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规划严格要求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发展

时间:2019-05-15 06:5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节能规划严格要求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节能规划严格要求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发展》。

第一篇:工业节能规划严格要求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发展

工业节能规划严格要求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高耗能行业的需求,到“十二五”结束年争取步入高附加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钢铁、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等这些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全社会能耗将近77%左右。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高耗能项目增长过快,行业间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总而言之,这都是目前这些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一个企业解决高耗能问题除了跟企业经营方式有关,最大的原因则与企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去年对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是工信部对严肃处理高耗能产业所下发的第一张政策条令,而水泥行业以其特殊的工业地位也成为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所燃烧的第一把火。这种情况下,水泥行业不得不对生产方式进行调整,更多的是在生产设备上狠下功夫。

据了解,通过水泥企业选购的设备已经占据了整个行业设备总需求的大半部分,尤其是作为水泥生产的前端破碎设备更是在科技上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大型化、绿色化破碎设备成为水泥企业在选购中优先考虑的标准。截止到目前,我国知名的水泥粉碎设备生产商郑州鼎盛所研发的大型单段反击式破碎机和石灰石专用破碎机逐渐成为市场上的首选,原因就在于其生产的破碎机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反击式破碎机更是以产能优势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新型高产量碎石设备。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就是要严格控制高耗能、低水平项目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发展。在此次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形势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以及关闭小的生产能力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是当前高耗能产业的主要突破手段,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才是解决浪费污染的最佳途径。

原文链接:

第二篇:2014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分析

2014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一些发达国家对出口国产品的能效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1、有利因素

(1)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压力驱动国内节能行业发展

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构成严峻挑战。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新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协定书》的通过和实施,为国际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交易市场的创建提供了法律基础。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1997年的《京都协定书》从法律上为工业化国家设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共同设计了三项创新机制来帮助工业化国家实现约束性减排目标,并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排放交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国履约机制。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由此,国际社会对节能减排的压力明确转变为国内节能减排的动力。

(2)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为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阶段,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能源消耗巨大,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同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也将对工业发展形成硬约束,为工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提供良好契机。

第三篇:天津节能十三五规划-天津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市节能“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2016年8月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1

(一)取得成绩..................................................................1

(二)存在问题..................................................................4

(三)面临形势..................................................................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7

(三)主要目标..................................................................8

三、主要任务...................................................9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9

(二)加强工业领域节能.................................................10

(三)强化建筑领域节能.................................................12

(四)促进交通运输节能.................................................14

(五)实施公共机构节能.................................................16

(六)推进其他领域节能.................................................18

四、重点工程.................................................19

(一)节能改造工程........................................................19

(二)节能信息化工程.....................................................20

(三)绿色制造工程........................................................21

(四)高效清洁能源应用工程..........................................21

(五)节能产业培育工程.................................................22

(六)被动式建筑建设工程..............................................23

五、保障措施.................................................23

(一)强化节能目标责任.................................................23

(二)完善节能规章标准.................................................24

(三)加大节能资金投入.................................................24

(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25

(五)健全节能监察机制.................................................25

(六)加强节能宣传引导.................................................25

天津市节能“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的关键时期。天津既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历史机遇,也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的挑战。节约能源既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天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为确保实现“十三五”节能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成绩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8%的约束性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10年的0.66吨标准煤降到2015年的0.499吨标准煤,累计降幅24.3%,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3%,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12.4%,节能降耗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结构节能成效显著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860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2015年优势产业总产值2.5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90%;淘汰落后焦炭产能86万吨、烧结产能140万吨、炼铁产能50万吨、炼钢产能40万吨、水泥产能250万吨、印染产能2000万米。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56%下降至2015年的50%以下,天然气消费量比重由5%上升到12%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比重由1%上升到3%。

2.技术节能卓有实效

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市节能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54亿元支持151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年节能能力66万吨标准煤;投入1619万元推广LED照明产品,实现年节电能力3006万千瓦时;采用区县竞争性争取资金方式,支持7个区县节能资金6500万元,实现年节能能力20万吨标准煤。在重点用能行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电力行业汽轮机通流系统改造、电除尘器节能控制、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推广比例分别达到42%、100%和70%;钢铁行业高炉透平余压余热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节能、烧结余热回收技术推广比例分别为100%、33%和100%;石油石化行业放空天然气回收液化、余热利用发电(供热)、能源平衡优化调度技术应用比例分别为42%、37%和9%。

3.节能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修订《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天津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市、区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联动,建立了覆盖全市、条块结合、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节能工作体系;实施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能耗限额管理、能源审计等制度,形成了计量准确、统计真实、考核到位的节能管理体系;培育扶持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能效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构,形成了技术专业化、服务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节能服务体系。

4.重点领域节能贡献突出

工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2.1%;国家重点监控用能单位累计实现节能量782.14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486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目标;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呈不同程度下降,2011-2014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44.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37.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9.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2.1%。建筑领域,在全国率先实施居住建筑四步节能和公共建筑三步节能,三步及以上节能住宅占城镇住宅比重达到80%,二步及以上节能公共建筑占全市公共建筑比重达到70%;实施既有

建筑节能改造,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累计下降23 %,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5%;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累计开工建设32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和10片绿色生态城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206万平方米。交通领域,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5%;推进智能、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应用比例达到30%;天津港全面完成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体性项目建设,万吨吞吐量综合能耗累计下降8%。公共机构节能不断推进,全市人均能耗460千克标准煤,累计降幅15.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26千克标准煤,累计降幅12.9%。

5.节能先进示范作用明显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入选国家首批低碳工业示范园区试点,探索节能低碳园区发展模式。天津市作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推动首批4个数据中心开展试点创建工作。部分企业的技术、产品列入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能效“领跑者”产品目录。开展“建设美丽天津”节能环保班组、标兵选树活动,表彰先进班组30个、先进标兵50名,其中10个班组授予工人先锋号、10名个人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二)存在问题

1.节能规章标准支撑不足。尚未针对节能评估审查、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节能监察等出台相应政府规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的实施效果;单位产

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地方标准的时效性不强,产业准入门槛作用和淘汰落后倒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滞后。区级节能监察机构尚未建立,节能监察队伍力量薄弱,节能监察程序仍需完善,节能监察结果的约束力不强。

3.节能政策机制有待完善。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仍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

4.重点用能单位管理仍需强化。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尚未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效对标活动未有效开展,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达标,节能先进技术应用率较低。

5.节能产业尚未形成一定规模。节能装备制造业和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节能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与节能需求不相适应。

(三)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中央对天津定位、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天津将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节能工作迎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市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突出,节能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作为国家节能减排财

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2016、2017年还需在完成国家节能指标的基础上再超额完成23%,节能目标完成压力较大。此外,国家将能源消费总量纳入“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对节能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虽然全市节能面临巨大挑战,但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天津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国家战略迭加,机遇千载难逢,发展潜力巨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全市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节能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全民节能意识不断提高,各方面对节能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这些都为“十三五”推进节能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把节能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着力点,围绕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管理创新,完

善市场机制,落实法律标准,引导全民参与,推动全市节能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推进节能与促进发展相结合。通过强化节能,提高产业能效准入门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完善机制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落实有利于节能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用能单位和公民自觉节能的内生动力,实现节能效益最大化。

3.技术进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注重信息技术在节能领域的应用,推动能耗监控平台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提高节能管理质量和效率;强化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效水平对标等措施,建立常态化节能监察机制,促进用能单位深挖节能潜力,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设备、产品。

4.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实现重点突破,发挥示范效应。同时,通过制定政策,引导非重点用能单位合理用能;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414吨标准煤(按2010年价格计算),比2015年的0.499吨标准煤下降17%。“十三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2100万吨标准煤。

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表1 “十三五”时期天津市主要节能指标

指标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 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乙烯综合能耗 吨钢综合能耗 炼铁工序单位能耗 电炉炼钢综合工序单位能耗

焦化工序单位能耗 烧结工序单位能耗 转炉工序单位能耗 全市平均供电煤耗 建筑

新建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

单位

%

千克标准油/吨•因

数 千克标准油/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千克标准煤/吨 克标准煤/千瓦时

%

2015年完2020年目成值 标值

—— 8.06 527 602 419 70 157 52-10 310 ——

[18%] 7.26 525 586 417 66 150 50-15 305 100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提升 新建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 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改造 居住建筑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 交通运输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应用比例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综合能耗下降率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 公共机构

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公共机构人均能耗

% % %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吨标准煤/平方米

% % % %

千克标准煤/平方

米 千克标准煤/人

—— —— —— —— 15.4 35.5 30------26 460

[20] [20] [2000] [1000] 14.5 60 50 [6.5] [6] 25 414 注:[ ]内为“十三五”累计值。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推动低能耗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高产业能效准入门槛,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2、促进传统产业能效提升

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升级,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产品节能环保性能,打造绿色低碳品牌。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实施改造升级。

3、化解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对工艺装备落后、能耗限额不达标项目,列入淘汰任务加快淘汰。分行业制修订并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

(二)加强工业领域节能

1、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

冶金行业。以工序优化和二次能源回收为重点,发展绿色钢材产品,优化高炉炼铁炉料结构,降低铁钢比。推广干熄焦、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等二次能源高效回收

利用和高炉冲渣水直接换热回收余热等技术,鼓励烧结机余热发电、炼焦煤调湿风选等技术应用,支持钢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电力行业。发展热电联产,鼓励热电冷联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加快燃煤电站节能改造步伐,推动汽轮机通流改造,加快现役机组和电网技术改造,降低机组供电煤耗。调整电力行业结构,壮大新能源发电规模。

化工行业。合成氨行业重点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等技术;烧碱行业加快零极距、氧阴极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纯碱行业重点推广蒸汽多级利用、变换气制碱等技术。

石油石化行业。石化行业重点推广样板加热炉、转动设备调速、循环水系统节能、燃煤高效掺烧及烟气余热回收和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术。原油开采行业重点推广油田采油污水余热利用、油井集中控制供电、节能型抽油机等技术。

2、推动工业园区系统节能

实施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根据园区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用能要求,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实现能源优化利用。加快园区分布式能源中心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推动园区余热利用,应用蓄热技术平衡园区负荷,推广集中供热和制冷。

提升园区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园区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等产业化示范。

集成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对园内供水、供电、运输、通

讯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集成绿色化建设,促进各类基础设施共享,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3、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

加强能源统计、计量管理。继续完善企业能源统计、核算管理,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规范化、标准化配置管理,加大智能型计量器具应用范围,开展能源计量建设示范,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审查。

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将能源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实行能源管理负责人备案制度,加强能源管理岗位培训,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鼓励非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能源审计。按下达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计划,通报能源审计结果,推进能量平衡测试,开展能效水平对标,促进用能单位制定并实施能效提升方案,深入挖掘节能潜力。

(三)强化建筑领域节能

1、全面实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居住建筑执行75%节能技术标准,公共建筑执行65%节能技术标准,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监管,完善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环节的闭合式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行建筑能效测评、门窗标识、技术资料备案、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材料备案等管理机制。实施被动式建筑试点示范,到2020年,推动实施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试点项目30个,领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

推动绿色建筑全面普及,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发展。严格执行天津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设计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0%。新建城镇严格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进行建设。以新梅江居住区为旧城绿色化改造示范,推动既有城区按照绿色生态标准进行绿色化改造。到2020年,绿色建筑规模化效应逐步凸显,至少建设10个3平方公里以上绿色生态城区,初步形成绿色生态的建设发展模式。

2、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继续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实施旧楼区综合改造的同时,完成4400万平方米具有改造价值的非节能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目标。

加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修订办公、商业、医院、学校、星级酒店、写字楼等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用能定额,加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且优先实施建筑空调、采暖、通风、照明、热水、控制系统等设施节能改造。力争2020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

建立既有建筑改造数据库。通过建筑节能信息科技平台,分析新一轮具有改造价值的民用建筑的数量,建立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改造数据库,创建市场运作、改造自愿的改造机制。

3、强化建筑能耗运行管理

大力实施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加大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力度,将全市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基于全市三维GIS地理信息动态系统为基础的民用建筑能耗统计系统,为全面推进民用建筑节能量化管理奠定基础。

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和能耗公示。按照公共建筑用能定额和居住建筑供热能耗指标,实行超定额或供热指标的强行审计制度。开展建筑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公示。

加强民用建筑能耗监测。建设民用建筑能耗检测平台,对全市供热热源、热力站能耗进行监测,公共建筑实行分项计量和能耗采集传输,新建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实现100%实时分项计量及输送。

完善建筑供热计量收费。完成天津市公建供热计量相关配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机制,新建建筑集中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100%。对具备供热计量条件的公建进行供热计量抄表和收费试验,力争到2020年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公建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以上。

(四)促进交通运输节能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地铁网络、滨海新区骨

架线路建设,完善地铁车站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实施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提高公交运营能效,建设207公里公交专用车道和71公里的快速公交走廊。

实施公共交通运力水平提升工程。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并在地铁首末站、换乘站等规划建设公交客运枢纽,实现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

2、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加快智能交通技术推广应用。推广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无线射频识别、智能标签、智能化分拣等,提高运输生产能效。推广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出租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大型化码头、集装箱码头集卡全场智能调度系统等。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拓展动态交通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范围。全面推行甩挂运输和不停车收费,动态导航终端应用达到10万台,不停车收费(ETC)标签应用达到60万张。

3、推广节能交通运输装备

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达标的车辆不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以公交、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企业公务用车、出租、区域运营车辆、邮政速递、环卫、私人等8个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全市新能源汽车应用总量达到2万辆,将天津打造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先城市。

开展节能运输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车辆推广应用总

体部署,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在全市新能源汽车运行重点区域建成4座公交换电站、20座公交充电站,在中心城区和周边各区建成一批公共快速充电点,基本形成覆盖5公里半径的公共充电网络。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鼓励港口开展装卸工艺节能改造。推广港区电网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技术。

(五)实施公共机构节能

1、实施公共机构绿色化改造

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供热计量以及热源、供热管网和温控装置改造。推动分布式燃气机组代替燃煤锅炉。推动公共机构采用空间租赁等方式开展“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站建设。

继续开展办公区配电、空调、水泵、电梯等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改造,实施食堂、数据中心机房等高耗能附属设施改造。开展LED照明项目等节能新产品推广示范项目。

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力度,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采暖制冷、地源热泵等试点示范。

2、强化公共机构能源管理

推动公共机构新建建筑100%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

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行政、业务、后勤服务及其他功能区域分区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中

央空调和独立食堂、公共浴室、游泳馆等重点用能系统和部位,分项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

开展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创建活动,建立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评价标准体系,评选10家能效领跑者。实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创建100个国家级示范单位。

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逐步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开展公共机构绿色行动

开展绿色办公行动,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充分利用政务内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日常用电管理,减少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实施零待机能耗。严格执行空调设定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的规定。

开展绿色出行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大力倡导“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动公共机构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点。带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0%,并采用自助分时租赁的模式引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

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行动,建设机房能耗与环境计量监控系统,建设5个绿色数据中心。鼓励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用。

(六)推进其他领域节能

1、强化商用和民用节能

开展零售业等流通领域节能示范活动,落实商贸、零售企业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引导、组织企业开展绿色营销,鼓励流通企业采购绿色建材、绿色家具、节能电器等消费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型住宅,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和高效照明产品。

建立并完善商业能源管理制度,开展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商场、超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用能设施节能改造。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优化空调运行管理。

2、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

推广高效省柴节能炉具(炕)、高效节能家电产品和节能照明产品。加大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具,开发生物质能源应用。推进节能型农村住宅建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力度。

大力推进农业节能技术,加快发展节油、节电、节煤的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设备,鼓励农民购买高效节能机械,淘汰更新老旧农业机械设备。加强农作物高产种植措施的集成配套,减少高耗能、低效率的种植环节,促进农艺与农机的配套节能。

四、重点工程

(一)节能改造工程

锅炉节能改造。采用富氧燃烧技术、旋流燃烧锅炉技术,提高燃烧效率;采用防垢、除垢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采用冷凝式余热回收锅炉技术、热管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回收烟气余热;实施锅炉系统智能控制。到2020年,燃煤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达到80%左右,燃气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达到92%以上。

电机能效提升。采用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改善风机、泵类电机系统调节方式;通过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合理配置能量,提高电机系统运行效率。加大节能高效电机推广使用力度,严禁落后低效电机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加快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步伐。到2020年,淘汰在用低效电机230万千瓦,推广高效电机250万千瓦,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技改150万千瓦。

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开展配电变压器普查,淘汰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到2020年,基本完成S9(1997年前投运)及以下型号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淘汰任务。加快高效配电变压器推广,引导配电变压器生产转型,到2020年,完成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升级改造,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880万千伏安。

能量系统优化。推广大型化、一体化的工艺技术设备,提高工艺能源利用效率;在钢铁、电力、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优化设计工序、联合布置装置,实现企业资源、能源梯度利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开展园区能量系统优化,实现园区能量梯度利用。

余热余压利用。以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为重点,推广应用余热发电、余热制冷和蓄热、热能输配等技术。集中收集余热资源,拓宽工业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后的应用范围,实施余热暖民示范工程。

(二)节能信息化工程

实施数字能效提升计划。继续在重点能耗企业推广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扩大其在高耗能行业推广范围。建立能源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产品对能源数据进行实时采集、集中处理、动态显示和智能分析。

建设节能信息管控平台。采用能源数据融合技术、动态平衡分析技术、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基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化处理,建设能耗数据采集分析、节能信息发布和协同自动化办公“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能耗监测分析,提升预测预警能力。

开展能源智慧化管理。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基础,实施能源“互联网+”智慧管理。鼓励建设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构建以多能融合、开放共享、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为特征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三)绿色制造工程

引导开发制造绿色产品。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指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相关工作,开展绿色设计示范试点,推动建立绿色产品市场监管机制。到2020年,力争开发推广1000种绿色产品。

实施绿色工厂示范工程。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工厂建设标准建造、改造和管理厂房,建设绿色工厂示范工程,提高工厂一次能源利用率,有效利用工艺过程和设备产生的余热,提高工厂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到2020年,创建100家绿色示范工厂。

开展绿色示范园区建设。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废物资源的交换利用,在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创建10家示范意义强、综合水平高的绿色园区。

打造绿色供应链,以汽车、电器电子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探索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进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绿色制造服务模式。

(四)高效清洁能源应用工程

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在焦化、工业锅炉、窑炉等重点用煤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工业锅炉淘汰

老旧和小型锅炉,严控燃煤质量标准,推广应用煤粉、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实施高效节能技术改造或清洁能源替代,推动燃煤工业锅炉改燃并网或关停,到2017年,实现774台燃煤锅炉改燃并网,削减原煤234万吨。

推进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气。鼓励工业园区等热(冷)负荷集中的区域发展天然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项目。强化天然气使用政策引导,落实阶梯气价制度,利用价格机制引导天然气节约利用。

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序推进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加快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配套电网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融合发展。

(五)节能产业培育工程

培育壮大节能装备制造业。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加强锅炉、机电设备、余能回收、能量储存、监测控制等高效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制造,强化技术创新,重点发展一批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的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到2020年,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450亿元。

创新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以培育节能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规范节能服务市场,促进节能服务业健康发展。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节能项目融资担保等方式,为用能单位节能提供“一条龙”服务,推动节能评估、能源审计、能效测试、节能量审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到2020年,培育100家以上实力较强的节能服务机构。

(六)被动式建筑建设工程

编制被动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和施工导则,实施建筑能效领跑者计划,在现有节能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到2020年,新建建筑在现有节能标准基础上再提升能效20%。

试点推动被动式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武清商务区推广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示范,示范项目年采暖终端热耗要小于15千瓦时/平方米·年,用于采暖、生活热水和家庭用电一次能源消耗小于120千瓦时/平方米·年。发挥示范效应,并逐步推广其他区域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到2020年,建设被动式建筑、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达到300万平方米。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节能目标责任

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公平、高效的考核方法,细化考核标准,把节能目标责任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公告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节能主管部门作用,实施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和节能降耗预警调控制度,深化各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重点用能单位之间的沟通,建立责任明确、协调联动、考核到位的节能工作体系。

(二)完善节能规章标准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制定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节能标准体系建设,修订颁布严于国家的地方能耗限额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对能源消费的计量、统计和监测,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负责人备案、能耗限额管理、淘汰落后工艺设备、能源审计、能量平衡测试等节能管理制度,形成与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相协调的节能管理体系。

(三)加大节能资金投入

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实现节能研发资金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成熟的节能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示范和应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用能单位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编制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目录,开展节能课题研究,引进先进节能技术、理念,提高节能创新能力,鼓励用能单位采用节能技术、装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

发挥能源价格的引导性作用,完善峰谷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和阶梯电价。落实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和社会资金进入节能领域。加强节能发电调度,优先安排高能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健全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机制,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鼓励开展节能自愿协议,探索用能权交易,完善配套政策,增强企业节能内生动力。

(五)健全节能监察机制

构建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构建市、区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建立节能监察长效机制,依法惩处违法用能行为。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立节能监察与帮促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节能服务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

(六)加强节能宣传引导

开展节能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召开专题论坛、技术展示和推广交流、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倡导节能理念,弘扬节能风尚,解读节能政策,普及节能知识。建立节能志愿者服务

第四篇:2011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工业节能专项资金

长沙县2011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工业节能专项资金

预算安排公示

为确保县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资金透明度,根据《长沙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切块)资金管理的通知》(长县政发〔2009〕65号)文件精神,现将长沙县2011工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类别、金额、用途及资金(项目)申报程序等有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资金类别及用途(1000万元)

(一)“产学研”扶助资金(50万元)

支持和鼓励以企业为主导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向社会公开的,能推动行业发展的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深度对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二)“企业管理升级活动”配套资金(50万元)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推动企业全面升级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支持并组织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长沙市工信委主办的“企业管理升级进区县活动”。

(三)主导产业发展引导资金(350万元)

1.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产业化专项

主要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项目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配套链的工业企业;支持生产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合理经济规模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支持企业改善装备条件,引进购买国内外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专项

着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服务,支持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和市场网络建设,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担保机构补贴、股权融资奖励、服务体系建设补助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等。

(四)重点技术攻关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

主要用于主导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项目补助。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核心体系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产品产业化、重大创新项目及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项目实施建设以及企业信息化改造项目等。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万元)

专项用于扶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经费(50万元)专项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各项费用。

(七)节能技改资金专项(200万)

支持工业企业节能技改、电机系统节能技改、绿色照明系统技改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

(八)推广利用新能源及淘汰落后产能(60万)支持推广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资源、能源替代工程的重点示范项目;支持主动淘汰属于《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范围的落后产能;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节能项目。

(九)节能宣传培训(40万)

支持能耗评估体系建设、节能宣传、节能知识培训、节能学术研讨、节能考察与对外交流、节能展览等。

二、申报条件、程序和有关事项

拟申报项目应符合以下申报条件、遵循下述申报程序:

(一)申报条件

1.企业注册地在长沙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良好的信用状况,具备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2.具备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按章纳税,及时提供财务报表、纳税证明、企业信用报告和向统计部门据实填报数据信息;

3.企业对项目资金能够实施有效管理,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4.项目实施单位需出具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5.企业各出资人按约定出资到位,项目自筹资金必须到位。

(二)申报程序

1.每年4月底以前,按照县工信局的统一要求,各乡镇(街道)经贸(济)办组织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申报。

2.所有申报的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逐月填报项目建设进度表,报县工信局产业指导科。

3.所有技术改造项目申报材料按A4纸张尺寸打印后胶装,都需附相关证明材料(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项目备案文件、环评批复、审计报告、本会计报表等),一式两份并附电子文档,经各乡镇(街道)经贸(济)办签署推荐意见后,报县工信局产业指导科。

4.节能项目的申报由长沙县工业节能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项目的申报材料按A4纸张尺寸打印胶装,都需附相关证明材料(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能源审计报告或能源监测报告及项目节能量测算报告,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成果和产品成果鉴定报告)。

(三)有关事项

1.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为无偿使用(包括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除奖励外,原则上同一企业同内不重复安排。

2.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报告和验收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项目承担企业应向县工信局报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投产达产情况。

3.对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单位,县工信局将采取撤销项目、追回全部资金等办法处理,并取消其今后三年获得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资格。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凡违反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处罚。

4.本公示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长沙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长沙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

第五篇:工业节能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依法节能早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惯例。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特别重视依靠制定法律法规推进工业领域节能。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制定了以促进工业节能为主的《节约能源法》,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一整套以促进工业节能为主法律体系,为日本工业节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美国、欧盟也都拥有各自的一系列促进工业节能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都拥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2008-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约9.2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节能的政策推力逐渐加大,工业节能市场迅速发展,国内外大企业纷纷涌入该领域抢占不断释放的市场空间。海外企业利用自身完善的产品体系与技术优势试图挤压本土企业的市场规模,而本土企业也凭借已有规模以及技术的持续提升与海外企业展开成本竞争。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工业节能产业做大做强、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二五”仍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对工业品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我国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对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总量将进一步增加。由于工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在70%以上,下降的空间很大,发展工业节能将成为重中之重。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工业节能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工业节能市场将高速发展。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路线分析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工业节能行业的发展经验,接着对中国工业节能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解析,然后具体分析了钢铁工业节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石化行业节能、建材工业节能、电力工业节能、煤炭工业节能、机械行业节能以及其他工业领域节能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对我国主要地区工业节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分别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工业余热利用、工业设备节能的运行现状。最后,报告对工业节能重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还科学分析了工业节能行业的投融资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工业节能行业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路线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下载工业节能规划严格要求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节能规划严格要求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