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兰:创造世界奇迹的荷兰农业现代化
创造世界奇迹的荷兰农业现代化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2005年第4期作者:厉为民
荷兰是一个欧洲小国,只有1600万人,国土面积4万平方公里,约为我国江苏省的2/5,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就业人口的3%。在20世纪末,荷兰农产品净出口超过美国而高居世界第一。
荷兰农业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荷兰农业奇迹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合作组织等等诸多方面,也得力于政府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简要地说,荷兰的农业政策可以归结为3大块:一是投资于人的素质的“人才战略”;二是增强农场生命力的“结构政策”;三是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荷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还表现在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公平竞争的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分散经营的农场主能够形成一种凝聚力,各类产业、企业、产品的优势可以综合成整体竞争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建立高效率的知识创新系统
现代农业高生产率,头等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提高农场主的整体素质,在荷兰已有上百年的传统。荷兰政府把对“人”的投入放在首位,进行高强度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高素质的农场主群体。这是荷兰政府发展高效农业最重要的战略——“人才战略”。荷兰的农业知识创新系统,被称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国家的全国教育和研究经费占国家总预算的19%(2004年),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部门,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与农业相关的科研、推广和教育,由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以下简称“农业部”)统一负责;该部向“科学和知识传播”的投入,每年又占全部预算的2/5!荷兰农业研究、推广、教育“三位一体”,给荷兰农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外,荷兰还有各种企业、实验站等为主力军的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
早在1876年,荷兰就成立了国家农业学校,把原有的中等农校和研究站改建成国家的农业科学中心,使农业研究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在育种和温室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荷兰的义务教育始于1901年,所有农民的孩子(包括雇工的,年龄从5岁到16岁),必须上学,完全免费。中级职业教育分2~4年不等,青年农民或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其他工作的人必须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干中学”,学校听课只占10%,主要是与农场主一样地干活,差别只是可以得到辅导老师的帮助而已。一般来说,年轻农民刚工作,手里就握着两张资格证书。农民职业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为部分农民离开农业、进入其他产业就业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通过发展农业科技向农民投资,是国家对农业最有效的支持。
实行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的政策
荷兰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体现在对农业(作为“产业”)的保护(如执行欧盟的价格政策)只是一个方面,而重大意义的是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增强农业的活力。这是荷兰农业的“结构政策”。
农场主是荷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要求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形成一种“推力”,促使生产率较低的农民不断流向其他产业。农民离农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
荷兰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农业以外各部门转移,导致农场总数的不断减少。荷兰的农业部门是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动态系统。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在“优胜劣汰” 1
机制作用下,农场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1980~1999年,荷兰农场数量从14.5万个减少到10.2万个,同期农产品的净出口值却从44亿多美元上升到142亿多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大大增强了荷兰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形成高效率的产业链条
荷兰1/4国土处于海平面以下。几个世纪以来,农民都要团结起来抵抗洪水的侵袭。善于团结协作成为荷兰农民的美德。
荷兰农民有一种共识:单个农民的经营规模再大,在市场面前总是渺小的;依靠合作社,分散的家庭农场能够“变小为大”。这种良好的互信关系大大提高了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率。荷兰学者认为,团结与协商是荷兰“经济秩序的支柱”。
在荷兰农业发展中,农民的合作社和各种协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荷兰的农民合作社主要有:购买投入物的合作社、销售产品的合作社、加工合作社、信贷即荷兰合作银行。因此,农场主可以安心生产,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减少市场风险。合作社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扩大经营、做好服务、扩大规模来增强竞争力。例如合作银行,它虽然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但是它仍然以农业为本,是农场主扩大生产的金融后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荷兰增加农产品出口额的重要“诀窍”。合作社大大免去了农场主寻找客户的麻烦,还能够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按比例返还利润,增加收入。
荷兰还有许许多多的“行业协会”、“商品协会”等组织,以加强农场主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行业协会是横向组织,包括某一部门(如花卉)所有的农场;商品协会是纵向组织,包括在一个生产链中的所有农场和公司,即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产品的零售商。此外,农场主还建立了各种技术性组织,在沟通信息、教育、研究和推广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推行“大进大出”战略
几百年来,荷兰一直以“贸易立国”而闻名于世。荷兰农业的外贸依存度一直比较高,以“大进大出”为特色。荷兰农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汇农业”。随便问一个荷兰的农场主,他都明白自己的产品将出口到哪个国家。因此他一开始就能够按照国外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
荷兰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除了面包用小麦等有限的几种外,不是为了直接消费,而是为了确保畜牧业和加工业的需要。各种原料农产品在荷兰经过多次加工(畜禽饲养可以看作对种植业产品的第一次加工)后,附加值大幅度增加,为荷兰带来了大量财富。可以说,企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大进”,就是为了更好地“大出”。
出口依存度高,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对一个小国来说就更是如此。要避免这种风险,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准确把握世界市场的脉搏,随时发布信息,指导有关的农场、企业及时进行调整。遍布世界各国的荷兰大使馆农业处(40多个)是进行农产品市场调研的能手。他们为国内的农场、企业及时提供各种商业信息。荷兰各类行业组织、协会等也各显神通,工商企业对参加世界各地的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等也特别踊跃。荷兰出口依存度虽然高,但是它出口的增长却比许多大国还稳定。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的大半时间里,荷兰农业的特点是高度集约化,大量施用肥料和农药。但是在20世纪下半叶,人们对自然、环境、食物安全表现出空前的关注。随着欧洲农业政策的变化,环境政策对荷兰农业的影响日益凸显了出来。根据欧洲环境立法的要求,荷兰加强了对农用地肥料用量、牲畜排泄物数量的控制。1989年,荷兰农业部等4个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计划”,要求从结构调整、总量控制、畜粪排放处理3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并且通过筹措资金和设立新的税种两个方面来保证计划的实现。
国家通过立法、政府计划和税收等强化了对环境的保护。除了把土地划分为农用(绿色
用地)和“非农用”(红色)外,制订了农业生产方面的重点政策:控制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促使不宜农作的土地退耕,改作自然保护或户外娱乐活动的场所;建立由核心地区、自然开发区和生态走廊组成的国家生态网,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国家实行了相应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未来的企业”为发展目标,开征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如“燃料税”和“过量肥料税”,同时鼓励发展可持续的生产体系、动物福利和从事“绿色”的经济活动。环境政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如“生态产品”或类似的认证)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与此同时,国家投资的“围海造田”也被终止。在1970年以前已经形成的大片“圩田”,基础设施良好,土地平整,国家通过竞标选拔合格的中青年农场主,让他们来经营这些圩田。其他湿地不再开垦,供水生动物栖息、繁衍,保持自然原貌,供人们休闲、娱乐,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第二篇:第三产业创造农业现代化奇迹
第三产业创造农业现代化奇迹
我们现在往往是把生态农业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怎么能够实现协调发展,难度很大。这就是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把生态、文化等资源保护好,把它变成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中国农业的优势资源是生态和劳动力,而不是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第二产业主要是积累资本,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把城市的旅游景点搬到农村去建设,有可能引来游客,但对环境的破坏会更大。第二是一定要把生态资源变成旅游资源,在加上文化等资源,聚人气,发展第三产业。就是把农业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作为第三产业来经营。
第三最为重要的,就是体制机制。要让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高度地认识到,生态、文化等环境是一种可贵的资源,让他自己要想着做,不能想着靠政府去补贴。政府最重要的作用是加强引导,要通过节会等宣传方式搭台,把人聚到这里来,让农民受益;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必须选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像美国那样的,可以选择规模化,农业产业的大规模经营。我们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我们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二和第一产业的发展。
我们需要化学农业但更要生态环保中国的化学化农业必须要有,因为我们必须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在起步阶段,我们必须通过化学化的手段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要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后中国的农业在保证粮食供给的情况下,可能更加注重生态,注重文化和以人为本。任何事情都有阶段性,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国家粮食安全是重要的前提。欧盟、日本现在就已经注重到生态方面。现在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对生态不是很重视,把粮食生产与生态对立起来不可取,从政府工作的角度来说,必须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因为它有一个社会保障功能,我们不能把它只看作是一个经
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方面,要保障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经济要稳定发展的话,农业是根本。
农民在定价权和利润分配权上始终是弱势群体所以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掌握三条,第一条是要控制农产品的原料,第二要掌握定价权和利润分配权,第三条就是我们必须要靠政府的支持。这三条缺一不可。为什么要控制原料,因为一方面必须提高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把大量原料进入市场上去后,肯定会造成价格的下降,优质实现不了优价。第二条,我们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所以对于定价权和利润分配权农民始终是弱势群体,必须制定交易规则。第三条,必须要靠政府来利用市场和经济手段统筹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在第三产业的带动下自然我们会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开坚实的一步。
第三篇:世界经济地理论文——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
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然而从地理坏境来看荷兰并不优越,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地势过于低平,东南部海拔一两百米的地方就能算是“高原”,北部紧靠北海,每个世纪,总会有一两次特大风暴潮袭击荷兰,海水内侵的记载常现于历史文献中酿成重灾,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河流也常常泛滥。但是1667年,荷兰人开始反击,在工程师Hendrick Steven的带领下开始了围海造田的伟大壮举,并在两个半世纪以后得以实现,从此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土地基础,而且密布全境的河流虽然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却给荷兰农业提供了转机,甚至构成了荷兰外向型农业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造就了荷兰现代化农业的奇迹。
荷兰农业包括:
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2、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1995年力132.3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98.72亿,花卉为60.91亿。球根鲜花及耐寒种苗为20.6万亿。
分析荷兰农业现代化的几个特点可以看出;
1、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
2、荷兰温室产品经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的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3.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的园艺商品。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的有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4.国际化的市场体系1992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荷兰农业产业纷纷看准欧洲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海运优势,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斯基辅机场优势及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促使其产品人进大出,使荷兰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分销中心。5.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荷兰的工业基础雄厚,其中化工、食品加工、机械与材料、电子工业技术尤为先进。世界级的大型公司如化工业的壳牌、食品工业的联合利华、电子工业的飞利浦在国际工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影响下,荷兰温室农业也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征。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厂化生产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植物工厂是荷兰最具工业生产特点的现代化农业。6.网络化的农业科研(瓦赫尼根农业大学)、教育和推广体系,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的手段,荷兰的农业知识体系(科研,教育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7.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荷兰增加农产品出口额的重要“诀窍”。合作社大大免去了农场主寻找客户的麻烦,还能够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按比例返还利润,增加收入。
纵观以上的各种特点可以看出,荷兰农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显得极具条理化、专业化、现代化,而这些又与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荷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在于,1、建立高效率的知识创新系统,现代农业高生产率,头等重要的是具有现代技能的农民。提高农场主的整体素质,在荷兰已有上百年的传统。荷兰政策把对“人”的投入放在首位,进行高强度的投入,从而建立起了高素质的农场主群体。
2、实行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的政策,荷兰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体现在对农业(作为“产业”)的保护(如执行欧盟的价格政策)只是一个方面,而重大意义的是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增强农业的活力。这是荷兰农业的“结构政策”。荷兰的农业部门是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动态系统。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在“优胜劣汰”机制作用下,农场数量不断减少,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荷兰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通过立法、政府计划和税收等强化了对环境的保护。除了把土地划分为农用(绿色用地)和“非农用”(红色)外,制订了农业生产方面的重点政策:控制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促使不宜农作的土地退耕,改作自然保护或户外娱乐活动的场所;建立由核心地区、自然开发区和生态走廊组成的国家生态网,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国家实行了相应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未来的企业”为发展目标,开征与环境有关的税种,如“燃料税”和“过量肥料税”,同时鼓励发展可持续的生产体系、动物福利和从事“绿色”的经济活动。环境政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如“生态产品”或类似的认证)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与此同时,国家投资的“围海造田”也被终止。在1970年以前已经形成的大片“圩田”,基础设施良好,土地平整,国家通过竞标选拔合格的中青年农场主,让他们来经营这些圩田。其他湿地不再开垦,供水生动物栖息、繁衍,保持自然原貌,供人们休闲、娱乐,使人和自然和谐共处。
第四篇:荷兰---世界现代农业典范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
http:// 2008-4-25 8:57:55 中国食品科技网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洲海上大门”之称。它的面积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与台湾大抵相同,约为湖北省的五分之一。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如果说德国人颇以为自豪的是上帝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从来不用修水利,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种什么长什么;而荷兰人引为自豪的则是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荷兰有句谚语说:“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荷兰人属日耳曼种族,相传从公元五世纪时就来到这里。那时河流泛滥,海水倒灌,遍地沼泽,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荷兰人的祖先披着海豹皮,捕鱼狩猎,九死一生地拼命劳作,通过筑堤治水,开河造船,办工业,兴贸易,到17世纪使荷兰成了海上强国,如今更是将自己的国家打造得物埠民丰。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的农业。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的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17世纪至19世纪,随着荷兰城市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荷兰围海造田的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截至目前,荷兰有58%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1%,耕地位2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针对人口密度大,可耕地少,全年日照时间短的环境条件,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到60年代后期净出口值排在世界第四、第五,1989年以来稳占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130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的7.5%~10%。他们的作法,对于刚刚迎来入世的中国,各个行业特别是农业亟待接轨转型之际,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一)荷兰的农业
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2.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1荷兰盾折合2.2欧元)。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私有农场生产为主,1996年农场总数为110667个,其中从事大田作业生产的22675万个,园艺农场15369个,65.6%的农场从事畜牧业。
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1995年力113.33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36.52亿,花卉和植物为67.03亿,花卉球茎9.46亿,水果5.32亿。
(二)荷兰设施农业的特点
1.政府对设施农业的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
荷兰地势平坦,降雨充足,但光照不足,全年光照时间只有1600小时左右。荷兰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20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为目的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至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温室农业通过从私人银行和国外贷款中获得大量资金,迅速发展起来。在7%的耕地上建立起1万公顷面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温室,大力开发适宜温室生产的高产值的作物品种,使园艺作物基本上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也使有限的土地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荷兰温室农业的发展体现了政府观调控的作用。政府在国内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宏观政策是不同的。就温室农业而言,1983至1992年十年中。荷兰的温室农业增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的农户均可获得50%的政府资助。同期,从事温室农业的农民收入也成几倍上扬,几年以后政府取消了补贴政策。温室农业增值开始趋缓。
市场是政府决策的晴雨表。荷兰是著名的种植种茎郁金香的国家,一段时间球根花卉贸易蓬勃发展,郁金香生产被视为疯狂的投机生意,市场一度失去控制,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出面干涉,使得郁金香市场价格在24小时内暴跌,从而快速扭转了生产和市场“畸形”的局面,使荷兰球根花卉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当产业处于“健康发展”阶段,政府则引导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稳定市场。
荷兰政府着重致力于农业宏观产业环境的营造,其一是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业“快步增长”,出口创汇;其二是积极参加欧盟事务。自1995年
3月“申根协议”签定以来,整个欧洲成为了荷兰的农产品市场,其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建设,为荷兰农业能够高效、持续发展:其四是在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投入;其五是帮助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2.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如维斯特兰德朗市的西红柿种植公司专业生产西红柿,与其他5家专营企业竞垄断了荷兰90%的西红柿市场。位于布莱斯维克市的红掌公司专门研究和种植红掌花卉,从育种研究、种苗生产到种苗出售,全部由企业运作。公司研制并经营的红掌花卉就达40多个品种。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也为企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
荷兰温室产品经营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最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求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的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如朗德维尔德种球经营公司,成立于本世纪初,企业的生产经营仅是对球径植物的种球进行处理,包括分捡、基质配置,包装成不同规格,实行全货架方式销售。产品经销美国,成为对美贸易最大的种球公司,每年出口美国的产值达到4200万美元。这家公司经营品种达到1200~1500多种,公司分为5个部门:销售部负责营销产品,开发市场;庭院设计部,从事家庭园艺设计;种植部,与种子公司共同开发新品种,进行种球生产;园林部,从事园林美化设计;连锁店,在荷兰境内和国际市场度立大型超市实行连锁式销作。
3.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
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的重要角色。规范化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的园艺商品。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的有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
1986年成立的位于荷兰阿斯米尔镇的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市场使先进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行。进入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的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即刻被送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拍卖成交的产品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然后被送往拍卖行的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战和海关,80%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谢尔伯机场空运到美国及远东各国。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每天鲜花销售量达1400万枝,全年总共出售鲜花35亿枝,出口鲜花和植物总价值达50亿荷兰盾。当天未被销出的鲜花会被销毁,用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生产者提出警示。为保护会员个体经济利益,被销毁的鲜花按最低价格的80%~90%给与补偿。
4.国际化的市场体系
荷兰经济具有强烈的国际导向。1992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因统一市场的影响,西欧内场潜力扩大并对成员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使欧洲成员国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更加活跃,也给荷兰往欧洲市场上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荷兰农业产业纷纷看准欧洲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海运优势,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斯基辅机场优势及发达的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促使其产品人进大出,使荷兰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分销中心。1995年荷兰人均GDP超过40000荷兰盾。显居富裕国家之列。1997年,荷兰农业生产在欧洲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其中园艺果蔬占7%。温室产品中的50%90%出口,便捷的航运使荷兰生产的鲜切花和蔬菜在两天之内运到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国家和城市。荷兰的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生产总值的3/4,产量的86%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的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
荷兰的温室无论从规模、面积、水平都居世界前列,但截至目前,荷兰却没有一家专门制造温室的企业,温室及配套设施的生产已经形成一种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市场体系。荷兰温室的覆盖材料、保温材料等均从比利时、瑞典等国进口。温室建造的运作主要开温室工程公司,在荷兰具有国际输出能力的温室工程公司约有7~8家,这些公司通过市场调查获得需求信息,按用户要求进行温室设计、工程预算、材料购买、工程发包等,现已从荷兰、欧洲地区提供工程服务开始向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拓展合作业务。目前,荷兰温室建造已在世界市场占到80%。
5.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
荷兰的工业基础雄厚,其中化工、食品加工、机械与材料、电子工业技术尤为先进。世界级的大型公司如化工业的壳牌、食品工业的联合利华、电子工业的飞利浦在国际工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影响下,荷兰温室农业也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征。温空设施本身就是工业化集成技术的产物,由于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温室园艺产品的生产完全可以实现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而且不仅体现在种植过程中有其特定的生产节拍、生产周期,还体现在产品生产之后的包装、销售方面。与工业生产如出一辙,因此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事实上荷兰的农业特别是温室农业是被当成工业来办的。温室产业中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机械技术:传感机械、耕作机械、包装机械、预冷机械、运输机械;
工程技术:工程构架材料、工程塑料、覆盖材料、节水工程;
计算机技术:光、温、水、气自动监控,机械自动化控制;
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生产信息;
生物技术: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厂化生产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植物工厂是荷兰最具工业生产特点的现代化农业。在生产观叶园艺植物的现代化大型自控温室中,盆观植物均置放在栽培床上,从基质搅拌,装钵、定植、栽培、施肥、灌溉、钵体移动全部实现机械运作,室内温度、光照、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监控。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支持现代农业,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农业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
6.网络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
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的手段,荷兰的农业知识体系(科研,教育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农业政策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由荷兰政府主管农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和渔业部(简称农渔部)”负责。农业研究包括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研究,这些研究与成果推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下设11个研究所和1个后勤服务机构,研究领域有农业、渔业、自然资源管理、土壤、水、林业、农村、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和环境。农渔部对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投资占投资总额的60%。
(2)研究站和地区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的目标是迅速解决农业领域不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试验和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是在9个研究站和34个地区研究中心完成。其中,这34个地区研究中心是按地域划分建立的,50%的经费来自农渔部,50%的资金来自农业企业和农民。
(3)著名的瓦赫尼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很高水平。目前,瓦赫尼根已经基本上完成向私有化的改革,由9个研究所和2所大学合并,成立了瓦赫尼根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研究基金会,重点从事植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环境与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解决将要变得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如植物病理、土壤、畜牧、农机、农产品加工等。
农业领域推广工作组织结构分明。面向农民和种植者的直接管理与咨询服务工作包括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推广,这些工作由农渔部提供资助。农民和种植者直接获利的推广工则由农业企业自身投入。农渔部通过示范项目加速知识知识和创新成果的应用,1997年,农业部发布的涉及1亿元荷兰盾的总体框架法令表明,用于农业推广的经费预算达28.5百万荷兰盾。通过政府的推广部门和民间的各种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把新技术推广到各个农户、科研、试验站。推广部门三者有利结合形成高效“农业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农业科研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可迅速传播到每个农户,并很快在全国推广普及。
为刺激农业创新,解决教育、科研和推广体制中存在的因机构和研究课题重叠所至的不必要竞争等问题,以更加适应市场化的机制,从1996年开始,荷兰实行了农业知识体系改
革,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荷兰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改革使一部分科研机构从政府的全额支持中脱离出来,逐步实现自收自支。有关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机构以政府通过项目委托的形式择优赋予研究任务,形成一种竞争机制、研究机构在得到项目的同时也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但这些机构多是菲政府机构、非盈利机构,一部分业务要通过市场。如原农渔部系统13个研究机构,现并为7个,完全自立。改革以后的农业科研机构研究经费的构成大约分为三块,近50%的经费来自政府任务,50%来自企业和农民。
这种改革被称主力私有化,事实上研究机构私有化,不是资产的个人化,不是私有制,而是国有资产以银行借贷的形式由不同组织和集体机构赎买下来,改变过去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是荷兰政府为科研机构注入活力,刺激科研面向生产,企业面向市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经过资产转移和机构重组,原来重复设置的研究机构和学科实行了优化组合。这项改革也包括国家和学院(德尔夭特的TRO)。全国13所大学仍保留了由政府按人头数拨款的做法。省级研究所大多转为咨询机构。
7.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其中,经营超过3公顷的蔬菜农场有150家,花卉农场有1500家,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由于小单元的生产结构,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起一种适合市场功能的最经济的农户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组织保存了其他一切农民习惯的独立经营功能。
农民合作社起源19世纪70年代。行业涉及农村信用业、购买业、加工业和市场。伴随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合作社数量逐渐减少,到1949年荷兰农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150个,1992年合作社数量下降到851个,但市场占有率却大幅度上升。以花卉为例: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由19949年的18个减少到1992年的7个,而市场占有率却由60%增至95%。荷兰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荷兰农业合作社结构基本上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合作社结构为若干个从事同一种植或养殖的农户把自己的产品集中到市场出售,这种市场组织是靠参与农户(会员)缴纳会费支持并为同一组织的农户出售同类商品服务的非赢利性合作社。复杂型合作组织由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农户以社员的名义参与组成,组织形式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社员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管理机构,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其中包括采购生产资料、出售产品,加工和筹备资金等。由此可见,今荷兰各农业协会均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市场规范能力和全程服务机制。
由生产者、工业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组成的合作社(或称农业协会)是政府与农业企业合作的重要形式。农业协会不仅是生产者和交易者的桥梁,而且还是双方相互利益的“保证人”。冰球额实现了服务体系、推广体系,检测体系,信贷体系、市场体系和信息系统的全程服务。同时,农业协会还在产业发展中积极涉足农业科普工作,起着政府和农民“中间人”的重要角色。
第五篇:荷兰邀请函
篇一:8月1-11日国际立体绿化注册设计师、建造师班欧洲考察团(英国、德国、法国、荷兰)邀请函和日程
中国绿建委立体绿化学组 世界屋顶绿化协会文件 世屋绿[2012]016号
国际立体绿化注册设计师、建造师班 暨伦敦奥运、德国、法国、荷兰访问团 主题:立体绿化、森林城市治理pm2.5 各相关单位:
欧洲素以森林城市、花园城市而著称,伦敦上世纪五十年代污染严重,不光彩的伦敦雾都事件成为全球环境教育的典型反面案例。通过一系列努力,伦敦成为宜居城市。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打绿色奥运牌,建绿色奥运场馆,在伦敦大面积推行墙体绿化、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荷兰人为伦敦奥运兴建绿墙,达到智能精致养护管理,24小时奥运绿墙的信息自动传递至荷兰专业人士的手机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浇水、灭虫等养护管理。英国人在伦敦中心区用立体绿化增绿扩水,提高城市生态的自净能力,开一届科技含量高的绿色奥运,造福百姓。
德国是全球公认的屋顶绿化做的最好的国家,1982年立法强制推广屋顶绿化,全世界60%以上的屋顶绿化专利技术都是德国发明。我们将造访德国经典的屋顶绿化和山体、水岸边坡的植物毯绿化。
法国科研中心patrick blanc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垂直花园创始人,三十多年的创新经历,设计建造了世界上众多最著名的墙体花园和墙体农场,访问团将拜访patrick blanc的团队经典的垂直花园项目,拜访法国绿宜奇公司、参观智能性屋顶绿化系统,当然也不会忘记安排考察法国著称于世的古典皇家园林。
荷兰是著名的植物王国,我们将访问荷兰森博格林基地、交流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的技法和适用植物,参观荷兰植物园、风车村等园林风光。本次行程中将拜访欧洲最顶级的园林绿化、碳汇建筑专家学者。与欧洲同行举行立体绿化、造园艺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一、考察时间: 2012年8月1日至11日 报名截止时间:2012年7月1日
二、考察地点:
法兰克福、波恩、科隆、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波尔多、巴黎、伦敦等城市的屋顶绿化、立体绿化项目。
三、参会对象: 学组委员、绿委、建委、建设厅(局)、规划、园林、绿化、市政、林业、农业、环保、新能源、科研院所、景观、大专院校、风景名胜区、公园管理处等相关单位领导及高端技术人员等。
四、颁发证书
本次学习考察完毕,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世界屋顶绿化协会注册专业人士(规划师、设计师、建造师、园艺师)的证书。这是我们协会举行的最高级别的园林设计学赴欧洲研讨培训活动,(相当于研究生班)请参会代表报名时携带两张二寸照片。
五、报名收费:
6月1日前报名交费:会员:35800 元人民币;非会员37800元人民币; 6月2日-7月15日报名交费:会员37800元人民币,非会员39800元人民币; 7月15日报名截止 费用包含:往返机票、赴欧洲4国签证费、交流费、考察费、交通费、食宿费、旅游景点门票、差旅保险费等。
费用不包含:个人消费以及未提及的费用,及由于天气等不可抗力所引致的额外 费用。
参会须知:1.以上行程仅供参考,以出发前行程为准。2.请代表在报名时说明住房要求。3.参团代表报名时提交个人因私护照(有效期半年以上)。
六、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中国绿建委立体绿化学组 组 长:陈蓁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副组长:王香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园林处处长)张佐双(原北京植物园园长)王仙民(世界屋顶绿化协会秘书长)世界屋顶绿化协会
主 席:曼弗雷德(世界屋顶绿化技术联盟主席)吴志强(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会务联系人:朱莉 *** 电话:010-57477006 传真:86-10-89500135 e-mail: 承办单位:提花草堂(北京)屋顶绿化有限公司 汇款银行:北京银行 国兴家园支行 户 名:提花草堂(北京)屋顶绿化有限公司 账 号:010 9094 7600 1201 0203 0890 中国绿建委立体绿化学组 世界屋顶绿化协会 2012年2月2日
欧洲立体绿化注册设计师取证访问团报名回执表注:如报名人员较多时此表格可复印使用,传真件有效,请用正楷填写篇二:邀请函
邀 请 函
我们真切地邀请李英伦教授在2015年早春来荷兰乌特勒支访问乌特勒支学校。李英伦教授是位知名中医,他热衷于引经理论在兽医学(家畜和家禽)上的应用的研究。他在中国四川省四川农业大学作者并担任药学系系主任。
我们诚挚地邀请知名的李英伦教授成为我们的博士生伍雪琴毕业答辩时答辩委员会成员。伍雪琴曾在李英伦教授的英明指导下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硕士学位。正因为此,她被选拨至我校,在我和我的助手雷吉斯罗德里格斯多斯桑托斯博士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伍雪琴的毕业答辩初步定于2015年2月底3 月初举行(具体时间有待乌特勒支大学博士毕业办公室确定)。毕业要求伍雪琴在毕业典礼之前3个月在国际期刊发表3篇论文并完成英文毕业论文。更重要的是她必须能过由众多具有国际地位的知名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的答辩。非常荣幸能邀请李英伦教授加入我们的答辩委员会负责伍雪琴毕业论文公开答辩。伍雪琴毕业论文公开答辩将在主学术楼举行,我们院长和几位来自其他欧洲大学的教授将出席答辩。我们真心希望李英伦教授能够花几天时间在我校与我们的博士生和教职工交流。欢迎参观瓦赫宁根大学和乌特勒支大学的各系和各研究所。李英伦教授的到来将使我校篷壁生辉。
johanna fink-gremmels 教授2015年1月30号于乌特勒支。篇三:荷兰签证办理所需资料 荷兰签证所需资料
荷兰又称尼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低洼之国)。国土与德国、比利时接壤。欧盟成员国之一,也是北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荷兰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荷兰的法律在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那么办理荷兰签证所需的资料有哪些呢?
1、旅游签证: 护照
2张2寸白底彩照 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户口本 结婚证
暂住证(非本领区)个人资料表 名片 医疗保险 生活照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在职证明 个人资产证明
酒店、机票预订、行程单等
2、商务签证:
护照2张2寸白底彩照 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户口本 结婚证
暂住证(非本领区)个人资料表 名片 医疗保险 生活照 邀请函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派遣函
公司商务证明 个人资产证明
酒店、机票预订、行程单等
3、探访签证: 护照
2张2寸白底彩照 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户口本 结婚证
暂住证(非本领区)个人资料表名片 医疗保险 生活照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邀请函 关系证明 在职证明 个人资产证明
酒店、机票预订、行程单等
以上是大概资料,希望对您的出行有所帮助!北京威盛签证与您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