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共**镇委员会书记***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这相辅相成的八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思v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热爱祖国,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全国人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统一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自觉的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以分裂祖国,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
“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主人翁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了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了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同时享有了权利、义务和责任,为人民服务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伤害人民情感、背离人民利益的种种倾向。切实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坚持与呼唤,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当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斗的历史教训。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劳动光荣,勤劳致富。劳动既是人民群众生存的手段,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尤显重要,它既是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也是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
“以团结互助为容,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的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要求对不同意见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你帮我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概括。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坚持诚信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摩擦,降低社会风险和代价,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它不仅对个人、集体、社会而言,国家更需要诚信。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哪些见利忘义、虚假伪劣、不讲信誉的行为必将遭到严厉的谴责。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公民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共产党员还要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领导干部还要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严格禁止各种腐朽丑恶现象。
“八荣八耻”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而全面地遵循,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加以深刻领会。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地予以践行。认真把握“一个根本方向”。荣辱观的基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是非、善恶和美丑标准。明是非才能兴正气,知荣辱才能树美德,实行荣辱观,树立新风尚,需大力宣传,深入贯彻,与工作、生活相结合,将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是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
二是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村社、进院坝、进农户
三是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相结合,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公民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社会风尚。
四是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党的先进性教育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党员和干部头脑,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五是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先进文化建设和宏扬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凝聚人心、提高境界、激发公民建设祖国的活力。
六是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提升为自身的基本素质。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第二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特征
人之为人,首在于“知耻明辱”。知耻为人,不知羞耻,则如禽兽;明辱为高尚之人,不辨荣辱,必然落入平庸。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不但是人之为人的基础,而且是人之为高尚之人的前提。“荣”与“辱”的界限并非抽象的,而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传统又富有时代性
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这就是说,荣辱观不是超历史、超阶级、超时代的,每个民族和社会都会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价值观和荣辱观。中华民族把知耻明羞作为人生修养的第一要事。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荣辱非小事,而是涉及做人的最低底线。“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一个人的荣辱不单单属于个人,也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礼记·祭义》把“居处不庄,事君不忠,莅官不敬,朋友不信,战阵无勇”,都看作是“灾及于亲”、有辱于父母、有辱于家门的不善之举。各行各业都应该具有自己的荣辱观念。为政者,当“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为艺者,当“德馨双修”;为商者,当“取予有道”;为学者,当“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荣辱不但是“成人”的准则,而且是“立国”之“纲纪”。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就是说,“礼义廉耻”乃道德的四大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确立自己的道德原则才能安定有序、繁荣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八荣”是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美德;“八耻”则历来为中华民族所贬抑。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植根于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实践,而且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特征、时代品质、时代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弘扬,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作为人皆有之的荣誉心,指示着人的行为应该追求什么;作为人皆有之的耻辱感,则从反面规定了人的行为不应当追求什么。荣誉心和耻辱感作为生活的评价准则和情感体验是普遍的、广泛的。这种广泛性不仅是现代文明的需要,也是任何时代任何经济条件下的需要,只是二者涉及的范围领域、内容侧重不同而已。在现实社会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的支持。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提供了这种支持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历来强调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这种先进性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服务人民不应只是少数先进者的道德选择,而应是广大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性不仅表现为全社会成员认可、接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还表现在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今天,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遵守道德的一般要求,还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普遍性又有鲜明的导向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基本的道德规范未被遵从的现象。这就要求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作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八荣八耻”进一步概括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篇:九政治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的思想内涵
(新蔡县化庄中学曹伟QQ272960458)
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6年 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这相辅相成的八个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和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为荣、叛国为耻”成为国人荣辱观的首要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既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实践联系在一起。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在当代中国,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相一致,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至关重要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体现了我国社会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坚持与呼唤。树立和坚持崇尚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念,其目的是要在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培育出“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弘扬
1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树立和坚持崇尚劳动的观念,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广大劳动者与建设者的热情,调动一切创造活力和力量,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崇尚集体主义、注重团结互助、贬斥损人利己,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联系的根本道德要求。树立和坚持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观念,有利于约束和规范违背社会公德的个体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概括。信用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道德支柱之一,是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道德凭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整肃失信弃约的不良道德行为,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诚信体系至关重要。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公民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树立和坚持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是通过加强道德自律来补充和保障法纪他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公民的现代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从而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树立和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形势下,戒除骄奢之风,秉承艰苦本色,从而奋斗不息,争取更大的胜利。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第五篇: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思想内涵
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思想内涵 摘 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不但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而且彰显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鲜活性,彰显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思想内涵社会主义
胡锦涛主席精辟概括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深刻总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时代气息。要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首先必须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思想内涵。下面从八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本质概括,是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体现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把握了时代所产生的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1](P3)。我认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不仅是一个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一个包括了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的公民生活规范。
首先是法律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根本上是对于宪法精神的阐述。危害祖国不仅是一种羞耻,而且也是一种犯罪。热爱祖国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其次是道德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所说的“荣耻”就是在召唤人们的良心,让良心知荣知耻;让良心看守自己的言行,取荣去耻。它不仅继承了传统道德,而且包括了现代道德,丰富和发展了人类道德的基本内容。最后是信念层面。“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实质上关涉到人的信念和理想。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根本上支配了他的道德和法律行为。祖国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所来之处,也是我们生命的所归之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问题,是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大力弘扬。
我国古代素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春秋时期的晏婴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把爱民、乐民看作最高的道德。陈毅同志的佳句“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正气浩然,激浊扬清。可见,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贵贱,而在于为人民奉献多少。忠实地服务于人民的人,为人民利益作出贡献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献身人
民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人,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我们理应把以服务
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深深镌刻在心灵深处,旗帜鲜明地对背离人
民的言行说“不”,理直气壮地把服务人民当作人生最光荣的事业,把有限的生
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只要知荣明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就能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尤其是影响和带动广大青少年,奉献
社会,热爱人民,关爱他人,抵制和消除损人利己的不良现象,营造出一个“以
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和谐社会。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和
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体现了我国社会对科学精神和科学
思想的道德价值取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每个公民对待科学的态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
家、民族和个人的盛衰与命运。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杠杆和基石。总结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就更加深刻
地认识到,科学文化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科学思想是重要的精神力量。民族要自立,国家要强盛,必须大力倡导崇尚
科学、反对愚昧的精神,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崇尚科学,就是要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
维。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规律的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当前,树立和坚持崇尚
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提倡科学,宣扬真理,反对愚昧无知、迷信落
后”[2](P25);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浓厚的科学氛围。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
决抵制腐朽文化。”[3](P41)“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正是时代对
我们提出的要求。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揭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核心精神和本
质要求,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究
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和荣辱观的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优秀民族,素有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懒惰乃
罪恶之根,勤劳乃幸福之源”,[4](P61-63)道出了劳动对于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真
正价值。劳动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劳动者是最光荣的,剥削者是最可耻的。正如
江泽民所强调指出的那样,“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
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
耻”[5](P2278-2279);要通过制度和体制约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和保护
人人干事业、人人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在全国人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困、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
形势下,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勤劳精神的弘扬,也是对好逸恶劳思想的有力鞭
挞。
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所应遵循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揭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言简意赅,内涵深邃。其中所强调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抓住了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坚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核心在大力倡扬“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就是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互助可以增强凝聚力,增强向心力。提倡团结互助,就是要培育和形成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在我们社会里培育和形成新型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把各种力量组织起来,把各种积极的、向上的因素调动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围绕建设我们可爱的祖国这个大目标,拧成一股绳,形成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安定,去推动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诚信道德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与总结。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应该达到的基本道德水准。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可见,诚实守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相反,一个人做人没有准则,没有诚信,在世上将无法立身,也难以成事。
诚实守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基础。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协调机制的不完善和利益驱动的消极影响,诚信失范、见利忘义的现象和行为明显增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于在新时期弘扬社会正气,整肃和打击失信毁约和见利忘义的不道德行为,构建现代诚信体系和道德支撑,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集中概括。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胡锦涛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提出的这项要求,对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提高我国公民遵纪守法的道德素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倘若没有纪律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大力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深入人心。我们每个公民更应该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做到明纪、知法、守法,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强调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人生准则;
唤起的是人的良知,彰显的是人生自律的力量,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法治观、道德观。历史与现实都已反复证明,遵纪守法的本源是道德良知。有道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藐视法纪、践踏法纪的行为,必然受到法纪的惩处。但只要有社会、人群,就难免有违法乱纪行为,就可能会有人去扰乱社会秩序,扰乱安定团结的局面。因此,每一个具有道德良知、法纪意识的公民,都应自觉地拿起法纪这一有力武器,与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营造出这样一种社会状况:遵纪守法的人感到光荣、自在,得到尊重和支持;违背法纪的行为被斥责、抵制,个别违法乱纪之人被绳之以法。到处井然有序,人人崇尚法治,这样的社会才会令人向往,才充满生机和希望。
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共产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地遵守党规党法,一丝不苟地遵守国家法规,做守法、守纪的模范。这样,在我们的社会里牢固树立起“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则自不待言了。
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概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是强国固基所不可限量的强大道德力量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革命年代,共产党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起人民自己的政权。建设时期,一批又一批的时代先锋,不畏艰险,不辞劳苦,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为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强盛创造了丰功伟业。古人说得好:“创业难,守成更难。”打开中外历史的篇章,无论是朝代的更替,还是政权的改变,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创业固然艰难,但大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就会得民心、得天下。到了巩固江山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糖衣炮弹”便会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袭来,近些年来不少落网的贪官,就是栽倒在骄奢淫逸上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种种消极负面影响,江泽民特别强调“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6](P245)“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有利于动员和鼓励我们在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面前更加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拼搏开拓,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有利于驱除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的骄奢淫逸不良作风所产生的不谐之虞,冲破一切人间障碍,创造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辉煌;有利于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4]崔自铎.生活哲学——思想语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5]江泽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A].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