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文化主题案例资料分析
国内和珠三角地区【茶文化】旅游主题
案例调查分析报告
一、国内茶文化主题活动案例分析以及其成功和失败因素。
出现关键点:历史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促使全国各地进行“茶文化”主题旅游活动
1、茶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历史悠久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旅游活动最早出现在我国,因而茶文化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茶文化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体验人生价值等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补充,茶文化旅游融观光、娱乐、饮食、购物等于一体,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城市人群向往田园生活,回归自然的希望促使茶文化旅游活动快速成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我国清明小长假制度实施以来,城市居民都渴望在这个特别的时间享受自然风光,同时对于生活,柏油沙漠,水泥丛林,噪声海洋,垃圾围城的城市人来说,充满了田园气息和生活意趣的采茶,拣茶,炒茶的体验过程是一种精神享受。
3、国内茶叶产地陆续以其自然生态优势条件开展茶文化主题旅游观光点
在茶园,游客可观赏到壮观的园林茶海,品饮香茗,观察茶道表演、领略茶文化的内涵,体验现场开锅炒制名茶,游客不仅彻底放松工作的疲劳,又增长了不少文化知识,这正是现代人旅游休闲,观光度假的取向,因此,到茶乡旅游休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茶文化旅游作为近年来国际上新型的旅游产品,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茶文化旅游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一种经济现象。开展茶文化旅游有利于弘扬中华文明,同时,发展茶文化旅游还能丰富城市居民的闲暇的生活和提高实践性教育。
国内茶文化主题活动案例有如下几个
江苏省-苏州:在春茶飘香的季节,国内一些茶叶产地悄然兴起了茶旅游热,以苏州为例,2007年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就迎来了15万余的游客大军。旅游主题:“碧螺问绿,春游太湖”。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名山借茶文化打造“茶家乐” 生态旅游效益好,旅游主题:“茶家乐”。江西-南昌市:旅游主题:“茶文化旅游”,旅游活动:游览茶山、考察茶园、参观茶建筑,观赏茶俗、学习茶艺、品尝和购买名茶,欣赏茶歌、茶舞、茶戏,以及与茶相关的名胜、名人和文化事项。
福建-安溪县:旅游主题:“山水茶都•假日安溪”,旅游活动:清水祖师祈福迎祥法会,志闽生态旅游园围绕“运动让生活更精彩”这一亮点,推出穿越桫椤谷、野炊(自制麻糍)、激情漂流水上游乐、全家总动员家庭亲子游、团队拓展等活动,并有多项优惠。“泉城热恋单身Party”活动,篝火晚会、烧烤K歌、互动游戏、天然泳池、竞技PK、游山玩水等活动。贵州省-石阡县:旅游主题:“以茶为媒,以节招商”,旅游活动:举办了“石阡苔茶品牌营销国际高峰论坛”、“资源推介会”、“夜郎文化高峰论坛”以及旅游商品展销、万人品茗和观光游园等活动。
广西:旅游主题:生态茶乡·醉美凌云,旅游活动:“开山祭茶”仪式、祭孔大典、国内知名歌唱家的精彩演出、茶艺展示、“中国西南三省(区)山歌歌王”大赛等精彩活动。
安徽:旅游主题:茶香风情游,旅游活动:各种形式茶产品、茶文化景点构成旅游中的食、购、游、娱等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茶文化旅游,茶产品会展,节庆旅游等活动推动了中国茶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使得传统茶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弘扬。欣赏茶艺表演,品香茗,吃
茶宴。住茶庄,感受茶文化的青云淡雅。
西藏:茶马互市,以“茶”的名义出现的“非茶之茶”,旅游活动:西藏饮茶方式主要有清饮与调饮两大类。请喝茶是藏族人民好客的表示。
云南:旅游主题:少数民族“茶文化”,各少数民族茶文化,云南民族茶艺厅附茶文化艺术团,云南民族茶艺厅,主要以云南现有的25种民族的茶饮茶食、服饰、音乐、歌舞、风俗为基础,进行整理归并、加工、修饰、加入哲学义理和传统佳话,按科学化原则进行文化艺术创新,规范提升,组装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茶文化,吸引广大群众,进行参与或演示,引导人们爱茶、喝茶、喝好茶、多喝好茶,使生活艺术化,过艺术化生活,促进人的健康。对锤炼好的精品,由艺术团进行公演,赴国内外和海外交流。
江苏:打造六条茶文化旅游线路宣传茶文化;遂川狗牯:脑茶文化旅游节经贸洽谈会揽金
6.2亿;青岛·李沧:茶文化旅游节以 “百茶飘香 盛情李沧”为主题;穿越千年文化走廊,探访滇西茶马古道,等等。
终上所述,总结国内茶文化旅游成功和失败因素如下:
1、茶文化旅游发展迅猛,且适应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寻找“慢生活,慢节奏”享受的最佳选择
快节奏的工作,使城市人养成了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他们来乡间参加茶文化旅游活动,大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多少人能够定下心来坐一坐,慢悠悠地泡上一杯茶,在品茶中感悟人生。近些年兴起“茶旅游”热,更多的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到茶文化精神形态。甚至很多所谓茶文化旅游实际打着茶文化的旗号在做卖茶的生意。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很多茶文化产品仅仅停留在研究、保护、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上,未真正与旅游市场接轨。例如,现有的一些茶文化旅游路线的设计上,较多的停留在游览层次,但能够让游客静心领会,参与到茶文化中并达到修身养性,可以清心的行程较少。
2、茶产品开发较成熟,历史文化深厚,景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宣传力道大
目前我国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著名旅游景区,南方有福建武夷山风景区、杭州梅家坞茶文化乡村旅游区、安溪茶文化旅游景区、横县茉莉花茶旅游区、天福茶博物院、台湾高山地区。这些地方环境优美、茶文化悠久、茶产品开发比较成熟。比较值得游客一去。
3、茶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资源丰富
全国各地有很多茶文化旅游资源同时拥有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资文化资源。天然的茶山、产茶区、茶叶种植加工工具、茶叶成品、茶具、茶书、茶画等物质形式的资源属于硬资源,而茶歌舞、茶艺、茶诗、茶俗、茶典故、茶叶发展史等非物质形式的资源属于软资源。茶文化旅游是指这些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4、“茶乃万病之药”,依托茶的药用价值及保健功能开发的生态保健游日益升温。
茶中所包含500多种化学成分,十分有益于身体健康,尤其是维生素含量更是其它饮品所无法相比的。茶是饮料中的君子,饮茶可以消除旅游过程中的疲乏劳顿,促进生理机能的迅速恢复;长期饮茶则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正是其开展生态保健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5、各地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大大推动了国际茶文化的交流,为茶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前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3 年
9月19日——22日,在中国重庆永川举办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效果更是突出。节日期间接待参展会商和游客达50万人次,吸引投资近13亿元人民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其它如日照茶博会、景德镇茶文化旅游节、成都茶文化旅游节等,都在宣传和弘扬茶文化的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拓展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
茶文化旅游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今,国内许多产茶地都兴起了茶旅游热。但却面临着名茶虽多、叫得响的茶文化游产品十分有限、有些茶文化旅游文化素养不够、境界不高的尴尬局面。
1、优秀的茶文化旅游有两个层面:一是茶文化的人文旅游,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为脉络。让旅游者在深刻感受茶历史的同时,得到一种文化上的启悟与收获。中国有句老话叫“茶由禅生”,做真正的茶文化旅游要有境界,要塑造“茶镜”,让游客能够体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种小众的旅游。茶文化的自然旅游,诸多名山大川中的茶蕴含着土地灵气,旅游者在游览大自然中感受到茶文化。这也是一种大众的旅游,但真正的茶文化旅游必然是小众市场。所以,未来的茶文化旅游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不同分层次定位市场。做到小众与大众并存。
2、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不断推出系列茶文化核心吸引物,将无形的文化、历史资源借助建筑、茶具、茶艺、旅游路线等方式可视化,让游客有直观的视觉感受和真实的切身体验;其次,继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让游客可以行得畅、玩得好、吃得美、购得愉、住得舒。
3、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茶文化旅游中曲解甚至破坏茶文化原有底蕴和价值的事件时有发生。1994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期间,上海一酒楼所出售的“三清茶”严重失真,与原宋园茶艺馆所创制的“三清茶”样品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宋园三清茶的良好形象,更伤害了游客求知若渴的热情,使他们游兴全无,更谈不上体会茶文化旅游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了。茶艺表演亦是如此,必须严格遵守茶道茶规,真实反映茶文化的内涵,不得贪一时之小利,而肆意修饰与发挥,以致丧失茶文化内涵的本源吸引力。
4、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滞后,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还有待提高。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展茶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但缺乏特色旅游线路是我们的一大缺憾。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仅限于游园采茶、茶品购物、品茶观艺等几个方面,这与我国的茶文化资源优势甚不协调。同时,我国茶文化旅游中普遍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现象。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发展茶文化旅游必须在研究、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产品文化品位上狠下功夫。我国的茶文化资源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具备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条件。但我们缺乏将这些有利条件转化为现实吸引力的机制和能力,因而也就无法将我国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全面、深刻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也就谈不上具有强吸引力了。
5、旅游与茶文化之间缺乏强有力的纽带,开展茶文化旅游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而这种精神体会只靠游客自身感悟往往是不够的,它需要导游人员等的适时引导和深刻讲解。现在我们所缺少的正是这些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因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实现茶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衔接成为成功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关键所在。
6、茶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远远不够,缺少游客和旅游企业间信息沟通的平台。宣传不到位,就难以使游客对旅游产品形成较全面的认识,营销跟不上,就抓不住潜在的客源市场,甚至会失去当前的客源。中国茶文化旅游应该加紧旅游宣传,多建立游客和旅游企业间信息沟通的平台。
在旅游日渐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要弘扬中国茶文化,推动茶文化旅游,就要
不断探索茶的物用价值,加强对茶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不断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增强其吸引力;最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特色,开发适销对路的茶文化旅游新产品。
应对措施
1优化旅游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全面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建设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公路、铁路和航空相结合的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完成重点景区的道路、标识系统、供水、供电等设施基本完善配套。2丰富和提升茶文化旅游活动,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
3加强茶文化形象设计和宣传力度
应通过茶文化旅游形象的设计,树立良好的茶文化旅游形象,培养人们对茶文化的认同感,可通过举办和参与茶文化节、博览会等活动,并通过报刊、互联网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茶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应全力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茶文化的挖掘力度,优化旅游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和提升茶文化旅游活动,加强宣传力度,使中国茶文化旅游向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珠三角茶文化主题活动案例分析以及其成功和失败因素。
根据古今有关文献茶叶都是产于我国南方,其中以厦门或潮汕为原始地,现在世界各地称茶为”cha“或”tea“ 就是在中国茶开始传到国外时,由广州和厦门或广东潮汕语言翻译而来的。
珠三角茶文化主题活动案例如下:
广州:中国(广州)茶文化精品博览会,展会主题:绿色—健康—养生茶文化精品,对参展的名优普洱茶进行评选活动,展会期间举办多项活动并与多个展同期举行,包括著名的南国书香节。对部分名优产品进行拍卖,茶艺文化表演区、茶书画摄影区、茶文化史展区、茶场企业文化展区等活动。
开平:旅游主题:天露山 品大沙红;活动:品茶,游园,茶道表演等,活动三天以来,吸引了来自云浮、中山、茂名等地的游客前来,每天前来茶园参观的游客达到400人次。韶关:主题:采茶戏,活动:进行采茶山歌对唱,形成游客体验采茶劳动、亲自动手制茶、亲口品茶问道、亲耳聆听采茶歌、亲身参演采茶戏的特色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再现当年“春山三二月,红粉半茶人” 的天人合一的亮丽风景。
英德:主题:游茶趣园,活动:采茶,品茶,游茶趣园等活动,一观,观美景;二听,听茶文化;三采,亲自采茶;四炒,亲自炒茶叶;五品,品茶;六赏,赏表演;七购,购买新鲜茶叶。
深圳:深圳茶博会催热鹏城茶市,全球最大的专业茶业博览会。
顺德:广东唯一普洱茶王昨日在顺德茶业茶文化博览“登台亮相”,亮点:在本届顺德茶博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价值11.8万元的广东唯一普洱茶王。
阳江:首届茶文化博览会在阳江刀具城11日举行,亮点: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文化阳江,文化茶博会”,其宗旨是倾力打造阳江茶博会第一品牌。凡在本届茶博会开幕当天前100名现场参观者,均可获得由主办方赠送的价值698元的戴甘益身茶一份。
东莞:东莞茶叶博览会,亮点:400多个茶业名牌齐聚莞城,各显神通。
梅州:开发茶田度假村,亮点:茶田度假村以“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将“三高农业”与旅游度假紧密结合,以生态农业带动旅游开发。
终上所述,总结珠三角茶文化旅游成功和失败因素如下:
与国内其他省份的“茶文化”旅游活动不同,广东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都是以“茶博会”、“茶艺表演”、“独特名茶”、“丰富的购物天堂”、“方便的周边生活环境”以及周边优势旅游景点来吸引游客和客户前来参加这些“茶文化”主题活动。
特别是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有着自己在国内乃至全球的经济知名度,还有着宏厚的资金以及宣传团队对各项“茶文化”活动进行各种通报以及宣传,充足的宣传能力使得珠三角“茶文化”活动都举行成功,而且还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甚至三得,有时还能拉动商家投资,更加使“茶文化”活动得以持续和发展。先进的科技发展更能使得这些地区获取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旅游资讯。
茶叶博物馆、院、茶楼、茶馆、茶艺表演地等旅游场地的搭建,构建了广东各地“茶文化”旅游品牌的良好和优质配套措施,使得游客可以享受到全套传统的茶文化精粹。
而且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等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同中国旅游资源相结合,既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能将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也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此乃一举三得之举。
广东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应该要注意改善以下几点措施
1、在旅游活动中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茶文化的内容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传统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无论是茶文化的专项旅游,或是在,一次旅游活动中,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茶文化的内容,如观赏茶艺表演、品名茶、观看茶歌茶舞、观赏选购茶具、品尝茶餐茶菜、自己动手学制茶学泡茶、参观和考察茶文化遗迹等等,都会给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既增长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满足了游客探奇求知的心理。
2、大力开发以茶为主的旅游产品
如我国福建的武夷山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可以进行深入发掘。武夷山的饮茶习俗(敬茶、擂茶、“三道茶”)、茶与婚礼、斗茶(民间斗茶赛)、茶联、茶艺(“三道茶”、18道茶艺)、茶会(国际无我茶会)、茶宴、祭祀茶/喊茶(御茶园祭祀),可以开发成表演项目及茶叶、纪念品销售,有些可以开发成大型的活动,以带动进行事件营销,形成持久周期性旅游产品。
3、各种茶文化旅游活动形式要创新
旅游项目开发部门在开展各种茶文化旅游活动时,形式要创新,内容要有自己的特色,求真务实,防止和减少不论条件,不顾实际,跟着搞一些重复、不必要的茶事活动。
如我国福建的武夷山与台湾、日本、韩国等地每四年一届共同举办的“国际无我茶会”。“无我茶会”,就是大家都自带茶叶和茶具,一起泡茶一起喝茶。因为不分彼此,大家打成一片,所以称为“无我”。
4、加大对各种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宣传
茶文化旅游市场形成时间不长,但发展态势较好,潜力大。面对这种情况,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瞄住不同层次的游客,生产多样化的茶叶产品、茶文化产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游客的需求,从而把我国传统茶文化品牌宣传到海内外,以吸引更多游客。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也可以抓住旅游者的这一心理特点来重点宣传茶具有提神、健胃、帮助消化、减肥、美容等功效,同时为旅游者提供形式多样
化的保健茶产品等。
总之,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的历程。“一杯纯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新世纪茶文化和旅游应该有更紧密的结合,从而对现代茶产业的建立和旅游产业的质的提升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茶文化论文资料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是我们身边必备的饮品,称为“国之饮品”。生长在茶区的人们,对茶有着极丰富的情感。茶可健身、茶可提神,茶可充饥、茶可交友;茶能致富、茶能美景。对种茶、饮茶、爱茶的茶乡儿女来说,茶文化进校园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茶文化进校园,尤其是进小学校园,让孩子从懂文化开始就知茶、爱茶、种茶、赏茶、传茶。关于茶文化进校园,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茶文化进校园,可提升茶乡儿女的自豪感。湄潭是久负盛名的“茶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有生态茶园50余万亩,综合产值位列贵州第一、全国第二。中国名茶“湄潭翠芽”先后48次荣获国家级金奖,“遵义红”红茶香醇华夏。湄潭有全国最大“万亩茶海”。将我们身边这些茶文化融入到小学校园文化中,使孩子从小了解湄潭茶文化的历史,了解湄潭茶在全国的地位,作为茶乡儿女的我们,会获得无比的自豪感。
二、茶文化进校园,可以初步懂得有关茶种养制作的知识、技艺。我们生活在茶乡,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茶园,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茶园边生活成长,周末、暑假还会参与到茶叶的采摘。通过收集整理与茶有关的育苗、栽种、养护、采摘、制作、冲泡等资料,编制成系统的学习手册,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作为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课本知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从小就让学生在茶文化理论的指导下走进茶园,在茶园里丰富所了解的茶文化知识,从小就系统的感知与茶有关的技艺和知识,为长大以后通过“茶”兴业、致富培养浓厚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茶文化进校园,可提升茶乡儿女的素质涵养。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中国茶文化讲究重德、尚和、崇俭、贵真。“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切切相关的礼俗。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融文化、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于一炉。千百年来它美化人生、雅俗共赏,源于民间、长于民间,又服务于广大民间,因而最为广大群众所认同、接受。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将“茶”的这些文化内涵从小渗透给我们的学生,是对我们学生最好的文化洗礼,良好的道德教育,对提高全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涵养作用不小。
四、茶文化进校园,可以达到全民宣传,共同推进茶旅产业发展。湄潭正在按照“四大战略”、“六大湄潭”谋求发展,旅游带动属于“四大战略”之一。茶文化旅游是湄潭旅游的一张名片,茶文化进校园,让更多的人知晓茶文化、参与茶文化的宣传,可以更好的推进我县茶旅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有益进步的文化,能“化”人,进而“化”社会。茶文化进校园,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陶冶情操,促进民族进步,提升人民素质。
茶文化进小学校园的内容研究
丁绍强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完小(564102)
摘要:中国茶文化已有数千余年的历史,然而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茶文化没有得到充分传承。在学校《茶艺与茶文化》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仍然处于浮躁的学习状态,不能真正静下心来传递传统茶艺,感受茶文化的真谛。学习茶文化,对我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 茶文化 内容
从近年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来看,项目课程改革必须真正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全面素质为基础,合理设置茶文化课程内容,可以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中国茶文化德育资源,引导小学生学习好书本知识,同时也曾加小学生的见识。茶文化应该也小学校园相接触,甚至交融。
一、学生参与中国茶文化活动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之地。茶的发现和利用,不但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华民族创立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彪炳千古的突出贡献之一。在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家,许多平常的物质生活都深深地溶注了高深的文化内容,茶文化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人文素质。一个人,受传统人文文化影响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质也越高。学生是人脑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接受全面教育的黄金时期,及早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育会使人的智能得到很好的顺利发展,接受教育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或影响着一个人一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因此,学生中,开展茶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可以活跃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独立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挖掘,为学生施展才华和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机遇和环境,亦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走出一条路子。
二、茶文化活动是在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高度开始
茶文化活动是在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高度开始,其目的就是以茶为媒,向学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从而提高新一代人的文化素质。在我国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迫切。而学生茶文化活动就是这种教育的途径之一。同时,参加茶文化活动的少年,一朝学成,终生受益,它不但会影响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文化选择,还可能成为宣传我国茶文化,和饮茶新族中的一员,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十分深远。再者参加茶文化活动的小茶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小手牵大手,品茶话文明,一个小茶人在家可影响一个家庭,而在其成长过程中则又可带动一批又一批人爱茶,这种影响力可用几何级数的增长效果来统计。我国近年悄然兴起的家庭茶艺(室)热及在一些大中小学中所出现的茶文化社团,都与学生茶文化活动的开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三、在学生中开展茶文化活动,让学生学会刻苦学习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总称。茶文化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的性质,其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入诗、以茶演艺、以茶为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吟、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等。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知名人士均愿意参加。茶文化又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的唯利是图。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重,友好相处,团结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有明显的作用,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与品尝名茶、茶点、欣赏茶具、观看茶俗、茶艺等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使中华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为天下知,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茶文化的普及,可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追求的高雅情趣。因此,对学生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发展性、能力性、成功性、成才性战略性质的茶文化教育有极其深远意义。
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很重要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表现是喜欢探索,而探索的动力在于兴趣。兴趣将使学生萌发强烈求知欲望,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从而刻苦去学习,孜孜不倦去探索。培养兴趣是创造性功能实现的积极因素,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要想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圆满的培养,宜尽量做到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或天性能力的发现,使其个性表现得无限发挥,促进其对茶文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茶文化活动中得到乐趣,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学生对茶文化活动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愉快主动地去探索,学习起来精神会特别集中,思维格外敏捷。而兴趣的培养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通过活动而获得发展。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内容极其丰富,其活动范围更为广泛全面,学生参与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对茶文化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后,一定要培养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毅力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否能坚持其行动的能力。学生的意志很不成熟,其坚持力、自制力很差,在参与活动时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有始无终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学生的意志力,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参与茶文化活动时能自始至终,尽善尽美,为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添光彩,把茶作为国饮奠定基础。
五、参观茶园,在习作活阅读中有很大的帮助
凡在茶叶产区,在茶文化活动中首先可安排学生参观茶园。例如,在英德,离市中心3·5公里的英德市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建立起首座观光茶园——茶趣园。在这座观光茶园中,学生可以认识从国内外引进和自行繁育的40余个茶树良种以及珍稀植物代用茶中英德、海南、广西的多个苦丁茶品种;可以在这里参观苗圃、茶树种植、幼龄茶园、采摘茶园、高产优质高效茶园、低产衰退茶园、茶树嫁接换种园、品种园和制茶厂、茶叶品种展览室、品茶室等,可以在这里学习采茶、制茶、品茶和观看茶舞、茶歌表演以及聆听英德茶叶发展史、茶叶生产概况等介绍。而在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产基地上开辟的茶叶世界,除茶趣园的内容外,还开辟了茶文化展览馆、茶文化广场、茶叶科研成果展馆等。从参观这两处旅游景点的茶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这里对茶有一个初步的、大略的感官认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
综上所述,利用我国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开展学生茶文化活动是必要的,可行的,是小学教育的一条新途径,也是普及茶文化知识,为平时学习增添美丽的背景,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紧要好好学习该学的科目,还要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湄潭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初探
李 会
贵州省湄潭县兴隆完小
邮编:564102 【摘要】 湄潭茶品牌已成为继茅台酒之后贵州又一张重要名片,在贵州湄潭,让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湄潭种茶历史悠久,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如今,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推出了以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名茶。开展茶文化活动,在茶文化活动中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艺之美。茶艺之美在于它把生活之美又一次在实践中彰显出来,给孩子们的心灵以美的洗涤,引领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殿堂,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开展茶文化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一条捷径,它能传递文明,拓展教学领域,甚至于为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湄潭茶品牌 贵州 重要名片 历史 茶文化活动 茶艺之美 锻炼 熏陶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为小学生开展茶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少儿茶文化活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几年,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有四十多万学生成为参与到茶文化活动之中,成为小小茶艺师。近几年,贵州湄潭茶产业蓬勃发展,茶文化活动风靡盛世,相继推出了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牌,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成为贵州省最重要的茶产业基地。湄潭茶品牌已成为继茅台酒之后贵州又一张重要名片。在贵州湄潭,让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开展茶文化活动,丰富茶文化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湄潭茶文化的历史。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当代著名茶科学专家吴觉农先生认为湄潭县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对湄潭茶叶已有记载,称湄潭茶叶“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载入史册,尤以湄江两岸所产茶著名。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1939年,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成立了茶叶中学,培育了一大批茶叶专业人士,同时,推广先进的种茶和制茶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合湄潭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为建国后湄潭茶叶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放后,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相继在湄潭建立,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在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在县、镇政府和茶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县15个乡镇建立了茶叶基地30余万亩,形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一批茶叶大户,促进了湄潭茶叶大气候的形成。从50年代开始,湄潭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湄江茶。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如今的湄潭,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推出了以兰馨雀舌、湄潭翠芽,遵义毛峰、遵义红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名茶。
二、开展茶文化活动,让茶文化走进校园。
开展茶文化活动,把茶文化活动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设茶艺讲座、茶艺活动、茶文化渗透学科教学、茶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把茶文化活动具体化,让茶文化走进校园,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品茗活动中,我们用玻璃杯品绿茶,玻璃杯中的绿茶透着鲜亮精致,清饮一口,有一种微微的苦,不经装饰,简单本真的滋味。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困扰,如果你懂了绿茶,那么也就不会在意生活中的困扰,因为正是有了它们,才能证明我们充实的活着。我们利用玻璃杯还原了茶叶本真的味道。一杯茶如果缺失了内涵,尽管你用了最精湛的技艺,但是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也是失败的,茶要真,生活也要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正如一句唐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校园开展茶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茶文化活动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动脑、动口、动手去完成很多任务。通过开设茶艺讲座、茶文化渗透学科教学、茶文化知识竞赛、采茶比赛等,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找到乐趣,达到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可见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持之以恒的去培养,把“动”字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正是基于孩子们对茶文化对茶艺的浓厚兴趣,才主动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了动手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
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她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一种文明。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篆体“茶”字,可见文明古国数千年来与茶相依相伴。在湄潭,茶艺表演中总有这样一个细节:礼宾献茶,湄潭翠芽置于玻璃杯中,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一芽一粒,颗颗竖立,闻之则清香扑鼻,饮之先有微微苦味,然后则甘甜清醇,绵绵茶香,余味无穷。品味艺术比品尝食物更有灵犀,那色泽翠绿的茶叶悬立于清亮的茶水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古人云:“满杯酒、半杯茶”。当茶艺师们把甘甜清醇的茶水送入口中,细细品味的那一刻,一幅如诗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杯中景、意中情,伴着幽雅的《高山流水》古曲,让人陶醉在无限的幸福之中。平凡而不低俗,高雅而不骄作。既体现出传统的古朴,又享受到现代的浪漫,美在其中,人醉情境中。茶艺之美在于它把生活之美又一次在实践中彰显出来,给孩子们的心灵以美的洗涤,引领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殿堂,使学生从小树立起知茶性、明茶理的意识,感受到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开展茶文化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对孩子们进行了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孩子们懂得了,每一叶片都是茶农、茶工辛勤劳动得来的,珍惜每一片叶、每一滴水的意识由然而生,体会到唐诗《锄禾》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总之,茶文化是一种文明,一种力量,它穿越时空、塑造灵魂,让人无限陶醉。开展茶文化走进小学校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一条捷径,它能传递文明,拓展教学领域,甚至于为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茶文化
杨红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浙大小学(564100)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居我市著名的茶经营区域的五块石小学,将茶文化的学习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识茶、说茶、品茶、争章”的过程中开拓知识层面,陶冶审美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全面提升当代学生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茶文化、兴趣、意志、教学活动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茶文化教学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素质教育功能已为教育界普遍认可。关于如何在茶文化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本文提出了改进教师素质理念、树立人文主义素质教育观等六种途径,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内外、实践体验等多个方面,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一、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美育目的
据了解,该校在教学上着力开发了茶文化校本课程,开设了静态、动态专业茶艺训练班;在德育活动中,开展茶文化主题队会竞赛、茶文化书法绘画摄影评比、举办“茶德树人?礼行校园”茶文化艺术节;同时结合少先队“世纪雏鹰行动”创造性地开展“茶韵芬芳?和美校园”争章活动。据悉,该校学生在争章体验中逐渐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有君子风范的人”的争章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在日前进行的“和美校园君子风范”颁章大会上,举行了“颁章仪式”,不仅起到了奖励先进,以点带面的作用,更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茶艺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通俗易学,且包容性强,涵盖面广,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茶艺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可使学生得到范围更广阔的艺术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美育目的。
二、学习茶文化,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净化和提高
茶文化的教学,这是一门没有现成可用教材、没有参考书、没有学具的新课程,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三、四年级我确定的教学主题内容是“ 茶文化的起源”、“中国的产茶区”以及“茶叶的选购”、”贮藏”到”自制茶饮料”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旨在充分的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净化和提高。“在中国茶的起源”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了解茶叶的历史、起源。让学生了解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五、让学生理解名茶、名山,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少儿对茶文化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后,一定要培养其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毅力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是否能坚持其行动的能力。少儿的意志很不成熟,其坚持力、自制力很差,在参与活动时容易出现忽冷忽热、有始无终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少儿的意志力,就必须使少儿树立自信心,使其参与茶文化活动时能自始至终,尽善尽美,为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增添光彩,把茶作为国饮奠定基础。以后学习也能坚持,不会半途而废。
总之,经过以上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体现,这为沏茶、品茶、自制茶饮料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自己制作出了风格各异的茶饮料。为学生自己学习课本知识提供见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了很大的铺垫。
第三篇:西湖茶文化博览会案例分析
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是一个新兴的茶业博览会,在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茶叶学会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于2005年创办,至2009年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是一个以茶文化为主线的综合类茶业展会。近年来茶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份力量;促进了浙江省茶业经济的高速增长,进一步推动了茶产业的升级,为杭州市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提供了宣传展示的窗口。茶文化博览会以节会朋,以会聚友,扩大了杭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构筑了城市核心文化竞争力。在今后的战略发展中,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既有许多优势,也有诸多劣势;既迎来许多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通过SWOT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前景和方向,对浙江省茶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茶产业的升级改造、茶业会展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SWOT分析 1.1优势
1.1.1经济、区位优势和鲜明的城市特色。
杭州经济发达,市场体系完善,商业信息化建设领先,是经济强市。2008年杭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 7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连续第18年保持2位数增长幅度。人均GDP达到70 832元,增长10.1 %,首次突破了1万美元。人民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对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杭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展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杭州先后荣获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休闲城市。总之,杭州具有承办大型茶业会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
1.1.2突出的茶产业优势。
任何博览会的举办,都离不开与其相对应产业的依托。产业是基础,没有茶产业的支撑,茶博会就无法顺利举办。杭州作为名茶之乡,发展茶业会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杭州自古以西湖龙井茶闻名于世,有着非常悠久的种茶、喝茶的历史,同时还具有非常灿烂深厚的茶文化。杭州茶科技发达,茶机构众多,汇集了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8家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以及全国一半以上的顶级茶叶研究专家。2008年浙江省茶叶总产量为16.23万t,比上年增产0.2万t,增长1.3%。2008年末全省茶园总面积17.409万hm²,增长3.1 %;全年采摘面积15.426万hm²,增长4.9%。另外,杭州现有茶楼近千家。如此丰富的茶业资源,以及相对其他省份的巨大优势,无疑是西湖茶文化博览会取得成功的有利支撑。
1.1.3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一个城市要举办茶业会展,并且能够吸引社会外界大量人士的到来,必须具备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浙江省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茶文化旅游项目众多,如名胜古迹、名茶原产地域、茶博园、茶博馆、休闲茶馆、茶艺表演等都是极具潜力且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自古以来杭州就是名茶产区,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基础坚实。杭州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是举办西湖茶文化博览会的优势之所在。秀丽的自然风光兼具较高层次民族文化的茶文化会展旅游内容,是吸引参展商及专业观众到来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其他茶业会展城市,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举办地杭州有很大的优势,体现在杭州拥有许多茶文化旅游资源,如古老动人的茶传说和趣闻佚事,精湛的采茶、制茶工艺,以及独特的品质风格和品饮趣味。杭州的茶馆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是开展茶文化旅游休闲的基础之一。目前杭州茶文化旅游主要有几种模式:观光型旅游、度假休闲游、茶文化专题展示旅游、茶文化相关旅游。主要以龙井茶园、虎跑梦泉、龙井问茶、梅家坞、茶博馆、径山寺等为代表,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主题旅游于一体川。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会展旅游活动,其开展的基础均是于杭州独特茶文化旅游资源。
1.1.4基础设施完善、会展资源丰富。
杭州现代化的会展场馆设施是开展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基础,杭州拥有优良的交通条件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及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另外杭州的服务业也相对发达,拥有众多的星级酒店、餐饮以及娱乐设施。杭州现有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浙托展览馆、杭州国际会展中心四大会展场所。目前建成可供展览的面积达16万时,可容纳标准展位5000余个。在会展接待设施方面,2008年杭州星级宾馆241家,可使用会议设施面积近5万㎡,拥有五星级宾馆11家。此外,还有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浙江图书馆、杭州工人文化宫、浙江科技馆等中小型会展场所。杭州还拥有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茶博馆,是研究茶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的中心。可以说杭州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会展资源,是开展西湖茶文化博览会最有利的支撑。
1.2劣势
1.2.1举办时间短,经验不足。
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举办的时间较晚,至2009年刚举办5届,因此对外的影响力较小。而国内其他相同类型的会展则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创办于1994年,至2009年已举办了16届,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因此,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相对于其他展会而言,尚缺乏举办重大国际会议和国际博览会的组织经验,以及全面系统规划的能力和运作实务经验,对外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在办展模式、办展理念、营销理念、信息化运作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丰富的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质量,今后博览会的运作水平和服务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
1.2.2主题单一,展品杂乱。
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近年来在主题方面稍显单一,主要集中于茶都、生活、休闲、茶文化几个主题,存在着重复和类似,缺乏时尚性,自身特色不足。如
2007年举办的第三届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主题为“中国茶都、品质生活”,相隔一年之后的2008年第四届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主题是“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两届的主题相差不大没有新意,因而导致围绕主题展开的西湖茶文化博览会的项目重复,办展理念不够创新。应与时俱进地选择一些大众关心的内容,加人时尚的元素,避免太过专业,脱离群众。另外在茶文化博览会举办的项目中,展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如2008年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项目—中国杭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存在展品杂乱的问题。许多展商认为展品太杂,影响了专业性,导致人气不足。最终的结果就是“既看不到主题,也看不到亮点”。在展览会上,存在着与茶无关的一些产品,大大影响了展会的性质,降低了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美誉度,不利于树立展会形象,也不利于打造品牌会展。
1.2.3营销水平低,参展效果差。
目前,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会展营销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生产观念和推销观念上。体现在片面追求项目的数量、参展商的数量和观众的数量,没有重点考虑茶文化博览会的活动项目的多样性、服务的细致化和个性化。应从大众营销升级到品牌营销,重视品牌所蕴涵的巨大宣传效应。此外在招商和招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举办者主要的工作是抓参展商,而忽略了吸引专业观众和专业买家的工作,参展商在参展后没有达到寻找新客户、增加销售等参展目的,因而导致参展商会后的参展热情不高。在招商引资和招展以及吸引专业买家、新闻媒体和大众方面,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广州茶文化博览会、信阳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做得都比较好。如2008年河南信阳连续举办了十六届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吸引了500多家企业或投资商参加了贸易洽谈、商品展销和考察投资活动,共签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94个,总投资145.62亿元,实现现货交易和合同交易1.2亿元。西湖茶文化博览会在会展营销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应提高营销水平,具体来谈可实施营销内容的创新,展览营销主体可考虑从服务人性化、主题创新化和产品创新化3个方面人手。
1.2.4宣传乏力,影响力较小。
西湖茶文化博览会的整体宣传促销力度还不够大,力量不强。除了新闻播报、广播报道、报纸刊登等传统方式,基本上很少利用其他媒介。关注茶博会的一般都是一些专业人士,茶博会还是没有走进百姓的心中。在举办的前期,交通要道基本上看不到小广告牌,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风景区、市中心等也没有竖立大型的广告宣传牌。宣传覆盖的范围太窄、接受信息的人群太少,基本上没有达到广泛传播、人人知晓的程度。总体而言宣传乏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比较小,是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最大的劣势。
1.2.5信息网络缺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没有很好地进行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宣传和商务的平台,应利用好这个网络资源,以提高茶文化博会的知名度。目前国内其他茶业博览会或茶文化博览会都设有常年的专业网站,而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在这方面就比较缺失。信息网络的缺乏,还导致了服务水平不高的状况。另外还缺乏展会的统计数据,没有为展商提高必要的数据,影响参展商的参展效果,降低了参展商的参展热情,使得效益大大降低。
而国内其他茶业会展在信息管理方面做得较好,如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常年设有专门的网站,包括展会资料中心、参展商中心、参观商中心、新闻中心、历届回顾、论坛。该网站不仅内容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有展会的历年数据统计资料,这些数据和展后服务都为参展商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参展的效果显著。显然,相对于其他茶业展会,西湖茶文化博览会在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信息化是西
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技术支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品牌会展,因此加大信息网络的建设就成为西湖国际 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
1.3机会
1.3.1打造“杭为茶都”是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杭州具有品牌、产业、人才、体制等多种资源,为倡导“茶为国饮”理念,打造“杭为茶都”品牌奠定了扎实基础。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杭州把“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作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通过举办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可保护名茶品牌,发展名茶产业,弘扬名茶文化,引领饮茶时尚,促进茶旅游产品,打响杭州“中国茶都”这块“金字招牌”。每年一届的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一直坚持着“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办会方向,已逐渐成为发展茶经济和弘扬茶文化的的重要平台。因此,利用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把浙江省茶叶的品牌逐渐带到市场上,利用博览会上举办的各项活动,大力推广茶叶品牌,推广和宣传浙江茶产业。打造“杭为茶都”是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闭。
1.3.2是加快推进“西湖一龙井茶”“申遗”步伐的需要。
杭州有“三绝”,即西湖、龙井茶、虎跑水。举办一年一度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既是“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需要,更是提升西湖一龙井茶“申遗”竞争力的需要。充分挖掘西湖龙井茶这个宝贵资源,是西湖“申遗”的差异性战略和独特性“卖点”,是西湖“申遗”的制胜“法宝”。借助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这一平台,可达到宣传展示龙井茶、提升龙井茶国际影响力的作用。西湖龙井茶申遗是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一个机遇,应抓住这一机遇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以促进发展。
1.3.3是打响杭州“东方休闲之都”品牌的需要。
杭州要成为国际旅游休闲都市,打响“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提出要形成“春有茶博览会,秋有西博会”的杭州休闲会展格局,这些为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努力办好茶文化博览会,使之成为继西博会后,杭州又一个极具品牌的旅游休闲和会展节庆项目。茶文化会展旅游是杭州旅游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应抓住杭州市发展休闲产业的机会,以茶文化博览会为平台,大力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旅游,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精心策划和整合包装茶文化博览会,开发健康修身之旅、生态环保之旅、茶工业游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推进杭州商务、茶业会展旅游的发展。总之,抓住机遇创发展,杭州通过举办一年一度茶博会,可不断提升龙井茶文化旅游在旅游城市中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商品价值、服务价值、品牌价值。
1.4威胁
1.4.1对手众多、竞争激烈。
西湖国际茶文化节面临着来自于国内激烈的竞争和外部威胁。虽然浙江省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时间较早,但是举办真正意义上的茶业会展还是比较晚的,举办的形式、内容、营销模式、宣传推广等都严重落后于省外其他的茶业会展。加之不注意传承展会的品牌,致使没有一个举办时间早、举办持续、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品牌茶业展会或者茶文化节庆活动。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茶业博览会、茶文化节、茶叶节大概有150多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茶业会展也有5 ,6个,如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广州国际茶博览会、信阳国际茶文化节、海峡两岸国际茶文化节等。上海茶文化节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16届t,共有累计10余个国家参会,300多万人参加过历届活动,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虽然和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举办届数差不多,但是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却更加面向国际化,权威性、品牌效应更强。相对于这些展会,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才举办了5届,时间短,影响力小,国际化程度低,没有更多丰富的举办经验,既没有像上海茶文化节那样的深人人心,也不及北京茶业国际博览会的国际化。面对来自于各省数量众多的茶业会展的威胁,应该抓住浙江茶叶资源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厚、茶经济发达这些自身优势,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创新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办展理念、办展模式、营销模式、宣传推广,明确外部威胁,取长补短,为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发展找到良方。
1.4.2专业性强、参与困难。
一个知名的展会,必定会吸引众多的观众,但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目前过于专业化,参与的人群基本上都是一些专业人士,以及与茶相关的教育、科研、媒体等人士。而在杭州举办的动漫节,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人关注,吸引到的人群非常广泛。专业化过强也是目前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薄弱的环节,如何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是今后需要努力加强的关键问题。当然这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还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和沟通;此外就是要在普及茶叶知识、茶文化知识方面下工夫,加强青少年及大众的茶教育,加深人民群众对茶的喜爱,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举办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4.3资源分散、品牌集中程度不高。
目前,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等地都举办有各自的茶业博览会,另外省内各产茶县、市也大多举办有各自的茶叶节、茶文化节、茶叶交易会、春茶展销会等各种形式的茶业会展。这些茶业会展举办的时间集中,内容雷同,基本上处于各自为阵,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信息沟通、横向联结。品牌的集中程度还不够高,大多分散不集中,品牌的一大要素就是规模,没有规模很难有广泛的知名度。这些势必加剧浙江省内茶业会展之间的竞争,因而不利于与其他省份的茶业会展进行抗衡,不利于做大做强浙江省茶业会展品牌,也不利于创建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品牌。
2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对策研究 2.1借鉴学习国际知名展会,树立品牌展会
要借鉴国际和国内知名会展品牌的经验,树立品牌意识,把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打造成为品牌展会。利用浙江茶业资源的优势,争取几年内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塑造品牌形象,增加茶博览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宣传,使茶文化博览会的品牌形象更加深人人心。发展战略品牌展会,使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成为具有一定规模,能代表国内茶业会展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对国内茶业会展具有指导意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总之,应实施展会品牌战略,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认识到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才是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品牌会展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进行市场定位,确立展会品牌发展战略。
2.2整合茶业会展资源,提升展会整体实力
应整合浙江省各市、各地区的茶业会展资源,以杭州为中心,辐射周边,联合宁波、湖州、温州等地区,吸取各个地方展会的优势,形成区域茶业会展经济。开拓茶业市场,提升茶业会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应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相关茶业会展的合作,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结合起来。避免相互重复建设、盲目竞争,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茶业会展资源。应健全茶业会展的经营管理机制,注意各个项目的时间安排和衔接问题,以利于参展商和观众的广泛参与。另外,应对西湖茶文化博览会的项目、展览内容与形式进行合理的定位以及相应的创新。根据现有的资源、特点和市场发展状况及其趋势,更新展会的主题,实现会展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扩大展会的规模,提升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整体实力。
2.3打造信息平台,提高办展效率
应加强展会的信息管理,建立起专门的官方网站,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及商务平台。通过网站,可以发布参展信息,参展商可以直接在网上了解参展规模、面积、相关费用、范围和届时的安排,使得报名参展更加方便和快捷,主办方也可以节省统计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提高展会的服务质量。应建立相关的会展数据库,记录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相关数据,为参展商提供更加全面的资讯,方便参展商的后期整理,使参展商和观众都能更好地了解参加会展的相关信息,对以后的参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拓展茶博会展会的范围,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建立起多元化商务信息平台,以进行各种洽谈和交易。
2.4创新办展模式,加强活动样式策划
一个成功的展会离不开创新,应改变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办展模式,扩展展会内容,结合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3个方面,打造最具新意的茶博会。应打破茶文化博览会的老三套,开茶节一相关表演一展览会。茶博会的召开,可以采用一种新颖的形式,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使更多的人参加到展会中来。另外,可以通过会展活动策划的创新来带动茶文化博览会的举办,关键在于茶文化博览会活动策划要有创意、有深度,吸引到媒体的关注。应注意采取新活动形式、以新概念为主题,以起到最佳传播效果的目的。要善于利用媒体舆论,通过平面
媒体、网络媒体等在茶博会活动举办期间增加被关注度;也必须重视活动结束以后,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以更好地加深影响力。还可以增加吉祥物来吸引广大观众,另外还可以举办其他一些评比赛事来增加吸引力。
2.5深化茶文化旅游,以游促展
茶业会展的开展要求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如何将茶业绿色会展与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是一个关键问题。应进一步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以茶文化旅游促进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发展。以会展促进旅游,以旅游促进会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应当将绿色会展、文化营销的理念贯彻到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举办中去。发展特色茶文化、茶产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依托杭州的自然、人文景观、茶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如茶园生态游、茶博园休闲娱乐、农家乐、茶休闲广场、寻茶问道游等茶文化特色旅游项目;针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表演艺术类别的单一和薄弱,可将地方戏曲采茶戏做空间移植,引人到杭州茶文化区以补资源弱势困。开发以茶为主的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并开发有针对性的特色旅游茶业会展产品。以茶文化旅游为主,结合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实施茶业会展和茶文化旅游的互动,在旅游形式和内涵上加以扩展,延伸茶业会展经济的产业链条,促使客户服务一体化,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和亲和力。
3结语
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发展,既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又面临着国内其他茶文化博览会、茶业博览会、茶叶节等众多茶业会展的激烈竞争和外部威胁。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总之,应抓住浙江省大力发展茶业经济,深化茶产业改造升级、开展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大好机遇,以茶为媒,搭建平台,提升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整体举办水平,朝着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为浙江省打造茶都,实施绿茶品牌工程,以及龙井茶申遗等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茶文化整理分析资料课教案
《茶文化》整理分析资料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资料整理表格、图片整理表格、剪刀、胶水、彩笔、白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围绕《茶文化》搜集了许多资料,还开展了许多活动。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都开展了什么活动吗?(上网搜集,问卷调查,实践采访,拍照)
看来每个小组都搜集了许多资料,但是这么多资料摆在一起看起来很杂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整理这些资料吧!
二、整理资料。1.师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先看看你们的资料如果按形式分的话,该分几类?(文字、图片、照片、实物)那么,先请同学们把资料按形式分好。
2.学生分五个小组按形式分好自己组的资料,并汇报。
3.先学习整理图片、照片和实物资料。(1)把搜集到的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2)小组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资料;(3).个别展示图片
师:我们通过以上途径收集到了照片,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搜集到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汇报)(4).指导学生评价
师:他们小组搜集到这么多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筛选后的图片怎么样?(小组重新出示图片)
师:我们在筛选图片时还要选颜色亮丽画面清晰的图片,各小组围绕这点来筛选一下图片。(小组活动)
师:我们整理好了图片资料怎样能做到有条理介绍给大家,这就需要我们把手里的资料合理的分类。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资料按照你们喜欢的方式分类,但是要有一定的原则。(小组活动)(5).小组讨论归纳整理图片资料的方法;
(6).师帮助归纳方法。老师出示图片整理表格,教学生按照图片内容信息源来整理图片资料
师过渡:我们已经掌握了归纳整理图片资料的方法,图片整理好后还要把图片更好地展示给大家,我们常用的方式有(出示实物投影 制作简报 演示文稿)(7)学生分小组选择一张图片进行实际操作,并选两组汇报。学习整理文字资料。
1)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整理文字。
2)老师提示学生先将资料按照内容分类,五个小组将资料分类并分工,再汇报。3)老师出示资料整理表格范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相机提示:相同的资料不要重复,繁多的资料去粗取精,在资料上做批注选择重要的内容标记下来。4)老师拿其中一组的资料做示范,教学生如何去粗取精。5)老师出示两份空白资料整理表格,让学生按照自己组的特点选择表格来整理资料。
6)学生分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整理资料,师适当提示。7)学生分小组汇报,其他组提出意见。
8)学生按照意见修改,并将内容抄录在表格上。5.学习设计封面。
学生按照自己组的主题设计有特色的封面。
三、写活动感受。
师总结:课后请同学们及时把活动感受写下来,记录到日记上。可以写收获,也可以写遇到的问题。
第五篇:各行业案例分析总结资料
案例分析总结
轻工纺织化纤类
造纸
1、林基地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种选址与物种入侵、林地类型的变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土壤退化、病虫害的防治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内容。造纸林基地的选址应注意:①造纸林基地建设要纳入《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②防止占用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好国土资源,不得占用水土保持林地、水源涵养林地;③对退耕还林的,必须符合《退耕还林条例》相关规定。
2、特征污染物:AOX、恶臭等,造纸工业重点关注水污染。
3、对绿泥的处理: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方法和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判定其属于危险废物、第Ⅰ类工业固废、第Ⅱ类工业固废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处置。
4、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应关注的问题:①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②选址布局要合理,并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③清洁生产水平要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④重点关注特征污染物;⑤污染治理措施要进行多方案比较;⑥高浓度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⑦厌氧处理系统擦拭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⑧造纸林基地建设生态评价应有针对性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及减缓恢复和补偿措施。林纸一体化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①林基地的生态影响评价;②水资 源利用和水体污染。
5、造纸行业水利用量较大,水资源利用应关注:①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保护好地下水,提高中水利用方案,不挤占生活饮用水、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
6、硫酸法制浆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源有蒸煮系统、蒸发站、碱回收炉、石灰窑等,主要含有H2S、甲硫醇、二甲硫醇和二甲二硫醚,统称为总还原硫(TRS),对产生的恶臭可以采取碱液洗涤、燃烧法处理,并用高排气筒排放。糖厂
1、制糖工程污染主要是废水,其次是噪声废气和废渣。
2、锅炉采用静电除尘或布袋除尘的话应该选用PM10作为评价因子。
3、对于清洁生产水平较低的工业项目,清洁生产应重点关注什么问题?①清洁生产水平应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企业相比较,通过生产水平分析找出差距,找出问题的关键;②提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4、技改项目与新建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①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②③“三本帐”;④以新代老污染防治措施。
冶金机电类
冶炼类
1、污酸、酸性废水处理站污泥、硫化渣、砷化渣等均属于危险固废。
2、铜冶炼项目风险评价重点是关心制酸系统故障造成高浓度SO2排放的环境事故。
3、砷平衡、硫平衡、水平衡。
4、水质预测模式选择重金属衰减模型。芯片生产
1、危险废物:硫酸废渣、磷酸废渣、显影废液、异丙醇废液、硫酸氨废液、废有机溶剂、废光刻胶、污水处理站污泥。
2、废气污染:SO2、NO2、NH3、氟化物、HCl、Cl2、硫酸雾、非甲烷总烃。
废水污染:pH、F-、氨氮、COD、TOC、AOX等。
地下水评价因子:pH、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
土壤评价因子:Cd、Hg、As、Cu、Pb、Cr等
采掘类
油气田开采
1、固废: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有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落地油、联合站原油沉降分离产生的油砂,污水处理站污泥及油罐污泥(落地油、油砂、污水处理站污泥以及油罐污泥等属于危险固废,按照危险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固化、无害化处理;应按照钻井废弃泥浆的成分对钻井废弃泥浆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危险固废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执行,防止对周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①增设油泥处理系统:可采用碳酰胺法处理系统对油泥及落地油进行处理。
②采用新型钻井泥浆进行钻井作业,并对废弃泥浆进行固化处理。
2、施工过程中要求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的措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熟土回填至上方,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可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损失。
3、油田开发建设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建设期对生态影响较大,运营期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扰动土壤、破坏植被等。
4、油气田开发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水资源的影响和对地下水的污染。
5、水污染物分析:钻井废水、含油废水、井下作业废水。其中井下 作业废水包括洗井和修井废水,井下作业可建设废水回收双管流程,使得作业废水直接进入产液系统,集中送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新型泥浆-钾盐泥浆。
6、事故风险分析:管线破裂导致泄露以及井喷,进而引起火灾,应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煤矿开采
1、煤炭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地下水、地表沉陷、生态恢复、(矿井水、瓦斯以及煤矸石)三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
2、受到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恢复按照因地制宜、适林则林、易耕则耕的原则进行土地恢复,制定生态影响和监测计划;对受影响的村庄采取加固、修复、搬迁或留设煤柱相结合的措施。在滑坡周围打防护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同时设置排水沟。
3、地下水的影响:对煤层顶板或底板较为敏感含水层的,划定禁采区;对毗邻导水断层和河流的,设置防水的煤柱。
4、地下水评价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采煤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等几个方面,结合开采区已有的矿井采煤后对地下水的影响和评价项目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5、煤炭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是采煤沉陷及沉陷引起的地下水的漏失对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地表沉陷引发的建筑物破坏和居民搬迁等社会环境影响。
6、地表水环境影响从三个方面分析:①从水量的角度评价采煤对地 表水体水量的影响,论证防水煤柱留设的合理性。②从水质的角度分析污水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污水外排对地表水体的环境影响。③从矿井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利用率方面分析项目相应指标与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符合性,提出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
建材火电类
1、火电厂特征污染物SO2、PM10、氟化物。
2、地表水评价、地下水评价也要包括氟化物。
3、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脱硫废水中主要:pH、盐类、COD、少量的重金属、SS、Cl-等。对脱硫废液的处理主要采用中和、沉淀、絮凝澄清后排放。
烟气脱硫还可以采用氨吸收湿法脱硫,回收硫酸铵。
电厂粉煤灰属于Ⅰ类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场所要做防渗措施,防止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火电厂总量控制指标从电力集团行业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得到省级环保部门的确认。
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别:火电厂标准主要是适用于发电用锅炉,锅炉标准适用于除煤粉发电锅炉和单台处理大于65t/h发电锅炉以外的所有锅炉。
5、在北方缺水地区,新建、扩建电厂禁止取用地下水,严格控制使用地表水,鼓励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或其它废水,原则上应建设大型空冷机组。
6、火电脱硝技术:低氮燃烧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还原剂为氨水、液氨或尿素等。
7、电厂排放的主要废水:生活污水、化学废水、含油废水、脱硫废水、煤场及输煤系统废水、冷却塔排污水、锅炉及汽轮机排污水、锅炉酸洗水等。
8、贮灰场影响分析
①扬尘影响,对灰场喷水碾压、定时喷水抑尘等。
②地下水影响:雨水入渗是造成灰水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途径,灰水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与入渗水量有关的因素,这主要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蒸发量、灰场附近地形、灰的渗透性能等;一是与包期待和含水层的性质有关的因素,这主要包括包气带的厚度、包气带和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包气带和含水层对灰水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地下水的径流强度以及灰水随地下水的迁移距离等一系列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因素。为了增加包气带厚度,在堆灰前对灰场地基进行碾压处理,降低其渗透性能。③贮灰场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1、符合规划;
2、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的下风向,距集中居民区500m以上;
3、满足一定的地质条件;
4、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5、满足Ⅱ类贮存场要求,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9、火电厂SO2总量控制:属于六大集团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SO2总量指标必须从六大集团的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不属于六大集团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并由所在的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SO2总量指标必须从非六大集团的总量控制指标中获得,并由省级环保部门出具确认意见。
社会区域类
1、恶臭治理方法
①吸收法(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②吸附法(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活性炭吸附法 ③燃烧法(直接燃烧脱臭法、催化燃烧脱臭法)
2、有机废气的净化 ①燃烧法 ②催化燃烧法 ③吸收法 ④吸附法 ⑤冷凝法
3、安全填埋场
①环境空气评价因子:TSP、PM10、NH3等。
②地表水评价因子:pH、DO、COD、BOD、氨氮、挥发酚、总汞、总氰化物、Cr6+、Cu、Zn、Cd、As和石油类
③地下水评价因子:pH、总汞、总氰化物、Cu、Zn、Cd、As ④危险废物处置工程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1、详细调查危险固废的产生量、种类和特性。
2、贯彻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3、对处理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填埋场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渗滤液的产生、收集和处理系统以及填埋气体的导排、处理和利用系统进行重点评价。
4、对厂址的选址详细论述,并做好公众参与的调查分析。
5、要有风险分析和应急措施,包括运输过程中的事故风险、填埋场渗滤液泄露和废 物的不相容性产生的事故风险。)
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评价重点:选址环境可行性;废物的总类数量和特性等;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以及风险评价作为重点。⑥危险废物处置工程从哪个方面论证:
1、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总体规划要求,是否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
2、填埋场的地质结构论证。
3、填埋场不应选择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去、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应避开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崩塌、山洪、泥石流、滑坡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安全填埋场的区域。
4、距离敏感目标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处在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处在中远期规划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5、填埋场要有足够大的使用面积,交通便利等。
⑦填埋场废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O2,还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主要取决于填埋废物的种类和固化方式。
⑧危险废物焚烧设施满足哪些条件:
1、焚烧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燃烧效率、烟囱高度、出口烟气中的含氧量等满足一定的条件。
2、保证运行过程系统处于负压状态。
3、含有烟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设施。
4、污泥的常见处理方式
土地施用、填埋、焚烧和海洋处置。其中土地施用是最经济的最终处置方式,农田施用是土地施用的一种。
5、污水处理厂
重点是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及方式、恶臭等。
6、光污染
减少玻璃幕墙的面积,采用反射比较小的玻璃,采用不同的反射材料,对玻璃幕墙进行分割,周边种植绿化植物。
7、高楼风
改变建筑物规划布局,改变高大建筑物设计,增加裙楼,种植高大乔木及增建围墙拱廊等遮挡物,起到对高速气流的剥离作用。
交通运输类
▲线路类项目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时应充分利用3S技术,调查评价范围内的不同土地类型的面积。
▲取弃土场应注意:①加大对弃渣的自身消纳量,取土应尽量利用当地工程建设的弃方或河道取土(应明确河道主管部门的意见);②取弃土场不占用基本农田,少占耕地,不得设置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
▲取弃土场应明确土石方调配、自身工程材料的利用以及与当地城乡、农田、水利、交通建设综合利用的途径;明确取、弃土数量、位置、占地类型及数量、防护措施及工程量、地表恢复、复垦以及场站选择的合理性。▲水土保持措施: 弃渣场:先挡后弃。
取土场:一般选择荒地旱地,少占耕地林地,取土后及时整地进行植被恢复。
主体工程:路基坡面防护措施、路基排水系统。
▲隧道评价的要点:在明确隧道长度、辅助坑道、隧道的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顶部水资源及利用状况、隧道的排水量的基础上,分析隧道弃渣的环境合理性,沿河隧道是否侵占河滩河床以及充分利用河谷与当地环境融合的情况,弃渣场总量、占地类型、数量,挡护工程类型及数量,地表恢复及复耕情况;隧道排水对附近水体和洞顶居民的影响;位于城市附近或敏感区的,应分析洞口的形 式与景观的相容性;隧道穿越岩层放射性异常时,应明确辐射剂量及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等。公路
1、危险品运输风险主要防范重点为跨河大桥路段。
2、公路噪声超标治理的措施一般有哪几种:线路调整、声源上降低、传播途径上降低、敏感目标自身防噪。
3、声环境评价的基本要求。一级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
4、生态环境调的方法:收集现有资料、收集资源及规划资料、野外调查、收集遥感资料、访问专家、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地铁
1、位于城区的站场开挖应使用《施工厂界噪声标准限值》,只要求厂界达标,可以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安装隔声屏或罩。
2、线路为高架线,且通过已建成的高教区,工程分析应该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方案比选,必要时要求更改线路敷设型式(采用地下线)。铁路
1、铁路生态影响主要包括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沿线野生动植物的影响,高填深挖影响,桥梁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影响,对生态特殊敏感区的影响,取弃土场环境合理性分析。
2、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包括施工便道、便桥、临时码头、大型施工营 地、砂石料场、轨排基地等,评价时应注意的事项:明确大型临时工程的数量、分布、占地及恢复补偿情况;大型临时工程应尽量利用当地现有的设施或布置在铁路永久占地范围内,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少占耕地林地;做好大型临时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
3、铁路方案比选应注意的问题:①涉及到重大敏感问题时,比选方案和推荐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②比选指标应量化,不能泛泛从曲线半径、地形条件等方面进行比选;③比选应重视当前环保热点问题,新建铁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区,穿越生态敏感区时应提出完全绕避方案等。码头
1、码头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①疏浚施工将会对水环境以及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②对大气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③施工机械噪声影响;④其他影响: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及船舶垃圾等
2、码头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因素:①大气环境:进港船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②水环境:船舶机舱含油污水、船员生活污水;办公区生活污水;有船舶压载水的要分析压载水的影响。③噪声:交通噪声和装卸噪声。④固废:生活垃圾及船舶垃圾⑤突发性事故: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原油等污染。
3、海洋生态调查:①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卵、仔鱼等的种类、生物量、密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②珍稀频危特有种类的分布、生活习惯及繁殖特点;③三场、洄游通道的分布;④渔业资源种类、数 量。
4、海洋生态保护措施:①海洋生物人工放流增殖技术;②人工鱼礁技术;③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④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设备,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5、码头项目水环境影响分析:①分析填海、护岸、导流堤、码头等主题工程建设前后水文情势和水质的变化;②分析施工期疏浚吹填及运营期维护性疏浚等产生的悬浮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定量分析对保护目标的影响,并给出空间浓度分布图;③如有船舶压载水,应分析压载水可能产生的影响。
6、海洋生态影响预测:①对底栖生物的影响预测;②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预测;③施工期对鱼卵、仔稚鱼的影响预测。
7、水环境影响预测:水文情势变化的预测、疏浚产生悬浮物的影响预测。
农林水利类项目
1、水电工程的工期组成分为几个阶段?(准备期、筹建期、主体工程建设期、完建期等4个阶段)
2、现状调查陆生生态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水生生态要明确有无鱼类“三场”、洄游通道等,特别要明确是否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频危动植物和珍稀频危特有鱼类的分布,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①水环境保护:施工期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处理,营运期造成减脱水段的要确保生态流量的下泄,下泄低温水影响下游农业生产和鱼类繁殖的要提出分层取水和水温恢复措施。②陆生生态:对珍稀频危、国家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提出工程保护、移植、引种繁殖栽培、种子库保存及挂牌保护等;工程和移民损坏的植被,提出植被的恢复和绿化措施;对珍稀频危陆生生物及有保护价值的陆生生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或生境改变的,提出预留迁徙通道或新建栖息地等保护和管理措施;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并进行优化。③水生生态:根据保护对象的生态习性、分布状况,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所在流域特征,提出增殖放流、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设立保护区、跟踪监测、加强渔政管理等措施。④移民安置:重点考虑安置区特别是集中安置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处理措施,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迁建企业、复建工程等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三废治理及生态保护措施等。
4、评价重点:①水环境评价重点: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对水质的 影响,对水温的影响,还应关注工程截流、水库初期蓄水期间的水环境问题。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一般包括工程施工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大坝阻隔和水环境的改变对水生生态和鱼类的影响。水生生态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陆生生态要分析水库淹没、工程占地、施工和移民安置过程中对植被类型、分布及演替趋势的影响,对陆生生物分布及栖息地的影响,对生态完整性、稳定性及景观的影响。③移民安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一般包括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具体:从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环境容量等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新建迁建城镇对环境的影响;迁建工矿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复建专项设施对环境的影响。
5、环境保护措施
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对珍稀频危、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物种采取工程防护、移植、引种繁殖栽培、种子库保存及挂牌保护等措施;损坏植被采取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对珍稀频危陆生生物和有保护价值的陆生生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或生境改变的,应提出预留迁徙通道或新建栖息地等措施。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增殖放流、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设立保护区、跟踪监测以及加强渔政管理等措施。
移民安置保护措施:主要是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以及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迁建企业等建设过程采取的三废治理、生态保护等措施。
验收案例
验收监测大纲
(一)确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
(二)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标准;
(三)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
(四)竣工环境保护建设监测与调查重点与内容; 验收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验收---验收监测
火电项目
一、验收监测范围(大气、水、固废、噪声、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
标准的选用注意事项:以环评阶段的标准为验收标准,同时按照现行标准进行校核。
1、大气环境
①各类除尘装置、脱硫脱消装置、抑尘等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②大气污染物达标情况 ③总量控制以及削减情况 ④大气敏感目标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2、声环境
①厂界噪声达标情况
②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达标情况 ③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及效果
3、水环境 ①废水排放情况 ②水资源利用情况
③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达标情况 ④外排废水对受纳水域、环境敏感目标及地下水的影响
4、固废
①灰渣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情况 ②灰场的建设及管理情况 ③防尘抑尘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验收---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
①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措施。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它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公路类
一、调查的范围 ①生态影响调查的范围:
陆上线路类中心线两侧300~500m,水上线路类中,江河类包括所经江河段的全河段及沿江陆地,海上线路主航线两侧500m。②声环境调查范围: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重点调查1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③公路沿线所涉及的水域(重点是Ⅲ类以上水体)包括各桥下游取水口、饮用水源保护区,附属设施的排放口及受纳水体。
④公众意见的调查范围:公路沿线直接受影响的单位、居民以及司乘人员等。
二、调查重点
①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②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③附属设施污水达标排放情况。④沿线水体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设置情况。
⑤在公路跨越敏感水体、桥位下游存在饮用水取水口的情况下,也将化学品运输应急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作为调查重点。
三、声环境调查与分析
公路噪声影响调查一般包括敏感点噪声监测、24h连续监测和衰减断面监测,当公路在部分敏感点设有声屏障时,还应进行声屏障降噪效果监测。调查的原则:
调查敏感点房屋的建设时间。公路声环境调查结论:
①通过对现状监测结果的分析,客观反映路侧全部敏感点的声环境达标情况。
②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和设计预测车流量,分析判断车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路侧敏感点的达标情况。③分析造成敏感点超标的责任人。
④对现状超标和预测超标的敏感点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和要求。公路两侧敏感点噪声影响因素主要与①车流量、②路面材质、路基形式、③地貌、道路曲线、路侧植被种类及分布情况、④敏感点与公路的位置关系、建筑物的结构与形式等因素有关。
四、水环境调查
水环境影响调查的内容包括公路所在区域的①水域分布及特征、水域功能;②水域与公路的位置关系、临近或跨域水体的公路排水的方式和去向;③水域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分布、饮用水取水口分布等内容。水利类
水电站的主要影响是生态影响和水环境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水库)占地有建筑永久占地、施工临时占地、淹没占地,其中淹没占地(损失)带来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对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及移民等的影响。
2、与水库建设前河道水质相比,水库复氧能力降低,水体容量增大,稀释、水体净化能力增大,有利于水体净化。
3、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土石开挖、建拦河坝及厂房、移民安置、设施迁建等会引起水土流失,土石开挖将对陆生植物区系组成、植被覆盖率以及农业都会产生局部暂时性的不利影响,会干扰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陆生动物的栖息、繁殖等产生影响,同时对水生生物也将产生一定的 影响。
运行期:
①对陆地植被影响:通过对料场及库区周围采取水土保持恢复植被、封山育林等措施,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建设配套的农田灌溉系统,使得农田灌溉得到了保障。
②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水利设施建成后,人口的迁入对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干扰,加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将抵消这些影响;对水鸟、沼生动物、两栖类生物等产生有利的影响。
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水生生物的密度和数量都增加,喜在溪流、高溶解氧水体生活的鱼类将逐渐减少或消失,喜稳水鱼类将迅速发展,有利于人工养鱼,总之库区的鱼类将产量增加的方向发展,但是坝的建设将阻隔鱼类的繁殖,对洄游鱼类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过采取料场、弃土场等平整恢复植被、边坡防护工程、厂区绿化等水土保持措施,对生态影响较小。
4、生态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①施工、淹没及工程间接影响范围内及周边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点保护的物种等。②最小泄流量。③对鱼类的影响,尤其是洄游鱼类。
5、电站尾水水质:电站防止油泄漏设施完善,设有泄漏油事故应急池。
6、水环境调查的内容:
7、移民问题:调查移民的数量和安置方式、安置位置等,集中安置 的要调查集中区开发建设及安置后产生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固废等的影响,并调查移入区的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