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文化论文资料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是我们身边必备的饮品,称为“国之饮品”。生长在茶区的人们,对茶有着极丰富的情感。茶可健身、茶可提神,茶可充饥、茶可交友;茶能致富、茶能美景。对种茶、饮茶、爱茶的茶乡儿女来说,茶文化进校园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茶文化进校园,尤其是进小学校园,让孩子从懂文化开始就知茶、爱茶、种茶、赏茶、传茶。关于茶文化进校园,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茶文化进校园,可提升茶乡儿女的自豪感。湄潭是久负盛名的“茶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有生态茶园50余万亩,综合产值位列贵州第一、全国第二。中国名茶“湄潭翠芽”先后48次荣获国家级金奖,“遵义红”红茶香醇华夏。湄潭有全国最大“万亩茶海”。将我们身边这些茶文化融入到小学校园文化中,使孩子从小了解湄潭茶文化的历史,了解湄潭茶在全国的地位,作为茶乡儿女的我们,会获得无比的自豪感。
二、茶文化进校园,可以初步懂得有关茶种养制作的知识、技艺。我们生活在茶乡,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茶园,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茶园边生活成长,周末、暑假还会参与到茶叶的采摘。通过收集整理与茶有关的育苗、栽种、养护、采摘、制作、冲泡等资料,编制成系统的学习手册,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作为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课本知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从小就让学生在茶文化理论的指导下走进茶园,在茶园里丰富所了解的茶文化知识,从小就系统的感知与茶有关的技艺和知识,为长大以后通过“茶”兴业、致富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茶文化进校园,可提升茶乡儿女的素质涵养。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中国茶文化讲究重德、尚和、崇俭、贵真。“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礼俗。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融文化、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于一炉。千百年来它美化人生、雅俗共赏,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又服务于广大民间,因而最为广大群众所认同、接受。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将“茶”的这些文化内涵从小渗透给我们的学生,是对我们学生最好的文化洗礼,良好的道德教育,对提高全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涵养作用不小。
四、茶文化进校园,可以达到全民宣传,共同推进茶旅产业发展。湄潭正在按照“四大战略”、“六大湄潭”谋求发展,旅游带动属于“四大战略”之一。茶文化旅游是湄潭旅游的一张名片,茶文化进校园,让更多的人知晓茶文化、参与茶文化的宣传,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县茶旅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有益进步的文化,能“化”人,进而“化”社会。茶文化进校园,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陶冶情操,促进民族进步,提升人民素质。
茶文化进小学校园的内容研究
丁绍强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完小(564102)
摘要:中国茶文化已有数千余年的历史,然而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茶文化没有得到充分传承。在学校《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仍然处于浮躁的学习状态,不能真正静下心来传递传统茶艺,感受茶文化的真谛。学习茶文化,对我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 茶文化 内容
从近年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来看,项目课程改革必须真正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全面素质为基础,合理设置茶文化课程内容,可以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中国茶文化德育资源,引导小学生学习好书本知识,同时也曾加小学生的见识。茶文化应该也小学校园相接触,甚至交融。
一、学生参与中国茶文化活动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之地。茶的发现和利用,不但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华民族创立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彪炳千古的突出贡献之一。在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许多平常的物质生活都深深地溶注了高深的文化内容,茶文化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人文素质。一个人,受传统人文文化影响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质也越高。学生是人脑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接受全面教育的黄金时期,及早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育会使人的智能得到很好的顺利发展,接受教育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或影响着一个人一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因此,学生中,开展茶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可以活跃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独立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挖掘,为学生施展才华和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机遇和环境,亦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走出一条路子。
二、茶文化活动是在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高度开始
茶文化活动是在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高度开始,其目的就是以茶为媒,向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从而提高新一代人的文化素质。在我国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迫切。而学生茶文化活动就是这种教育的途径之一。同时,参加茶文化活动的少年,一朝学成,终生受益,它不但会影响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文化选择,还可能成为宣传我国茶文化,和饮茶新族中的一员,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十分深远。再者参加茶文化活动的小茶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小手牵大手,品茶话文明,一个小茶人在家可影响一个家庭,而在其成长过程中则又可带动一批又一批人爱茶,这种影响力可用几何级数的增长效果来统计。我国近年悄然兴起的家庭茶艺(室)热及在一些大中小学中所出现的茶文化社团,都与学生茶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三、在学生中开展茶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会刻苦学习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总称。茶文化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的性质,其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入诗、以茶演艺、以茶为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等。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知名人士均愿意参加。茶文化又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的唯利是图。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重,友好相处,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有明显的作用,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与品尝名茶、茶点、欣赏茶具、观看茶俗、茶艺等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使中华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为天下知,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茶文化的普及,可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高雅情趣。因此,对学生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发展性、能力性、成功性、成才性战略性质的茶文化教育有极其深远意义。
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很重要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表现是喜欢探索,而探索的动力在于兴趣。兴趣将使学生萌发强烈求知欲望,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从而刻苦去学习,孜孜不倦去探索。培养兴趣是创造性功能实现的积极因素,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要想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圆满的培养,宜尽量做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或天性能力的发现,使其个性表现得无限发挥,促进其对茶文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茶文化活动中得到乐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对茶文化活动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愉快主动地去探索,学习起来精神会特别集中,思维格外敏捷。而兴趣的培养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通过活动而获得发展。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内容极其丰富,其活动范围更为广泛全面,学生参与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对茶文化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后,一定要培养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毅力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否能坚持其行动的能力。学生的意志很不成熟,其坚持力、自制力很差,在参与活动时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有始无终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学生的意志力,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参与茶文化活动时能自始至终,尽善尽美,为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添光彩,把茶作为国饮奠定基础。
五、参观茶园,在习作活阅读中有很大的帮助
凡在茶叶产区,在茶文化活动中首先可安排学生参观茶园。例如,在英德,离市中心3·5公里的英德市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建立起首座观光茶园——茶趣园。在这座观光茶园中,学生可以认识从国内外引进和自行繁育的40余个茶树良种以及珍稀植物代用茶中英德、海南、广西的多个苦丁茶品种;可以在这里参观苗圃、茶树种植、幼龄茶园、采摘茶园、高产优质高效茶园、低产衰退茶园、茶树嫁接换种园、品种园和制茶厂、茶叶品种展览室、品茶室等,可以在这里学习采茶、制茶、品茶和观看茶舞、茶歌表演以及聆听英德茶叶发展史、茶叶生产概况等介绍。而在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产基地上开辟的茶叶世界,除茶趣园的内容外,还开辟了茶文化展览馆、茶文化广场、茶叶科研成果展馆等。从参观这两处旅游景点的茶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这里对茶有一个初步的、大略的感官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
综上所述,利用我国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开展学生茶文化活动是必要的,可行的,是小学教育的一条新途径,也是普及茶文化知识,为平时学习增添美丽的背景,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紧要好好学习该学的科目,还要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湄潭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初探
李 会
贵州省湄潭县兴隆完小
邮编:564102 【摘要】 湄潭茶品牌已成为继茅台酒之后贵州又一张重要名片,在贵州湄潭,让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湄潭种茶历史悠久,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如今,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推出了以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名茶。开展茶文化活动,在茶文化活动中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艺之美。茶艺之美在于它把生活之美又一次在实践中彰显出来,给孩子们的心灵以美的洗涤,引领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殿堂,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一条捷径,它能传递文明,拓展教学领域,甚至于为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湄潭茶品牌 贵州 重要名片 历史 茶文化活动 茶艺之美 锻炼 熏陶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为小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少儿茶文化活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几年,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有四十多万学生成为参与到茶文化活动之中,成为小小茶艺师。近几年,贵州湄潭茶产业蓬勃发展,茶文化活动风靡盛世,相继推出了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牌,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成为贵州省最重要的茶产业基地。湄潭茶品牌已成为继茅台酒之后贵州又一张重要名片。在贵州湄潭,让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开展茶文化活动,丰富茶文化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湄潭茶文化的历史。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当代著名茶科学专家吴觉农先生认为湄潭县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对湄潭茶叶已有记载,称湄潭茶叶“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载入史册,尤以湄江两岸所产茶著名。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1939年,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成立了茶叶中学,培育了一大批茶叶专业人士,同时,推广先进的种茶和制茶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合湄潭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为建国后湄潭茶叶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放后,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相继在湄潭建立,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在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在县、镇政府和茶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县15个乡镇建立了茶叶基地30余万亩,形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一批茶叶大户,促进了湄潭茶叶大气候的形成。从50年代开始,湄潭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湄江茶。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如今的湄潭,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推出了以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名茶。
二、开展茶文化活动,让茶文化走进校园。
开展茶文化活动,把茶文化活动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设茶艺讲座、茶艺活动、茶文化渗透学科教学、茶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把茶文化活动具体化,让茶文化走进校园,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品茗活动中,我们用玻璃杯品绿茶,玻璃杯中的绿茶透着鲜亮精致,清饮一口,有一种微微的苦,不经装饰,简单本真的滋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如果你懂了绿茶,那么也就不会在意生活中的困扰,因为正是有了它们,才能证明我们充实的活着。我们利用玻璃杯还原了茶叶本真的味道。一杯茶如果缺失了内涵,尽管你用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也是失败的,茶要真,生活也要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正如一句唐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校园开展茶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茶文化活动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动脑、动口、动手去完成很多任务。通过开设茶艺讲座、茶文化渗透学科教学、茶文化知识竞赛、采茶比赛等,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乐趣,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可见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持之以恒的去培养,把“动”字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正是基于孩子们对茶文化对茶艺的浓厚兴趣,才主动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了动手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
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她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一种文明。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篆体“茶”字,可见文明古国数千年来与茶相依相伴。在湄潭,茶艺表演中总有这样一个细节:礼宾献茶,湄潭翠芽置于玻璃杯中,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一芽一粒,颗颗竖立,闻之则清香扑鼻,饮之先有微微苦味,然后则甘甜清醇,绵绵茶香,余味无穷。品味艺术比品尝食物更有灵犀,那色泽翠绿的茶叶悬立于清亮的茶水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古人云:“满杯酒、半杯茶”。当茶艺师们把甘甜清醇的茶水送入口中,细细品味的那一刻,一幅如诗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杯中景、意中情,伴着幽雅的《高山流水》古曲,让人陶醉在无限的幸福之中。平凡而不低俗,高雅而不骄作。既体现出传统的古朴,又享受到现代的浪漫,美在其中,人醉情境中。茶艺之美在于它把生活之美又一次在实践中彰显出来,给孩子们的心灵以美的洗涤,引领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殿堂,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知茶性、明茶理的意识,感受到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开展茶文化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了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每一叶片都是茶农、茶工辛勤劳动得来的,珍惜每一片叶、每一滴水的意识由然而生,体会到唐诗《锄禾》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总之,茶文化是一种文明,一种力量,它穿越时空、塑造灵魂,让人无限陶醉。开展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一条捷径,它能传递文明,拓展教学领域,甚至于为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
杨红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浙大小学(564100)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居我市著名的茶经营区域的五块石小学,将茶文化的学习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识茶、说茶、品茶、争章”的过程中开拓知识层面,陶冶审美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全面提升当代学生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茶文化、兴趣、意志、教学活动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茶文化教学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素质教育功能已为教育界普遍认可。关于如何在茶文化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本文提出了改进教师素质理念、树立人文主义素质教育观等六种途径,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内外、实践体验等多个方面,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一、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美育目的
据了解,该校在教学上着力开发了茶文化校本课程,开设了静态、动态专业茶艺训练班;在德育活动中,开展茶文化主题队会竞赛、茶文化书法绘画摄影评比、举办“茶德树人?礼行校园”茶文化艺术节;同时结合少先队“世纪雏鹰行动”创造性地开展“茶韵芬芳?和美校园”争章活动。据悉,该校学生在争章体验中逐渐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有君子风范的人”的争章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在日前进行的“和美校园君子风范”颁章大会上,举行了“颁章仪式”,不仅起到了奖励先进,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茶艺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通俗易学,且包容性强,涵盖面广,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茶艺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可使学生得到范围更广阔的艺术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美育目的。
二、学习茶文化,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净化和提高
茶文化的教学,这是一门没有现成可用教材、没有参考书、没有学具的新课程,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三、四年级我确定的教学主题内容是“ 茶文化的起源”、“中国的产茶区”以及“茶叶的选购”、”贮藏”到”自制茶饮料”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旨在充分的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净化和提高。“在中国茶的起源”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了解茶叶的历史、起源。让学生了解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五、让学生理解名茶、名山,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少儿对茶文化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后,一定要培养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毅力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否能坚持其行动的能力。少儿的意志很不成熟,其坚持力、自制力很差,在参与活动时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有始无终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少儿的意志力,就必须使少儿树立自信心,使其参与茶文化活动时能自始至终,尽善尽美,为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添光彩,把茶作为国饮奠定基础。以后学习也能坚持,不会半途而废。
总之,经过以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体现,这为沏茶、品茶、自制茶饮料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自己制作出了风格各异的茶饮料。为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知识提供见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了很大的铺垫。
第二篇:《茶文化》论文
我学《茶文化》有感
《茶文化》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绪论:让我们学生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日后学习茶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1.茶文化的定义: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2.茶文化的性质和内涵:
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人诗、以茶演艺、以茶为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等;
4.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茶史学,茶文化社会学,饮茶民俗学,茶美学,茶文化交流学,茶文化功能学;
第一章: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1.茶的发现与最初利用:
饮茶起源说,饮茶的起因,茶的利用(药用,养生);
2.茶树的起源地——中国:
古今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和分布,茶树原产地的考证;
3.饮茶业的开始:
巴蜀茶文化的产生,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4.兴盛的唐代茶文化:
唐代茶叶产生的发展(唐代的茶叶产地,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唐代的茶叶品茗),唐代茶文化的发展(茶饮的广泛盛行,文人介入,诗文吟诵,茶叶专著的出现),陆羽及其《茶经》的功绩;
5.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
饮饼茶时期,宋代茶类(团饼茶,散茶),宋代各种茶饮方式的兴盛(斗茶,点茶,分茶),茶馆文化,茶书和茶诗词的繁荣;
6.中国茶的传播:
国内的传播(巴蜀为中心的传播-先秦两汉,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三国西晋,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发展-东晋南朝,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唐代,茶叶生产向南扩展-宋代以后),国外的传播(来华的僧侣和节度使,派出的使节或馈赠,贸易),我国的茶区分布(华南,西南,江南,江北),世界的茶区分布。
第二章:茶叶的分类和加工:
1.茶叶的分类:发酵程度,萎凋程度,原料和采摘季节,制茶形状,成品干茶的具体形状,茶树自然生态环境,产地,茶树品种,小路,包装形式,加工程度;
2.绿茶的加工(不发酵茶,清汤绿叶):鲜叶——摊放(晾青)——杀青——揉捻——干燥;
3.红茶的加工(红汤红叶):鲜叶处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的种类(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
4.乌龙茶的加工(绿叶红镶边):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5.黄茶加工(黄汤黄叶):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燜黄(亦可在揉捻前或在初干后)——干燥,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
6.黑茶的加工(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或橙红,香气纯正,滋味醇和):鲜叶处理(摊放)——杀青——揉捻——渥堆(亦可初干后)——干燥,黑茶的主要花色品种,成品的共同特点(原料粗老,渥堆变色,高温气蒸,压造成型),普洱茶的加工分类;
7.白茶的加工(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汤色浅淡、味甘醇、第一泡茶汤清淡如水):晾晒,干燥;
8.茶之在加工:熏花(将茶与花依一定比例拌在一起),培火(减少茶花寒性),调味(假如香科),陈放(长中短期)。
第三章:茶与健康:
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水,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类脂类,色素,芳香物质,维生素,酶类,无机化合物;
2.茶多酚及其保健作用:
3.茶叶的保健作用:抗衰老,美容养颜,防治高血脂,抗肿瘤,免疫系统的调节,解读,防辐射等。
第四章:茶叶品质评定:
1.茶叶品质评定概念:茶叶感官品质,茶叶感官审评;
2.茶叶审评基础知识:环境条件,设备条件(干平台,湿平台,评茶设备,叶底盘),评茶用水;
3.评茶程序:
4.茶叶审评示例:
第五章:茶的品饮艺术:
1.泡茶用水选择:古人择水观,古人饮茶对用水的基本要求(清轻甘活洌,洗水,养水),古人煮水技艺;
2.泡茶的技艺:泡茶三要素(茶用量,开水温度,冲泡时间),常见茶艺表演工具(主茶具:茶壶,茶海,公平杯,小茶杯,闻香杯,杯托;辅助用品:桌布,泡茶巾等);
3.泡茶技艺与欣赏:泡茶的基本方法(杯泡法,盖碗泡法,壶碗泡程序),茶艺表演主要步骤及操作要领。
第六章:我国各民族的茶俗文化:
1.客来敬茶:
2.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汉族的清饮(品茶,喝茶),少数民族的茶俗;
3.无我茶会(无我茶会是一种群众性的茶会形式,是一种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的全体参与的茶会),无我茶会精神(无尊卑之心,无“求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无流派之分,时时保持精进之心,遵照公告约定,培养团体默契,体现团体律动之美)。
第七章:茶道与茶艺:
1.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
2.茶道的基本含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3.茶艺:
4.茶文化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诗化人生活,为人们提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提倡清廉俭德,倡导社会风气的转好;
以茶为媒,扩大对外交流。
终于把知识体系总结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新理清了学习茶文化的思路,更加明白《茶文化》这门课程到底是在讲什么的了。
假如要我说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这门课程,我会告诉你,因为我是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女生,我喜欢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风土人情。而茶,它身上带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这种文化,这种特色吸引着我。而且,作为一位潮汕女孩,虽然说从小就与茶打交道,但是,要我说茶的文化内涵所在,我真的说不出。我想更见了解茶,更加体会它的文化内涵所在,通过学习,这样,以后和大人们喝起茶来,也能更加享受这个过程。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国各民族的茶俗文化》这一章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所在,不同地域文化也有差别,茶文化也不例外。就拿羊城早市茶来说吧。早上约上三两知己好友,或是一家大小,去到茶楼,点一壶热茶,一些点心,一边聊天,一边喝茶吃早点,就这样,大半天就过去了。我们家也喜欢喝早茶,因为每次喝的时间会比较长,又为了能一大家子一起喝茶,所以爸妈一般会选择周六日,我们小孩子放假的时候。每次到了喝早茶的时候,我们都会特别开心,因为这不仅仅是喝茶,吃早点了,也是我们闲适下来,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的时候。大人们在谈论一星期下来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小孩子吃完了,可以一起去玩玩。这时候,也是大人们给我们嘱托,教育我们的时候,所有好的坏的通通说出来,也有助于我们的进步。真是人多好办事。就这样,我们的美好的假日就过了一半了,家庭聚会也就结束啦!现代的生活太繁忙了,要真正闲适下来的机会真的不多,而喝早茶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时间空间,为何不能很好的保持下来呢?
在这么多的少数民族茶文化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白族的三道茶了。第一道“苦茶”,寓意着做人要能吃苦,或是要有吃苦的准备。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是历经各种磨难,才能成就大业。第二道“甜茶”寓意着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回味茶”,寓意着凡是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道理。这一苦二甜三回味,正是白族人民对为人处事的理解,对生活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去学习。
还有布依族的“姑娘茶”,滇西凤庆彝族佤族的“离婚茶”等等。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去了解,文化之博大精深,是需要有人去继承去弘扬的,在我们沉醉或是麻木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时候,不要忘了,放慢脚步甚至停小来,喝一杯茶,舒缓身心。
新年的时候,家里面无论什么东西都多,每天大鱼大肉,还是吃不完,看到就觉
得反胃。还有的就是人特多,特热闹,没有一处是不充满喜庆的气氛的,有时候真想静下来。好在,我们家常年摆放这茶具在大厅。饭局结束了,人们都外出的时候,我就会走下来,自己给自己泡茶喝,再吃吃瓜子,看看电视,忙碌,热闹,通通消失,真的很享受。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喝茶,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缓和!喝茶,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茶俗文化,还有一点是跟贴近我们生活的,就是茶与健康了。
古今中外,对茶保健作用的研究也不少,茶对人体的药用价值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明,例如: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抗癌,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抑制和抵抗病毒菌,美容护肤,醒脑提神,利尿解乏,降脂助消化,护齿明目等等。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容易上火的人,我就比较喜欢喝金银花茶和苦丁茶,清热解毒消暑。选择自己适合的茶吧!
关于《茶文化》,我还想说的就是它在当今社会的功能。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是一种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种财富。茶文化,在当社会起着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诗化人生活,为人们提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提倡清廉俭德,倡导社会风气的转好;以茶为媒,扩大对外交流等功能。
因此,好好珍惜茶文化,学习茶文化,体味茶文化!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好好品味茶与人生!人生与茶吧!
第三篇:《茶文化》论文
茶文化
在本学期,我选修了《茶文化》这个课程。在这个课程里,卢老师分别讲授了(1)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2)茶叶的分类与加工、(3)茶与健康、(4)茶叶的品质评定、(5)茶的品饮艺术、(6)中国各民族茶俗文化、(7)茶艺与茶道、(8)茶与文学艺术这八个章节。
上完《茶文化》这个选修课,我才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茶,原来蕴含了许多的文化底蕴。只是我们平时只是为喝茶而喝茶,根本没有考虑过茶的起源、发展、冲泡技巧、品尝方法、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通过《茶文化》这个选修课,我才认识到,茶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不开的。
众周所知,茶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饮茶的习惯从何时开始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确切考察出准确答案,但是这里我们的历史学家列出了几个假说。
(1)神农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还记载当时已有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
现存最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写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早于《茶经》,撰于汉宣帝,是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
(4)六朝说
“孙皓以茶代酒”、“王肃茗饮”、“达摩禅定”
尽管还没确切考察出准确的年代,但是由上面几个假说可知,茶,在中国已流传有一段很长历史了。(注:在现代,茶的起源地有三个假说,这里不予讨论)
虽然中国出现茶的年代非常久远,但是真正盛行于唐,鼎盛于宋。
在唐朝,因为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所以唐代的文学、艺术、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唐朝的贵族阶级提倡饮茶,而文人墨客亦介入,诗文吟诵,于是民众亦跟风渐随,有记载为证: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
茶叶的盛行,以致出现了新的税收品种——茶税。茶税被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袭,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
到了宋代,虽然宋代战争频繁,但是茶区依然不断扩展,产量得到提高,而且制茶技术亦得到改进,饮茶的风俗普及平民百姓家。吴自牧的《梦梁录》有载人家每日不看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于民众的生活分离不开了。要知道,隋唐之前茶叶一直是皇家贵族的专属饮品,寻常百姓很难喝到这种昂贵的东西。
再者,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生产出极其珍贵的贡茶。其中以宋太宗为了显示皇家的尊贵,“特制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为最。
斗茶之风在宋朝非常盛行,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燲(xié)盏、点茶(注
1)六个步骤。斗茶,不但是斗茶的品质,更是斗技艺、斗经验、斗器具。通过斗茶,民众的品赏茶的能力提升,亦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加入饮茶的行列。
在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从此可见宋代的茶风鼎盛。
由于茶的发展在宋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宋以后的朝代就不一一介绍了。
对于茶,《茶文化》的课程中还介绍了茶叶的分类、加工方式、冲泡技巧、品赏等等。但是我认为,茶的精髓并不是在于物质上的,而是在于它的文化底蕴。
第四篇:茶文化论文
茶与茶文化
课程论文
姓名: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年 月 日
茶文化鉴赏
通过茶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茶的起源,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茶道和各地的茶艺、茶的种类、饮茶的方法和益处、以及和茶相关的文化礼仪,养生方面的知识。
由此,我对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在品味中国茶文化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进深与源远流长。茶,意味深长,寓意广泛,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一样。在品味茶的同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品味我们的人生呢?所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说起茶的起源,我们无疑是自豪的,因为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华文化一颗璀璨明珠。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把茶上升到如此文化的高度,如此高雅与内涵,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其实,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比如经常饮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记忆能力、能抑制衰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还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心脏血管等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有防暑降温的作用等。茶作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
因此,我们多喝茶饮茶,不仅对身体有益处,同时还能陶冶情操,静心静神。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说起茶文化,我们知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 “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品茗品人生。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品茗品人生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個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更是会在虛静中升华净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茶道精神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
思维方式。茶道精神离不开茶人精神。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说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困难便产生沮丧、自卑等消极情绪,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及通过对茶德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可以说,茶道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迪。
其次,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修心养性。茶文化的本质,是要从茶中得到感悟,并可与人的追求相关系,这种相关性与茶联系,使得人们从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去感悟体验,甚至去寻思一些尚未认识的东西,有助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进一步发现中实现自我超越。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这对于培养大学生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中华茶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体系中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道都容纳了礼仪、道德、科学与艺术的内容,欣赏茶歌、茶舞和茶音乐,可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人文知识。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位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个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无到有,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
第五篇:茶文化论文
浅谈对茶的感悟及认识
姓名:陈倩
学号:2014113023 茶,有着古老的文化,茶道,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饮茶,可以提神,防老,养生保健的作用,所以茶深受人们的喜爱。
最早的“茶道”两字因茶的意境而来.意境承 载茶之精神效用。“茶道”两字,在爱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 天地。它先出自诗僧和茶僧美称的皎然之诗作《饮 茶歌诮崔石使君》。诗的开头是茶事的描写,接着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 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是茶事心 境的渲染,是茶事感受而来的非凡意境,“茶道”两字 在最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中 推出。通读该诗篇,感受最深的是茶事的意境:先从 一饮之前的茶事情景铺开,尔后逐渐深入,直至妙不 可言,才有“道”与”茶道”,意境高远,也真可谓“道可 道,非常道”。皎然的另一首诗怍(《饮茶歌送郑容》)“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 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 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 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茶的蕴意与友情连在 一起,诗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皎然与茶圣陆羽的关 系(可有相关的茶诗为证)。陆羽与皎然是忘年交,皎 然所提茶道,自然受陆羽的影响。陆羽也正是在湖 州与皎然结识,进一步积累学识,并终成博学之士,并完成《茶经》的最后定稿(颜真卿也受影响,并著有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的诗句)。
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 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 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受那由茶所带来的美 妙意境等影响而对人产生作用。深入茶事之奇妙境 界、体验茶的精神(如“精行俭德”般的内涵).并把它 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我们把 这种影响,以虚幻的方式来表示,可称之为与茶相关 的意境,是茶道的基础或重要内容;皎然所提茶道的 影响,也与其中的意境深远分不开。
茶的意境是茶道的构架,为不同时代茶事的共性。自皎然提出“茶道”以来,已历经·—千多年。当 今的茶文化专家设想从当代的实践出发、以不同的 角度对历史上以高深著称茶道作”见仁见智”的认 识,有简有详,认识深刻;但茶文化初识者较难把握(客观上还受日本茶道的不同实践与理沦的影响),甚至有“茶道”一词内涵,不说还行。越说反而越模糊 的反映,这主要与茶事实践的程度与范围、研究者的 出发点、及价值取向有异所致,初学者难以觉察、认 识和把握,也就不足为奇。一般说来,茶道是人们受 茶事感受并进入较深意境而生发,茶道与茶的意境 密切相伴。相似的茶事,会因为个人(修养、兴趣和事 件背景等)的差异,产生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即 在茶的意境上有相似的认同感;如此,茶事常常可有 主题,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当然,要想从茶中得到深 刻的感悟和意界,还要求对茶与传统文化、乃至个人 的修养有较高的要求,皎然所提出的茶道正是如此,也有人喻此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情景,而欧阳修提出的“真善幻”亦属此意。人们对 广泛推崇的“精行俭德”(茶道精神)的领会.尽管因 人而异(如在程度上),但仍是由茶事所承载可意会 而难于言传的意境之体验后,由茶而感发认识的进 步与修养的提高等。在当代,有人以杜甫的诗句“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比喻茶事的美妙意境、以 及人文“观照”,也是通及茶道后的感应。与茶道精神相关的意境,自然不会偏离茶道。
由于社会的发展,茶道的形式、手段、社会环境 和对象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皎然所“指定”的茶 道深意,现代人即使能“打造”,能体会到诸如”人与 大自然之间,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的虚幻缥缈意境 的,也不在多数。但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史实已证 明:已经历数千年的茶事。人们想通过茶事来获得心 灵效应或人文观照,有必要刘茶道作与时俱进的认 识。即重要的是引导人们去感觉和体验茶能给人带 来的愉快和精神上的感悟,如人们通过茶而进入自 感美妙的、或意想中的理想意境及体会,并受其潜移 默化的影响,而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追求形式。这就 是本文强调的,与茶道相联系的茶的意境,它能体现 茶道精神,顺应当代茶事的时代要求。如现代人喜欢 茶的香、茶水的清、茶烟的萦绕,人们因此会在茶中 停留,会有意无意地感受到茶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如 能引导有意识的茶事实践,寻找并获得感悟,就是我 们常说的由茶事而带来的精神欢愉。茶的意境.是不 同时代茶事的共同点。
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顺应时代的进步。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代替具体的茶道程式,从中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等,是人们把茶道局 限在深层次或程式化的认识所作的修正。时代的发 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小桥流水的场景已退缩至公园 或家庭—‘角;人们为赶上经济大潮适应紧张的了作 节奏,即使留恋,也只能把诸如对传统文化等恪守深 刻于内心,换之以“浅然”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花花 绿绿的消遣和娱乐也应运而生。显然,历史上文人雅 士式的品茶,会使年轻人感到气氛颇为严肃。它代表 的是延袭—种精深的、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沉积。人们对品茶已是小心翼翼,何况是高深或神秘 的茶道。好在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是中国人就会喝 茶,人们喜欢茶的“可口、可乐”,由此而能带来的意 境,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茶香在口,通过认识与引 导,还有助于为生活的诗化增光添彩,何乐而不为 呢!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当代茶艺,也可理解为在茶 的“可口、可乐”的基础上,引导茶的意境与茶道相 通,展示“真、善、美”的内涵。
现代茶科学的发展,难以对历史上文人墨客或 得道高人专利式茶道的解释,但倒是有利于作“意 境”式的诠释。茶之感人是通过茶的色香味形的充分 发挥而绐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而现代的科学技术可 以通过了解茶的自然科学性,如学习茶的自然品质 特性——茶理.来体会茶给人带来的妙趣,像如人希 望般的品性和情境——“茶是独一无二的真正的文 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的化身”(韩素音)。皎然所提 “茶道”诗句中的“全尔真”,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 是茶为真正健康文明的饮料。茶的自然科学性表明: 茶无愧于是21世纪的理想饮料,茶有助于养性、静 心。在健身方而有如中医般的功效和调理机能。二是 茶与“人的自然天性”相联系,也即人性中近于“道” 的本质(有“茶道即人道”的说法)。有人换了一种角 度说:当人们为诸如人性本善或本恶争吵不休,茶性 及与此相伴的意境却给人以启示:喝茶时人们所体 现的最初的一面却是最为“自然”的。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 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理解为一种期待,颇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说:“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 导,让人们从茶的感觉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 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茶的意境的启示,俗及日常生活、深通传统文化精义,与茶道相通。茶的意境.能从平凡茶事中通及中国传统文化 的深层。茶的历史实践已表明:茶与儒、道、悱的境界 相互渗透,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的氛 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儒释道三者之中.给人感觉 最为深切的是那种闲适的情感,所以许多隐士大多 有嗜茶的习惯,过闸云野鹤的日子当然少不丁具有 闲情雅志的茶了,手举一杯茶,神情清爽,荡涤心间 污秽,这可非一般饮料所能比。但闲情适意的消极生 活方式仍不全是茶的意境所体现的内容,它含有积 极的因素,如茶之精神,苏东坡也有“叶嘉传”之赋,这是茶文化的支柱之一;茶不同于烟酒,可为过把瘾 就“死”的短暂性“解药”,从文化本义而言,茶不应该 是什么解烦之“药”。它只是赋予人一种“静”的心态,在你的思绪随着茶的“性致”飘散开去的时候,喝茶 者的思想在“治愈”自己的烦恼。让你重新振作。茶在 这方面的功效被许多人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尚守中庸和“礼”,应该说儒家这种源远流长的影 响还是对茶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无论是过去,还 是现在。中国人把茶事作为礼的一种形式,茶更成为 尚礼的一部分,如广泛存在于民俗民风中。这些可看作是儒家思想的影踪(或民族的“血液”所致)。至于茶事所能体现的“与人乐”这一儒家思想,早已实践于茶是人们沟通与联谊的理想媒介。
“茶道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借饮茶而 相互(还包括自己的身心———笔者注)交流,文明优 雅,而且与佛教的禅宗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例如,陆 羽、皎然的佛门渊源,以及深刻的“茶禅一味”之说。这里所说的“深”,就是意境之不同。禅宗崇尚“顿 悟”,也即凡人也可以成佛,只要注意修行,且修行至 一定量时,“开窍”是迟早的事。它的修行远不是苦 行,后来还崇尚凡事皆是修行,就依所作所为的原因(这不违背佛教创立者的初衷)。喝茶作为修身养性 的习俗流传至今,而茶的名贵与否也不为大茶人所 倚重,都可谓是茶与佛理相应,也如当今的“无我茶 会”所要求:人们应戒好恶之心,合茶之本意,并入茶 之意境。把喝茶与修行结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在茶的 意境中遐想……
茶之意境,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内涵相通融,是穿越时空的茶道构架。“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 代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 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同时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 烂漫理想,追求清雅,向往和谐,”这也不正是一种与 茶相关的意境?
最后,引用一段与茶之意境相关的文字,以供欣 赏或助人感悟。
“喝茶是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上的含义却早已 不是动作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 化。有时候,喝茶是一种享受,它让你心情更加舒畅,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喝茶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 到自我,也记起过去,还纯真是人的本质,只有在茶 叶那既苦又甜的滋味中,你才可以真正懂得人生;更 有时候,茶是一种激励,感受茶那一丝苦涩,抛弃那 一点惘怅,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迷惑的双 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又可以站起来面对一切。这就是茶,普通的茶,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 超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你更加清醒,也让你更 加从容。对于我们这些不会品茶的茶客,这种意境,就是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