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答:由于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建设的,至今,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
答:(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6、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8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问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11、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2、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6、为什么说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8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答: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9、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答:(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答: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1、国有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国有经济。
22、国有经济的作用是什么?
答: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3、集体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集体经济。
24、集体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5、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其主要体现是什么?
答: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6、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答: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中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7如何认识非公有经济?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这一分配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它是由生产力水平以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状况所决定的。
30、在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
答:在我国,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政府)、审判(法院)、检察(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31、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1)实践证明,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3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哪些?有何重要作用?
答: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34、“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说明了什么?
答: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保持着繁荣稳定,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5、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方针、立场、政治基础)答:(1)我国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牢牢地把握两岸关系和和平发展的主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独”的分裂活动,严重危害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第二篇:初三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意义? 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3、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 答:党和国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四个尊重”的方针。
4、为什么要尊重人才?
答:当今时代是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转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才能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5、贯彻“四个尊重”方针有何重要意义?
答: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6、7、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什么? 答: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答: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9、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完成情况如何?
答: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目前总体小康有什么特点?
答: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本世纪头20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答: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何关系?
答: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1)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6、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能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8、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直接参与决策?
答: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等
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答:除了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之外,还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以及当面反映意见等。
10、什么是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答:人民群众。
1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3、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14、依法治国对公民有何要求?
答: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15、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
答: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
16、公民如何依法、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
答:当公民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1、判断文化是否先进的标准是什么?
答: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如何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5、思想道德建设地位是什么?
答: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答: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7、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8、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是教育和科学;二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我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3)这是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4)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5)这是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12、当前,我国应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答:(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4)坚持依法治国,提高人民的法制观念,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1)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成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肩负历史使命。
(2)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3)要树立社会公平意识,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要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身边做起,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工作,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份力,添一份彩。
第三篇:初三思想品德重要知识点归纳
西藏仁布县中学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6、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7、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基础”类
11、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1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13、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14、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15、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7、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8、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19、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2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1、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2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2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4、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25、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26、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27、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28、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9、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30、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1、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32、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33、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5、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西藏仁布县中学
36、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37、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38、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39、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4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4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3、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4、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十、“核心”、“中心”类
4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46、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7、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8、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9、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0、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52、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53、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十二、“目的”、“目标”
5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十三、“原则”、“原因”类
5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十四、“前提”类
57、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58、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59、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6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十六、“重要”、“重点”类
61、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2、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6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64、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5、“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篇:第一单元思想品德
八年级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1、为什么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教育)
(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本分、传统美德、法律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3、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青春期是人心理变化和发展较快的时期。心理上的“断乳期”,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
(2)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3)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
(4)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影响与父母沟通。
4、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1)理解自己的父母
(2)尊重自己的父母
(3)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5、我们应怎样理解父母
(1)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
(2)要理解父母的殷切希望,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
(3)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一、辨别正误(正确写A,错误写B)
1、逆反心理是影响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唯一原因。()B2、《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如今已经过时了。()B3、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A4、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推出新政,不招收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德。()A
二、单项选择题
1、一位同学在班会上说:“父母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收拾房间。此外,他们还辅导我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父母为我付出得太多太多,而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却太少太少。”上述材料说明这名同学在理解父母方面做到了()A
A、换位思考B、宽容C、尊重D、实事求是
2、“离开家乡的流浪人,一切都不会牵动我的心,唯有那梦中简陋却温暖的家。”这句诗说明()B
A、父母要体谅远离家乡的子女B、家是最让人留恋的地方
C、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D、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暑假期间,王军在妈妈的耐心教导下学会了许多烹饪技术,能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这主要说明(B)
A、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B、母亲教给了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C、父母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孩子D、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
三、感悟关爱
2010年8月24日21时40分许,河南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黑龙江伊春机场降落前失事,事故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
事故幸存者江茹经过医生的包扎,伤势已无大碍。她记得逃生过程中遇到的一位伟大的母亲:‚当时飞机里乱成一团,一个年轻的妈妈托着儿子,把儿子从舷窗送出,嘴里还哄着儿子‘宝贝别怕,妈妈在这儿呢’。‛江茹到了医院后,四处打听这位母亲的情况,可始终没有她的消息。后来,江茹听说,儿子得救了,母亲未能及时逃生。
阅读上述材料,这位母亲的行动令你收获哪些感悟?我们应如何对待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这位母亲在生命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说明母亲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因此,我们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要认识到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第二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1、我们应怎样热爱祖国
(1)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2、各民族交往与沟通的作用
(1)丰富中华文化,开拓祖国疆域,推动社会发展。
(2)在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共御外辱,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3、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4、海外赤子对祖国的贡献
(1)许多海外赤子虽然长期漂泊国外或侨居异国他乡,却心系祖国,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2)海外华侨华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勤劳、勇敢、坚毅、智慧。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为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为世界各国的和睦相处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5、我们为什么要与祖国共命运,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1)祖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像是生养、抚育我们的母亲。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6、青少年应如何与祖国共命运
(1)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一、辨别正误(正确写A,错误写B)
1、维护民族与国家的尊严是每个青少年应尽的基本义务和责任。()A2、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B
二、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指出:“牢记历史并不是延续历史仇恨。”这表现了中华民族(D)
A、爱国主义精神B、勤劳勇敢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
2、“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土壤里。”屠格涅夫这句话说明()B
A、华夏儿女一脉相承B、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C、我们都是龙的传人D、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3、篮球明星姚明,在打完美国篮球联赛后,很快回到国家队参加集训和比赛。他说:“国家队的比赛任务我会无条件服从。”这段话说明了()A
A、他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他乡或是异地,都把祖国利益放到第一位
B、国家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C、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永远都是矛盾的三、不定项选择
1、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河北省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启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学活动,800名学生从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开始了巡学“第一课”。让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因是()AB
A、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B、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C、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D、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
2、奥巴马登上长城之后感叹道:“长城太雄伟了。在这里,我们要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奥巴马之所以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是因为()C
A、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B、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首位
C、中华文明悠久而辉煌D、万里长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第五篇: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
结
一、苏联的崛起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作用:
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二、俄国向何处去
1、(1)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为把俄国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重要前提。
3、十月起义: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11月1日胜利。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如何正确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但是这个体系实际是上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瓜分,不可能根本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也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2、国联ne;联合国。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5年10月成立至今。
四、大危机与新政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3.时间:19291933年。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北师大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