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_导学案

时间:2019-05-15 06:2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沁园春雪_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沁园春雪_导学案》。

第一篇:1、沁园春雪_导学案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预习准备

1、背景了解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

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稍逊.()今朝.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借此读懂全诗

惟余:莽莽:

大河:顿:

须:妖娆:

折腰:惜:

输、逊:文采、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4、上阕以,饱含着作者

5、下阕以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了。

(二)理解分析

6、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它描写出、的景象。

7、“望”字统领的内容有:

8、“惟余”强调“顿失”表明。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10、文中虚写的景象是 这句话的效果是。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12、“惜”字统领的内容是

13、作者用“惜”字的目的是

14、本文的主旨句是

三课堂检测

15、本词上阕写景,融入了颂扬之情。

16、对北方雪景的描写逼真传神,其中既有静景描写,如”,又有动景描写,如“”,还有化静为动的,如“”。这样动静结合的作用是

17、“莽莽”“滔滔”都用叠词,作用是

18、作者评价五位帝王时的语气有何不同?四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回答问题。

(一)(二)墙角的花,空中的鸟,你孤芳自赏时,何必和笼中的同伴争噪呢? 天地便小了。你自有你的天地。

19、这两首诗的作者是 20、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21、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仿写。

第二篇:沁园春雪学案

目标导学案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 :备案时间: 2014年5月26日互评结果:(优秀合格不合格)互评签字:编号:(学生版)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4学生再读两遍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作。

批阅等次:时间:次数:

《沁园春·雪》(一课时)动。

4.自读本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解释。分()娆()逊()数()汗()沁()莽()骚()裹()惟馀: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北国: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文采: 一代天骄: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今朝:

【探究】

【基础积累】

Ⅰ.教材助读 1.题解: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的题目。

2.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3.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

I.合作探究

1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2学生听录音跟读,小组展示 3学习词的上阙,指名学生朗读

(1)、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当堂训练】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第三篇:沁园春 雪 学案

《沁园春 雪》预习学案

一:明确目标,学法点拨

1:口诵心悟全词,感知内容;

2:凝神细听范读,领会感情;

3:赏读关键字词,品析语言;

4:解读作者背景,掌握灵魂。

二、基础落实

1.给划线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素裹妖娆稍逊分外 成吉思汗数 折腰风骚还看今朝

2.理解词义

莽莽:无边无际,白茫茫的一片

大河:指黄河

须:等到

红装素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

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折腰:倾倒,称颂赞美之意

风骚:指文学才华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识别黑体字字形

惟余莽莽原驰蜡象须晴日

红装素裹竞折腰俱往矣

分外妖娆如此多娇一代天骄

三、朗读思考:1.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词的上阕与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读上阕,学会写景

我认为(某字,某词或某句)写得好,它运用手法(修辞,动静,虚实,情景,点面,感官,色彩等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描绘了 抒发了的美景/画面/感情

4、解读下阕,由上阕咏雪转入下阕论史的过渡句是哪两句?

5、诗人是如何评价历代帝王的(抓住“惜”“稍逊”“略输” “只识”字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读毛泽东诗词,领悟伟人气吞山河,气势磅礴的风格。

第四篇:1《沁园春 雪》学案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制人: 审核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诗歌鉴赏的方法。

2,理解作为全词的点睛之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如何表现全词主旨的。3,理解作者下片评述古人的态度及用意。了解诗词的一般常识。

课前了解: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学习过程:

一、走近作者

二、了解背景

三,听录音,悟出此词的风格,体会读出感情。1.听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2.听出朗读中的停顿、重音。3.听出朗读中的节奏、语调、语速。

四,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

1、再听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3.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略输()

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

...4.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顿失 tāo tāo()

江山多 jiāo()

一代天 jiāo()

5.背诵比赛

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五、合作研讨: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3、在上阙,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六.检测延伸:

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七、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写雪的诗词请写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3、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一、课前复习:

1、《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2.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交流:(鉴赏诗歌下片)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2、“惜”的作用于上片的那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里?

5、谁是真正的英雄?

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理解

三、检测延伸:

1、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3、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四、课外积累:

1、毛泽东诗词名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2、《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五篇: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本单元是必修模块中的第一个诗歌单元,以广为传诵的四首现代新诗为主要内容,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教学本单元应把握好以下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现代诗人和他们的主要作品;明确“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有感情诵读诗歌,并背诵和默写第一、二课的三首诗词。

2.在理解“意象”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抓取诗歌中的重点意象、关键意象,感受其特征,分析其意义。体会描述性意象的生动性,理解比喻性意象的象征性。并感受意象中所寄托的情感。

3.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自我感悟、自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朗诵诗歌以及诗歌学习的一般方法;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诗歌,大胆表达观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诗歌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象美、形式美、音乐美、情感美。丰富对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个人修养。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基础要求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了解本词创作的背景。

2.读准“沁”、“舸”、“寥廓”、“遒”“遏”等字音;注意“竞”、“苍茫”、“万户侯”、“击水”等的书写。

3.理解、诵读和默写这首词。

4.能抓住上片的主要意象,扣住动词、形容词、数词,进行赏析;能通过联想、想象,重构词人描绘的秋景图,并概括其意境特点;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意象、意境中蕴含的情感,能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5.能分析词中“看”和“忆”字的作用;能概括词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思路;能结合品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句,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

发展要求

1.拓展阅读并积累有关秋景的古诗词名句,体会蕴含的不同情感。

2.拓展阅读毛泽东的代表作品,进一步感受其词作的风格和情感。

3.欣赏毛泽东书法,写一段评论文字。

4.能自拟词题,尝试用“沁园春”词牌填一首词。

预习案

Ⅰ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 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成立雪耻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力了想篡夺立功难道权利,而 1

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

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军阀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了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文体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

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

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

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

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四、整体感知

1、诗词诵读中的停顿和重音对准确、清晰地表意有重要作用,试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

方,用“﹒”标出朗读中重读的地方。

2、圈点勾画,找出能显示本词思路的词语。

3、理解全词大意

全词动静有度 张弛有致 上阙重写景 突出了景物的,所以读起来气

势磅礴。至“怅寥廓”以下句,如奇峰突起,意境顿生波澜。下阕重抒情,塑造了同学们的形象。“携来”初读是浪漫的、轻松地、悠闲的。至“曾记否”以下几句则气势磅礴、铿

锵有力。回头再读“携来”数句,词意则顿时充满了力量,“峥嵘岁月”“指点江山”“粪

土当年万户侯”不再是少年的张狂而是真正的为民族“竞自由”的志向。此几句语速较快,语调有力。整首词表现了词人的豪迈情怀,所以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高亢有力的。

Ⅱ、信息链接

1、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

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2、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

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

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赠父诗》,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3、毛泽东这一时期的相关活动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常和同学早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

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

《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1919年底,组织和

领导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活动。

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上片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片是怎样回答的?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何深意?

3、此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4、此人借助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疑问有:

Ⅱ质疑探究——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精句赏析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提示:包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这个句子。

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赏析:

精句:

赏析:

探究点2文本理解

1、上下两片中都有一个字统领主要内容,分别是哪个字?各统领到哪里?

2、上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3、下片的“恰”统领至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探究点3综合探究

1、鉴赏本文的语言: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认为用得最好的字并加以分析。

(1)万山红遍(2)鹰击长空(3)鱼翔浅底(4)层林尽染

2、人们评论本词说上片“重在写景,景中有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Ⅲ文本拓展

按语: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一个人的性格、胸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我们就能发现,伟人毛泽东的豪迈气概早在刻苦求学期间就在酝酿之中。

刻苦上进的师范生

“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是湖南一师的办学宗旨之一。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的生活费大约有三分之一

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他说,报纸是活的历史,读它可以增长许多知识。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1966年,他不顾73岁高龄,仍神闲气定畅游长江。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游泳。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同班好友罗学瓒在1917年9月20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

经过长期访求和多方通信联系,并随着毛泽东个人声望的不断扩大,在他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这是一批态度严肃的人,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他们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因为他们认为时局危机,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许他们去谈论女人和私人问题。有一次,毛泽东在一个青年家里,见到那人同佣人谈买肉的事,于是,毛泽东再也不同那人来往了。他和他的同学只谈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生机勃勃的。多年以后,当他重游岳麓山时,情不自禁地赋词《沁园春 长沙》,生动地描述了这段难忘的岁月。

认真研读毛泽东诗词中名句,探讨“同学少年”的形象。思考:毛泽东眼中的“英雄”是怎样的人?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8、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10、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1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1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1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4、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个性解答:

第一单元答案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预习案

四、2:立、看、怅、问、忆、恰、记

3、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意气风发 激情奔放 以天下为己任

探究案

Ⅲ探究点11、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并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2、“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指游泳。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探究点21、看、恰。词的上片一个“看”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所见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

图。下片一个“恰”又领起下面七句。此人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无限怀念。

2、景物:山、林、江、舸、鹰、鱼。

此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3、①“恰”字统领至“粪土当年万户侯”。②这七句形象的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探究点31、(1)万山红遍“万”,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2)鹰击长空“击”,显示出雄鹰翱翔的姿态。(3)鱼翔浅底“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鸟一样盘旋的姿态。(4)层林尽染“染”,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2、本词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片的抒情乐章。

点拨:

(1)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地点、季节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抒发感情,为下文做铺垫。

(2)景与情关系题目的答题模式。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或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哪种情感。

下载1、沁园春雪_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沁园春雪_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专题一: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一、 预习导航 · 结合注释,初读词作,感受作品语言和情感。 ·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1沁园春雪教学案(五篇范例)

    1 《沁园春·雪》教学案 设计者 兼馨 施教者 学习目标及重点: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阅读和欣......

    1:沁园春雪教案

    1、《沁园春 雪》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

    1《沁园春·雪》教案

    第1课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

    《沁园春雪》教案1

    教学难点:下阕评古的态度及用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认定目标: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

    1《沁园春雪》教案

    1《沁园春·雪》教案 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李亚荣 授课人 董丽萍 教学目标: 1、 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4、培养热爱祖国......

    八年级《雪》导学案

    《雪》导学案 【题目解说】 冬日里最使人兴奋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4年暮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