝与小说中的玛蒂尔德非常相似。田佩芝的丈夫也是一个小公务员,原本她是一个女大学生,因当时的时局动荡,学不能上了,嫁给了一个当时她觉得老实的公务员,但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从不愿用职务之便来赚私钱,但自己的薪水又不多,有时还不按时发放,所以生活不太好有时甚至是拮据,而田佩芝又是
个要强的人,再加上外界其他因素的诱惑,她开始学打牌,开始跟着别人弄钱,之后被人陷害做了现在所谓的“三陪”,之后虽然逃出来了,但因过过的优越的生活,她还是忍不住又回头做了陪客,抛夫弃子。虽然我没看完这部电视剧,不知道田佩芝最后的结局如何,但她前部分的经历转变和心理的转变和玛蒂尔德是相似的。其实当时的她们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也是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开明和谐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应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一定要时记这样一句名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要总想投机取巧,一步登天。也要“知足常乐”懂得感恩,理想、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不要总想与人比,总想高人一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舒心愉悦。
第二篇:读项链有感
读项链有感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文章的开头就暗示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虚荣,《项链》的剧情围绕着玛蒂尔德为了晚会上的风光借用别人的项链,却弄丢了项链,此后用十年的时间去偿还债务的故事,它真实地反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虚荣、嫉妒和对生活的愤慨。
为了能在晚会上展示风采,吸引男人们追逐的目光,玛蒂尔德太太高于自己的消费标准买了漂亮的裙子,借了福雷斯蒂埃太太的钻石项链;舞会上虚荣心的极大满足,让她忘乎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弄丢了福雷斯蒂埃太太的钻石项链,以致在以后的十年,过上了更贫困的生活,也因此失去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确实,这位女人面容姣好、天资聪慧,只是缺少好的出身和门第,命运似乎不太公平;然而,她却忽略了她身边最珍贵的“项链”——没有漂亮的衣裳、华丽的首饰、不跟上流社会的人打交道,他们依然能过简单而舒适的生活;她的丈夫因为她没有得体的裙子参加晚会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奉献自己积攒了很久的积蓄;晚会后所有人都疲惫不堪,而发现项链丢失时,她的丈夫又马不停蹄地回去寻找;在之后还债的艰苦岁月里,她的丈夫每天熬夜工作赚钱,与她共同面对困难,经历残酷岁月的洗刷;她的丈夫,不正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项链”吗?希望她能通过这段经历领悟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文章最后以福雷斯蒂埃太太透露“项链是假的”的实情作为结尾,饱含讽刺,我甚至可以想象玛蒂尔德获知真相后的惊讶表情、因当初没有及时说出真相的追悔莫及……
不得不说,尽管造成这一切的最大原因来自玛蒂尔德自身,如果她不去参加晚会——就不会有项链,也就不会有艰辛的十年,但这样的悲剧是在法国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多多少少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人物都是立体、多面的,都是有好有坏,读到最后,我不再去评论他们性格的好坏,只是感叹一句世事难料罢了。
第三篇:读《项链》有感
读《项链》有感
相信应该有不少人都读过莫泊桑的《项链》。这个假期里,我很偶然的拿起了一本书,于是看到了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美丽的罗瓦赛尔夫人为了能够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了一条钻石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出现在宴会上时,全场人都为之惊艳与赞叹。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条项链,她过了整整十年节衣缩食的生活。而最为讽刺的,是在故事的最后,女友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
在看过了这篇小说之后,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例如;罗瓦赛尔夫人——玛蒂尔德究竟好不好?
她不好。因为她爱慕虚荣。在小说的开头描写了玛蒂尔德嫉妒的心理:对自己的平凡生活极为不满,幻想着能够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人,过着豪华、风雅的生活。不仅如此,在得到丈夫积攒的400法郎做好了衣服之后,她又想要珠宝首饰来搭配。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得寸进尺的行为。还有就是宴会结束之后,当她的丈夫因为担心她,而把平常的衣服披在她身上时,她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羞耻。当然,我并不是说她的心理、行为时极端可耻、不可原谅的。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虚荣心。总的来说虚荣心应该算不上是一种恶行,但是大多数的恶却都是围绕着虚荣心而产生的。所以,我认为玛蒂尔德的行为虽然令人感觉不好,但是,是可以被理解的。
她好。因为她诚信、自尊。当她发觉自己将项链丢失之后,并没有逃走、赖帐或是远走高飞,不了了之。在所有的解决办法中,她选择了最艰难的一项。为了还清项链的债务,玛蒂尔德洗衣服,干杂活,对价钱百般争论,只是为了节省一个又一个的铜子。原先高贵美丽的她变成胡乱的挽着头发、歪着系着裙子、双手通红、高嗓门说话的穷苦家庭的普通妇人。虽然美丽的容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从她下定决心偿还项链的那时起,她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突然变得伟大起来。玛蒂尔德以对上流社会的憧憬、幻想及自己的容貌为代价,换取了心灵的高尚和美丽。
那么,玛蒂尔德究竟好不好呢?也许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总之,我很喜欢这篇文章。
第四篇:读《项链》有感
读《项链》有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束缚他们的,是对物质生活的苛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束缚他们的,是一颗自私而又冷漠的心„„生活中,人们不止尽的欲望,成为束缚他们的枷锁,正如莫泊桑的《项链》里,那位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能在人前“出风头”,她耗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然而十年还债的艰苦生活,并没有抹去她的虚荣,她害怕丢脸。于是为一挂假项链付出了无数的血汗,最终使自己容颜早衰,青春不再。爱慕虚荣使她受到了生活的重创,虚荣却成了她生命里一串无形的锁链,使她在生活里磕磕碰碰,酿成一段可怜而又可悲的人生。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玛蒂尔德的影子,有些被称为“问题少年”的学生,他们之所以成为“问题”,其实也乏是虚荣,狭隘的心胸在做怪。由于成绩不佳,他们觉得自己无足轻重,甚至被人忽略。于是,在学习上不能成优,他们便在生活上“求异”,他们的种种错误也许只是吸引别人眼球的手段。面对已成定局的校纪校规,他们一犯再犯。如果说是出自自身的调皮和一颗不愿被束缚的心,倒也罢了,然而,仔细想想,如果他们是为了引人注意,那么,付出的代价也似乎太大了,玛蒂尔德的十年艰苦生活,夺取了她引以为傲的容颜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那么这些“问题少年”为满足虚荣所犯下的一切错误,不也将夺去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求学机会吗?当他们决定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又有多少筹码供他在生活的天平上衡量自己的价值?倘若无一技之长,又有多少明天可以期待?
生活中,种种欲望会成为一串串无形的锁链,锁住了早已疲惫的心,让生活偏离原来的轨道,欲望的天平也许永远不会平衡,当一个不合理的欲望产生并形成巨大的枷锁时,生活的一切就都朝欲望倾斜,最终,也让生命里最美好的事物悄然而去。
所以,我们应该摒弃这些无形的枷锁,“带着镣铐舞蹈”实在太辛苦,让我们轻装上阵,舞出生命的辉煌!
第五篇:读《项链》有感
无法平静--读《项链》有感
人为什么会犯错误呢?亚里斯多德说:“人的错误是因为人性的弱点。”而人性的弱点是那样的普遍,就像玛蒂尔德的虚荣,是那样普遍地存在于茫茫人海中,尤其是在美貌的女人中间。客观地说,虚荣也是为了某种价值的实现。玛蒂尔德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得到实现。而嫁给小公务员路瓦栽,她感到自己的价值(美貌)远远没有实现,她认为自己的价值被埋没了。
玛蒂尔德没有其他实现价值的途径吗?应该有,可她认为没有。
她对自己的漂亮和聪明认识太多,认识太深,以至于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美貌女人的位置。正是这一价值定位,使她失去了进行其他追求的可能。
可是,以容貌事人,怎么能够长久呢?玛蒂尔德灿烂的青春又能保持几时呢?即使她凭着美貌获得了她所渴望的一切,可一旦年老色衰,美人迟暮,被冷落的遭遇依然可能发生,另一种悲剧还将上演。所以,玛蒂尔德的悲剧从她对自己进行价值定位之后就几乎已经注定了。这是所有进行如此定位的女人的普遍命运。这实质是女人为了满足物欲而自甘甚至追求被玩弄地位的悲剧。
后来,玛蒂尔德面对现实(从前一直不愿面对现实),痛苦地调整自我,价值定位为一个家庭妇女,一个普通劳动者,尽管艰辛,但终于获得了踏实,内心变得平和平静,可以说是阵痛后的新生。
可是,新生后的玛蒂尔德,命运却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原来自己当年错误的后果没有那样巨大,没有那样深重,甚至是很小。和自己付出的代价反差那样巨大。
顿时,10年的艰辛付出显得荒谬,显得可笑。或者这样说,项链之假,使玛蒂尔德10年的艰辛在瞬间失去了价值。任何艰辛,当我们认为它有价值的时候,我们能够接受,能够面对,我们甚至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充实。可是,当艰辛的付出忽然失去了价值的时候,只能使人产生悔恨。付出的艰辛越多,悔恨就越深。而悔恨是心灵中最可怕的情绪之一。有位哲人说:只有心怀悔恨的人才会畏惧死亡。因为悔恨是对人生价值的消解,使人对生命不能重来的遗憾体会更深切,更痛切。悔恨是因为做错了,最要命的是错误的后果已经造成,也就是不应该出现的后果已经出现,已经不可挽回,或者至少有一部分已经不可挽回。比如已经逝去的青春。
为什么真相偏偏在10年后才姗姗而来?为什么偏偏要来这样一个真相?已经平静的玛蒂尔德将无法再平静。10年前的不平静是因为无法得到,而10年后的不平静却是因为已经失去。
哦,可怜的玛蒂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