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06:1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2012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看变化过程中。

6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7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8飘入自已的鼻孔。(招气入鼻)

课题21、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⑵关注在什么条件下,物质出现了哪些变化现象;⑶关注实验后各物质物理性质、体积、质量;⑷通过比较探究实验物质的变化。探究出变化的原因或总结出变化的规律。⑸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2、呼出气体与空气 成分比较的探究:浑浊的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含量大。⑵通过比较燃着的木条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小。⑶通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与已用口吹过气的玻璃片上水雾的多少,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水分比空气中含量大。

课题3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安全:不触、不尝、不直接闻。节约:无要求时取最少。(液体一般为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回收: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手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3、将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为了防止打破容器,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4、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飞溅,瓶口应不易过快。

3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

4、为了防止塞错药品瓶塞,造成药品被污染,倒完药品后,应立即,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且标签朝向外。

5、用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采取仰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小;如果采取俯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大。(仰小俯大—羊小虎大)

6不要,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7、,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勿洗)

四、物质的加热

1、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玻璃帽至少盖两次),不可用嘴吹灭;碰倒燃着的酒精灯后,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酒精灯的灯焰可以分为:焰心、内焰、外焰时用外焰进行加热。

3炸性混合气体,且灯芯易被烧焦。

5即用冷水冲洗。

6、洗涤仪器

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应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进行刷洗。

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篇: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课题

12理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5化。

6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7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9气体飘入自已的鼻孔。

课题21、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⑴关注实验前各物质物理性质、体积、质量;⑵关注在什么条件下,物质出现了哪些变化现象;⑶关注实验后各物质物理性质、体积、质量;⑷通过比较探究实验物质的变化。探究出变化的原因或总结出变化的规律。⑸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2、探究活动报告的基本要求:注明报告人姓名,活动其他参与人姓名,活动日期;记录活动的过程;过程中的现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活动解决的问题;

3、呼出气体与空气 成分比较的探究:⑴通过比较两种气体分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含量大。⑵通过比较燃着的木条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小。⑶通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与已用口吹过气的玻璃片上水雾的多少,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水分比空气中含量大。

4验;⑸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收集证据;⑹分析、解释与结论;⑺反思与评价;⑻表达与交流。

课题3

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2(液体一般为可)

3、回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将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为了防止打破容器,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4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三、液体药品的取用

1桌子上。

2中,不易过快。

3、为了防止药品腐蚀试剂瓶上的标签,手拿试剂瓶倾倒液体时,应将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

4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且标签朝向外。

5、用量筒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采取仰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小;如果采取俯视的方法,所读值比实际值大。

6平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体积;⑵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先倾倒至接近体积,再用胶头滴管加入。

7、用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后,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8,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

四、物质的加热

1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玻璃帽至少盖两次),不可用嘴吹灭;碰倒燃着的酒精灯后,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们平时用外焰进行加热。

3小于酒精灯总体积的1/4。酒精过多易引燃酒精灯内酒精,且易使灯内酒精洒出;酒精过少易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且灯芯易被烧焦。

5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7、洗涤仪器

1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应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进行刷洗。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三篇: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C + H2O高温H2 + CO)

2)还原性: CO+CuO △Cu+CO2(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四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第五篇: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

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

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物质的分类

3、氧气

(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 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制取氧气:制取方法: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

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

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按元素种类

(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字母表示: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

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 H 2(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

水法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了解}

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5、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相同点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质子(+ 中子(不带电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

3、没有单位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元素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 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 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 宏观含义

(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

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 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 4个, 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 8个电子(氦为 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 2”的意义。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合价 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以下几点:(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如: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 +1价;氧显-2价;②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③一些元素有变价,其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不 变价元素按化合价规则求得。

(2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3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二、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1.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 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

2.化学式的书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但像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是双原 子分子,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 2;②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 在右边;正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 0;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 可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来书写化学 式,如氢氧化镁〔

〕。

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下列各种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②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③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为

四、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1、交叉法:在元素上方标上化合价,先化简再交叉,如 P 为 +5价,氧为-2价,交叉后为 P 2O 5

2、最小公倍数法,选求出几种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求各元素的原子 数。

五、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先将要求的化合价设为 X , 再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出方程。求得的 X 的值就是 化合价。如求 CO 2中 C 的化合价, X*1+(-2 *2=0 求得 X 的值为 4,则 C 的化合价为 +4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 1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 2H2+O2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个氢分子与 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 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 生成 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 代表 Hard ,坚

硬的;B 代表 Black ,黑的。6B 最软,颜色最深;6H 最硬, HB 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 , 木炭 , 活性炭 , 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 的耐磨性。

4、C 60是一种由 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 和 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4个电子,既 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 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 原理。】

2、可燃性 :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 生成 CO 2 :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 生成 CO :2C+O2点燃 2CO

3、还原性:2↑(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 2O 3+3C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 O 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 H 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二氧化碳 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大 , 能溶于水 ,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2↑ 碳酸不稳定 , 易分解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3↓ +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吸热反应, CO 2是氧化剂, 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 原因:过多的 CO

2、O

3、CH

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H

2、CO、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 H 2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 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 4和 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 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

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 点燃 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 点燃 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 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11 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2MgO Fe3O4 2CuO 2Al2O3 2H2O 2P2O5 SO2 CO2 点燃 点燃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点燃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2CO2 CO2 + 2H2O 点燃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二.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CO2 + 3H2O 通电 2H2↑+ O2 ↑ 14.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5.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6.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三.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加热 高温 CaO + CO2↑ Cu + H2O 2Cu + CO2↑ 4Fe + 3CO2↑ 高温 高温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3Fe + 2CO2↑ Cu + CO2 2Fe + 3CO2 高温 加热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四、其他反应 3Fe + 4CO2 26 实验室制 CO2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7.CO2 与水反应:H2O + CO2 === H2CO3 28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Ca(OH2 + CO2 ==== CaCO3 ↓+ H2O 29.锌和稀硫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12

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元素符号: 气态非金属元素: 氧 O 氢 H 氯 Cl 氮 N 氟 F 固态非金属元素: 碳 C 硅 Si 硫 S 磷 P 碘 I 金属元素:钙 Ca 铁 Fe 钾 K 钠 Na 镁 Mg 铝 Cl 汞 Hg 钡 Ba 金 Au 铂 Pt 稀有气体元素:氦 He 氖 Ne 氩 Ar 原子团:硫酸根 SO4 碳酸根 CO3 离子:硫酸根离子 SO4 2-铜 Cu 锌 Zn 锰 Mn 银 Ag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3 铵根 NH4 2-碳酸根 CO3 氢氧根 OH铵根 NH4 + 物质的化学符号: 单质:氧气 O2 氢气 H2 氯气 Cl2 氮气 N2 臭氧 O3 硫磺 S 木炭 C 铁 Fe 氧化物: 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氧化镁 MgO 四氧 化三铁 Fe3O4 二氧化锰 MnO2 过氧化氢 H2O2 五氧化二磷 P2O5 氧化铜 CuO 三 氧化二铝 Al2O3 硫酸锌 ZnSO4 硫酸 H2SO4 化合物:氯酸钾 KclO3 氯化钾 KCl 锰酸钾 K2MnO4 硫酸镁 MgSO4 氢氧化钙 Ca(OH)2 硫酸铜 CuSO4 碳酸钙 CaCO3 碳酸 H2CO3 盐酸 HCl 高锰酸钾 KMnO4 酒精 C2H5OH 甲烷 CH4 氯化钙 CaCl2 etc 13

下载2012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

    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版(5篇)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知识点沪教......

    知识点归类复习-新人教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

    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课藤野先生 1、生字词 绯(fēi)红瞥见()标致(zhì)落第烂熳(màn) 不逊(xùn) 诘(jiã)责托辞匿(nì)名 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畸形()不逊......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过关

    第二单元知识点过关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总结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