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文化的论文

时间:2019-05-15 06:0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茶文化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茶文化的论文》。

第一篇:有关茶文化的论文

学习中国茶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摘要:如果把悠悠5000年的中华文明比作整个苍茫宇宙的话,那么茶文化就必然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一千多年以来,中华茶文化就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经久流传,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为后人所敬仰。21世纪的今天,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作为一种民间或官方的生活艺术了,而是以其更加独特的姿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大学校园。毫无疑问,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茶文化起源 茶道 含义及作用大学生教育意义

闻名世界的中华“十大名茶”从古自今,已然流传了上千年。中华民族在与茶打交道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总结,便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直至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祖先给我们所流传下来的茶文化中间,找到人们心灵的归属。

一、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唐·陆羽 《茶经》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二、中国茶艺文化

1、茶的制法: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1

乃至白茶、黄茶、黑茶、青茶、红茶、绿茶等多种茶类制造的发展过程。

2、茶水:中国茶人极重水品,好茶好水才能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泉水、江水、井水、雪水、露水,都是茶人的选择。

3、茶器:中国人饮茶,最早是没有茶具的,到了西汉,在王褒的《僮约》中才第一次提到。唐代以前,人们可能以釜煮茶,明代,宜兴紫砂陶茶具兴起,近代,中国人则习惯用铝茶壶烧水。

三、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上茶时应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四、茶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人们常说,“茶中人生,哲理悠悠”。大概是说的就是饮茶和思茶之人往往能从茶中得到深刻的人生道理吧。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和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早已经神扎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一)、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

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道、以茶待客、以茶养性等,其内涵极其丰富;

(二)、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中华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例如,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养性等等著名词语,更是将中华茶文化的精髓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弘扬茶文化的总体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具体到茶行业本身,弘扬茶文化应该是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弘扬中华茶文化,其目标是:促进茶叶消费增长,带动人类心身健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学习茶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茶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最经典的特色文化之一,一直为所有中华儿女引以为傲。早在唐宋期间,中华茶文化就已经以不同的方式传播至日本、朝鲜、中亚、西欧各国等国家和地区。并且,茶文化还深受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十七世纪,英国伊丽莎白女皇一世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直接从福建进口茶叶,并坚持每天喝下午茶,将下午茶普及化;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最早也是从中国引进,并在一千多年的岁月中,将其发扬光大。如今,茶文化的脚步已经遍及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应该为能为学习到经典的茶文化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二)、激励大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伟大复兴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和内心崇高的价值取向。学习茶文化中的精髓能够有效地调动当代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激发大学生们为实现民族文化复兴而努力奋斗拼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好茶文化,无疑对大学生是具有极重要的教育意义的。

(三)、修身养性,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来,均有以茶待客的礼仪。在民间亦有“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说法。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也往往以茶赠客,中国茶文化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中华茶文化中的“礼”,几乎贯穿了整个茶文化的所有内容,从倒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中,均与“礼”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得出的一个“礼”字,便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茶文化所要掌握的精髓。当茶推理,将茶文化中的“礼”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四)、树立大学生良好心态,强健体魄,倡导大学生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

近代研究发现,经常饮茶可提神醒脑。茶叶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是咖啡碱,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有80%可溶进水中,饮用后能兴奋神经中枢,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脏功能;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解油腻;还能加

强横纹肌的收缩功能,因而能使人解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因此,每天清晨喝一杯茶,会使人精神振作,精力充沛。《本草备安》中说,“茶有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肪,去油”。所以,古代人们都把茶叶作为消食饮料。饮茶对于人体消化、新陈代谢等各方面的帮助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繁杂、喧闹的社会的大学生们,他们面临着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很难有自己的时间去清静下来,思考人生。学习好茶文化,能够树立起当代大学生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和“回归自我”的哲学思想。只有在茶的清新与淡雅之中,大学生们才会懂得在宁静中去思考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同时,学会经常饮茶,对于年轻的大学生们,成长身体,锻炼强健体魄同样非常有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大学生们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六、对于茶文化的思考

时常在想:人来到这世上,为了什么?该如何?能如何?时常有些郁闷。在泡茶时突然想到:人这一生岂非正如茶叶,而生活则是一杯白开水,泡茶时,茶叶在水中翻腾上下,岂不正如人这一生浮浮沉沉,刚开始时茶色淡,味亦淡,浸泡一会儿,色渐浓,味亦浓,茶叶在上、在下、忽上、忽下,到后来,色越来越淡,味亦越来越淡,直到无色无味,茶叶也沉于杯底,人生不也如此吗?在生活的开水浸泡下,忽上忽下,总是沉的时候多,浮的时候少,即使忽上忽下,也是在随着生活之水起舞而已,但也总是短暂,也总会归于沉寂,再如何有色有味,总会归于平淡!

茶,对于大家来说都很熟悉.可是现在,大家手里拿的的通常是奶茶,可乐,冰红茶等等,虽然它们都被冠以茶名字,可是它远远脱离了茶应有的意义与内涵.对于如今年轻一代而言,茶,是老爷爷用的东西,与激情无关.茶香氤氲中的宁静已经被远远的抛弃.传统文化何去何从值得深思!

七、总结

作为大学生,应当具有茶文化一般的胸襟与气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只有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精髓,不断塑造自身理想完美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生存能力,才能促进自身朝着健康、美好的人生方向去发展。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位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从不知,自己可以在选修课上感叹人生的无奈。才发现自己竟对他一无所知,最后,我才略明白,原来茶可以那么美;茶可以对人影响那么深。感谢老师让我收获了那么多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杨晓明,《说古论今茶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2】何草,《中国的品茶艺术》

【3】高旭、刘桂华,《茶文化概论》

【4】朱世英、王镇恒、詹久罗,《中国茶文化大辞典》

【5】《论茶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功能》,2004-07-21

【6】《茶.健康天地,Tea and Health》,2010年10期

第二篇:《茶文化》论文

茶文化

在本学期,我选修了《茶文化》这个课程。在这个课程里,卢老师分别讲授了(1)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2)茶叶的分类与加工、(3)茶与健康、(4)茶叶的品质评定、(5)茶的品饮艺术、(6)中国各民族茶俗文化、(7)茶艺与茶道、(8)茶与文学艺术这八个章节。

上完《茶文化》这个选修课,我才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茶,原来蕴含了许多的文化底蕴。只是我们平时只是为喝茶而喝茶,根本没有考虑过茶的起源、发展、冲泡技巧、品尝方法、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通过《茶文化》这个选修课,我才认识到,茶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不开的。

众周所知,茶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饮茶的习惯从何时开始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确切考察出准确答案,但是这里我们的历史学家列出了几个假说。

(1)神农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还记载当时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

现存最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写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早于《茶经》,撰于汉宣帝,是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

(4)六朝说

“孙皓以茶代酒”、“王肃茗饮”、“达摩禅定”

尽管还没确切考察出准确的年代,但是由上面几个假说可知,茶,在中国已流传有一段很长历史了。(注:在现代,茶的起源地有三个假说,这里不予讨论)

虽然中国出现茶的年代非常久远,但是真正盛行于唐,鼎盛于宋。

在唐朝,因为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所以唐代的文学、艺术、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唐朝的贵族阶级提倡饮茶,而文人墨客亦介入,诗文吟诵,于是民众亦跟风渐随,有记载为证: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

茶叶的盛行,以致出现了新的税收品种——茶税。茶税被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袭,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

到了宋代,虽然宋代战争频繁,但是茶区依然不断扩展,产量得到提高,而且制茶技术亦得到改进,饮茶的风俗普及平民百姓家。吴自牧的《梦梁录》有载人家每日不看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于民众的生活分离不开了。要知道,隋唐之前茶叶一直是皇家贵族的专属饮品,寻常百姓很难喝到这种昂贵的东西。

再者,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生产出极其珍贵的贡茶。其中以宋太宗为了显示皇家的尊贵,“特制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为最。

斗茶之风在宋朝非常盛行,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燲(xié)盏、点茶(注

1)六个步骤。斗茶,不但是斗茶的品质,更是斗技艺、斗经验、斗器具。通过斗茶,民众的品赏茶的能力提升,亦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加入饮茶的行列。

在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从此可见宋代的茶风鼎盛。

由于茶的发展在宋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宋以后的朝代就不一一介绍了。

对于茶,《茶文化》的课程中还介绍了茶叶的分类、加工方式、冲泡技巧、品赏等等。但是我认为,茶的精髓并不是在于物质上的,而是在于它的文化底蕴。

第三篇:茶文化论文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姓名:陈倩

学号:2014113023 茶,有着古老的文化,茶道,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饮茶,可以提神,防老,养生保健的作用,所以茶深受人们的喜爱。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构架,为不同时代茶事的共性。自皎然提出“茶道”以来,已历经·—千多年。当 今的茶文化专家设想从当代的实践出发、以不同的 角度对历史上以高深著称茶道作”见仁见智”的认 识,有简有详,认识深刻;但茶文化初识者较难把握(客观上还受日本茶道的不同实践与理沦的影响),甚至有“茶道”一词内涵,不说还行。越说反而越模糊 的反映,这主要与茶事实践的程度与范围、研究者的 出发点、及价值取向有异所致,初学者难以觉察、认 识和把握,也就不足为奇。一般说来,茶道是人们受 茶事感受并进入较深意境而生发,茶道与茶的意境 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会因为个人(修养、兴趣和事 件背景等)的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即 在茶的意境上有相似的认同感;如此,茶事常常可有 主题,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当然,要想从茶中得到深 刻的感悟和意界,还要求对茶与传统文化、乃至个人 的修养有较高的要求,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也有人喻此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情景,而欧阳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属此意。人们对 广泛推崇的“精行俭德”(茶道精神)的领会.尽管因 人而异(如在程度上),但仍是由茶事所承载可意会 而难于言传的意境之体验后,由茶而感发认识的进 步与修养的提高等。在当代,有人以杜甫的诗句“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比喻茶事的美妙意境、以 及人文“观照”,也是通及茶道后的感应。与茶道精神相关的意境,自然不会偏离茶道。

由于社会的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 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现代人即使能“打造”,能体会到诸如”人与 大自然之间,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的虚幻缥缈意境 的,也不在多数。但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史实已证 明:已经历数千年的茶事。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有必要刘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 识。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茶能给人带 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们通过茶而进入自 感美妙的、或意想中的理想意境及体会,并受其潜移 默化的影响,而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这就 是本文强调的,与茶道相联系的茶的意境,它能体现 茶道精神,顺应当代茶事的时代要求。如现代人喜欢 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烟的萦绕,人们因此会在茶中 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 能引导有意识的茶事实践,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我 们常说的由茶事而带来的精神欢愉。茶的意境.是不 同时代茶事的共同点。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顺应时代的进步。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代替具体的茶道程式,从中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等,是人们把茶道局 限在深层次或程式化的认识所作的修正。时代的发 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小桥流水的场景已退缩至公园 或家庭—‘角;人们为赶上经济大潮适应紧张的了作 节奏,即使留恋,也只能把诸如对传统文化等恪守深 刻于内心,换之以“浅然”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花花 绿绿的消遣和娱乐也应运而生。显然,历史上文人雅 士式的品茶,会使年轻人感到气氛颇为严肃。它代表 的是延袭—种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沉积。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 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 茶,人们喜欢茶的“可口、可乐”,由此而能带来的意 境,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茶香在口,通过认识与引 导,还有助于为生活的诗化增光添彩,何乐而不为 呢!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当代茶艺,也可理解为在茶 的“可口、可乐”的基础上,引导茶的意境与茶道相 通,展示“真、善、美”的内涵。

现代茶科学的发展,难以对历史上文人墨客或 得道高人专利式茶道的解释,但倒是有利于作“意 境”式的诠释。茶之感人是通过茶的色香味形的充分 发挥而绐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而现代的科学技术可 以通过了解茶的自然科学性,如学习茶的自然品质 特性——茶理.来体会茶给人带来的妙趣,像如人希 望般的品性和情境——“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 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韩素音)。皎然所提 “茶道”诗句中的“全尔真”,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 是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 茶无愧于是21世纪的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 心。在健身方而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二是 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 的本质(有“茶道即人道”的说法)。有人换了一种角 度说:当人们为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茶性 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 现的最初的一面却是最为“自然”的。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 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理解为一种期待,颇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说:“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 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 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茶的意境的启示,俗及日常生活、深通传统文化精义,与茶道相通。茶的意境.能从平凡茶事中通及中国传统文化 的深层。茶的历史实践已表明:茶与儒、道、悱的境界 相互渗透,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 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儒释道三者之中.给人感觉 最为深切的是那种闲适的情感,所以许多隐士大多 有嗜茶的习惯,过闸云野鹤的日子当然少不丁具有 闲情雅志的茶了,手举一杯茶,神情清爽,荡涤心间 污秽,这可非一般饮料所能比。但闲情适意的消极生 活方式仍不全是茶的意境所体现的内容,它含有积 极的因素,如茶之精神,苏东坡也有“叶嘉传”之赋,这是茶文化的支柱之一;茶不同于烟酒,可为过把瘾 就“死”的短暂性“解药”,从文化本义而言,茶不应该 是什么解烦之“药”。它只是赋予人一种“静”的心态,在你的思绪随着茶的“性致”飘散开去的时候,喝茶 者的思想在“治愈”自己的烦恼。让你重新振作。茶在 这方面的功效被许多人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尚守中庸和“礼”,应该说儒家这种源远流长的影 响还是对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论是过去,还 是现在。中国人把茶事作为礼的一种形式,茶更成为 尚礼的一部分,如广泛存在于民俗民风中。这些可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影踪(或民族的“血液”所致)。至于茶事所能体现的“与人乐”这一儒家思想,早已实践于茶是人们沟通与联谊的理想媒介。

“茶道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借饮茶而 相互(还包括自己的身心———笔者注)交流,文明优 雅,而且与佛教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例如,陆 羽、皎然的佛门渊源,以及深刻的“茶禅一味”之说。这里所说的“深”,就是意境之不同。禅宗崇尚“顿 悟”,也即凡人也可以成佛,只要注意修行,且修行至 一定量时,“开窍”是迟早的事。它的修行远不是苦 行,后来还崇尚凡事皆是修行,就依所作所为的原因(这不违背佛教创立者的初衷)。喝茶作为修身养性 的习俗流传至今,而茶的名贵与否也不为大茶人所 倚重,都可谓是茶与佛理相应,也如当今的“无我茶 会”所要求:人们应戒好恶之心,合茶之本意,并入茶 之意境。把喝茶与修行结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在茶的 意境中遐想……

茶之意境,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内涵相通融,是穿越时空的茶道构架。“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 代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 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同时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 烂漫理想,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这也不正是一种与 茶相关的意境?

最后,引用一段与茶之意境相关的文字,以供欣 赏或助人感悟。

“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上的含义却早已 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 化。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 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本质,只有在茶 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 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 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 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 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 加从容。对于我们这些不会品茶的茶客,这种意境,就是陶醉。”

第四篇:《茶文化》论文

我学《茶文化》有感

《茶文化》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绪论:让我们学生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日后学习茶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1.茶文化的定义: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2.茶文化的性质和内涵:

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人诗、以茶演艺、以茶为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等;

4.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茶史学,茶文化社会学,饮茶民俗学,茶美学,茶文化交流学,茶文化功能学;

第一章: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1.茶的发现与最初利用:

饮茶起源说,饮茶的起因,茶的利用(药用,养生);

2.茶树的起源地——中国:

古今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和分布,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3.饮茶业的开始:

巴蜀茶文化的产生,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4.兴盛的唐代茶文化:

唐代茶叶产生的发展(唐代的茶叶产地,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唐代的茶叶品茗),唐代茶文化的发展(茶饮的广泛盛行,文人介入,诗文吟诵,茶叶专著的出现),陆羽及其《茶经》的功绩;

5.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

饮饼茶时期,宋代茶类(团饼茶,散茶),宋代各种茶饮方式的兴盛(斗茶,点茶,分茶),茶馆文化,茶书和茶诗词的繁荣;

6.中国茶的传播:

国内的传播(巴蜀为中心的传播-先秦两汉,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三国西晋,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唐代,茶叶生产向南扩展-宋代以后),国外的传播(来华的僧侣和节度使,派出的使节或馈赠,贸易),我国的茶区分布(华南,西南,江南,江北),世界的茶区分布。

第二章:茶叶的分类和加工:

1.茶叶的分类:发酵程度,萎凋程度,原料和采摘季节,制茶形状,成品干茶的具体形状,茶树自然生态环境,产地,茶树品种,小路,包装形式,加工程度;

2.绿茶的加工(不发酵茶,清汤绿叶):鲜叶——摊放(晾青)——杀青——揉捻——干燥;

3.红茶的加工(红汤红叶):鲜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的种类(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

4.乌龙茶的加工(绿叶红镶边):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5.黄茶加工(黄汤黄叶):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燜黄(亦可在揉捻前或在初干后)——干燥,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

6.黑茶的加工(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或橙红,香气纯正,滋味醇和):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渥堆(亦可初干后)——干燥,黑茶的主要花色品种,成品的共同特点(原料粗老,渥堆变色,高温气蒸,压造成型),普洱茶的加工分类;

7.白茶的加工(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汤色浅淡、味甘醇、第一泡茶汤清淡如水):晾晒,干燥;

8.茶之在加工:熏花(将茶与花依一定比例拌在一起),培火(减少茶花寒性),调味(假如香科),陈放(长中短期)。

第三章:茶与健康:

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水,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类脂类,色素,芳香物质,维生素,酶类,无机化合物;

2.茶多酚及其保健作用:

3.茶叶的保健作用:抗衰老,美容养颜,防治高血脂,抗肿瘤,免疫系统的调节,解读,防辐射等。

第四章:茶叶品质评定:

1.茶叶品质评定概念:茶叶感官品质,茶叶感官审评;

2.茶叶审评基础知识:环境条件,设备条件(干平台,湿平台,评茶设备,叶底盘),评茶用水;

3.评茶程序:

4.茶叶审评示例:

第五章:茶的品饮艺术:

1.泡茶用水选择:古人择水观,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清轻甘活洌,洗水,养水),古人煮水技艺;

2.泡茶的技艺:泡茶三要素(茶用量,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常见茶艺表演工具(主茶具:茶壶,茶海,公平杯,小茶杯,闻香杯,杯托;辅助用品:桌布,泡茶巾等);

3.泡茶技艺与欣赏:泡茶的基本方法(杯泡法,盖碗泡法,壶碗泡程序),茶艺表演主要步骤及操作要领。

第六章:我国各民族的茶俗文化:

1.客来敬茶:

2.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汉族的清饮(品茶,喝茶),少数民族的茶俗;

3.无我茶会(无我茶会是一种群众性的茶会形式,是一种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的全体参与的茶会),无我茶会精神(无尊卑之心,无“求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无流派之分,时时保持精进之心,遵照公告约定,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

第七章:茶道与茶艺:

1.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

2.茶道的基本含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3.茶艺:

4.茶文化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诗化人生活,为人们提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提倡清廉俭德,倡导社会风气的转好;

以茶为媒,扩大对外交流。

终于把知识体系总结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新理清了学习茶文化的思路,更加明白《茶文化》这门课程到底是在讲什么的了。

假如要我说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这门课程,我会告诉你,因为我是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女生,我喜欢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风土人情。而茶,它身上带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这种文化,这种特色吸引着我。而且,作为一位潮汕女孩,虽然说从小就与茶打交道,但是,要我说茶的文化内涵所在,我真的说不出。我想更见了解茶,更加体会它的文化内涵所在,通过学习,这样,以后和大人们喝起茶来,也能更加享受这个过程。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国各民族的茶俗文化》这一章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所在,不同地域文化也有差别,茶文化也不例外。就拿羊城早市茶来说吧。早上约上三两知己好友,或是一家大小,去到茶楼,点一壶热茶,一些点心,一边聊天,一边喝茶吃早点,就这样,大半天就过去了。我们家也喜欢喝早茶,因为每次喝的时间会比较长,又为了能一大家子一起喝茶,所以爸妈一般会选择周六日,我们小孩子放假的时候。每次到了喝早茶的时候,我们都会特别开心,因为这不仅仅是喝茶,吃早点了,也是我们闲适下来,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的时候。大人们在谈论一星期下来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小孩子吃完了,可以一起去玩玩。这时候,也是大人们给我们嘱托,教育我们的时候,所有好的坏的通通说出来,也有助于我们的进步。真是人多好办事。就这样,我们的美好的假日就过了一半了,家庭聚会也就结束啦!现代的生活太繁忙了,要真正闲适下来的机会真的不多,而喝早茶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时间空间,为何不能很好的保持下来呢?

在这么多的少数民族茶文化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白族的三道茶了。第一道“苦茶”,寓意着做人要能吃苦,或是要有吃苦的准备。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历经各种磨难,才能成就大业。第二道“甜茶”寓意着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回味茶”,寓意着凡是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道理。这一苦二甜三回味,正是白族人民对为人处事的理解,对生活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去学习。

还有布依族的“姑娘茶”,滇西凤庆彝族佤族的“离婚茶”等等。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去了解,文化之博大精深,是需要有人去继承去弘扬的,在我们沉醉或是麻木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时候,不要忘了,放慢脚步甚至停小来,喝一杯茶,舒缓身心。

新年的时候,家里面无论什么东西都多,每天大鱼大肉,还是吃不完,看到就觉

得反胃。还有的就是人特多,特热闹,没有一处是不充满喜庆的气氛的,有时候真想静下来。好在,我们家常年摆放这茶具在大厅。饭局结束了,人们都外出的时候,我就会走下来,自己给自己泡茶喝,再吃吃瓜子,看看电视,忙碌,热闹,通通消失,真的很享受。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喝茶,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缓和!喝茶,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茶俗文化,还有一点是跟贴近我们生活的,就是茶与健康了。

古今中外,对茶保健作用的研究也不少,茶对人体的药用价值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明,例如: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抗癌,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抑制和抵抗病毒菌,美容护肤,醒脑提神,利尿解乏,降脂助消化,护齿明目等等。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容易上火的人,我就比较喜欢喝金银花茶和苦丁茶,清热解毒消暑。选择自己适合的茶吧!

关于《茶文化》,我还想说的就是它在当今社会的功能。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是一种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种财富。茶文化,在当社会起着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诗化人生活,为人们提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提倡清廉俭德,倡导社会风气的转好;以茶为媒,扩大对外交流等功能。

因此,好好珍惜茶文化,学习茶文化,体味茶文化!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好好品味茶与人生!人生与茶吧!

第五篇:茶文化论文

茶与茶文化

课程论文

姓名: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年 月 日

茶文化鉴赏

通过茶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茶的起源,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茶道和各地的茶艺、茶的种类、饮茶的方法和益处、以及和茶相关的文化礼仪,养生方面的知识。

由此,我对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茶,意味深长,寓意广泛,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一样。在品味茶的同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品味我们的人生呢?所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说起茶的起源,我们无疑是自豪的,因为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华文化一颗璀璨明珠。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把茶上升到如此文化的高度,如此高雅与内涵,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其实,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比如经常饮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记忆能力、能抑制衰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还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心脏血管等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有防暑降温的作用等。茶作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

因此,我们多喝茶饮茶,不仅对身体有益处,同时还能陶冶情操,静心静神。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说起茶文化,我们知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 “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品茗品人生。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品茗品人生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個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更是会在虛静中升华净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茶道精神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

思维方式。茶道精神离不开茶人精神。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说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困难便产生沮丧、自卑等消极情绪,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及通过对茶德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可以说,茶道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迪。

其次,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修心养性。茶文化的本质,是要从茶中得到感悟,并可与人的追求相关系,这种相关性与茶联系,使得人们从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去感悟体验,甚至去寻思一些尚未认识的东西,有助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进一步发现中实现自我超越。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这对于培养大学生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中华茶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体系中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道都容纳了礼仪、道德、科学与艺术的内容,欣赏茶歌、茶舞和茶音乐,可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人文知识。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位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个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无到有,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

下载有关茶文化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茶文化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文化论文资料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是我们身边必备的饮品,称为“国之饮品”。生长在茶区的人们,对茶有着极丰富的情感。茶可健身、茶可提神,茶可充饥、茶可交友;茶能致富、......

    酒茶文化论文

    浅谈酒文化发展与现状 内容摘要: 酒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的酒文化更表现出其独有特性。时代变换,酒文化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对待它,我们要把握好度的原则,享受它带给我们的一切。......

    茶文化论文[推荐5篇]

    茶酒文化 善品酒之人,自是喜欢年头长远的酒,仿佛岁月沧桑都被装入了坛中,醇香四溢,厚重悠长。都市忙碌客,偷得浮生半日闲,便去品茶。茶油禅味,将人生一切起伏跌宕悲喜哀怒,泡进杯中,......

    茶文化论文 中国茶文化,历史论文

    茶文化论文题目:茶文化的核心价值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年级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论文完成时间: 上课地点:实际成绩论文关键词:茶 文化 核心 价值 中国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摘要: 从茶文化的内涵出发,通过我国古代个时期、各阶层人士对茶的概述,结合当今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从身体素质和品质素养两个方面就茶文化对大学生......

    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对比 引言:茶叶是起源于中国的世界性饮品,由茶的发展而形成的茶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在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对于当......

    中国茶文化论文之浅谈

    茶艺欣赏与茶文化旅游论文 中国茶文化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