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及名解

时间:2019-05-15 06: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及名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及名解》。

第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及名解

.行政处罚中一_事不再罚_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_被告及其代理人_在行政诉讼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3.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必须是_行政主体_。

4.按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立法是一种_抽象_行政行为。

5.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_行政处罚_,可以作变更判决。

6._行政法治原则_是行政法基本原则中最核心的原则。

7.行政公正原则包括实体公正和_程序公正_两个方面的要求。

8.依法行政的“法”,包括法律、法规、_规章_。

9.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得申请的复议,由它们的_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_管辖。

10.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淮的较大的市以及_经济特区市_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11.行政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_15_日。

12.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机关的体系及其_立法权限__的划分。

13.行政许可依照其内容,分为授予某种_法律资格_ 的许可和授予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许可。

14.行政诉讼证据的性质表现为_客观真实性_关联性和合法性。

15.行政程序以是否由法律明确规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程序和_自由裁量程序_。

16.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_主体_、_客体_和_内容_三大要素构成。

17.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_行政合演与非法_问题,_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_的问题.

18.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_概括_规定,_列举_规定和_折衷_规定。

19.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_独立_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20.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潭不同,可以分为_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_。

21._行政许可证_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22.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_行政性_、_强制性_、_执行性_。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_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_管辖。

24.行政法规是_国务院_依宪法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5.专门的行政监督机关主要是指行政监察机关和_国家审计机关_。

26.行政立法既具有立法的性质,是一种从属性立法行为,又具有_行政_的性质,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27.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为标准分为_依职权的行政行为_和应请求的行政行为。

28.行政追偿是国家基于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_特别权力关系_而对公务员实施的制裁形式。

29.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_首长负责制_。

30.普通法与特别法冲突,应当遵循_特别法优先_规则。

31.裁定是人民法院为解决行政诉讼_程序_问题而作出的法律行为。

32.行政诉讼期间_不停止_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33.行政征收的种类主要有_征收税款_、征集兵役、征用财产。

34.行政法的核心原则是_行政法治_原则。

35.具体行政行为一般要经过决定、_送达_和受领,才正式成立,对外产生法律效力。

36.行政行为合法要件包括行政主体合法、_行政内容合法_和行政程序合法。

37.国务院有权改变和撤销_地方人民政府_发布的不适当的规章。

38.行政司法的主体是_行政机关_。

1、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征收税款、征集兵役,征用财产等行政执法行为。

2、代执行指行政主体雇人代不履行行政法上义务的相对人履行其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付其劳务费用的强制执行方法。

3、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国家行政机关相互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4、行政法制监督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人民群众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5、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6.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挟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7.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章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8.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数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9.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10.行政救济国家为排除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而采取的各种事后手段与措施所构成的补救制度。

11.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或个人。

12.行政许可指法律在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13.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

14.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15.行政诉讼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16.羁束性行政行为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17.行政法是指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和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18.变更判决是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通过司法裁判直接予以改变的判决。

19.一事不再罚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0.必要共同诉讼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

21.地域管辖是指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行政诉讼法确定的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22.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国家行政机关相互协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23.被追偿人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其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第二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 A:

1、案件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统称当事人陈述。

2、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3、按照一般地域管辖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应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按照审级标准,行政诉讼判决可以分为(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B:

5、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6、被授权组织包括三类,即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7、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8、被告是指因原告认为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参加应诉,并受人民法院终局裁判拘束(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9、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时,人民法院应作出限期履行判决。

10、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人民法院应作出维持判决。

11、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时未作出 是否准予延续决定的,视为(延续)。

12、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13、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C:

14、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D:

15、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一般情况下,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不因(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而停止。

16、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17、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

18、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

19、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称为必要共同诉讼。

20、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称为普通共同诉讼。

21、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应在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变一审判决)。

22、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由(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

23、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也叫(终审)程序。

24、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的时间是在(原告起诉)之后,(一审庭审结束)之前地方(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25、对申请人的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或(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2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7、对于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28、对于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的,应以(委托机关)为被告。

29、对于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F:

30、法律可以设定(任何种类)行政处罚。

31、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只有在(行使被授予的职权)时,才能成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32、非行政案件的执行,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G:

33、《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4、国家行政机关有叫(国家管理机构),简称(政府)。

35、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所辖区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按照工作权限不同,可分为(一般权限机构)和(专门权限机关)。

36、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

37、国家审判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

38、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G:

39、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其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40、公务员具有(自然人)和(公务员)双重双重身份。

41、公务员被降职时引起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

4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4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职务无关)行为无权提起行政赔偿。

4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必须以(行政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条件。公务员及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4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被告。

4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7、公民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自出生时),终于(死亡时灭亡)。其它组织及行政机关的诉讼权利能力始于(经主管机关许可或批准成立时)终于(解散、撤销时)。

48、共同诉讼人是指共同诉讼案件的(当事人)。

49、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或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

50、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

51、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52、根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

5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等七类。

54、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55、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可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事物证据)。

56、根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57、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和(多方行政行为)。

58、根据法律规定,追偿人是指(赔偿义务机关),被追偿人则是实施加害行为的(行政机关)。

59、根据审计的目的划分,审计监督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政法纪审计)。

60、根据审计的时间划分,审计监督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61、根据共同诉讼成立的条件,可以将共同诉讼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

62、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J:

63、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64、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护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65、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视为(申请撤诉)。66、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67、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程序收回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公告行政许可失去效力的行为称为(行政许可的注销)。68、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69、间接强制执行可以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

70、监察机关的实体性监察权主要有提出(监

察建议权、作出监察决定权、奖励权)。K:

71、可定案证据是(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L:

72、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在其(自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M:

73、没有(行政相对方提出),即使是违法、不

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也不作主动复议。N:

74、能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

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人民政府)、(地方各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Q:

75、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

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受理和审理

76、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

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R:

7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方式为(开庭审

理)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7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不)适用调解。79、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

(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案件。80、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

81、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只限于就行政

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

82、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

前,原告申请撤诉的,必须经人民法院(裁定)。

8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

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S:

8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

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85、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权力

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为(委托的行政机关)。

86、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

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

87、审判监督程序包括再(审程序)和(提审

程序)两种程序。

88、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

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89、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计资料)。

90、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91、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活动产生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92、上诉是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裁判)而在法定期限内申明不服,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T:

93、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

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94、特殊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专属管辖)和(共

同管辖)。W:

95、我国行政机关应当遵循适应需要(精简原

则)、(高效率原则)、依法设置等原则进行设置和调整。96、我国行政机关分为(国务院中央政府)、(省

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个层次。97、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98、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

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行政赔偿)也是行政救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99、我国行政诉讼所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

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100、我国行政诉讼法典确定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时,采用的是(结合式的确实)方式。101、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一类是(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一类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102、我国的行政处罚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申诫罚)四大类,主要有(行政拘留、劳动教养、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罚款、没收财物、警告、通报批评)八种。103、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包括(省、自治区人

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

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104、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

则)。105、我国国家赔偿方式是以(金钱赔偿)为主,以(恢复原状和返还财产)为辅。106、我国行政赔偿请求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三大类。107、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除了实施侵害的行

政机关之外,还包括(被授权的组织、委托的行政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上述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赔偿义务机关)等。108、我国行政赔偿程序采取(行政先行处理)

原则。只有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行政赔偿请求人才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109、为保证保证诉讼的正常进行,人民法院有

权采取(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或(司法拘留)等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110、物证是指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

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X: 11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一般行政法)和(特

别行政法)。112、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以及(行政法的其它渊源)等形式。11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全部行政法律

规范),包括(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的基本准则)。11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

性)和(自身的特殊性)的特点。115、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

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116、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117、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

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118、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间的(权利)、(义务)119、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

行为)两类。120、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细则和办

法)。121、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所有的行政处罚。122、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规章的制定主体是(部委和直属机构)。123、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

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殊行政法)。根据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124、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

法)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125、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126、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

(工作人员)。127、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

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128、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

作人员)。129、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

否依法行使职权)以及监督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的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130、行政监督是(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包括(般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两大类。131、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132、行政监督属于(行政行为),与行政立法行

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同等重要。13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

活动的(组织)。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当由此产生的(法律职责)的组织。134、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许是行政职权时,必须

同时履行(职责)。135、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136、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137、行政职权具有(强制性)、(不可处分性)

和(职权和职责的统一性)三个基本特征。138、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139、行政许可合法性原则,是指(设定)和(实施)

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140、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

申请为前提。141、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

方)的申请而实施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14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

动。143、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有三种:即(法定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被委托的行政机关)。144、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145、行政行为就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146、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四个条件,即(主体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法律效果条件)。147、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自终不产生法律效力。148、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授权立法)。149、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具有(行政性质)与(立法性质)的双重属性。150、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暑、发布与备案等步骤。151、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152、行政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153、行政合同是一种(双方)的行政行为。154、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155、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156、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实际(履行原则)、(自己履行原则)和(全面适当履行原则)等。157、行政强制的主体是(行政主体)。15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物)和(人身自由)。159、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160、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161、行政强制执行具有的性质是:(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162、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163、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侵权行政机关)。164、行政赔偿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种,对这两种违法。165、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166、行政赔偿是由(行政侵权损害行)为引起的一种国家赔偿。167、行政赔偿程序由(非诉讼程序)和(诉讼程序)两部分构成。168、行政赔偿诉讼的原告是(拥有赔偿请求权者),被告是(赔偿义务机关)。169、行政追偿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对(有故责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和受委托的组织或成员)进行追偿,要求其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170、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惩戒)违法行为人,而不是促使其(履行义务)。171、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属于(外部)行政行为。172、行政处罚中的行为罚主要是指(责令停产停业)和(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173、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174、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175、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176、行政复议的原则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和(便民原则)。177、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一般为(60)日。178、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一般为自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179、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全面审查。180、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181、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不能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充当)。182、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作出被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使行政职权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不能成为被告。183、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184、行政诉讼的起诉有两种类型,即(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经复议后向人民法院起诉)。185、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186、行政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而行政诉讼参与人则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187、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188、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189、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三大类。190、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191、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192、行政诉讼由(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193、行政诉讼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的实体裁判。194、行政诉讼第一审判决包括五种类型,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和确认判决)。195、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196、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197、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198、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199、行政救济的目的是(保护相对方的合法利益)。200、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20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202、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203、行政职务关系是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04、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205、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206、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207、行政相对方在行政合同中的权力主要包括(获得报酬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必要的和有益的额外费用偿还请求权)、(不能预见的物质困难的补偿权)。208、行政相对方对(内部行政行为)、(民事纠纷调解)、(国家行为)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209、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层次制)和(职能制)(集权制)和(分权制)等几种形式。

210、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211、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

212、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起诉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213、行政授权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214、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故行政授权又被称作行政职权的转移。

215、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职权而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争议。

216、行政争议可以分为(内部行政争议)和(外部行政争议)两种。

217、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机关的(非权力)行政行为。

218、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进行的,对相对方科以(义务)的行为。

219、行政关系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220、行政不当通常发生在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行政行为的场合。221、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必须按一定的方式提起。提起的方式有:(申请执行)和(移送执行)。222、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223、行政裁定与(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X: 224、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附文件的许可)。225、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226、相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Y: 227、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普遍的行政指导)、(个别的行政指导)。228、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命令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29、以行政指导有无法律规定为标准,行政指导分为(有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和(无法律根据的行政指导)。230、以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行政相对方

主要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两

可以分为(个人相对方)与(组织相对方)。种形式。231、以其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

272、(罚款)和(没收财物)是行政处罚中财

准,行政相对方可以为(直接相对方)与产罚的两种主要形式。(间接相对方)。273、(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

232、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

法律渊源形式在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特定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抽象274、(行政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

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233、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

275、(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不首要条件。要式行政行为)。276、(行政侵权行为)、(损害事实)、(损害行

234、以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申

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构成行请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依职权行政行政赔偿责任的基本条件。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277、(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许可在实践

235、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

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准分为(独立的许)和(附文件的许可)

236、以许可的性质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行为

许可)和(资格许可)。237、以许可是否附有附加义务为标准,行政许

可分为(权利性许可)和(附义务的许可)。238、以许可享有的程度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

(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239、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许可分为(一般

许可)和(特殊许可)。240、以许可有效期的长短,行政许可分为(长期

许可)和(短期许可)。241、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

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42、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

指导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243、原告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

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244、原告对于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管辖异

议)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245、原告资格的转移是指有权起诉的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失去诉讼权利能力)的情况下,其原告资格转移给他人的法律制度。246、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由(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247、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行政立

法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248、依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行政立法可

以分为(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249、依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的重新审理应分别适

用(第一审)和(第二审)程序。250、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

使管辖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某一下级人民法院)管辖。251、有权制定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252、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地)

人民法院管辖。253、延期审理、延长审限、诉讼中止等情形在行政诉讼法理论上称为(审理程序的延阻)。254、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

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255、一般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

政府的监督)、(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政府各工作部门之间的监督)等三种。Z: 25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

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25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1989

年4月4日)经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于(1990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258、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

是(行政主体)。259、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对合同的监督指挥权)、(单方面变更合同标的权)、(单方解除合同权)、(制裁权等权利)。260、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

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261、在我国,解决外部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主

要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262、在我国,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阶

段)或(必经程序)263、执行主体包括(执行机关)、(执行当事人)、(执行参与人)和(执行异议人)。264、执行程序的提起有两种情况,即(申请执

行)和(移送执行)。265、执行的根据是指人民法院据以采取执行措

施的(生效法律文书).266、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20)元以下的罚

款。267、追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候补”)式的追偿;另一种是(“先赔后追”)的方式。268、只有法律或法规规定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或法规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空白: 269、(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

设定。270、(受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资格

要求行政赔偿。(受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资格要求行政赔偿。271、(人身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类,

第三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不能自由处分。(4)行政法律关系引起争议后,行政机关有单方解决、处理权。2.行政处罚与执行罚的区别。

答:1)行政处罚是行政行为的一种;执行罚属行政强制行为中间接强制的一种。(2)行政处罚是给予违法者以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而执行罚是对违法者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3)行政处罚措施只能对一事适用一次,而执行罚可反复适用。3.简述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答:(1)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指当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在诉讼期间,不停止该具体行政行为执行。(2)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的原则。(3)不调解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不能以调解为结案方式。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除外。(4)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5)有限变更原则。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一般不得变更,只是对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判决变更。

4.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

答:(1)产生的前提不同。行政补偿因合法的行政行为引起;行政赔偿则以行政违法为前提。(2)是否适用等价原则不同。行政补偿不适用等价原则;行政赔偿适用等价原则。(3)发生的时间不同。行政补偿可以在损失发生前进行先行补偿;行政赔偿必须以损害事实的发生为前提。(4)处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赔偿因涉及违法,多数国家允许司法审查;行政补偿纠纷一般都由行政机关解决。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及与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

答: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1)公正原则。(2)公开原则。(3)保障基本人权原则。(4)效率原则。与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有(1)听证制度。(2)回避制度。(3)合议制度。(4)说明理由制度。(5)职能分离制度。(6)不单方接触制度。(7)记录备案制度。(8)复审制度。2.结合实际,谈谈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答:依据行政法理论,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 个人或组织的申请,做出决定允许其从事某种活动,行使某种特权、获得某种资格能力的行为。行政许可从实质上讲是以法律禁止为前提条件的。即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或社会安全、将个人、组织的某些行为或活动权利规定为普遍,普遍禁止,但同时又规定,对于符合合法条件的,行政机关可通过其许可行为解任禁止。行政许可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第一,行政许可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不属于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所主动发出的行政行为。第二,行政许可是一种赋予被许可的相对人权利的行政处理行为,不同于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实质在于增加当事人义务的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征税等义务性行为。第三,行政许可在性质上一种特许,即个人或组织所申请许可的事项,对一般人是禁止的,但不意味对任务人禁止。第四,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的行政行为。即必须有正式的法律文件,例如:许可证、执照等才能成立。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其本身具有法律效力。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证明力,2、确定力、3、拘束力。

行政许可制度是现代化社会各国普遍使用的对社会和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它的主要功能作用在于:第一,有利于国家对社会以及其他事务的宏观调控。第二,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体现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三,有利于保护个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七项原则,即,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以及无偿原则。3.试论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及其选择。

答:1.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指行政程序法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形成的总体特征。行政程序法可发挥多方面的作用,立法者可按照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进行选择,强化或突出某方面的作用。这种选择使一国的行政程序法形成一定的目标模式。从目前各国情况分析,主要分为控制型、权利型和效率型三种。

(1).控制型模式表现为以控制下级行政机构,防止其偏离统治意志为目的。其特点包括设置多层级的审批制度,自上而下的监察制度、复杂的控告和抗告制度、秘密的内部侦控制度等。

(2).权利型模式的突出特征是更多考虑监控行政权的行使。着重防止和控制其滥用,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益)不受侵犯。美国、韩国、日本的行政程序法属此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

1)规范重心在于规范和监控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尤其对行政强制、制裁等程序做出严格、细致的程序规定。较少或不规定内部行政程序。

2)重视与行政相对人权利行使和保障利益获得等相关程序,诸如参与、申请、申辩、告诉等程序的规定。

3)注意划分清楚行政权力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界限,尤其是后者权利的全面、完整和可操作性。4)以对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构成重大影响的听政程序为核心内容,对之具体、详尽的规定。有关听证的规定与其他内容中占比重最大。

5)设计程序时应首先考虑达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6)司法化程度高。(3).效率型模式的明显体现在于立足行政效率的宗旨,着眼于促进行政职权的有效行使和管理目标的迅速实现,尽可能减少行政机器运转过程中的阻力。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的行政程序法可划归此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

1)职权主义倾向明显,赋予行政机关较大的行政主导权和较宽的自由裁量权。

2)规定了一些用以提高效率的特别制度和程序。如西班牙行政程序法中的“紧急审理”制度、“兼并程序”。德国、葡萄牙行政程序法中确立了若干听政排除事项。此外,对时效的规定要求严格,规定时附以违反的法律后果。对有关行政协助、申诉不停止执行制度的规定也较为详尽。

3)在程序的设计方面,重视其科学性、连续性和灵活性,力图简约易行。尤其给紧急、复杂情况下行政主体处量事务,留下必要的空间和余地。

4)对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利重视不够,通常仅作较原则、抽象的规定,有关听证制度的内容欠详尽,行政法律救济的制度及程序也着墨不多。

5)司法化程度不高。

但从现行的各国行政程序法看,纯粹选择一种模式的比较少见。大多数国家都以一种模式为主兼容其他模式。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数国家倾向于选择权利与效率兼顾的模式。其特点是,既尊重公民权利,反对违法及不当行政,又赋予行政官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在程序足以体现公平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行政行为过程步骤紧凑、简便易行,注意程序的科学性;在划清行政职权与公民权利界限的前提下,注意明确行政官员的职权与职责等。

2.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共同点、不同点及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具体衔接关系论 述。

4.结合实际,谈谈比例原则在行政法运行过程中的运用。

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应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主要表现在:(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制定的依据(2)当行政法具体规范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法律解释。

行政法的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所谓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规范。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

(二)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

(三)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行政合法性原则通常要求行政权依法律的规定存在,行政机关依法设立并应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具体讲,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

(二)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二者不能偏废。

(三)任何行政职权的授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这里所讲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不仅仅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法律,还有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室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乡法规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室以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法理。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而存在的。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规范行政活动的法律。主要表现在:

(一)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二)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果法律对行政活动规定得面面俱到,毫无裁量余地,则最终可能导致行政机关束手无策。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行政合理性原则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其具体要求主要有:

(一)行政行为 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的目的

(二)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总之,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行事符合常理。自由裁量权赋予行政机关更多的权力,因此应受到更多的限制。既要防止对自由裁量限制过严,使自由裁量变成羁束决定;又要防止对自由裁量的放任,使之变成专横行为,破坏行政法治。一般来说,具有不政党动机、不考虑相关因素或内容不合理的相关因素内容要合理是相互联系的,共同形成对行政自由裁量的实质控制,使行政法治得以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合法性原则贯彻得非常不好。如有的行政机关没有职权的情况下,却要行使所谓行政权力。如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案件:一城管大队执法人员拦截大货车,要求罚款。罚款的理由为,该车拉散装建筑废弃铁丝,没有罩蓬布。违法嫌疑人进行申辩,执法人员不但不听申辩,并强行扣了大货车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不交罚款,就不发还机动车驾驶证。很显然城管大队无权扣机动车驾驶证,但就是这听起来象个笑话事情在现实中的确发生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嫖娼最高被处罚5000元。然而在现实中,被处罚多少数额的都有,大多数被处罚10000元,7000元、6000元情况不等。往往这种处罚是以公安派出所名义进行作出的,并且罚款不出具任何收据占了不小的比例。事后当事人想起诉到法院,却连个收条也拿不出来。嫖娼,不但违法,而且影响家庭,影响工作,影响一个人的仕途升迁。所以某些公安干警抓住违法嫌疑人的这一心理弱点,不仅仅是罚款,简直是有“敲诈”嫌疑,使用精神逼迫的手段迫使违法嫌疑人主动交纳高额罚款。象这样执法,不但执法主体不正确,即公安派出所无权行使象这样的大额罚款,而且罚款数额过高,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另外行政行为程序不合法。最基本应给违法嫌疑人出具一张收据,告知违法嫌疑人违反了什么法律,有哪些行政救济手段。所以行政合法性原则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不够顺利。行政合理性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也非常不利。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双方发生欧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之规定可以实施拘留。当事人常反映“为什么只拘留我,不拘留对方?”我们或许常做这样的解释,法律只是说“可以”拘留,而没有说应当拘留。所以说只要拘留合法即可,被拘留的人不能强行要求公安机关拘留对方。这种解释只是对行政合法性进行的,没有解释行政行为为什么经常合法但不合理。拘留斗殴一方,不拘留对方,显然不合理,不公平,不能说服人。行政机关应一视同仁,同等情况,应给予相同的行政处罚。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非常好,但在现实生活中贯彻得非常不利。实现依法行政的梦想,还有待时日,有待于努力

第四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满分100分

一、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不能自由处分。(4)行政法律关系引起争议后,行政机关有单方解决、处理权。:

2.行政处罚与执行罚的区别。

答:(1)行政处罚是行政行为的一种;执行罚属行政强制行为中间接强制的一种。(2)行政处罚是给予违法者以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而执行罚是对违法者科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3)行政处罚措施只能对一事适用一次,而执行罚可反复适用。

3.简述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答:(1)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指当行政相对人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在诉讼期间,不停止该具体行政行为执行。(2)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的原则。(3)不调解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不能以调解为结案方式。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除外。(4)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5)有限变更原则。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一般不得变更,只是对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判决变更。

4.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的区别。

答:(1)产生的前提不同。行政补偿因合法的行政行为引起;行政赔偿则以行政违法为前提。(2)是否适用等价原则不同。行政补偿不适用等价原则;行政赔偿适用等价原则。(3)发生的时间不同。行政补偿可以在损失发生前进行先行补偿;行政赔偿必须以损害事实的发生为前提。(4)处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赔偿因涉及违法,多数国家允许司法审查;行政补偿纠纷一般都由行政机关解决。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及与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

答: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用以指导行政程序法的制定以及其下一实施的基本准则或原理。它是高度地提炼、凝聚行政程序法的精神、涵盖总结了行政程序法的内容。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法律正当程序原则。法律正当程序原则公认是程序正义的主要体现。概括行政法上适用法律正当程序原则之最核心要求有:一是在行使行政权力可能相对人产生不利影响时,须先听取当事人意见。不能片面地认定事实,剥夺对方的辩护权利。概而言之,正当程序是要求将对相对人能产生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司法化。

2、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初建于英国。就自然公正原则内容而言,又由两个基本的程序原则组成。其一是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其二是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吸取相对人意见原则,是指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相对人的意见,每一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该原则的核心要求,是不让个人蒙受不利而又没有陈述意见的机会。这一原则又含三个构成要素:首先,要求保证相对人在合理时间以前得到通知。其次,让相对人了解行政机关的论点和根据。再次,提供对相对人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不能作为自己案件法官原则,还被总结为“任何人不得自断其案”之法谚。该原则的重要意义是避免偏私。

3、比例原则。所谓比例原则,是指要求实施行政权时,在目的与手段之间要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4、透明度原则。程序公开实质是现代民主政治向行政权提出的公开行使的要求。坚持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将行政权运作的基本过程公开于社会,接受社会的监督,防止行政权的滥用等。

5、保障基本人权原则。即是说,出于对基本人权尊重和保障,在行政行为中尽量减少乃至于消除对一般公民基本权利或利益的不利影响或损害。

6、效率原则。行政效率是现代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与法律正当程序原则、自然公正原则相关的制度

(1)听证制度。指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时,就有关问题听取当事人评论意见,同时予以说明解释的制度。听证制度被公认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对行政公正起根本性的保证作用。

(2)回避制度。指公务员在代表国家实施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时,例如:与当事人具有亲属、爱憎、金钱等方面的利害关系,就不能参与该行政行为实施的制度。其基本内涵是:任何人不得裁决与自己有关的案件。公务员在已知自己与所处理案件存在利害关系时,应自动回避,行政相对人亦可提出请求,由行政首长命其回避。

(3)合议制度。指行政机关(通常指实行委员会集体领导制度的机关),对涉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事项,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或裁决的制度,基本内容为:合议制机关具有独立的不受干涉的行政决定与裁决权;合议机关必须由三名以上成员组成。举行合议之际也应三人以上出席。决定或裁决须取得合议组织半数以上同意方得生效;参加合议的成员对于自己的投票有陈述或不陈述理由的权利,有将其理由制度笔录,并对这作为要更正的权利。

(4)说明理由制度。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决定时,必须说明做出该决定的事实原因和法律依据的制度。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中的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有利于鉴别针对自己的行政决定、决策是否正当合法,理由是否充分,以便在需要时通过行使诉权等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职能分离制度。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利益问题做出决定,特别是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时,其调查控告职能应与裁决职能分离的制度。负责调查违法事实和提起指控的公务员,不能参与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的裁决,负责做出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的裁决的公务员,不能与负责调查指控的公务员事先相互协商和交换意见。

(6)不单方接触的制度。指行政机关在处理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的具有互相排斥利益事项时,不允许单方接触的制度。

(7)记录备案制度。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听证、做出行政处理或处罚、行政裁判等,均须制作记录,建立案卷,以备查阅的制度。

(8)复审制度。指行政机关做出决定或裁决后,应给予行政相对人一方当事人提出复议、诉讼或申诉的机会,当相对一方当事人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时,有关决定或裁决应受到法院、上级行政机关或同级行政机关中专门机构重新审查的制度。复审制度应包括复议制度和司法审查制度两种。

2.结合实际,谈谈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答:依据行政法理论,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个人或组织的申请,做出决定允许其从事某种活动,行使某种特权、获得某种资格能力的行为。行政许可从实质上讲是以法律禁止为前提条件的。即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或社会安全,将个人、组织的某些行为或活动权利规定为普遍,普遍禁止,但同时又规定,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其许可行为解除禁止。

行政许可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行政许可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不属于行政机关根据职权所主动发出的行政行为。第二,行政许可是一种赋予被许可的相对人权利的行政处理行为,不同于行政机关所做出的实质在于增加当事人义务的行政处罚、强制执行、征税等义务性行为。第三,行政许可在性质上是一种特许,即个人或组织所申请许可的事项,对一般人是禁止的,但不意味对任何人禁止。第四,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的行政行为。即必须有正式的法律文件,例如:许可证、执照等才能成立。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其本身具有法律效力。这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证明力;

2、确定力;

3、拘束力;

行政许可制度是现代社会各国普遍使用的对社会和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它的主要功能作用在于:第一,有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以及其他事务的宏观调控。第二,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体现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三,有利于保护个人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七项原则,即,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以及无偿原则。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

针对行政许可实践中存在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不该准予许可的乱许可或者该许可的又不许或等问题,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

(一)关于监督检查制度。行政许可法规定,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同时,针对一些行政机关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的现象,行政许可法着重对实施行政许可之后的监督检查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1,书面监督检查制度;2,实地监督检查制度;3,属地管辖制度;4,举报制度。

(二)关于法律责任制度。行政许可法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行政机关违法设定、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1,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2,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3,实施许可后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法律责任。

第五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C.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资格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D.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满分:3 分

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A.行政复议判决 B.行政复议决定 C.行政复议裁定 D.行政复议仲裁

满分:3 分

3.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A.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B.不得收取超额费用

C.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D.无相关法律规定

满分:3 分

4.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A.1年 B.2年 C.6个月 D.3个月

满分:3 分

5.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行政诉讼,其管辖人民法院是()。

A.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B.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D.协商确定管辖法院

满分:3 分

6.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一般由()。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满分:3 分

7.《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A.变更 B.撤销 C.发回重审 D.继续履行

满分:3 分

8.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满分:3 分

9.李某是县办公室的安全保卫干部,被借调到县公安局,在借调的一次执行任务中,违法剥夺某人的人身自由。在这里,()是行政赔偿义务机关。A.县办公室 B.县公安局

C.县人民政府 D.县人事部门

满分:3 分

10.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A.由张某负责赔偿

B.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满分:3 分

1.下列属于行政救济特征的是()。

A.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B.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C.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D.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

满分:5 分

2.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属于复议机构的职责的是(A.向有关组织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B.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 C.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D.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满分:5 分

3.行政赔偿的方式有()。

A.返还财产 B.恢复名誉 C.恢复原状 D.支付赔偿金)。满分:5 分

4.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有()。A.国家行为 B.行政立法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

满分:5 分

5.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对哪些行政案件拥有一审管辖权()?

A.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 B.海关处理的案件

C.对国务院各部门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满分:5 分

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告

C.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D.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满分:5 分

7.《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A.法律 B.行政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满分:5 分

8.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暂停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情形是()。

A.原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人民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或依据职权,裁定停止执行的 C.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停止执行的 D.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满分:5 分

9.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A.原告 B.被告 C.代理人 D.第三人

满分:5 分

10.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

B.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满分:5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18 1.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国家赔偿仅指金钱赔偿。()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视听资料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14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权限范围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及名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及名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1—20题,每题3分,共60分。(1)个体户朱某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工商局发现后处以吊销营业执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周作业⒈名词解释: ⑴ 行政法: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驶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是国家重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试题 课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2011级法学实务人才实验班姓名学号 一、材料分析题(50分) 材料: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4月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选项中哪个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 ) 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1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照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历年试题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 、 客体 、 内容 三大要素构成2、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属于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A、降职 B、转任 C、退休 D、辞职 2、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A......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大纲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了解:行政法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理解: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行政法法律渊源的等级效力,行政法基本原则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区别,行政法各基本原则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