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研究所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5 06:0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叶研究所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叶研究所汇报材料》。

第一篇:茶叶研究所汇报材料

1 概况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28年,原址在长沙县高桥镇,1995年底搬到长沙市远大二路702号,我所主要分科研、开发、行政三个部分,现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7人,博士2人,硕士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所拥有土地近1000亩,其中有500余亩高标准良种茶园,有300余亩良种苗圃。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挂靠我所,中心拥有成套的大型精密仪器,能完成茶叶理化分析,进行茶树育种和茶树病虫害分子生物学试验。

1959年,我所专家创制了高桥银峰名茶。1963年何香凝老人饮高桥银峰后赠寄亲绘梅花图一桢,1964年夏初郭沬若品饮高桥银峰后赞不绝口,并赋诗一首,1981年赵丹、富华合绘彩画一幅,并题“一壶湘波绿,滿纸银峰香”。1980年周谷城也为我所书赠陆游诗一首。袁隆平院士也为我所题词:“天牌名茶 香味更佳”和“天牌茶 科技茶 放心茶”。

2 科学研究

2.1 茶树育种

我所已育成茶树品种16个,其中国家级良种5个,省级良种11个。槠叶齐为60年代选育,全国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红绿茶兼制,茶叶香味好;白毫早是80年代选育,1999年科技部重点推广科技成果之一,全国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碧香早是90年代选育,古丈茶王赛上,获奖的11个茶中有8个用碧香早的鲜叶原料制作,全国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槠叶齐、白毫早、碧香早三个品种分别在河南、湖北、山东、江西、广西、安徽、湖南等省种植。

我所茶树良种繁育规模较大,年出圃茶苗XX万株以上,XX年年已扦插良种茶苗5000万穗,预计可出圃茶苗3500万株以上。

拥有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资源1300多份,这些珍稀资源为良种选育提供了基因上的保证。

在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在国内处于前列,激光育种、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方面正在进行研究。

表1 茶树育种研究主要成果

序号

成 果 名 称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及等级

1“江华苦茶”的研究与利用

1978

湖南省科技大会奖

2湖南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1986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3茶树新品种白毫早

199

4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茶树新品种尖波黄13号

1996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茶树新品种茗丰

1998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

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XX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碧香早

XX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2 栽培管理

我所在茶叶机械采摘和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大量成果。

在茶叶无公害生产方面,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积累了大量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资料与实践经验,为茶叶无公害生产与有机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培养的典型有:兰岭有机茶、悠县慈峰有机茶、沅陵武强溪有机茶、石门泰仙有机茶、古丈有机茶等。

表2 栽培管理研究主要成果

序号

成 果 名 称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及等级

1氮、磷、钾化肥对茶叶增产效益研究

198

5湖南省科技大会奖

2茶园复合肥料肥效研究

1980

湖南省人民政府奖

3茶树含水量与茶园灌溉研究

1986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4茶红锈藻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1986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

机采茶树栽培技术

1989

湖南十大科技成果奖

6

机采茶树栽培技术研究

1990

外经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7

机采茶树生育性状及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研究

1983

湖南省人民政府奖

8

红碎茶含铜超标污染源及控制技术研究

199

1外经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9

ty杀虫剂

1992

外经贸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ty杀虫剂

1992

国家发明专利

11

假眼小绿叶蝉生态控制研究

1994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机械化采茶技术研究与推广

1994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3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范

1995

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4

红壤常规茶园免耕及配套措施研究

1996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5

茶树栽培技术规范

1998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6

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配套施肥研究

XX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7

茶叶早采、丰产关键技术研究

XX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3 茶叶加工与利用

我所在普通红茶、绿茶、名优茶加工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我所创制的“高桥银峰”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之一,另外在湖南最早对茶叶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研究。

表3 茶叶加工研究主要成果

第二篇: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室内装饰工程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室内装饰工程 来源: ??作者:??时间:2012-02-23??Tag: ??点击: 19??【字号:大 中 小】?招 标 公 告

赣垦建管招字[2012]004号

??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室内装饰工程经赣蚕茶【2012】6号文批准建设,资金基本到位,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工程施工进行公开招标,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1、?工程名称: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室内装饰工程;

2、?工程地点: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3、?工程概况:工程造价约95万元,工期90日历天,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室内墙地面、天棚装饰等工程;

4、?标段划分:一个标段;

5、?招标范围:施工图纸范围内工程量,以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为准;

6、?对投标人的要求:具备履行本工程施工合同能力、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含)以上的资质的独立法人施工单位,本工程不接受联合体报名;

7、?资格审查方式:资格后审;

8、?报名要求:投标人拟派本项目的注册建造师在2012年2月24日至2012年3月1日9:20-11:20携带单位介绍信、法人代表证或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资质证书副本、安全生产许可证、拟派建造师注册证(建筑工程专业二级或以上)、外省单位需提供入赣手续、五大员岗位证书、拟派本工程注册建造师近三年内类似工程业绩,以上证书(件)原件及加盖单位公章的复印件一份,前往南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五楼报名;

9、?联系人:郭先生?? 联系电话:***(招标人)

周先生?? 联系电话:***(招标代理)

?

第三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汇报(2011年11月7日修改)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工 作 汇 报(2011年11月7日)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我所是1956年经国务院科技规划委批准筹建,1958年9月正式成立挂牌,是我国惟一的国家级茶叶专业科研机构。2001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我所加挂‚浙江省茶叶研究院‛。

50多年来,在部、院和浙江省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已初步形成学科设置较齐全、技术力量较强、条件基本完善的全国茶叶科技创新中心和信息中心,研究领域涵盖茶叶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了茶树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茶树营养、病虫害防治、农残控制、茶叶化学、茶叶加工与新产品开发、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等优势学科。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其中获奖成果97项,含: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星火奖1项,部省级奖60项。曾三次获得国家科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及农业部‚百强研究所‛称号。依托我所建设以下科技创新平台:

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农业部茶树生物学及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茶叶加工分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学会(国家一级学会)挂靠我所。我所是茶产业创新战略

技术;开展国家茶叶工程技术中心、部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工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4)茶叶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与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合一)。开展茶叶等农产品质量委托检测和有关部门下达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承担有关茶叶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承担检测技术及有关的研究工作。

(5)茶叶质量认证发展研究中心(与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合一)。开展茶叶质量及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对颁证企业有机标志的使用和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管理;承担与有机农产品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

(6)茶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开展茶业经济和信息研究工作;承担《中国茶叶》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开展期刊广告业务和茶叶技术资料服务;负责所网站和茶叶综合性网站《中国茶叶网》的建设、日常维护及图书馆管理。

(7)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开展茶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工作;承担茶叶等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8)茶叶试验场(与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合一)。配合有关研究部门开展科学试验和中试工作;开展龙冠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9)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劳动部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合一)。承担茶业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工作;承担中国茶叶学会的日常工作;承担所与其他学会、协会、研究会的联络工作;承担《茶叶科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

组织和领导下,联盟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入选的8个首批预备项目进行了整合,完成编写了《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并于2010月11月13日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联盟完成了‚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联盟成员也积极参与国家、部门、省级及本地市的茶叶产业发展或科技发展规划等的编制工作。此外,联盟还通过组织专家支撑产业服务,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培训,举办技术研讨会等形式,开展技术研讨,做好茶业科研技术储备。

二是牵头组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我所牵头组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全国32家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57位专家成为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加上他们的团队成员,共有200多名科技人员参与体系工作。

(二)围绕茶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组织开展科技攻关

1、承担项目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所继续抓住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机遇,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拓宽项目来源渠道。项目争取获得较好的成绩,2006-2010年我所争取到各类项目112项,包括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2项,国家科技计划计划课题10项(主持1项,参加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省部重点项目20项,项目合同总经费达到1.2多亿元,其中留所经费7600余万元,约为我所‚十五‛项目总经费的2.5倍。茶叶行业国家及部委项目绝大多数由我所主持(我所主持的科技部、农业部茶叶行业重点项目合同总经

国际标准《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 for tea(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G/238/1]》,制定《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项目技术规范。收集国内外种质资源400余份,完成1309份资源的标准化整理,构建了我国茶树核心种质,建立200余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指纹图谱,实现2900余份资源的信息和实物共享,这些工作作为成果的部分内容分别于2009年、2010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提出了茶树高效施肥技术。明确了田间状态下不同年龄茶树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吸收和累积规律,在对不同茶园生产模式对肥料需求的多年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绿茶养分最佳调控管理技术,利用GIS技术建立了以浙江省淳安县县域为单位的茶园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并整合茶树养分管理技术和土壤诊断指标,建成茶园土壤养分优化调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1套,通过推广示范,示范区施肥综合经济效益每亩提高300元以上。

——研制出一批茶园生物农药。研制茶园害虫拒食剂,在防治适期施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效可达70%以上,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均可达68-95%;开发出假眼小绿叶蝉的行为调控剂,防治效果可达60-90%,在浙江、安徽、重庆、四川、河南、湖北等多个省市已推广4000余亩,为进一步利用信息素调控田间害虫为害提供了新思路。开发出茶毛虫病毒Bt制剂,已完成了登记所需的全部试验,已上报农药登记管理部门。生物农药推广应用达到15万亩次。

——提出了一批茶叶加工新工艺、新设备。研究提出扁形、试制出γ-氨基丁酸茶超微茶粉,GABA含量≥2mg/g,颗粒度≥200目。提出γ-氨基丁酸速溶茶的加工工艺,试制出感官品质优良的γ-氨基丁酸速溶茶,GABA含量最高可达1.7%,香气高纯、滋味醇厚。开发出一种口感醇和、苦涩味低的醇味茶产品,受到饮料企业欢迎。研制出高茶黄素的速溶红茶产品,茶黄素含量≧4%,色泽鲜艳红亮,获得企业认可。

——提出茶叶深加工产品提取新技术,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一条年产25吨高香冷溶速溶茶中试生产线,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高香冷溶速溶茶关键加工技术,批量产品可溶于4℃冰水,时间≤30sec;产品水分含量≤3%;产品感官风味接近原茶,产品已出口到美国、韩国。提出了整套鲜茶固体饮料加工关键技术,研制出鲜茶固体饮料产品,建成1条年产20吨的鲜茶固体饮料中试生产线。筛选得到高茶氨酸合成工程菌1个,通过构建茶氨酸生物合成工程菌并优化了合成茶氨酸条件,建立了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工艺技术路线;初步确立了填充床反应器固定化基因工程菌连续制备茶氨酸的工艺,小试固定化合成茶氨酸的浓度达到25.04g/L。完成了茶氨酸提取制备技术的工业化生产试验和工艺参数优化,得到茶氨酸含量>40%和>60%两种工业化产品,已明确茶氨酸改善睡眠和增强免疫的功能及人体推荐剂量,初步完成茶氨酸保健食品的试制、毒理试验和功能性评价等工作。完成了茶黄素提取制备技术的工业化生产试验和工艺参数优化,制备出四种主要茶黄素单体成分,研制出茶黄素片剂和茶黄素软胶囊两种食品。

——研究提出茶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明确了茶叶中铅的主要来源,研制成功茶园土壤降铅改良剂1个,降铅效果达20%

立了多条名优绿茶在制品不落地、清洁连续化加工生产示范线,速溶茶技术已在6家茶饮料企业示范应用。

2、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

根据浙江省委省府部署,我所积极响应省委省府的号召,认真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2006-2010年每年派出10名科技特派员,赴磐安、泰顺、松阳、遂昌、缙云、常山、三门等地的欠发达乡镇,对当地进行茶叶科技服务。作为浙江省实施法人(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单位之一,与浙江松阳、磐安、缙云、淳安等地结对,服务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特派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当地茶叶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协助当地搞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帮助茶农解决在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帮助茶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促进当地发展茶叶生产、推动茶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当地政府和茶农的好评。先后3次荣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由我所牵头的科技特派员茶产业创业链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科技特派员创业链‛。

3、做好科技培训工作

根据茶产业发展需求,我所明确推广技术,落实责任专家,年均派出科技人员1000多人次深入我国茶区,帮助茶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推广示范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茶园田间生产管理技术、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茶园无害化施肥技术、新品种繁育技术、茶叶连续化加工技术等技术。年均举办培训班50多期,受训人数4000多人次,有力

二是积极支援地震灾区茶园恢复生产。‚5.12‛大地震使当地茶园遭受了严重损失,我所及时派出专家赴震灾区指导灾后茶叶生产恢复,并免除四川青川、北川、旺苍用于灾后重建的技术服务费。按照浙江省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工作部署,我所用两年时间完成当地三年的灾后恢复茶叶生产任务,茶园面貌焕然一新,茶农收入由震灾前的2000元/亩提高到现在的3000元/亩,得到当地政府和茶农的高度评价。

(三)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1、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

2008年初组建了茶树资源与改良研究创新团队、茶树绿色栽培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茶叶加工工程创新团队、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创新团队等4个创新团队。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创新团队的能力,一是对团队的人才队伍进行了充实、优化,二是在科研项目安排、人员配备和职称评审上给予倾斜,三在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上给予重点保障。

2、科技平台建设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所科技平台建设成绩显著。2007年11月,科技部批准依托我所组建‚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年来共投入建设经费3943.8万元,其中科技部拨款500万元,浙江省配套1072万元,自筹2371.8万元。‚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通过验收,平台总经费1000万元,进一步了改善科研条件,推动了技术成果的熟化进程。同时,我所不断完善平台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积极整合资源,建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平台的科技协作优势。依托我

平,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形成一支以院士领衔,2-3名具有能够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的战略科学家、10-15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40名左右具有竞争力的科研中坚力量;重点培养和建设4个科技创新团队,1-2个成为院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3、科研平台条件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建设,优化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国家综合茶叶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争取新建1个茶叶综合试验基地、3个区域试验基地、1-2个部级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台站、1-2个院重点实验室,建成茶树有害生物和天敌资源标本室、种质资源标本室等。进一步完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二)“十二五”期间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所的主要重点任务如下:

1、争取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加强茶树种质资源创新技术和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选育出一批适宜于不同生产需求的茶树新品种;围绕‚节本、增效、安全、低碳‛目标,加强茶园高效、精准、省力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茶树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无害化防治技术取得突破,提出从源头开始、全程监控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拓展茶叶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目标,开展茶产品(深)加工新技术和(深)加工装备、制造技术研究。

2、继续加强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开展茶树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挖掘茶树抗虫、抗病、抗寒、抗旱等优良抗逆基因;

人和科研骨干到国外考察、学习和合作研究。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6、建设现代院所管理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构建惩防体系,建立适应茶叶科技自主创新要求的现代研究所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和分类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现代院所管理制度体系,积极营造自主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把我所建设成为‚科研一流、人才一流、条件一流、成果一流‛的茶叶科技创新中心。

第四篇:茶叶税收征管调查汇报

茶叶税收征管调查汇报

一、茶叶税收征管情况

茶叶产业是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委、政府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先后举办二十届“中国茶叶节”,以茶会友,以节促销,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10年,全茶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茶叶产量逾

2.8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系列产值突破10亿元。该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云雾茶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和“湖北名牌产品”。

近年来,为了规范茶叶产业税收征管秩序,国税局把茶叶税收管理作为特色项目加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前5个月,全累计征收茶叶增值税152.34万元,同比增长82.71%。主要作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成立了规范茶叶税收征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由政府主持召开全茶叶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大力宣传税收政策,强调茶叶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茶叶税收任务列入乡(镇)绩效考核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氛围。二是规范户籍管理。国税局组织专班,对全茶叶生产经营行业进行清理,摸清税源底数和分布状况,规范了户籍管理。据统计,全茶叶经营行业纳税人共计67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0户,小规模纳税人企业10户,个体经营者657户;加工环节599户,零售环节78户;查账征收15户,核定征收662户。三是加强税法宣传。以每年一届的“中国茶叶节”为平台,国税局组织专班到节会现场开展税法咨询,发放涉茶税收宣传资料,大力宣传税法知识。今年,该局开展涉茶税收政策宣传“三进”(进茶农、进茶厂、进茶企)活动,并采取以会代训、上门宣传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有效提高了茶农、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四是强化税源管理。该局制定茶叶税收管理办法,对规模较大的茶叶经营户,引导他们建账建制;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的,依法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督促其按期申报纳税,并实行查账征收;对规模较小、销量较少的个体工商户,利用电子定税系统,科学核定应纳税额,纳入“双定”管理;对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初级农产品、符合国家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及时督促其进行减免税备案登记。认真落实《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产品经营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组织专班对全茶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展专项评估,评估增收16万余元。五是严格督导考核。国税局对茶叶税收计划实行单独考核,责任明确到人,坚持按月考核通报,实行不定期督办,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内容,确保茶叶税收政策落实、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茶叶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征免界限难划分。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即茶青),以及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本货物的征税范围包括各种毛茶(如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精制茶、边销茶及掺对各种药物的茶和茶饮料,不属于本货物的征税范围。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单位和个人销售的外购的农业产品,以及单位和个人外购农业产品

生产、加工后销售的农业产品,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农业生产者用自产的茶青再经筛分、风选、拣剔、碎块、干燥、匀堆等工序精制而成的精制茶,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税。由于对相关政策理解不一,导致实际管理相当困难。一是涉茶税收政策较为复杂,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距,导致征免政策难把握,日常征管难操作;二是少数纳税人钻政策空子,与茶农签订虚假协议,虚增自有茶园面积,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逃避缴纳增值税;三是部分纳税人既有自产自销业务,又有收购鲜叶回厂加工销售业务,形成征免一体化的现实,导致国税部门难以进行划分。

(二)茶叶税源难控管。一是涉茶农户点多面广,增加了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全11个乡镇、309个行政村基本上是“村村有茶场,山山出佳茗”,全10万农民中有60%以上农户种茶,数量庞大;茶叶经营户的季节性强、流动性大、隐蔽性深,茶叶自产自销面积难以准确核实,产量难测算,价格波动大,征管基础信息难采集,加上国税部门的监控手段有限,形成了税款核定难、征收入库难、征管成本高的局面。二是经营管理不规范,给税收征管带来实际困难。全除几个较大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拥有自己的固定种植基地、设置有健全的账簿外,相当一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极不规范,既不如实申报纳税,又无帐可查。三是以票管税难到位。部分购销户没有按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发票使用面和逐笔开具率偏低,一些茶叶经营者直接面对茶农收购茶草回厂加工,基本上是现金交易,没有规范的进货凭据,国税部门难以对购销环节进行控管。四是部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不熟悉,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甚至故意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导致国税部门无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进行准确计算。

(三)治税环境待优化。一是依法纳税意识有待增强。有的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不如实申报纳税,隐瞒茶叶经营的真实情况,把外购加工的茶叶挂靠自种、自制、自销处理,给依法征管带来困难。二是茶叶财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茶叶是的支柱产业,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在加强茶叶财源建设、引导茶叶经营户依法诚信纳税上做得还不够。三是茶叶市场管理有待规范。相关部门以政府文件为依据,对进驻茶叶市场的茶叶经营户,实行税费统一管理,甚至出现以费挤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导致国税部门实行分户登记录入、分户核定征收难以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茶叶税收征管的对策思考

(一)深入开展税收宣传,进一步引导纳税遵从。一方面,国税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税收宣传,利用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和“茶叶节”等时机,向广大茶叶经营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税收政策,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茶叶经营户自觉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把落实“三农”政策与引导督促经营户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有机统一起来,把农民增收与国家增税有机统一起来,提高社会各界对茶叶税收政策的认知度。

(二)着力构建协税网络,进一步凝聚社会综合治税的合力。一是要建好协作保障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对茶叶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税收秩序,防止以费挤税、变相包税等行为发生。二是要建好信息共享网。建立健全与财政、工商、地税、农业(茶叶)局、工商联(茶商会)等职能部门的情况通报和信息传递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涉茶税源信息,实施有效动态监控,防止漏登漏征漏管户。三是建好协税护税网。健全协税护税组织,建立起、乡(镇)、村三级协税护税组织,利用社会力量加强茶叶税源控管力度;对一些零散的、规模较小的、不易控管的茶叶经营户税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委托协税护税组织代征,以解决税收征管力量不足和源头控管难的问题。

(三)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支柱产业。一是要推行集约管理。要突破以行政区域抓茶叶的思维方式,树立起“大品牌、大产区”的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实行集约化管理,推进对全茶叶产业的统一科学规划、统一协调管理、统一深度开发。要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界限,加快推进企业整合,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引导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拳头”产品硬、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茶叶龙头企业,实现茶叶经营户的提档升级,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二是要制定扶持政策。在政策鼓励上,既要奖种茶大户,也要奖税收贡献大户;既要奖制茶能人,也要奖诚信纳税人。同时,建议采取政府鼓励、财政补贴的方式,促使种茶户在销售茶草时,索取收购单,以实现促进产业发展、强化以票控税的目的。三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茶叶产业链,创造叫得响的品牌,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大力弘扬茶文化,深度开发茶叶特色旅游业,实现文化促产、文化促销的目标。

(四)认真落实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茶叶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国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把“六关”:一是要把好实地调查关。在严格审查纳税人上报的书面资料的同时,对于仅靠书面审核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特别是对合同的真伪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要把好源泉控制关。对从事茶叶加工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掌握其自产自销情况,包括茶叶种植面积、测算平均亩产量、制作毛茶或精制茶的原材料消耗比率等情况。对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发现其自产部分有问题的,扣除测算产量后的余额征收增值税。三是要把好制度执行关。严格落实《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产品经营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同时,研究制定既符合税收政策,又切合茶叶税收管理实际的制度,实行“统一组织协调、统一管理办法、统一征管模式、统一征收标准、统一检查考核”的“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形成合力,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作用,使茶叶税收管理规范推进。四是要把好分类管理关。针对茶叶经营主体多元化,强化分类管理。分为企业、个体和临时经营三大类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管理员为主力,明确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逐项细化分类管理责任,确保茶叶税收征管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宣传和财务核算辅导工作,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对茶叶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进行准确核算,按期申报缴纳税款。五是要把好以票控税关。对达到一般纳税人条件而不申请认定的企业,采取强制认定措施,促使其依法领购、使用、获取发票,拓宽发票使用面,促进茶叶

经营企业广泛使用发票。六是要把好税收优惠关。对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时审批办理税收抵免。加强减免税的监督检查,严格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和减免税资格的审批。

第五篇:茶叶产业座谈会议汇报材料

茶叶产业座谈会议汇报材料

茶叶产业座谈会议汇报材料

尊敬的普书记、耿县长及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乡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下面,我就乡茶叶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我乡茶叶产业发展的概况

基本情况

乡地处县西南方,连接保山市和临沧市的云保公路穿境而过,是对外开放的南大门,有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68个村民小组,5941户,25166人,有耕地面积20274亩,最高海拔2473米,最低海拔1400米,年均降雨量1302毫米,年均气温℃,土壤ph值在4-6之间,是一个全国最佳优质茶生产基地,是一个典型的温凉山区绿色农业经济乡,茶叶是全乡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根据有关专家对古茶树群落鉴定,树龄已在千年以上,通过数辈人的努力,到末,茶园总面积达亩,其中投采面积亩,其中:90年代前种植的云南大叶老品种茶亩;至今发展规范化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亩,其中:云抗10号12500亩、清水3号1510亩、凤9号2250亩、香归银豪940亩、佛香系列1600亩、凤7号等其他品种亩。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茶园15000亩。全乡农业户户均有茶亩,人均有茶亩。全乡已建成并提升打造光山、松山、尼诺3个茶叶专业示范村,树根地、光山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乡茶叶协会。乡茶叶交易市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全乡有茶叶初制加工所185个,年可加工干毛茶3000吨。有获得国家“qs”等各种认证的初精合营厂5个,年可加工精制茶600吨以上,有尼诺、树根地、瑞虎、云相、龙杰春生产的绿茶、红茶、普洱茶系列品牌20多个,其中尼诺茶是云南省8大名茶之一。产品全国各地均有销售。

茶叶生产情况

茶叶生产总值达亿元,其中农业产值达万元,工业产值达1156万元。,全乡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完成计划7070万元的%,比亿元减少万元,减合%。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完成计划4820万元的%,比万元减少万元,减合%;精制茶工业产值1903万元,完成计划2250万元的%。鲜叶综合平均价4元/公斤,比元减少元/公斤,减合183%;干茶综合平均价元/公斤,比元减少元/公斤,减合%。户均收入5907元,比15228元减少9321元,减合%。

目标任务

全乡茶园面积达亩,其中投采面积

达亩,生产干茶万公斤,比上年万公斤增万公斤,增合%,生产精制茶60万公斤。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万元,工业产值1200万元。新植改植茶园1300亩,其中:中心样板300亩。改造低产茶园5000亩,其中:中心样板1200亩,巩固完善3个茶叶专业示范村,成立专业合作社1个。强化科技培训,以抓分等分级采摘、改造挖潜入手,实现人均增收百元的目标。

春茶生产情况

5月20日止,全乡总产干茶吨,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完成计划4515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万元,增合%。鲜叶综合平均价元/公斤,比上年同期的元/公斤增元/公斤,增合%;干茶综合平均价元/公斤,比上年元/公斤增元/公斤,增合%。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原料基地建设上,由于茶农经济基础薄弱,管理投入不足,茶叶单产低、亩产效益不高。二是由于乡财政比

较困难,对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茶园基础设施得不到全面改善,茶园应有的效益未能挖潜。三是现有企业个数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能力低,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受普洱茶市场及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紧缺,导致部分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五是品牌意识、开拓市场意识不够强,缺少专业营销队伍。六是挖掘生态文化、品牌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等力度不够。

三、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是高度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了乡村两级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茶叶产业领导小组;二是抓目标责任的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目标责任押金考核;三是在原料基地建设上,根据我乡茶叶产业结构情况,因村、组、户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确定发展新植茶园,因树、因园按标准规范改造低产茶园。四是狠抓科技措施的落实,围绕提值增效,从分等分级采摘入手,强化

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培训。五是乡茶叶协会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适时组织会员到外地捕捉市场行情,指导生产销售。我乡在茶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到了发展力度不减,计划目标不变,使我乡茶叶产业得到了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以茶农增收为目标,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安全化、优质化、产业化为重点,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定标准、拓市场、扬文化,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稳定种植面积,强化科技措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茶叶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约化、基地规模化、生产名优化、管理科学化、营销多元化,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打造成为“茶叶第一乡”、“千年茶乡代表作”。到十一五末,全乡茶叶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其中高优茶园面积2亩以上、无

性系良种茶园21500亩以上、无公害茶园21000亩以上,人均占有茶园2亩以上;建设5个茶叶专业村,3个专业合作社,3000户专业户;实现干茶总产2500吨以上,产值1亿元以上,茶农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坚定发展信心。茶叶产业是乡的支柱产业,是丢不起、也丢不得的产业。面对当前茶叶价格下跌、市场疲软的现状,必须进一步统一全乡上下的思想认识,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做到发展力度不减、措施不弱、目标不变,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考核奖惩机制,引导茶农和企业加大生产投入,强化科技管理,抓好茶园提升改造,稳定茶叶生产水平。

抓实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无公害茶园建设标准,围绕绿色生态建设目标,科学规划,严格科技措施,坚持科学标准,加快生态基地建设。一要提高茶园单产,提升茶叶质量,促进产业升级。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要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改植一批”的原则,建立新植、改植、换植样板,每年换植改植老茶园亩以上,力争5—8年将品种老化、质量较差的茶园改造完毕。二是继续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增加管理投入,改善茶园结构,建设丰产样板,夯实原料车间。三是创新土地流动机制,保证更多的土地和茶园向科技能手、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促进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要广泛采取现场培训、分户指导等办法,进一步加大茶农培训力度,教育引导茶农严格按照《县无公害茶生产综合标准》,科学施肥,规范管理,彻底扭转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被动发展局面。起,每年举办培训班8期以上,确保茶农培训面达80%以上。

夯实发展基础。要多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推进水浇茶园和喷灌茶园的建设,增强茶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茶园丰产增效。充分发动群众和借

助外力支持,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道路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茶叶产业开发。同时,要以茶园园林化建设为依托,积极培植和打造生态茶园旅游建设,增加茶园附加值收入。

壮大龙头企业。茶叶产业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龙头企业规模的大小、规模效益的高低。目前,乡制茶企业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推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就是要解决好龙头企业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现有资源,按照“以大带小,以精带初”的原则,重组、整合现有规模较小企业,每年整合10家以上,力争用5—时间,培育出1—2个市级乃至省级龙头企业,使其真正成为全乡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龙头”,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发展规模、效益和水平。

实施品牌战略。以“尼诺”、“树根地”、“瑞虎”等品牌为基础,在系列产品

开发上作文章,从提升企业竞争力角度来谋划,让品牌走出云南、走向中国、融入世界。要根据市场需要,抓紧申报建设一条红碎茶生产线,改变全乡茶叶产品结构现状,整合优质茶叶资源和零星企业,以巩固提升绿茶生产为核心,恢复生产红茶,适度生产普洱茶,集中优势和力量打造1—2个茶叶知名品牌。要积极引导制茶企业强化合作意识,树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思想,采取股份联营、强强联合等方式,加快技术革新,突破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要继续强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qs”认证,严格执行茶叶生产标准,依法取缔设备简陋、证照不全和无证生产企业,净化茶叶生产市场,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强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和管理,促进产品、资金、信息的流通,把建成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文化为一体的集散地。

弘扬茶文化。紧紧抓住打造“千年

茶乡”品牌契机,充分挖掘茶历史、文化遗存,不断加大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文化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做好全乡古茶树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挖掘历史文化;把种茶、赏茶、品茶融合起来,通过茶叶交易市场打开窗口,创造茶叶营销文化;鼓励引导制茶企业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建设1-2个展示“第一茶乡”、“千年茶乡代表作”的茶室、茶馆,打造饮食文化,推动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茶品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推动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几点建议

乡是全县茶叶产业的主产乡镇,茶叶产业受到金融危机、市场因素等影响,建议县委政府加强对乡的茶叶产业组织领导,坚定乡人民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加大对茶园基础实施、水利设施及机耕道路建设的扶持力度,扩大茶地灌溉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根据乡镇茶园规模、品种结构、茶园现状、在茶园改造挖潜上,给予资金扶持。

对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贴息资金扶持,加大企业技改资金投入,提升品牌效应,壮大企业实力,巩固茶叶产业地位。

紧紧抓1 2 下一页

下载茶叶研究所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叶研究所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剑阁茶叶政府汇报报告(03)。

    剑阁茶叶政府汇报报告 2012年3月 Page 1 目录 一、中国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 3 二、剑阁茶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机电工程研究所

    机电工程研究所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更新时间:2010-6-28 9:10:14点击:8130次 机电工程研究所下设监控与诊断工程、可靠性工程、维修保障工程三个研究室,主要承担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国家级研究所

    国家级研究所 名称 所在省(或直辖市)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 甘肃 上海机电工程科技情报研究所 上海 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 河北 华北油田井下工艺研......

    研究所章程

    数学科学研究所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名称: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研究所,英文译名: 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第二条 性质:研究所......

    研究所申请报告

    关于申请成立江西省宜春市古茶研究所的报告宜春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宜春市禅实业有限公司,是江西省茶行业首家集、禅茶、研究、生产、销售及农林产业研发、文化产业、实业投资......

    研究所岗位职责

    一、研究所所长的岗位职责 所长负责所内的全面工作(包括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课题的开发与组织,所内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管理,以及组织所内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等)。......

    在中国####茶研发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的讲话(茶叶研究所)

    在 #####研发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春雨润茶园、茶枝吐新芽。在这充满春意的时节,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安吉白茶研发中心成立仪式,我谨代表......

    茶叶传说

    【西湖龙井】 虎跑梦泉 虎跑泉的得名,始于佛教传说。传说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见此处风景优美,欲在此建寺,却苦于无水。一天,他梦见二虎刨地,清泉涌出。次晨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