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差作文700字
落差作文700字
落差作文700字—在枝头凋零的花瓣,因为与地面之间的落差而翩翩起舞;在瀑布口积蓄的水流,因为落差而一泻千里;屋檐上的一滴滴水,因为落差,才能滴落穿石;距离我们千万里的星空,因为与我们的落差,让我们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落差,总是能带来力量,带来美丽,带来收获。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为环境的落差,婉约词人笔下总有拂不去的动人哀伤。纳兰性德,便是那深爱“落差”之苦的多情之人。深爱之人辞别入宫。因为身份的“落差”,纳兰与表妹天各一方。思念与爱上挥不去。现实的残酷重叠着袭来,因而便有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叹与“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失落与哀伤。是他的痴心?是他的望眼欲穿?思念的人在远方。皇宫是他永远触及不到的高处。他只能仰望,每一滴心酸的泪水都风干成一句动人的诗词。
海伦的坎坷一生来源于她与别人感官上的落差,最初的自卑总是来源于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每一次,她用双手触摸母亲的双唇,每一次,她感觉到别人震动的喉咙。每一次,她感受不到别人用声音传递的快乐,她便感到无助。她不知道外界还有多少她触及不到的东西。但她总是最认真的感受水流带来的清凉,烈日带来的炎热,花草带来的芬芳,这些都够了。虽然很多东西她永远看不到,听不到,但她能想象到,这世界是有多么美好。有些落差是永远跨越不了的,但却能给予海伦无限的想想空间。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李煜触景所生之情。一国之君沦落到如此地步,怎能不令他心生绝望?但是,他坚持自己的喜好,或许他不是一个好君主。但他是一位好诗人。一切春花秋月都仿佛隔世。身份的落差虽大,却不能改变他本身的情思。
第二篇:感悟落差
【材料一】《哈里·波特》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读者,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对敌人无所惧,对困难无所屈,对朋友无所求,本领超常,机智可爱的小魔法师——哈里·波特的形象。但是,一些隐藏于作品中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暴露无遗:仇恨、暴力、死亡、鬼怪„„
据报道,甘肃兰州前不久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9岁的男孩看过电影《哈里·波特》后,想模仿波特从高楼顶层窗户“飞”向地面,母亲好不容易才拉住儿子,免去了一场大祸。事后其母亲说“孩子看完电影后说他想离开学校研究魔法,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这件事又不由使我们联想到很多年前,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就有多少热血“少年”舞枪弄棒,四处习武,幻想自己也能成为一位武艺超群的英雄。
【材料二】作为小说作者有文字创作的自由,作为电影出版商有追求财富的自由,而作为一些小学生,他们缺少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电视中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儿童和青少年平时接触的生活经验,超出他们所接触的时间、空间。因此,电影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有所谓“温室效果”,使儿童心智早熟。他们吸收了很多其年龄段不需要的经验,这些零碎的、不加选择就吸收来的内容,很可能是经过夸张、歪曲或浓缩的,并不符合社会现实。儿童尚不能完全区别开现实与虚构,便难免误以为真,形成错觉或先入为主的成见。因此,忽视儿童教育会给社会和儿童带来极大的灾害。
【材料三】鲁迅曾要求尊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思维、梦想和表达的权利,而今,泛滥的影像文化玷污了儿童的目光,进而使儿童的语言和心灵渐渐丧失了儿童的特征。儿童真正的本能和需求被遮蔽了,儿童的情感和想象无人理睬。童年的流逝加剧了当下社会的势利和世故。童年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显示了一个时代的诗性气质。拥有一个天真无邪、纯洁美丽的童年是生活勇气、信念、信心和激情得以长久持续的保证。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态度和立场的形成,都能在它的童年里面找到依据。一个人只有在童年时期充分地游戏、幻想,才能获得一个健康、成熟的人生。只有技术神话、商业陷阱、明星绯闻的时代,终将是一堆心灵废墟。在这种高技术、低情感的环境中,童年成为一笔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掉了,就再也无处寻觅。
1、材料一列举了甘肃男孩想模仿波特从高楼“飞”向地面的事例,读完材料二,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新的认识?
2、材料三种哪些内容印证了“忽视儿童教育会给社会和儿童带来极大的灾害”?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文化出版部门和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对待影视文化?
感悟落差
前些年去贵州看黄果树大瀑布,只见滔滔的白水河从数十米高的危崖跌落,凌空翻飞,凭高作浪,倾入莫测的深潭之中,掀起轩然大波,发出震天巨响,又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雾化出色彩缤纷的虹霓。这恢宏的气势,动魄的美景,使我久久地为大瀑布落差创造出来的壮美,赞叹不已。
落差是大自然地壳褶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横断而或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地有落差,才会有高岭深谷;水有落差,才会有壮美的瀑布。
落差是一种美丽,有了它,大自然才会如此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要不,满世界都是一马平川的土地,一平如镜的河流,这世界将多么单调乏味,又将减色多少?
人的一生,亦如一道逶迤的山脉,一条波动的河流,自然也会有落差,也会有落差形成的人生风景线。在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高下进退,就是一种落差;作为个体的人,遭逢际遇的前后迥异,也是一种落差。如何认识和处理好这些落差,不但是一门学问,也是对人的素质的一种检验。
生在竞争的时代,你追我赶,谁都希望往高处站,朝前头走。竞争引起有上有下、有起有落的变化。昨天还是勇于开拓的佼佼者,今天可能变成力不从心的落伍者;前些时候还和你有说有笑的同事,如今倒成了对你发号施令的上司。这样的落差变化今天已随处可见,你怎么办?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还是以平常心调整心态,积蓄力量,投入新一轮的竞争?
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当你从成功的事业中退出来,从权重的位置上退下来,昔日的门前车马喧闹,变成了如今的门庭冷落,这又是一种落差。面对这种落差,你又如何处理?是黯然神伤,蔫蔫萎顿,还是心胸豁达,处之泰然?
人与人之间的落差无法削平,个人际遇的落差也难以避免,面对落差能找到平衡,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冷静下来想一想,自然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风景,有大落差就有大风景,人不也是一样吗?小进小退为小境界,大起大落为大境界,落差的大小最能反映出人生的曲折经历,跌宕风姿,在人生旅途上艰苦跋涉,即使你最后穷愁潦倒,不名一文,但回过头去看看一生大的落差,岂不也像欣赏一道壮美的风景,一个动听的故事?虽然其间不免有一点苦涩,无论如何,总比无波无澜、止水一潭的人更有滋味。
再说,落差也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上有高瀑,下必有深潭。落差越大,积蓄的力量也越雄厚。只要你能振作,能奋发就越有进击力量。你看黄果树瀑布落下深潭之后,水流积之越深越厚,继续一往无前,又形成了下游的多级瀑布。由此可见,只要正视落差,同样可以大展鸿图,再创辉煌。
月有盈亏,人有起落。世事洞明皆学问,一个人创造辉煌之后,同时要考虑再创辉煌,但同时也要做好黯淡下去的心理准备,这也许就是对待落差的学问吧?
1、从全文看“落差”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
2、如何理解“面对落差能找到平衡,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3、人生落差有着怎样的意义?
4、作者说“落差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你的人生中有这样的感受吗?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1、青少年模仿影视剧中的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心智不成熟,缺少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
2、童年的流逝加剧了当下社会的势利与世故;使人缺乏长久持续生活的勇气、信念、信心和激情。
3、文化部门应少生产仇恨、暴力、死亡、鬼怪等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的作品,尊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思维、梦想和表达的权利,多出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作品。青少年也要加强自己正确辨别是非能力的锻炼。
1、(1)落差是大自然的一种起伏错落和高低差异。(2)落差是人群中人与人之间的高下进退。(3)落差是个体中人遭逢际遇的前后迥异。
2、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平常心调整心态,积蓄力量,投入新一轮的竞争,这是一种修养:对待个人际遇落差,心胸豁达,处之泰然,这是一种气度和人生的大智慧。
3、(1)人生落差使人生曲折多姿,更有滋味。(2)正视落差,可以使人大展宏图,再创辉煌。
第三篇:“厕所文明”的落差
让孩子在香港当街小便的大陆夫妇或许没想过,150年前,英帝国主义政府曾针对香港华人下令,禁止随地便溺。不过,当时港人并无今天的卫生习惯,“屙屎巷”遍布华人区。
1881年,英国工程师奥斯瓦尔德·查德威克在对太平山等华人居住地的考察报告中写道:“在香港,通行的粪便处理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运粪桶,掏粪工用手处理粪便,没有消毒,没有除臭”。而此时,香港的欧洲人住宅区已配备了冲水厕所和下水系统。
糟糕的卫生条件和拥挤的住宅,为流行病提供了土壤。1894年,太平山区域爆发黑死病,3000人因此死亡。港政府废弃了太平山的全部住宅,将华人迁入卜花公园修建新的街区,并在此处修建了香港第一个现代公共厕所和浴室。
不过,当欧洲人掩鼻走过香港街头时,也许忘记了他们习以为常的卫生条件,也不过才实施几十年。19世纪前,巴黎从窗户直接泼出粪便的现象久治不绝,架在泰晤士河堤的厕所让低处行人和船只饱受“天女散花”之苦。
人类最早的厕所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是个相当简单的设施:地面上的一个孔洞,通向地下放置的可移动的罐子。相对野外随地解决,这种简易设施完成了一个飞跃:将排泄物置于可操作的范围,改善了定居点的环境。
更复杂的设备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克里特岛出现。克诺索斯宫殿里,米诺斯文明留下了古代的冲水坐式厕所——将木制座位修在排水渠之上,由仆人担水倒入沟渠,冲走秽物。这种设备产生了厕所思路的第二次飞跃:通过水,而不是人工,来运走排泄物。不过,这种设施在当时相当昂贵,仅仅是王室能够享用。
克诺索斯时期带排水渠的坐式厕所的还原图
罗马人比米诺斯的宫殿更进了一步。厕所建在剧院或者会场附近,通常座位在十个以上。与我们现在重视隐私等观念不同,罗马厕所是社交的场所,它没有隔间,不分男女,市民们在座位上相互交谈,策划活动,完事儿后用一端裹着海绵的木棍沾着一条小水渠的水清洗私处。当然,对于友好而爱好交往的罗马人民,这根木棍肯定是分享公用的。
普通民众更多使用壶和罐。
不过,这种水渠耗费巨大,只有公共场所和达官显要才能接通。普通民众更多使用壶和罐,然后再倒出。这与同一时期的中国城市是类似的。
罗马人创新的公厕传统被北方日耳曼蛮族入侵打断。蛮族没有领会沟渠的作用,厕所再次变得粗糙。但是他们提供了关于厕所的一些新点子,英格兰约克郡的一幅画显示,海盗如厕后用一片苔藓擦拭臀部。而其后发展起来的修道院中,僧侣们选用粗布毛料。
中世纪时,人们在城墙突出处搭建厕所,供公共使用,粪便从高处坠落下去,再有耙粪工在夜间运走。城内的排水沟为明沟,设计上有问题,垃圾秽物常将其堵塞,污水四溢。人们虽然没学会罗马人的供水技术,却沿袭了他们的恶习:从窗口倾倒夜壶。17世纪时,凡尔赛市长颁布了一项严肃的法令:
“禁止所有人将人体排泄物及其他垃圾直接扔出窗外”。【东亚式的绿色文明】
人口密集的东亚地区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由于粪便被视为恢复土地肥力的重要来源,东亚地区的厕所文明是绿色环保的,从未出现过西式水冲厕所这种浪费的发明。
人的粪便除了用于土地,还曾做为猪的食物。中国古代曾将厕所建在猪圈之上。这种绿色环保观念,甚至在早期的帝王那里亦有体现。汉初,皇室厕所下的粪坑依然是与猪圈连在一起的,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陪爱妃贾姬如厕时,野猪居然冲进厕所惊动御驾。而悲剧的是公元前581年,病重的晋景公姬獳如厕,不慎失足掉进粪坑,淹死后才被手下发现。
到了汉末,帝王失足粪坑里的不幸就不再会出现。帝王们多用封闭的马桶,其形制和礼仪不断登峰造极,帝王权贵如厕,要更衣、焚香,旁边要有多人陪侍。马桶底下多铺设香木制成的炭灰,为除臭、无声穷尽了想象力。史料中偶尔出现的蹲坑式厕所,往往是用来描述其极尽奢华的,譬如下铺羽毛,甚至是蝴蝶翅膀。
中国历史上马桶最讲究的是后蜀亡国之君孟昶(919年―965)。他的便盆是镶有七彩宝石的黄金制成,宋太祖赵匡胤缴获孟昶的战利品后,曾感概这种皇帝如何不亡国。
清末,西方的冲水马桶传入中国,但最早接受它的不是皇室,而是华洋杂处的上海富商。袁世凯称帝后,对西式马桶相当不感冒,认为有气味,还是觉得中国式木桶更享受。
古代中国人口较密集的城市,有专门收集粪溺的人力车或牛车,定时沿着街巷挨家挨户转一圈,接过妇人们手中桶形或盆形的木质便器后,将之转运郊外,再转卖给需要粪肥的农民。早在北宋时期,汴梁等大都市就出现了公共厕所,这种由专人管理的公共厕所,几百年后才在欧洲出现。这类公共厕所很多是收费的,为招徕顾客,有些甚至会在墙壁上张贴字画。粪肥的收入加上厕所门票,使得投资建厕所是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日本的情形与中国相似。18世纪中期,大阪已产生了粪便的产权,出租,转卖等权利。住在居民大便的所有权属于房东,小便属于租户。
在工业革命前,东亚地区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因为粪便被收集用于施肥的缘故,虽没有下水系统,但大城市依然能管好旱厕,在欧洲易通过粪便大规模传播的疾病,很少在东亚的大城市出现。
不过,到了清代,在缺水且人口规模巨大的北京等城市,粪便问题开始变成灾难。由于厕所皆收费,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习惯了随地便溺。官方虽有整风运动,但北京事实上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厕所。
故宮收藏的清代马桶
在农村,这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家家户户都有简易的茅房。对田产较多的家庭来说,自家的粪便甚至不够用,所以专以拾粪为业的人,只能收集狗粪、牛粪。东亚精耕细作社会,粪便很难带来大面积的环境灾难。毛泽东的“千村霹雳人遗矢”,从来不是东亚的常态。
【把全城的厕所连起来】
欧洲城市规模长期不大的局面被工业革命打破,大批人口涌进城市,人畜粪便开始成为环境灾难。拥挤与肮脏为疾病传播提供了土壤。
这个时期,抽水马桶出现了。和米诺斯宫殿的冲水设施一样,抽水马桶最初也是贵族玩物。
16世纪末期,英格兰的约翰·哈灵顿爵士制造了两个抽水马桶,一个给自己,一个送给了伊丽莎白女王。他的设计由水箱放水清空便池,但没有水阀,没有阻隔下水气味的设计,没有配套的管线。当时的贵族更喜欢封闭式马桶——将夜壶置于木盒内,盖上盖子。法王路易十四就喜欢坐在豪华的封闭马桶上,接见大臣。
坐在封闭式马桶上的路易十四
1775年,第一项现代意义的抽水马桶专利才由亚历山大·卡明斯发明。经过其后杰宁斯,克拉普尔,杜爱福等人的不断改进,抽水马桶变得方便而便宜。这时,经历了黑死病,霍乱等疾病的伦敦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地下管道不断拓展,抽水马桶替代了脏臭的便壶,粪坑,走入平常市民家中。
亚历山大·卡明斯1775年发明的抽水马桶
但历史和人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人们用更新的技术将脏物清出室内,却不加处理全部排到了泰晤士河中,同时,而泰晤士河依然是市民饮用水源,这给霍乱病菌跨区域“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机会,反而促进了疫病流行。直到19世纪后期,欧洲的流行病学发展起来,人们才意识到病菌与饮用水之间的联系。英国人开始将排污管线加以处理,布置在饮用水管线下游,抽水马桶被这些看不见的管线连接起来。
正是有了城市一体化的排污系统工程,才使得抽水马桶有了革命性的意义,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
1870年后,抽水马桶迅速在美国流行起来。之后的一个世纪,随着欧洲国家和美国在全球的强势地位,抽水马桶与下水系统作为现代公共卫生的标准设施,扩展到全球的城市中,而东亚农耕式的“自然肥”处理法也因为化肥的出现、农业的变革而萎缩,最终统一于欧洲的卫生习惯中。
解决粪便问题的现代公共系统肇始于欧洲,牲畜数量也是一个特殊原因。人口密集的东亚地区很少有牛马等大型牲畜,而在欧洲,牛马的粪便才是土地施肥的主角。
由于拥有数量极为庞大的马匹,它对欧洲城市造成的粪便压力远远大于人口规模相当的东亚城市。十九世纪末的纽约,大约有20万匹马,它们每年排泄的粪便数量高达40万吨。
【到哪里找厕所】
中国城市四处便溺的现象在1949年后得到极大改观。它或许得自中共领导人注重卫生的习惯。延安时代,毛泽东外出散步时,卫士李银桥会扛着铁锹走在身后。但中国解决之道与众不同,采取的是公共厕所和全民拾粪相结合。从官方宣传看,后者似乎曾起过更大作用。1949年后,拾粪长期被拔到难以想象的高度。1959年10月,刘少奇不但称掏粪工时传祥和他同为“人民勤务员”,还把13岁的女儿送到时传祥的队伍体验生活,北京副市长万里更亲自背粪。
在上海,1952年前,市区的环卫工人推着木轮粪车,幺喝着到里弄收倒马桶。1958年开始,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积肥活动,支援农业生产。环卫专业队伍为收集流失肥料(即倒入阴沟内的人粪尿),避免新的污染,动员居民的痰盂粪尿上车,或在小便池旁建造蓄尿池和小倒粪口,让居民倒痰盂粪尿。1960年,上海市静安区环卫部门在梅家桥建造一座综合厕所,既可大小便,也可让居民倒马桶。
就在这一时期,雷锋曾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拾粪奇迹,在抚顺、营口每天拾粪300斤。1970年代末以前,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学生,每年寒假都有拾粪的任务。
工人手推木轮粪车上码头卸粪(图片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曾经的粪票。
由于当时中国流动人口被抑制,加之全民狂热的拾粪热情。城市的公共厕所并不多,它主要集中在有围墙的单位。中国城市大部分家庭都没有厕所,单位的公厕成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标准配置。
除了办公区和居住区很容易找到厕所外,单位内部招待所附近也必有厕所。在1970年代,有些小城镇的单位招待所门前,甚至会有一口大缸,供晚上不愿打着电筒找厕所的住客小便之用。
当时的中国城市,虽然沿着街道很难看到厕所,但在城市陌生地段找厕所却有诀窍:先找到附近最近的单位大门,再找办公楼或招待所,厕所必在附近。
只有在体育场馆、广场等经常出现大型集会的场所附近才容易找到公共厕所。但在特殊时期并不敷用。北京在举行各种庆祝集会时,长安街和天安门附近可以魔术般长出很多临时厕所——有些人行道下面是为此考虑而特制的沟槽,在上面很容易搭建不起眼的临时厕所。必要时,临时厕所可多达123座以上。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沟槽设计,必要时可做临时厕所。
日本灾后应急方案:下水道井盖可迅速变为公共厕所 1980年代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厕所依然是旱厕,虽然它们早已不再承担集中农田肥料的功能。1980年代末,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突然改善,厕所开始进入家庭,它导致单位在扩建居民楼时,大量拆除了公共厕所。
残存的公共厕所这时开始才普遍改为水冲式。其典型设计,是一条可人力控制冲水或自动定时放水的水槽替代了粪坑。到了1990年代,它才开始被蹲式马桶替代。
在城市公共厕所大幅减少的同时,流动人口却剧烈增长,公共厕所短缺成为频繁出现的公共议题。于是第一批收费公共厕所应运而生。不过,在大都市人群密集的地段,依然难以看到它们的踪影。
1995年1月,《中国青年报》曾在《北京最后的粪桶》中介绍过北京掏粪工。几年后,北京公布兴建公厕计划,天文数字的造价曾引起外地广泛愤懑。初次从小地方来北京的人,亲眼见到的“厕所文明”,与如何找厕所一样,都大大超出了他们的经验。
2013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因流动厕所不足,不少选手“尿红墙”。“厕所文明”的落差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吉莲·泰德曾对比过她工作过的东京与纽约的“厕所文明”:日本写字楼中的公共厕所干净整洁且对所有人开放,而在纽约,很多写字楼的公共厕所位置是被人租下来上锁的。
她的解释是,日本是个高度均质化的单一民族社会,人们有高度相似的行为习惯,无须担心有人不懂规矩破坏卫生,而纽约则是个习惯差异极大的多元社会,讲究卫生的人,永远要面对不懂规矩的陌生人。
纽约的“厕所文明”落差,自然远远不及今天的中国。大都市有些公共厕所已进化到有免费手纸、擦手纸、烘干机,而多数中国人依然需要提醒“便后冲水”。中国社会的“厕所文明”落差之大,也许只有多数国民尚未养成进厕所习惯的印度略胜一筹。
硬件上,香港也许是今天世界“厕所文明”的最高级。
列宁曾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这样畅想过:“我们将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以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黄金修建一些公共厕所。”黄金厕所没有在莫斯科、平壤或北京出现,而是2001年在香港诞生,出资建造者林世荣特意在黄金厕所摆放了一套《列宁全集》。
香港金厕所内景。
在开放“港澳自由行”之后,每天从内地汹涌而来的人流进入拥有黄金厕所的香港,将香港境内“厕所文明”的落差,迅速放大到超过北京、上海、广州的程度——就像东京的“厕所文明”瞬间降到了纽约。
大陆客让小孩当街便溺事件后不久,有人用google地图证明,在便溺现场,500米内其实有很多个厕所,并不需要排队。但是,对大多数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在旺角西洋菜南街找到500米内的其他厕所,并不比找到直线距离只有2200米的那家黄金厕所更容易。[大象公会所有文章均为原创,版权归大象公会所有。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bd@idaxiang.org ]
第四篇:700字作文
700字作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小学生作文《《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读后感》约700字左右,作者孙竟炎,请您欣赏。公文易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评论本作文
收藏本页到: 豆瓣新浪微博QQ空间人民微博更多 2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没事干,脑子里出现了许许多多,非常奇怪的问题,向大人提出来,他们也总是没有个准确、稳定的答案,但是这里可以帮你回答这么多问题中的一部分。你们想听吗?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1+1=2?你们一定以为这是个愚蠢的问题,一个加上一个,就是两个了,连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但我认为不一定,如果比一大1的是3,那1+1=3也是对的。比如这里有一个碗和许许多多的枣。我放进碗里一个枣,算式就是0+1个枣;再放进一个枣,就是1+1个枣;又放进一个枣,就是2+1个枣……加1得1;加1得2;加1得3;加1得4……数学家们认为2只不过是1的继承数,就像3是2的继承数一样。数学的区域非常大。比方说我告诉你:有个人他在书店里,穿着牛仔裤,在看一本《稻草人的故事》的书,你马上就知道我说的是谁。要是我只告诉你有个人他穿着衣服和裤子,你就不知道我说的是谁了。这说明数学不是一个单数项,是有很多连在一起的关系。有了这些原理,我们就可以推理出别的定理来,那就是数学定理,它可以证明为什么1+1=2了。哦,原来是这样啊。别看平时很简单的算式,数学家们是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的。
这里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和答案。为什么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条?因为土豆条之前被人在工厂里削皮,切条,先预先烧好,再冷藏,后来,在小店里解冻,在油锅里反复地煎炸,很不新鲜。你长吃会对身体不健康,缺少营养,甚至生病呢。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什么东西都是由一种东西——原子组成的。布丁中的原子比较稀疏,就软了,石头中的原子比较多,排的比较密,所以就硬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又知道了很多,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第五篇:落差杂文随笔
这个世界的落差无处不在,高低起伏的河道形成瀑布,岩石滑坡形成残垣断壁,不得不说,许多美景是落差形成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也有落差,落差不是差异,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人的性格上很容易有落差,我喜欢豪爽的哈哈大笑,但你可能在外人面前略显羞涩,直率是一种人生态度,但没人说羞涩有错啊。我直言不讳,我特别喜欢文静有素养的女孩子,尤其是那种在外人面前会害羞的女生,那种女生不是恐惧,他们有内心的想法,但知道考虑怎样阐述,会考虑怎样说才不会让倾听者尴尬,这不是恐惧,这是一种难得的素养。
还有一种是思想上的落差,佛洛依德的著名语录“存在即真理”没有一种思想不应该存在于世界上,一杯咖啡,我喜欢去咖啡店喝,意境与格调回为咖啡增色,但这个问题给一个生活压力大的上班族就不会这样,他没有时间,或者说他习惯了在五分钟内享受一杯代表着城市快节奏的速溶咖啡。而这个问题给一位美国或英国的陆战队员回答又会不一样,他只会说他爱喝,咖啡有咖啡因可以使人完成接下来的任务,糖分给他们能量,热量使他们可以面对极端气候考验,咖啡就是最好的补给品,他们甚至不用杯子,而是用装着咖啡粉的纸袋喝。
看吧,这种落差很明显。
回归正题,落差是什么,他与差异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的确,性格思想都可以说是差异,但就如同瀑布和断壁一样,落差产生不一样的美景,产生独一无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