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荣辱: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

时间:2019-05-15 06:1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荣辱: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荣辱: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

第一篇:知荣辱: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

什么是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如何看待荣与辱,反映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还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古训,说明正确的荣辱

观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当中的重要作用。荣辱观是一种道德评价标准,是做人的底线,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所有这些都是荣辱观的具体表现。不知荣辱,何以为官?应该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他们知荣辱、明是非、立官德、用好权,起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涌现出如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一批领导干部的楷模和时代先锋,是无愧于人民和社会的公仆,更是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和佼佼者。但少数党员干部的廉耻意识淡薄,甚至发生荣辱错位。如有的党员干部滥用职权,损害国家利益;有的以权谋私,置群众利益于不顾;有的不学法守法,甚至知法犯法,违法乱纪;有的要官跑官买官“理直气壮”;有的贪赃枉法时居然“脸不改色,心不跳”。有道是:“正人先正己”。只有自身做到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如胡长青、成克杰、王宝森、王怀忠、慕绥新、马向东等之流,尽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之能事,是非颠倒、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最终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其下场是最好的反面典型,他们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知荣辱是对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党员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以“八荣八耻”为镜,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牢固树立,在党员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标杆,无愧于党和人民。

第二篇:从政为官

学习吕振华,我该怎么办

近来,通过观看吕振华先进事迹报告会视频资料,以及学习吕振华先进事迹材料,感受颇多,反响深刻,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震撼和洗礼,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正科级公务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该怎么办?该怎样做?

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紧紧围绕老百姓的利益认真去做

“我们当干部的就是为了老百姓,就是为了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中捷产业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的话语似在耳旁,这是他从政几十年做事秉持的价值信念。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价值原点”,他的所作所为都能追根溯源到这里找到答案。“我们当干部的就是为了老百姓”。

在吕振华的“价值天平”上,老百姓分量最重。所以吕振华多年如一日,不浮不躁安心扎根盐碱滩,不为个人发展而为区域发展,使中捷产业园区十年实现百倍增值。在吕振华的“价值原点”上,老百姓位臵最高,所以他努力使中捷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都均等分配,为中捷百姓圆了一个共同富裕的梦。

吕振华说:“我们当干部的就是为了老百姓”——— 这句话至简至朴,却是我们党宗旨意识的生动体现,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为民情怀的真实映照。吕振华为什么能为百姓拥戴,原因很简单,就因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门心思为百姓谋利,说到底就是真正践行了“为民”两个字。

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90多年来,“人民至上”始终飘扬在我们党鲜红的旗臶上。这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 焦裕禄爱民为民的赤子情怀依然感天动地;“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永久的职业是好好地为老百姓。”——— 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的“草鞋书记”杨善洲,至今依然被百姓装在心中;“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 郑培民身居高位而心系群众,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忘自己曾许下的诺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价值观念如何变迁,为民奉献是优秀党员干部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

所以说,今后我在自己的工作中,不论身处何位,我都要秉承“一切为了百姓”的“为人民服务”的为官之德,做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体现者。坚决不做“四不干

部”(不闻民间疾苦、不问群众冷暖、不知民情民意、不晓民忧民愿)。要立足本职,甘心做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密切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

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大树断根。战争时期,“为民”的主张汇聚了革命的洪流;建设时期,“为民”的口号激发了干劲;改革年代,“为民”的信念激发了变革的勇气。今天,进入发展攻坚期和改革深水区,我们尤其需要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共同奋斗,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坚守执政的“生命线”,用“为了老百姓”赢得老百姓。“当干部就是为了老百姓”,作为一名具有高尚为民情怀的干部。吕振华是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近日,吕振华的先进事迹传遍燕赵大地,这位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的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在中捷改制后的十年中,团结带领园区干部群众,大胆改革、全力上项目、谋求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由3.1亿元增长到90亿元,财政收入由3300万元增长到38.2亿元,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农垦区之首、全省开发区之冠,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振兴之路。

学习吕振华,我就要树立敢于为民造福的理想和抱负。敢于造福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实现经济腾飞。

学习吕振华,我要有为百姓勇于担当的勇气和胆识。我们当干部的就是为了老百姓,就是为了老百姓生活得更好。让为民造福之梦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爱民情怀。

学习吕振华,我就要敢于担当、勤于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梦想的实现不代表着梦想的终止。当前河北正处于由大转强、蓄势待发的新阶段,实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打赢“四大攻坚战”,就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学习吕振华,我就要学习他对事业敢于担当,不断开拓,不断圆梦的追求。“央企梦”、“大学梦”、“国际旅游品牌梦”……一个个梦想正描绘着中捷的美好未来,希望在燕赵大地涌现更多像吕振华一样的实干追梦人。

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坚守官德

学习吕振华,我当然要学习他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勇于担当、为民造福,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但是我更要学习他严于律己、廉洁勤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崇高品德。

在中捷产业园区干部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部提拔“零成本”。在某些心术不正者眼中,“乌纱”就是财富,“位子”就是资源,用帽子换票子,用位子捞实惠,也正是

他们一条“发财致富”的重要路子。而在中捷产业园区,之所以不用跑不用送,谁有本事就用谁,首先是主政者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一个人并不是说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了权力和地位,就有了威信和威望。威信和威望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清廉。吕振华正是依靠正气和清廉,让群众信服、拥护,从而聚拢起民心,凝聚了力量,经十年不懈努力,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振兴之路。

学习吕振华,我要学习他的清廉而底气壮。吕振华做事硬气,不怕担风险。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领导说,吕振华顶着一年十几次、几十次的被告被查,坚持了8年,才使他们建成了园区内唯一的五星级酒店。一年十几次、几十次被告被查,吕振华何以依然毫不畏惧?有胆气是因为有底气。自身干净、清白,就不怕别人告,就敢于大刀阔斧地干事创业。一个干部自身不干净,说话办事就没有底气,更不会硬气。

学习吕振华,我要学习他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廉的名利观。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但对待名利,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对于共产党员而言,选择了入党,就不能贪图个人名利。“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只有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廉洁本色。“乍看惊富贵,凝视即云烟”,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唯有清廉留下的才是永久的财富。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一个人因位高权重可以得到廉价的掌声和笑脸,却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拥戴和信赖;追名逐利可享排场阔气的生活,却换不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只有像吕振华那样树立起共产党人的名利观,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才能为党博得好名声,在群众心中留下好念想。

第三篇:廉洁是从政道德的底线

廉洁是从政道德的底线(红船观澜)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

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地加以坚守。

廉洁,不仅要求党员干部在平时不贪不取,更要求其在独处的时候能够严格自律,正可谓慎独、慎微、慎情、慎友等,能够做到“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做到“贫贱不能移”、“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做到“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的自警,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以贤为镜、以廉为先,切勿与贪做伴;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只有确立了这样一个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标准和目标,才能堂堂正正地为官做人,才能安安稳稳地成就事业,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反之,突破了这个底线,丢掉了这个标准,放弃了这个目标,放任放纵自己,到头来只能是深陷腐败的泥潭。

前不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因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这一案件最深刻的警示,就是党员干部必须廉洁自律。近年来,我们党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让人深忧、所查处的腐败案件发人深省、所总结的腐败教训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得到了深刻的警醒。

保持廉洁,防微杜渐是拒腐防变之堤。一些党员干部滑入腐败“泥潭”,缺口往往是从喝点小酒、收点小礼上打开的。他们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偶尔得点小实惠无伤大雅,于法纪有隙可乘。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廉洁自律需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筑拒腐防变之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党员干部应从一点一滴入手防范腐败,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编好“安全网”,织密“防护网”,冲破“关系网”;要自己给自己立规矩、自己给自己定框框、自己给自己不方便,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清正廉洁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修身立德、洁身自好。只有做到眼不花、嘴不馋、手不伸、心不贪,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沾,才能防微杜渐、抵制诱惑、拒绝腐败,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第四篇:廉洁从政,清白为官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洁为官,清白做人》。

廉洁为官,自古有之。宋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被誉为“包青天”;明于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于成龙为官数十载却清贫一生,家无余资,堪称“天下廉吏第一”。他们有着松的高洁、竹的坚忍、莲的清幽,共同谱写了中国古代官吏勤政爱民的不朽篇章,堪称为官之典范。他们的名字受世人景仰,他们的故事万古流芳。

青山高而望远,白云深而路遥。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幻,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有多少人被金钱、美色等诱惑蒙蔽了双眼,又有多少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职责,忘记了党的培养与人民的重托,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惜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置党纪国法于不顾。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以法治腐。2010年1月18日,《廉政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与力度,而且也对每名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八大禁止”如雷区,不可逾越;“52不准”似高压,不能碰触。

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争做廉政使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谢谢大家!

第五篇:为官做人的底线专题

党报:严守为官做人的底线

2011年08月15日 07:06:58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为官做人的标准应该超出底线越高越好,即使做不到高很多,最起码也要坚守底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纪上的失范。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底线的突破也是很容易的。如果对“六个为什么”搞不清楚,对“四个重大界限”划不分明,对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不去抵制,对政治纪律不去坚守,就会突破政治底线。如果不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是非不清、荣辱不辨、美丑不分,就会突破道德底线。如果无视法纪威严,经不住各种诱惑,管不着自己的手脚,就会突破法纪底线。如果为爱好所迷,被情趣所累,让欲望所困,就可能突破生活底线。可以说,为官做人的底线就是一条警戒线、一道分水岭,不能搞变通,不能“闯红灯”。突破了,就失去了为官做人的根本和资本,就会受到法纪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

坚守底线,首先要戒贪欲。贪如水,不遏则滔天。很多党员干部滑向罪恶的深渊,无不是从“贪”字开始。“山林再大,也经不住野火的焚烧;江海再深,也灌不满一只有漏洞的酒壶”,要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保持重事业、淡名利的健康心态,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享受所惑,自觉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以实绩求进步、以品行树威信、以作为得地位。

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个人失去底线,往往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一次宴请、一个红包开始,逐渐发展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最后成为“阶下囚”。现代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如果政治信仰不坚定、纪律约束不严格、生活作风不检点,就很难把住自己。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细节虽小见风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坚守底线,贵在慎微。

一般来说,翻船大都在“平流无石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逆境时,往往比较谨慎小心,因而常会平安无恙;而在顺境中,则容易麻痹、骄傲,也就容易出问题。愈是身居高位、成长进步顺利之时,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允中守直、激浊扬清、谨慎从事,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品行、先进的表率。

政治底线,用忠诚守卫;思想底线,用信念守卫;道德底线,用良心守卫;生活底线,用健康守卫;法纪底线,用荣誉守卫。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守自己的底线,一点一滴建树自己的高尚品德志趣追求,才有“先进”,才能“带头”,才成“模范”。(人民日报:从政须多练“四功”

2011年08月08日 07:51:21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从政是一门学问,体现和检验着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其中,做人、说话、听意见、问问题,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四项基本功。

人们常说,“做官先做人”。那么,领导干部应做怎样的人呢?首要的一点,就是做一个能与群众平等相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普通人”。这本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有的领导干部做得并不够好。他们“官一升,脸就变”,忘记了人民公仆的基本定位,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官气”,不能让群众“亲而近之”,反而使群众“敬而远之”。这样的领导干部,很难得到群众真心的拥护和支持。当然,强调领导干部做一个“普通人”,并不是说让其对自身的要求等同于一般的老百姓。对领导干部而言,作风上亲民与能力素质、思想境界上高于普通群众是有机统一、并行不悖的。因此,一个真正合格的领导干部需要在做好“普通人”的基础上,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说话是人们的日常活动,看似很平常。但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得让人愿听、爱听且乐于接受,却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有人曾给某些官员说话时遭遇的尴尬局面编了一个“段子”: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除了表达能力和技巧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言不由衷,“正确的废话”太多。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讲实话、真话、心里话,不能说那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嘴皮子”上的话,不能说那些“格式化”的官话、套话。中央领导同志强调,在文风上要克服“长空假”、倡导“短实新”。其实,对于领导干部的“话风”而言,这也应成为一个基本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听到两种话:一种是顺耳之言,一种是逆耳之言。由于种种原因,领导干部一般听到的顺耳之言比较多,听到的逆耳之言比较少。有的领导干部对于“顺耳”的建议还是能虚心听取的,但对于“逆耳”的意见就不一定有雅量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群众直言不讳提出的意见更有针对性、更能触及问题的实质,对领导干部正确决策和开展工作也更有价值。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广泛吸纳各方智慧。有时候,群众对自己的不同意见是有所保留的,常常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应善于听弦外之音、听话中之话,从侧面了解掌握群众的诉求和心声。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领导干部顺利开展工作的一种基本方式。“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一般来说,有四个“点”需要抓住:一是重点,即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二是热点,即一个时期群众最关注、议论最集中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强烈诉求和愿望;三是难点,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与症结;四是盲点,即一般人容易忽略、忽视的问题,也叫“独家信息”。“问”的过程中有一个因素十分关键,就是端正态度,不居高临下做群众的先生,而是放低姿态甘当群众的学生,多向群众虚心请教,多向基层一线的同志学习。这样,人们才能掏心窝子,领导干部也才能真正“问”出质量、“问”出成果来。(隋绳武)

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赢得青年”

2011年08月08日 08:27:13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今年“七一”讲话中,“青年”一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结尾部分更是用专门段落对青年寄予厚望。赢得青年,是执政党走过90年历程仍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需要创新的重要工作。

信仰之光:引导应创新

怎么抓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信仰教育?这似乎是个棘手的问题。“他们思想太活跃了。我们才勉强搞懂了博客,结果他们又玩‘微博客’了,总感觉跟不上。”一位基层宣传干部对半月谈记者如是说。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负责人李未柠认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可缺失,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对,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尤其对于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教育和引导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心态,使用他们的语言,倾听他们的声音。

“我们发现,积极探索开展青少年工作的新形式、新手段、新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动漫、手机等,将各类时尚元素注入工作当中,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青少年的认同度。”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王志杰说。目前,重庆共青团组织已经设立了“红岩微博”,开通了一批特色“微账号”,组织了一批主流“微活动”,引导了一批热点“微话题”,树立了一批校园“微达人”,利用微博具备的草根性、原创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让党的活动赢得青年人的喜爱。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而地方探索的一些事实表明,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党史、国情教育活动往往效果较好。清明节期间,重庆团组织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还开通了“永远不能忘记”网上祭奠专题网页,让青年人在网上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寄托哀思,结果吸引了50余万青少年参加。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金华告诉记者,要做好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人选也是关键。必须培养一批关心青年、了解青年的人,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才能让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青年人的内心深处。

上升之路:公平是关键

如何畅通青年向上流动的通道,保障公平的发展机会,是青年普遍关注的话题。某高校一位大四学生说:“同学们都面临毕业,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出现就业不公平现象,例如家里有关系的就早早找好了工作,没关系的普通职工子女、农村孩子就要四处求职,到处碰壁,甚至遇到所谓潜规则、‘萝卜招聘’等等。”

发展的公平问题,已被全社会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当前,中央和地方正致力于为青年人搭建更广阔的参与社会管理和运行的平台。被称为“80后局长”的冯军全曾是一名“网络红人”,他不到30岁就当上重庆永川区工业园区港桥管委会招商分局局长,其后又通过选拔成为永川区纪委预防腐败室主任。半月谈记者来到冯军全家,发现他和妻子都是农家子弟,亲戚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家里是一座破旧土房,冯父50多岁还当石匠。

“如果论家庭背景、后台,怎么也轮不到我。”冯军全告诉记者,组织上公正选人,让他心存感激。“我非常感激党委政府,实行了公平公开的‘三考’选人。我会努力工作作为回报的。”

刁春梅是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云阳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现在她已是村民口中能干的“刁书记”。她说:“大学生村官政策不但带动农村发展,而且确实给大批青年人创造了机会、找到了出路。”

从2008年起,重庆实施“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选派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今年已选派2700人。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为其落实了工资待遇。更为利好的政策是,重庆规定服务满2年的大学生村官,考核合格后可录用为公务员,之后仍愿意留村工作的,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

刁春梅说:“这个政策很公平,让我们青年人服气,因为在农村基层,你的工作一定要老百姓认可才行,所谓的关系、背景是吃不开的。” 发展之基:保障应充分

在畅通青年上升通道的同时,为其生存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也是赢得青年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书记说,要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每个字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今年27岁的河南小伙子李玉光说,自己在异乡打拼的经历,正是党委政府为青年解决后顾之忧、提供发展基础的生动写照。

一年前,刚从重庆科技学院毕业的他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对前景缺乏信心。幸运的是,他赶上了当地的公租房政策。重庆计划在10年内建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向毕业生开放,申请也不受户籍限制,这对刚工作的青年人无疑是个福音。

李玉光申请到了一套30多平方米的单间配套房,每月房租300多元,约占月收入的1/10,五年后还可以买下使用权。“今年我三喜临门:4月16号签约入住公租房,5月9号和爱人结婚,最近她又怀上了双胞胎。”李玉光说,自己同学中也有3人申请到了公租房,成了邻居。

“感觉党和政府为我们年轻人考虑得很周到。”李玉光告诉半月谈记者,“年轻人不用担心做‘房奴’和‘蚁族’,少了后顾之忧,才能对社会有信心,对党有感情,专心创业干事!”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本来很少关心政治、社会。但是最近的创业经历,让我觉得党委政府确实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江苏小伙子董鼎昊告诉记者,自己开办了一家从江苏往重庆卖纺织品的微型企业。受益于重庆扶持微企的政策,自己已申请到了4万元“巨额”补助。

从去年开始,重庆加强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力度,提出发展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拿出真金白银补助微企。对于在校的大学生,重庆提出要扩大大学生暑期到机关单位、企业集团参加社会实习实践活动的规模,让实践岗位达到15000个,还要提供相应的报酬。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卫红说,青年人刚刚步入社会,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最急需的是发展的基础要素,诸如创业的资金、工作的指导等。党委政府能对此给予关怀和扶持,就会有效增进他们对社会、对现行制度、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8期,记者 王晓磊 刘玉婷)

卢中原: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政策取向

未来5年是 “十二五”规划时期,再经过5年即“十三五”规划的现代化建设,我国就要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为全面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我理解,“十二五”规划最鲜明的特征是提出一个主题和一条主线——也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卢中原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和争取重要战略机遇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最高的顶层设计,这个全党的工作重心决不能动摇

“十二五”规划鲜明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此外我觉得还有两点值得引起注意。

第一点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认清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不少人说,我们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失衡,人口和资源环境失衡,矛盾非常突出,应该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改为以社会发展为中心,以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为中心。这个认识是模糊的、不准确的。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搞好改革的顶层设计。我到欧洲访问时,驻外使馆的同志问我,党中央、国务院文件里第一次出现“顶层设计”的提法,大家感到很新鲜,如何理解它的意思?我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最顶层设计,它表明党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之前的30年中,我们党的工作重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大家千万不要忘了,1978年年底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工作重心而言的,这是扭转中国历史方向的一个重大决策。如果再想到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那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如果没有这两个重大决策,中国的现代化大门无法打开,现代化进程也不能真正启动。

尽管自孙中山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曾进行过探索,但是真正启动中国现代化航船、打开现代化大门的,是改革开放,是扭转我们党以往的工作重心这一举措。这是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顶层设计,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1979年李先念针对极“左”思想指导经济建设及其恶果,曾尖锐指出,不能再左右摇摆,我们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上世纪80年代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后,鲜明提出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除非遇到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和极其严重的天灾,否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能动摇的。因此,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我认为最核心、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这个发展是指科学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各个方面比较平衡的发展。“以GDP论英雄”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的恶果。相对于全党工作重心而言,我们党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党的建设、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等。我理解,这些都是工作布局层次的内容。而最高层次的全党工作重心,不宜在工作布局的层次上转来转去。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明确认识。

第二点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还要牢牢把握和争取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在新世纪第二个1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国内有不少人提出疑问,今后10年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大还是挑战大?怎样认识和把握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个别大国的某些前高官和中国学者面对面讨论的时候说,中国以前10年的战略机遇期是我们给你的,未来10年中国战略机遇期没有了,我们不会再给你们了。这个话说得非常直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靠别人恩赐给我们,还是靠我们自己争取和主动营造?我们能不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通过一心一意谋发展,去争取一个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外部环境?比如说,我们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有其他政治、军事各种各样动荡的冲击,就会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实有外部客观因素,我们应当善于把握;同时,我们也应当通过自己多方面的努力,加快经济转型,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主动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所以我想,“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有很深的含义。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加快经济转型有五条主要脉络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对最近十多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和理论做出的新的重要概括。“九五”计划提出,我国经济体制要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这是两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变,人们简称为“两个根本性转变”。也就是说,中国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在1996年“九五”计划中明确倡导的。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一定进展,例如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都有积极成效,但除了这些进展以外,很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五点新要求,第五点就是要构建生态文明,即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由过去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四位一体”,变成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同样,我们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十二五”建议和规划纲要当中,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 “五个坚持”,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五条脉络。

第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经济结构可以有许多内容,例如包括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等,我们需要抓住“牛鼻子”。最主要的是促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调整。需求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现在要转为“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这是需求结构的调整。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应当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转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拉动。从要素投入结构调整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应当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这三个转型是十七大报告做的概括。“十二五”规划把这三个转变概括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当中,至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等也都在战略性调整里面。为了突出重点,我认为首先要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这几个关键领域的战略性调整。

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未来5年,我们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条脉络。世界正在孕育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技术方面突出表现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革命,而产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现代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和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我国研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反复地探讨,最后定的第一位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二位是节能减排技术。看来比较符合世界趋势。

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面临突破的背景下,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推动自己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就可能在国际竞争当中争取主动。比如在太阳能、风能和清洁能源方面,中国在产能、市场规模以及技术领先性方面都走在世界前沿。欧盟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他们认为中国上上下下如果形成一致目标以后会迅速行动起来,而且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先进技术和产业能够迅速降低成本,从而得到推广。而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若有一票反对的话,新技术就无法在欧盟市场内部推行。我们用新技术推动经济转型,确实有很大的机遇,例如可以在几个省甚至更大范围内推行新能源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但挑战也非常严峻,除了国内相关体制政策还不完善外,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来各种各样的国家战略,力图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我们必须强化紧迫感。

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概括。以往我们解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多关注投入产出对比关系、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增长效率等。对于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经济增长的成果如何由全民更加公平地分享等,关注不够。

“十二五”规划鲜明提出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我理解,要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得失或成效大小,根本上要看民生改善的程度。现在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有的还很尖锐,民意诉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对收入分配差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问题议论很多。强调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实实在在做出一些努力,使发展成果能够让全体人民更加公平地分享。

“十二五”规划没有公布之前,国内外媒体猜测其中是不是会突出幸福指数、幸福感还有包容性增长等概念。事实上,规划纲要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表达了类似的理念和内容。例如我们提出就业优先战略等等。因此德国议员对我说,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是很酷的规划,表明他们认可我们的理念和措施。

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未来5年,为了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应当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我们需要完善相关体制和政策,抓好用好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推动中国企业去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技术等,鼓励生产建设和社会消费各个领域广泛运用节能减排技术,以此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先进手段和切实可行的路径。当然,从国家层面设计适宜的财税政策,推进资源价格体系改革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着力点。

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经济转型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依靠体制创新推动经济转型,依靠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和加快转型。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主要应当抓什么改革?根据我个人理解和研究,十几年的经验证明,有三个体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包括财税体制、资源价格体制、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

以资源价格改革的紧迫性为例。现在大家看到,今年4、5月份还没有到夏季用电高峰,不少地方就反映出现了油荒和电荒。最根本的原因是价格不合理,本质上是需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而不仅仅是行政性调价的改良,例如缩短调价时间之类。最重要的是要使资源价格合理反映资源稀缺性,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动,反映环境治理的代价,这是已经确定的改革方向。现在的难题是既要稳定物价总水平,又要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改价格会加大短期价格上涨压力,不动价格则缺乏调结构的内在动力。去年出现拉闸限电,很多人批评说今年用电一定会反弹,因为没有合理的价格机制,电荒果真来临了。

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关系,这个关系和短期的宏观调控目标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在未来5年期间,要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结构调整,为资源价格改革留出空间。在短期的宏观调控中,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社会承受力,稳定物价水平和改革价格机制需要慎重权衡。从中长期看,如果不深化价格改革,这些结构障碍我们跨不过去,会周而复始遭遇经济波动。我国调结构和促转型亟待建立有效的体制支撑,这只能诉诸改革的深化。●突出强调“两个衔接”

●突出强调资源环境约束

●突出强调民生改善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体现了“三个突出”

为指导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和转型,“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关于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4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和28项重要指标,包括12项约束性指标和16项预期性指标。我认为这些目标和指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突出”。

第一个突出是强调“两个衔接”。一个衔接是指要与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部署相衔接。虽然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还不能说完全结束,后续影响还在发酵。西方私人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还没有完全暴露和清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频发,美国债务水平突破警戒线,这些风险和挑战对中国未来5年的平稳发展可能造成新的冲击。因此,我们要按照国家的重大部署,做好继续应对危机的充分准备。第二个衔接,是指要与我国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衔接。那么,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里面有一些概括,定性地说,就是生产更加发展、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进步、政治更加文明、生态更加良好、发展成果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十二五”规划结束后,再有5年,我们就要回答这些奋斗目标达到没有。如果前5年的基础打得更加坚实,后5年的形势就会更加主动。

第二个突出是强调资源环境的约束。在12项约束性指标中,关于资源环境的指标占了7个。明确提出来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简称为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前者下降16%,后者下降17%,清洁能源比重由2010年的8.3%上升到2015年的11.4%;耕地保有量维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下降30%,等等。要完成这些约束性指标并不是很容易,需要做出极大努力。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阶段、结构特征、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中西部一些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比较脆弱的省份来说,完成这些约束性指标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怎么样合理分解到各地,科学地考评他们,调动中央和地方推动改革、调整结构、加快转型的积极性,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全国要完成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总目标,对不同省份需要进行合理的分解。完成同样的约束性指标,上海和江浙等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可能没有大问题,但是对中西部地区河南、山西、内蒙这样的煤炭大省会带来很大压力。如果不加区别地分解指标,可能导致这些地区大量企业倒闭、关停并转,还有职工下岗失业。因此,既要维护各地的发展权利,扩大他们的发展空间,让当地的全体人民都能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又要督促各个地区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划好更加科学的发展蓝图。

第三个突出是强调民生的改善。“十二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就业优先的战略,关于民生改善的约束性指标有4个,包括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20%城镇低收入群体;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1亿人,等等。这些约束性指标的提出,要求中央和各地政府落实必要的土地、资金,完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这里我着重说明一下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两个同步。一个同步是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第二个同步是指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这两个同步体现了调整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好地让全体人民共享的政策导向。

关于第一个同步,国家定的预期目标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7%,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均大于7%,这是非常好的导向。而“十一五”期间国家定的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7.5%,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均为5%。这和“十二五”规划的指标存在明显差距。现在各个省都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制订本省的第一个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幅要与GDP增幅基本一致。

第二个同步即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和要求,我觉得有点被忽视。前不久,社会上传闻政府部门提出未来5年职工工资要年均增长多少,达到收入倍增目标云云。一些民营企业家很担心,说他们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很大,利润空间很小,如果按照这样的工资增长要求,干脆不要经营,死掉算了。事实上,“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没有规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目标,而是明确提出最低工资年均增长13%,城乡低保标准年均提高10%,城镇低保标准跟物价挂钩。这些都是政府定的保障性目标,与职工工资性质不同。

我认为,职工工资包括的范围很广,政府应当规定的是公务员的工资,连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都不能强行规定。因为企业的工资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职工工资提高多少是由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和劳动力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应当强调,“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是两个同步,第二个同步现在解释和注意得不够。若没有第二个同步,我们靠什么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宜过多关注蛋糕的分割,而忽略了蛋糕的创造。这两个方面应当取得合理的平衡。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公布,不仅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文件,而且对于我们主动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前不久我到欧盟介绍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直接感受到欧盟议员和官员对中国 “十二五”规划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事实上,这是一次相互交流和借鉴的积极互动。欧盟制定了2020年发展战略,提出三个新的增长理念,一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智慧型增长,二是以绿色低碳为支撑的可持续增长,三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包容性增长。这三个理念和主要目标,和我们“十二五”规划的一些理念是非常类似的。比如他们讲包容性增长,我们讲就业优先战略,等等。规划纲要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习惯表达了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理念和内容,制定了达到目标的政策思路和措施,这有利于世界更为客观地了解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努力,也有利于中国维护自己发展的权益,扩大发展的空间。

(本文系作者在2011年第二届中欧私人投资论坛上的演讲,有删节。)

感于李源潮选派援疆干部三标准

新疆人才工作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座谈会28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要完善选派机制,把政治上强、有奉献精神、能干实事的同志选派进疆”。(据2011年8月29日人民网)

政治上强、有奉献精神、能干实事,这是李源潮选拔援疆干部的三标准,笔者认为,这三标准精确概况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对于干部选拔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完全可以作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

政治上强,才能明辨是非、立场坚定,才能听党的话、对党忠诚,政治上不强,就容易迷失自己,失去方向,就会消极堕落、阴风阳痿。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生保持清廉为民之作风,就在于他们始终对党忠诚,始终恪守党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有奉献精神,这应该是每一个有共产主义信念人的共同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服务呢,这就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讲奉献,要有奉献精神。沈浩因何能舍弃省城之优越条件去小岗村,就在于他清醒认识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为人民群众之利益而无私奉献。

能干实事,强调干部的能力,笔者认为,政治上强、有奉献精神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干部的忠诚度和责任心,而能干实事则是一个干部是否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关键。如果一个干部只讲忠诚,也甘于奉献,但这些对于改善群众生活作用不明显或者无正面作用,那么也无什么意义,一个为群众能干实事得干部,群众才会真正拥护他,支持他。

只有一个具备政治上强、有奉献精神、能干实事三个标准的干部,才是一个好干部,才是一个让党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下载知荣辱: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荣辱:从政为官的道德底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身正气做人两袖清风为官—试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

    一身正气做人两袖清风为官----试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道德它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它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从政道德......

    严守底线,廉洁从政

    严守为官,洁从政 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48万件,涉案金额42.8亿多元。其中,国家公务员涉嫌商业贿赂案件与......

    从政道德

    1.1廉政,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勤政,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1.2为政要廉,用人要当,办事要公,作风要实。 1.3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1.4为官当自律,甘愿清贫,不触“......

    为官从政关键在德

    为官从政关键在德CFPCFP从政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就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 试题答案

    单选题 1.在对待功劳的问题上,曾国藩的态度是 正确 1. 2. 3. 4. A 居功自傲 B 功劳归于下属 C 功归于上 D 功劳平发 2.曾国藩齐家格言之一是不要沾染上什么陋习正确 1. 2.......

    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试题

    单选题 1.下面哪一句不是曾国藩自砺五句箴言里的内容 回答:正确 1. A 慎行 2. B 立志 3. C 屈敬 4. D 主静 2.下列哪项不是曾国藩对待下属的策略 回答:正确 1. A 自立立人,自达......

    道德底线作文

    道德底线作文(一)在几千年“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的中国搞市场经济,才搞了十几年整个经济秩序就陷于混乱。毒大米、黑心棉、劣质奶粉„„假货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其坑害百姓之烈,可......

    坚守道德底线

    坚守道德底线 道德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道德的升华,也就是说:道德的核心是党性,党性是升华了的道德。因此,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