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当代大学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每个问题选项所占的比例关系反映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遴选原则的了解情况以及提出的建议。结论: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六十份,收回六十份,通过统计每个问题选项所占的比例,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的一些漏洞。我国应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我国的基本药
物制度,以身作则,为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做出贡献。关键词:大学生,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的遴选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转变“以药补医”机制,也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人民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的目标是 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
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使每一个公民都享受到了相关的待遇,为了完善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当代大学生有必要熟悉我国的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以便加强我国的基本药物体制,为我国的基本药物体制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通过实际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基本药物题目的选择情况,反映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大学生中被接受的情况;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和调查资料,揭示基本药物制度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晋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六十份,收回六十份,回收率100%;问卷全部有效。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3.您认为基本药物的定义包含(可多选):(CD)
A剂型适宜B价格合理 C适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D能够保证供应 E公众可公平获得
由图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基本药物的定义包含哪些方面有着不同的认知,人们对于基本药物体系认知很薄弱,不很了解基本药物制度,调查对象为现今在校大学生,对于基本药物的知识也很匮乏。
5.哪些药品不可以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可多选):(BCD)
A主要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所需药品
B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C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的D非临床治疗首选的由此表格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原则的了解还是很到位的,83%的调查结果表明知道国家基本药物是用于常见多发传染病等的用药,也有28.3%知道基本药物制度遴选目录可以包含非临床治疗首选药。
7.您认为如何保障药物的生产供应?(D)
A加强行业管理B完善国家药物储备制度 C引导鼓励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基本药物招标采购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有图表可知,97.3%都对保障药物的生产供应有着不同才程度的了解,其中有27%的人认为应从加强企业管理方面入手进行管理供应,60%还是了解的很全面正确的。
12.您认为基本药物有何优点?(D)
A节省费用 B保障供应C安全有效D以上都是
13.您认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患者是否只能用基本药物?(B)A是B否 通过调查发现,在现今大学生的认知观念中,不能够只使用基本药物进行救治,对基本药物大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大家只是认为基本药物似的一种很便宜的方式。
四 讨论
“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本该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它几乎与每个普通公民都有关系,几乎没有谁能一生无病无痛,越是常见病多发病与“基本药物”关系越密切。基本药物是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但是
大学生对国家基本药物的了解却不尽人意,„„(%)根本就没听说过国家基本药物,(%)听说过国家基本药物但是却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听说过而已。在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对国家基本药物都不甚了解,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那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存在哪些不足呢?
首先,国家及政府应加强人们对国家基本药物的高度重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对国家基本药物的认知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高校可以开展一些用药知识的宣传,活动中,各医学院校可加大对在校医学生的宣传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养了广大医学生树立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的观念。
第二篇:东宝区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东宝区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区按照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在市物价局的指导支持下,自2010年以来,先后在区政府举办的6个乡镇卫生院、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5各村卫生室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并严格执行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与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期相比,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药品平均实际销售价格下降38.84%,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32.70%,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8.58%,乡镇卫生院门急诊诊疗人次上升38.27%,群众满意度大幅度上升,呈现出“三降两升”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东宝区地处荆门城区,辖1乡5镇2个街道,设131个行政村,现有6个乡镇卫生院,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5个村卫生室。
1、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情况。我区抢抓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机遇,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抓手,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实施工作。区政府举办的6个乡镇卫生院、2个卫生院分院于2010年12月26日、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5个村卫生室于2011年10月31日上午8时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覆盖率100%。
2、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各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均按要求从湖北省基本药物采购平台上采购并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和177种我省增补基本药物,严格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做到标签价、处方价、收费价、公示价、购进价“五统一”。据统计,与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期相比,全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药品平均实际销售价格下降38.84%,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32.70%,住院次均费用下降18.58%,乡镇卫生院门急诊诊疗人次上升38.27%,群众满意度大幅度上升,呈现出“三降两升”的良好态势。
3、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落实情况。各医疗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积极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职工和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在原基础上分别再提高5%。目前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治疗的职工、居民甲类项目支付比例为95%、85%,乙类为85%、75%,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二、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情况
自2011年5月31日全省国家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工作启动以后,根据《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及货款收付管理办法(试行)》和全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培训会议精神,我局联合区卫生局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区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工作的通知》(荆东卫发[2011]35号),及时组织各医疗机构做好药品采购委托协议签订、计划申请、网上勾选、验收入库、药款上缴等工作,严格实行了药品统一采购配送的规定。今年上半年,我区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湖北省基本药物采购平台采购药品476.34万元,配送463.74万元,入库463.74万元,结算455.26万元,配送率97.35%,入库率97.35%,结算率98.16 %。
为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我局联合区卫生局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认真做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月报、季报和半年报表的收集、上报工作。同时我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基药督查乡镇行”活动,每月定期对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
进行全面督查,对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重点督查人员培训、药品配备、药价公示、药款结算、是否实行零差率销售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实施。
三、多渠道补偿机制建立和补偿落实情况
1、一般诊疗费落实情况。为落实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鄂价农医规[2011]89号)文件精神,我区于2011年9月将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等费用纳入一般诊疗费补助。一般诊疗费支付按照不增加参合农民负担的原则,实行分项目,按人次付费,总额控制。标准为每人次(含一个疗程)10元,参合患者门诊就医时,个人支付3元,新农合基金补偿7元,2012年元到6月份,共有268157人享受补助,共支付诊疗费116.4396万元,其中乡镇 67550人次,补偿42,2880元,村卫生室200607人次,补偿74,1515元.2、医保支付政策的执行情况。根据省合管办规定的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5%,最高支付限额达到8万元以上的要求。我们对新农合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是扩大了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范围,乡村两级药品目录从762种增加到了798种。二是提高补偿比例,随着中央及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的增加,区合管办根据《荆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调整了补偿政策,提高参合患者的报销比例,市、区、乡镇级住院的补偿比例分别调整为55-65%、75%和90%,封顶线为10万元;门诊统筹的封顶线为400元。三是扩大了门诊慢性病的病种范围,由原来的8种增加到现在的20种。四是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结合目前已推行的0-14周岁(含14周岁)急性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重症精神病等重大疾病补偿的基础上,还将继续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积极开展肺癌等12类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试点工作。通过临床路径与按病种定额(限额)付费同步实施,降低这些疾病患者的实际个人自付比例,确保普通参合患者的自费比例不超过30%,特困优抚患者的自费比例不超过10%,以缓解参合农民重大疾病的经济负担。
2012年1-6月,我区参合患者就医人次为547161人次,按参合人数计算,参合农民受益面为366.60%。其中,参合住院患者9709人次,住院总费用为2929.0536万元,补偿金额为1519.8828万元,实际补偿率为53.38%,政策范围内补偿率70.20%;普通门诊补偿268157人次,补偿金额193.5887万元;一般诊疗费补偿268157人,补偿116.4396万元;慢性病门诊补偿 575 人,补偿48.8400万元;住院分娩539人次,补偿10.78万元。重大疾病补偿24人,补偿10.4977万元。
3、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情况。一是推行定点医疗机构总额付费,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基金实行“总额预付、按月核拨、超支预扣,年终结算”,把例均费用控制同日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床日捆绑考核。二是严格按照《东宝区20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东合管会[2011]3号)的要求,在新农合管理系统中,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置保底补偿比例,参合患者出院结算时达不到规定的保底补偿率的,可凭结算单要求定点医疗机构补足差额部分,以保证参合患者的受益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需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增加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同时部分村卫生室医疗用房未达到规范标准,且集体提供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的仅占村卫生室总数的44.34%。建议:一是省、市要出台关于支持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对村卫生室阵地建设、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等予以支持,增强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二)我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乡村医生待遇不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没解决、乡村医生队伍呈现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建议:省、市要出台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和办法,为乡村医生解决养老后顾之忧。同时,增加村卫生室补助资金,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目录内药物品种较少,与人民群众用药习惯不适应。同时,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建议:扩大基本药物目录范围,结合群众用药习惯,适当增加常用药品纳入基本药物范围。同时,加强基药供应企业监管,保证药品价格一致。建立基本药物供应快速通道,确保基药供应及时。
(四)山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过少,不能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在实施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时,由于偏远山区乡镇人口较少,按当地服务人口的1.4‰的比例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数也较少。目前,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实施,农村居民选择当地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比例越来越大,因人员编制少,科室设置不全,山区乡镇卫生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建议:酌情增加山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第三篇: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下一步如何走
在基层实施数年之后,基本药物制度进入新的阶段。从今年5月1日起,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实施,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的工作同步展开。目前,一些地方已启动新一轮基本药物采购的准备工作,《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即将出版,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也在进一步听取意见,准备出台。
日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涉及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及药物政策等诸多环节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不会松动
在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之后,基本药物制度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继续稳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落实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措施。
但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并非所有的基本药物都只能采用双信封招标采购。“根据2012年版目录的品种分类与分析,多数基本药物应实行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但是对目录中的部分品种,还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采购方式。”他举例说,比如对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对独家品种,也可探索以省(区、市)为单位,根据采购数量、区域配送条件等,直接与生产企业议定采购数量和价格。
基本药物采购应提高质量门槛
随着一些地区新一轮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的启动,双信封中有关质量与价格的争论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双信封招标制度,是在药品集中采购中将招企业、招数量、招质量、招价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机制,即参加招标的药品先通过考核质量的技术标评审,合格后进入商务标评审,然后在商务标评标中以竞价确定中标。通过双信封招标制度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形成合理采购价格。
“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并不意味着降低质量门槛,还是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年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4部门明确要求,将企业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GMP)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规定在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如果有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生产企业的产品参与投标,其他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企业的同种产品,不再进入商务标评审阶段。
他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鼓励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鼓励优势企业尽快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提升基本药物质量;有利于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这位负责人强调,各地应当在新一轮基本药物采购工作中,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采购方案,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提高经济技术标评审的“质量门槛”,发挥新修订药品GMP在双信封评价办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只有经济技术标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评审。同时,在商务标评审中,对竞标价格明显偏低的药品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供应及时。
回款率和配送率将成重要考核指标
在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执行过程中,基层机构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部分基本药物供应或者配送不到位,导致老百姓就医受到影 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基本药物配送原则上由中标生产企业自行委托药品批发企业配送或直接配送。今后,相关部门将重点做好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药品配送服务,并将配送到位率和回款率纳入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考核指标。此外,考虑到邮政等物流行业服务网络覆盖面广的优势,有关部门将支持其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参与药品配送。
对于不能按时履约的企业,这位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他介绍,深化医改以来,各地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以药品供应保障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为支撑,加强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诚信管理,对在采购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竞价,不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或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以及向采购机构、医疗机构或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企业,一律记录在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补充说,根据前几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定价、原料供应、配送成本、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基本药物长期短缺现象由来已久。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已经逐步形成了短缺药品供应部门协调机制,其中,对于部分短缺基本药物以试点开展招标定点生产方式保障供应。5月下旬,基本药物招标定点生产第一批试点品种清单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基本药物使用将纳入考核
在2013年卫生工作安排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明确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即将出台,《办法》将对医院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提出政策要求。
他说,《办法》将结合基层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进展,明确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和金额。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增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30%。这位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将建立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绩效的重要内容,并对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检查指导,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记者了解到,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目前也已基本完成编审工作,近期将出版发行。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录》、《指南》和《处方集》是3个基础性技术文件。2012年版《指南》和《处方集》的出版,对于指导药品采购,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各地应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基本药物知识培训,规范处方行为,并将合理用药作为医务人员竞聘上岗、执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药学人员在处方审核或点评等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作用,重点增强基层药学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各地药品增补将严格控制
由于医疗机构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之外,也允许使用省增补药品,如果增补药品过多,无疑将影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导作用的发挥,甚至出现架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分析认为,随着新版目录的实施,今后各地增补药品的数量应该总体回落。
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下发了《基层药品增补“回头看”工作方案》,在今年4月~6月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今后,各地为适应基层防治需求,自行增补的药品品种(包括规格、剂型)都将严格管理。要按照“十二五”医改的部署要求,坚持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增补,不得将权限下放到市(地)、县(市、区)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控制增补数量和品种,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各项政策。
新目录推动完善药物政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还将进一步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稳固公益性的管理体制、长效性的补偿机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以及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通过巩固基层综合改革成果,促进医保、医药、医疗互联互动,增加和扩大医改成效。同时,不断完善国家药物政策。
“基本药物目录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龙头,2012年版目录实施后,对于完善国家药物政策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这位负责人介绍,新版目录增加了品种数量,优化了目录结构,增加了妇女儿童适宜品种和剂型等,将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药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将继续通过全品种覆盖抽验、全过程电子监管等方式,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各地在规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过程中,把企业通过新修订GMP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鼓励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优势企业尽快通过新修订GMP认证,提升基本药物质量,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持优质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培训教育,规范处方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基层药学人员素质。此外,还要推动建立健全长效稳定的基本药物筹资机制,完善药品定价、报销等政策,丰富和创新药物政策内涵,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政策体系。
第四篇: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顺药品购销关系、保障药品质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为目标。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本院的实施步伐,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决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衔接,保证基本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人民群众,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二)坚持政府主导,财政合理补助,体现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建立有效的补助机制。
(三)坚持公开的原则,增强透明度,让广大群众知晓相关政策。
(四)坚持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实施步骤及内容
(一)成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有关会议精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政策,制定本院实施方案,加强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工作的宣传,建立管理制度。
(三)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熟悉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操作等程序。由政府指定的药品集中采购机构按相关招标制度和带量采购方式进行统一招标,本院使用的药品(包括非目录药品),应统一通过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
(四)对现有的药品的品种、价格、剂型、用量进行盘点,并及时调整基药零售价格。
(五)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
各临床医师和药房工作人员要对基本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要加强基本药物进货、验收、储存、调配等环节的监管,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保证基本药物质量和用药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加强协调配合。要主动作为,自觉把各项配套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动态跟踪制度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各环节配套衔接、有效运转的合理机制,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取得实效,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强化监督评估。各科室要按职责认真做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的培训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制度,加强信息收集汇总培训指导,保证上报的监测评价数据科学准确。对在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违反政策规定的机构和人员,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强化政策宣传。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类媒体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普及基本药物知识,转变不合理用药习惯,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第五篇: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
内涵
基本药物:可译为精华药物。它有两层含义:一,它是已上市药物中最为精华的;二,是最基本的,是满足人群重点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而且其价格是社会和公众能够负担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须、价廉的原则,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其核心是对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与管理。
国内外发展概况
1975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WHA28.66提出:“希望成员国以合理的费用选择和购买质量确切的与所在国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基本药物”。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WHO第615号技术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基本药物的概念:基本药物是能满足大部分人口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1981年,建立了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1988年,WHO组织各国专家制定了《国家药物政策指南》;1995年,WHO又对其进行了修订,在指南中进一步阐述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组成的基本框架。目前已经有64个WHO会员国开展了基本药物规划活动,29个会员国正在制定计划,69个会员国制定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我国1979年引入基本药物概念,1982年颁布了首部《国家基本药物(西药部分)》,共选入28类178种药物。1996年,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和临床用药特点及疾病发生情况,参照WHO的“基本药物示范目录”,采取专家遴选与广泛征求意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本药物遴选,公布第一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8 年,国家实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同时不断进行遴选和调整。2004年制定颁布了第4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8月18日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即(2009版),并于 2009 年9月21日起施行。至2010年2月底,全国28个省、区、市均已确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中1020个县(占35.7%)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机构1.8万个);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7个省完成了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招标价平均降幅25-50%(内蒙古32%,江苏47.7%,湖南53%的降幅)。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基本药物目录不完整,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政府补偿机制不健全,虽然政府补偿明显增加,但仍补偿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亏损运营状况;居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程度较低,了解不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